新版第七章氢化和还原
合集下载
氢化和还原

属表面上进行的一系列可逆 的吸附,脱附过程。氢和不饱和化合物被金属 表面吸附后受到活化,可以相互作用而发生氢 对不饱和炭的加成。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页,共13页
(2)实验操作
物料加入前后顺序以及注意事项 反应装置介绍(氢化瓶、高压釜)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页,共13页
狭义上讲,有机分子中增加氢或者减少氧的反 应,或者兼而有之的反应。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页,共13页
还原反应的分类
催化氢化法:催化剂存在下有机化合物与氢发生的 还原反应;
还 原
化学还原法:使用化学物质作为还原剂;
反
a. 活泼金属及其合金;
应
b. 低价元素化合物;
c. 金属氢化物;
d. 有机还原剂;
电解还原法
(3)影响因素
a. 被氢化物的结构和性质 b. 催化剂的选择和用量 c. 温度和压力 d. 溶剂的极性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页,共13页
(4)催化还原应用
a. 碳-碳重键的催化氢化 b. 其他不饱和基团的催化氢化 c. 催化氢解(脱卤氢解、脱苄氢解、脱硫氢解)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页,共13页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二页,共13页
(2)均相催化剂反应特点
均相催化剂催化活性较高,且不会由于含硫等 杂质的存在而丧失或者降低活性;反应条件温 和;反应速度快;选择性好。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三页,共13页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页,共13页
1. 非均相催化反应
常用催化剂: 非均相催化剂:铂、钯、铑、镍等金属微粒或者粉末。或 将它们载于某些载体,或制成多孔性微粒。例如:雷尼镍 (Raney Ni)、钯炭(Pd/C)。 还原应用面广,可用于各种双键的氢化和多种官能团的氢 解。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页,共13页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页,共13页
(2)实验操作
物料加入前后顺序以及注意事项 反应装置介绍(氢化瓶、高压釜)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页,共13页
狭义上讲,有机分子中增加氢或者减少氧的反 应,或者兼而有之的反应。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页,共13页
还原反应的分类
催化氢化法:催化剂存在下有机化合物与氢发生的 还原反应;
还 原
化学还原法:使用化学物质作为还原剂;
反
a. 活泼金属及其合金;
应
b. 低价元素化合物;
c. 金属氢化物;
d. 有机还原剂;
电解还原法
(3)影响因素
a. 被氢化物的结构和性质 b. 催化剂的选择和用量 c. 温度和压力 d. 溶剂的极性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页,共13页
(4)催化还原应用
a. 碳-碳重键的催化氢化 b. 其他不饱和基团的催化氢化 c. 催化氢解(脱卤氢解、脱苄氢解、脱硫氢解)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页,共13页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二页,共13页
(2)均相催化剂反应特点
均相催化剂催化活性较高,且不会由于含硫等 杂质的存在而丧失或者降低活性;反应条件温 和;反应速度快;选择性好。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三页,共13页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页,共13页
1. 非均相催化反应
常用催化剂: 非均相催化剂:铂、钯、铑、镍等金属微粒或者粉末。或 将它们载于某些载体,或制成多孔性微粒。例如:雷尼镍 (Raney Ni)、钯炭(Pd/C)。 还原应用面广,可用于各种双键的氢化和多种官能团的氢 解。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页,共13页
第七章 氢化和还原反应

H3C HC CH3 OH
NH2
H2/Pd/C 50~60℃
C O
+ HCl
H2/Pd/C C2H5OH
COOH + CH3
优点:反应易于控制,产品纯度较高,收率 较高,三废少,在工业上应用广泛。 缺点:需要使用带压设备,安全措施要求高, 催化剂的选择要求严格。
7.2.2 非均相催化氢化反应历程
C C
C C
O C OH
O O
芳杂环
O C H
O C
N
C N
催化氢解
在催化剂存在下,含有碳杂键的有机物 分子与氢气反应,发生碳杂键断裂,分解成 两部分氢化产物的反应叫做催化氢解。
催 化 剂 H2
C Z
C H + HZ
Z=X, O, S
H3C HC CH2
O
NO2 C O Cl
COO CH2
催 化 剂 H2
在碱性介质中对硝基化合物的双分子还原
X H2N X NH2
X= H, CH3, Cl, OCH3
OHH+
2ArNO2 + 5Zn + H2O Ar-NH-NH-Ar
Ar-NH-NH-Ar + 5ZnO
H2N-Ar-Ar-NH2
第一阶段:100~105℃,碱浓度12~13% ArNO2 → ArNO → ArNHOH Ar-N=N-Ar O 第二阶段:90~95℃,碱浓度% Ar-N=N-Ar → Ar-NH-NH-Ar O 第三阶段:酸性条件 Ar-NH-NH-Ar → H2N-Ar-Ar-NH2
催化剂 Cu/SiO2、Cu/浮石、Cu/Al2O3 工艺 200~300℃ 固定床、流化床 实例
第七章还原反应7课件1

N
LiAlH4 LiBH4 NaBH4 KBH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
+
+
+
RSSR 或 RSO2Cl
RSH
+
+
+
+
1). 脂肪族(RCOOR1)被还原成RCH2OH+R1OH 2). 还原成氧化偶氮化合物Ph-N=NPh
2+02表4年示8月能1日还星期原四,-
原
CN
实
例
CH2CN N
Cl
COOH
CH2NH2 Cl
供氢体
2024年8月1日星C期H四=CHCOOCH3
催化 剂
Pd
产物 CH3CH2(CH2)5CH3
收率 %
70
Pd
CH3CH2CH2Ph
90
Pd-C H2N
COCH3 98
Pd-C Pd-C
O2N
80 NH2
CH3
90
Pd-C N
Pd-C H
CH2CH3
所有非均相催化反应都在催化剂表面进行
影响催化反应的因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温度、压力、 搅拌、催化剂的表面面积、助催与中毒现象等
非均相催化反应的过程:五个连续步骤
1). 作用物分子向催化剂界面扩散 2). 作用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3). 作用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化学反应 4). 产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解吸 5). 产物分子在从催化剂界面向介质扩散解吸
LiAlH4 LiBH4 NaBH4 KBH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
+
+
+
RSSR 或 RSO2Cl
RSH
+
+
+
+
1). 脂肪族(RCOOR1)被还原成RCH2OH+R1OH 2). 还原成氧化偶氮化合物Ph-N=NPh
2+02表4年示8月能1日还星期原四,-
原
CN
实
例
CH2CN N
Cl
COOH
CH2NH2 Cl
供氢体
2024年8月1日星C期H四=CHCOOCH3
催化 剂
Pd
产物 CH3CH2(CH2)5CH3
收率 %
70
Pd
CH3CH2CH2Ph
90
Pd-C H2N
COCH3 98
Pd-C Pd-C
O2N
80 NH2
CH3
90
Pd-C N
Pd-C H
CH2CH3
所有非均相催化反应都在催化剂表面进行
影响催化反应的因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温度、压力、 搅拌、催化剂的表面面积、助催与中毒现象等
非均相催化反应的过程:五个连续步骤
1). 作用物分子向催化剂界面扩散 2). 作用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3). 作用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化学反应 4). 产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解吸 5). 产物分子在从催化剂界面向介质扩散解吸
第七章还原 一节

第七章 还原反应
(reduction reaction)
一、还原反应定义:
在化学反应中,使有机分子中碳原子总的氧化态降低的反应 称为还原反应;即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能使有机分子得到电子 或使参加反应的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的反应。(可看作 为有机分子中加氢或减少氧的反应)。
二、分类:
按 还 原 方 法
三、硼氢化钠还原羧酸机理
氢负离子还原机理
O R C OH + NaBH4 O 4 R C O B Na
3
O
4R
C
O
B3 Na + H2
+ 2NaBH4
4
RCH2O 2H2O
B3 Na + 2NaBO2
4RCH2OH + NaBO 2
O 机理:R C R
OBH3 Na
O ℃
NaBH4 -I2 95
℅
THF ,0-25
℃
CH3(CH2)8COOH
CH3(CH2 )8CH2OH
℅
4. 采用卡特缩合剂(BOP reagent)NaBH4体系可以很容易的实现羧酸的选择性还原, 而-NO2、-CN、-COOR等不被还原。
COOH
OH
BOP reagent NaBH4,THF
OH
陈宁等对ZrCl-NaBH4 体系还原羧酸作了系统 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苯甲酸、月桂酸、水杨酸、 硬脂酸、已二酸等的还原,均获得了较高的收率。
3. 以NaBH4-I2体系还原羧酸时,室温条 件下反应,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率。
需要注意的是,当苯环上为相邻的羧基 和脂基时,只有羧酸被还原。
COOH CO2Et NaBH4 -I2 THF ,0-25 OH CO2Et 82
(reduction reaction)
一、还原反应定义:
在化学反应中,使有机分子中碳原子总的氧化态降低的反应 称为还原反应;即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能使有机分子得到电子 或使参加反应的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的反应。(可看作 为有机分子中加氢或减少氧的反应)。
二、分类:
按 还 原 方 法
三、硼氢化钠还原羧酸机理
氢负离子还原机理
O R C OH + NaBH4 O 4 R C O B Na
3
O
4R
C
O
B3 Na + H2
+ 2NaBH4
4
RCH2O 2H2O
B3 Na + 2NaBO2
4RCH2OH + NaBO 2
O 机理:R C R
OBH3 Na
O ℃
NaBH4 -I2 95
℅
THF ,0-25
℃
CH3(CH2)8COOH
CH3(CH2 )8CH2OH
℅
4. 采用卡特缩合剂(BOP reagent)NaBH4体系可以很容易的实现羧酸的选择性还原, 而-NO2、-CN、-COOR等不被还原。
COOH
OH
BOP reagent NaBH4,THF
OH
陈宁等对ZrCl-NaBH4 体系还原羧酸作了系统 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苯甲酸、月桂酸、水杨酸、 硬脂酸、已二酸等的还原,均获得了较高的收率。
3. 以NaBH4-I2体系还原羧酸时,室温条 件下反应,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率。
需要注意的是,当苯环上为相邻的羧基 和脂基时,只有羧酸被还原。
COOH CO2Et NaBH4 -I2 THF ,0-25 OH CO2Et 82
药物合成反应第七章还原反应

NiBH4 / NaOH aq,EtOH / 250C
Ni2B + H2
(乙醇中制备P-2型,水中制备P-1型)
CH CH2 Ni2B(P-2) / H2 EtOH
CH2 CH3 (98%)
Raney Ni / H2
R
R
HH
CH2 OH N(CH3)2 OH
OH
OH O Cl O O CONH2
Pd / CaCO3 / H2 /DMF / 喹啉硫 2kg / cm2, 50-550C
B
B
Me Me CH CH2 2 BH
57% 95%
43% 5%
(3) 利用上述性质可制备醇或酮
BH3 3n-C8H17 CH CH2 250C
H2O2 / NaOH H2O
3n-C8H17 CH2 CH2 OH
(95%)
CH3
B3H6 / Et2O 250C
CH3
CH3
CrO3 / H3O / EtOH
Ph C C Ph
NH2 NH2 Cu2 + 空气
Ph CH2CH2Ph
(80%)
NH2 NH2 CH2 CH (CH2)8 COOH K3Fe(CN)6 CH3 (CH2)9 COOH
(69%)
(C=C取代基增多,氢化明显下降)
C7H7SO2NHNH2
CH2 CH CH2 S S CH2 CH CH2
第七章 还原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总的氧化态(Oxidation Stete)
降低的反应为还原反应,即加上H或减少O。 多相催化氢化(Heterogeneous Hydrogenation) 转移氢化(Trandfer Hydrogenation)
第七章 氢化与还原

无机还原剂: 活泼金属及其合金 Fe/HCl Zn/HOAc Na/ROH Zn-Hg/HCl Na-Hg/EtOH 低价元素的化合物 Na2S Na2Sx FeCl2 SnCl2 Na2S2O4 金属氢化物 NaBH4 KBH4 LiAlH4 LiBH4
有机还原剂: 烷基铝(异丙醇铝、叔丁醇铝),HCHO,葡萄糖
(2)温度和压力 T↑—→选择性↓ P↑—→[H2] ↑—→ ↑—→选择性↓
催化反应温度和压力与催化剂及反应物的关系 催化剂 Pt-C PtO2 Raney 镍 CuCr2O4 反应温度与压力 0-40℃,常压,反应时间短 25-90℃,常压(实验室方法) 约 200℃,加压(工业方法) 高温高压(工业方法) 被氢化基团 烯键、羰基 烯键、羰基、氰基 烯键、羰基、氰基 羰基,酯(氢解)
OHˉ+ H+ H2O Fe2+ H+ + e 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e2+
(-)Fe
杂质(正极)
Fe(-)
e
e
原理:
ArNO2 RNO2 ArNO -NHOH
Fe + HCl(H2SO4 , HAc) 或Fe + FeCl 2 (NH 4 Cl ) 水 溶 液
ArNH2 RNH2 ArNH2 -NH2
选择性还原,对-X,C=C,C=O等基团无影响。
(3)电解还原法
有机化合物从电解槽的阴极上获得电子而 完成的还原反应。
电解
2 H2C
CH
CN
NC(CH2)4CN
7.2催化氢化的反应类型
1. 氢化和氢解 氢化:键断裂与氢加成形成饱和键。 氢解:反应物分子中键断裂与氢结合,产物分 解成两部分氢化物 例:氢化
第7章 氢化及还原3.

第09次课
第 7章
7.1 概述
7.2 催化氢化
氢化及还原
7.3 在电解质中用铁屑还原 7.4 用锌粉的还原反应 7.5 用含硫化合物的还原反应 7.6 用金属复氢化合物的还原反应 7.7 其它还原方法
1/47
第09次课
7.1 概述 7.2 催化氢化
7.2.1 液相催化氢化
(1)催化氢化过程
(2)加氢催化剂
7.6 金属复氢化合物还原
金属复氢化合物可将 羧酸及其衍生物还原成醇 羰基还原成羟基 可以还原 C=N-OH、-CN、-NO2、-CH2X、
-CH-CH-等基团,但不能还原碳-碳不饱和键。
38/47
7.6 金属复氢化合物还原
NaBH4的还原作用较LiAlH4温和,仅能使羰基化合 物和酰氯还原为醇,不能使硝基还原。 制备方法: 4LiH + AlCl3 LiAlH4 + 3LiCl NaBH4 + 3NaOMe
催化剂在反应器中处于悬浮状态 优点:克服了固定床反应器能可能发生的催化剂 结焦、装卸操作费工的缺点 为保证催化剂颗粒悬浮以提高传热效率,保证液 相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常常使液相循环流动 按循环方式可分:内循环、外循环型
10/47
7.2 催化氢化→ 7.2.1 液相催化氢化→ (5)液相催化氢化实例
间歇还原 ,补加电解质
虽然使用NH4Cl和FeCl2时还原速度最快,在某些情况下也 需要采用其他电解质
26/47
7.4 用锌粉的还原反应
7.4 用锌粉的还原反应
锌粉可以还原硝基、亚硝基、腈基、羰基、碳
-碳不饱和键碳-卤键、碳-硫键等多种官能团。
不同介质中得到的还原产物不同。
27/47
第 7章
7.1 概述
7.2 催化氢化
氢化及还原
7.3 在电解质中用铁屑还原 7.4 用锌粉的还原反应 7.5 用含硫化合物的还原反应 7.6 用金属复氢化合物的还原反应 7.7 其它还原方法
1/47
第09次课
7.1 概述 7.2 催化氢化
7.2.1 液相催化氢化
(1)催化氢化过程
(2)加氢催化剂
7.6 金属复氢化合物还原
金属复氢化合物可将 羧酸及其衍生物还原成醇 羰基还原成羟基 可以还原 C=N-OH、-CN、-NO2、-CH2X、
-CH-CH-等基团,但不能还原碳-碳不饱和键。
38/47
7.6 金属复氢化合物还原
NaBH4的还原作用较LiAlH4温和,仅能使羰基化合 物和酰氯还原为醇,不能使硝基还原。 制备方法: 4LiH + AlCl3 LiAlH4 + 3LiCl NaBH4 + 3NaOMe
催化剂在反应器中处于悬浮状态 优点:克服了固定床反应器能可能发生的催化剂 结焦、装卸操作费工的缺点 为保证催化剂颗粒悬浮以提高传热效率,保证液 相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常常使液相循环流动 按循环方式可分:内循环、外循环型
10/47
7.2 催化氢化→ 7.2.1 液相催化氢化→ (5)液相催化氢化实例
间歇还原 ,补加电解质
虽然使用NH4Cl和FeCl2时还原速度最快,在某些情况下也 需要采用其他电解质
26/47
7.4 用锌粉的还原反应
7.4 用锌粉的还原反应
锌粉可以还原硝基、亚硝基、腈基、羰基、碳
-碳不饱和键碳-卤键、碳-硫键等多种官能团。
不同介质中得到的还原产物不同。
27/47
第七章 还原反应

H R
H R
R C C R
2) HOAc
在硼烷对烯键的还原反应中,硼烷可视为亲电性氢负离子还原剂, 它首先对富电子的烯键发生亲电进攻,随后将氢负离子转移至烯键上。
金属氢化物还原剂一般对烯键无还原作用,但炔键可被LiAlH4还原 成E-烯烃,如果相邻位置上有羟基(αorβ-炔醇)时,还原反应大大加 速。这可能与羟基参与配位形成环状中间体有关。使用1:2LiAlH4NaOCH3时可增加还原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其原因目前尚未弄清。
H H
NH3
H H
H
H
H H
例如:长效避孕药18-甲基炔诺酮(norgestrel)中间体(12)的制备 中,采用了Birch还原。
OH
Li / NH 3 / Et2O -40℃ , 30min
PhCH
CHCN
NaBH4 / BiCl3 95%乙醇
PhCH2CH2CN
(90%)
经过研究证实,它们是首先形成硼烷而发挥其还原作用的。
THF
3 NaBH4 + BiCl3
2B2H6 + NaCl + Bi
7.1. 2 芳烃的还原
苯为难以氢化的芳烃。稠环芳烃(如萘、蒽、菲)的氢化活性大于苯 环。取代苯(如苯酚、苯胺)的活性也大于苯。在乙酸中用铂作催化剂时, 取代基的活性为AcOH>ArNH2>ArH>AcCOOH>AcCH3。不同的催化剂 有不同的活性次序。用铂、钌催化剂可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氢化,而钯 则需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例如,苯甲酸催化氢化可生成环己基甲酸:
CO O H
H 2 / 5% P h-C 145~160℃ , 3.92M Pa
COOH
(95% )
酚类氢化可得环己酮类化合物,这是制备取代环己酮类简捷的方法。 如2,4-二甲基苯酚氢化得2,4-二甲基环己酮。
第七章 还原反应(Reduction reaction)

7
桂酸称受氢体(hydrogen accepter),反应过程中通过催化剂 的作用氢由供氢体转移到受氢体而完成还原反应。
2 CH=CHCOOH
+
Pd/C,C6H5CH3 2 reflux
CH2CH2COOH
+
通常所用得供氢体主要为不饱和脂环烃、不饱和萜类及醇 类,如环己烯、环己二烯、四氢化萘、α-蒎烯、乙醇、异丙醇 和环己醇等。最常用而易得的供氢体为环己烯和四氢化萘。常 用而有效的催化剂是鈀黑和钯碳,而铂、銠等催化剂的活性较 低。Raney镍仅用于醇类。 转移氢化反应主要用于烯键、炔键的氢化,硝基、偶氮基, 亚胺基和腈基的还原,亦可用于碳 - 卤键、苄基、烯丙基的氢 解。这类反应具有设备与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基团还原 选择性较好的优点。 二、均相催化氢化反应
3
也可为由若干个原子有规则排列而组成的一个小区域。只有当 作用物分子的结构与活性中心的结构之间有一定的几何对应关 系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吸附,表现出催化活性。 (2) 非均相催化氢化中的化学吸附 非均相催化氢化反应的 必要条件是底物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化学吸附的发生, 主要由底物与催化剂之间的几何因素和电性因素所决定。对氢化 催化来说,电性因素一般起主导的作用。 2.多相催化氢化反应历程 在烯烃类催化加氢时,烯烃上的其他氢原子可被重氢取代, 多烯烃的部分未氢化双键可发生位臵异构,反应条件不同可得到 不同比例的顺反异构体。 对此,Polyani首先提出如下历程:(a)氢分子在催化剂表 面活性中心进行化学吸附;(b)烯烃与相应活性中心进行化学 吸附,其π键断开形成两点吸附的活化中间体即σ配合物;(c)活
+
CH2CH2D *
CH2 *
CHD
(g)
桂酸称受氢体(hydrogen accepter),反应过程中通过催化剂 的作用氢由供氢体转移到受氢体而完成还原反应。
2 CH=CHCOOH
+
Pd/C,C6H5CH3 2 reflux
CH2CH2COOH
+
通常所用得供氢体主要为不饱和脂环烃、不饱和萜类及醇 类,如环己烯、环己二烯、四氢化萘、α-蒎烯、乙醇、异丙醇 和环己醇等。最常用而易得的供氢体为环己烯和四氢化萘。常 用而有效的催化剂是鈀黑和钯碳,而铂、銠等催化剂的活性较 低。Raney镍仅用于醇类。 转移氢化反应主要用于烯键、炔键的氢化,硝基、偶氮基, 亚胺基和腈基的还原,亦可用于碳 - 卤键、苄基、烯丙基的氢 解。这类反应具有设备与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基团还原 选择性较好的优点。 二、均相催化氢化反应
3
也可为由若干个原子有规则排列而组成的一个小区域。只有当 作用物分子的结构与活性中心的结构之间有一定的几何对应关 系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吸附,表现出催化活性。 (2) 非均相催化氢化中的化学吸附 非均相催化氢化反应的 必要条件是底物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化学吸附的发生, 主要由底物与催化剂之间的几何因素和电性因素所决定。对氢化 催化来说,电性因素一般起主导的作用。 2.多相催化氢化反应历程 在烯烃类催化加氢时,烯烃上的其他氢原子可被重氢取代, 多烯烃的部分未氢化双键可发生位臵异构,反应条件不同可得到 不同比例的顺反异构体。 对此,Polyani首先提出如下历程:(a)氢分子在催化剂表 面活性中心进行化学吸附;(b)烯烃与相应活性中心进行化学 吸附,其π键断开形成两点吸附的活化中间体即σ配合物;(c)活
+
CH2CH2D *
CH2 *
CHD
(g)
氢化还原

7.6 金属复氢化合物还原
可以还原碳原子和杂原子之间的双健和叁健而一般 不能还原碳一碳之间的双健和叁键,这是与催化氢化 还原显著的不同之处。
7.7 其他还原方法
1、醇铝还原 作用温和、选择性好、反应速度快、副反应少,常用 乙醇铝。
2、硼烷类还原 可将羧酸还原成相应的醇而不影响其他 基团,生成反应如下。
温度和压力确定氢化的温度和压力时应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反应物的活性反应的选择性副反应以及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热稳定性应尽量选择较低的氢化温度
第五次课 (第七章)氢化和还原
7.1 概述
广义地讲,在还原剂的参与下,能使某原子得到 电子或电子云密度增加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狭义地讲,即在有机分子中增加氢或减少氧的反 应,或者兼而有之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分为三类:
3、电解还原(P183)
1、写出卤化一章中遇到的各种亲电卤化反应、亲核卤化 反应和自由基卤化反应的名称。 2、讨论影响芳香族磺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3、现在萘一硝化时用质量含量98%的发烟硝酸和98%的 浓硫酸来配制混酸,要求混酸脱水值1.27、硝酸比1.07。 试计算1mol萘一硝化制1-硝基萘时要用多少千克98%发 烟硝酸?多少克98%的浓硫酸?并计算所配混酸的质 量和组成。
7.2.1 液相催化氢化
1、催化氢化过程
2、催化剂(表7-1) a、骨架镍:有铝镍合金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处理溶去 铝而得。 b、载体型:主要是钯-炭催化剂,将钯盐水溶液浸渍 在或吸附于载体上(如活性炭),再经还原剂处理,使其 形成金属微粒,经洗涤、干燥得载体钯催化剂。
3、影响因素
a
b
c 温度和压力 确定氢化的温度和压力时应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反应 物的活性、反应的选择性、副反应以及反应物和反应 产物的热稳定性,应尽量选择较低的氢化温度。
第七章还原一节

H
O RCR
R O
OBH2O C H RCR
RCR R
H
O RCR
R2HCO
OCHR 2 B OCHR 2 Na OCHR 2
OH
H2O H
4 R C R + B(OH) 3 + NaOH
H
总反应
4RCO2H + 3NaBH4 +H2O
4RH2OH + 3NaBO2 + 4H2
2008年,Yasumitsu Suzuki等利用计算机建立反 应过渡态模型,表明硼氢化钠在还原羰基时是以一个 包括Na+,羰基氧和硼的一个复杂过渡态进行的。
原 化学还原反应:使用化学物质作为还原剂的
方 反应
法 生物还原反应:使用微生物发酵或活性酶
进行底物中特定结构的还原反应
非均相催化氢 催 化:催化氢化
以气态氢为氢源者称多相催 化氢化
化 中,催化剂自
剂 成一相
类
以有机物为氢源者称转移
别
氢化
均相催化氢化:催化剂
溶于反应介质中
还 亲核反应(负氢离子的转移)
(5)水合肼在碱性条件下对醛、酮的还原
在碱性条件下,水合肼向醛、酮羰基亲核进攻,缩合 为腙,进而形成氮负离子,电子转以后形成碳负离子,经 质子转移而放氮分解,最后与质子结合转变为甲基或亚甲 基化合物。
OH
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反应
醛、酮在N 强酸性条件下河CH水CH合OO肼H 加Zn粉热,(反C2H应5)2O,还原成 烃的反应称为Wolff-Kishner-黄鸣龙还HC原l(g反) 应。
金属复氢化物具有四氢铝离子(AlH4 )或四氢硼 离子 (AlH4 )的复盐结构,这种复合负离子具有 亲核性,可向极性不饱和键(羟基、氰基等)中带
O RCR
R O
OBH2O C H RCR
RCR R
H
O RCR
R2HCO
OCHR 2 B OCHR 2 Na OCHR 2
OH
H2O H
4 R C R + B(OH) 3 + NaOH
H
总反应
4RCO2H + 3NaBH4 +H2O
4RH2OH + 3NaBO2 + 4H2
2008年,Yasumitsu Suzuki等利用计算机建立反 应过渡态模型,表明硼氢化钠在还原羰基时是以一个 包括Na+,羰基氧和硼的一个复杂过渡态进行的。
原 化学还原反应:使用化学物质作为还原剂的
方 反应
法 生物还原反应:使用微生物发酵或活性酶
进行底物中特定结构的还原反应
非均相催化氢 催 化:催化氢化
以气态氢为氢源者称多相催 化氢化
化 中,催化剂自
剂 成一相
类
以有机物为氢源者称转移
别
氢化
均相催化氢化:催化剂
溶于反应介质中
还 亲核反应(负氢离子的转移)
(5)水合肼在碱性条件下对醛、酮的还原
在碱性条件下,水合肼向醛、酮羰基亲核进攻,缩合 为腙,进而形成氮负离子,电子转以后形成碳负离子,经 质子转移而放氮分解,最后与质子结合转变为甲基或亚甲 基化合物。
OH
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反应
醛、酮在N 强酸性条件下河CH水CH合OO肼H 加Zn粉热,(反C2H应5)2O,还原成 烃的反应称为Wolff-Kishner-黄鸣龙还HC原l(g反) 应。
金属复氢化物具有四氢铝离子(AlH4 )或四氢硼 离子 (AlH4 )的复盐结构,这种复合负离子具有 亲核性,可向极性不饱和键(羟基、氰基等)中带
第七章 还原反应

第七章 还原反应
7.1 催化氢化
7.2 碳—碳不饱和键的还原
7.3 芳环、杂环的还原 7.4 羰基化合物的还原 7.5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还原 7.6 含氮化合物的还原
还原反应:为有机化合物中的不饱和键进行加
氢,以及对分子中与碳原子相连的原子和
基团用氢去置换的反应。
还原反应类型:催化氢化;化学还原;电解
碳-碳叁键属最容易氢化基团,反应条件较温和, 从工业制备价值看,炔烃氢化主要是选择性氢化,
使反应终止在烯烃阶段
RCHC CCH2R' B2H6 RCH2CH R'CH2C 3 B CH3COOH H H H2C C C H CH2 R'
若用钠在液氨中则得到反式烯烃。
RCHC CCH 2R' 2Na NH 3 RCH 2 Na C C Na CH2R' 2NH3 RCH 2 H C C H CH 2 R'
+ 2CH 3CH 2ONa
2CH 3CH2OH H
H
苯甲醚用金属钠在液氨中还原得到3,6-二氢苯甲醚,
在酸性溶液中水解,经酸催化异构化可得环己烯-3-酮。 典型还原反应可用于(±)硫辛酸的合成。
OCH3 (1)BuLi (2) CH2 CH2 O OCH3 CH2CH2OH Na , NH3 EtOH OCH3 CH2CH2OH
COOH Na , NH3 EtOH
OC2H5 Na-EtOH
β-乙氧基萘
COOH
OC2H 5 H 2O,H +
92%
O
四氢酮-2
OCH 3 (1)Na-EtOH H3CO (2)H O
OCH3
7.3.2 杂环催化氢化还原
CH3 H 2 ,Pa/C, CH 2COOH,CH3COONa 55-70 ℃,0.2MPa Cl CH3
7.1 催化氢化
7.2 碳—碳不饱和键的还原
7.3 芳环、杂环的还原 7.4 羰基化合物的还原 7.5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还原 7.6 含氮化合物的还原
还原反应:为有机化合物中的不饱和键进行加
氢,以及对分子中与碳原子相连的原子和
基团用氢去置换的反应。
还原反应类型:催化氢化;化学还原;电解
碳-碳叁键属最容易氢化基团,反应条件较温和, 从工业制备价值看,炔烃氢化主要是选择性氢化,
使反应终止在烯烃阶段
RCHC CCH2R' B2H6 RCH2CH R'CH2C 3 B CH3COOH H H H2C C C H CH2 R'
若用钠在液氨中则得到反式烯烃。
RCHC CCH 2R' 2Na NH 3 RCH 2 Na C C Na CH2R' 2NH3 RCH 2 H C C H CH 2 R'
+ 2CH 3CH 2ONa
2CH 3CH2OH H
H
苯甲醚用金属钠在液氨中还原得到3,6-二氢苯甲醚,
在酸性溶液中水解,经酸催化异构化可得环己烯-3-酮。 典型还原反应可用于(±)硫辛酸的合成。
OCH3 (1)BuLi (2) CH2 CH2 O OCH3 CH2CH2OH Na , NH3 EtOH OCH3 CH2CH2OH
COOH Na , NH3 EtOH
OC2H5 Na-EtOH
β-乙氧基萘
COOH
OC2H 5 H 2O,H +
92%
O
四氢酮-2
OCH 3 (1)Na-EtOH H3CO (2)H O
OCH3
7.3.2 杂环催化氢化还原
CH3 H 2 ,Pa/C, CH 2COOH,CH3COONa 55-70 ℃,0.2MPa Cl CH3
第七章还原反应

第七章还原反应
镍的基本原料是镍—铝合金,其中镍的含量一般在30 %—50%,其镍—铝合金组成的变化,以及在Raney镍的 制备过程中所用碱的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洗涤 催化剂的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得到不同活性的Raney 镍。 Raney镍的制备方法可用下列反应式表示
常用的w—2型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如下:
5.铂催化剂 铂催化剂包括铂黑、铂/炭和二氧化铂。二氧化铂最为常用, 在使用时将其还原成铂,被称为Admas(克拉姆)催化剂
配料比 氯铂酸:水:纯硝酸钠=1.00:2.86:10.00
第七章还原反应
6.亚铬酸铜(CuCr2O4)催化剂 亚铬酸铜催化剂实际上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CuCr2O4并不能表示其全 部组成。 制法如下:
• 2.被还原物结构的影响
第七章还原反应
3.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反应温度增高,氢压加大,反应速度也相应加快.但也容易引起副 反应增多,反应选择性下降。
第七章还原反应
4.溶剂的极性与酸碱度的影响
催化剂的活性通常随着溶剂的极性和酸性的增加而增强。低压
催化氢化常用的溶剂有乙酸乙酯、乙醇、水、醋酸等。同一催化 剂在这些溶剂中所表现出来的活性顺序是
配料比 氯化钯:活性炭(处理过):水:浓盐酸:
37%甲醛水溶液=1.00:11.34:146.342.44(V):0.98(V)
第七章还原反应
4.Lindlar催化剂 配料比 氯化钯:浓盐酸:碳酸钙:0.7mol.L-1甲酸 钠水溶液: 8.3%醋酸铅三水合物溶液= 1.00:2.43:12.16:7.09(v):12.06(v)
高压催化氢化不能用酸性溶剂,以免腐蚀高压釜。常用的 溶剂为乙醇、水、环己烷、甲基环已烷、1,4—二氧六环 等。 介质的酸碱度不仅可影响反应速度和选择性,而且对产物的构型 也有较大的影响。 选用的溶剂沸点应高于反应温度,并对产物有较大的溶解度, 这样有利于产物从催化剂表面解吸出来。
第七章 还原反应

亚当斯1889年生于美国波士顿,190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曾 年生于美国波士顿,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亚当斯 年生于美国波士顿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在柏林E 费歇尔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费歇尔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在柏林E费歇尔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这一年的国外学习为 他以后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他以后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使他成长为美国化学界最有代表性的 人物之一 1913年回国后,亚当斯先在哈佛大学任讲师,主要研究课题是有 年回国后, 年回国后 亚当斯先在哈佛大学任讲师, 机合成,他合成了许多药物,如丁卡因就是由他首次合成的。 机合成,他合成了许多药物,如丁卡因就是由他首次合成的。还有他 合成的催化剂,后来成为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一种催化剂, 合成的催化剂,后来成为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一种催化剂,人们将其称 为亚当斯催化剂。他对具有生理特效的天然产物也一直进行研究, 为亚当斯催化剂。他对具有生理特效的天然产物也一直进行研究,并 取得很多成果。 取得很多成果。此外他还对有机化学理论及美国有机化学工业都作出 了很大贡献,他一生发表了405篇文章。 篇文章。 了很大贡献,他一生发表了 篇文章 美国亚当斯化学奖 Roger Adams Award in Organic chemistry 创办时间 1959年.世界最有成就的一些有机化学家、 创办时间: 世界最有成就的一些有机化学家、 年 世界最有成就的一些有机化学家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都曾获得过亚当斯奖。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都曾获得过亚当斯奖。如196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金的美国人伍德沃德、 年获诺贝尔奖金的英国人巴顿等。 金的美国人伍德沃德、1969年获诺贝尔奖金的英国人巴顿等。 年获诺贝尔奖金的英国人巴顿等 颁奖机构: 颁奖机构: 美国化学协会( 美国化学协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通信地址: 通信地址:1155 Sixteenth St., N.W., Wsshington,D.C. 10036,U.S.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固-液三相之间的传质) stirring efficiency,solvent viscosity,the relative density of catalyst,pressure,etc. (搅拌效率,溶液粘度,催化剂相对密度,压力等)
• the factor of chemical kinetic(化学动力学因素)
2
reduced group(被还原的基团):
-OH, C=O, -COOH, -COOR, -C=N, RCONHR', (Ar)2O, -NO2, -NO, ArN2Cl, Ar-N=N-Ar, O Ar-N=N-Ar, (RCO)2O, RCOCl, R-CH-CH2, C=N-OH, -CH2X, O S=O, -SO2X
metal hydride(金属氢化物) NaBH4, KBH4, LiAlH4, LiBH4
5
(c)
• organic reducing agent(有机还原剂)
aluminium alkyl(aluminium isopropoxide etc.), formaldehyde, glucose etc. 烷基铝(异丙醇铝等),甲醛,葡萄糖等。 (3) the method of electrolytic reduction(电解还原法) nagative pole of electrolytic bath→ getting electron(电解槽的阴极→ 获得电子)
See to P168 table7-1
16
各类加氢还原用催化剂
17
催化剂的制备
• Skeleton: skeletal Ni; skeletal Cu, skeletal Co. (骨架型:骨架Ni; 骨架Cu;骨架Co)
2Ni-Al + 2NaOH + 2H2O 2Ni + 2NaAlO2 + 3H2
(催化剂的选择和用量)
COOC 2H5
雷尼镍
COOC 2H5
H2, Raney Ni 50℃,10.1MPa
CH 2OH
种类:
H2, CuCr2O4 160℃,27.6MPa H2, NiB H2NCH2CH2NH2
C C CH3
H C C CH 3 H
H2, Raney Ni
CH2CH2CH3
23
H2→ unsaturated group (不饱和基团)(C=C,C=O,C≡C,
C≡N, aromatic ring etc.)
7
π-bond breakage and hydrogen addition reaction(π -键断裂与氢加成反应)
C C
O C
C C
芳杂环
O O
O C H
O C OH
制成的骨架镍为灰黑色粉末,干燥后在空气中 会自燃,因此必须保存在乙醇或蒸馏水中。 • Carrier: Pd-C catalyst(载体型:Pd-C催化剂)
将钯盐水溶液浸渍或吸附于载体上,经还原剂处理, 使其形成金属微粒,经洗涤、干燥得载体钯催化剂。
18
催化剂的选择 (1)活性和选择性
Pd/C
CN
12
1. liquid-phas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液相催化氢化 1) catalytic hydrogenation催化氢化过程
基本过程:
H H
吸附
反应
adsorb—react—de附
H H
形成活泼氢原子
H H
R R C C H H
+
吸附
R R C C H H
CH 2OH OH
+ H2
Pd/CaCO3/喹啉 9.81×104Pa 30~37℃
OH
CH 2OH
羟基去氢维生素A
(1)CH3COCl (2)HBr (3) -HBr,重排
CH 2OH
O
+
CH 2OH O
CH 2OCOCH 3
VA醋酸酯
VA
用量: 10~20%(skeleton Ni), 5%-10%(Pd-C), 1~2%(PtO2)
• inorganic reducing agent(无机还原剂)
(a) active metal and its alloy(活泼金属及其合金) Fe, Zn, Na, Zn-Hg,Na-Hg
(b)
the compound of low valent element (低价元素的化合物) Na2S,NaSx,FeCl2,SnCl2,Na2S2O4(连二亚硫酸钠)
脂肪族硝基
直链烯烃 > 环状烯烃 > 萘
烷基苯 > 芳香烷基苯
>
苯 >
linear alkene>cyclic alkene>naphthalene>benzene >alkyl benzene> aromatic alkyl benzene
22
• Select and dosage of catalyst
and benzene ring,heterocyclic ring,fused ring, carbon-carbon unsaturated bond etc.(苯环, 杂环,稠环,碳碳不饱和键等。)
3
2
The method of reducing(还原的方法)
catalyst →organic compound + H2 在催化剂的存在下,有机物与氢气( H2) (催化剂→有机化合物 + H2 ) 发生的反应叫做催化氢化。 (2) the method of chemical reduction(化学还原法)
(金属性质)
•贵金属系: Ⅷ(Pt,Pd;Rh,Ir,Os,Ru,etc.)
(铂,钯,铑,铱,锇,钌等) • 一般金属: Ni,Cu,etc.(镍,铜等)
15
2) catalyst(催化剂)
②preparation method ofcatalyst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fine metal powder,skeleton,hydroxide,oxide,sulfide,carrier (纯金属粉,骨架型,氢氧化物,氧化物,硫化物,载体型)
(非均相催化氢化)
homogeneous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均相催化氢化)
the advantage of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催化氢化的优点):反应易于控制、产品纯度 较高、收率较高、三废少。 the shortcoming of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催化氢化的缺点):要在带压设备中进行反应, 因此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 施,要选择适宜的催化剂。
24
•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温度和压力 T,P↗,v↗, selectivity选择性↘, side effects副反应↗. See P170 table7-2 催化氢化反应温度、压力与催化剂和反应物的关系
25
Lindlar 催化剂
2.9×105Pa
R C C R'
Unit 7 Hydrogenation and Reduction
1
7.1 Outline(概述)
1
Reduction reaction(还原反应)
•广义地讲→得电子或电子云密度增加的反应 • broadly speaking → the reaction of getting electron or increasing cloud density •狭义地讲→增加氢或减少氧的反应 • narrow speaking → the reaction of increasing hydrogen or reducing oxygen
π键打开
R R C C H H
H H
+
R R C C H H
反应
H H R R C C H H
解吸
H H R R C C H H
+
13
the effect factor of hydrogenation reaction velocity: (氢化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
• mass transfer among three-phase of gas-soild-liquid
11
the process of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催化氢化的工艺)
• liquid-phase hydrogenation(液相氢化): 气-液-固多相反应,适应范围广;
• vapour phase hydrogenation(气相氢化):
气-固相反应,适用于易气化的有机化合物。
(1) the method of catalytic hydrogenation(催化氢化法)
chemical matter→reducing agent (化学物质→还原剂)
• 无机还原剂
inorganic reducing agent
• 有机还原剂
organic reducing agent
4
27
solvent: water,methyl alcohol,ethyl alcohol,acetic acid, ethyl acetate,tetrahydrofuran,cyclohexane,methyl cyclo -hexane,benzene,dimethylformamide,etc. (溶剂:水,甲醇,乙醇,醋酸,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环己烷,甲
6
7.2 catalytic hydrogenation(催化氢化)
the sort of reaction(反应类型分类):
• the factor of chemical kinetic(化学动力学因素)
2
reduced group(被还原的基团):
-OH, C=O, -COOH, -COOR, -C=N, RCONHR', (Ar)2O, -NO2, -NO, ArN2Cl, Ar-N=N-Ar, O Ar-N=N-Ar, (RCO)2O, RCOCl, R-CH-CH2, C=N-OH, -CH2X, O S=O, -SO2X
metal hydride(金属氢化物) NaBH4, KBH4, LiAlH4, LiBH4
5
(c)
• organic reducing agent(有机还原剂)
aluminium alkyl(aluminium isopropoxide etc.), formaldehyde, glucose etc. 烷基铝(异丙醇铝等),甲醛,葡萄糖等。 (3) the method of electrolytic reduction(电解还原法) nagative pole of electrolytic bath→ getting electron(电解槽的阴极→ 获得电子)
See to P168 table7-1
16
各类加氢还原用催化剂
17
催化剂的制备
• Skeleton: skeletal Ni; skeletal Cu, skeletal Co. (骨架型:骨架Ni; 骨架Cu;骨架Co)
2Ni-Al + 2NaOH + 2H2O 2Ni + 2NaAlO2 + 3H2
(催化剂的选择和用量)
COOC 2H5
雷尼镍
COOC 2H5
H2, Raney Ni 50℃,10.1MPa
CH 2OH
种类:
H2, CuCr2O4 160℃,27.6MPa H2, NiB H2NCH2CH2NH2
C C CH3
H C C CH 3 H
H2, Raney Ni
CH2CH2CH3
23
H2→ unsaturated group (不饱和基团)(C=C,C=O,C≡C,
C≡N, aromatic ring etc.)
7
π-bond breakage and hydrogen addition reaction(π -键断裂与氢加成反应)
C C
O C
C C
芳杂环
O O
O C H
O C OH
制成的骨架镍为灰黑色粉末,干燥后在空气中 会自燃,因此必须保存在乙醇或蒸馏水中。 • Carrier: Pd-C catalyst(载体型:Pd-C催化剂)
将钯盐水溶液浸渍或吸附于载体上,经还原剂处理, 使其形成金属微粒,经洗涤、干燥得载体钯催化剂。
18
催化剂的选择 (1)活性和选择性
Pd/C
CN
12
1. liquid-phas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液相催化氢化 1) catalytic hydrogenation催化氢化过程
基本过程:
H H
吸附
反应
adsorb—react—de附
H H
形成活泼氢原子
H H
R R C C H H
+
吸附
R R C C H H
CH 2OH OH
+ H2
Pd/CaCO3/喹啉 9.81×104Pa 30~37℃
OH
CH 2OH
羟基去氢维生素A
(1)CH3COCl (2)HBr (3) -HBr,重排
CH 2OH
O
+
CH 2OH O
CH 2OCOCH 3
VA醋酸酯
VA
用量: 10~20%(skeleton Ni), 5%-10%(Pd-C), 1~2%(PtO2)
• inorganic reducing agent(无机还原剂)
(a) active metal and its alloy(活泼金属及其合金) Fe, Zn, Na, Zn-Hg,Na-Hg
(b)
the compound of low valent element (低价元素的化合物) Na2S,NaSx,FeCl2,SnCl2,Na2S2O4(连二亚硫酸钠)
脂肪族硝基
直链烯烃 > 环状烯烃 > 萘
烷基苯 > 芳香烷基苯
>
苯 >
linear alkene>cyclic alkene>naphthalene>benzene >alkyl benzene> aromatic alkyl benzene
22
• Select and dosage of catalyst
and benzene ring,heterocyclic ring,fused ring, carbon-carbon unsaturated bond etc.(苯环, 杂环,稠环,碳碳不饱和键等。)
3
2
The method of reducing(还原的方法)
catalyst →organic compound + H2 在催化剂的存在下,有机物与氢气( H2) (催化剂→有机化合物 + H2 ) 发生的反应叫做催化氢化。 (2) the method of chemical reduction(化学还原法)
(金属性质)
•贵金属系: Ⅷ(Pt,Pd;Rh,Ir,Os,Ru,etc.)
(铂,钯,铑,铱,锇,钌等) • 一般金属: Ni,Cu,etc.(镍,铜等)
15
2) catalyst(催化剂)
②preparation method ofcatalyst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fine metal powder,skeleton,hydroxide,oxide,sulfide,carrier (纯金属粉,骨架型,氢氧化物,氧化物,硫化物,载体型)
(非均相催化氢化)
homogeneous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均相催化氢化)
the advantage of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催化氢化的优点):反应易于控制、产品纯度 较高、收率较高、三废少。 the shortcoming of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催化氢化的缺点):要在带压设备中进行反应, 因此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 施,要选择适宜的催化剂。
24
•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温度和压力 T,P↗,v↗, selectivity选择性↘, side effects副反应↗. See P170 table7-2 催化氢化反应温度、压力与催化剂和反应物的关系
25
Lindlar 催化剂
2.9×105Pa
R C C R'
Unit 7 Hydrogenation and Reduction
1
7.1 Outline(概述)
1
Reduction reaction(还原反应)
•广义地讲→得电子或电子云密度增加的反应 • broadly speaking → the reaction of getting electron or increasing cloud density •狭义地讲→增加氢或减少氧的反应 • narrow speaking → the reaction of increasing hydrogen or reducing oxygen
π键打开
R R C C H H
H H
+
R R C C H H
反应
H H R R C C H H
解吸
H H R R C C H H
+
13
the effect factor of hydrogenation reaction velocity: (氢化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
• mass transfer among three-phase of gas-soild-liquid
11
the process of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催化氢化的工艺)
• liquid-phase hydrogenation(液相氢化): 气-液-固多相反应,适应范围广;
• vapour phase hydrogenation(气相氢化):
气-固相反应,适用于易气化的有机化合物。
(1) the method of catalytic hydrogenation(催化氢化法)
chemical matter→reducing agent (化学物质→还原剂)
• 无机还原剂
inorganic reducing agent
• 有机还原剂
organic reducing agent
4
27
solvent: water,methyl alcohol,ethyl alcohol,acetic acid, ethyl acetate,tetrahydrofuran,cyclohexane,methyl cyclo -hexane,benzene,dimethylformamide,etc. (溶剂:水,甲醇,乙醇,醋酸,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环己烷,甲
6
7.2 catalytic hydrogenation(催化氢化)
the sort of reaction(反应类型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