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理论内容整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点内容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3.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4.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什么叫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2.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3.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民主义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 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 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间经验和历史经验,见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 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1.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1. 新民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 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 中国特色社会主和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 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注: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中特知识点大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1.2毛泽东思想1.2.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2.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1.2.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1.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1.4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1.4.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4.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1.4.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2.1.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1.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2.3.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2.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3.1.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3.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3.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3.2.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3.2.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3.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4.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4.1.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4.1.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4.1.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4.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5.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5.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5.1.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5.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5.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6.1 社会主义的本质6.1.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6.1.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6.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6.2.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6.2.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6.3.3坚持科学发展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6.3.1“三步走”发展战略6.3.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3.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7.1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7.1.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7.1.2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7.2 全面深化改革7.2.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7.2.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7.2.3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7.3 扩大对外开放7.3.1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7.3.2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7.3.3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8.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8.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8.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8.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8.1.4把握经济新常态8.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8.2.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8.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8.2.3全面依法治国8.2.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8.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8.3.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8.3.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8.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8.4.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8.4.2保障和改善民生8.4.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8.5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8.5.1树立社会主义神态文明新理念8.5.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8.5.3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9.1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9.1.1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9.1.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9.1.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9.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9.2.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9.2.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9.2.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9.2.4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12.1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2.2.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12.2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2.2.1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2.2.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2.2.3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12.3全面从严治党12.3.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12.3.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12.3.3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12.3.4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毛中特理论内容整理
此份毛中特资料凝聚了5班广大同学的汗水和智慧,在此感谢参与资料整理的宋晓婷、辛花花、王梓楠、安帅、王凯丽、孟艳迪、由雅文、李承龙、郭琳同学的辛勤付出,但是由于时间仓促、工作量繁重,不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敬请广大同学批评指正。
————2010级临本5班毛中特资料整理小组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为什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⑴(现实应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⑵(将来必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⑶(历史已然)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相融性。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⑴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③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不同点:①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②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③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相同点:①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②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③根本任务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是被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特征。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7.对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概括为“十个结合”⑴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⑵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⑶尊重人民首创精神⑷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⑸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⑹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⑺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⑻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⑼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⑽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8.(09、11考研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条件:⑴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⑵时代背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⑶历史依据: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科学总结⑷现实依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2023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一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3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一章重要知识点总结1500字2023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一章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以下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我国发展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党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形成。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主要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主要特点包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执政方式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体系的基本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途径。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全面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治保障的根本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点内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点内容一、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是当代中国进步的根本保障。
二、为什么要“突出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摄性地位”?第一,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事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根本保证。
第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第三、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既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国家学说揭示的科学真理,也是新时代统揽“四个伟大”、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
其中首要的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三、如何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第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最大优势毫不动摇,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也是实现“中国之治”最大的政治优势。
第二、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制度优势,同时,补齐制度短板,保持并不断增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第三、提升制度执行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要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四、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毛中特核心知识点总结
毛中特核心知识点总结毛中特,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中心知诂点,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
毛中特的核心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毛中特的核心知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者对中国革命的目标和策略作了周密的思考和探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提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基本策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路线。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观点,指出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和根据地,城市则是革命的主要目标和领导者,为中国革命运动的胜利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
毛泽东还提出了“革命的根本问题是问题”的观点,即革命是一场全面的、彻底的社会变革,需要解决国家政权、土地所有制、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二、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了“四个新”理论,即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和新民主主义政治体制,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了“三大改造”的理论,即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城市工商业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革,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了“以工农兵为主体的文化建设”、“发展全民教育”、“扶植国民文化”等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了“重视智育、体育、劳动、军事”等重大原则,鼓励科学文明和社会主义道德,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毛中特章节重点知识点整理绝密版★★★★★☆★☆毛中特重要知识点梳理☆★☆1.选择(放弃)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P178)2.★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是它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了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三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结合而形成的经济制度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3.主要概念:经济制度=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1关系总和。
它构成社会上层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即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的社会方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了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包括计划_和平均_)4.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答: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联系(共性):(1)经济关系市场化......(2)企业经营自主化(3)宏观调控间接化(4)经济运行法制化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区别: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注▲●▲加引号的还有:“三个代表”、“三农”、“一国两制”)标准的..........民的利益为出发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常考类型:1.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
2.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中特1-7章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部分: 总论第一章马克思中国化理论成果第二章两大理论成果哲学认识论基础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五章本质理论邓小平三大理论第六章初级阶段理论第七章改革开放理论第三部分: 第八章经济建设第九章政治建设四大布局第十章文化建设第十一章社会建设第十二章祖国统一构想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外交政策第十四章依靠力量第十五章领导核心PS:中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特=中国特色半殖半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共=中国共产党马理=马克思主义(原理)城资=城市小资产阶级民资=民族资产阶级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中国化提出必要性毛泽东在党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最先提出"马克思中国化"命题.1)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2)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要求2.科学内涵就是将马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赋予中国马理鲜明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1)运用马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把马理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之中,实现马理与民族特点结合.3.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历史过程,即马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过程.第一次飞跃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第二次中社理论体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4.重要意义1)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倡导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境界.5.中社旗帜旗帜问题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只有高举中社旗帜,才能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个结合马理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结合;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改善党的领导结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提高效率同促社会公平结合;独立自主同经济全球化结合;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6.中社道路道路问题道路问题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首要问题.中社道路,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7.中社理论体系十七大指出:"中社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社论体系是马理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1.形成和发展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实践基础.二、毛泽东思想2.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各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精髓实事求是.3.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理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科学指南.3)是党和人民宝贵精神财富.1.形成和发展1)时代主题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时代背景.2)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是历史和现实依据.3)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三、邓小平理论2.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3.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形成和发展1)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提出来的.2)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形成的时代背景.3)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社伟大探索,是形成的实践基础.4)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是现实依据.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3.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改进党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强大武1.形成1)社初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根本依据.2)新世纪新阶段阶段性特征是现实基础.3)当代山谷忽而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重要借鉴.五、科学发展观2.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指导意义1)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重大战略思想.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和确立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思想路线基本含义.在《实践论》《矛盾论》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延安整风期间从思想路线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重要性.经过延安整风和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全党得到确立2.重新确立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标志党在新时代条件下伟大觉醒.邓小平十一届五中全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江泽民十六大: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胡锦涛十七大:解放思想是发展中社一大法宝,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预所惑.1.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录像的内容和意义2.重要意义1)马理认识论在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制度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1.实事求是是马理中国化理论成果精髓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过程中创立的毛泽东思想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2)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理解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桎梏中解放出来,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回答了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了中社理论体系这一马理中国化最新成果.3)贯穿马理中国化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大法宝十七大报告:解法思想是发展中社一大法宝.1)是党思想路线本质要求,实现实事求是前提条件.2)解法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3)是建设和发展中社思想保证 3.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创新.1)理论创新必须要坚持正确方向和思想方法.2)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3)理论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半殖半封6个基本特点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特点和革命性质任务是制定革命路线和方针的基础.1)封建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些发展,但在帝国封建和官僚主义压迫下步履维艰没有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经济主要形式.3)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4)帝国主义势力破坏了中国独立和领土完整,操纵财政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是阻碍中国发展的根本原因.5)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表现极端的不平衡.6)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926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擦报告》等文章,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1930初毛泽东发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论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初步形成具有中特革命道路理论.1940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各项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基本问题、三大法宝、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战略战术思想,根据地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理论体系.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轮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等文章,提出著名十大军事原则;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土改总路线;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坚持"两个务必"以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理论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回答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揭示近代中国革命发展规律,极大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下,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结束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殖民地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革命胜利是20世界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鼓舞世界上被压迫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毛泽东《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论述,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对象总体上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动力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和民资,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农民是革命主力军,无产阶级最可靠同盟军.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核心问题.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只有在其政党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历史使命.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而是在与资产阶级斗争中实现的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革命性质是有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等因素决定.近代中国半殖半封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人物决定中国革命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为什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半封社会,现阶段革命史为了终结这个半殖半封社会形态;主要敌人还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革命任务是为了推翻这两个敌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还有资产阶级参加还曾领导.既然革命经济政策不是一般废除私有制财产,而是一般地保护私有财产,所以中国革命的性质就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新在哪?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新在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前途是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5.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中国革命特点: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间不容插个资产阶级专政.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社会形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史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趋势.政治纲领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家阶级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三大经济纲领是指导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进行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1.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理论依据及内容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半封社会,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压迫;外物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中国革命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可能性:1)半殖半封大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国民革命影响存在.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4)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5)共产党的领导和正确政策.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关系.土地革命史民主革命中心内容,武装斗争史中国革命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建设史革命战略阵地.三、新民主主1)反映中国革命发展客观规律,指导革命取得胜义革命的道路基本经验意义利的唯一正确理论.2)既批判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坚持城市中心论"的错误,又是把马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重要内容.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做出独创性贡献.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领导全部中国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和经验必要性:1)中国革命面对的敌人异常强大.2)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人口少并尖锐对立,农民、城资及其他中间阶级占绝大多数.3)中国革命长期性、残酷性和不平衡性.统一战线经过第一次国共合作、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积累丰富经验:1)坚持党在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是根本保证.2)工农联盟为基础,扩大非劳动人民联盟.3)对资产阶级实现又联合又斗争政策.武装斗争武装斗争史中国革命优点和特点之一.革命武装斗争是长期的:1)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决定革命艰巨性和长期性.2)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根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唯一宗旨.政治工作三个基本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带俘虏.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它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的.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思想建设:1)加强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教育;2)以党章为主要内容进行基本知识教育.组织建设:实现民主集中制. 三大作风:理论实践相结合,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作风.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性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基本特征:在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工人、农民阶级,城资和民资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文化上,以马理为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社会,是中国半殖半封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2)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 历史必然:1)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全面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会注意制度的迫切需要.3)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可能性:我国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需要.3)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4)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显示出了优越性.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改造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2)农业合作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度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三个发展阶段:1)1953以前互助组和初级社.2)1954-1955农业生产合作社.3)1955-1956农业合作化高潮,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改造主要特点经验:1)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2)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1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小组;2办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供销合作社;3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办法,提高手工业者社会觉悟,使其自愿改变为集体所有制. 4)党和政府规定了手工合作社生产经营方针就是为农业生产、为生活、为出口贸易服务.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三个步骤:1_1953以前初级形式国际资本主义;2_1954-1955个别企业公私合营.3_1955-1956行业公私合营.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这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的内容:1_制度的改造及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_人的改造即把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几亿人口的大国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而是极大地加强了人民团结,并且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1.社会主义基本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结束,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志: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我国经济结果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绝对优势,公有制成为社会经济基础.2)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3)确立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基本政治制度.4)阶级关系也发生变化.5)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也发生变化,阶级矛盾基本解决,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部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当前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是历史上最伟大社会变革,20实际中国又一次划时代历史巨变.资本主义中国走不通,唯一出路是党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中特改造道路通过和平方法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彻底改变阶级社会人剥削人状况.胡锦涛十七大:"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中特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1.中特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 1956.4.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1957.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创造性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方针.2.党对社会主义认识曲折发 毛泽东总结"大跃进":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不发达社会之一"和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反对平均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重点整理!
1、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它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
,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
,是适合当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两者关系。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6、全民建设小康,对我国发展提出的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7、毛泽东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1)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向前发展2)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4)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8、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理论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他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毛中特笔记重点内容完整版(专升本可用)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第一个: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指南: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财富: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特点:1.中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控制了中国。
2.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半封建性,封建剥削制度依然存在,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
3.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端不平衡,中国人民经济上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世界罕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终极前途的社会主义。
经济纲领: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或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关系:1.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3.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1.创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2.揭规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3马克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4.革命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5.世界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产生了重大的世界影响。
毛中特部分内容总结
毛中特部分内容总结
一.毛泽东思想活得灵魂p137 131
1.实事求是
2.群众路线
3.独立自主
二.中共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p131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2.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3.自我批评的作风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p135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
3.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四.党的思想路线p135
1.一切从实践出发 2 .理论联系实践
3.实事求是 4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五.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质疑理论体系的精髓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
1.土地革命(基本内容)
2.武装斗争(主要形式)
3.农村革命根据地(战略阵地)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
1.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
2.马克思主义活得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毛中特概论》复习重点
《毛中特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 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2)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使之提升为创新的理论.(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让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现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2)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要求。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中特考试重点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的理论。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1)近代中国国情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对主要矛盾)最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世界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基本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主工商业。
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及意义。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意义:(1)在实践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被证明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2)在理论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3)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整理
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就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问题。
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得实际领导地位。
3、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论新阶段》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1945年七大,毛泽东思想就就是“中国化得马克思主义”,写入党章。
5、问:为什么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就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得迫切需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得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得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指导实践)2、把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得实践经验与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实践中来)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得优秀文化之中。
(进入精神层面)三、两大理论成果得关系(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后思考2)1、两大理论一脉相承2、毛泽东思想就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重要思想渊源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得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得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因此,毛泽东思想有战争革命有关内容)2、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得历史过程(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农村包围城市(中国国情,农村人多统治薄弱)、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来源,阶级斗争发展为武装斗争)(2)遵义会议以后:系统得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与党得建设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与军事战略理论;政策与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工作理论;党得建设理论。
(前三战争革命相关,后三建设政策相关)毛泽东思想活得灵魂:实事求就就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毛泽东思想得历史地位(课后思考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得理论成果(实践中来)2、中国革命与建设得科学指南(提升为理论)3、党与人民得宝贵精神财富(精神层面)毛泽东同志得历史地位:为党与人民得事业作出了杰出得贡献,但晚年犯有严重错误1、注意书本P16~17描述性内容,尤其注意年份:1978、1982、1987、1992、19972、时代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但总体上就就是与平与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主要内容围绕三大问题:(1)什么就就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2)建设什么样得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实现什么样得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得理论成果(实践中来)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得共同思想基础(提升为理论)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得根本指针(精神层面)一、实事求就就是思想路线得形成与发展1、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得就就是人们得认识所遵循得方向、途径、原则与方法。
《毛中特概论》复习资料详细整理版解读
第一章第一节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过程:最早提出命题、最终形成共识的时间和标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在1919年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恽代英在1920年说过,我们的任务,在寻求一个适合国情,而又适合于共产主义的方针来。
蔡和森在1926年也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世界各国共产党是一致的,但应当用到各国去,应当用到实际上去才行的。
要在自己的争斗中把列宁主义形成自己的理论武器,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来定出适合客观情形的策略和组织才行。
但那时,党正处在幼年时期,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较早认识并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代表。
1930年毛泽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1931年-1934年,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促使全党深刻反思。
在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提出和解决了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会议通过的决议,就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的产物。
这说明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党中央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重要性了。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并初步阐述了这个命题的思想内涵。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大一毛中特知识点重点归纳
大一毛中特知识点重点归纳在大一的毛中特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毛中特思想的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它主要形成于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受到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毛泽东深刻理解和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群众路线等一系列思想和战略策略。
二、农村革命战争在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长征,逐渐形成了以苏区为基地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他实践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探索了用农村革命战争引导城市革命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抵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他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与其他政治力量合作,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
毛泽东的抗日思想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新中国的建立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毛泽东成为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在国内外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他提出了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措施,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而复杂的时期。
毛泽东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发动了广泛的群众运动。
然而,文化大革命也带来了许多混乱和矛盾,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六、毛泽东的革命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毛泽东的革命思想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农村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贡献以及实践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同时也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结起来,大一毛中特课程的重点知识点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农村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新中国的建立、文化大革命以及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考研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考研毛中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考研政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对毛中特部分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正在备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形成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问题,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以及党的建设理论等。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则是指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
二、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自考毛中特各章节归纳总结
自考毛中特各章节归纳总结毛中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自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涵盖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各个重要阶段和人物。
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毛中特的章节内容,本文将对各章节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系统化地掌握该科目。
第一章: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本章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历程。
需要重点掌握辛亥革命的推动因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和新三民主义的内涵。
第二章:旧中国的社会政治本章主要论述了旧中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和内外因素。
需要重点掌握中国封建制度的特点、士绅阶级的形成与地位、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等内容。
第三章: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本章主要介绍了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以及洋务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需要重点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带来的冲击和启示,洋务运动的兴衰原因以及洋务派与康有为变法的对比。
第四章:辛亥革命前的群众斗争本章主要探讨了清末民初各种群众斗争的内容和影响。
需要重点掌握义和团和太平天国起义的规模和运动特点,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
第五章:辛亥革命胜利后的政治斗争本章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胜利后的政治斗争和政权更迭。
需要重点掌握北洋政府的建立和发展,各种政治派别的兴衰和对中国政治局势的影响。
第六章:统一战线与北洋政府本章主要讲述了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斗争和统一战线的建立。
需要重点掌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它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
第七章:国共合作与政权更迭本章主要探讨了国共合作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政权更迭。
需要重点掌握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江山易手和南京政权的建立。
第八章:南京政权的失败与北洋政权的再度崛起本章主要介绍了南京政权的失败和北洋政权的再度崛起。
需要重点掌握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原因,北洋政权的建立和政治环境的变化。
第九章: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土地革命战争本章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
需要重点掌握党的组织建设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了解土地革命战争的成果和失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整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份毛中特资料凝聚了5班广大同学的汗水和智慧,在此感谢参与资料整理的宋晓婷、辛花花、王梓楠、安帅、王凯丽、孟艳迪、由雅文、李承龙、郭琳同学的辛勤付出,但是由于时间仓促、工作量繁重,不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敬请广大同学批评指正。
————2010级临本5班毛中特资料整理小组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为什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⑴(现实应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⑵(将来必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⑶(历史已然)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相融性。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⑴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
论问题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
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
运的重大问题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不同点:①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②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
③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相同点:①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②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③根本任务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是被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特征。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内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7.对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概括为“十个结合”
⑴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⑵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⑶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⑷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⑸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⑹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⑺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⑻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⑼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⑽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8.(09、11考研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条件:
⑴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
⑵时代背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
⑶历史依据: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科学总结
⑷现实依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3.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⑴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
⑵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⑶毛泽东思想的完备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⑷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
14.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三大来源:
⑴理论来源:马克思列宁主义
⑵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文化
⑶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15.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
⑴主要内容:
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③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⑵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6.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⑵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17.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⑴和平发展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⑵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18.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阶段
⑴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⑵党的十二大,1987年党的十三大
⑶党的十三大,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⑷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19.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科学体系:①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首要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③基本问题: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
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
⑵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③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0.“三个代表”的科学含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⑴(国际环境)就国际形势来讲,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⑵(国内环境)就国内形势,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
⑶(党内环境)就中国共产党内形势而言,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
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22.先进生产力:一般来说,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高素质的劳动者通过先进的管理方式、运用先进的生产工具改造自然、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3.先进文化:只反映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
24.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5.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