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马原-中国特色理论问答

合集下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述题及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述题及答案

论述题:一、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一章P5-8)二、论述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必然性、可能性以及这条道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启示(二章P56-57)三、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五章P123- P126)四、论述如何实现中国梦以及你怎么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六章P142- P145)五、论述如何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以及你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感受(七章P161-163)六、论述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怎样从我做起?(八章P202-205)七、论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以及大学生如何做到遵纪守法(八章P188-189)八、论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主张(九章P224-226)九、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十章P241-242)十、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十二章P278-280)论述题答案要点:一、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科学;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A.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C.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二、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A.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B.另一方面,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地发动农民,凝聚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

2.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样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A.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B.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的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群众基础好;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D.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E.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主观条件。

马原重点简答题

马原重点简答题

马原重点简答题-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

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

4.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政治简答-思修+中近史+马原+毛中特

政治简答-思修+中近史+马原+毛中特

政治简答讲述如何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1)任何真理都既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它具有绝对性,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它又具有相对性,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仍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的教条的教条主义和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个别与一般,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是什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是什么?(1)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

(2)长远目标,即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

试论述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1)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①强制性。

它是国家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起来并强制实施的。

马原专题考试题及答案

马原专题考试题及答案

1.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阐述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如何贯彻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本人的研究方向是人格心理与咨询,介于本人的研究方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贯彻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问题的界定和意义问题指的是在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研究方法,使得自己的研究能够为课题所在的学术领域增加新的知识。

首先,所研究的问题在现有的“知识库存”中还无法找到,是“史无前例”“填补空白”开创性的。

其次,也可以是指采用新的理论对一个已经经过大量研究的问题予以新的诠释,或者采用新的方法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研究。

再次,问题还表现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做过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问题、社会现象。

二)知识结构和问题研究者在选题时往往受到四个基本因素的影响:专业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知识和各种操作技术,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以及个人对问题的把握能力或者洞察力。

一项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还影响到研究的过程及其方法。

研究课题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研究质量和研究结果。

三)研究领域,研究主题,研究问题研究领域一般是指研究课题所在的学术领域。

研究主题顾名思义就是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收缩,但是它和“研究问题”还是有差别的。

研究问题主要是指在研究主题的范围内确定自己需要研究的问题何以成为“问题”。

四)“问题意识”和思维方法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离开问题的不会有真正的理论。

理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

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选择重大问题、根本问题、前沿问题。

五)经验生活、文献追溯和问题经验生活是研究课题来源的源泉。

经验生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个人的生活经历,个人对周边世界的观察和通过问读而获得的各种信息。

考研政治思修法基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思修法基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思修法基答题模板1.马原--万能模板1.知道用什么原理作答,但不会写原理?第一种情况:考查辩证关系的,A和B的辩证关系。

适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等等。

写作模板: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A和B是辩证统一的,A和B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我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要看到A,也要看到B;只看到A看不到B是不行的,只看到B看不到A是不行的,必须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

只有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反之,则遭遇失败。

第二种情况:不是考查辩证关系的。

适用:联系、发展、矛盾、实践、人民群众……等等。

写作模板:A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

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要用A的观点看问题。

只有坚持A的观点,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如果不坚持A的观点,我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将遭遇失败。

总之,我们必须坚持用A的观点看问题。

2.找不到原理,怎么办?第一种情况:指定了用唯物论作答。

第一,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前提与基础。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人类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第二种情况:指定了用辩证法作答。

第一,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根本的认识方法。

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我们要善于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中特思考题汇总(带目录,考试必备)

中特思考题汇总(带目录,考试必备)

目录1、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3)2、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4)5、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 (5)6、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现实路径 (6)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特点和优势 (8)9、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9)10、正确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9)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9)12、“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内涵 (10)13、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11)14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12)1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2)1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3)1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14)1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现实意义 (14)19、切实推进经济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14)20、如何理解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15)21、为什么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6)2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形成了哪些基本经验? (16)23、如何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6)24、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17)25、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18)26、有人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而政治的改革和发展却相对滞后。

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9)27、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 (19)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0)29、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1)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22)31、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22)32、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23)33、文化软实力的价值? (23)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 (23)35、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24)36、怎样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26)37、为什么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26)38、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常考简答题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常考简答题

第一章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理论指导实践);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实践上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完整版)马原思考题题

(完整版)马原思考题题

马原思考题1.请问什么是主要矛盾,为什么要认清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举例说明你对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

答:①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②首先,我国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

今天人民需求的层次和品位已大大提高,不再是简单的温饱需要,而是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二者所表述内涵大不相同,前者强调的是一般的物质文化需要,后者强调的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个方面,充分反映了现阶段人民需求更高、更广泛的特点。

2.如何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来看待西南交通大学发展目标中“承交通天下国家梦,创中国特色双一流”与“世界一流”的关系?答:3.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底线思维,就是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在工作上不思进取、消极懈怠、墨守成规。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繁重,亟须各级领导干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拓进取、干事创业。

但是,少数领导干部却为官不为、消极懈怠,还狡辩说这是“坚持底线思维,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

实际上,这是对底线思维的极大误解。

底线思维是一种担当思维。

底线思维要求讲纪律、守规矩,为人做事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但坚持底线思维,不是遇到问题绕着走,而是强调做工作要有预案、对险情要有准备,进而遇事不慌、临危不乱,积极主动工作。

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5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最硬的底线。

东华理工马原+毛中特

东华理工马原+毛中特

马原+毛中特一、马原名词解释8个40分简答5个50分论述4个60分13年有些不完整仅供参考13马原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2劳动的二重性、3《哥达纲领批判》、4资本积累5社会革命、6意识、7 8简答:1、什么是社会的物质性2、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什么新变化?3、全球化的影响,也就是利弊4论述:1、为什么抽象和具体是辩证思维的最高形式?2、论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3、论述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4、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有哪些?造成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12华南师范大学2012年6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试题(回忆版)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2.《共产党宣言3.哲学基本问题4.抽象与具体5.劳动力商品6.垄断价格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8.空想社会主义简答题五个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文化渊源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差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作用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自由时间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关联论述题四个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理解所有制和所有权社会形态更替必然性和人们历史选择性为什么说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11马原名解:哲学经济全球化资本积累社会形态联系真理劳动二重性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简答: 1.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如何理解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之间的关系 3.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4.社会生活的物质性5.对资本主义的评价论述: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 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3. 如何理解科技变成了异己的,统治的力量4.马克思经典作家是如何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的10马原名解:价值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垄断价格空想社会主义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简答: 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4. 怎样理解“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5. 5.社会物质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论述:1、论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2、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3、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08马哲:名词解释:1.运动2.联系3.度4.假象5.价值6.思维具体7.意识形态8哲学二、简答: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简述真理及其相对性和绝对性。

马原简答题题库

马原简答题题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选择: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 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法宝。

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党实现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条总路线的主要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二是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答题汇总及参考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答题汇总及参考答案

毛中特简答题汇总及参考答案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答: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历史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只会给中国革命带来损失。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只有在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不断与时俱进。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1.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2.把中国共产党的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

3.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答: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答: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6.“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答:(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内涵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2)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3)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核心;(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思想路线的条件和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论述题参考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论述题参考答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1)一脉相承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理论基础,理论基础的科学性决定理论体系的生命力。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面对复杂的中国国情和大量的实际问题,十分注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习与运用,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创立就是最好的例证。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一理论体系中很多重要观点都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具体问题得出的科学论断。

(2)一脉相承的理论主题。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主题——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并且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

列宁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具体现实,而且在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许多方面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开辟了经过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且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突破了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的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大大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马原问答型背诵资料及选择题题库

马原问答型背诵资料及选择题题库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原老师强调了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回答)答:(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推进到新时代,并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PS: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其他定义做基本了解吧)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在实践的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本原问题,括号中的简单了解一下)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仅简答题与论述题合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仅简答题与论述题合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BK001B)11、【108063】(简答题)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具体说来,就是要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12、【108064】(简答题)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答案】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3、【108065】(简答题)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答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一次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一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形成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4、【108068】(简答题)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答案】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15、【108069】(简答题)简答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根本任务。

【答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和提高、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5、【108073】(论述题)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552实验室整理,版权所有 :刘聪1、2 题徐强3、4 题苏瑞5、6 题曹经錡7、8题吴文博9 题谭良源10 题刘聪编辑整理统稿2019.1.1下午中特答题注意事项:1.页边距,答题纸中间对折下(答题纸不需要密封装订);2.题上说没说,都要理论联系实际;3.页面整洁,分点作答;4.出3道题,每道题做30分钟左右;5.1月8日上午考试,注意考试时间。

一、结合十九大精神,联系实际论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其影响。

1.十九大以前:1840-1949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949-1952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1952-1956,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十一届六中全会: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各区域各领域发展不平衡、产业不平衡、人与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

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任务仍然很严重。

4.理论联系实际:随着生活显著改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提出了全面提高美好生活质量与水平的要求,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处在中等收入阶段,还有43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实体经济还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

二、联系实际论述“四个伟大”的内涵及其逻辑关系。

1.四个伟大的内容:实现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

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

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 “四个伟大”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着正确方向,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破浪前行领航导向;伟大斗争是动力,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担当精神,为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破解难题,扫除障碍,提供动力牵引;伟大工程是保证,为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伟大事业是路径,宣示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开辟前进的道路。

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只要把党建设好了、建设强了,取得伟大斗争的不断胜利,推进伟大事业的不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有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我们要把四个伟大贯通起来理解、结合起来把握、协同起来推进,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3.每个伟大都联系实际进行解释三、联系实际论述“一带一路”建设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重大意义。

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以罗马为终点,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

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也包括开放方式的创新以及层次的加深。

这意味着在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同时,积极扩大对外投资合作,共同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意味着在沿海地区开放深化的同时,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实现更为协调的区域发展;意味着在巩固深化我国与发达国家经贸合作的同时,扩大我国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联系,从而形成更为全面及多元化的全球伙伴关系;意味着在维护和支持现行多边贸易体制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全球制度建设作出大国的贡献。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时提出建设新的改革开放格局。

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3.首先,“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积极扩大对外投资合作、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实现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其次,“一带一路”建设为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更为协调的区域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扩展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联系,形成更为多元化的全球伙伴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为普惠平衡、公正共赢的方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对外开放的工作重点。

4.联系实际:四、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1.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新矛盾和新挑战,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张思想,提出了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立点,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

2.第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第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第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关键在于认识和行动。

第一,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本领。

要深学笃用、增强信心,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全过程;要用好辩证法,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要创新手段,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和法治的保障作用;要守住底线,积极主动、未雨绸缪,及时化解矛盾风险。

第二,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

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突出发展的创新性、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内外联动性和包容性、普惠性。

第三,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涉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涉及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工作关系的调整,必须全面穿新发展体制、重塑发展生态,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4.联系实际:五、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健全我国的政治制度及为什么不能生搬硬套外国的政治制度模式。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和最好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领导国家、执掌政权的重要制度载体,要善于运用国家政权实施党对国家的领导。

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要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二要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

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同时接受人民监督。

人大代表要主动联系_众,仔细倾听人民呼声,代表人民意愿,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代表作用,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三要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

民主选举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要顺应城镇化建设步伐,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要完善人大代表结构,确保来自一线工人和农民的代表占有适当比例,保证代表的广泛性。

四要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以进一步提高履职的能力。

2.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

二要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要把政治协商纳人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髙参政议政实效;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我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

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