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战期间日军作战理论的基本特点

论二战期间日军作战理论的基本特点
论二战期间日军作战理论的基本特点

论二战期间日军作战理论的基本特点

_明治维新(1_8_6_8_年)以后很长时期内,日军作战思想和理论基本是照搬法、德等西欧先进国家的。日俄战争的经验教训,使日本认识到制定适合日军特点的条令、教范的必要性,从而着手修改过去从法、德翻译过来的操典、教范等军事法规。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国内掀起了研究和讨论大战经验教训的热泪,使在战后数年间混乱的军事学术思想逐步得以统一,近、现代作战理论体系开始形成。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作战理论在战争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发展,这一时期虽只有8_年左右的时间,却是日本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历时最长、战争最为激烈和残酷的时期,连续8_年的战争实践,为日军作战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创造了条件。本文重点对这一时期的作战思想和理论的特点作一初步探讨。二战前日军作战思想和作战理论集中反映在1_9_2_9_年之前颁布的《统帅纲领》、《战斗纲要》、《海战要务令》、《步兵操典》、《阵中要务令》等文件中。1_9_3_7_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于1_9_3_8_年颁布了《作战要务令》。《作战要务令》尽管是日本军、师及其以下部队作战行动和教育训练的法令法规,视野也较窄,但标志着日军作战思想、作战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它是在《阵中要务令》和《战斗纲要》的基础上编纂的,是陆军基本战术、战法的总结和日本基本作战理论的反映。可以说,日军作战思想和理论是以《作战要务令》,以及《海战要务令》为核心,以《统帅纲领》及各兵种操典为补充而系统化、体系化的。纵观这一

时期日本军事法规、条令条例、教范及军事学术界主要观点和作战行动实际,其基本作战思想和理论可概括以下几个特点。

、强调作战和战略独立于政略

_ _作战独立于政略和政治而不羁,作战至上的思想在日本军队及高层军事决策者中根深蒂固。从大正时期(1_9_1_2_~1_9_2_6_)直至昭和年间(1_9_2_6_~1_9_8_8_)的《统帅纲领》具体地论述了把“政略”和“战略(统帅、作战)”置于对等地位的“战争指导”观念,而且日甚一口地强调战略、统帅权的独立性。认为作战是进行战争的最重要手段,因此,作战不能单纯追随政治上的方便,而必须在其实施过程中保持完全独立而不受制约。毛奇主张开战、媾和是政府的事,应遵从政府,但战争一旦爆发,作战和战略就应是独立不羁的,以及鲁登道夫的“政治应服务于战争”的“国家总体战”思想较深地置根于日本军队之中。日本江户(1_6_0_3_~1_8_6_7_)中后期的政治家新井白石的《读史余论》和史学家赖山阳的《日本外史》中反映的在源平氏时代(1_1_世纪末~1_2_世纪末)以后公家和武家对立及武家兴衰史中的战争观,以及把武权和文权看作一辆车的两个车轮的日本武学和武教观,都是日军上述思想和理论产生的基础和根源。1_8_8_2_年的《军人勃渝》就援引了《日本外史》卷一中的文字,宣扬日本军队必须世世代代是天皇统率的“皇军”,统帅权是神圣的,文官不能介入统帅等等。因而,日本军队中,在作战问题上,拒绝政略的指导和影响的倾向日趋严重。明治维新以后,直至二战的整个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时期中,日本军部和政府间时常在国防方针、军事战略及作战计划等问

题上发生龃龉,正是双方激烈争夺领导控制权的具体表现。

_2_、强调达成突然性,实施“闪击战”

_出敌不意,达成突然性,以“闪击战”的方式力求在首次打击中致敌于死地,是日军作战思想、作战理论的核心。《统帅纲领》中认为,“出敌不意,对于奠定胜利基础和取得战果都极为重要。因而必须具备独创的见解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才能战胜敌人;必须不断钻研作战经验,洞察未来发展,经常进行必要的有关训练,采取完善的对策,以便先发制敌。”《作战要务令》、《海战要务令》均强调“出敌不意”

和“先机制敌”的重要性,要求部队必须以旺盛的斗志神速的机动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占据主动地位。“为此,必须隐蔽企图,利用复杂地形和恶劣天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压倒敌人,使之措手不及。达成突然性,实施“闪击战”,必须具备诸多因素,创造诸多条件。例如隐蔽行动,选择敌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等,日军认为,其中首要的是收集情报,掌握敌情,并与积极的欺骗行动相结合;其次是使用敌人意想不到的方法、手段,以此来搅乱敌人,给敌以心理上的打击。日军在日俄战争沈阳会战中,乃木希典的第3_集团军从据守阵地的俄军以西5_0_公里处迅速迂回,突然出现在俄军后方,使俄军措手不及,乱作一团,日军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更得益于突然袭击,以出奇不意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发起“闪击战”,达成作战目的。日军奇袭珍珠港就是上述思想和理论的具体运用,它使美军遭到重大损失,而使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处于主动地位。积极果敢的运动战和包围歼灭战为达成速战速决的目的,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敌人以

重大打击,而“给予这种打击的最好方法就是包围敌人,实施歼灭战。”这种思想在大正末期,即2_0_年代中期以前便已形成。1_9_2_0_年日本出版的《欧洲战争丛书》第3_4_号《对战争爆发前德军作战计划及马恩会战之研究》,认为“决战只能依靠运动战”。翌年,在偕行社出版的《歼灭战》的小册子中,极力主张日本陆军在作战乃至战略上应采取“歼灭战战略”,而且“在战斗实施的具体手段上,除应实施歼灭战外,别无选择。”也就是说,不论在军事战略上,还是战役战斗上都必须实施“包围歼灭”。这些观点和论述,对此后日军教范、条令的制定,对日军作战思想、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昭和时期,即2_0_年代中期以后,日军更加强调实施运动战和包围歼灭战,设想“在东亚大陆展开运动战,按施利芬的理论打一场包围歼灭战”。“运动战”、“包围歼灭战”成为日军的一种教义,神圣不可侵犯,甚至在太平洋战争的岛屿作战和热带丛林战中,尽管完全不具备运动战和包围歼灭的实际条件,还硬要推行这一战法,从而加速了日军的灭亡。

__1_9_3_8_年颁布的《作战要务令》,进一步发展了上述思想和理论,认为“进攻的主要目的就是包围敌人,并将之歼灭在战场上。”在果敢的正面进攻把敌兵力牵制在正面而使之无暇顾及其他的情况下,用于翼侧包围的兵力越大,其包围的成果会越明显。担任包围的部队,必须隐蔽企图,神速果敢地行动,不给敌人采取对应措施的时机。同时实施两翼包围,或实施一翼和背后包围会取得更大的战果。所以,只要情况允许,就要果断大胆地实施包围。即使在正面进攻中,也要求各级指挥官尽一切手段实施局部包围。

_、强调进攻是摧毁敌战斗力的唯一手段

__R_日军历来突出强调进攻,到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时期,日军把明治建军以来一直强调的进攻精神和“攻势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使其“只有进攻才能消灭敌人,取得胜利”和“进攻是摧毁敌战斗力的唯一手段”的理论更加系统化、具体化了。《作战要务令》等日军条令、教范在对进攻的论述中,比《统帅纲领》。《战斗纲要》等更提高了强调的程度。尽管都认为,采取攻还是防,主要根据任务来决定。但是日军参谋本部和教育总监部在其《关于拟定作战要务令的说明》中明确指出,日军的攻势意志应彻底的“信念化”,因而要求在即使敌人的兵力明显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也应尽一切手段,断然采取进攻行动。“情况迫不得已需要防御时,也要抓住战机,果敢地进攻,给敌以决定性打击。”实际上是把进攻行动绝对化,把进攻作为至高无上的行动。

?日军“进攻至上了的思想和理论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①在当时亚洲大陆的苏联和中国这两个假想敌面前,日本的国力虚弱,武器装备和兵力数量都比不上苏联,因此,日本认为,必须以高度的训练。高超的指挥艺术以及为国捐躯的精神来弥补兵力和装备之不足。为此,对军队更加强调精神教育,而另一方面却日益轻视物质的作用和威力,日军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等侵华战争的进攻作战中取得胜利的经验,更加助长了日军“进攻至上”思想和理论的发展,②当时参与编纂日军条令、条例和教范的人,都受到“积极的攻势”、“进攻精神”的长期教育和熏陶,他们坚信“进攻和攻势绝对有利”。他们从

日俄战争中总结出的经验是:精神力和肉搏也能战胜强敌;物质战斗力不足是日本的宿命,不可改变。为此,日军对进攻作战行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在各种条令、教范中对进攻作战作了具体、详尽的论述和规定,强调进攻的坚决性、不间断性;进攻中的高速度、兵力的广泛和快速机动;超越复杂地形的能力;为夺取和保持主动而实施的第一次打击的坚决彻底性;在行军中的快速性和吃苦耐劳精神;在恶劣天候下发动进攻的能力等等。

__i_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前期,日军确实在进攻作战中取得了令其鼓舞的战果。但在后期被迫转入战略防御时,由于长期奉行进攻至上、轻视防御的作战思想和理论,对防御缺乏精神、物质和技术准备,因而加速了日军全面溃败的进程。

__、根据实际情况,慎重实施大部队夜间袭击日军重视和强调利用夜暗发动进攻,奇袭敌人,始自日俄战争,在辽阳会战中,日军以1_个师的兵力成功地利用夜暗袭击了在标高6_0_0_米弓张岭占领阵地的1_个师的俄军。这是日军师规模的夜袭第一次取得成功。此后,利用夜暗实施近战、夜战,成为日军的惯用战法。在《作战要务令》等条令、教范中,强调利用夜暗接近敌人,占领进攻出发位置,可隐蔽企图,达成突然性,获取大的战果。日军重视在夜袭中主要由步兵用军刀和刺刀实施白刃格斗。团以下小部队隐蔽行动奇袭敌人时,为不暴露企图,原则上预先不实施火力准备,确需进行火力准备和炮火支援时,预先对目标进行周密侦察,担任夜袭的部队与炮兵之间进行充分协调,防止误伤和过早炮击而暴露企图。日军认为,夜袭最重要的

是周密的准备,对进攻路线和敌阵地弱点预先进行周密详细的侦察,对在各种复杂地形条件下行动时如何克服地形障碍,以及在迷失方向或遇到其他意外情况致使作战无法按计划进行时,需要采取何种措施,做好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夜袭即使暂时取得成功,也有可能在天明以后遭到对方的反冲击而最终失败。因此要求炮兵预先做好在天明时进行炮火支援的计划,预备队做好抗击敌反冲击的准备。

浅谈联合作战重要行动

浅谈联合作战重要行动 摘要:通过对联合作战的学习与了解,我已经基本掌握了联合作战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就联合作战重要行动这一方面来阐述一下联合作战的内涵。 关键词:联合作战;重要行动;信息化 联合作战重要行动主要有:信息作战、夺取制空权作战、夺取制海权作战、特种作战、太空作战等。这些重要行动既存在于各种联合作战类型和样式之中,同时在较大规模的联合作战中有又可能相对独立地与各作战样式并列运用,并成为独立的作战阶段。联合作战的重要行动贯穿于联合作战始终。 1.信息作战 信息作战,是为了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采取的信息作战侦察、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行动。海湾战争中,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首先对伊军实施了代号为“白雪”的信息进攻行动,从陆海空领域对伊军指挥信息系统实施了软硬一体的复合打击,使伊军处于雷达迷茫、制导失灵的无法指挥的混乱中,迅速夺取了制信息权。信息作战既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作战阶段,又贯穿于联合作战的全过程,夺取信息优势对夺取制空权制天权有重要意义【1】。 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首先对阿拉伯的27个机场发动了闪电式突袭,一举瘫痪了阿方空军,夺取制空权。而后其地面部队仅用6天就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由此可见制空权的重要性。 2. 夺取制空权作战 夺取制空权作战,是指在联合作战的全过程或某一个重要的作战阶段,以空军为主在其他军种的支援配合下,为夺取一定时间、一定区域的制空权而采取的系列作战行动。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就没有陆战场的作战自由权,夺取制空权成为联合作战制胜的关键。 3. 夺取制海权作战 夺取制海权作战,是指在联合作战全过程或某一个重要时节,依据总的作战企图,使用专门的夺取兵力,夺取整个海战区的作战行动。而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夺取制海权通常是在夺取制信息权、制空权的基础上实施的,夺取制海权的行动更加复杂。 夺取制海权的主要行动如下:1、突击敌军的基地、港口2、封锁敌军的基地、港口和重要海域3、打击敌军的海上舰艇编队。制海权的夺取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之战中可见一斑。在交战的刚开始,英特混舰队一抵达马岛海域,便宣布马岛周围的半径200

“OODA环”理论在美军决策中的应用资料

“OODA环”理论在美军决策中的应用 20世经70年代由美国空军上校博伊德提出了“OODA 环”理论,OODA是四个英文单词 Obseration,Orientation,Decision ,Action首写字母的缩写,其含义是为观察、判断、决策和行动。“OODA环”理论的提出,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一、“OODA环”基本概念 “OODA环”理论认为,所有有机体和人类社会、周围环境之间都按照这个循环进行运动,像国家和军队这样复杂的组织内部肯定存在着很多同时运行的决策环,同时只要己方的决策环比对方运转得快,就能把对方的努力化为泡影,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OODA环”的循环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观察。在实施指挥行动前,就需要有明确的观察计划。双方开始,需要通过观察来自于交战双方开始的新情况以及对方的反应。 其次是判断。观察的情况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当前制定出的合理决策很快会因为情况的改变而失去最初的决策意义。为更好地理解判断,可以把它想成是先前观察到内容的大纲或指导原则。 再次是决策。决策是为了明确表达行动过程并在行动过

程中选择简捷快速的行动路线。决策方案确定下来,决策者还应定下是否给下属人员施以足够行动特权以确保下属能够定下决心并执行决策的决心。 最后是行动。行动过程中决策者要适时对行动结果进行观察、判断,并对观察、判断的结果在效率、适时上区分等级,根据等级的高低作出新的决策直至实施新的行动。 二、“OODA环”在军事决策中应用 决策过程中,如何把握关键理清决策思路,并着眼于决策自动化的要求,构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决策模型。通过构建指挥决策的“OODA环”以及对“OODA环”的核心、环节的分析,结合军事决策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通过观察,拟定合理计划 对于指挥员而言,掌握丰富的战场作战经验十分重要,首先,决策者应了解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敌方在战场中的可能位置;有可能展开的战场空间;气象条件和战场环境对作战有何影响。评价己方实习,主要包括我方部队的参战人员的素质;战前训练水平;我方部队的强弱点;有针对性的战前演习中各级部队对各时节的任务是否清楚,执行是否坚决;是否符合作战意图等。拟定合理计划,主要从敌我双方的可能作战计划;作战行动成功或失利时将如何调整作战计划;如何就我方观察所获取的情报与友邻沟通;作战过程中就对手可能的作战企图如何调整我方的作战计划。

艾略特波浪理论详细的规则和指引

艾略特波浪理论详细的规则和指引 艾略特波浪理论的形态(或叫浪形)必须完全符合艾略特波浪理论的规则,不过,却不完全符合艾略特波浪理论的指引。但是,一个形态越符合指引,那它正确的可能性越大。 名词解释 1、价格运行总量:与“正统的头和底”相对应,有时,一个形态的终点与它的内部的价格端点不一致。例如:2浪的B子浪高于A子浪的起点。 2、楔形:有的中文书翻译成“倾斜三角形”,但由于本文的规则和指引较多,为不引起与调整性质的“三角形”造成误会,本文使用“楔形”的说法。 3、价格与时间:请注意,本文有些地方说的长短有时指的是时间、有时指的是价格、有时指的是价格与时间,文中相应位置会注明。 4、双重和三重横向整理:一般称为“双重三浪”和“三重三浪”,但其原英文直译为“双重和三重横向整理” 1、推动浪 推动浪是5浪结构的形态,而且运行方向总是与大一浪的趋势相同,我们将它标示为1-2-3-4-5。它是最为常见的艾略特波浪形态。 1.1.推动浪的规则 ●浪1必须是推动浪或者是一个引导楔形 ●浪2可以是除了三角形外的任意一种调整浪。 ●浪2的任何部分不能回撤过浪1的起点 ●浪2必须至少回撤浪1的20% ●浪2运行的时间最长只能为浪1的9倍 ●浪3必须是推动浪 ●在价格上,浪3必须长于浪2的运行总量 ●在价格上的运行总量上,浪2必须长于浪1之2子浪和浪1之4子浪, 浪2也必须长于浪3之2子浪和浪3之4子浪。同时浪2也必须比上述4个子浪的运行总量的61.8%长。 ●浪3和浪1都不能同时有失败的第5子浪(失败浪指浪5在价格上短于 浪4) ●在价格上,浪3不能短于浪1的1/3 ●在价格上,浪3不能长于浪1的7倍 ●尽管在最小时间上对浪3没有什么限制,但一般而言浪3的时间不能长 于浪1的7倍 ●浪4可以是任何一种调整浪 ●浪1和浪4不能重叠,除非是在有缸杆的市场浪4可以进入浪2 的15%, 但时间最多不能超过2天。 ●在价格运行总量上,浪4必须长于3浪之2子浪和3浪之4子浪,浪4 也必须长于浪5之2子浪和浪5之4子浪和浪5之4子浪。同时浪4也必须比上述4个子浪的运行总量61.8%长。 ●在价格上和百分比的运行总量上,浪4必须比浪2长1/3。 ●但在价格上和百分比的运行总量上,浪4必须短于浪2的3倍。 ●浪3和浪5不能同时有失败的第5子浪,

对美军联合作战的认识

对美军联合作战的认识 摘要:自美建军以来,其联合作战理论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期间美军对联合作战的认识有过大的曲折和反复。但随着对联合作战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战斗经验的不断总结,美军是越来越重视联合作战了,已把联合作战作为当前和未来的主要作战样式,强调不管在何处、在何种条件下作战,都要适当地运用陆军、空军、海军、特种部队和航天部队,实施联合作战,以收速战速决之效。 关键词:美军联合作战战争理论 正文:所谓联合作战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的统一军事活动,联合作战是最有效地使用国家军事力量,发挥其整体作用,来达到战争目的的。美军认为现代战争的性质要求实施联合作战。在联合作战中,联合部队所属的各军种部队能提供一系列作战能力,可供联合部队指挥军官进行选择,将各军种部队的作战能力变成联合部队整体作战能力。联合部队的指挥军官可根据需要挑选空中、地面、海上和特种作战力量构成优化组合,去完成指定任务,这样组成的联合部队可使指挥军官从各维空间及各个方向投入压倒性的优势力量,以震撼、瓦解和击败敌人。联合作战可以说是“地天海空一体战”,既有助于己方以强击弱,又能避免暴露己方弱点,还能以多种手段灵活打击敌人。所以说,联合作战是美军进行战争的最好的方式,是制胜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考察美军联合作战理论的发展过程。1779年美军对缅甸地区英军的进攻,1780年的查尔斯顿保卫战,都因海陆协同不好而失败;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美军没有建立相应的跨军种协调机构,常常各自为战,结果延长了战争进程,而且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代价;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加利波利战役,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及陆海军互不协调等原因遭到了惨败。从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战斗中我们会发现,美军对联合作战的认识并不深刻,很少运用于作战,这与美军历来三军分立,相互之间矛盾较多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分析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美军从建军初期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始终强调各军种独立作战,其作战思想、作战理论与联合作战背道而驰。 而美军是善于总结教训的,多次的战斗经历给了他们很好的启发。随着他们对军事理论的研究及经验教训的总结,美军内部已经有了萌芽状态的联合作战思想,特别是美军高级军官如20世纪初航空兵元老米切尔将军、1919年的海军

课题_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李世民曰: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知得失。让我们通过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作战的得失情况,来探寻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㈠集中力量打敌重心,成功实施“快速决定性作战”。此次作战,美军始终将攻击矛头直指伊军重心——萨达姆领导集团、忠诚于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萨达姆掌控部队的指挥链、伊拉克民众的抵抗意志等,其中尤以消灭萨达姆本人为重中之重。为此,美军战争伊始即以“斩首”突击拉开序幕,企图一举达成战略目标。“斩首”未果,又迅速发起地面进攻,置巴士拉等沿途要塞重镇于不顾,直插巴格达。同时,实施大规模的“震慑”空袭,企图迅速瓦解伊拉克军民的抵抗意志,摧毁伊军的作战潜力。这种直击重心的非线式作战,利用了伊军分区固守、兵力分散的弱点,充分发挥了美军在远程火力、地面机动等方面的强大优势,使伊军在战争初期即不断面临“决定性打击”,“逐次抵抗、以拖待变”的企图完全落空,战略要地不断失守,进而全线动摇崩溃。 ㈡大胆实施“主导机动”,成功检验信息时代作战理论。在1996年颁发的《2010联合作战构想》中,美军参联会即针对信息时代作战特点,率先提出了“主导机动、精确作战、聚焦后勤和全维防护”等四个联合作战“新思想”,其中的“主导机动”是美陆军在此次战争中实施高速机动和穿插迂回的理论基础。其实质是,充分利用战场单向透明的信息优势,发挥美军强大的机动能力和远程火力,在广

阔的战场空间实施远距离的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使高度疏散配置的美军联合作战部队能以“决定性的速度和压倒性的作战节奏”迅速形成有利的“总体态势”,一举达成战略战役目标。在此次战争中,美军充分利用战场情报信息和空中打击效果,在伊防御间隙大胆实施穿插迂回、纵深突贯、越点攻击直取伊军重心。其第3机步师避开沿途要塞,不与伊军纠缠,3天内即攻击前进约500公里;第101 空中突击师不断超越伊军防线,实施“蛙跳”攻击,在敌侧后机降并夺控要地,切断伊军退路,配合主力实施分割包围;第173空降旅则实施纵深空降开辟北方战线,进一步加速战役进程。依照机械化作战理论,美军这种“主导机动”犯了“兵力分散、孤军深入、翼侧暴露、后勤补给线过长”等兵家之大忌,似乎会陷入伊军重围。然而事实上,由于伊军完全处于美军战场空中遮断和地面火力封锁所形成的“火力包围”之中,既无法判断美英联军的准确位置,更无力组织有效反击。美军的主导机动,充分发挥了信息作战和联合作战的优势,并结合空中遮断、空降夺点与地面攻坚等各种作战样式的优长,使其能迅速夺控重要的交通枢纽,割裂伊军中、南两大集团的战役布势,为迅速夺取决定性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㈢准确把握作战顶点,有效保持地面进攻锐势。美军认为,“进攻艺术是在达到顶点之前攻占目标”,而“防御的艺术是把攻方引向顶点”。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地面部队初期进展迅速,第一周即已攻至巴格达不到80公里的卡尔巴拉地区,部队并未遭到严重损失,但是担任主攻任务的第三机步师却停止进攻,其主要原因是:一是

精准数浪-波浪理论内部结构分析及买卖点位把握

波浪理论顺势而为抓顶捕底精准数浪 -波浪理论内部结构 分析及买卖点位把握 陈晓东著 人人都可学习应用波浪理论 人人都可找到好的买卖点位

目录 第一章波浪理论内部结构概述-------------------5第一节波浪理论运行规则-------------------15第二节调整浪模式-----------------------16第三节三浪本体复杂调整结构-----------------20第四节调整结构的强弱信号------------------24第五节波浪理论内部结构分析提供的买卖时机--------30第六节推动浪-------------------------37第七节大浪{4}短、波、长线买卖时机把握和关键点位-79 第八节倾斜三角形---------------------98 第九节延长浪的信号--------------------104第十节延长浪中延长浪-------------------119第十一节延长浪后的调整----------------121 第十二节三角形----------------------127 第十三节三角形结构最佳买卖时机把握--------137 第十四节如何提前判断三角形结构形态向那个方向突破-148第十五节三角形结构突破后的幅度如何判断--------149第十六节组合结构-----------------------151第十七节买卖时机和仓位控制结合--------------164第二章复杂调整结构----------------------196第一节调整结构的关键位置和关键点-----------197 第二节复杂调整浪a、b、c三浪演变及结束信号----208第三节调整浪a、b、c三浪上倾演变及结束信号----215第四节复杂的调整浪演变------------------220

波浪理论的基本特点

一、波浪理论的基本特点 波浪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波浪分为八浪循环,如图 波浪理论有以下基本特点: (1)上升浪和下跌浪永远交替运行。 (2)基本形态为顺势五浪,即推动浪用1、2、3、4、5表示;逆势三浪即调整浪用a、b、c表示。 (3)推动浪可划分为低一级的5个子浪。调整浪可划分为低一级的3个子浪,即浪中有浪, (4)一个完整的八浪循环形成后,1、2、3、4、5浪可以合并为高一级的(1)、(3)、(5)浪,a、b、c浪可以合并为高一级的(2)和(4)浪。 (5)无论股价的上涨、下跌的幅度有多大或多小,也无论时间有多长或多短,都不会改变波浪的形态。因为市场仍会按照基本形态发展,波浪可以延长,也可以缩短。但基本形态永远不会改变,改变的是涨跌的幅度和运行时间。 二、推动浪 推动浪基本上就是1、2、3、4、5浪,且一浪高于一浪,而每一个浪又可细分为5个子浪。形态较简单,分为延伸浪、倾斜三角形和失败形态三种。其特征如下: (一)延伸浪

(1)在(1)(3)(5)浪中只有一个浪会出现延伸浪, (2)如果(1)、(3)浪长度差不多,而且(5)浪成交量明显比(3)浪大时,则(5)浪出现延伸浪机会最大。 (3)如果延伸现象出现在(3)浪,那么(5)浪形态简单,(5)浪的长度和时间与(1)浪相当。 (4)如果延伸出现在(5)浪,那么(5)浪会以二次回档出现;第一次回档下跌至延伸浪的起点附近;第二次回档是反弹上升创 出新高之后的回档。如图所示: 当第5浪成为延伸浪而属于高一级的(1)浪或(3)浪时,则第一次回档至延伸浪的起点,即是高一级的(2)浪、(4)浪的低点;第二回档则反弹上升形成(3)浪或(5)浪并创出新高。 (二)倾斜三角形 倾斜三角形只可能在推动浪(5)浪中发生,面且在其发生之前,通常有一段非常迅速的暴涨和暴跌,然后其成交量逐渐递减,并且波动幅度减缓,演变为倾斜三角形。当倾斜三角形发生在头部时,暗示股价将向下反转,下降途中出现倾斜三角形暗示股价将向上反转。如图所示: 倾斜三角形的特点如下:

联合作战

一体化联合作战透析 摘要 一体化联合作战作为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主要作战样式,其地位和重要性已经越来越为世界军事所关注,深入研究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和主要方法,对于尽快形成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理论体系,推动一体化训练的全面展开,尤为重要。本文由作战方式的发展入手,分析得出一体化联合作战在新世纪时期的军事作战中担任“主角”,进而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基本作战形式,是诸军兵种并重、以信息为关键、以网络为中心的联合作战。 关键词: 一体化联合作战作战体系信息化多兵种 “一体化联合作战”作为一个作为战术语, 是海湾战争后美军首先提出来的,它由过去的联合作战发展而来。机械化战争时代人们关注的主要是合同作战,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主要国家作战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联合作战,进入新世纪, 一体化联合作战在军事作战舞台上担任“主角”。 联合作战是由军种部队组成的联合部队实施的,单一军种编成的集团军、师和师以下部队, 是编组联合部队的成员, 参加联合作战,但本身的作战多是合同作战; 从合同作战转为联合作战时, 不是改变军种作战的个性,而是要解决统一指挥和协调行动问题。按照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概念要求:“一体化”侧重强调联合作战计划要与执行单位的行动计划统一起来; 各军种部队的行动要更加协调、更加密切,对联合部队的指挥要更加统一、更加有效,军种部队要做到通信兼容、信息共享。 鉴于上述认识, 一体化联合作战应是: 在指挥员的统一指挥下,各军兵种通过信息系统,协调一致,相互支援、相互掩护,对敌对目标发动攻击。它的特点就是高度协调统一,反应速度,对目标的攻击力度强,波次多,让敌人难以招架。这种作战方式适合任何形势的战争。 一体化联合作战作为新世纪担任“主角”,既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也是军队建设的需要。其鲜明的军事特点,更是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必要条件。一体化联合作战具有如下军事特点: 一、本质——诸多作战系统无缝隙链接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本质是诸多作战系统无缝隙链接,使各作战力量、各战场和各作战行动实现互联互通,打破了传统作战的纵向逐级矢量性。 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基本作战形式,是诸军兵种并重、以信息为关键、以网络为中心的联合作战。在一体化联合作战中,诸军兵种联合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联合作战。可以认为,一体化联合作战就是信息化战争的联合作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的作战力量综合为一体,在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控制下,使用一体化

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及启示思考

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及启示思考 新型作战力量是适应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以满足新的军事需求、发展新的军事能力为目标,以新技术、新装备为重要支撑的新军事力量。新型作战力量是提升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军事竞争和现代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和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军事强国不断增加新型作战力量的国防预算,积极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力图通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来争取战略主动。 一、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发展动向近年来,美国秉承其一贯“数步领先于对手”的做法,在空间对抗、网电空间、无人作战、全球快速打击等军事和科技的前沿领域,集中资源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美国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和建设,将使其作战力量构成发生重大改变,整体作战能力得到新的补充和提高。1. 空间对抗能力逐渐发展成熟美国将空间视为国家的“高边疆”,围绕“进入空间、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的能力要求,大力发展空间对抗作战力量。美国已基本具备自由进出空间、利用空间、夺取空间优势和信息优势的能力。空间对抗平台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和2011年3月,X-37B成功进行飞行演示验证试验。面向空天防御的反导反卫能力向光电手段发展。地面激光反卫能力已开展了射击实验。固体激光武器系统关键技术日趋成熟,输出功率突破武器级激光器功率阈值。空间电子战技术已具备实战能力,美已公开部署用于干扰卫星通信链路的“反卫星通信系统”。2. 无人作战力量发展领先全球美国在初步尝到无人作战力量在减低人员伤亡、降低战争成本的“甜头”后,继续通过加强建设扩大无人作战力量建设规模。目前,美国已形成具备多种功能的无人机谱系,“全球鹰”等无人机已在战场上广泛应用。2011年2月,美可搭载于航母的X-47B 无人作战飞机成功进行首飞。地面无人系统技术、无人潜航器和无人艇成为当前无人系统的发展重点。例如,美Demo-III全自主无人车已具备越野自主驾驶和多车协调控制能力,“瑞慕斯”(REMUS)600型大型反水雷无人潜航器已成功进行了测试。3. 网络电磁空间优势正在形成美国将网络电磁空间视为新型战略空间,相继组建网络电磁空间作战部队,网电装备成为威慑和实战兼备的新的“杀手锏”。网络电磁空间攻击技术发展迅速,已成功应用于实战。例如,美“舒特”网络攻击系统、“震网”超级病毒在叙利亚、伊朗等的应用引起巨大影响。目前,正在发展“网络电磁飞行器”技术。网络电磁空间防御技术快速发展,美已实施“爱因斯坦-3”网络感知系统、“网络电磁防护盾”等网络电磁防御能力建设。2010年美国DARPA又启动“网络基因”计划,开发基于计算机软硬件特性分析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4. 全球快速精确打击加速发展美国为进一步扩大战略威慑和战略打击优势,加速发展可实现一小时全球到达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尽管HTV-2A和HTV-2B连续失败,美国仍在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方面狠下赌注,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完成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5马赫和10马赫自由飞行试验,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5马赫自由飞行试验。高超声速巡航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5月,美国X-51A成功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创造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时间143秒,飞行速度5马赫的新纪录。二、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主要特点美国在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上体现了世界军事和科技发展的前沿,在进度上也取得较快的进展。美国在研发新型装备、组建新型部队和研究作战理论等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上,形成了一些值得关注和借鉴的特点。1. 重视新型作战力量的概念创新美军认为当前作战力量正面临着战争形态渐变、作战样式变革、安全威胁多样等一系列挑战,更加需要概念的创新,促进新型作战力量发展。从军事力量建设层面的“隐形部队”、“导弹防御部队”、“网军”和“无人部队”,到作战和装备能力层面的“空海一体战”、“全球快速打击”等,充分体现了美军善于通过军事理论和技术的概念创新,引领新型作战力量的发展。美军通过概念创新牵引军事思想、军事体制、武器装备、战略战术等领域发生重大变革,成为当前美军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特色。2. 善于通过战略设计推动发展美军认为新型作战力量是最新科学技术的军事运用,其能力的发挥受武器装备、

波浪理论内容的几个基本的要点

波浪理论内容的几个基本的要点(1)一个完整的循环包括八个波浪,五上三落。(2)波浪可合并为高一级的浪,亦可以再分割为低一级的小浪。(3)跟随主流行走的波浪可以分割为低一级的五个小浪。(4)1、3、5三个推浪中,第3浪不可以是最短的一个波浪。(5)假如三个推动论中的任何一个浪成为延伸浪,其余两个波浪的运行时间及幅度会趋一致。(6)调整浪通常以三个浪的形态运行。(7)黄金分割率奇异数字组合是波浪理论的数据基础。(8)经常遇见的回吐比率为0.382、0.5及0.618。(9)第四浪的底不可以低于第一浪的顶。(10)波浪理论包括三部分:型态、比率及时间,其重要性以排行先后为序。(11)波浪理论主要反映群众心理。越多人参与的市场,其准确性越高。 来源于: 股票学习资料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57893470.html,) 艾略特波浪理论图解 艾略特波浪理论对许多投资者来说可以算得上是如雷灌耳,但是能够真正理解并正确运用波浪理论的人少之又少,为了能够广泛普及艾略特波浪理论基础知识,让更多的投资者能够准确掌握这里经典证券分析理论的技术,“波浪理论网”收集整理了大量相关知识,并结合图形对该理论进行细致的讲解,条理清晰,通俗易懂。以下就是艾略特波浪理论图解。 波浪理论是由 Nalph Nelson Eilliott在1938年所提出的,波浪理论是技术分析大师R·E·艾略特(R·E·Elliot)所发明的一种价格趋势分析工具,它是一套完全靠而观察得来的规律,可用以分析股市指数、价格的走势,它也是世界股市分析上运用最多,而又最难于了解和精通的分析工具。 许多从事过波浪理论研究并在实际操作中付诸实施的投资者都曾会感到波浪理论不易领会,甚至望而生畏。波浪理论的基本原则其实很简单,读者在不久将会发现波浪理论涵盖的许多要点。看起来似曾相识,这是因为波浪理论的许多架构,相当符合道氏理论的原理和传统的图型技术。不过,波浪理论已超越传统的图型分析技术,能够针对市场的波动,提供全盘性的分析角度、得以解释特定的图形型态发展的原因与时机,以及图形本身所代表的意义,波浪理论同时也能够帮助市场分析师、找出市场循环周期的所在。

一体化联合作战概论

一体化联合作战概论 摘要:近些年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一体化联合作战正在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研究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概念与基本特点,对于提高我军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前提是信息主导,对象是作战体系,基础是纵向贯通,关键是横向融合,根本是领导驾驭。 关键字:一体化联合作战信息一体化 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从传统联合作战发展而来的,是机械化战争的联合作战向信息化战争的联合作战发展的结果,是联合作战的高级阶段。从世界范围的战史可以清楚地看出联合作战的发展脉络。 18~19世纪是联合作战的萌芽阶段。随着海军作为一个新军种的建立,这一时期出现了由陆军和海军共同实施的初级的联合作战。由于无线电通信的广泛应用,陆、海军的战场协同能力及联合作战规模都超过以往。一战后期,由于空军参战,联合作战出现了三维立体化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联合作战的发展与成熟阶段。 二战后至80年代初,由于核武器制胜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发达国家军队热衷于追求狭隘的军种利益,使得联合作战理论发展迟缓。直到1982年,美国陆军总结越南、中东和马岛战争的经验,在《作战纲要》中提出了“空地一体战”理论,才再度引发对多军种联合作战问题的研究热潮。 近些年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一体化联合作战正在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研究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概念与基本特点,对于提高我军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军为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应该而且可以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路子。 什么是一体化联合作战 联合作战在我军《军语》中被表述为“两个以上的军种或两个以上国家、政治集团的军队,按照总的企图和统一计划,在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共同进行的作战。通常为战役以上规模”。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从上述作战概念发展而来的。传统意义上的联合作战是工业时代或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基本作战形式,是以单一军种(往往是陆军)为主体、以火力为关键、以平台为中心的联合作战;而从传统联合作战发展而来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则是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基本作战形式,是诸军兵种并重、以信息为关键、以网络为中心的联合作战。可以预见,一体化联合作战必将成为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典型作战形式。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基本特征 从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尤其是伊拉克战争的实践,以及美军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建设(包括军队转型)的计划中,可以看出一体化联合作战的一些基本特征——作战力量一体化、信息系统一体化、作战行动一体化和综合保障一体化。 作战力量一体化 一体化联合作战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指挥体制的一体化、作战部队的综合化、部队编制的合成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作战力量一体化。 指挥体制一体化。包括建立一体化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采用扁平网络化的指挥结构和灵活高效的指挥机制等方面。确保把参战力量集成为一个高度融合、密切协同的作战整体;减少指挥的中间环节,便于指挥

波浪理论——波浪的特性

波浪理论在具体运用中,常常会遇到较为难以分辨的市况,发现几个同时可以成立的数浪方式。所以,投资者有必要了解各个波浪的特性。第一浪在整个波浪循环开始后,一般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并不会马上就意识到上升波段已经开始。所以,在实际走势中,大约半数以上的第一浪属于修筑底部形态的一部分。由于第一浪的走出一般产生于空头市场后的末期,所以,市场上的空头气氛以及习惯于空头市场操作的手法未变,因此,跟随着属于筑底一类的第一浪而出现的第二浪的下调幅度,通常都较大。第二浪上面已经提过,通常第二浪在实际走势中调整幅度较大,而且还具有较大的杀伤力,这主要是因为市场人士常常误以为熊市尚未结束,第二浪的特点是成交量逐渐萎缩,波动幅度渐渐变窄,反映出抛盘压力逐渐衰竭,出现传统图形中的转向形态,例如常见的头肩、双底等。第三浪第三浪在绝大多数走势中,属于主升段的一大浪,因此,通常第三浪属于最具有爆炸性的一浪。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第三浪的运行时间通常会是整个循环浪中的最长的一浪,其上升的空间和幅度亦常常最大;第三浪的运行轨迹,大多数都会发展成为一涨再涨的延升浪;在成交量方面,成交量急剧放大,体现出具有上升潜力的量能;在图形上,常常会以势不可挡的跳空缺口向上突破,给人一种突破向上的强烈讯号。第四浪从形态的结构来看,第四浪经常是以三角形的调整形态进行运行。第四浪的运行结束点,一般都较难预见。同时,投资者应记住,第四浪的浪底不允许低于第一浪的浪顶。第五浪在股票市场中,第五浪是三大推动浪之一,但其涨幅在大多数情况下比第三浪小。第五浪的特点是市场人气较为高涨,往往乐观情绪充斥整个市场。从其完成的形态和幅度来看,经常会以失败的形态而告终。在第五上升浪的运行中,二、三线股会突发奇想,普遍上升,而常常会升幅极其可观。A浪在上升循环中,A浪的调整是紧随着第五浪而产生的,所以,市场上大多数人士会认为市势仍未逆转,毫无防备之心,只看作为一个短暂的调整。A浪的调整形态通常以两种形式出现,平坦型形态与三字形形态,它与B浪经常以交叉形式进行形态交换。B浪B浪的上升常常会作为多方的单相思,升势较为情绪化,这主要是市场上大多数人仍未从牛市冲天的市道中醒悟过来,还以为上一个上升尚未结束,在图表上常常出现牛市陷阱,从成交量上看,成交稀疏,出现明显的价量背离现象,上升量能已接济不上。C浪紧随着B浪而后的是C浪,由于B浪的完成顿使许多市场人士兵醒悟,一轮多头行情已经结束,期望继续上涨的希望彻底破灭,所以,大盘开始全面下跌,从性质上看,其破坏力较强。

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知识

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知识 一、联合作战的概念的理解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90年代,先后发生的两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联合作战经典战例: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 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首先以强大的电子战夺取战场电磁控制权,并对伊实施长达38天的持续空袭,夺取制空权。随后,在沙科、沙伊边界约500千米正面上展开地面进攻。美第7军和第18空降军,在海、空军支援下,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合围于巴士拉以南地区,经短短的100小时地面作战,取得战争胜利。 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武力干预科索沃问题,利用绝对优势的海、空力量,对南联盟实施长达78天的大规模空袭,迫使南联盟接受苛刻的停战协议。 从以上两个战例可以看出,联合作战是指“两个以上军种的力量,为达成一致的作战目的,在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共同进行的作战。”各军兵种通过C4ISR系统,协调一致,相互支援、相互掩护,对敌对目标发动攻击。它的特点就是高度协调统一,反应速度,对目标的攻击力度强,波次多,让敌人难以招架。 这就是说,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任何单一军种都难以成为战场的主宰。只有诸军兵种力量形成联合作战体系,才能赢得战争胜利。 联合作战,能够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精心选择、使用相应的作战力量,通过发挥不同军种的独特优长,实现功能互补,扬长避短,在多维战场空间形成综合优势。因此,联合作战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是战争实践的必然选择,其地位和作用将愈加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二、联合作战的两种模式 (1)两只或两只以上的部队(或兵种)互不隶属情况下的信息共享的协同作战,一般情况下各作战集群上面会设有一个共同的指挥部。 优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临时编配、迅速出击;情报功能强大,时效性较高;适宜于小规模的非常规作战或大规模的集群作战(战斗集群或战略集群)。 缺点:没有固定的编制,日常管理不便训练难度大;战时指挥、协同作战难度非常,需要极高的指挥能力和执行能力;战场应变能力较差。 【战例】二战后期苏联组织的大规模的战役集群就属于这一类型的联合作战。

美国陆军作战理论的演进

美国陆军作战理论的演进 俞存华杨歆 2012-7-18 9:05:00 来源:《解放军报》2012年07月06日作战概念和理论更新的程度,决定着作战能力提升的速度。追溯近几十年来的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每一次新概念的提出和新作战理论的形成,都不同程度地推动着美国陆军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引发军事训练和体制编制的革命性变革。 “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的形成,促使美国陆军由传统作战能力向立体作战能力跨越。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建设一直是传承已有的战争经验。越南战争和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结果,促使美军学术界由总结战争经验转向主动设计战场,先后提出了“中心战斗”“扩大的战争”和“一体化战场”等思想,提出要用“机动战”思想来指导军队作战能力建设,实施非线式作战。1981年,美军正式提出“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并融入到1982年版的《作战纲要》之中。这一理论强调利用空间和地面部队的各种手段,结合运用各种作战方法,以整体作战力量在战术地幅内快速地、全纵深地打击敌人。这一作战理论的提出,把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建设由传统的平面作战引向立体作战,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解决了以往陆军和空军在作战协同上的矛盾,提出陆军和空军是伙伴关系,共同遂行作战任务,而且在陆军内部加快了陆军航空兵的建设。 “全谱作战”理论的形成,标志着美国陆军由立体作战能力向多维作战能力跨越。“空地一体作战”理论虽然使海湾战争取得奇效,但美军战后把主要精力用在总结对这一理论的评估和不足上,认为“空地一体战”主要适用于中强度至高强度的作战行动。而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背景下,美国陆军还需要应对各种威胁与挑战,还需要拥有空、地、海、天多维能力优势。“全谱作战”理论就是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浅析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浅析 摘要: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是在陆空协同作战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大致过程是:70 年代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80年代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90年代提出了联合作故理论。联合作战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美军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美军联合作战理论的发展过程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是在陆空协同作战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大致过程是:70 年代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80年代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90年代提出了联合作故理论。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越南战争,美军都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陆空协同作战,并对陆空协同作战理论进行过一些研究,但在70年代以前,美军的军事理论一般只划分为战略和战术两个层次,陆空协同作战通常也只是作为战略或战术范畴军兵种的相直支援的问题来研究。 70年代初,正当美军在越南战争商临困境的时候,爆发了1973年的阿以战争。这场阿拉伯国家突袭以色列的战争,实际上是当时的北约和华约所用武器的一场大会战。美国原以为不可战胜的以军,岂料在战争初期遭受阿军大规模突袭后却几乎溃不成军。美军在震惊之后,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阿军用的是苏军的武器、装备、战略战术,既然阿军能让以军无法招架,那么苏军在中欧岂不是更难对付?于是美军便组织了一批研究人员,待阿以双方刚一停火,就立即赶往中东。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和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其中第一条就是:军兵种均衡搭配十分重要。只有使坦克、步兵、炮兵和飞机密切配合,才能赢得战争。在总结阿以战争和美军在越南战争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前苏联诸军种进攻战役理论,美军开始从战役层次

研究陆空协同作战问题,从而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的设想。这一理论以前苏联为对象,以欧洲为主战场,认为,在华约军队数量上大大超过北约,并已取得技术上的优势的情况下,要与华约集团抗衡。仅以陆军在战术行动上连续取得胜利,己不能确保战略上的胜利,因而必须利用攻击直升机配合陆军打击敌坦克、装甲步兵,即先由地面部队、空军和攻击直升机一起压制敌人的防空系统,再由攻击直升机配合地面部队攻击敌装甲部队。并强调,要取得防御作战的胜利应采取更多的措施,不能仅仅依靠个别军种来实施,而应通过陆、空军的联合行动来达成,陆空联合作战理论在1976年7月颁发的Fl00-5号野战条令《作战纲要》中得到了充分反映。之后在1978年,美军又开始酝酿在战役层次利用空军部队,配合地面部队实施联合作战的理论,并提出了“一体化战场”和“纵深战场”等思想。紧接着,美军又对未来作战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未来的空中(包括外层空间)作战将与地面作战一起决定战役战斗的结局。1981年美军提出了“2000年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美军研究人员经过对历史,现实、未来陆空协同作战的深入研究, 1982年颁发了新版《作战纲要》,确立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强调实施诸军种部队战役层次的联合作战。虽然该纲要仍未打破陆军原有作战理论的框架,未充分论述陆、空联合作战的主要内容和协同问题,也没有论述在战区范围内如何对空地一体联合作战行动提供空中支援,对联合作战行动也只强调到军级,但应该说它仍是美军联合作战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该纲要指出:“陆军很少单独作战,美军的作战行动通常涉及一个以上军

美国陆军21世纪作战理论

在近20年,美陆军已是第5次修改野战条令刚100?5。目前,陆军的特点是数量少、技术水平高、依赖性强、脆弱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才能在不动用绝对优势的部队和火力的情况下,去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要解决这个问题,陆军必须针对复杂而充满危险的未来世界制定一部正确的适合联合作战并符合21世纪作战需要的新作战条令。 1 陆军在21世纪面临的战略挑战 陆军的战略形势已演变到了冷战后的时期,当前的陆军是数量少、技术高,投送兵力有限,其面临的战略挑战主要有: (1)为了击败潜在对手,陆军必须具备能够快速到达作战地区与其它军种和盟军联合作战的能力。 (2)为了实现战争的有效威慑、决定性的胜利以及除战争外的战役上的成功,国家战略需要适合各军种的、能保持高度战备水平的联合作战条令和联合作战训练。 (3)美国在战略上宣称要同时取得两场战争的胜利,而每场战争所需的兵力与海湾战争差不多。 (4)虽然,美国已不再面临超级大国的威胁,但在前苏联、巴尔干半岛、非洲撒哈拉沙漠、中东和西南亚都存在国家间及其国家内部的武装冲突。 由此可见,现在陆军的任务更加艰巨了。因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当所有的军种数量都在减少时,陆军所担负的任务与其所减少的人数是不对称的。现役陆军减少了40%,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水平,部队及其支援机构的减少,又使陆军的财政预算减少了。显然,若陆军采用传统的方法已无力对付地区性对手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陆军作战都是依靠强大的火力、有力的后勤保障和占绝对优势的空海军支援而行动的。陆军过去的作战条令强调阵地战、线式战,在战场上,陆军为了集中火力消灭敌人而机动到某地,这种摧毁敌人的作战方法,在过去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然而在今天,陆军的数量减少了,集结和所需的大量后勤资源又使战线拉长,因而,需要对作战理论和作战条令进行改革。 2 陆军在21世纪必须充分认识作战条令和作战理论的重要性 什么是条令?通俗而简单的定义就是“怎样作战”,也就是有关战争、战役和战斗的重要观点,而且每个观点都有其自身的内容和适用环境,不能呆板地运用其原则和规律。战术、技能和手段用于指导我们如何作战,而条令则指导我们“如何考虑”作战,因此,要充分认识条令的内涵及其指导作战的重要性,掌握其提供的用于作战期间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在战场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表面上看来是杂乱的、随机的,而实际上,战场也有其自身的逻辑性,事情的发生也总是有原因的,落脚点就看作战理论是什么,其如何对战场上发生的事情作出解释。更进一步地说,作战理论就是解释武装冲突动态、指导决策者在作战中取胜的一系列理论,它提供了认识战场和解决战场问题的基本框架。因此,作战理论对于如何认识战争非常重要。 作战理论可对战争中明显的复杂情况作出判断,没有作战理论和条令,就成了对原则和基本方法的随意收集。我们用作战理论来认识人类冲突的性质,指导我们建设军队、规范行动以及指导作战,而作战条令则是作战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当然,没有那个作战理论是绝对的,能够对战争中的各种情况都作出清晰的判断并预测出合理的结果,但它可给决策者严谨地解释正在发生什么事,以及需要怎么办。据不确切估计,有80%的问题都是通过运用完善的作战理论来认识战场并通过灵活运用而解决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丰富的作战条令遗产是我们取胜的主要源泉。然而,我们在制定、出版和运用作战条令时,却总是避开了作战理论的作用。虽然,陆军也有作战理论,但由于众多原因,陆军却避开在作战中所遇到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类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因此,在21世纪,陆军必须充分认识到作战条令和作战理论的重要性。 3 陆军21世纪的作战理论及其对作战条令的要求

艾略特波浪理论图解和口诀Word版

艾略特波浪理论图解和口诀口诀一: 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 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长; 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错亦寻常; 波起浪伏有形状,常见上斜与扩张; 喇叭斜三现一浪,二浪之后走势强; 五浪若是此模样,分批减磅远危墙; A浪止住回头看,A3A5不一样; 三波之字双回撤,五波右肩做B浪; 回撤二次分三五,三波弱来五波强; B浪右肩a-b-c,轻仓快手捕长阳; 口诀二: 调整浪型有三种,之字平坦三角型; 之字三段a b c,5-3-5浪要记清; 特殊情况双之字,七波两个之字型; 平坦都是三三五,略与之字有不同; 九种变形不复杂,区别尽在BC中; 口诀三: 无论直三与斜三,浪型间隔皆3-3; 不管扩张与收缩,万变不离是五波; 三角整理四形态,怎么进去,怎么出来; 口诀四: 双三特例七段波,两波调整来组合; 待到整固突破后,上下波澜皆壮阔;

口诀之详细说明-- 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 指的是推动浪的第一子浪,第三子浪和第五子浪都可能有延伸形态,但有几个注意事项: 第一,若一子浪加长,即一子浪延伸,则三子浪和五子浪等长; 第二,若三子浪加长,即三子浪延伸,则一子浪和五子浪等长; 第三,若五子浪加长,即五子浪延伸,则一子浪和三子浪等长;

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长; 这段口诀的意思是说: 除了前面讲到的三种推动浪形态以外(即图一至三),还有一种特殊的浪型(即图四),这种浪型的特点如下: 第一:该浪分为九个子浪; 第二:一子浪,三子浪,五子浪,七子浪,九子浪全部等长; 第三:四子浪底不破一子浪头,同样的,六底不破三头,八底不破五头,即所谓“顶底不连”。 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错亦寻常; 这句话的含义如下: 五浪形式的推动浪,都有十五个子浪(请再看一遍图一,图二和图三,3+3+5=16),而图四的九浪推动,则是二十七个子浪(3*9=27); “三三相隔”和“五三交错”指的是:推动浪并不只是前面四种形态(其他形态我以后会陆续讲解),还有很多种,但浪型只有两种,即所有子浪都由三个细浪组成或所有子浪都由三个细浪与五个细浪间隔组成; 口诀二的说明: 调整浪的浪型分为三种:即之字型整理,平坦型整理,和三角形整理,这个是常识,不多说了;重要的是后面这一句话,它的意思是说,调整浪是对主要趋势的反方向修正,在之字型整理中a和c段与主趋势方向相反,b段和主趋势方向相同(b段是对主要趋势的反方向修正的反方向修正),a段和c段都由5个小浪组成,b段由3个小浪组成; 其实我也觉得艾略特这样数浪有些机械和教条,但是没有办法,他至少还能创造出“波浪”这一学说,我们只有先照搬学会他的理论,才能在他的基础上改进和提高,以后才有可能超越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理论,大家说是吗? 特殊情况双之字,七波两个之字型; 所谓“双之字”型,指的是一个“之字型”调整之后有一个“X”浪,然后再有一个“之字型”调整浪,加在一起以七浪的复杂形式完成调整(这种浪型不是很常见,多见于大熊股中,我记得“深科技97 年以后的月线好象是这种情况”),这种浪型的结构是a(5)+b(3)+c(5)+x+a(5)+b(3)+c(5); 平坦都是三三五,略与之字有不同;九种变形不复杂,区别尽在BC中; 这一部分是个重点,请大家参考大图中的第二行,第三行和第四行的最后三张小图(这九张图是平坦型整理的九种形式,请印在你的大脑中,你将终生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