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站立时背腰拱起。 ⑤大便先干硬,覆有黏液,有的后期发生腹泻 ⑥发病1~2天后,皮肤上出现红斑,其大小和形状不一,以
耳、颈、背、腿外侧较多见,指去复原(图2-1-3、4)。
病程为2~4天,病死率80%~90%。
猪丹毒
10
猪丹毒
11
亚急性(疹块型):
➢临床多见:通常取良性经过。
➢其特征是在皮肤上出现疹块。
➢ 皮肤:多位于耳根、颈部、背部、胸前、腹壁和四肢
内侧等处,由于生前毛细血管充血而出现不规则的鲜
红色充血区,即所谓丹猪毒丹性毒 红斑
19
猪丹毒
20
亚急性型:
➢病变特点是在皮肤上出现特征性疹块 ➢疹块通常多见于颈部、背部,疹块的皮肤略隆起,大 小不等,多呈方形、菱形或不规则形。疹块的色泽最 初呈苍白色,以后转变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或呈边缘 红色而中心苍白。
猪丹毒
12
猪丹毒
13
慢性型:
➢皮肤坏死 : 病猪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正常,全身衰弱,生长发 育不良。 其特征是背部、肩部、耳朵、蹄部和尾部形成局 灶 性坏死病变;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 结痂或形成黑色干硬的皮革样病灶(图2-1-7)。 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与皮下的新生组织分离,犹如 被在体表的一层甲壳。 经2~3个月,坏死的皮肤脱落,遗留一片淡色无毛的 疤痕。 有的病猪的耳壳、尾尖和蹄匣发生坏死后常脱落。
猪丹毒
14
染病严重,整个背部皮 肤坏死、脱落
猪丹毒
15
: ➢关节炎
多见于腕关节和趺关节,且呈多发性。 有时先天性感染的仔猪可见四肢关节肿 大,疼痛明显,站立困难,不能行走。 急性期,受害关节肿胀,疼痛,僵硬, 步态强拘,并发生跛行; 当病猪两后肢关节发炎时,常呈犬作姿 势急性期过后,则以关节的变性为主, 病猪卧地不起,运动困难。
猪丹毒
8
致病原因
• ①圈舍肮脏潮湿。
• ②饲料湿喂,尤其是如果使用了奶类副产品,会促进病原 的繁殖。
• ③引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 ④摄入粪便。
• ⑤猪只转移、混群造成应激。
• ⑥温度突变、夏季高温。
• ⑦饮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 ⑧突然更换日粮。
• ⑨连续生产,不空舍消毒。
• ⑩病毒感染 - 尤其是繁殖呼吸综合症和流感。
➢ 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外翻,多汁。(图2-1-12)
➢ 脾:肿大,樱桃红色,呈典型的败血脾。镜检,白髓 周围红晕的本质是脾窦淤血、出血,极度扩张,内含 大量红细胞,而白髓则萎缩,被数层红细胞紧紧包裹 (图2-1-13) 。
➢ 肾:淤血、肿大,有“大红肾”之称。(图2-1-14)
➢ 肺:充血、出血、水肿,呈“花斑样”
猪丹毒
猪丹毒
1
一、概述 二、病原 三、流行病学 四、症状 五、病变 六、诊断 七、防制
猪丹毒
2
一、概述
• 猪丹毒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 ,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 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
• 1882年Pasteur首先从患猪丹毒病的猪体内分 离到猪丹毒杆菌,该病广泛流行于各地, 包括我国许多地区。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 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人通过创伤也 可被感染,称为类丹毒。
• ⑾栖息区垫有稻草的猪舍更易发生,因为丹毒杆菌可在稻
草中存活。
猪丹毒
9
四、症状
• 急性败血型:
①突然发病,个别不表现任何症状的病猪突然死亡即死亡。 其他猪相继发病 。
②体温升高达42℃以上,目光呆滞,离群卧伏,停食,呕吐
,寒颤,惊恐和抽搐等症状。 ③结膜充血,呈暗红色,眼角很少有分泌物 。 ④常躺卧地上,不愿走动,行走时步态僵硬或跛行,似有疼
猪丹毒
3
二、病原
• 该病病原为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 菌又称丹毒丝菌,为细长的G+小杆菌。慢 性病例,老龄培养物杆菌呈长丝状。
• 不运动,明胶穿刺呈试管刷样,血琼脂平 板上长成露珠状。革兰氏染色阳性,不产 生芽孢,无荚膜。
• 可分为三种类型:即S型(多是急性型)、 R型(慢性或老龄培养物)和I型(中间型 )。
猪
人
丹
感
毒
染
培
病
养
菌
基
猪丹毒
6
猪丹毒
7
三、流行病学
• 本病主要发生于架子猪,其他家畜和禽类包括也有病例报 告。人也可以感染本病,称为类丹毒。病猪和带菌猪是本 病的传染源。约35%~50%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 织中存在此菌。病猪、带菌猪以及其他带菌动物(分泌物、 排泄物)排出菌体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场舍等, 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本病也可以通过损伤皮肤及蚊、 蝇、虱、蝉等吸血昆虫传播。屠宰场、加工场的废料、废 水,食堂的残羹,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肉粉等) 喂猪常常引起发病。猪丹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些地方 以炎热多雨季节流行得最盛。本病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 性传染,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 潜伏期短的1天,长的7 天。
猪丹毒
16
猪丹毒
17
➢心内膜炎:
主要表现为心跳增数,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发绀; 厌动,强迫运动时则运行吃力,行动缓慢,偶见突然 倒地死亡; 听诊时有心内杂音和心律不齐等变化。 后期病猪常因心脏麻痹而突然倒地死亡。
猪丹毒
18
五、病变
• 急性型:
➢ 胃:胃底及幽门部黏膜发生弥漫性出血,小点出血。
➢ 肠:整个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
猪丹毒
4
抵抗力:较强,干燥状态下存活3周,尸体中细
菌可存活几个月,湿热敏感,5 5 ℃ 15分钟 杀灭,70 ℃ ,5分钟死亡。一般的消毒药能杀灭, 但对0.5%石炭酸2%NaOH抵抗力强,故可用0.5%石 炭酸生理盐水从污染病料中分离病原。
猪丹毒
5
在病死猪的肝、脾内4℃159天,毒力仍然强大。露天放 置27天的病死猪肝脏,深埋1.5米231天的病猪尸体, 12.5%食盐处理并冷藏于4℃148天的猪肉中,都可以分 离到猪丹毒杆菌。在一般消毒药,如2%福尔马林、l% 漂白粉、1%氢氧化钠或5%碳酸中很快死亡。对热的抵 抗力较弱,肉汤培养物于50℃经12~20分钟,70℃5分 钟即可杀死。本菌的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能杀 死它,因此可经胃而进入肠道,本菌对盐腌、火熏、干 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病初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不愿走动,体温
41℃以上,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侧出现
界线分明的大小不等的红色疹块,压之退色(
充血),逐渐转成紫红色。以后结痂似龟壳样
,俗称“鬼打印”或“火打印”。
疹块发生后,病猪体温下降,病势减轻,经1
~2周后,部分病猪即可康复。
若病情较重,长期不பைடு நூலகம்,则有部分或大部分
皮肤坏死,久者则变成皮革样痂皮
耳、颈、背、腿外侧较多见,指去复原(图2-1-3、4)。
病程为2~4天,病死率80%~90%。
猪丹毒
10
猪丹毒
11
亚急性(疹块型):
➢临床多见:通常取良性经过。
➢其特征是在皮肤上出现疹块。
➢ 皮肤:多位于耳根、颈部、背部、胸前、腹壁和四肢
内侧等处,由于生前毛细血管充血而出现不规则的鲜
红色充血区,即所谓丹猪毒丹性毒 红斑
19
猪丹毒
20
亚急性型:
➢病变特点是在皮肤上出现特征性疹块 ➢疹块通常多见于颈部、背部,疹块的皮肤略隆起,大 小不等,多呈方形、菱形或不规则形。疹块的色泽最 初呈苍白色,以后转变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或呈边缘 红色而中心苍白。
猪丹毒
12
猪丹毒
13
慢性型:
➢皮肤坏死 : 病猪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正常,全身衰弱,生长发 育不良。 其特征是背部、肩部、耳朵、蹄部和尾部形成局 灶 性坏死病变;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 结痂或形成黑色干硬的皮革样病灶(图2-1-7)。 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与皮下的新生组织分离,犹如 被在体表的一层甲壳。 经2~3个月,坏死的皮肤脱落,遗留一片淡色无毛的 疤痕。 有的病猪的耳壳、尾尖和蹄匣发生坏死后常脱落。
猪丹毒
14
染病严重,整个背部皮 肤坏死、脱落
猪丹毒
15
: ➢关节炎
多见于腕关节和趺关节,且呈多发性。 有时先天性感染的仔猪可见四肢关节肿 大,疼痛明显,站立困难,不能行走。 急性期,受害关节肿胀,疼痛,僵硬, 步态强拘,并发生跛行; 当病猪两后肢关节发炎时,常呈犬作姿 势急性期过后,则以关节的变性为主, 病猪卧地不起,运动困难。
猪丹毒
8
致病原因
• ①圈舍肮脏潮湿。
• ②饲料湿喂,尤其是如果使用了奶类副产品,会促进病原 的繁殖。
• ③引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 ④摄入粪便。
• ⑤猪只转移、混群造成应激。
• ⑥温度突变、夏季高温。
• ⑦饮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 ⑧突然更换日粮。
• ⑨连续生产,不空舍消毒。
• ⑩病毒感染 - 尤其是繁殖呼吸综合症和流感。
➢ 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外翻,多汁。(图2-1-12)
➢ 脾:肿大,樱桃红色,呈典型的败血脾。镜检,白髓 周围红晕的本质是脾窦淤血、出血,极度扩张,内含 大量红细胞,而白髓则萎缩,被数层红细胞紧紧包裹 (图2-1-13) 。
➢ 肾:淤血、肿大,有“大红肾”之称。(图2-1-14)
➢ 肺:充血、出血、水肿,呈“花斑样”
猪丹毒
猪丹毒
1
一、概述 二、病原 三、流行病学 四、症状 五、病变 六、诊断 七、防制
猪丹毒
2
一、概述
• 猪丹毒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 ,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 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
• 1882年Pasteur首先从患猪丹毒病的猪体内分 离到猪丹毒杆菌,该病广泛流行于各地, 包括我国许多地区。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 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人通过创伤也 可被感染,称为类丹毒。
• ⑾栖息区垫有稻草的猪舍更易发生,因为丹毒杆菌可在稻
草中存活。
猪丹毒
9
四、症状
• 急性败血型:
①突然发病,个别不表现任何症状的病猪突然死亡即死亡。 其他猪相继发病 。
②体温升高达42℃以上,目光呆滞,离群卧伏,停食,呕吐
,寒颤,惊恐和抽搐等症状。 ③结膜充血,呈暗红色,眼角很少有分泌物 。 ④常躺卧地上,不愿走动,行走时步态僵硬或跛行,似有疼
猪丹毒
3
二、病原
• 该病病原为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 菌又称丹毒丝菌,为细长的G+小杆菌。慢 性病例,老龄培养物杆菌呈长丝状。
• 不运动,明胶穿刺呈试管刷样,血琼脂平 板上长成露珠状。革兰氏染色阳性,不产 生芽孢,无荚膜。
• 可分为三种类型:即S型(多是急性型)、 R型(慢性或老龄培养物)和I型(中间型 )。
猪
人
丹
感
毒
染
培
病
养
菌
基
猪丹毒
6
猪丹毒
7
三、流行病学
• 本病主要发生于架子猪,其他家畜和禽类包括也有病例报 告。人也可以感染本病,称为类丹毒。病猪和带菌猪是本 病的传染源。约35%~50%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 织中存在此菌。病猪、带菌猪以及其他带菌动物(分泌物、 排泄物)排出菌体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场舍等, 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本病也可以通过损伤皮肤及蚊、 蝇、虱、蝉等吸血昆虫传播。屠宰场、加工场的废料、废 水,食堂的残羹,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肉粉等) 喂猪常常引起发病。猪丹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些地方 以炎热多雨季节流行得最盛。本病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 性传染,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 潜伏期短的1天,长的7 天。
猪丹毒
16
猪丹毒
17
➢心内膜炎:
主要表现为心跳增数,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发绀; 厌动,强迫运动时则运行吃力,行动缓慢,偶见突然 倒地死亡; 听诊时有心内杂音和心律不齐等变化。 后期病猪常因心脏麻痹而突然倒地死亡。
猪丹毒
18
五、病变
• 急性型:
➢ 胃:胃底及幽门部黏膜发生弥漫性出血,小点出血。
➢ 肠:整个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
猪丹毒
4
抵抗力:较强,干燥状态下存活3周,尸体中细
菌可存活几个月,湿热敏感,5 5 ℃ 15分钟 杀灭,70 ℃ ,5分钟死亡。一般的消毒药能杀灭, 但对0.5%石炭酸2%NaOH抵抗力强,故可用0.5%石 炭酸生理盐水从污染病料中分离病原。
猪丹毒
5
在病死猪的肝、脾内4℃159天,毒力仍然强大。露天放 置27天的病死猪肝脏,深埋1.5米231天的病猪尸体, 12.5%食盐处理并冷藏于4℃148天的猪肉中,都可以分 离到猪丹毒杆菌。在一般消毒药,如2%福尔马林、l% 漂白粉、1%氢氧化钠或5%碳酸中很快死亡。对热的抵 抗力较弱,肉汤培养物于50℃经12~20分钟,70℃5分 钟即可杀死。本菌的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能杀 死它,因此可经胃而进入肠道,本菌对盐腌、火熏、干 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病初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不愿走动,体温
41℃以上,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侧出现
界线分明的大小不等的红色疹块,压之退色(
充血),逐渐转成紫红色。以后结痂似龟壳样
,俗称“鬼打印”或“火打印”。
疹块发生后,病猪体温下降,病势减轻,经1
~2周后,部分病猪即可康复。
若病情较重,长期不பைடு நூலகம்,则有部分或大部分
皮肤坏死,久者则变成皮革样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