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

1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

14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安塞腰鼓独有的激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复习1.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2。

通过学习(师相机板书: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响之后)二、新授1. 师:课文里有几句话最能表达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上节课大家已经划下来了,打开书2.师出示课件:(四次赞叹的话)2. 出示自读提示:作者第一次赞叹安塞腰鼓的什么?请默读课文六、七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

3. 生结合自读提示学习。

4.交流学习心得:(一)出示幻灯片“好一个安塞腰鼓!”作者首先觉得安塞腰鼓好在哪儿?安塞腰鼓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板书:舞蹈火烈)(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同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悟:这段话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精彩纷呈的画面;读了这段话,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火烈的舞蹈场面;我觉得-----一样-----,是------的句式用得十分好,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师:这腰鼓表演的场面多令我们期待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师结合画面述说。

(播放视频)作者眼中的腰鼓表演可谓激情四射,你眼中的腰鼓表演又是什么样的(出示幻灯片)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出示:--------一样,,是------)师:这部分还有哪些地方值得你细细品味?(继续交流)(2)“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悟:通过“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我读懂了击鼓的后生们击鼓的热情很高,情绪十分高昂!指导个别学生读读;“百十个……面前”这句话把击鼓后生比作了石头,说明他们非常的猛,就像石头一样狂舞在你的面前;我觉得此时的击鼓后生已经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这场表演中了,分不清鼓和人了……)师:这腰鼓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啊?(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精选

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精选

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安塞腰鼓》,主要围绕课文第13自然段进行深入讲解。

内容包括: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如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悟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塞腰鼓的基本知识,掌握课文生词、短语,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分析课文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第3自然段中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课文的朗读与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安塞腰鼓的基本知识,完成生词、短语的学习。

3.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第13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如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安塞腰鼓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安塞腰鼓历史背景艺术特色文化内涵2. 课文语言特点排比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安塞腰鼓的短文。

答案示例:安塞腰鼓是我国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民间舞蹈,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表演者身着民族服饰,腰系腰鼓,边击边舞,鼓声铿锵有力,舞姿粗犷豪放。

安塞腰鼓寓意着丰收和喜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2. 拓展延伸:收集其他民间艺术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1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想象奇伟,意境雄浑。

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朗读”为主,在朗读中感受气势,在品读赏析中感受语言之美,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

教学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一、片断播放,观感引读播放3~4分钟的'腰鼓舞片段,并学生在观感畅谈中引入课文。

【本课导入,从感受声音、欣赏表演开始,学生一下子便进入了中心地位,和同学们坐在一起,共同欣赏,创设了一种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与本文的教学、学习思想符合。

】二、学习新课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词句补白,让学生学会概括,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

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1.3 《安塞腰鼓》(第2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1.3 《安塞腰鼓》(第2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3课安塞腰鼓(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的变化特点,体会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效果,体会充满激情的语言特色。

2.体会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

3.感悟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的变化特点,体会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效果,体会充满激情的语言特色。

2.体会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效果。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安塞腰鼓带给人的震撼和鼓舞。

那么,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现这种刚劲、有力的艺术表演的呢?下面开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

新知探究一、品味语言【活动内容】1.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学生先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再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同桌交流,查漏补缺。

教师提示文中有的句子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分析的时候要注意。

2.课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找一找富有特点的句式,说一说其表达效果。

学生先从文中找出富有特点的句式,如长短句、单词成段、单句成段等,然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师提问补充,强调文中单独成段的词句。

【设计意图】体会不同句式、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效果。

二、写法探究【活动内容】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表达方式,然后引导学生了解本课侧重对景物、人物和人的活动的描写和描写的种类。

学生找出文中运用表达方式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活动内容】课文仅仅是在描写一个击鼓的场面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想表达什么。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及安塞腰鼓的表演风采体会课文主旨。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1、“审美体验”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我力求在“诗意”与“歌韵”上突破,激发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民风民俗不是很了解,我试图通过剖析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东西来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成为一个关键所在。

如何理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东西也就成了一个重点。

而反复读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3、让学生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前提下,自主探究文章主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学会欣赏舞蹈表演的艺术,感受舞蹈的美,体会安塞人的内在品质。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语言之情感。

2、学习课文9—20自然段,探究,品味,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放、开放的性格。

重点难点:1、重点:后生及舞姿部分。

2、难点:文章的表达方法,第17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领略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感悟了安塞腰鼓“舞蹈”的“火烈、狂野”(板书)。

现在,我们再次走进“安塞腰鼓”,去感受它,去领略它,去欣赏它。

请看……2、视频播放“腰鼓表演”3、复习“舞蹈”部分(1)、出示6-7自然段师引读:看哪,“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生齐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师引读:“黄土高原上,爆出了一场……”生齐读:“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师引读:“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使恬静的阳光立即……,使困倦的世界立即……”生齐读:“……变得燥热了,……变得飞溅了,……变得亢奋了。

”(2)、这火烈狂野的舞蹈场面,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3)、这火烈狂野的舞蹈场面,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我们也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课题上方板书“好一个”)二、过渡、归纳1、是啊,“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除好在“舞蹈”的“火烈狂野”,还好在什么地方?2、交流、讨论(归纳整理、相机板书:响声后生舞姿)三、精读课文9-16自然段,感悟文本(一)学习“响声”部分1、出示9-10自然段2、指名读。

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精选

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精选

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精选教案:第2课《安塞腰鼓》一、教学内容1. 了解安塞腰鼓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安塞腰鼓的基本演奏技巧。

3. 学习安塞腰鼓的鼓点节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知道其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性。

2. 能够正确演奏安塞腰鼓的基本鼓点。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安塞腰鼓的节奏变化和演奏技巧。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演奏安塞腰鼓的基本鼓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安塞腰鼓、鼓槌、音乐教材。

2. 学具:学生自备的安塞腰鼓、鼓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向学生介绍安塞腰鼓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安塞腰鼓的特点和演奏技巧,包括鼓点的节奏和动作要领。

3. 示范(5分钟):教师进行安塞腰鼓的示范演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演奏技巧。

4. 实践(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5. 合奏(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奏,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展示(5分钟):每组学生进行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安塞腰鼓起源和发展历程特点和演奏技巧鼓点节奏和动作要领七、作业设计1. 描述安塞腰鼓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阐述安塞腰鼓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3. 编写一段安塞腰鼓的鼓点节奏。

答案:1. 安塞腰鼓起源于中国陕西省安塞县,历史悠久,发展于明末清初。

它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

2. 安塞腰鼓的特点是节奏明快、激昂,鼓点变化丰富,演奏技巧包括鼓点的节奏、动作要领等。

3. 一段安塞腰鼓的鼓点节奏:小鼓:X X X X X X X X X X X大鼓:O O O O O O O O O O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安塞腰鼓的起源、特点和演奏技巧,使学生对安塞腰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3篇)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3篇)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3篇)教学目的l.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概。

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3.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重点、难点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概。

难点:(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联系上下文,体会以下词语的意思:(l)忘情:不能克制自己的感情。

(2)狂舞:尽情的跳舞。

(3)闪射:闪烁,放出(光线)(4)火烈:像火一样热闹。

(5)亢奋(kang :极度兴奋。

(6)晦暗(hui :昏暗,不明显。

(7)羁绊(ji):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8)碰撞:运动着的物体与别的物体突然接触。

(9)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10)烧灼(zhuo):烧、烫,使受伤。

(11)奔突:横冲直撞;奔驰。

(12)辐射(fu):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13)翻飞: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

(14)淋漓(lin li :①形容湿淋淋往下滴。

②形容畅快。

二、导人大家在电视节目上看过陕西安塞地区的腰鼓吗?我想大家肯定会被安塞腰鼓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动。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对安塞腰鼓是怎样观赏、体会的。

三、正课1.朗读课文(或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或学生齐读、轮读、个别读均可)2.提问: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争论并归纳: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好像从来不曾响过”。

其次段:从“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段:从“当它冥然而止的时候”到完。

3.提问:其次段可以分成几层?争论并归纳:分成4层。

第一层:从“但是”到“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写安塞腰鼓的舞姿及给人的联想。

其次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给人的感受。

第三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那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第2课《安塞腰鼓》优质教案(精选

第2课《安塞腰鼓》优质教案(精选

第2课《安塞腰鼓》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安塞腰鼓》,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重点学习课文中所涉及的民俗文化——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以及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民俗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了解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民俗文化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安塞腰鼓表演视频、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分析重点词汇、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安塞腰鼓历史背景表演形式文化内涵2. 重点词汇、句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安塞腰鼓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课堂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但在课堂活动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民俗文化的魅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料,进行分享交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2. 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与实践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

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与应用。

(完整word)《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完整word)《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

品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1992年的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这就是——(板书:安塞腰鼓生齐读)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气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的赞歌!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播放一段腰鼓录象)现在请大家来评一评,你眼中的安塞腰鼓?请同学们填一填,可以填词语、短语或者是句子。

(课件出示)读好这句话.腰鼓捶起来了,我们的心也变得热烈了!在著名作家刘成章的笔下,这安塞腰鼓,那就更富有震撼力了!因为,它是一曲(出示:“陕北人民生命活力的赞歌,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 )今天,让我们再走进课文,进一步去领略安塞腰鼓的丰采和独特魅力!二、欣赏腰鼓1、速读课文,看看“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课文里出现了几次?(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2、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这在修辞上叫做反复。

那么,为什么要反复四次,这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去感受感受,在相应的句子旁写写你的感受。

然后,用上“好一个安塞腰鼓!你听(或:你看):”的句式来说一说.3、交流.(一)第一层: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第六节:1、你有什么感受?(安塞腰鼓鼓声的雄浑激越,豪放火烈……)齐读这一节.(课件出示)2、老师把这段话改写成这样的形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有什么感觉?(像诗一样,富有节奏)(课件出示:骤雨一样,( ) 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如果这样写,好不好呢?(课件出示:那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那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那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那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那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请你反复读几遍,比较比较,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作者用恰当的比喻,对语言进行巧妙的安排,更突出了安塞腰鼓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教案: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腰鼓基本的敲打技巧;2. 学习常用的腰鼓节奏;3.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安塞腰鼓;2. 音乐播放器;3. 音乐教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包含腰鼓音乐元素的音乐,让学生听一遍,引发学生对腰鼓的兴趣。

Step 2:引入(10分钟)教师展示腰鼓,并向学生解释腰鼓的来源和基本使用方法。

然后,教师演示如何正确地敲打腰鼓,并重点强调腰鼓的持拍和力度。

Step 3:教学(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腰鼓上的不同击打部位,并分别示范敲打各个部位所发出的音响效果。

然后,教师编排一些简单的节奏,并让学生模仿敲打,并逐渐增加难度。

Step 4:练习(2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腰鼓音乐,让学生按照教师刚才演示的方法敲打腰鼓,练习基本的节奏和技巧。

教师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协作演奏。

Step 5: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总结。

Step 6:拓展(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行练习,并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此外,也可以邀请腰鼓专业人士前来给学生进行示范和指导。

Step 7: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练习敲打腰鼓,并写一篇学习笔记,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教学反思:安塞腰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腰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简单地演奏一些节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并合理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多了解腰鼓的背景和相关故事,提高他们对腰鼓的兴趣和热爱。

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精选

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精选

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安塞腰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语言品味、文化了解三部分。

详细内容为:1. 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安塞腰鼓》一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安塞腰鼓的描绘。

2. 语言品味: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词句,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文化了解:介绍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了解其历史背景、表演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对安塞腰鼓的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圈画出生词和短语。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分析修辞手法,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比喻句为例,讲解比喻的用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

5.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比喻句,展示交流,教师点评。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每组派代表发言。

8. 课堂拓展:布置学生课后查找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安塞腰鼓》2. 主要内容:课文朗读语言品味文化了解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安塞腰鼓的描述。

2. 答案示例:安塞腰鼓,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照亮了陕北高原的夜空。

那激昂的鼓点,如同战士们的脚步,铿锵有力,令人振奋。

安塞腰鼓第2课时示范教案

安塞腰鼓第2课时示范教案

《安塞腰鼓》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2.赏析文章精彩语言,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1.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2.赏析文章精彩语言,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课件(包括安塞腰鼓的图片、视频等)2.学生:复习上节课知识,预习新知。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安塞腰鼓》,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并且初步分析了文章的语言特色,这节课我们继续赏析文章的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二、合作探究,赏析语言1.本文好词佳句俯拾皆是。

选择你喜欢的句段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做美点赏析。

我喜欢朗读第_______自然段中_______句,因为它用_______修辞手法(或者其他手法)表现(达)了________。

(1)从用词方面说:①“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的”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②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叠词、反复的综合运用,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2)从句式上说:①“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②“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③“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优秀6篇

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优秀6篇

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优秀6篇《安塞腰鼓》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3、理解排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教学难点:品味排比句的作用、气势与激情预习·导学1、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

给加线字注音。

瞳仁()亢奋()羁绊()山崖()冗杂()烧灼()磅礴()淋漓()戛然()闭塞()束缚()2.填空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地搏击着,()地搏击着。

它()着你,()着你,()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它使你()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3.画出文中能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

4.文中大量地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安塞腰鼓的气势?思考一下其何作用?5、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课文研讨一、片断播放,高声诵读,感知气势1、知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试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尽量多找)2、明结构。

文章按“鼓响前”可分成3大部分。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二。

品读赏析,学习句式1、寻找自己觉得最精彩的语句片断品读赏析,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赏析评点。

(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2、仿照任意句式,自己另写一个。

(可赞美自己的家乡、师长、亲人等)三。

深入理解,互动释疑:(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安塞腰鼓》第二课教案的教学过程及讲解方法

《安塞腰鼓》第二课教案的教学过程及讲解方法

安塞腰鼓是陕北山区传统音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安塞腰鼓》第二课教案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安塞腰鼓各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演奏技巧、表演技巧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教学过程及讲解方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安塞腰鼓的起源、发展背景和演奏形式。

2.掌握安塞腰鼓的基本演奏技巧和表演技巧,能够基本演奏和表演出《安塞腰鼓》。

3.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课件及投影仪。

2.安塞腰鼓。

3.教师制作的曲目教材。

三、教学过程及讲解方法1.导入(10分钟)介绍安塞腰鼓的起源、发展背景和演奏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播放一些安塞腰鼓的视频或音乐,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独特韵味。

2.学习操练(30分钟)(1)基础操练学生需要学习基础的演奏技巧。

教师可以示范打击安塞腰鼓的基本动作,让学生模仿,练习基础节拍,例如“三加一”、“四加一”等,持续练习直到基础动作熟练为止。

(2)曲目操练一些经典的安塞腰鼓曲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演奏技巧和表现技巧,例如《旱天雷》、《大拜年》等。

教师可以逐步教授这些曲目,让学生跟着敲打,一步一步地熟练起来。

3.合奏及表演(50分钟)在学习操练之后,学生可以进行合奏操练,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指挥学生,让每个学生分工合作,一起演奏《安塞腰鼓》。

可以进行表演,展示学生们的成果。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实时评价,指出不足和进步之处,并且积极引导学生改进和提高。

四、教学反思对于安塞腰鼓这样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教学方式需要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亲手操作,才能真正掌握演奏技巧和表演技巧,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

教学中需要注重和学生互动,让学生提出问题、表达意见,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达到教学目标。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徐斌2015、10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伴着这激情地朗读,我们再次走进黄土高原,去欣赏,去体会,去感受安塞腰鼓。

读课题。

有人这么说安塞腰鼓。

出示感知安塞腰鼓的气势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这是怎样的安塞腰鼓吗?课件出示:那是的安塞腰鼓。

2、作者对安塞腰鼓发出了由衷地赞美,并且在文中出现了多次,快速浏览课文,把它划出来。

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好一个”这样重复出现的表达形式我们叫反复!每一次赞叹都是心灵的激荡、感情的升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3、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安塞腰鼓的“好”呢?板书:场面、鼓声、后生、舞姿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去充分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吧!二、感受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一)、感受安塞腰鼓的舞蹈场面的壮美过渡:刚开始黄土高原还是一片寂静,可是,捶起来呢?1、请同学们默读5—8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概括写舞蹈场面的一句话。

出示: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A、指名读。

B、描写舞蹈场面连用了:壮阔、豪放、火烈。

从中你有何感受?C、有感情朗读。

2、课文是怎样具体描摹这一情景的呢?A、找出第6小节的前3句话。

出示:“一捶起来就发狠了……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B、你读懂了吗?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句子划出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1)相机出示:“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a、有何感受?指导读。

b、它们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可以颠倒吗?(三个短语组成排比句,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指名读。

c、第一组读“发狠了”--一二组读“忘情了”--全班齐读“没命了”。

(2)、出示:“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a、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比喻的精妙:后生们一敲起鼓,人与鼓、鼓与响声就合二为一了。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标题: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安塞腰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学习安塞腰鼓的基本节奏和演奏方法。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安塞腰鼓2. 音乐播放设备3. PowerPoint或黑板4. 学生乐器(如鼓棒)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独特韵律和节奏。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安塞腰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讲解(10分钟):1. 使用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安塞腰鼓的基本节奏和演奏方法,包括打击的位置、力度和节奏。

2. 演示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手法,并强调重要的注意事项,如保持节奏的稳定性和与其他乐器的协调。

实践(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把安塞腰鼓和鼓棒。

2. 让学生按照指定的节奏和动作练习打击安塞腰鼓,可以使用简单的击打方式或者组合不同的击打方式。

3.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尝试编排简单的合奏曲目,让他们在集体演奏中体会到团队合作和协调的重要性。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技巧,强调学生在练习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探索安塞腰鼓的更多技巧和曲目。

3. 提醒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尝试创作自己的安塞腰鼓曲目,并在下一节课中与其他小组分享。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在安塞腰鼓上的技巧和表演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修辞手法所体现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3、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古老的黄土高原孕育着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指读课题:安塞腰鼓),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气息的安塞腰鼓,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一段介绍安塞腰鼓的视频-时长4分10秒)△看完这个视频,你觉得安塞腰鼓怎么样(引导:震撼人心、振奋人心……不作过分停留)△是啊,即使到了现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安塞腰鼓依旧让人振奋、惊叹、如痴如狂!为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课本,透过陕北汉子刘成章酣畅淋漓的笔墨,一起去寻找答案!二、欣赏腰鼓,感悟语言△首先快速浏览课文,回答老师一个问题,“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课文里总共出现了几次(ppt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这在修辞上叫做反复。

(板书:反复)那么,为什么要反复四次,这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里呢下面老师为大家读一读这篇课文。

(范读)你们边听可以边在相应的句子旁写下感受。

△现在请你用上“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你听:”的开头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按照顺序来。

(一)火烈的舞蹈1、生: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一捶起来就发狠……在你的面前”△请你来品品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大家来看这里的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他在读的时候是不是语气越来越强其实这三个短句之间也是越来越强的层层递进的关系,先发狠,再忘情,然后没命地敲,让我们采取叠加读得方式一起读好这句话,“发狠了”第一组读,“忘情了”一、二组一起读,“没命了”大家一起读。

开始!△是啊,多么震憾而有力的安塞腰鼓!怪不得百十个(引读)——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石头。

△这里运用了一个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对,这篇文章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值得我们好好品读,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第六自然段的后面几句。

(ppt出示)2、生: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

△很好,你找到了第六自然段里的句子,读完这些句子,有什么感受与体会(安塞腰鼓/鼓声的雄浑激越,豪放火烈……)△(ppt出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齐读这段话。

(简单评价朗读)△看大屏幕,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比喻可能说不出)自己先读一读,有什么感觉(ppt出示: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生自由读后指名说:很有节奏感;读着很有力、有气势……)△那么如果老师这样改一改……(ppt出示:那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那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那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那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那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请你反复读几遍,比较比较,是否有不一样的感觉(生自由读后指名回答)明确:更有诗意,但是力度稍欠缺。

△现在大家发现,作者在这里不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具体形象,这比喻用得太妙,改变词语的顺序,用形式多样的修辞手法更突出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

)读着诗一样的语言,似乎安塞腰鼓就狂舞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怎能不赞叹――(课件出示:生读“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火烈的舞蹈场面)△(引读)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转3)3、生: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第七节△好,首先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师读)腰鼓捶起来之前,空气是——(冰冷的) ,阳光是—— (恬静的) ,世界是—— (困倦的)(请学生坐下)但是,腰鼓捶起来了,空气(齐说)—— (立即变得燥热了),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

作者这样写运用了一个对比的修辞手法,而会产生这样的对比是因为有了——安塞腰鼓!这热烈而奔放的——安塞腰鼓!(ppt出示,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二)沉重的鼓声△接下来作者又写了哪里的好用上“好一个安塞腰鼓!你听/你看)”的开头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自己先好好读一读。

(师下巡视)△(指名一读得较好的学生)来,让我们跟着他一起齐读课文第9、10两个自然段。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是啊,山崖在动,心更在动,人也在动,一切都因为这安塞腰鼓在动!(相机板书:鼓声的巨大力量)(ppt出示: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课文中写有力的鼓声用了两段句式差不多的段落,是不是太啰嗦啦!干嘛要重复,把它放到一段里去不是更简洁吗一起来看大屏幕,老师把它们整合在一起,请你们自己读读屏幕上的这段话和课文的9、10自然段,比较一下,你觉得运用哪种形式比较好-(学生应该都能回答课文上好,引导其说出原因因为这样写更有气势。

)△是啊,这样两段句式差不多的句子其实运用到了一个修辞手法,叫——(反复)反复强调了安塞腰鼓鼓声的沉重,这鼓声震撼山河,震撼我们的心灵,我们不由得在心里大声呐喊——好一个安塞腰鼓!(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大家看(ppt出示),这就是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一片贫瘠,一片荒凉,在这儿,种不出充满生机的庄稼。

这儿的人们吃的,是黄土高原上长出来的红豆角、老南瓜,他们生活贫穷、落后,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

可是,当我们看到了这安塞腰鼓,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ppt出示“生命的存在……奇伟磅礴的能量!”)因为这里有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有一群——(元气淋漓)的后生。

一起读描写后生的这几句话!(ppt出示: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搏击着)这里还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后生们满满的活力!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板书:茂腾腾的击鼓后生)△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既然是写后生们打鼓,为什么不说“敲击”,而要用“搏击”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应该能答出显得更有力度,更有力量。

)作适当点评。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句话,联系刚才我们看到的黄土高原与你查到的资料,好好想想,是否有新的发现-生轻声自由读。

△同学们,后生们还要与什么进行搏击指名说出是艰苦的环境。

△是啊,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民,容易吗(不容易)是啊,黄土高原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无法生存的土地,但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高原人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他们住土窑洞,穿粗布衣,吞糠腌菜,用坚韧的意志与命运(搏击),劳作之余,他们打起安塞腰鼓,唱起信天游,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搏击)!而这样的精神与力量,是谁赋予的-(黄土高原)△是啊,只有黄土高原才能赋予后生们如此奇伟磅礴的能量!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第13自然段!-(齐读第13自然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黄土高原养育了一个个茂腾腾的后生,黄土高原就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难怪作者说——引读: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四)变幻的舞姿△那最后一个“好”,作者表现了安塞腰鼓哪方面的好呢谁能根据板书,尝试着来概括一下(相机板书:变幻的舞姿)△是啊,多么美妙的舞姿!多么变幻的舞姿!使每一个人都叹为观止!一组排比句,更增强了表达的气势。

让我们齐声朗读这一小节!△让人不禁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示ppt)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引读:看啊,安塞腰鼓愈捶愈烈了!——痛苦和……一片……△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高原人民来说,现实可能是痛苦的,但是他们没有被压垮,而是尽自己所能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和快乐,用舞姿和鼓点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追求!他们告诉我们: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此时此刻,老师只想说一句话,大家知道吗(好一个安塞腰鼓!)对,真是老师的知音!三、品读结尾,体会意蕴。

激荡人心的腰鼓敲完了,作者刘成章笔锋一转,(语速稍慢)鼓声戛然而止,世界一下变得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传来的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渺远的鸡啼”是什么意思刘成章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妙在哪里(指名说)△明确:这是热情释放后的冷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更突出安塞腰鼓敲打时场面的热烈与震憾之感。

△一般我们什么时候能听到鸡啼(早上)对,鸡啼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也预示着希望与全新的生活。

安塞人的躯体里涌动着强劲的生命力量,骨子里也充满着对生活的渴望,现在,你们觉得这种渴望能实现吗(能)△对呀,老师也坚信肯定能实现,因为他们乐观、积极,充满斗志,坚持不懈地在奋斗!四、总结深化,拓展延伸△好,同学们,现在我们回到课堂伊始的那个问题,安塞腰鼓时隔千年,依旧让人振奋、惊叹、如痴如狂!为什么现在你有想法了吗△如果安塞腰鼓到江南水乡演出,是否能表演出这种气势(应该不能,但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有这种安塞腰鼓的精神,对吧)△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文化。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秀美的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都令我们无比的自豪。

现在让我们怀着自豪的心情再次齐读课题——安塞腰鼓。

五、布置作业,下课六、板书设计14、安塞腰鼓火烈的舞蹈场面比喻鼓声的巨大力量排比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反复变幻的舞姿以静衬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