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类题型的答题规范及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答题模式)
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6分)
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之一。1998~2006 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自然原因:丰富的沙尘源(植被)、强风和极不稳定的大 气(气候--风、降水)。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源丰富 植被少),(2分)春季 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3分)气旋与 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 天气。(3分)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 强。(2分)
图例
森林
耕地
居民地
水库
河流
表现类试题,解答的关键一是熟练
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现;二是根据材料先
寻找依据,再判断。
题型二:原因类
常用的关键词一般有:原因、成因等。 工业生产中任 意排放含汞的 常考知识点: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2、 废水 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原因(水俣病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来自可吸入颗粒物、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
表现类试题,解答的关键一是熟练
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现;二是根据材料先
寻找依据,再判断。
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 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 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 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上 游山区,地形起伏大。
图9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①夏季风力相对 较小; ②易受冰冻、雪 灾、沙尘暴等气 象灾害影响; ③远离消费市场, 输电距离远。
(4)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 基地的不利因素。(6分)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 点,并说明理由。(7分)
小说环境描写答题技巧
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者的作用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处。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等。
高尔基将它比作是“风俗画”。
我们打开小说这“半亩方塘”,常常会欣赏到社会环境这“天光云影”,徘徊其间,摇曳多姿。
一、题型归纳(一)自然环境描写1、摘取文字类。
2、作用类。
3、分析技巧类4、赏析类(二)社会环境描写作用类二规律解析自然环境描写(一)第一类----摘取文字类。
读后认真寻找符合条件的描写文字即可,难度不大。
在此不赘述。
(二)第二类-----作用类。
1出题方式:分析相关环境的特点、作用、特点与作用2方法思路:第一步——概括特点:先找出物象(注意各物象的特点),而后重新组合画面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最后用两三个或三四个形容词概括景物的特点;B第二步——解说作用:①就环境本身,交代了时令、地点、时代背景等;②结合景物的特点,渲染了……的环境氛围;③结合人物,反衬(烘托)人物的心理、情感或烘托衬托凸显人物的……形象;④结合情节,推动情节发展;⑤结合主题,暗示、深化主题⑥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⑦开头的,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⑧结尾的,与上文……内容相呼应,深化主题,韵味无穷。
3答题范式:a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b、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4答案示例:碑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合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合题答题技巧【第一部分 方法指导】一、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气候、水文(不是水源)、地貌、生物(植被、动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表现⑴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⑵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⑶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例题1(2023·北京西城·高三统考期末)大兴安岭是国家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达84.89%,沼泽湿地面积广大,多年冻土层广泛分布(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m),深刻影响着这里的河流地貌和湿地分布。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额木尔河是黑龙江的一条支流,在漠河地区留下“九曲十八湾”(图)。
(1)说明额木尔河“九曲十八湾”的成因。
研究表明,与100年前相比,东北地区现代冻土南界已北移20—30km。
同时,大兴安岭地区出现原始湿地萎缩和新生湿地扩张现象;部分林区大片兴安落叶松倾倒、死亡。
(2)试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
【答案】(1)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地处多年冻土带,河流难以下蚀,以侧蚀为主,形成曲流。
(2)气候变暖,导致冻土向北退化;融化的冻土水分加速蒸发和下渗,使土壤变干,原始湿地萎缩;融水向低洼区汇集,形成新生湿地;土壤过干或过湿(肥力下降、土质松软),导致林木倾倒死亡。
【分析】本题以大兴安岭为材料,涉及河流地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以及生态修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额木尔河中下游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慢;且由材料“多年冻土层广泛分布”可知,冻土层阻隔了水分下渗,同时也限制了河流的下切侵蚀,使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导致河流曲流发育;随着侧蚀作用不断增强,河流形成九曲十八弯的地貌。
环境描写阅读题答题技巧
环境描写阅读题答题技巧
环境描写是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通过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的描绘,为读者展现出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地方特色、人物形象等。
在阅读理解中,环境描写的题目也是常考的题型之一。
下面是一些关于环境描写的阅读题答题技巧:
1. 明确描写手法: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描写包括对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而社会环境描写则主要描绘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
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作者使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才能准确把握其所要传达的信息。
2. 分析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多种多样,包括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等。
在答题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 提取关键信息: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善于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
例如,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特点,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心理状态;通过描绘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俗,可以反映人物的命运和时代的变迁。
4. 结合主题理解:在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结合文章的主题来理解。
例如,在描绘自然景物的优美时,往往是为了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在描绘社会环境的恶劣时,往往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5. 规范答题:在答题时,要注意规范性。
首先,要明确指出所使用的描写手法;其次,要具体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最后,要结合主题进行阐述。
在表达时,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总之,对于环境描写的阅读题,关键在于把握作者所使用的描写手法,分析其作用和意义,并规范答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技巧
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技巧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等景物的描写,如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具体背景、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如建筑、场所、陈设、民风民俗,分析环境描写,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旨。
答题方法:
(一)明确自然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1. 营造、渲染某种氛围或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 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背景;
3. 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提供合理依据;
4. 衬托人物心情,烘托人物形象。
(二)熟悉答题方法(公式解答法)
1. 这句话写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地域风格;
2. 通过写……景物的特点,交代了……的时间(季节);
3. 通过写……(特点)的景物,营造(渲染)了……氛围(气氛);
4. 这句话通过写……景物,点出了……的时间、地点(背景);
5. 描写……景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后文提供合理依据(为后文的……做铺垫);
6. 这句话描写……景物,表现了人物……性格(烘托了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具有什么作用是由文章的内容决定的。
只有某种作用,就按照上面的模式作答;如果同时具有多种作用,我们就将多种作用整合作答,如:这段话通过描写……景物,渲染(营造了)……气氛(氛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还烘托了人物形象,使……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
环境描写的答题思路
环境描写的答题思路环境描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写作方式,尤其是在考试中,常常会有以“描写环境”为主题的题目出现。
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环境描写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环境描写的定义及作用环境描写是以图画或描述文字方式来表现自然或人工环境的审美特色的一种文体。
它可以为读者创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作品的气氛和表现力,从而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环境描写的具体要素环境描写的基本要素包括:形、色、声、闻、味、触、情、景。
其中,“形、色、声、闻、味、触”侧重于具体描写环境的客观特征,而“情、景”则涉及到主观感受和情感反应,是环境描写的精髓所在。
三、描写自然环境的技巧描写自然环境时,可以从天空、地面、水体、植被、动物等方面入手,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想象,运用形色声香味触等手段,刻画出自然环境的特色。
天空可用“清晨的淡蓝,正午的明媚,夕阳的霞光”表现;地面可用“红土的沉稳,河滩的湿润,草坪的柔软”描绘;水体可用“碧波荡漾,潺潺流淌,湖面平静”形容;植被可用“婀娜多姿的花朵,绿油油的树林,高耸入云的群峰”描述;动物可用“飞翔的鸟儿,一跃而起的鱼儿”描绘。
此外,还可以描写天气变化、自然景观的变幻、自然环境的流动等方面。
四、描写人工环境的技巧描写人工环境时,可以从建筑、城市、乡村、路灯、车流等方面入手,通过运用色、味、声、触等手段,刻画出人工环境的氛围和特色。
建筑物可用“古色古香的古建筑,摩登前卫的现代建筑” 联想;城市可用“灯红酒绿的市井,伫立于高楼大厦之中的广场和公园,阵阵绿意的小区”来描述;乡村可用“田野里弯弯的小路,绿树成荫的溪流边,孩子们在农田里嬉戏玩耍”来描绘;路灯可用“柔和的黄色暖光,镶嵌在漆黑的夜色中”来具体表现;车流可用“熙熙攘攘的车流,穿梭于城市繁华之间” 来描述。
此外,还可以描写人工环境的交通、商业、文化氛围、人文背景等方面。
五、环境描写的意义环境描写不只是为了展示某一环境的美丽或富于表现力,更需要让读者了解环境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环境类题型的答题规范及答题技巧
"环境类"题型的答题规及答题技巧环境类题型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从历年中考题来看,重点考察自然环境描写。
具体考察容有:1、环境描写的作用〔意图〕。
2、环境描写的特点。
3、环境描写的手法。
4、环境描写的寓意。
5、环境描写的赏析。
通常以下两种方式出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环境描写作用〔意图〕题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气氛,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衬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开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开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开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提醒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答题常用术语:1、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3〕提醒社会关系;〔4〕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5〕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的作用:〔1〕突出季节特征;〔2〕表现地域风光;〔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4〕渲染、营造、衬托气氛或气氛;〔5〕增加或缓和紧的气氛;〔6〕奠定感情基调;〔7〕反映、暗示社会环境;〔8〕换转或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开展;〔9〕为情节开展作铺垫;〔10〕前后屡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11〕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12〕衬托、映衬人物形象;〔13〕表现人物心理、性格;〔14〕暗示人物心理转变;〔15〕象征、暗示人物命运;〔16〕提醒人物命运的必然性;〔17〕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提醒主题;〔18〕丰富、深化主旨;〔19〕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学类文本答题技巧整理(共四类题型)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答题技巧一、环境分析题【知识必备】(一)自然环境的作用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
2.交代人物活动场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二)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解题技巧】(一)环境描写的特点1.常见题型文中第×段的环境描写,具有怎样的特点?2.解题思路(1)抓题干要求,分清环境描写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
(2)抓景物类别,依类别概括特点。
(3)抓景物修饰词,提炼景物特点。
(二)环境描写的方法1.常见题型指出文章某一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
2.解题思路(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
(2)从写景角度看①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
③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到低,由低及高;由内而外,由外及内等)。
(三)环境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
第二步: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
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二、语言赏析题【知识必备】语言风格,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
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崇高人生境界的热烈追求;有的语言凝练含蓄,情理和谐,意境深广,富有哲理,言有尽而意无穷。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分析环境描写手法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分析环境描写手法分析环境描写手法“4步走”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考向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手法,还是修目手法。
第二步,根据考向,思考答题角度这就需要掌握环境描写常见的手法: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①白描与细描;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侧面描写相结合渲染、衬托;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2)从写景角度看有:①感觉角度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②观察角度一远眺、近观、平视、俯视、仰视、定点观察、移步换景;③写景序一远近结合、高低结合;④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并结合文本判断分析第四步:运用模板,规范作答答案一般采用如下模式: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重要语句含意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聚焦动词,选点切动词”具有两个特点,那就是“形象化”“动作化”。
2.明晰位置,强化意识。
重要词句的位置一般在:文章首段,“首句标其目”;文章末段,卒章显志;文章过渡段,承上启下,前后照应。
因此,阅读时要高度重视“题目”“首段”“末段”及“过渡段”。
3.理清文脉,聚焦过渡。
解读文章时要高度关注过渡语句(段)中的动词或副词。
这样既可理清文脉,也可品评妙处。
4.注意“双关”。
即解读词语或句子时可从“双关”方面入手。
因为“精彩”或“重要”的词句,大多具有“虚实”两重意思。
5.体察语境,还原分析。
探究“语句的丰富含意”,更要注重具体语境,对具体语境进行“四问”(即“时间”“地点”“对象”“环境”四个方面),然后将答案代入分析印证。
6.强化技法,侧重表达。
从修辞手法等角度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7.要弄清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的句子的特点:运用修辞手法,使句子具有特殊含意。
分析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进而分析句子的含意。
8.要结合小说的主题,分析重要词句的含意。
既要了解其表层意义,又要挖掘其深层意义。
新高考生物大题夺分系列(04) 生态环境类答题技巧与规则(学生版含答案详解)
高考生物大题夺分系列(04)生态环境类答题技巧与规则1.土壤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亚系统,土壤、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以形成物质流和能量流相贯通的土壤—环境的复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功能与演变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生态系统的一种基本食物链是以植物(根系)为________,食物链不仅是土壤生态系统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基本渠道,也是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相互作用的纽带。
(2)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采用________方法。
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____________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待后续观察、鉴定。
(3)为了验证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能力不同,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
解析:(1)土壤生态系统的一种基本食物链是以植物(根系)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待后续观察、鉴定。
(3)取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等量表层土壤,分别置于两个无菌密闭容器中,再分别将等量灭菌处理的相同落叶与之混合,观察记录落叶的腐烂情况(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1)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2)取样器取样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3)取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等量表层土壤,分别置于两个无菌密闭容器中,再分别将等量灭菌处理的相同落叶与之混合,观察记录落叶的腐烂情况(答案合理即可) 2.蜘蛛在茶园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某同学在不同类型的茶园中对蜘蛛的相关指数进行了调查,得到下表数据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1)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
(2)蜘蛛属于肉食性动物,通过___________关系控制多种茶树害虫。
环境类答题技巧
环境类答题技巧1. 理解问题在回答环境类题目之前,首先要准确理解问题。
仔细阅读题目,注意关键词,确保你对问题的要求和限制有清晰的理解。
2. 分析问题在回答环境类题目时,要进行问题的分析。
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确定每个部分的要点和关联。
这有助于你组织思维和提供全面的答案。
3. 提供定义在回答环境类问题时,有时候需要提供相关概念的定义。
确保你准确描述概念并使用适当的术语。
如果需要,可以引用可靠的来源来支持你的定义。
4. 举例说明在回答环境类问题时,使用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你的观点和论据。
可以引用相关的案例、研究或统计数据来支持你的说法。
这将使你的答案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
5. 分析利弊当回答环境类问题时,经常需要评估不同方面的利弊。
分析问题的正面和负面效应,并权衡它们的重要性和影响。
这有助于你提供一个更全面和平衡的观点。
6. 结论总结在回答环境类问题时,最后要总结你的观点和结论。
确保你的结论与问题相关,并简明扼要地概括你的答案。
强调主要观点,使得你的答案更有力。
7. 表达清晰在回答环境类问题时,要注意清晰表达。
使用准确的语言,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表述。
使用适当的术语和专业术语,并避免使用复杂的法律术语。
以上是环境类答题的基本技巧。
通过准确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提供定义,举例说明,分析利弊,总结结论和清晰表达,你将能够回答环境类问题并展示你的知识和理解。
> 注意:本文档为一般性建议,实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务必根据具体问题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技巧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技巧
1. 环境描写可以营造氛围呀!你想想,在鲁迅的《故乡》中,开篇对萧索的故乡环境的描写,是不是一下子就把那种凄凉、衰败的氛围给营造出来啦?就好像我们置身其中,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落寞呢!环境描写真的很神奇,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开启故事的大门。
2. 它还能烘托人物心情呢!就如同《骆驼祥子》里,那烈日和暴雨下的环境描写,把祥子拉车时的痛苦和无奈烘托得淋漓尽致,我们似乎都能体会到祥子的那种煎熬心境。
这环境描写呀,可不就是人物心情的放大器嘛!
3. 环境描写能推动情节发展哟!比如《智取生辰纲》中对炎热天气的描写,才使得杨志他们口渴难耐,这才给了吴用他们下药的机会呀。
这环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推着故事往前走,好玩吧?
4. 它可以表现人物性格呀!像《红楼梦》里对大观园的细致描写,不就从侧面反映出贾府众人的不同性格嘛。
那精致奢华的环境不就暗示着他们的享乐性格嘛。
环境描写真的好厉害,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物的本质。
5. 环境描写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呢!当我们读到《平凡的世界》中对农村环境的刻画,是不是感觉特别真实,就好像真的到了那个地方一样。
它让故事变得有血有肉,妙不妙呀?
6. 还可以暗示故事的主题哟!《狂人日记》里那压抑黑暗的环境,不就暗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残酷嘛。
环境描写可不简单,是故事主题的无声传递者呢!
7. 环境描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呀!像《边城》中对湘西风光的描写,让我们对那里的风土人情有了深刻的了解。
就像打开了一扇了解其他文化的窗户呢!
总之,环境描写的作用可太大啦,它就像故事里的魔法,让一切都变得更精彩、更动人!。
初中阅读理解 环境描写作用及答题格式
我一个人慢慢的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 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张之路 《羚羊木雕》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夜晚月光清 冷的特点。渲染了悲伤的氛围,烘托了“我” 被逼要回木雕失去友谊的悲伤的心情。
练习(一)
(1)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 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A它们洋洋洒洒 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孙犁《芦花荡》
作用:
描写出水面的平静、清亮,水底却暗布机 关,为下文老头子智打鬼子埋下伏笔。
课文温习(3)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 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 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 间听得一个声音, “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 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 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孩子与鸟儿》:
开头通过写袅袅炊烟和温柔暮色,渲染了温 馨祥和的气氛(1分),为下文的叙事抒情做 铺垫(1分)。
结尾写婉柔美丽的银云烘托了作者看到鸟儿 相携而去与孩子紧紧相依时的喜悦幸福之情, (1分)表达了作者对世间亲情的赞美和主题。 (1分)
(不再是为表现主题做铺垫,而是直接突出 主题深化主题)
问题: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天气)(1 分), 描写老妇人赤脚走在雪地的艰难,渲染了凄凉 的气氛(1分),为下文年轻人脱鞋袜给老妇人穿的 情节作铺垫。(1分)
《池塘边的鸟窝》: 景物列举(1分) 通过描写夏季和秋季池塘边的景物,渲染 了美好和谐的气氛(1分), 烘托了作者快乐的心情(1分), 为下文这一美好环境遭到破坏作铺垫。 (1分)
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推动 故事情节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类"题型的答题规及答题技巧环境类题型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从历年中考题来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具体考查容有:1、环境描写的作用(意图)。
2、环境描写的特点。
3、环境描写的手法。
4、环境描写的寓意。
5、环境描写的赏析。
通常下列两种方式出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环境描写作用(意图)题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答题常用术语:1、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3)揭示社会关系;(4)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5)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的作用:(1)突出季节特征;(2)表现地域风光;(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4)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5)增加或缓和紧的氛围;(6)奠定感情基调;(7)反映、暗示社会环境;(8)换转或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发展;(9)为情节发展作铺垫;(10)前后多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11)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12)烘托、映衬人物形象;(13)表现人物心理、性格;(14)暗示人物心理转变;(15)象征、暗示人物命运;(16)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17)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18)丰富、深化主旨;(19)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
答题示例:【2010年卷】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
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
【答题点拨】特点要答出手法特点及景物特点。
参考答案:(1)特点:采用白描(手法特点)手法描写了万物复、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景物特点)的景象。
(2)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了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破解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五要素1、联系段落位置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
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
处在文本中间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例如2008年全国卷Ⅲ12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解析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第一次出现在首段,烘托出幽冷的环境、凄清的夜晚,情节就此展开;第二次出现在鲍勃和吉米一番对话之后,渲染了一种沉寂、尴尬的气氛,这是情节转换的标志。
这两处完全相同的景物描写,两相映照,其作用是不相同的。
参考答案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2、联系词语选用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为了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会相应地选择一些能突显主观情感的词语来描绘环境。
如用凄风、苦雨、落叶、夕照、寒雁等冷色调的词语;或用艳阳、丽日、春苗、绿柳、蓬勃等暖色调的词语。
不同色调的词语营造出迥异的环境效果。
比如上例中两次用“冷飕飕”来营造凄冷、孤寂的自然环境,为下文情节的发展渲染了恰当的氛围,若用“暖烘烘”显然就不合语境了。
3、联系描写对象作者在选择描写对象时事先都要进行仔细斟酌,因为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作者往往要为小说中的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活动背景,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例如2008年卷19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相关原文: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
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
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
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
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
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解析此段景物描写围绕乌米展开,文中已经明确地指出,这里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描绘出乌米的生活环境。
这里的静谧的气氛同山下和集市上的声音形成对比,突出了乌米的孤独,同时也暗示出乌米夫死子亡的悲惨命运。
由此不难发现此处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4、联系情节发展每篇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都不可能脱离作品的叙事而独立存在,总是与情节发展或人物心理相关联的,只有把景物描写放到小说的具体情境中来考虑,才能准确把握它的作用。
许多优秀的作品,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或展示世态风情,或暗示人物命运,或推动情节发展。
例如2007年卷16题: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相关原文: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
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
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解析第一段描写村西那条河的特点:流水清澈、河滩平阔、水浅、细沙耀眼等,第二段主要描写姑娘给“我”的印象,对姑娘的描写体现了“我”的喜悦之情。
在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情节的发展自然让人期待。
描写黄昏的美景目的在于营造一种宁静的气氛,表现场景的美丽,从而衬托出姑娘的美丽,对美好场景的描写目的是体现“我”的欢悦之情等。
参考答案①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②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③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我”和“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5、联系作品主题在小说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所,也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
首先将作品通览一遍,再联系小说创造意图(如果有复杂背景,命题者一般会安排注释标明),来反观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形象。
比如《乌米》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是以动写静、以景衬人,用周围灰色的山峰、半塌的土屋、弯弯曲曲的藤蔓、零零散散的村落、集市上咖啡馆附近人们的喧嚷声、淙淙的溪水、闪着寒光的大海……来衬托出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
再联系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那并不优美甚至有些单调的充满期待和希望的歌声,此时“肃穆静谧的气氛”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衬托出乌米的这种执着而又无望的期待,令人唏嘘不已。
二、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等等。
2、从写景角度看,有: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③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及外,由外及等等)。
答题示例:【2008年卷《乌米》(俄阿·马·高尔基)】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
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
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
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
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
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
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巿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
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参考答案(1)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2)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三、环境描写寓意题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
例题:(2011年卷《“这是你的战争!”》)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含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四、环境描写特点题例题:(《德富老汉的最后结局》)请概括小说开头两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1)特点:描写和煦的、流淌的河水、溢香的麦秸以及游戏着的狗,突出了秋日乡野静寂怡人、温馨祥和的特点。
(2)作用:营造温馨祥和的氛围,烘托主人公愉悦舒适的心情,为下文主人公悲剧命运形成大的“反差”作铺垫。
五、环境描写赏析题例题:(2009年卷《董师傅游湖》)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
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②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