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辽宁卷作文简析
2014年高考语文-辽宁卷-作文简析
![2014年高考语文-辽宁卷-作文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107bd39ec3d5bbfd0a742e.png)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
”男孩说,“要是没有电。
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漫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出生天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哲理)材料内容(关键词):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万家灯火,真美,现代科技,颔首,摇头,天汉灿烂,美景。
材料特点:这个故事所涉及的主题应该是学生生涯中在各种文章中或平时写作中经常遇到的主题,审题难度不大,只是在把握的重点上和素材的选取上还需要一些思考。
审题立意:祖孙二人。
孩子认为,“万家灯火”、“霓虹闪耀”是美景,但这美景的创设没有“现代科技”是不行的。
爷爷认为,“漫天繁星”、“天汉灿烂”是美景,而那时的人类是身居陋洞就可以仰目而及的。
又是涉及到“现代科技的利与弊”,又是涉及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孰是孰非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当然希望在发展现代科技的同时仍能保持原始自然的田园风光,可是几百年来,这一愿望却始终没能实现。
那么,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自然到底是不是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呢?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文明的同时一定是要以丧失传统、丧失自然之美为代价吗?几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在现实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求证。
所以,这个材料可以从现实的角度着眼,就“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等具体问题展开论述,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从“科技的利与弊”“发展的得与失”等角度展开论述,还可以从人文的角度,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心灵自然的回归”等角度展开论述。
参考开头示例(一)缺少诗意的时代有位诗人说,我们现在生活中一个缺少诗意的年代,因为能够引发我们产生诗意的情物越来越少了。
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_2014年辽宁卷作文导练
![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_2014年辽宁卷作文导练](https://img.taocdn.com/s3/m/28113740852458fb770b56d6.png)
2014年辽宁卷作文导练2014年辽宁卷作文导练导练命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年初,歌曲《时间都去哪了》红遍了大江南北,“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那真挚的歌词,使多少父母儿女的心更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时光流转,不知不觉间父母已年华老去,白发斑斑。
同样,2014年央视一则关于孝道的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呼吁人们及时尽孝为主题,片尾“别让等待成为遗憾”的广告语撼动了亿万国人的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于材料作文,我们可以运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来明确立意,确定主题。
从该则材料中,我们可以提取出关键词“父母儿女”“孝道”“时间”“及时尽孝”等,并引申出对亲情、感恩、回报、家的意义、爱的方式等的思考。
从孝道角度来谈,可以分析怎样做才是孝顺父母等;从亲情角度来谈,可以谈父母对待子女的无私与伟大等。
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是爱,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也是爱,正是因为爱的付出与回馈的双向互动,让人世间涌动着真情与感动。
1.尊老爱幼、孝敬父母。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展示父母对儿女无私、伟大的爱,自然引出当代青少年应当怎样孝敬父母、回报父母,让父母以儿女为荣。
2.无论是对父母及时进孝,还是寻找自己的时间去哪了,都使我们想到了时间的匆匆,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只有珍视时间,才不至于虚度时光、蹉跎岁月。
3.孝敬父母体现了一种感恩情结,感恩不仅对家人,对社会,对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帮助,都是必要的。
4.亲情无价,一首歌曲或一则公益广告都可以成为我们关于亲情故事的触发点,写作时可以采撷生活中的点滴来记述自己的亲情故事。
5.家是港湾,父母永远都是儿女的坚强后盾。
6.父爱母爱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是一样的爱。
父爱如山,深沉厚重;母爱如火,热烈温暖。
2014辽宁卷高考作文解析
![2014辽宁卷高考作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522b6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3.png)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由于过往人类的无知,如今科技似乎让人与自 然的距离越来越远。物质化使人类丧失了把握联系多样性着眼于长远利益的 理性,肆无忌惮地滥用科技淫威伤害自然,使自然之美不复存在。昔日福楼 拜惜时看日出,欣赏朦胧如鱼肚白的晨曦,放在雾霾围城的北京却好似遥不 可及的传说。也难怪梭罗要发出来自灵魂深处对工业革命的强烈控诉:“让 我们像大自然那样从容不迫地过上一天,而不要因落在路轨上的坚果壳和蚊 子翅膀而出轨!”?他也为了能一览漫天繁星,孤身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瓦尔登湖。人类汲 汲与工业化城市化,却让科技背上了破坏自然的黑锅,让繁星成为城市化进 程中无辜的牺牲品,信可悲也!
让城市变得五彩缤纷”
拆解:比喻现代/科技/都市/的美好事物
美化了生活
整合中心:现代/科技/都市/的美好事物(具体:手机、嫦娥登 月、“神十”上天等科技…… )美化了生活(延展了生活的广度和 深度)
可能出现的问题:
1、不能准确把握霓虹灯的“美”和“美化”的特点,偏向了论述科 技的危害(危害人们的健康/危害环境)——30,兼有尚可。
科技改变生活,美化世界,为当代人带来全新的物质与精神享 受。它通过推动物质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几乎美化了我们生活中的 一切。溶洞景观中的霓虹灯为单调的乳白石灰岩披上绚丽外衣,平 添仙境之美;摄影用数码成像记录下一个个转瞬即逝的动人一刻, 带人们领略大好河山,咂摸淡淡乡愁,平添回味之美;一幢幢摩天 大楼拔地而起,人们于灯红酒绿纵享欢愉,丰富的生活岂不美哉! 然而,科技之美却不仅限于此,它更深入改变人的思维方式,甚至 颠覆了“美”的定义,教美学探索从以“自发美”为主向“自觉美” 的更高层次进发。从前人们绘画以摹得山光水色为美,如今以光影 巧妙结合的印象派和机械分割立体图像的抽象派为美,意境更为悠 远;从前人们只懂得欣赏鸟悦蝉鸣,如今用电脑合成的电音别有一 番韵味,风靡全球。科技之美甚至可以比大自然赐予的恩宠更为精 彩!霓虹之美、科技之美,是人类独立于造物者,自我努力创造的 果实,值得品味,信可乐也!
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
![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fb5f10779563c1ec5da711e.png)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一、新课标I卷(适用地区:山西、河南、陕西、河北)高考作文题: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
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二、2014年新课标II卷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北京卷高考作文题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四、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五、天津卷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
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
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十年(2012-2021)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9 文字压缩(原卷版+解析版)
![十年(2012-2021)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9 文字压缩(原卷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b6d753e49649b6649d747d2.png)
2.(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近来,各种题材的微纪录片大量涌现。从养胃的美食到养眼的国宝,从感人的抗疫故事到热血的脱贫奇迹,从平凡的剃头匠到伟大的人民英雄,微纪录片以小切口、短时长记录真实、探索未知,呈现自然、关照社会,在讲好中国故事、书写新时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4分)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2.【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专题09文字压缩
【2021年】
1.(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目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6c78db2cb52acfc789ebc9e9.png)
页眉内容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语文试卷作文题目汇总1、2014新课标Ⅰ卷适用:山西、河南、陕西、河北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
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2、2014新课标Ⅱ卷适用地区: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海南、吉林、新疆、黑龙江、云南、宁夏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2014北京卷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4、2014上海卷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5、2014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
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
2014辽宁高考“祖孙二人倚窗远眺”作文题范文
![2014辽宁高考“祖孙二人倚窗远眺”作文题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19b6da453610661fd9f435.png)
2014辽宁高考关于“祖孙二人倚窗远眺”作文题范文此世虽繁华,悠闲不是梦〔58分〕辽宁一考生生活于刀耕火种的年代,都在致力于冲破原始的束缚、自然的桎梏,于是便有了钻木取火的赞歌,便有了火药炸开的进步,便有了一飞冲天的梦想成真;生活在繁华盛世,又渴盼着平静淡泊、悠闲自在,于是就有了回归田园的陶渊明于南山之下悠然赏菊,于是就有了独居湖畔的梭罗于瓦尔登湖的感世之作,于是就有了久居乡村的门罗于日常生活中收获的诺奖作品。
人,就是这样矛盾地生活着,一如那位对现代生活“颔首而又沉思摇头”的长者。
现而今,科技进步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可谓日新月异,交通工具把戏翻新让人眼花缭乱。
生活在此间,人们滋生出怀旧的心理也是难免。
我们思念儿时趟过的小溪、嗅过的花香、翻滚的草地,长辈们咂摸着记忆中雨后清新的空气、嚼过的清香的草根、吆喝牲口的粗犷……仿佛前尘如梦。
但事实上,我们追寻自然的生活状态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排斥现代科技。
1989年出生的唐冠华和他的妻子,在青岛崂山的一个村子里创建了一个名为“自给自足实验室”的天然模拟生活区,其中的“装置”都是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基本问题而设计的,有发电机、污水净化器,甚至还有滚筒洗衣机。
他们希望能到达的理想状态是,在山谷中自力更生,并观察和及时反馈遇到的问题。
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美景,离得开科技的支撑吗?科技改变生活,这是一个不争的真理。
科技带来生活的便利,也确实带来了生活的烦恼。
当我们尽情享受科技创造出的舒适生活,我们有资本对其百般挑剔,毕竟希望生活得更好是每个人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
当我们有能力依靠科技的力量去改变生活中现有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其实,梭罗只独居了三年便离开了瓦尔登湖,门罗借助了现代传媒技术才把作品的影响扩大到世界。
没有与世隔绝的现代桃源,这就是现实。
了解科技带来的危害,是为了让科技实现更完美的进步。
我们应该相信,借助最先进的科技,完全可以创造出一个更加理想的世外桃源。
2014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4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b351336294dd88d1d26b3c.png)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2014年高考各省语文作文
![2014年高考各省语文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010b4dbe1e650e52ea9915.png)
新课标全国一卷:两人过独木桥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
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新课标全国二卷: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2014年高考作文题是给了一份材料,材料的内容和动物有关,大体上是动物有野性,喂养野生动物会让动物失去觅食能力,请根据此材料写一作文,800字,自拟题目。
北京卷:老规矩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上海卷:穿越沙漠和自由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四川卷: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标题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字书写。
江苏卷:什么是不朽材料大致如下: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
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福建卷:空谷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
2014年辽宁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辽宁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a0e5107cd184254b3535d0.png)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题(辽宁卷)评析-11页精选文档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题(辽宁卷)评析-11页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946919558f5f61fb73666fb.png)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题(辽宁卷)评析2014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基本上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模式,试卷的形式、结构、类型、内容等继续保持稳定,同时,稳中有变,平中见实,质朴深厚,难度适宜。
下面对试题进行具体的释析,以飨读者。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第1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此题题干要求选出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经比对、辨析,发现C项与原文不符,其中“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有误。
从原文看,“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与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确实不同,但并不是相反的。
另外第4段说“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也告诉我们“二者相反”是错误的。
试题答案为C。
第2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此题B项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相关区域在第4自然段,从此段可以看出,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约翰?穆勒则强调,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命题者都归为伊壁鸠鲁的观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另外选项“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的说法与约翰?穆勒的意思不符,“只有……才……”曲解了原文内容。
第3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此题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项。
相关的区域在第5自然段,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陈述了中国哲学中的两大派别道家、儒家的主要观点。
题干中“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显然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从原文看“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的应该是道家,而不是中国哲学。
另外,题干中“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与原文“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的意思也不符。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目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73141c310029bd64793e2c5c.png)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语文试卷作文题目汇总1、2014新课标Ⅰ卷适用:山西、河南、陕西、河北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
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2、2014新课标Ⅱ卷适用地区: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海南、吉林、新疆、黑龙江、云南、宁夏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2014北京卷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4、2014上海卷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5、2014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
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48 诗歌鉴赏之修辞(原卷版+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48 诗歌鉴赏之修辞(原卷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f7dea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8.pn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48 诗歌鉴赏之修辞【命题趋势】修辞的题目考核每年都有,考核的难度不大,一般都和其它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核。
【真题再现】【2014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尽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案】词句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解析】“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
这种环境,使人愁闷。
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
“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
这句写得富有特色,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默默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
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题干中给出了两个理解角度,考生可以从中选取其中一个角度来答,也可以两个角度都兼顾到。
2014年高考全国各省语文作文题目汇总
![2014年高考全国各省语文作文题目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89c6c2e2f60ddccda38a0df.png)
2014年高考全国各省语文作文题目汇总整理/梁圣东1.新课标1卷(云南、河北、黑龙江、海南、吉林等) —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
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新课标2卷(河南、陕西等) —两人过独木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
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
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
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
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大纲卷(广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等)—老王生病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
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
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疗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
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
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
”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
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好心人的作文关于拯救生命
![好心人的作文关于拯救生命](https://img.taocdn.com/s3/m/c8c5dea4c850ad02df804156.png)
篇一:《挽救生命》挽救生命今天,我爸爸吃多了,胃特别难受。
正好,我养的小鱼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嘴巴有气无力,连一张一翕的呼吸都十分困难,肚皮老往上翻,真让人着急。
这时妈妈一边让爸爸吃药,一边急中生智、突发奇想,想出了个绝妙办法。
妈妈首先把爸爸吃的胃药和消炎药各用少许,用手碾成粉末,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喂给小鱼吃,过了一个小时,眼看就要休克的小鱼,渐渐地苏醒了,慢慢挺直了身体,嘴巴也开始了有节奏的扇动。
爸爸赶紧让我给小鱼换了换水,并用吸饮料的管不断地给他进行人工呼吸,用水龙头不断注水给它增加压力和氧气,又过了大约两个小时,走向死亡线的一条小鱼,就在我们一家人全力抢救和精心呵护下被激活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简直是兴奋不已。
这件事让我感到了生命的可贵,更让我感受到用自己的爱心去挽救生命的伟大和自豪。
篇二:《作文2011-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女儿举报老爸(材料作文)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报警。
警察前来后对父亲进行批评教育,此事引起社会争议。
以此为内容,写一封800字的信。
可选择给违章当事人、女儿、警察写。
(新课标全国一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 命题分析及点评:2015年全国卷一二的高考作文仍是材料作文,但海风教育语文庞依老师通过全面分析,认为今年全国卷命题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不变与变”。
全国Ⅰ卷的“女儿举报老爸”材料,延续了以往作文材料对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关注,引导考生思考生活;材料的内涵也十分丰富,立意并不单一,考生可以从安全意识、情理冲突、社会责任等角度立意,命题对立意持开放宽容态度。
最大的变化在于,今年命题要求写一封信,这就要求考生掌握书信写作的特点,通过书信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一变化还是难煞不少考生,无怪乎有孩子发出“学了三年议论文你让我写信”的感叹。
审题与立意:本题属于单则材料题,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其主旨。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大全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大全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c8d6c6e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b.png)
高考满分作文人生之路,发达以其多样和繁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亦用其复杂和差异考验着我们的选择。
不同的人生之南路决定不同的人生价值,我尤为欣赏大李,认为他的人生最具风采。
不可否认,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变普通技艺为完美艺术的老王有他的风采,他让我们看到,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也可以通过潜心所热爱事业的创造,为人生延展与造就价值;酷爱摄影,跋山涉水的李女士凭借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艺术黄先生的执着,将青山悠悠,流水深深的美景定格于镜头瞬间,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
这样的人生,同样具有风采。
但是,我还是认为大李最具风采。
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板凳做得十年冷”的对学术的纯粹钻研;是“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对创新的极致良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生命对记忆价值的充分自信与尊重。
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们往往为了一纸文凭,一个阿库县争得头破血流,而像有大李这样葆有纯净与积极的人格就显得尤为珍贵。
我们的社会,需要“老王”们用精妙的技艺增添精致,需要“小刘”们用精湛的艺术增加精彩。
但若没有了“大李”们对学术的潜心研究,我们就很可能被禁锢在当代截面上所,难以博古通今,继往开来。
我们的国家,亦可能失去创新带来的无限发展动力与潜力。
大李依靠勤学敏思,矢志创新的精神继承经史前辈的学问,寻到生命科学的奥秘,无愧于先人,造福于后世,这样的人,又怎能不具风采?尽管,大李潜心钻研学术,可能无暇修饰外貌,难以兼顾家庭,但他极为宝贵丰富的内涵尤为珍贵;尽管,高端的学术研究看似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关系甚微,但我们的生活定会因为大李们的付出得到积极的改变,而我们的后代,人类的未来,也会因此受益。
宋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化个性在大李的身上得到了传承;袁隆平以及“两弹一星”研制专家们的科学精神亦在大李得到彰显。
大点李用努力与拼搏,用理想与信念,用坚守与坚持,极富用热爱与热情走出了这条极具价值的科研人生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2014年高考辽宁卷作文简析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
”男孩说,“要是没有电。
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漫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出生天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万家灯火,真美,现代科技,颔首,摇头,天汉灿烂,美景。
材料特点:这个故事所涉及的主题应该是学生生涯中在各种文章中或平时写作中经常遇到的主题,审题难度不大,只是在把握的重点上和素材的选取上还需要一些思考。
审题立意:祖孙二人。
孩子认为,“万家灯火”、“霓虹闪耀”是美景,但这美景的创设没有“现代科技”是不行的。
爷爷认为,“漫天繁星”、“天汉灿烂”是美景,而那时的人类是身居陋洞就可以仰目而及的。
又是涉及到“现代科技的利与弊”,又是涉及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孰是孰非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当然希望在发展现代科技的同时仍能保持原始自然的田园风光,可是几百年来,这一愿望却始终没能实现。
那么,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自然到底是不是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呢?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文明的同时一定是要以丧失传统、丧失自然之美为代价吗?几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在现实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求证。
所以,这个材料可以从现实的角度着眼,就“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等具体问题展开论述,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从“科技的利与弊”“发展的得与失”等角度展开论述,还可以从人文的角度,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心灵自然的回归”等角度展开论述。
参考开头示例(一)
缺少诗意的时代
有位诗人说,我们现在生活中一个缺少诗意的年代,因为能够引发我们产生诗意的情物越来越少了。
仰望长空,北去南飞的雁阵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漫天的沙尘;静闻山林,流啼百啭的飞鸟少见了,代指而起的是轰鸣的飞机;放舟江河,穿波跳皮的鱼儿远去了,代之而起是钢铁的巨轮。
我们的情感正在随着美丽的大自然的消逝而被物化为一片片荒凉的戈壁、干枯的河床、寂寥的凸山。
参考开头示例(二)
科技的得与失
我一直信奉有得必有失的哲学。
科技的发展也不能逃离其外。
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自然一定是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文明的同时也一定是要以丧失传统、丧失自然之美为代价的。
因为科技能给人类带来“利”,但永远带不来“善”。
科技发展的目的在于“得”,有“得”必定会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