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三十年 知识点提要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重点
第一章:1 、名词解释:①“中国现代文学”指1917——1949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
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
②“双簧戏”文学革命提出后,漠然无应。
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刘半农:《复王敬轩书》史称“双簧信”。
③文学研究会时间:成立于1921年1月,持续时间最长。
地点:北京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12人刊物:《小说月报》。
文学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主张“为人生而艺术”。
共同点: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倾向于现实主义,借鉴自然主义,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④创造社时间:1921年6月地点:日本东京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留日学生。
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作月刊》、《洪水》等刊物。
主张: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炮轰。
创作: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侧重表现自我,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
后期:提倡“表同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1925年的“五卅运动”是分界。
2、文学革命的实绩(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2)外国文学思潮涌入和新文学社团蜂起,呈现思想大解放的局面;(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4)文学创作取得引人注目的实绩。
3、胡适与周作人初期的文学理论(一)胡适:对新文学理论建树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在《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白话文学论”和“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二)周作人:1、提出新文学应该是“人的文学”的主张。
2、提出“平民文学”的口号。
3、提出文学革命不仅要实行“文学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实行“思想改革”。
4、总之,是以人道主义为指导,适合了“五四”个性解放的热潮,推进文学革命。
4、第一个十年的创作的总特征1、理性精神的显现;2、感伤情调的流行;3、个性化的追求;4、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
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一、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消遣游戏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
其次,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注意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再次,在语言和形式上,摒弃了文言文和僵化的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广泛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促使文学语言和形式更加适于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创造了既与世界文学发展相联结,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把中国文学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二、“学衡派”:1922.1,在南京创刊《学衡》,代表人物有吴宓(主编)胡先骕、梅光迪。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评提倡新文化者》(梅光迪)、《论新文化运动》(吴宓)、《评<尝试集>》(胡先骕)三、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瞿世英等12人。
将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还陆续出版了《文学旬刊》、《诗》月刊、《戏剧》月刊、“文学研究会丛书”200多种。
文学研究提倡“为人生的艺术”,他们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视为“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
“将文艺当作高兴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
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四、创造社: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
其代表人物是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田汉、张资平、郑伯奇等。
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等。
创作态度宣称是:“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学活动,重视文学创作的“直觉”,崇“灵感”,追求文学的“全”与“美”。
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明显地表现出浪漫主义文学色彩。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演变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演变提纲
一、引言
- 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定义和背景
- 概述中国现代文学在过去三十年的演变
二、文学主题的变化
- 分析中国现代文学在主题选择上的变化趋势
- 探讨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三、创作风格的演进
-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在创作风格上的演进
- 分析不同作家的风格特点和影响
四、文学流派的兴起与消亡
- 系统地介绍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不同流派
- 追溯流派的兴起和消亡的原因和影响
五、文学市场的发展
- 着眼于中国现代文学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发展
- 探讨文学市场对作品创作和艺术性的影响
六、外部因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 分析国际交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推动作用
七、结论
- 总结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演变过程和趋势
- 展望中国现代文学的未来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列出所参考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注意:以上提纲为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演变的提纲,不涉及具体内容的概述。
请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每一部分的内容,以展开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知识汇总
现代⽂学三⼗年重点知识汇总现代⽂学三⼗年重点知识汇总1、⽂学研究会 1921年1⽉在北京成⽴,发起⼈周作⼈,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孙伏园,叶圣陶等12⼈,后发展为170多⼈。
他们将沈雁冰接编经过⾰新的《⼩说⽉报》作为代⽤会刊,编印了《⽂学旬刊》及《诗》《戏剧》⽉刊,出版“⽂学研究会丛书”200多种,⽂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学,整理中国旧⽂学,创造新⽂学”,注重⽂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艺术”的⼀派。
他们以⼈⽣和社会问题为题材,注重对社会⿊暗的揭⽰和灰⾊⼈⽣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然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2、创造社 1921年6⽉在东京成⽴,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汉,穆⽊天,何畏等⼈,都是当时在⽇本留学的学⽣,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创造⽉刊》《洪⽔》等⼗余种刊物,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艺术”,强调⽂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内⼼的要求”,讲求⽂学的全与美,推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重视⽂学的美感作⽤,注重⽂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从创作看,创造社的流派特⾊显著,该社成员作品⼤都侧重⾃我表现,带浓厚抒情⾊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理描写成为他们表达内⼼⽭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以1925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后期提倡“表同情于⽆产阶级”的⾰命⽂学。
3、新⽉社 1923年胡适,陈源,徐志摩,闻⼀多,梁实秋等⼈在北京发起,原是⼀个⽂化社交团体,成员⼤多曾是旅英美留学⽣,不久,内部逐渐形成⼀个诗⼈群,由此产⽣新⽉诗派,1926年4⽉徐志摩在《晨报》副刊开辟《诗镌》作为他们的代表刊物,宣称“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作⼀件认真事情做”,他们思想上倾向⾃由主义,前期新⽉派提倡新格律诗,因⽽⼜称“新格律诗派”,在诗作上有建树的诗⼈有闻⼀多,徐志摩,朱湘,孙⼤⾬,饶孟侃。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现当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整理整理人:崔建鹏一、文学常识1、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茅盾是1927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后来成为他最主要的笔名。
以茅盾为首的这一类小说,被成为“社会剖析小说”。
◆主要创作:◇1927——1929年创作初期——“写人生”☆《蚀》的三部曲:长篇小说《幻灭》(1927.9)——静女士《动摇》(1928.1)——方罗兰(代表知识分子)、胡国光《追求》(1928.6) ——现实主义者:王仲昭、理想主义者:张曼青、浪漫主义者:章秋柳(女)悲观主义者:史循☆1928年6月去日本,客居日本期间写有(1)长篇小说《虹》(未完)(1929.6)——梅行素(女)(2)论文《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北欧神话ABC》、《中国神话研究ABC》《从牯岭到东京》、《读〈倪焕之〉》(1929.5)等。
(3)第一篇短篇小说《创造》(1928年)散文:(1)《卖豆腐的哨子》、《雾》、《虹》,这些作品仲的哨音、浓雾、泥雨、彩虹为象征性投诉感情的对象,表达作者与大革命失败后一个时期的苦闷、孤寂和不但沉溺的个人心态,风格是沉潜、惆怅的。
(2)左联期间,以《雷雨前》为代表,这是一篇类似高尔基《海燕》式的文字,痛过寓意表达出迎接革命风暴到来的昂扬情绪。
◇1930—1937年创作的成熟期,大规模的描写中国社会全景的创作计划——“写社会”☆中篇《路》、《三人行》☆长篇小说(1)《子夜》(1931年创作,1933年出版),瞿秋白称其为,“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民族资本家吴荪甫,茅盾称他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买办资本家赵伯韬——女性张素素、林佩瑶(2)1937年抗战初期完成他长篇“急就章”《第一阶段的故事》(未完成)——何耀先☆短篇小说(1)《林家铺子》,代表茅盾短篇小说的最大成就,写小商人的命运。
文学30年知识点
(一)30年文学的梳理:1、20世纪文学的主干线一个关键:文学与人的关系两条线索:外转型——内转型三大问题: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的“本土化”、文学的文体形式2、文学与人的关系◆“载道”→“载人”◆梁启超:“物界”——“心界”↓↓科学“超科学”(精神与情感)3、文学与人的关系的确定●“汉语叙述的转型”●“文学的自觉”●二者及其结合标志关系的确立和20世纪——→文学的诞生•鲁迅“立人”•陈独秀“国民文学”•周作人“人的文学”•左联“大众文学”•毛泽东“工农兵文学”4、两条线索(两种形态)第一条:外转型,即物界解决型(日益壮大占主导地位的线索)陈独秀:偏重社会人生,“人”指国民,指“人”的群体。
(社会的、阶级的、政治的人)文学革命“群体”的人的觉醒社会革命——————→第二条:内转型,即心界关注型(奠定“关系”理论体系建构的另一基石)周作人:人是社会关系总和中的“个体”,强调关注“心界”,主张文学认识、把握、描述人的“心界”•着眼于人的自身价值和文学的纯正文本•偏重人心5、冲突与互补●第一个十年:关系的确立●第二个十年:激烈而繁盛●第三个十年:互补性增强,民族中心意识6、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内核及分野与政治的紧密结合与政治的“平行”(保持一定距离)●外转型的表现●内转型的表现形而下↓↑形而上7、文学的本土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转化中国传统文学转化外来文学融合●一方面,重视外来文学的民族化●一方面,重视民族文学的现代化8、文体形式的自觉与演进●本体构成与回归标志●创作的语言现代化●创作的结构多样化(二)新诗二简要回溯●思想观念的影响●总体趋势新诗的对峙局面●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现实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化●后期新月派与现代派现代主义、追求纯诗与现代性一、本章必读作品与文献●殷夫《我们》●臧克家《难民》《春鸟》●蒲风《咆哮》●陈梦家《再看见你》●戴望舒《雨巷》《寻梦者》●何其芳《预言》《花环》《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卞之琳《距离的组织》《断章》●林庚《春天的心》●废名《十二月十九日》●林徽因《别丢掉》【评论节录】●卞之琳《戴望舒诗集·序》●蓝椂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孙玉石《梦中升起的小花》●李书磊《春天的心是关不住的》●阎京城《波澜壮阔的平淡》●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回顾与评析》●孙玉石《新诗:现代与传统的对话》二、中国诗歌会诗人群1、性质2、创立(概念)1932年成立于上海,由左联领导,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同发起。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新诗
新诗第一个十年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1.梁启超:由“新意境”“新语句”与“古风格”,到把“诗界革命”的目标改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虽间杂一二新名词,亦不为病”,却拒绝引入“新语句”,对传统格律与语法进行任何变,这样,晚清的“诗界革命”就始终限制在传统诗歌的范围内。
2.黄遵宪作出了最大努力:做过转向古风、乐府,“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等多种实验,而向“散文化”方向的努力,则又显示了背离占主流地位的“唐诗”传统,向“宋诗”靠拢的倾向。
这也构成了“诗界革命”的一个极限:晚清诗界最终止步于宋诗派的摹仿风气中。
3.胡适提出“作诗如作文”的主张: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顺着诗意的自然曲折,自然轻重,自然高下”);二是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口语)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的新语法,也即实行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散文化。
这实际上就是对发展得过分成熟、人们业已习惯、但已脱离了现代中国人的思维、语言的中国传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一次有组织的反叛,从而为新的诗歌语言与形式的创造开辟道路。
4.胡适还提出了“诗的经验主人”,其核心就是他所说的“言之有物”,也即“有我”与“有人”。
“有我”就是要表现著作人的性情见解,“有人”就是要与一般的人发生交涉”。
前者突出了写作者(知识分子)主体的性情与见解,后者强调了与“一般的人”即平民百姓的沟通与交流,这正是“五四”时期的文化(文学)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反映。
这种诗歌观重视的是“精神、观念”的“表达”,所谓“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的要求,诗的口语化、明白易懂的要求,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这就是说,五四”新诗运动的“散文化”与“平民化”的目标,两者之间,是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的。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1. 1922 年,叶绍钧、刘延陵、朱自清等以“中国新诗社”名义创办第一个新诗刊物《诗》月刊。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
通俗小说第一个十年一、民国旧派小说1. 1912 年(民国元年)到1917 年这五年,是所谓“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
2. 繁荣原因(1)北洋政府的自顾不暇给了文学以发展的良好机会。
(2)科举取消加上近代报刊业的发展,造就雄厚的作者队伍。
(3)文人跌入市民阶层,处于与普通市民同样的文化境遇并取得了相同的文化眼光,小说在他们手中回到了市民文化的本位。
3. 代表作家1912,“三鼎足”——徐枕亚《玉梨魂》吴双热《孽冤镜》李定夷《霣玉怨》,都写婚恋悲情,都是“骈四俪六,刻翠雕红”的文字。
谴责小说以李涵秋《广陵潮》(1909-1919)为代表社会小说影响较大的还有包天笑译述的“教育小说”《馨儿就学记》(1910),发表的短篇《一缕麻》(1909)揭露指腹为婚的野蛮性,曾被梅兰芳搬上京剧舞台而风行于世。
1918 平江不肖生《留东外史》专事暴露留日学生丑态,暴露国民劣根性,虽属实人实写,但已成为后来“黑幕小说”始作俑者。
二、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1.向“俗”定位鲁迅发表过《名字》《关于〈小说世界〉》等杂文对批鸳鸯予以声援。
新文学方面除大部分文章指出旧派的思想陈腐守旧,击中其要害“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胡适、茅盾两人还特别地解析了民国旧派小说在文体上的弊病。
新旧文学的关键之一在于争夺读者。
新文学的胜利主要是在青年学生读者群中的胜利,而旧派小说在新文学的强大攻势下败退下来,失利后逐渐明白了自己的位置,被迫同新文学相区分,发挥所长去努力争取一般老派市民读者。
旧派小说在越发向“下”、向“俗”发展的过程中,也艰难地试图加强自身的“现代性”。
于是,中国现代文学雅俗分流、雅俗互渗的初步格局便形成了。
2.四大基本类型(1). 社会言情小说海上说梦人(朱瘦菊)《歇浦潮》,之后续作《新歇浦潮》,沿李涵秋《广陵潮》的路子发展,由无数短篇联缀而成,擅长从姨太太群的角度来反映社会全貌,全方位记录民国初期上海社会情状,揭露穷形极相,酣畅淋漓。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P19-23答: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
自文学革命开始,新文学的先驱者们就主张文学服膺于思想启蒙,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强调以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去指导新文学的创造。
举例: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二是感伤情调的流行。
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笼罩于整个文坛的空气主要是感伤。
举例:冰心的《超人》、许地山的《命命鸟》。
三是个性化的追求。
因为“五四”时期是提倡个性解放,鼓励个性发展的年代,所以写个人的生活,个人的情绪,是普遍的现象。
举例:郭沫若《女神》。
四是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现实主义成为“五四”时期乃至是第一个十年最有实力的创作方法。
举例:鲁迅《野草》。
2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P9-10答: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五四”后,各地爱国学生团体纷纷仿效《新青年》、《每周评论》,创办白话周刊。
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
2、是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团体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3、是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如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控诉了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采用了现代意味的手法与样式。
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答:(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从题材上看,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且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从眼光上看,主要是关注“病态社会”里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
他的眼光在于“绝望的反抗”:对于社会,更是对人自身的反抗。
从小说模式上看,体现在《药》和《故乡》中“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体现在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
在艺术表现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去描述主人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梳理(一)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梳理(一)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了解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与动因。
通常把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看做是一个历史的界碑,以标示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当今学术界也有人试图将近、现、当代打通,以“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涵盖百年中国文学。
事实上,虽然晚清以来已出现文学变革,如“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白话文的提倡,等等,但总体上仍是局限于传统文学内部的结构调整变通,真正有革命意义的突变还是在1917年文学革命发生之后。
因此,必须大致了解晚清的文学革新运动如何为后起的文学革命做了准备。
有关近、现代文学关系,以及“现代文学”的学科称谓与范围是否应被其他概念所取替等问题,都是有争议的前沿课题,刚开始学习本课程时不一定就展开讨论。
(2)了解文学革命的背景与直接动因主要是新文化运动。
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有各种解释,注意这里解释为“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文学革命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与导向、成就与局限,都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宗旨息息相关。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新文化运动立足于“破”而矫枉过正,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为主,对西方文化径直急取,有负面影响。
但总的来说,又造成多种文化比较选择的开放活跃的局面,文学革命直接从中获取了动力。
(3)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作为知识性了解,应注意掌握:以《新青年》为中心而形成的反封建思想文化阵线及主要的代表人物,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与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的基本内容与历史功绩,白话文运动的提倡与推广过程,林(纾)蔡(元培)之争,与“学衡派”和“甲寅派”的论争。
(4)关于文学革命的性质与意义,可以从文学观念、内容以及语言形式这三方面去评判,考察其对于传统文学的彻底革新,理解新文学是如何在文学的世界化与民族化的矛盾对立运动中逐步实现文学的现代化的。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P19-232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P9-10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第三章小说(一)1 “问题小说”2 “自叙传”小说第四章通俗小说(一)1. 鸳蝴─礼拜六派文学第五章郭沫若1《女神》的艺术特征?2以《屈原》为例,说明郭沫若历史剧作的特色。
第六章新诗(一)1.新月派第七章散文(一)第八章戏剧(一)1.“爱美剧”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第十章茅盾1 论述茅盾的小说成就。
2 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第十一章老舍1 为什么说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
2 《骆驼祥子》在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方面是如何表现的?第十二章巴金1 高觉新形象的复杂性在哪里?2 简述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特点?第十三章沈从文1 请说明沈从文为何被称为“文体作家”。
第十四章小说(二)1 京派小说2 海派小说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第十六章新诗(二)1.现代诗派第十七章鲁迅(二)1 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第十八章散文(二)第十九章曹禺1《雷雨》艺术结构?第二十章话剧(二)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第二十二章赵树理1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2 评书体现代小说第二十三章小说(三)1 沙汀、钱钟书小说特点?2 路翎小说特点?3 张爱玲小说特点?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说(三)第二十五章艾青第二十六章新诗(三)1 七月派诗第二十七章散文(三)第二十八章戏剧(三)第二十九章台湾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成就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成就提纲
一、独立探索
- 文学创作多元化,突破传统限制
- 多位作家独立探索新的题材和形式
- 作品风格更加多样化
二、反映社会变革
- 描绘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问题
- 文学作品反映社会动荡和经济发展
- 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和权益
三、文化传承与创新
-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
- 作品中融入传统元素,展现文化自信
- 创新的艺术手法和表达形式
四、国际影响力
- 作品被翻译并传播到国际舞台
- 吸引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关注
- 中国文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艺术实验与突破
- 尝试新的文学形式和艺术实验
- 引领潮流,突破传统文学的限制
- 作品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
六、文学市场繁荣
- 文学作家获得更好的待遇和回报
- 图书市场增长迅速
- 文学作品出版和销售形势良好
以上提纲简要概括了中国现代文学在过去三十年的成就。
这一
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在独立探索、反映社会变革、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影响力、艺术实验与突破以及文学市场繁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
成就。
不断拓展题材和形式,中国现代文学在世界文坛上产生了深
远影响。
越来越多的读者被吸引到中国文学的世界中,使得中国文
学在国内外都获得了更大的认可和关注。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文学思潮与运动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双簧信: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
第一个十年:1917-1927一、文学革命(可能是大题):开始的时间、性质、主要人物、刊物、主编、口号、有那些刊物哪些主张、胡适的“八事”(原文),周作人的文学主张、与新文化运动的区别二、这个时期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主要文学流派、它们的发起人、社团、理论主张、实践、重要作家、作品、艺术特征、审美特征。
重要的是要清楚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脉络。
(文学纷争不考,重在社团)小说:文学研究会浪漫主义:创作社诗:新月社散文:语丝关于各社的成员,记住重要的,但也很难说。
其它的小流派只需要知道名字、代表人、刊物,如浅草等。
三、鲁迅二十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了解基本生平,生死年代。
笔名、原名。
十六本集子,注意各重要篇章的出处,各集子的地位。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无论如何都会考,大题不奇怪,小题不惊讶四、小说创作1、? 问题小说:概念,代表作家代表作叶圣陶,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冰心《超人》王统照等的作品一定要看。
2、? 乡土小说:概念,代表作家作表作鲁迅、王鲁彦等3、? 抒情小说:概念、代表作家代表作废名、郁达夫、许地山等五、郭沫若《女神》:新诗的开山之作。
历史剧上的贡献,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屈原》,他对历史剧的理解,创作原则。
(只要历史上有这么个人,其它的创作就是作家的事(回忆老师原话))六、新月派最重要的诗歌流派。
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阵地、原则、主要作家、作品七、散文主要作家、主要作品注意教材标题上提到的作者,丰子恺、周作人、冰心、朱自清、郁达夫等。
八、戏剧田汉、丁西玲的作品九、第一个十年中很重要的东西是一些关于“第一”的东西,如诗集、白话小说、文学流派等(强烈关注)第二个十年太深的理论问题不考一、思潮“左联”,成立时间、地点、刊物京派、海派的概念、界限、作家群、主要创作,代表人物。
二、茅盾小说创作的总体成就(有点象大题)塑造的两类人物:民族资本家、新女性。
注意《子夜》是不可绕过的环节三、老舍小说人物系列、内涵。
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提要
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提要第一篇: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提要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1.晚晴文学革命运动 2.《新青年》杂志3.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4.陈独秀《文学革命论》5.胡适《文学改良刍议》6.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戏”7.对黑幕小说与鸳鸯蝴蝶派的批判8.林蔡之争9.《学衡》派(13名词解释)10.《甲寅》派 11.易卜生主义12.“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13.文学研究会(12名词解释)14.创造社15.语丝社(11名词解释:语丝派或语丝体)16.浅草—沉钟社17.新月社(06名词解释:新月诗派)18.湖畔诗社 19.进化论20.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21.周作人《人的文学》第二章鲁迅1.鲁迅生平概略2.鲁迅主要著述的书名与大致内容《呐喊》《彷徨》《阿Q正传》《野草》《朝花夕拾》第三章小说 1.小说界革命 2.林译小说 3.问题小说4.叶圣陶《隔膜》《火灾》5.鲁迅对乡土文学的定义6.自叙传7.庐隐的感伤小说8.许地山的宗教题材小说 9.废名《竹林的故事》第四章通俗小说(常识性记忆)1.鸳鸯蝴蝶派(15名词解释)2.《礼拜六》杂志3.徐枕亚的言情小说《玉梨魂》4.李涵秋的社会小说《广陵潮》5.张恨水的《春明外史》6.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7.程小青的侦探小说“霍桑系列” 第五章郭沫若1.《女神》的产生和影响(15名词解释)2.泛神论3.自由体诗4.《瓶》5.《三个叛逆的女性》6.抗战时期郭沫若的六个历史剧7.“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原则第六章新诗 1.诗界革命2.胡适《论新诗》3.胡适《尝试集》4.初期白话诗5.自由诗6.北大歌谣研究会7.湖畔诗人8.小诗体(07名词解释:小诗派)9.前期新月派 10.纯诗11.早期象征诗派第七章散文1.《新青年》随感录2.美文3.言志派散文4.废名气5.冰心体6.《缘缘堂随笔》7.英国Essay的影响8.《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9.语丝文体(11名词解释:语丝派或语丝体)10.现代评论派11.《西滢闲话》第八章戏剧 1.春柳社 2.文明戏 3.天知派新剧 4.旧剧评议 5.国剧运动 6.民众戏剧社 7.上海戏剧协社 8.爱美剧 9.小剧场运动 10.第四堵墙11.胡适《终身大事》 12.洪深《赵阎王》 13.南国社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1.“革命文学”的倡导 2.普罗文学3.民族主义文艺运动(13名词解释:民族主义文学)4.后期创造社5.太阳社6.左联7.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8.左联的代表性刊物9.文艺大众化运动 10.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 11.拉普12.文艺自由论及第三种文学论1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口号的传人14.刘西渭《咀华集》第十章茅盾1.社会剖析小说2.《蚀》三部曲(简答:13分析茅盾早期创作(如《蚀》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3.两类形象系列 4.农村三部曲 5.作家论第十一章老舍1.老舍的早期小说2.《离婚》3.《四世同堂》4.京味小说(简答:11简述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特征。
北大出版社《现代文学三十年》整理的现代文学考点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背景:在十九世纪末维新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与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
黄遵宪:“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梁启超: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目的: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2、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
在《新青年》阵地上集结的急进的知识分子主要从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
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陈独秀:“以欧化为是”;胡适:“输入学理”;蔡元培:“兼容并包”3、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在文中提出要确认白话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宗地位,宣称以白话文取替文言文以建设新文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917年2月,陈独秀在二月号《新青年》上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
文中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
------背景:文学革命者们表现出强烈的历史主动性与批判精神,先集中力量摧毁当时在社会上较有影响的旧文学阵地,把批判“黑幕派”和“鸳鸯蝴蝶派”以及旧戏曲作为一场硬仗来打。
沈雁冰在《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等文章中指出,鸳鸯蝴蝶派“思想上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
4、文学革命遭到旧文学势力的一些抵抗,但相对而言,文化保守主义的声音是比较微弱的,最初有林纾(琴南)出来正面迎击文学革命。
文学三十年重点笔记
<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笔记第一章 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双簧戏:1、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2、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3、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4、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5、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 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3、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 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2、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3、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语丝社1、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2、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3、《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近百年来中国出现的以现实生活为素材的文学作品。
三十年是一个具体的时间段,指1980年代至2024年代的三十年。
这三十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也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历史的一大特殊时期,对中国整个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到极大限制,许多作家、艺术家受到打击、迫害,文学作品基本上停滞。
1980年代,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的现代文学开始逐渐复苏。
2.文学的自由与个体价值的探索:198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复苏的关键时期,作家们开始敢于表达个人的想法、体验,以及对社会问题的独立见解。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样化,创作思路也更加开阔,关注个体的价值与人权问题,如《红高粱》等作品。
3.小说的繁荣:1980年代至今,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创作形式之一、小说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复杂的社会背景,成为表达个人及社会关注的重要媒介。
其中,《丰乳肥臀》、《妻妾成群》、《梦回大清》等作品都取得了较大的影响。
4.频繁的文化转型:在这三十年间,中国经历了许多文化转型,包括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等。
这些转型为作家们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和社会背景。
他们通过文学的方式反映和探讨转型过程中的矛盾和挑战。
5.青春与成长:许多中国作家在这三十年间以青春与成长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创作,通过描写年轻一代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追求、困惑、挣扎和成长。
如《围城》、《红楼梦》等作品都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反映了这一时期年轻人的心理和现实。
6.女性文学的崛起:这三十年间,中国女性作家开始崭露头角,她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关注点,呈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中的角色转变、挣扎与追求。
她们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家庭与事业平衡,如亦舒、莫言等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和思考题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晚清文学革命运动、《新青年》杂志、新文化与文学革命的关系、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钱玄同与X半农的“双簧戏”、对黑幕小说与鸳鸯蝴蝶派的批判、林蔡之争、《学衡》派、《甲寅》派、易卜生主义、“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浅草—沉钟社、新月社、湖畔诗社、进化论、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5.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的总体特色是什么?第二章鲁迅(一)鲁迅生平概略、鲁迅主要著述的书名与大致内容。
1.怎么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中国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2.试分析《呐喊》、《彷徨》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
3.对《阿Q正传》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析。
4.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5.就《野草》中某一篇散文诗,写一篇鉴赏短文。
第三章小说(一)小说界革命、林译小说、问题小说、叶圣陶的《隔膜》与《火灾》、鲁迅对乡土文学的定义、自叙传、庐隐的感伤小说、许地山的XX题材小说、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1.概述“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与开放性状况,并和古典小说比较,简要说明初期现代小说在叙事结构与文体方面的创新。
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
3.试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年代乡土文学小说的流派特征。
第五章郭沫若《女神》的产生和影响、泛神论、自由体诗、《瓶》、《三个叛逆的女性》、抗战时期郭沫若的六个历史剧、失事求似的历史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1.晚晴文学革命运动
2.《新青年》杂志
3.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4.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5.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6.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戏”
7.对黑幕小说与鸳鸯蝴蝶派的批判
8.林蔡之争
9.《学衡》派(13名词解释)
10.《甲寅》派
11.易卜生主义
12.“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
13.文学研究会(12名词解释)
14.创造社
15.语丝社(11名词解释:语丝派或语丝体)
16.浅草—沉钟社
17.新月社(06名词解释:新月诗派)
18.湖畔诗社
19.进化论
20.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21.周作人《人的文学》
第二章鲁迅
1.鲁迅生平概略
2.鲁迅主要著述的书名与大致内容
《呐喊》《彷徨》
《阿Q正传》
《野草》《朝花夕拾》
第三章小说
1.小说界革命
2.林译小说
3.问题小说
4.叶圣陶《隔膜》《火灾》
5.鲁迅对乡土文学的定义
6.自叙传
7.庐隐的感伤小说
8.许地山的宗教题材小说
9.废名《竹林的故事》
第四章通俗小说(常识性记忆)
1.鸳鸯蝴蝶派(15名词解释)
2.《礼拜六》杂志
3.徐枕亚的言情小说《玉梨魂》
4.李涵秋的社会小说《广陵潮》
5.张恨水的《春明外史》
6.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
7.程小青的侦探小说“霍桑系列”
第五章郭沫若
1.《女神》的产生和影响(15名词解释)
2.泛神论
3.自由体诗
4.《瓶》
5.《三个叛逆的女性》
6.抗战时期郭沫若的六个历史剧
7.“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原则
第六章新诗
1.诗界革命
2.胡适《论新诗》
3.胡适《尝试集》
4.初期白话诗
5.自由诗
6.北大歌谣研究会
7.湖畔诗人
8.小诗体(07名词解释:小诗派)
9.前期新月派
10.纯诗
11.早期象征诗派
第七章散文
1.《新青年》随感录
2.美文
3.言志派散文
4.废名气
5.冰心体
6.《缘缘堂随笔》
7.英国Essay的影响
8.《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
9.语丝文体(11名词解释:语丝派或语丝体)
10.现代评论派
11.《西滢闲话》
第八章戏剧
1.春柳社
2.文明戏
3.天知派新剧
4.旧剧评议
5.国剧运动
6.民众戏剧社
7.上海戏剧协社
8.爱美剧
9.小剧场运动
10.第四堵墙
11.胡适《终身大事》
12.洪深《赵阎王》
13.南国社
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1.“革命文学”的倡导
2.普罗文学
3.民族主义文艺运动(13名词解释:民族主义文学)
4.后期创造社
5.太阳社
6.左联
7.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8.左联的代表性刊物
9.文艺大众化运动
10.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
11.拉普
12.文艺自由论及第三种文学论
1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口号的传人
14.刘西渭《咀华集》
第十章茅盾
1.社会剖析小说
2.《蚀》三部曲
(简答:13分析茅盾早期创作(如《蚀》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
3.两类形象系列
4.农村三部曲
5.作家论
第十一章老舍
1.老舍的早期小说
2.《离婚》
3.《四世同堂》
4.京味小说
(简答:11简述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特征。
)第十二章巴金
1.《爱情三部曲》(14名词解释)
2.《激流三部曲》
3.《家》为代表的“清纯型”创作
4.“平民史诗”
(简答:08以《憩园》为例,分析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
)第十三章沈从文
1.沈从文表现“湘西世界”与讽刺“都市病”的代表
性作品
2.《湘行散记》等有代表性的散文
第十四章小说
1.华汉《地泉》三部曲及重版序
2.革命的浪漫蒂克
3.“革命+恋爱”小说
4.“左联”青年作家小说
5.东北作家群
6.大河小说
7.京派
8.海派
5.新感觉派(08名词解释)
第十五章通俗小说(常识性记忆)
1.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
2.现代章回小说
3.社会言情小说
4.刘云若《红杏出墙记》
5.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
6.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
7.30年代小说雅俗互动的态势
第十六章新诗
1.中国诗歌会
2.诗的“歌谣化”
3.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
4.后期新月派
5.《现代》杂志
6.十四行诗(一译“商籁体”)
7.《汉园集》诗人
8.林庚的格律诗试验
第十七章鲁迅
1.鲁迅十六部杂文集的书名与大致内容第十八章散文
1.《论语》与《人世间》
2.《宇宙风》三期刊
3.30年代小品热
4.《太阳》与《芒种》杂志
5.30年代“鲁迅风”杂文及其主要作家
6.《汉园集》
7.开明书店
8.夏衍《包身工》
9.邹韬奋《萍踪寄语》
第十九章曹禺
1.曹禺的创作历程
2.曹禺剧作的文学史(戏剧史)地位
第二十章戏剧
1.南国社
2.上海艺术剧社
3.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4.红色戏剧
5.《放下你的鞭子》
6.白薇《打出幽灵塔》
7.洪深《农村三部曲》
8.熊佛西的“农村戏剧实验”
9.夏衍《赛金花》
10.李健吾《这不过是春天》
11.袁牧之《一个女人和一条狗》
第二十二章赵树理
1.赵树理方向
2.评书体现代小说
3.山药蛋派
第二十三章小说
1.“前线主义”小说
2.《华威先生》及其所引发的讨论
3.沙汀“三记”
4.七月派小说
5.新洋场小说(新鸳蝶体)
6.南玲北梅
7.后浪漫主义小说
8.白洋淀派
9.山药蛋派
10.新章回体
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说(常识性记忆)
1.新鸳鸯蝴蝶派(或“新洋场小说”)
2.《万象》月刊
3.秦瘦鸥《秋海棠》
4.予且的“都市百态”小说
5.北派武侠的崛起
6.解放区的“新英雄传奇”
7.40年代小说雅俗相通的趋向
第二十五章艾青
1.艾青提倡的诗歌“散文美”的基本主张
2.艾青《诗论》
第二十六章新诗
1.抗战朗诵诗运动
2.“时代鼓手”诗人田间
3.七月诗派
4.政治抒情诗
5.马凡陀山歌
6.西南联大诗人群
7.40年代的诸家“诗论”
8.中国新诗派(九叶派)
9.新诗戏剧化
10.解放区“诗的歌谣化”
11.《王贵与李香香》
12.《漳河水》
第二十七章散文
1.《野草》杂文作者群
2.上海“孤岛”杂文创作风气
(简答:14谈谈对现代文学史上孤岛文学的认识。
)第二十八章戏剧
1.新秧歌剧
2.新歌剧
3.广场戏剧
4.西南戏剧展览会
5.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潮
6.40年代讽刺喜剧创作潮
7.世态喜剧
8.有关《芳草天涯》的讨论
第二十九章台湾文学(知识性了解)
1.台湾文学的发端与草创
2.30年代前期创作的繁荣
3.日据时期的创作
4.台湾文学的乡土气息与思恋家国反抗压迫的文学
母题
5.代表作家:赖和、杨逵、吴浊流、吕赫若、龙瑛宗
代表作及其创作风格◆名词解释
15《女神》;鸳鸯蝴蝶派
14《爱情三部曲》(巴金);三家村杂文
13学衡派;民族主义文学
12文学研究会;归来的诗人
11语丝派或语丝体;新历史小说
10《囚绿记》;“文化散文”
09《财主底女儿们》;辛笛
08新感觉派;《负暄琐话》
07“小诗派”;《白鹿原》
06新月诗派;新写实小说
◆简答
15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14谈谈对现代文学史上孤岛文学的认识。
13分析茅盾早期创作(如《蚀》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12孙犁小说的艺术特征
11简述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特征。
10历史剧《屈原》(郭沫若)的艺术特征。
09为什么说《梅雨之夕》是一部“心理分析小说”?08以《憩园》为例,分析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
07结合具体作品,简要分析80年代寻根小说家的艺术追求。
06结合具体作品,谈1990年代文化散文的艺术特征。
◆论述
15魔幻现实主义,丑怪美学、残酷叙事,成为莫言小说评论中常出现的议题,结合莫言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14论述《雷雨》的艺术成就。
13以龙须沟和茶馆为例,论述老舍十七年文学的特点及得失
12结合当代女作家的创作,谈当代女性文学在历史叙述中独特性(当代女性意识在历史题材领域的体现)。
11以马原、余华等作家的创作为例,评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小说”的主要特征及文学得失。
10结合《小鲍庄》、《棋王》、《爸爸爸》等小说分析“寻根小说”的基本特征。
09以陈染、林白的作品为例,分析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写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