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镜教学(病毒)
冀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精品教学课件《第五单元 第1章 第2节 病毒》PPT课件 (2)
上图是艾滋病病毒侵入细胞的电镜照片。比较一下病毒和 细胞在形态大小方面的差异,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有什 么不同?
一、病毒的大小
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 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 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 (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
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请同学们自学相关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病毒的结构、繁殖、生活分别是怎样的?它是生物吗?
3.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害也有益。
1.下列对病毒描述正确的是()D A.不含遗传物质 B.能独立生活 C.都会使人得病 D.没有细胞结构
2. 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传染病。以下对病毒描述错误的是()C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
成 C.病毒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活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电镜下的病毒
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 内部的遗传物质
病毒的结构模式图
比较看看
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
病毒的生活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 造出新的病毒质外壳 内部的遗传物质
2.生活:寄生(离开活细胞会变为结晶体)
病毒的特征
绿脓杆菌,并且对人体没有危害。
环境越是困难,精神越能发奋努力, 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
(1)没有细胞结构,比细胞小得多,用纳米表示大小。 (2)不能独立生活,寄生。
三、病毒的种类
动物病毒:
流感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噬 菌 体
四、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请同学们自学相关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病毒结构的电子显微镜分析
病毒结构的电子显微镜分析病毒是一种微小而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病原体。
对病毒的研究和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防治疾病,还可以为人类迎战病毒威胁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在病毒研究中,电子显微镜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因其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而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病毒结构的角度探讨电子显微镜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病毒结构概述病毒是一种极小的病原体,一般直径在20-300纳米之间。
病毒由蛋白质壳体和核酸组成,有的还有外壳膜。
壳体由一种或多种蛋白质分子组成的对称结构组成,它能保护核酸免受环境中的损坏和降解。
本文重点介绍病毒的壳体结构。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能够在极高的放大倍数下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
在病毒研究中,电子显微镜技术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病毒结构的研究中。
病毒壳体结构的解析一般需要结合电子显微镜和其他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手段,如X光衍射、核磁共振、质谱等。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快速获得高分辨率的病毒结构图像,并确定病毒的对称性、壳体構造和大致尺寸,为病毒的功能和机理探讨提供了基础。
三、病毒结构解析的方法与技术电子显微镜图像处理技术是病毒结构解析的关键。
最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冷冻电镜技术。
在冻结过程中,病毒衍射的信息被保留下来,可以通过桥接多个图像来重建出三维病毒结构。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单颗粒电子显微镜技术,它不需要在高真空和强辐射下成像,在明显降低样品的损伤和辐射损伤的同时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更高的数据采集量和更多的计算,但能够在更低基线信噪比下提高图像分辨率和立体视图精度,对于不对称病毒或不规则结构的病毒研究更为适用。
四、病毒结构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应用前景除了了解病毒的结构,还能够在结构上概括该病毒的分类、感染和传播机制,以及疫苗设计和病毒抵抗性等方面的问题。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这为科学家们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方式和抗病性机制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 病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课标 教材 分析
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依据课标和教材分析确定次重要概念 1.病毒分布广泛,会引发各种疾病,对人类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 2.人类在研究病毒的过程中,也取得可喜的成果。如研制出疫苗可以预防疾病
2. 支撑概念理解的事实性知识有哪些?
①教材的图片和资料
②课外资料
3 支撑概念理解的事实性材料有哪些?
帮助学生建构 重要概念,了解 病毒的结构。
三、病毒的结 构和繁殖
试着用类比的方法用身边熟悉的两个 事物比较病毒与细胞的大小。(篮球 和摩天大厦)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案卷填空。 承上启下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
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理解重要概念
模型制作
视频再次强化 重要概念
(小组合作
探究)
提供学案卷和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
word
四、病毒的种 模型演示病毒繁殖过程。
类 (小组合作
视频: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学生畅所欲言。
探究)
观察思考,分析理解 病毒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呈现
表格按照寄生的细胞类型分为:
五、病毒与人 类生活的关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引导学生根据学案卷的资料介绍,将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巩固知识
系
常见的几种病毒进行分类;
究学习认识病毒的结构。 观察分析理解
演示教师制作的简易病毒结构模型;
启发,引导学生尝试制作模型
(对学生猜测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过渡: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如何实现
增殖,不断地去繁殖呢?
小组合作探究,根据学案卷资料
将几种病毒进行分类
2/4
应用概念;
病毒对人类的 危害,可引发各 种疾病,同时也 有有利的一面,
4.免疫电镜细胞化学技术
2.通过冰冻切片或震动切片获得厚切片。 冰冻切片 8µm ,震动切片20~80µm。
用0.8%琼脂铺好的琼脂块,把含病毒的悬液滴到琼脂 块上,然后把载网倒悬在这滴悬液上。琼脂块把水分吸收, 浓缩的病毒沾附在载网上,再经过负染色后进行电镜观察
。
3、假复型技术:
琼脂或琼脂糖表面上粘附的病毒颗粒,以假复型的 形式转移到火棉胶膜上或Formvar膜上。 此种方法:能去除标本中的盐分、浓缩病毒;减少不 必要的杂质;比较费时。
(2)电镜包埋前免疫金染色
① 新鲜组织经适当固定(0.5%戊二醛-2%多聚甲醛固 定0.5~1h),制成厚切片。 ② 0.05mol/L TBS pH7.4漂洗3次,每次15min。 ③ 0.1mol/L甘氨酸漂洗10min,灭活自由醛基。 ④ TBS漂洗,5min×3次, ⑤ 1%牛血清孵育组织块30min。
免疫电镜细胞化学技术
电镜细胞化学技术
电镜细胞化学技术是电镜技术与细胞化学技术相结合 产生的一门新技术,也称超微结构细胞化学。
目的:将化学研究与形态观察相统一,要求在细胞 超微结构水平上研究细胞内各种生化物质(蛋白质、核 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定位情况以及这些生化物 质在细胞内的动态变化,用以阐明细胞、细胞器结构与 功能的相互关系。
基本原理:
铁蛋白是一种直径10~12nm的球形的蛋白质(分 子量450kD),它含有致密的铁胶粒核心(直径约7.5nm ),该核心含2000~5000个铁原子,分布于四个区域 ,形成四个圆形致密区,具有很高的电子密度,因此 可用于电镜观察。抗体与铁蛋白通过低分子量的偶联 剂形成抗体-铁蛋白复合物,此复合物既保留抗体的免 疫活性,同时因为铁蛋白含有高电子密度的铁胶粒核 心,便于电镜观察。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病毒
第四节病毒教学目标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1.病毒的主要特征。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入细胞的电镜照片(颜色经人工处理,放大70 000倍),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比较病毒和细胞在形态大小方面的差异,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
新知探究一、病毒的发现【教师活动】展示讲解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所做的实验:讲解:实验结果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引起的,科学家把这种微生物称为病毒。
后来,其他科学家在研究动物的口蹄疫时,证明了口蹄疫也是由病毒引起的。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病毒这么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问题:电子显微镜。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并补充: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二、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教师活动】展示流行性感冒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起流行性感冒的元凶是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流感病毒。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讲解什么是流行性感冒,并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吗?引导并激发学生对病毒的学习产生兴趣。
【教师活动】展示三种病毒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根据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可以把病毒分为哪几类?【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回答:动物病毒:感染人和动物细胞的病毒,如流感病毒;植物病毒:感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细菌病毒:感染细菌的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教师活动】再次展示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入细胞的电镜照片(放大70 000倍)的图片,并提出问题:病毒细胞内具有细胞器、细胞核等结构吗?病毒的大小能够容纳得下这些细胞结构吗?【学生活动】分析并思考,尝试回答问题:病毒比细胞小的多,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教案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福州屏东中学吴小丽一、教材分析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是自然界中也存在不具备细胞结构、寄生在活细胞中的微小生物——病毒,本章知识点主要包括病毒的结构组成、生活特征、种类,病毒与动植物及人类的关系。
本章是在学完“细胞的结构和生活”及“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方面将病毒作为一类特殊的生物列出,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学是在不断发展的,另一方面分布广泛的病毒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今后学习生物多样性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近年的抗非典、禽流感及最近的抗甲流等行动让大家对病毒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病毒到底是怎样攻击人类的的,它有哪些特征,学生还是很懵懂。
同时考虑到我校初中部学生普遍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表现欲旺盛,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参与活动意识浓厚。
因此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与病毒相关的资料,编排小情景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升华,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病毒,客观看待病毒和人类的关系,加强收集处理资料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
三、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改理念,始终坚持把课堂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主动参与课堂,本节课主要采用情景剧教学和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先以“甲流”事件引入,课堂上注重为学生构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让课前学生收集的资料和编排的情景剧得到充分展示,同时精心设置问题,搭建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桥梁,并借助图片和直观视频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建构病毒的种类、结构及特征、等知识,引导学生客观看待病毒与动植物及人类的关系,面临特殊事件时能够以良好的、科学的心态去对待,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社会尽义务,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近年病毒大规模频繁爆发的原因”,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的责任感,情感得到升华。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及生活,明确病毒是生物,收集并整理有关病毒的资料2.能力目标。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电镜观察
1 材 料 和 方 法
11 病 毒 .
察所 。
B VDV Org n C 4 来 自 中 国 兽 药 监 e o 2株 新 生犊 牛 睾 丸 采 自刚 出 生 2 4 h以
发 生 中 的不 同 过 程 。 在 病 变 较 轻 的 细 胞 中 , 先 看 最 到 的 超 微结 构 变 化 是 多 聚 核 糖 体 分 散 , 面 内 质 网 糙 池 扩 大 , 着 在 糙 面 内质 网膜 上 的 核 糖 体 明显 减 少 。 附
2 5 戊 二 醛 预 固 定 后 , 用 1 Os 4后 固 定 。 经 .% 再 % O
类 和 命 名 报 告 ( 9 1 , B V 由原 来 的 披 盖 病 毒 1 9 ) 将 VD 科 重 新 分 类 为 黄 病 毒 科 的瘟 病 毒 属 ( et i s … P si r )1, v u 是瘟病 毒 属 的代 表种 。 自 6 0年 代 以来 , 先 是 对 首 B VDV 的正 染 和负 染 标 本 的 电 镜 观 察 _ ; 后 的 形 2 随
王 新 华 刘 守 仁 张 荣 兴 葛 锡 锐 , , ,
( . 疆农 垦科 学 院 , 河 子 82 0 2 1新 石 3 0 0; .中 国 科 学 院 上 海 细 胞 生 物 研 究 所 , 海 2 0 3 ) 上 0 0 1
摘 要 : 电 镜 观 察 了 牛 病 毒 性 腹 泻 病 毒 Org n C 在 侵 染 新 生 犊 牛 睾 丸 细 胞 中 的 形 态 发 生 。 成 熟 的 病 毒 颗 粒 用 e o 2株 呈 直 径 约 为 5 m 的球 形 颗 粒 , 含 直 径 约 为 3 m 的 核 芯 。 病 毒 侵 染 宿 主 细 胞 后 , 胞 质 内 复 制 , 过 糙 面 内 质 0n 内 0n 在 通 网 膜 出芽成 熟 。病毒 可通 过侵 染细 胞 外排 或在 细胞 死亡 后含 有 病毒 颗粒 的空 泡破 溃 而释 放到 胞外 。 关 键 词 : 病 毒 性 腹 泻 病 毒 ; 芽 过 程 ; 镜 观 察 牛 出 电 中 图 分 类 号 :8 2 6 ¥ 5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3 6 6 6 ( 0 2 0 — 5 10 0 6 —9 4 2 0 )50 0 —3
应用电镜技术检测动物病毒
类病毒 的未成熟病毒 粒子( 核衣壳 ) 直径约为 10 m, 0 n 核衣壳
形态有双环型 、 十字架 型 、 马蹄型 、 长杆型 、 密芯子型等 , 致 在 宿 主 细 胞 核 内复 制 与 装 配 , 过 核 内膜 获 得 囊 膜 。成 熟 的病 通 毒粒子可分小囊膜病毒和大囊膜病 毒粒子 。 小囊 膜病毒直径 约为 l0 m, 5 n 分布在宿 主细胞 核的空泡及核膜间隙 。大囊膜 病 毒 直 径 约 20 m 以 上 , 膜 非 常 厚 , 布 在 宿 主 细 胞 浆 内 0n 囊 分 的空泡 、 内质网小泡及细胞外间隙。 以 上 这 些 病 毒 是 平 时 比较 常 见 的 , 还 有 些 病 毒 , 如 但 诸 黄病 毒科的猪瘟病 毒 、 牛病毒性 腹泻病毒 、 流行性 乙型脑炎 病毒 , 布尼亚病毒科的流行性 出血热病 毒 、 阿卡斑病毒 , 动脉 类病 毒科的猪蓝耳 病病毒 ,弹状病 毒科的水 泡性 口膜炎 病 毒、 狂犬病病 毒 、 牛暂时热病 毒等 , 也常被 观察到 , 在此 不赘 述。 在观察临床样品时 , 出现几率最多的病原 体有粘病毒 、 冠 病毒 、 大肠杆菌 、 霉形体等 。 经常混合感染 的有马传贫病毒与
膜, 形成有囊膜粒子 。轮状病 毒的囊膜只是一种暂时性或一
过 性 结 构 。 释放 到 细 胞 外 的成 熟 病 毒 粒 子 的囊 膜 , 大 部 分 绝
都 已脱落 , 多呈单衣壳或 和双衣壳 粒子形式存在 。完整 的双 衣壳病 毒粒子 , 形如 古代车轮状 外观 , 其病 毒壳粒 由此 向外 呈辐射状排列 , 构成内衣壳。 外周 由光滑薄膜构成的外衣壳 。
将病毒核心看作 为毂 ,把呈辐射状排列 的内衣壳看为轮辐 、
外 衣 壳 为 辋 , 个 病 毒 粒 子 构 成 特 征 性 的 轮 状 结 构 , 将 此 整 故
《病毒》教学设计
《病毒》【知识与能力目标】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4、知道病毒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辩证地认识病毒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
1、【导入新课】下图是艾滋病病毒侵入细胞的电镜照片。
比较一下病毒和细胞在形态大小方面的差异,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有什么不同?由此我们来探讨这几节课所需要学习的新知识,病毒。
【探究新知】探究一、病毒的种类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按照寄主的不同来分,可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以及细菌病毒,并利用图片举例说明。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探究二、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首先给出部分病毒与真核细胞、大肠杆菌大小的比较,你可以看到什么?再比较一下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和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结构,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探究三、病毒的繁殖观察病毒的结构,不难发现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活的细胞内。
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探究四、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给出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图片,观察总结出结论。
第一组使人患病的照片,第二组使郁金香出现花纹的照片,第三组疫苗的相关照片。
病毒对人类是有好处也有坏处的。
最后由老师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进行随堂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教学反思略。
病毒鉴定的方法---科四第5组
• 病毒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在不断发展和 改进,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方法,病毒 所共有的两个特性而发展起来的:
• 一是病毒的侵染性。
• 二是病毒作为核蛋白的特性,也就 是病毒理化性质。
病毒鉴定的方法:
1、电子显微镜检测法
2、电镜复染检测法 3、免疫电镜检测法
4、血清学检测法
5、酶标免疫吸附法 6、基因检测技术 7、蛋白指纹图谱
返回
6、基因检测技术
基因检测技术对病毒的检测已经达到分子水 平,其灵敏度和特异性是任何生化方法的检测所 不能比拟的,同时可以省略大量的病毒提纯和血 清的制备工作。
原理:(1)分子探针杂交检测技术,利用一定序 列的核苷酸合成探针,通过分子杂交技术,检测 出供试样品中与之相补的碱基序列。 ( 2 ) PCR 技术是通过体外扩增可以使供试 样品中的目的基因片段很快扩增,使之达到了对 即使是病毒含量极低的样品,也能灵敏准确地得 到定性的结果。 返回
返回
感谢您的关注 !
PCR技术:
原理: PCR技术是一种在体外将特异性 DNA 序列进行高效扩增的方法。 PCR 扩增 DNA 片 断的特异性是由两个人工合成的寡核昔酸 引物的顺序决定的,引物位于靶DNA的两侧, 并分别和相对DNA链互补。 步骤:①将待扩增标本(靶DNA)在高温下变 性 , 双链解离 ; ②降低温度 , 使两引物结合 到靶 D NA 上 , 两个引物与靶 DNA 解链后的正 负链互补;③在合适温度条件下,在DNA多聚 酶的催化下,引物引导DNA合成。
Hale Waihona Puke 返回2、电镜负染检测法电镜负染技术是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使 用于英国试验室,其图像如同一张照相的 底片,因此人们习惯地称为负染色,电镜 负染技术也就由此而生。
5.5病毒教案(表格式)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比如新冠病毒识别侵染黏膜细胞,破坏人的呼吸系统。
戴口罩预防感染。皮肤细胞就不会被侵染艾滋病毒专门侵染人的免疫细胞,破坏人的免疫系统
有的能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能促使细胞膜打开。使病毒吸附和感染宿主细胞
八年级生物学集体备课教案
执教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
单元课题
第五章 病毒
主
备
人
教学目标
1、说出病毒的发现、种类、结构和繁殖、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深学生结构功能观的理解
3、培养学生对健康负责珍爱生命的社会责任
重点
病毒的结构
难点
病毒的繁殖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个性补充
【探究二】病毒的生物属性
病毒的结构、繁殖
1.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我们现在对这么小的病毒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认识病毒。(向学生展示电镜下的病毒图片以及模式图,不同的病毒图片),请同学们结合已学生物(植物、动物、细菌、病毒)细胞结构图,说一说病毒结构有何特点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病毒的认识制作病毒模型(制作要求如上)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慧眼识“株”
1.请同学们观察上图,哪个植物是正常的哪个是患病的?(烟草花叶病毒病烟草和正常烟草图片对比图)
这个植株的病叫烟草花叶病
2.请同学们思考:同等水肥条件下,造成植株不健康的可能 原因?
3.3.给你一个各类材料均由的实验室,如何证明你的猜想?(请同学们写下来,两分钟)4.病毒是否可以进行培养呢?要培养它首先我们要认识他,今天我们学习病毒的相关知识,然后再来解决病毒是否能培养的问题。
病毒简介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1943年考希(Kauche)第一次成功地用电子显微镜拍摄了TMV 的电镜照片。
自此,人们在电镜下观察到许多病毒粒体的形态和大小。
尽管电镜下病毒的形态五花八门,但大多数病毒的核酸和衣壳蛋白组成的核衣壳不外乎两种构性型,一种是组成衣壳的蛋白质亚基作螺旋式排列而呈杆状、棒状;另一种是蛋白质亚基以二十面体对称的方式排列,因此呈近球状。
动物、植物、细菌病毒呈二十面体对称近球状的为数很多。
各种病毒的衣壳亚基数目不一,排列方式不同,亚基往往聚在一起形成2、3、4、5或6邻体,因而使电镜下的近球状病毒的外形变化多端。
此外,有些动物病毒如腺病毒每个二十面体的顶点处都有一纤维状的细丝,很像一个卫星天线,使它们的外形更为别致。
绝大多数病毒个体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纳米。
多数单个病毒粒子的直径在100纳米左右,也就是说,把10万个左右的病毒粒子排列起来才可能用眼睛勉强看到。
在型病毒(如牛痘苗病毒)约200~300nm;中型病毒(如流感病毒)约100nm;小型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仅20~30nm。
研究病毒大小可用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到几十万倍直接测量;也可用分级过滤法,根据它可通过的超滤膜孔径估计其大小;或用超速离心法,根据病毒大小,形状与沉降速度之间的关系,推算其大小。
一个成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病毒体”(Viron)。
电镜观察有五种形态:1.球形(Sphericity)大多数人类和动物病毒为球形,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疱疹病毒及腺病毒等。
2.丝形(Filament) 多见于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等。
人类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有时也可形成丝形。
3.弹形(Bullet-shape)形似子弹头,如狂犬病病毒等,其他多为植物病毒。
4.砖形(Brick-shape)如痘病毒(无花病毒、牛痘苗病毒等)。
其实大多数呈卵圆形或“菠萝形”。
5.蝌蚪形(Tadpole-shape)由一卵圆形的头及一条细长的尾组成,如噬菌体。
七年级生物上册《病毒》教学课件
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 (1纳米=100万分之一毫米)
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 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
2.病毒的种类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2.病毒的种类 依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寄
烟 草 花 叶 病 毒
生 在 植 物 细 胞 内
《04》
拓展延伸
病毒的种类
植物病毒 动物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
病毒的结构: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
病毒的生活和繁殖:在活细胞内寄生,自我复制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危害:导致各种疾病 利用:制成疫苗、基因治疗
人教版生物(2024)七年级上册
病毒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第三章 微生物第四节
汇报人:XXX 时间:XXXXX
《目录》
1 新课导入 2 新知讲解
3 课堂练习 4 拓展延伸
《01》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能描述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2.能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知识回顾: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是如何生存和繁殖的呢?
病毒的繁殖
病毒的繁殖
1.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 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是它的繁殖方式。
自我复制
2.病毒如果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 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多
样
乙肝病毒
大肠杆菌噬菌体
流感病毒
讨论 观察不同的病毒结构模式图,总结病毒的结构特点。
蛋白质
遗传物质 蛋白质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病毒是指一类非常小的病原微生物,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由基因序列包裹的蛋白质外壳,它无法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寄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继而感染其他细胞。
由于病毒是非常微小的,常规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病毒的形态和结构,因此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电子显微镜技术是指利用电子束取代光学束来形成显微镜观察物质的显微镜技术。
与传统光学显微镜不同,电子显微镜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因此可以显微镜病毒粒子,并详细地研究病毒的结构和组成成分。
通过电子显微镜技术,病毒的结构和形态得以进一步探究。
不同的病毒之间的形态和结构差异非常大,有些病毒外壳上有突起,如流感病毒;有些则是平滑的球形,如腺病毒;还有一些则有复杂的形态,如带状病毒。
这些细节的了解对于病毒的分类以及对各种病毒的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
在病毒研究中,电子显微镜还可以用于观察病毒基因组结构和组成成分。
病毒的基因组是描述病毒遗传特征的一段DNA或RNA序列,通过观察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病毒生物学家可以了解病毒的遗传特征并预测病毒的变异和演化。
此外,电子显微镜技术还可以用于病毒的疫苗开发和治疗研究。
通过观察不同病毒株的电镜照片,研究者可以了解病毒在细胞内的生长行为、如何进入细胞,如何复制自己,并且可以研究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信息对于开发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总之,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于病毒研究的贡献不言而喻。
通过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病毒的形态和结构、基因组结构和组成成分,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病毒的特性,从而开发出更加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案。
当前,电子显微镜技术正向着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不断发展,未来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也将不断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病毒的形态研究则以电镜技术最为重要。 烟草花叶病毒是最早进行电镜观察的一 种病毒。Kausche等(1939)首次用电镜 证明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棒状颗粒,并 测出它的近似大小,但图象极不清晰。
50年代末,由于高分辨率电镜的出
现、 负染色制样技术的建立,使电 镜成为目前研究病毒形态的一个重 要的工具。 电镜观察不仅可以区别各种病毒的 形态,而且还可以分辨病毒蛋白质 外壳的亚基是如何有序的排列。
标本处理:
粪便用Eagle氏或Hanks液(或生理盐水) 制成10%的原液,为了增加病毒含量, 将细胞残渣里的病毒全部释放,可用超 声波充分振荡后,经离心,取上清液做 病毒悬液进行电镜检查。 如果电镜下未发现病毒,可离心,取沉 淀滴加蒸馏水重新悬浮,进行琼脂扩散 和电镜检查。 如果有恢复期病毒的血清,亦可做免疫 电镜检查。
样品制备步骤:
取0.9ml病毒悬液加0.1ml 1:10稀释的 恢复期病人血清充分混匀 ↓ 37℃1小时后,置4℃冰箱过夜 ↓ 然后用琼脂扩散法或假复型法制作 电镜标本 ↓ 负染色后,电镜检查
根据抗体凝聚的病毒颗粒的多少和
程度以(+)表示 如果检查不到抗体包被的病毒颗粒, 可离心,将沉淀重悬浮于1-2滴蒸馏 水中,再用同样方法滴膜、负染。 利用免疫电镜技术发现和鉴定了许 多重要的病毒。
(五)鼻咽分泌物
从鼻咽分泌物和洗液中发现呼吸道
病毒(流感、副流感、呼吸道细胞 融合病毒、冠状病毒等)是可能的, 其中尤以冠状病毒较易发现。 用电镜检查鼻咽分泌物中的病毒, 效果较差,必要性不大。
四、病毒的基础研究:
(一)病毒形态结构研究:
电镜技术 X线衍射技术 物理化学技术 \ 在病毒结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
电子显微镜技术 在病毒学中的应用
一、概述 二、病毒学研究中所用电镜样本制作 三、临床材料的取样和处理 四、病毒的基础研究
一、概述
病毒学的发展历程与电镜技术的 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电镜技术的发展对病毒学发展 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研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发生 了一系列的变化,又推动电镜技术 从简单的形态学观察发展到一个动 态的示踪过程。
(一) 负染色技术
负染色也叫阴性反差染色。
Hall(1955)和Huxley(1957) 首先采用的这种染色技术。
用磷钨酸(PTA)对灌木病毒及
烟草花叶病毒进行染色后,观察到 前所未见的细微结构。
1、 负染色的原理
负染色技术用重金属染液里的金属 原子作为电子“染料”,把密度较低的 生物标本(病毒)包绕而形成明显反差 的方法。 电子光束能够通过低电子密度的病 毒颗粒,而不能通过金属背景,从而使 病毒颗粒呈现出明亮清晰的结构,即负 反差。
复合型病毒
痘病毒:病毒体成砖形或卵圆形 噬菌体:大肠杆菌T2、T4、T6或λ 噬菌体, 均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包括一个头部和 一个尾部。 它们有双对称结构,某些成分具有二十 面体对称,而有些成分是螺旋对称结构 。
4、电镜下病毒鉴别的主要依据
(1)衣壳的对称性:
病毒的基本结构:由 DNA或RNA构成的核心 、 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大多数病毒的衣壳属于立体 对称型,只有少数病毒,如正粘液病毒,副粘液 病毒的衣壳是螺旋对称型
在电镜照片上 (与正染色相反) 在黑背景中呈现出“白色”的样品。 负染色技术目前在病毒形态和结 构研究中最为成功。
负染色
正染色
阳性反差染色 染色剂与细胞微细结构 成分相结合 增加标本结构本身密度 增加其散射电子能力 细微结构呈黑色 未被染色的背景浅淡
阴性反差染色 细微结构本身不被 染色结构周围染色 背景被染色 散射电子的能力强 样品周围成暗色 结构本身成像浅
2)样品的浓度:
被检查的样品要有适当的浓度。太浓 太稀均影响电镜观察。
3)样品与染液的均匀分散度
为促进样品与染料的均匀分散提高染 色效果,可以采用某些分散剂
4) 悬液与染液的酸碱度
一般以中性或略偏酸性(PH 6.4-7)为宜。
5)染色时机的把握
吸去过多样品悬液后尽快滴加负染色液
注意:
进行负染色观察样品,应多次重
(一)皮肤病损:
皮肤的病毒病很多,主要是痘疱、 软疣和瘊类 例如:单纯疱疹(I型,II型) 水痘-带状疱疹 传染性软疣(痘病毒科) 寻常疣(乳多空科)
取材方便:
病损都在皮肤表面或皮肤粘膜交界处, 故采样方便。
易于识别:
这些病毒比较大(除乳多空病毒) 具有典型的形态,易于识别。
水疱状病损: 吸取疱液,滴在载网上,经 负染色后,电镜观察。
(2)漂浮法
带有支持膜的铜网,在悬液样品
的液滴上漂浮 再置于负染液的液滴上漂浮 漂浮期间,样品与染液吸附在铜 网的支持膜上 待干后电镜观察
(3)喷雾法
样品悬液
负染色液 等量混合 特制喷雾器喷到带有支持膜的铜网上 待干后电镜观察
优点:雾滴小,样品分布均匀 缺点:消耗较多的样品及染料 易使病毒扩散,不常用。
(三)尿液:
经超速离心浓缩尿液; 再进行假复型技术或琼脂扩散等进一步 浓缩。 尿中可检查到巨细胞病毒:
孕妇 巨细胞病毒可引起胎儿先天畸形。
人乳多空病毒:
肿瘤化疗和肾移植病人,由于免疫功能抑制, 潜伏的病毒被激发活跃。
(四)血清和脑脊液:
我国乙型肝炎带病毒率可高达12% 电镜在发现乙型肝炎病毒中起了重大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40-42nm圆形Dane颗粒, 20-22nm的小圆形颗粒和管状颗粒都是 在电镜下鉴定出来的。 脑脊液中发现病毒机会罕见,电镜不 适于进行常规诊断。
标本-染液混合染色法:
病毒悬液和2%的磷钨酸染液等 量混合 用毛细管滴到有膜的载网上(吸 去过多的病毒-染液混合物), 待干后进行电镜观察。 一般认为病毒浓度在105以上时不 难发现病毒。
5. 影响因素:
1)样品的纯度: 负染色样品纯度要求不是很高,最好进 行适当纯化;样品杂质太多,如大量的 细胞碎片、培养基残渣、糖类、各种盐 类结晶均会干扰染色效果及电镜观察。
2、优点
(1) 负染色技术反差好,分辨率高 o (可达20A 左右) (2) 简单易行、快速等优点。
在生物学研究中广泛的应用
主要用于细菌、病毒、分离的细胞器、
核酸大分子、蛋白质晶体及其他大分子
材料等研究,尤其是在病毒学领域。
3. 染色剂:
1)较高密度:染色剂应具有较高的 电子密度和较强的电子散射能力, 产生足够的反差。 2)溶解度高:优良的染色剂在水中 需要有良好的溶解度;染色剂不形 成颗粒状结构或析出结晶。 3)熔点较高:在电子束照射下不升 华挥发;
复实验,慎重作结论 应该做必要的对照,以排除某些 假象
(二)琼脂扩散技术:
检测的材料中病毒含量不足时,为了达 到浓缩病毒的目的,并去除材料中所含盐分, 可采用琼脂扩散法。
用0.8%琼脂铺好的琼脂块,把含病毒的悬 液滴到琼脂块上,然后把载网倒悬在这滴悬 液上。琼脂块把水分吸收,浓缩的病毒沾附 在载网上,再经过负染色后进行电镜观察。
(直接取材法)
皮肤结痂和疣类病损: 取下病损,加少许蒸馏水研磨 成悬液,弃细胞碎片,过滤、 超速离心,取沉淀染色、电镜 观察。(离心提纯法)
(二)粪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毒性腹泻、甲型肝炎、小儿麻痹及许多肠道 病毒感染性疾病可以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抗体--病毒凝集法 取材原则: 1、发病早期取材,病毒含量较多; 2、取病程中几份大便,发现病毒机会多; 3、收集较多的大便:发现新病毒需深入 研究。
(三) 假复型技术:
琼脂或琼脂糖表面上粘附的病毒颗粒,
以假复型的形式转移到火棉胶膜上或 Formvar膜上。
此种方法:
能去除标本中的盐分、浓缩病毒; 减少不必要的杂质;比较费时。
方法:
1)将20%的琼脂糖块放到载玻片上,滴上 含病毒的悬液,将它放到紫外灯下照射 消毒,直到悬液被琼脂吸干。 2)在琼脂块的表面加一滴0.5%Formvar溶 液,把多余的Formvar用滤纸片吸走。 3)用刀片将琼脂块的边缘切除(为便于剥 离)轻轻将载有琼脂块的载玻片浸入 PTA或醋酸铀溶液中,并把Formvar膜剥 离和漂浮到染液水面上。
1) 糖蛋白:暴露在病毒体外表面, 有一个糖基化的亲水末端和一个 保持在脂质双层中的疏水末端 2) 基质蛋白: 电镜下可见病毒体外表面的糖蛋 白是穗状突起。
2、病毒形态
1)螺旋对称的棒状病毒 2)二十面体对称球状病毒 3)复合型病毒
裸露的螺旋对称型:烟草花叶病毒 有包膜的螺旋对称型:粘病毒 裸露的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型:腺病毒、呼肠病 毒、乳多空病毒 有包膜的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型:疱疹病毒、白 血病病毒 复合型:痘病毒、噬菌体
4)分子细小,容易在不规则的样品表 面渗透到各个细微角落; 5)与样品不发生化学反应;这样才能 客观地显示样品的真实形态。 凡密度比生物标本大4倍以上的金属 溶液均可作为负染色液; 在病毒研究中最常使用: 1-3%磷钨酸盐水溶液 0.1-1%醋酸铀水溶液
4. 负染色方法:
(1)滴染法: 样品悬液滴到有支持膜的铜网上 将染色剂溶液滴到样品上 自然干燥后即可电镜观察
棒状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是棒状病毒的代表。 弹状病毒或正粘和付粘病毒的核衣壳也是 螺旋对称。 无囊膜的病毒之螺旋对称衣壳非常紧密; 有囊膜的病毒之螺旋对称衣壳则较柔和, 以便能盘绕在囊膜中。 电镜照相可见到螺旋对称衣壳的旋转螺旋 结构。
球状病毒:
是一类分布范围最广的病毒,包括小 DNA病毒、乳多空病毒、小RNA病毒、 呼肠孤病毒。 所谓球状病毒实际具有二十面体对称。蛋 白质亚基组成的球状衣壳。根据立方对称 的原则,二十面体应有5,3,2三种对称 形式。 二十面体对称衣壳:蛋白质单体形成衣壳 子粒结构。衣壳子粒在电子显微镜照相中 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