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梁板课程设计报告书

合集下载

混凝土梁板课程设计范本

混凝土梁板课程设计范本

混凝土梁板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学号:所在学院:专业:指导教师:1月目录1. 设计任务书 (2)1.1 设计资料 (2)1.2 设计要求 (2)1.3 参考资料 (3)1.4 附图 (3)2. 计算书 (3)2.1 结构平面布置 (4)2.2 板的设计 (6)2.2.1 荷载计算 (6)2.2.2 计算简图 (7)2.2.3内力计算 (8)2.2.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8)2.3 次梁的设计 (9)2.3.1荷载计算 (9)2.3.2 计算简图 (10)2.2.3 内力计算 (11)2.3.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1)2.3.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3)2.4 主梁的计算 (14)2.4.1荷载计算 (14)2.4.2计算简图 (15)2.4.3 内力计算 (16)2.4.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8)2.4.5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20)2.4.6 主梁吊筋计算 (21)2.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22)2.5.1 板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22)1. 设计任务书1.1 设计资料某民用建筑二层楼盖平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楼面标高为H=5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四周墙体为承重砖墙,厚度为37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楼板周边支承在砖墙上。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 k=5kN/m2。

楼面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 kN/m3),梁板的天花抹灰为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γ=17 kN/m3),混凝土容重为25kN/m3。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中受力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300。

图1-1 二层楼盖平面示意图(重新作图,标上A=36m,B=21.6m)1.2 设计要求①按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要求对楼面梁板进行结构布置;②对板、次梁、主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及配筋,并完成设计计算书一份,包括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计算书、参考文献、附录;③绘制楼盖施工图(2号图纸两张),内容包括:楼盖平面布置图;板配筋施工图;梁配筋施工图(各1张,配相应施工说明。

土木工程_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土木工程_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二、基本资料某多层厂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其二层楼面结构布置如下图所示,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楼面面层为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板底及梁侧用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取q k=3.0+0.1n(n:学号)。

柱网尺寸为l1×l2, l1= l2=6+0.3m,其中m取值为:当学号n=1~10时,m=3;当学号n=11~20时,m=2;当学号n=21~30时,m=1;当学号n=31~40时,m=0。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主次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或HRB400其余钢筋均采用HPB235。

三、基本任务及成果要求(一)撰写混凝土楼盖设计计算说明书1.设计资料2.板的设计(按可塑性内力重颁布理论进行设计)3.次梁的设计(按可塑性内力重颁布理论进行设计)4.主梁的设计(按弹性理论进行设计,要求满足承载力及裂缝宽度条件)5.设计总结(对设计的合理性方面及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二)绘制楼面结构施工图(2#图纸2张)1.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图中需标注墙、柱定位轴线编号,梁、柱定位尺寸及构件编号(建议代号:板—Bn,次梁—CLn,主梁—ZLn)。

2.板的配筋图(可直接绘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图中需标明板厚、钢筋直径、间距及其长度定位尺寸。

3.次梁模板及配筋图(1:50,1:20)图中需标注次梁截面尺寸,箍筋形式、直径及间距,纵向钢筋直径、根数、编号及纵向长度定位尺寸。

4.主当模板及配筋图(1:30,1:20)包括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及材料抵抗弯矩图。

图中需标注主梁截面尺寸、箍筋形式、直径及间距,纵向钢筋直径、根数、编号及纵向长度定位尺寸,其中纵筋的纵向长度定位应依据材料抵抗弯矩图进行。

5.结构施工图说明主要说明构件的确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代号与级别的对应(如Φ代表HPB235等)、保护层厚度,尺寸单位以及楼面荷载值等。

混凝土课程设计书

混凝土课程设计书

混凝土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质及应用,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2)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及其作用。

(3)了解混凝土的性质,包括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

(4)掌握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则。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凝土设计计算。

(3)了解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工艺,能够进行现场施工指导。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工程专业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质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2.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水及外加剂等。

3.混凝土的性质,包括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

4.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则。

5.混凝土的应用领域及最新发展动态。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质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混凝土工程的基本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挑战。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测试,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的性能测试方法。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混凝土工程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自己)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自己)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适用专业:建筑工程专业(本科)使用班级:2010级建筑1、2、3班设计时间:2013年5月长沙学院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教研室《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设计某三层轻工厂房车间的楼盖,拟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要求进行第二层楼面梁格布置,确定梁、板、柱截面尺寸,计算梁板配筋,并绘制结构施工图。

、设计目的《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是教育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对实际结构工作情况的认识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1•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为毕业设计以及今后从事实际设计、管理工作奠定初步基础。

2 •复习巩固加深所学的基本构件中受弯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等章节的理论知识。

3 •掌握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一般设计方法,诸如:(1) 进一步理解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荷载传递途径和计算简图;(2) 掌握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的设计方法;(3 )掌握内力包络图和抵抗弯矩图的绘制方法;(4 )了解构造设计的重要性,掌握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5 )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和制图规定;(6 )学习书写结构计算书;(7 )学习运用规范。

三、设计资料1、结构平面及柱网布置如图所示(楼梯间在此平面外) ,按不同用途的车间工业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见表1,车间内无侵蚀性介质,柱网尺寸见表二。

每位学生按学号顺序根据表3选取一组数据进行设计。

活荷载标准值表12、楼面构造楼面面层为水磨石(底层20mm厚水泥砂浆,10mm面层),自重为0.65kN/m 顶棚为15mm厚混合砂浆抹灰;梁用15mm厚混合砂浆抹灰。

3、材料①混凝土:采用C25的混凝土。

②钢筋:主、次梁受力纵筋采用HRB400级钢筋,其他钢筋均用HPB300级钢筋。

四、设计内容及要求1 .结构布置柱网尺寸给定,要求了解确定的原则。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书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书

摘要本设计主要进行了结构方案中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在确定框架布局后,先进行楼层间荷载代表值得计算,进而求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力(弯矩和剪力)。

完成了板,次梁和主梁等构件的力和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绘制,楼盖的设计完成了板的配筋和次梁与主梁的配筋计算。

2012年12月10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对实际结构工作情况的认识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1.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容,为今后从事实际设计工作奠定初步基础。

2.复习巩固加深所学的基本构件中受弯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等章节的理论知识。

3.掌握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一般设计方法,诸如:(1)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荷载传递途径和计算简图的确定;(2)掌握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的设计方法;(3)掌握力包络图和材料抵抗弯矩图的绘制方法;(4)了解构造设计的重要性,掌握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5)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和制图规定;(6)学习书写结构计算书;(7)学习运用规。

(二)设计资料某多层混合结构轻工仓库,其建筑平面如图所示,层高4.5m,房屋安全等级为二级,采用钢筋混凝土整浇楼盖,请进行梁、柱的布置并确定梁、板、柱截面尺寸,梁板的承载力计算及配筋,并绘制结构施工图。

其平面图如附图所示,楼面荷载、材料及构造等设计资料如下:1、按使用要求不同,楼盖做法分两种类型:①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2mm厚纸筋灰板底粉刷;②35mm厚水泥砂浆面层及水磨石地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2mm厚纸筋灰板底粉刷;2、柱网尺寸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见附表;3、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围C20~C35,梁受力主筋采用HRB335级、HRB400级钢筋,其余均用HPB300级、HRB335级钢筋,钢筋直径最大不超过25mm;注:该厂房无特殊要求,楼梯位于楼盖外部;每位同学以学号末两位数作为题号:建筑10(1)班同学楼面做法按类型①;建筑10(2)班、管理10班按类型②。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该课程设计是学完《混凝土结构》课程,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的第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该课程设计每人一题,每人每题的设计依据分别祥见表一、表二与表三。

该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会利用目前国内土木行业中应用最广泛也最先进的PMCAD结构设计软件进行工程结构设计,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了解单向板和双向板肋形楼盖的荷载传递路线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通过板和次梁的计算,熟练掌握单向板和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方法和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方法。

2、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主梁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计算方法和内力包络图及材料抵抗弯矩图的绘制方法。

3、正确理解和应用我国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和规程,了解并熟悉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学会绘制钢筋材料表,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和制图标准的规定,训练学生手工和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某三层地下综合体民用建筑的负二层平面如图所示,柱网尺寸为6.0m×6.0 m。

采用钢筋砼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楼面活载标准值及楼面构造做法等设计资料如下:1、楼面活载标准值为q k=9.5kN/m2,楼面面层采用大理石贴面,其自重g k1=1.16 kN/m2,板底和梁表面均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粉刷,其自重为20 kN/m3。

2、梁板均采用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主梁和次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级钢筋,其余均采用HPB235级钢筋。

3、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钢筋砼柱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

4、参考资料(1)《混凝土结构》上、中册,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合编。

(2)《砌体结构》施楚贤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预应力砼梁课程设计

预应力砼梁课程设计

预应力砼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预应力砼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能掌握预应力砼梁的材料特性、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

3. 学生能了解预应力砼梁在我国桥梁工程和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预应力砼梁的设计原理,完成梁的初步设计。

2. 学生能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预应力砼梁的受力分析和计算。

3. 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预应力砼梁,培养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能认识到预应力砼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土木工程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预应力砼梁基本概念与原理- 预应力概念及其作用- 预应力砼梁的分类及构造特点- 预应力砼的材料性能2. 预应力砼梁的设计方法- 预应力砼梁的受力分析- 预应力损失及计算方法- 预应力砼梁的截面设计- 预应力钢筋的布置与锚固3. 预应力砼梁施工技术- 预应力砼梁的施工工艺-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与锚固-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4. 预应力砼梁工程案例- 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案例- 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预应力砼梁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预应力砼梁的设计方法(一)第三周:预应力砼梁的设计方法(二)第四周:预应力砼梁施工技术第五周:预应力砼梁工程案例及讨论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材章节进行安排,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报告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报告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针对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该结构的设计、分析和计算过程的阐述,展示该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本设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结构概述、荷载计算、构件设计与分析、梁板节点及连接设计、施工及安装。

2. 结构概述本楼盖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采用跨度均布等截面的预制板肋梁构件。

结构整体均布荷载代表了一般建筑的设计情况,旨在确保结构的安全稳定。

3. 荷载计算在本设计中,对楼盖结构的荷载进行了详细计算。

荷载包括常用荷载和特殊荷载两部分。

常用荷载主要包括自重、楼面活荷载和雪荷载等,特殊荷载主要包括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经过计算,得出了各部分荷载的数值,并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规定进行了工况组合,最终得到荷载作用下的最不利组合。

4. 构件设计与分析本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作为承载结构,需要根据荷载计算结果进行构件的设计和分析。

4.1 单向板设计单向板的设计主要包括板的几何尺寸确定、受力分析和钢筋设计。

根据板的受力特点,合理确定板的厚度和跨度,然后进行弯矩、剪力和挠度等受力分析。

4.2 肋梁设计肋梁是单向板的主要构件,其设计包括几何尺寸确定、受力分析和钢筋设计。

通过合理确定肋梁的几何参数,进行弯矩、剪力和挠度等受力分析,并进行钢筋配筋设计。

5. 梁板节点及连接设计梁板节点的设计是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节点的设计应满足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要求,并确保节点的可施工性。

本设计中,根据节点的受力特点,选择适当的节点形式,并进行相应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设计中应考虑节点的承载力、刚度、连接形式等因素,并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规定进行设计。

6. 施工及安装在这一部分,对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

包括梁板制造、预应力张拉、场地布置、施工步骤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考虑安装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混凝土梁板课程设计资料报告材料书

混凝土梁板课程设计资料报告材料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学生:学号:所在学院:专业:指导教师:2015年1月目录1. 设计任务书 (2)1.1 设计资料 (2)1.2 设计要求 (2)1.3 参考资料 (2)1.4 附图 (2)2. 计算书 (3)2.1 结构平面布置 (3)2.2 板的设计 (4)2.2.1 荷载计算 (4)2.2.2 计算简图 (4)2.2.3 力计算 (5)2.2.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2.3 次梁的设计 (6)2.3.1 荷载计算 (6)2.3.2 计算简图 (7)2.2.3 力计算 (7)2.3.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8)2.3.5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9)2.4 主梁的计算 (10)2.4.1 荷载计算 (10)2.4.2 计算简图 (10)2.4.3 力计算 (11)2.4.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3)2.4.5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4)2.4.6 主梁吊筋计算 (15)2.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15)2.5.1 板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15)1. 设计任务书1.1 设计资料某民用建筑二层楼盖平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楼面标高为H=5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四周墙体为承重砖墙,厚度为37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楼板周边支承在砖墙上。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 k=5kN/m2。

楼面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 kN/m3),梁板的天花抹灰为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γ=17 kN/m3),混凝土容重为25kN/m3。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中受力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300。

图1-1 二层楼盖平面示意图(重新作图,标上A=36m,B=21.6m)1.2 设计要求①按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要求对楼面梁板进行结构布置;②对板、次梁、主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及配筋,并完成设计计算书一份,包括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计算书、参考文献、附录;③绘制楼盖施工图(2号图纸两),容包括:楼盖平面布置图;板配筋施工图;梁配筋施工图(各1,配相应施工说明。

混凝土梁板课程设计资料报告材料书

混凝土梁板课程设计资料报告材料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学生:学号:所在学院:专业:指导教师:2015年1月目录1. 设计任务书 (2)1.1 设计资料 (2)1.2 设计要求 (3)1.3 参考资料 (3)1.4 附图 (3)2. 计算书 (4)2.1 结构平面布置 (4)2.2 板的设计 (6)2.2.1 荷载计算 (6)2.2.2 计算简图 (7)2.2.3 力计算 (8)2.2.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8)2.3 次梁的设计 (10)2.3.1 荷载计算 (10)2.3.2 计算简图 (10)2.2.3 力计算 (11)2.3.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2)2.3.5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4)2.4 主梁的计算 (15)2.4.1 荷载计算 (15)2.4.2 计算简图 (16)2.4.3 力计算 (16)2.4.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0)2.4.5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22)2.4.6 主梁吊筋计算 (23)2.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23)2.5.1 板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24)1. 设计任务书1.1 设计资料某民用建筑二层楼盖平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楼面标高为H=5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四周墙体为承重砖墙,厚度为37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楼板周边支承在砖墙上。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 k=5kN/m2。

楼面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 kN/m3),梁板的天花抹灰为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γ=17 kN/m3),混凝土容重为25kN/m3。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中受力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300。

图1-1 二层楼盖平面示意图(重新作图,标上A=36m,B=21.6m)1.2 设计要求①按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要求对楼面梁板进行结构布置;②对板、次梁、主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及配筋,并完成设计计算书一份,包括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计算书、参考文献、附录;③绘制楼盖施工图(2号图纸两),容包括:楼盖平面布置图;板配筋施工图;梁配筋施工图(各1,配相应施工说明。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报告完美版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报告完美版

目录1、设计任务书--------------------------------------------------------22、设计计算书--------------------------------------------------------43、平面构造布置-----------------------------------------------------44、板的设计-----------------------------------------------------------45、次梁的设计--------------------------------------------------------86、主梁的设计-------------------------------------------------------127、关于计算书及图纸的几点说明-------------------------------20附图1、板的配筋图------------------------------------------------21 附图2、次梁的配筋图---------------------------------------------22 附图3、主梁配筋图------------------------------------------------2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设计某多层工业建筑〔某生产车间〕的中间楼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二、 设计资料 1、题号题号见表1,表中有56道题目,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题目。

2、生产车间的四外墙均为承重砖墙,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400mm ×400mm ,层高4.5m 。

楼盖面层做法: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后做10mm 厚水磨面层。

板底采用20mm 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报告书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报告书

. 1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课程设计计算书课程名称:现浇楼盖课程设计题目: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学院(直属系) :土建年级/专业/班: 08土木建工1班学生姓名:黄河学号:222指导教师:吴浪开题时间:2011年5月19日完成时间:2011年5月23日目录目录 (2)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3)1.设计资料 (3)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3)3.板的设计 (4)3.1荷载 (4)3.2计算简图 (4)3.3弯矩计算值 (5)3.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5)4.次梁设计 (6)4.1荷载设计值 (6)4.2计算简图 (6)4.3力计算 (7)4.4承载力计算 (7)4.4.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7)4.4.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8)5.主梁设计 (8)5.1荷载设计值 (8)5.2计算简图 (8)5.3力设计值及包络图 (9)5.3.1弯矩设计值 (9)5.3.2剪力设计值 (9)5.3.3弯矩、剪力包络图 (9)5.4承载力计算 (11)5.4.1正面受弯承载力 (11)5.4.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12)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设计资料1. 建筑物安全等级:二级;2.建筑物平面尺寸(L1×L2):33.6×20.7(31号),墙厚370,钢筋混凝土柱350×350;3.荷载:1)楼面活载:72/k m N )楼面面层:20厚水泥砂浆 3w /20m kN =γ)钢筋混凝土容重:3/25m kN c =γ)楼侧面、楼底粉刷层:15厚混合砂浆3/17m kN n =γ ;4.材料:1)混凝土C20;2)钢筋:受力钢筋用HRB335级钢筋,腹筋用HPB235级钢筋。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

主梁的跨度为6.9m ,次梁的跨度为5.6m ,主梁每跨布置两根次梁,两边板跨度为2.3m ,中间跨度为2.3m , 则按单向板设计。

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梁

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梁

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梁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钢筋混凝土梁的基本结构原理,掌握梁的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

2. 学生能掌握钢筋混凝土梁的材料性质、配筋要求及其对梁承载能力的影响。

3. 学生能了解钢筋混凝土梁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混凝土浇筑、养护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条件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

2. 学生能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合理选择梁的材料和配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掌握利用现代化工具(如CAD软件)进行钢筋混凝土梁设计和绘图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钢筋混凝土梁的相关知识,培养对建筑结构工程的兴趣和热爱。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工程质量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建筑工程学科的一部分,主要针对已具备一定力学基础的学生。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求知欲,对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课程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内容1. 钢筋混凝土梁结构原理- 梁的组成、作用及分类-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及工作原理2. 钢筋混凝土梁受力分析及计算- 梁的内力分析:弯矩、剪力、轴力- 梁的应力分析:弯曲应力、剪切应力- 梁的挠度计算及控制- 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计算3. 钢筋混凝土梁材料性质及配筋要求- 混凝土的性质、强度等级及选用- 钢筋的种类、性能及选用- 梁的配筋设计原则及构造要求4. 钢筋混凝土梁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模板工程- 钢筋工程- 混凝土工程- 养护及成品保护5. 钢筋混凝土梁设计与绘图- 设计原则和步骤- 利用现代化工具(如CAD软件)进行梁的设计和绘图- 梁的施工图识读及审核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钢筋混凝土梁结构原理第二课时:钢筋混凝土梁受力分析及计算第三课时:钢筋混凝土梁材料性质及配筋要求第四课时:钢筋混凝土梁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第五课时:钢筋混凝土梁设计与绘图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梁的相关知识。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成果书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成果书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成果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 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性质、受力性能及耐久性;3. 引导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 让学生熟悉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进行简单结构设计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混凝土结构受力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及施工工艺的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和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树立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职业道德观念;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项目实施中承担责任的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混凝土结构工程的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4.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中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使学生在掌握混凝土结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结构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领域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包括混凝土结构的分类、组成、优缺点及应用领域,参考教材第一章;2. 混凝土材料性质:介绍混凝土的组成、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指标,参考教材第二章;3. 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分析混凝土结构在受力过程中的行为特点,包括受弯、受剪、受压等性能,参考教材第三章;4.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阐述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相关规范,参考教材第四章;5.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介绍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参考教材第五章;6. 混凝土结构计算与优化: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计算、分析和优化,参考教材第六章;7.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及验收全过程,参考教材第七章;8.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混凝土课程设计报告

混凝土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绪言 (1)1 现浇楼盖尺寸及梁板布置 (2)2 梁板尺寸确定 (2)3 板的计算 (2)3.1 荷载计算 (2)3.2 计算简图 (3)3.3 力计算 (3)3.4 正截面强度计算 (4)4 次梁的计算 (5)4.1 荷载计算 (5)4.2 计算简图 (5)4.3 力计算 (5)4.4 承载力计算 (7)4.4.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7)4.4.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104.5 次梁构造125 主梁设计125.1 荷载计算125.2 计算简图135.3 力计算135.3.1 弯矩设计值135.3.2 剪力设计值135.3.3 弯矩包络图135.4 承载力计算155.4.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155.4.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185.5 次梁两侧附加的横向钢筋的计算 (19)设计总结 (20)参考文献 (21)绪言混凝土构造设计原理是我们以后学习专业知识的根底,通过这门课我们学会了最根底的梁、板、柱的根本受力和如设计。

这门课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而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就是对这门课的一次应用与复习总结。

为了完成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必须反反复复的看混凝土构造和混凝土构造设计原理这两本书,这使得我们对这两本书的知识从新学习稳固了一遍。

本次课程设计还用到了101图集的知识,让我们学会如识图如画图。

这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对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梁的设计计算。

我设计的是双向板楼盖通过从混凝土构造书中的例题来设计。

梁我是通过混凝土构造设计原理这本书中的配筋设计来配筋的。

板的配筋是用101图集的平标法来表示的,梁也是运用101图集的平标法制图的。

混凝土构造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是教育方案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根本技能,启发学生对实际构造工作情况的认识和稳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1.了解钢筋混凝土构造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容,为毕业设计以及今后从事实际设计、管理工作奠定初步根底。

2.复习稳固加深所学的根本构件中受弯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梁板构造等章节的理论知识。

混凝土板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板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板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板结构的定义、分类及在建筑中的应用。

2. 学生掌握混凝土板结构的受力特点、计算方法及相关理论知识。

3. 学生了解混凝土板结构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混凝土板结构的受力情况,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学生具备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择合适混凝土板结构类型及其施工工艺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混凝土板结构的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对建筑结构工程的热爱和责任感,关注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

2.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善于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建筑结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建筑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板结构概述- 定义、分类及在建筑中的应用- 受力特点及优缺点分析2. 混凝土板结构设计原理- 板的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 板的配筋设计及构造要求3. 混凝土板结构施工技术-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质量控制措施及验收标准4. 混凝土板结构案例分析- 实际工程案例介绍- 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案分析5. 混凝土板结构设计软件应用- 软件介绍及操作方法- 设计优化及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混凝土板结构概述第二周:混凝土板结构设计原理第三周:混凝土板结构施工技术第四周:混凝土板结构案例分析第五周:混凝土板结构设计软件应用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混凝土课程设计[共5篇]

混凝土课程设计[共5篇]

混凝土课程设计[共5篇]第一篇:混凝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一、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除图中注明外,均按下列规定采用:室内正常环境下板、墙为 20mm,梁为 25mm,柱为 30mm;地下室梁为 30mm;基础底板、基础梁下部钢筋:50mm;基础底板、基础梁上部钢筋为35mm;墙体外侧迎水面钢筋为50mm(内设b@50钢丝网),墙体内侧钢筋为20mm,柱为 35mm。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二、钢筋接头形式及要求:1、框架柱、剪力墙及暗柱、端柱纵向钢筋接头形式及要求按标准图集《11G101-1》相应节点选用;2、梁板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绑扎接头:对梁类、板类,不宜大于25%,机械接头:对各类构件均不宜大于50%;焊接接头:各类构件不应大于50%.3、梁、板主筋连接位置: 下部钢筋在支座,梁的上部钢筋在跨中。

底板: 下部钢筋在跨中,上部钢筋在支座。

4、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纵筋,在搭接范围内箍筋加密至@100。

5、基础底板的纵向钢筋优先选用机械连接,接头性能达到二级。

6、钢筋的锚固长度及搭接长度见《11G101-1》第34页。

三、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板的底部钢筋伸入支座≥5d,且应伸至支座中心线。

边支座负筋锚入支座La。

2、板上孔洞应预留,避免后凿,施工时各工种须根据各专业图纸配合土建按如下图预留全部孔洞。

3、楼板上后砌隔墙的位置应严格遵守建筑施工图,不可随意砌筑。

对墙下无梁的后砌隔墙,应按建筑图所示位置在墙下板底设置加强筋:板跨不大于3米时为 214;3米~5米时 216;5米以上时为 218(加强筋沿墙通长,两端锚入支座150mm)。

4、短边净跨度 L大于4m的板要求板跨中起拱 L/500。

5、钢筋的铺放层次: 双向楼板下部钢筋,短向钢筋在下,长向钢筋在上;板的支座处:上部受力钢筋在上,分布钢筋在下。

6、水电管井中板,均须按大样图预留钢筋,待管道安装后,凿毛清洗干净再用高一级的膨胀砼浇灌。

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报告(最终版)

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报告(最终版)

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制作和使用性能及承载能力实验报告土木090409231118王先锋目录一、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混凝土制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试件制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 加载试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 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三、实验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制作和使用性能及承载能力实验一、 前言:本实验综合运用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实验三门课程的知识,完成钢筋、混凝土力学性能检测;混凝土梁的设计、制作;混凝土梁的使用性能及承载能力实验。

使学生全面掌握混凝土的制作,钢筋混凝土梁的三种破坏形态,以及工程机构实验的加载技术、量测技术和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技术。

二、 实验过程:1.混凝土制备根据所选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计算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已知:所设计的混凝土梁的强度为C30,所用材料为:中砂、最大粒径为30mm 的碎石、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2400kg/m 3 ,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解:(1)确定配制强度,cu o f因为我们所要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30cu k f =;即所以σ=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资料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学号:所在学院:专业:指导教师:2015年1月目录1. 设计任务书 (2)1.1 设计资料 (2)1.2 设计要求 (2)1.3 参考资料 (2)1.4 附图 (2)2. 计算书 (3)2.1 结构平面布置 (3)2.2 板的设计 (5)2.2.1 荷载计算 (5)2.2.2 计算简图 (5)2.2.3 内力计算 (6)2.2.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2.3 次梁的设计 (7)2.3.1 荷载计算 (7)2.3.2 计算简图 (8)2.2.3 内力计算 (8)2.3.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9)2.3.5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0)2.4 主梁的计算 (11)2.4.1 荷载计算 (11)2.4.2 计算简图 (11)2.4.3 内力计算 (12)2.4.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4)2.4.5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5)2.4.6 主梁吊筋计算 (16)2.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16)2.5.1 板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16)1. 设计任务书1.1 设计资料某民用建筑二层楼盖平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楼面标高为H=5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四周墙体为承重砖墙,厚度为37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楼板周边支承在砖墙上。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 k=5kN/m2。

楼面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 kN/m3),梁板的天花抹灰为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γ=17 kN/m3),混凝土容重为25kN/m3。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中受力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300。

图1-1 二层楼盖平面示意图(重新作图,标上A=36m,B=21.6m)1.2 设计要求①按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要求对楼面梁板进行结构布置;②对板、次梁、主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及配筋,并完成设计计算书一份,包括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计算书、参考文献、附录;③绘制楼盖施工图(2号图纸两张),内容包括:楼盖平面布置图;板配筋施工图;梁配筋施工图(各1张,配相应施工说明。

其中梁的施工图用平法绘制)主梁设计弯矩包络图、抵抗弯矩图(1张)注:①图纸采用交通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标准图签;②计算书应包括标准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完整过程,并装订成册。

1.3 参考资料[1]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2] GB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3] 叶列平.混凝土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8)1.4 附图2. 计算书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 k=5kN/m2。

楼面采用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 kN/m3),梁板的天花抹灰为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γ=17 kN/m3),混凝土容重为25kN/m3。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中受力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300。

环境类别取类别一,使用年限设为50年。

2.1 结构平面布置单向板肋梁楼盖由板、次梁和主梁构成。

其中,次梁的间距决定板的跨度,主梁的间距决定次梁的跨度,柱网尺寸决定主梁的跨度。

单向板、次梁和主梁的常用跨度为:单向板:1.8~2.7m,荷载较大时取较小值,一般不宜超过3m;次梁:4~6m;主梁:5~8m。

根据1-1所示的柱网布置,选取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的结构平面布置方案如图2-1所示。

主梁的跨度为7200mm,间距为6000mm;次梁的跨度为6000mm,间距2400mm。

板厚的确定:按高跨比要求,板厚h≥l/40=60mm,按构造要求,民用建筑楼板的最小厚度为60mm。

故取板厚h=60mm。

次梁:根据经验,多跨连续次梁的截面高度1 12 000100012mm 00mm并且2 0002mm240mm故取4 0mm 截面宽度24 0 4 02mm 1 022 mm取200mm 主梁:根据经验,多跨连续主梁的截面高度147200147200mm 142 00mm并且1 72002mm 4 0mm故取700mm 截面宽度27007002mm 2 0mm取0mm2.2 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2.2.1 荷载计算20mm 厚水泥砂浆面层:20×0.02=0.400 kN/m 2;60mm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2 ×0.06=1.500 kN/m 2;15mm 厚石灰砂浆抹底:17×0.01 =0.2 kN/m 2;恒荷载标准值:g k =0.4+1.5+0.255=2.155 kN/m 2;活荷载标准值:q k =5.000 kN/m 2;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0)的规定,荷载设计值为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效应设计值:1 12 2 1 1 4 0002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效应设计值:21 2 1 0 7 1 4 000 7 0 2 取 kN 2。

2.2.2 计算简图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各跨的计算跨度为:中间跨: 0 2400 200 2200;边跨: 0 2 2400 100 120 1202 224022400 100 120022210取小值 0 2210 平均跨度:2200 22102220 mm边跨与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2210 220022000 4 10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板的计算简图如图2-2所示。

2.2.3 内力计算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2-1。

2.2.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板的钢筋采用HRB400,混凝土为C30,查规范得:0 2, 14 2, 1 1 0, 0 0 20 40mm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2-2。

A* 0.8是为了考虑四边与梁整体连接的中间区格单向板拱的有利作用而取的折减系数。

2.3 次梁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2.3.1 荷载计算板传来的恒载:2.155×2.4=5.172 kN/m;次梁自重:25×0.2×(0.45-0.06)=1.950 kN/m;次梁粉刷抹灰:17 ×0.015×(0.45-0.06) ×2=0.199 kN/m;恒荷载标准值:g k=5.172+1.950+0.199=7.321 kN/m;活荷载标准值:q k= .000×2.4=12.000 kN/m;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0)的规定,荷载设计值为由可变荷载控制的效应设计值:1 12 7 21 1 4 12 000 2由永久荷载控制的效应设计值: 2 1 7 21 0 7 1 4 12 000 21 4 取 2 kN 。

2.3.2 计算简图各跨的计算跨度为:中间跨:因梁亮度与主梁整体连接,故计算跨度取为净跨 即: 0 000 0 0 ;边跨: 02000 17 1202 021 02 4取小值 0 0 平均跨度:0 02740mm边跨与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0 01 10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剪力计算是,跨度取净跨。

次梁的计算简图如图2-3所示。

2.2.3 内力计算次梁的内力计算见表2-3和表2-4。

2.3.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5.2.4条规定取用。

边跨:按计算跨度l0考虑:0 1 4按梁(纵肋)净距S n考虑:20021 0 2 0取较小值 1 4中间跨:按计算跨度l0考虑:0 1按梁(纵肋)净距S n考虑:20022002400取较小值 1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判断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截面,因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查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2.1条的规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20mm,取h0=450-30=420mm,则10210141 0420 0200 7 07 10故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2-5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5.1条的规定,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2%和0 4中的较大值,即0.2%.表2-5中的配筋率满足要求。

配筋形式采用弯起式。

根据计算所得钢筋面积,查《规范》来选用钢筋。

次梁的钢筋有弯起式和连续式两种,因次梁高度一般较小,所以选用连续式较为方便。

2.3.5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验算截面最小尺寸、腹筋计算和箍筋最小配筋率盐酸。

次梁截面强度计算见表2-6。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9.2.9条的规定,该次梁中箍筋最大间距为300mm ,箍筋最小配筋率如下式计算:0 240 24 1 4 270 0 12.4 主梁的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大,应力较高,裂缝较宽。

因主梁是楼盖的重要构件,要求有较大的强度储备,且不宜有较大的挠度,因此采用弹性方法设计。

2.4.1 荷载计算主梁自重实际为均布荷载,但此荷载值与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值比很小,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其作用点与次梁的位置相同。

即采用就近集中的方法,把集中荷载作用点两边的主梁自重集中到集中荷载作用点,主梁视为仅承受集中荷载的梁。

次梁传来的恒荷载:7.321×6.0= 43.93 kN;主梁自重:25×0.35×(0.7-0.06) ×2.4=13.44 kN;梁侧抹灰:17 ×0.015×(0.7-0.06) ×2×2.4=0.783 kN;恒荷载标准值:G k=43.93+13.44+0.783=58.149 kN;活荷载标准值:Q k=12.0×6.0=72.000 kN;恒荷载设计值:G=1.2 G k =1.2×58.149=69.779 kN;活荷载标准值:Q=1.4 Q k =1.4×72.000=100.800 kN。

2.4.2 计算简图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承在砖墙上,支承长度为370mm,中间支承在400mm×400mm 的混凝土柱上,其各跨的计算跨度为:边跨:0227200120200 70240027201022102 7200120200400272 2取较小值072 2中间跨:72004004007200 平均跨度:72 272002722跨度差:72 2 720072000 72 10 ,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主梁的计算简图如图2-4所示。

2.4.3 内力计算2.4.3.1 弯矩计算1 2边跨: 77 7 2 2 0 0100 00 7 2 2 7 1 00 中跨: 77 7 200 02 41 100 00 7 200 72 7 平均跨度: 77 7 22 04 22 100 00 7 22 72主梁弯矩计算如表2-7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