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摘抄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摘抄《不跪着教书》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教育书籍,作者吴非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见解,对教育现象进行了批判与反思,让我深受启发。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以及个人的感悟。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在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品格和价值观的塑造者。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味地迎合权威、遵循传统,那么又怎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有独立人格的学生呢?这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时因为种种压力和顾虑,而放弃了坚持真理和独立思考。
“学校教育如果忽略了人文精神,那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可能是有知识没文化的‘残次品’。
” 这让我意识到,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对他们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要让他们懂得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理解社会,成为有温度、有情怀的人。
我们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心灵的滋养。
“对一位教师来说,最大的安慰,就是我们培养出了人,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只要能经常发现这样的孩子,就会觉得既幸福又平常。
”读到这里,我深刻地感受到教育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学生取得了多高的分数,而在于他们是否拥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
当我们的教育能够让学生懂得感恩,能够对周围的人和事心怀善意,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这也提醒着我,在日常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让他们成为有温度的人。
“教师要有精神追求,要有独立的人格,不能人云亦云。
” 一个有精神追求的教师,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教师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不随波逐流,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
如果教师自己都没有追求,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呢?“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变得更美好,而不是让人变得更功利。
”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功利主义的倾向愈发明显,学生为了分数而学习,教师为了成绩而教学。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精选5篇)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精选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1拜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不跪着教书》这一本书,刚开始是被这书的题目吸引了,因为这触及到现行教育的痛处和反应了教师的尴尬。
吴非老师所描述的是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状态:教师屈服于应试教育和奖项、荣誉的获得,成了考试分数或各种比赛的奴隶;教师缺少终身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的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孩子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在实践中又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们不得不承认,独生子女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好胜、自私、独立性小、依赖性大、宽容度小。
而有些家长更是纵容自己的小孩,让教师在孩子面前无法树立威信。
在这一系列问题面前,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选择,继续做教书匠?还是做个独立的思想者。
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更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
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但教师更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所以我们要:(1)善于学习,积极进取。
教师只有成为好的学习者,才能成为好的教育者。
(2)大胆创新,领先潮流。
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社会教师的灵魂,教师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新一代创造型的人才,引导学生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2读完了吴非的《不跪着教书》,我又一次翻开了书的首页,读了作者的《序》,突然发现自己似乎能感受到他的内心,他在真挚地呼唤,大声地呐喊,直面现实,怀揣梦想,毫不放弃。
中学教师《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中学教师《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第一篇:中学教师《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最近,我读到了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看似轻松的文笔中渗透着作者鲜明新颖的思想与智慧,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的一段话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有人把教师比着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着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着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
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
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
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教师“必须读一百本书”的目标、每年推荐的“教师必读书目”,对教师的读书是一种很具体、很有效的指导。
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思考,那么,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一、教师要有尊严,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书近十年,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原因何在,就是因为缺乏尊严,没有铁骨。
繁琐的工作,使我产生职业倦怠。
得过且过,没有个性,缺乏激情,使我见了什么都无所谓。
我成了十足的教书匠。
我是跪着教书,跪在应试教育的面前,俯首贴耳,惟命是从。
所幸的是,这本书让我彻底清醒,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己拥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才能教出善于思考的学生。
正如书中序言所写: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二、教师要不断进修,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评价一个老师的工作: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喜欢你任教的学科,教师本身就要有让人信服的魅力: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谈吐、较高的业务水平。
这些素质并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后天慢慢培养出来的。
只有不断地进修,不断地汲取知识,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我。
所以只有教师自己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让你的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教师还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生活,需要关爱,需要同情,更需要一颗善良的心。
善良的心充溢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教育也如此,一样需要有仁爱,需要有爱心的教师。
爱孩子首先要走近孩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
理解全班每个孩子的悲哀与欢乐。
爱孩子,必须尊重孩子。
要尊重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爱孩子,就必须信任孩子,信任孩子的潜在能力。
在师生之间,只有架起爱的桥梁,才能到达教育的最理想的彼岸。
唯有在教育中注入更多的关爱与希望,生命之花才能永不枯竭地绽放,教育之树才能永远长青。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摘抄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摘抄《不跪着教书》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教育书籍,作者吴非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见解,揭示了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人格尊严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缺乏主见,盲目跟从,那么又怎能培养出有思想、有个性的学生呢?只有教师站得直、立得稳,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坚守自己的立场,追求真理。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一问,问得人心惊胆战。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家长的信任和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我们应该时刻反思,我们给予孩子的教育是否能够让他们在多年后成为有责任感、有道德、有能力的青年?我们的教育是否真正关注到了每个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是否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语文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文字中看到人性的光辉,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领悟到生命的意义。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传递人文精神的载体。
通过语文教学,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学会欣赏、学会表达,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安慰,就是我们培养出了人,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只要能经常发现这样的孩子,就会觉得既幸福又平常。
”教育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学生的成绩,更在于培养出懂得感恩、有道德良知的人。
当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他人、对待社会,那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作为教师,能够见证这样的成长,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幸福。
“教师要有精神追求,要有独立的人格。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摘抄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摘抄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一书,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见解,引发了我对教育的诸多思考。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自身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坚定的教育信念。
只有教师站直了,学生才有可能站直。
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总是随波逐流,缺乏主见,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难以在复杂的社会中坚守自我。
“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这让我意识到,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如果我们停滞不前,不追求知识的更新和自身素养的提升,就无法给予学生最优质的教育。
我们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以更广阔的视野引导学生探索世界。
“教师要有精神追求,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
”有理想的教师,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充满激情和动力。
这种理想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宏大目标,而是在日常教学中,始终坚守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这使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沟通与交融。
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困惑和梦想,才能让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要用爱去关怀学生,用真诚去赢得学生的信任,让教育成为一场温暖的心灵之旅。
“现在教育界流行的做法,恰恰是在磨灭学生的个性。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标准化的考试和评价体系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吴非老师的这句话提醒我们,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方式。
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机会,而不是将他们都塑造成一个模式。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摘抄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摘抄读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
这书里的好多观点和话语,就像一把把小锤子,轻轻地,却又实实在在地敲在了我的心坎上。
书中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作者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一段教学经历。
那是我刚开始教书不久,学校组织了一场公开课。
为了这堂课,我精心准备了很久,教案改了又改,课件做了又做,还在办公室里对着同事试讲了好几遍。
我满心期待着这堂课能够完美无缺,让领导和同事们都刮目相看。
终于,公开课的那一天到了。
我穿着得体的衣服,早早地来到了教室,看着孩子们一双双好奇又期待的眼睛,我心里暗暗给自己鼓劲:一定要上好这堂课!上课铃响了,我按照之前设计好的流程,一步一步地引导着孩子们学习。
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可是,就在我讲到一个重点问题的时候,一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举起了手。
我心里一喜,想:这孩子今天居然主动发言了,不错不错。
于是,我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
他站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我觉得您讲的这个不太对。
”我心里“咯噔”一下,脸上的笑容瞬间有点僵硬。
但我还是故作镇定地说:“哦?那你说说你的想法。
”他结结巴巴地说了自己的观点,说实话,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和我准备的标准答案完全不一样。
我心里开始纠结:如果肯定他的想法,那我之前准备的那些内容不就全乱了?如果否定他,又好像不太尊重他的思考。
就在我犹豫的时候,我看到了教室后面听课老师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在说:“看你怎么处理。
”我一下子慌了神,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按照我准备的流程走,不能出错。
于是,我对那个孩子说:“你的想法很独特,但是这道题还是应该按照老师讲的方法来。
”孩子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了下去,他默默地坐下,再也没有说话。
那堂课结束后,我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扬,说我准备充分,教学流程清晰。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摘抄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摘抄《不跪着教书》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教育书籍,作者吴非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见解,揭示了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并呼吁教师要保持独立的思考和人格。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自身的精神独立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如果自己都没有坚定的信念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又怎能培养出有主见、有担当的学生呢?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坚持。
“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教师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精神世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引导。
如果我们自己都停滞不前,又如何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呢?“学校教育如果忽略了人文精神,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有可能是有知识没文化的‘畸形人’。
”这让我反思我们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
一个有文化的人,应该懂得尊重他人、关爱社会、有责任感和正义感。
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品德和心灵的成长。
“教师要有勇气保持自己的个性,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不随波逐流。
”在教育大环境中,可能会有各种压力和诱惑,让教师失去自我。
但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原则,不被外界的因素所左右。
保持个性,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真实、可信的榜样。
“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自己不读书,不写作,怎么可能教出爱读书、会写作的学生?”这让我意识到教师的示范作用。
如果我们希望学生热爱阅读和写作,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热爱阅读和写作的人。
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教育是为了让人活得更美好,让人更有尊严。
”这应该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我们的教育不应是让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而是要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拥有追求幸福和尊严的能力。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摘抄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摘抄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一书,言辞犀利,思想深刻,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受触动,也引发了我诸多的思考。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独立思考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如果自己都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盲目跟从,又怎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呢?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自身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勇气。
“学校教育如果忽略了人文精神,培养出的只是‘有技术没灵魂’的人。
”在当今社会,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然而,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人文关怀。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只有自己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和引导。
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如果教师停滞不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水平,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无法适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
“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全面发展。
我们要把教育工作视为一项神圣的使命,将学生的成长与自己的职业追求紧密相连,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如果教师把自己的工作仅仅看成是一种职业,那他永远也不会成功;如果教师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事业,那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对待教育工作的态度决定了教师所能达到的高度。
把教育当作事业的教师,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断追求卓越,为学生的成长付出不懈的努力。
中学教师《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中学教师《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第一篇:中学教师《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最近,我读到了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看似轻松的文笔中渗透着作者鲜明新颖的思想与智慧,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的一段话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有人把教师比着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着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着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
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
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
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教师“必须读一百本书”的目标、每年推荐的“教师必读书目”,对教师的读书是一种很具体、很有效的指导。
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思考,那么,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精选5篇)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精选5篇)《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精选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1最近,我读到了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
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爱与敬重的阅读”一目,作者说:“现在的青年教师,读书条件远远胜过前辈,也许是因为诱惑太多,读书的动力和效率反而不如前辈。
功利的应试教育让他们上了大学,功利的读书又驱使他读到更高的学位,最后,应试与功利教育孵出的一代人走上了讲台,他只能把自己的一套‘经验’搬给学生。
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议论一些教师的粗俗无知”。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也在问自己,是不是也带着功利的应试教育去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只会学习做题的工具?会不会在我的学生毕业后也会说我曾经的历史老师什么也没教会我。
在应试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下,潜移默化中我肯定有这样的行为。
其实真正的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在教学的同时让学生的眼界思维更加开阔。
那么怎样开阔学生的眼界,这就需要教师先开阔自己的眼界。
初中历史作为开卷考试的小学科,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生的重视程度低,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会告诉学生,你们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初中中考,到了高中,历史是主科并且是闭卷考试,你们现在多记住一些历史知识,有了基础高中学习才会更游刃有余。
备课时,我也会看高中的历史课本,把初中的历史知识更好的转化为高中历史知识的基础,多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和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摘抄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摘抄《不跪着教书》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教育书籍,作者吴非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见解,对教育现象进行了剖析与批判,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令人警醒的观点。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这句话犹如一记重锤,敲打着我的心灵。
在教育中,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
如果教师自身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味地迎合权威、遵循旧规,又怎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有主见的学生呢?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但如今,仅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这活水便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语文老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文精神的培养。
语文教师应该站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高度,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失去了自己的立场和尊严,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也会逐渐消失。
书中还提到:“一位合格的教师,就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生的道路。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这需要教师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迷茫,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为他们驱散阴霾,照亮前行的方向。
“教师要有精神追求,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
”教育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如果教师只是把教学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那么他很难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只有当教师怀揣着教育理想,为了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时,他才能真正体会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训练猴子。
”这句话让我反思了当前的教育方式。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通用14篇)《不跪着教书》是20XX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非。
该书为《大夏书系教育随笔(第一辑)》之一、主要是1988年以来作者的散文随笔汇总。
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考!《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 1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也让我渐渐明白吴非老师说的“不跪着教书”是指的是什么。
让我们不由得思索: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书中的教育随笔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作者以几个时代丰富的教育人生体验,以一个教师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审视着当今教育的种种弊端,以一个中国人具有的爱国情怀呼吁每一个教师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当一盏能够长久地照耀学生一生道路的明灯!教师究竟是什么?从古至今,教师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有人把教师比作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还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其实,我觉得,教师就是教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
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中有一个小标题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吴非老师说:“课堂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
”这告诉我们不跪着教书,“老师应当是思想者”。
吴非老师列举了现实中的一些跪着教书的现象:“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在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那我们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首先,教师的人性要丰满。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三篇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三篇《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篇一最近,我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
跪着,意为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名利而失去教师的责任,意为为了迎合上级而折腰,而随波逐流。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一、不能跪对学生。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融洽的,既要抛弃师道尊严,也要直起脊梁做人。
对学生的正确态度是:热爱,尊重,不迁就。
二、不跪对领导。
教师首先要自尊、自信、自强,也要保持一颗淡泊宁静之心,无欲则刚,无求品自高。
三、不跪对社会。
教师要做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一个普通人,不要整日忙与社会应酬,不要下跪于名利之中,应固守自己的一方天空。
四、不跪对家长。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要彼此在必要的沟通之中平等、理解、信任、支持。
避免庸俗化、功利化。
是啊,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
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
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篇二在《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中,老师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做教师的职责,身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要做到的:一、要抛弃学科本位的思想:身为教师,不负责任,那就是老师的悲哀。
老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评价观,不以分数为标准把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做事的态度,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做人的原则,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优异的学习成绩,但他认真,诚信,富有爱心,作为教师,你应该为这样的学生自豪,虽然这样的学生不会给你带来所谓的`荣耀,但会让老师的内心变得踏实!二、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一个老师不能一味用语言教育学生,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良好的行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老师,你希望学生善良,那老师的内心就要柔软和慈悲,你希望学生正直,那老师就要诚信,你希望学生积极向上,你老师就要不畏困难,你希望学生阳光朝气,那教师就要乐观开朗,老师要知道,若干年后,在你的学生身上会折射出老师的影子,我们希望,这些影子是美好的!三、要有执着的方向:在当今人心浮躁的社会,老师要耐得住寂寞,不沽名钓誉,要能经受住一些诱惑。
关于不跪着教书读后感教师参考范文3篇
关于不跪着教书读后感教师参考范文3篇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最近读了特级教师吴非教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亮新奇,振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吴非教师在"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要站着教书。
假如教师没有独立思索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发人深省的思索引出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我想了许多。
第一:情商培育是保证学生静心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将来做大事的必需根底力量。
不要用一件事情或一个阶段打算人生的全部。
从“好人”一词的出处及六尺巷的故事讲起,到做一名好教师应当是怎样的人。
让我们再一次受到了心灵的洗礼。
“美妙是属于自信者的,时机是赐予开拓者的,奇迹是属于执着者的。
责任就是方向,经受就是资本,性格打算命运。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一个人由于多大的事开头发脾气,他的心胸就那么大。
做大事的人不会和小事计较,有力量的人不会和力量小的人计较。
包涵一切不合理,世界才精彩。
做宽容大气的中国人。
有大气的教师才有大气的学生。
其次:教师从各个方面具体地分了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
要站着教书,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四会”教师,会教书,会带班,会教科研,会协调沟通,并且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学会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第三:到做一名好教师应当是怎样的人。
让我们再一次受到了心灵的洗礼。
“美妙是属于自信者的,时机是赐予开拓者的,奇迹是属于执着者的。
责任就是方向,经受就是资本,性格打算命运。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当是一朵漂亮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行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当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摘抄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摘抄《不跪着教书》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教育书籍,作者吴非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见解,对教育现状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同时也为教育者们指明了方向。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独立思考,一味地迎合权威、遵循旧例,那么学生又怎能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呢?我们应该鼓励教师拥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以自身的榜样力量引导学生追求真理。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这是对教育责任的叩问。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
而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成果,能否让孩子在多年的教育后,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的青年。
我们不能辜负家长的期望,更不能耽误孩子的未来。
“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 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视野。
只有自己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才能在教学中给学生以启迪和引导。
如果教师自己都停滞不前,又怎能要求学生不断进步呢?“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
” 吴非老师强调了读书对于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性。
读书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还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读书,让他们在书的海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同时,教师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保持读书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
“如果教师把学生当作容器,只管往里灌,他的教育就会出问题。
”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发展方向。
“教师要有勇气对学生说:‘这道题我不会做,我们一起研究。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5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5篇《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5篇本文简介:《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一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是一本个性十足的书,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吴非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是一个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呐喊的人。
整本书贯穿着浓浓的为教育的忧虑之情,还有他的信仰教育应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其实这本书是不需要再做什么摘抄的,读完此书,我们只需记住要培养一《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5篇本文内容:《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一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是一本个性十足的书,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吴非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是一个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呐喊的人。
整本书贯穿着浓浓的为教育的忧虑之情,还有他的信仰教育应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其实这本书是不需要再做什么摘抄的,读完此书,我们只需记住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非一个做题的机器。
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独立自由的人,否则培养出来的也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人。
读完此书,可以发现吴非老师与李镇西老师的思想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在尽自己所能去改变中国教育中的种种恶习,都在努力培养健全的人。
不同之处在于吴非老师脾气似乎更大,看不顺的一定要说出来,而且说到深处、痛处;而李镇西老师似乎圆滑了许多,他更多地去享受教育的快乐,并且把大家也带入教育的快乐之中,从改变自己开始,来改变中国的教育。
两位老师的风格都是我喜欢的,因为他们都很真诚,都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
不过吴非老师批判的太多,虽然所言皆属实。
但是光谈负面形象未免使广大教师产生失望的心理。
作为教师,我还是希望能更多的获取正能量,把自己小小的班级带好,让他们感受成长的幸福。
当然,在吴非老师别的书中有介绍。
所以,这本书的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唤醒,正如书名:不跪着教书下面摘录一下书中的经典之处: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安慰,就是我们培养出了人,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只要能经常的发现这样的孩子,就会觉得既幸福又平常。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2020-05-02《不跪着教书》的1我捧起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
为什么取名为“不跪着教书”呢?在我从教的这些日子里,有没有跪着呢?带着期待、怀疑、审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无限的温暖……书中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
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让我洞悉当今教育现状,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吴非老师在书中的《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语文老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学会思考是“师与匠之间的差别”我们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学生吗?在《教师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师》中,他也把我带入思考的王国,思考的同时也让意识到教师没有信仰,没有精神追求,他的学生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讲有个学生考进名校不久,非常高兴地同父母和刚从海外回来的亲友到学校参观,岂知一进校门就遇见了班主任,父母出于礼貌问班主任:我们的女儿在校表现怎么样呢?班主任当着学生的面对家长说:你们的女儿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脑子笨了一点,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看到这,我也不禁愤怒起来,这是为人师该说的话吗?该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转学,父母也觉得失望,亲友也很难堪。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教师的批评只会使这些学生感到学校生活不愉快、看到老师害怕疏远、对考试感到紧张。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
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时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记得我还在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有一次在批改周记的时候,看到班上的“小调皮”在自己的周记里写:“尽管我读书读得很不好,字也写得不好看,可是我一定会认真地学习,争取考上好成绩。
中学教师《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中学教师《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第一篇:中学教师《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近来,我读到了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看似轻松的文笔中渗透着作者鲜明新鲜的头脑与伶俐,振聋发聩,阐发题目刀刀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的一段话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西席就不克不及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力,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西席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有人把西席比着辛劳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也有人把西席比着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着人类魂魄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西席比着燃烧的烛炬,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门路。
我觉得,西席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西席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候,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西席更不仅仅是烛炬,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
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西席便是西席,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同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西席便是人,有本身的油盐酱醋,有本身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康健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
而要做到如许,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便是认真地念书,不绝地念书,永久地念书,从册本中得到教诲伶俐。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教师“必须读一百本书”的目标、每年推荐的“教师必读书目”,对教师的读书是一种很具体、很有用的引导。
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时间和精神,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西席可以边念书,边研究思索,那么,我们的西席生存就充分了,精力就饱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代价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不跪着读书读书笔记
不跪着读书读书笔记《不跪着读书》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教育书籍,作者吴非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见解,对教育现象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呼吁教师和学生都能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不盲目跟从,不跪着读书。
书中,吴非老师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他指出,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许多人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答案和观点,缺乏深入探究和质疑的勇气。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学生中,在教师群体中也并不罕见。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很少有人去思考知识背后的逻辑和意义。
长此以往,人们的思维变得僵化,创造力也被扼杀。
吴非老师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启发式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而不是简单地灌输。
吴非老师还对功利化的教育进行了批判。
在现实中,教育往往被视为获取高分、升入名校、找到好工作的工具,而忽略了其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成长的重要作用。
为了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们被淹没在无尽的题海之中,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得不围绕着考试指挥棒来教学。
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可能是会考试的机器,而不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创造力的人。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反思自己的学习经历。
在学生时代,我也曾为了考试而拼命刷题,为了迎合标准答案而压抑自己的想法。
现在想来,那时候的自己确实是在“跪着读书”,没有真正去理解知识的内涵,也没有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当我进入社会后,才发现这种缺失给我带来了诸多困扰,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还提到了阅读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吴非老师认为,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能够开阔视野,丰富思维,让人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然而,如今的快餐式阅读盛行,人们更多地关注于表面的信息,而忽略了对书籍内涵的挖掘。
真正有价值的阅读应该是静下心来,深入思考作者的观点,与作者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此外,吴非老师呼吁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独立思考的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山西省实验小学张金锁学校每学期都会给我们推荐了一些书来读,其实,我是个爱读书的人。
我爱读的书也很多。
只是一向对专业类的的书籍不大感兴趣,因为说教味太浓,读起来总觉得有些累。
当我看到《不跪着教书》这本书时,它的题目吸引了我,这“跪着”的含义是什么谁在跪着教书为什么跪着在我从教的这些日子中有没有“跪着”
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势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就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怀着对吴老师的敬意,我认真读完了这本书。
对于本书封面上的那段话,我不敢说完全理解了,但可以说有点理解了。
我觉得用“语重心长”、“发自肺腑”或者说别的什么词都不能表达出作者在写这段话时的心情。
回过头来再读这段话,我读到了一个字——爱。
有人把教师比着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着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着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
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
其实,着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早在上世纪末就反对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称颂教师。
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
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看看现实,可以说跪着教书是我们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书本的奴隶,考试的奴隶。
我们曾经有过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我们身上或多或少的透着些奴性,我们自己还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跪着生活。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看来只能先从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做起。
跪着,意为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人云亦云,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生存而失去教师的责任。
吴非老师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是:“不跪着教书”。
也就是说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
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人格独立了,
才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思想独立了,才能教会学生用智慧去怀疑,去判断,去立论,去创新!“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
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不跪着教书,必须要有站起来的勇气,要有视野的宽度、知识的厚度、思想的深度。
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
深记自己做为教师的责任。
开启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品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人。
作为教师还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
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
”也就是说要想拥有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必须从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来入手,才能不断地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舍此,别无他径可寻。
针对目前教育界很多教师“跪着教书”的现实,吴老师给出了一个良方:就是读书。
“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
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
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了教育生命。
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
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吴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言简意赅,把握住了现代“师道”的实质。
课堂中我们要有激情,这种激情劲儿很重要地来自言辞,不仅仅是将预先准备的内容表达地流畅、有韵味,更多的还是对随机出现的问题能接过话题阐释和借题发挥,有了新意,有了深度,学生怎么会厌学呢,学生喜欢有激情的老师,喜欢有激情的课堂,我们得靠激情感染学生。
我们要和学生对话沟通,要展现所教学科的内在魅力,体验老师的妙趣横生。
你看,这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我们现在所做的不仅仅是传播,更是创造,传说人本来是泥做的,因为得到一口灵气而开始了生命,也许经后我所做的就是要传承这股灵气,让更多的生命有新的呼吸。
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自己的学养;而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教师,只能做“传声筒”。
书中有不少篇目引起我的共鸣。
在《“地动仪”真的那么灵吗》中,对张衡的地动仪提出质疑——“地动仪”真的灵敏到“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果真如此,那么我们应该仿制几台来预防地震。
可是科技发展到人能进入太空,却无法预报汶川大地震。
可见这其中是否有夸大之意对于教材,只是教学的素材,尽管新课改、新课标喊得很响,但看看新教材,就会发现许多新问题,有的问题甚至是低级错误,像知
识性错误的科普文、胡编乱造的“三无”文、前后重复的古诗和课文。
莫非现在要进行课程统整的研究,是因为已经发现教材中出现了较多问题
在《看“骄子”成“娇子”》一文中,谈到了劳动——“劳动也是获取文明教养的途径”。
确实如此!劳动创造了人。
如果学生连值日、大扫除都懒得参加,扫地、拖地都不会,如何培养自理能力、树立自立意识这样的人长大了怎么会有社会责任感怪不得每年都有考上了大
学还要请保姆、衣服还要带回家洗、自理不行被退学等负面新闻。
当有人还在批驳西方大学生劳动目的比较庸俗,“他们大概没想到,不能培养劳动者才是教育最大的失误”!
还有《这不是尊重,是歧视》,写到学生、家长对教师的不尊重,一味强调自己的个人利益,似乎教师应该多做牺牲、完全服从于学生的需要。
社会上的类似报道也不少,老师对学生稍作批评,学生就受不了,不但不自省,反而做出种种不理智的举动来,结果责任全在老师身上。
因此,“班主任可以适当批评学生”的条文出台,引来社会的热议。
“教师要严守师德,正身为范,但是教师也要扞卫职业尊严”,“如果把教师当作可以随意使唤的仆役,不仅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侮辱,也是对文明的亵渎”。
作为教师,对于书中披露的许多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和造成这些现象的社会根源,身受感同。
吴非老师直面现实,直逼人生,洞烛幽微,鞭辟入里地揭开种种的疮疤并剖析个中的原因,字里行间,始终流淌着作者对祖国、对民族所倾注的一片真情。
我想,如果每个教育者,
在琐碎劳顿的教育工作中都能这样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创新,那么我们就能不跪着教书,学生就能站直腰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有更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