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的读后感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读《不跪着教书》有感(通用19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最关键的后感不能忘了哦。
你想好怎么写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不跪着教书》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篇1《不跪着教书》所收入的是吴非老师近几年来有关教育教学问题的随笔杂感,第一次遇见此书,便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心里就在想:“不跪着教书”是什么意思?它的内容是什么?坚持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它并不是那种枯燥无味的教育理论专著,也不是那种纯粹的教育叙事,而是利用教学中、生活中所见所闻所遇的小事,来发表对当前教育的思考和见解,从而表达作者对当前教育现状的担忧。
吴非老师本书中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我是从这四个方面来理解这句话的:一、教师应当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的学生,是当前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而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成为一个思想者,那么首先是教师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个教师,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之后,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才能始终充满活力,才能以身示范,感染学生。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那么教学的“创新”从何而来?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那么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意识从何而来?所以,教师要时刻自己思考问题,才能“立”好学生。
二、教师要有精神追求现在如果一个教师对教学工作做机械重复,对学生的冷漠,对生活的冷漠就是对职业的亵渎。
杰出的教师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对新思想新事物很敏感,他们对未知领域不停的探索,对教学保持浓厚的兴趣,在精神上始终追求着。
教师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保持激情,才能不断的有所发现和创造。
教师没有了信仰,没有了精神追求,那么学生也就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
三、教师要多读书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当会读书,学会思考。
通过多读书,才能获得文明教养,才能净化心灵世界,才能拓宽知识面。
一本好书犹如一颗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10篇)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10篇)”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
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因为,“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我认为,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
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
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读书,思考,实践,再读书,再思考,再实践,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规律,是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我将在今后的教育进程中坚持遵循这一规律,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篇五我捧起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
为什么取名为“不跪着教书”呢?在我从教的这些日子里,有没有跪着呢?带着期待、怀疑、审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无限的温暖……书中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
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让我洞悉当今教育现状,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吴非老师在书中的《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语文老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学会思考是“师与匠之间的差别”我们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学生吗?在《教师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师》中,他也把我带入思考的王国,思考的同时也让意识到教师没有信仰,没有精神追求,他的学生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
就如汶川大地震中冒出来一个“范跑跑”,身为一名教师却在紧急关头丢开学生率先脱逃,尽管事后他如何为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标榜,但是你觉得他值得原谅吗?尽管他也有信仰与追求,可是他的出发点不是站在一个为人师的立场上,他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他的学生。
如果每个学生都引以为鉴的话,不敢想像,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会伦落成什么样。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5篇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5篇《不跪着教书》是老师吴非的一篇教育随笔。
这本书很长,分为六个部分,介绍了教育的不同方面。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读《不跪着教书》有感,盼望对您有所关心!读《不跪着教书》有感1近日阅读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一书,让我颇有感受,在全部的老师中,真正做到不跪着教书者能有几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首先,要求为人师者要做到视野有宽度、学问有厚度、思想有深度。
特殊是在思想的深度上要有刻意的追求和作为。
由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已不再是单维的传授学问和训练技能,而必需关注同学的精神世界、关注同学的情感体验、关注同学的心理健康,关注同学的人格建构。
“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
”(肖川《教育的抱负和信念》)只有老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同学的精神绚烂,只有老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同学的高尚情感,只有老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同学的健康心理,只有老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同学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其次,要求老师要有执着的教育追求。
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盼望、视教育为抱负、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
而不是把老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某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
要像张思明那样专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的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共性”的教育抱负,要像窦桂梅那样执着的为同学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同学的爱心。
第三,要具有超群的教育才智。
肖川博士指出:“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我们教育的才智。
”的确如此,尽管不少的文章和着述都涉及到“教育才智”的话题,我们从中所能得到的也仅仅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而已,更何况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否恰到好处的为我所用还要另当别论。
“教育才智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
”也就是说要想拥有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才智,必需从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来入手,才能不断地积淀自己的教育才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简短感受(10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简短感受(10篇)《不跪着教书》读后感简短感受篇1“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的人?”这是我读完《不跪着教书》一书后,印象最深,震撼最大的一句话。
反思我们的学生,不仅让我想起了很早以前的一个真实的笑话——《船长几岁了》:一位法国教育心理专家曾给上海的孩子出了一道题目:“一艘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那么船长有几岁?”1998年,用这则笑话测验我国沿海某市的小学生与初中生,结果做出答案的竟达90%,即使在上海某重点中学的高三年级,也还是有10%的学生得到75—32=43岁的答案。
只有10%的学生认为此题十分荒谬,无法解答。
当然,这10%的学生答对了,因为该题目只不过是一则欧洲笑话,不可能有答案。
而同一道题目在法国小学做实验时,超过90%的同学提出了异议,甚至嘲笑老师是“糊涂”蛋。
无独有偶,我身边一些有心的老师也在自己班作过同样的测验,结果情况也一样不容乐观。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敢怀疑题目有错?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相信自己?我想作为老师,我们也是有责任的。
首先,从教学的角度出发。
我们常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在教学中,我们是否真正把发现问题的空间留给了学生?是否真正珍视学生的反叛精神?是否让学生把问题带进课堂又带到了课外?其次,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教师是工作者,劳动者,指导者,但教师最起码应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教师只有成为思想者,才具备教育者的素质。
教师具有怀疑精神与批判精神,才能胜任教育。
但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有这样的问题意识?是否有这样的思辨意识?答案也不肯定。
如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凡上课就来个小组讨论,也不管有否需要;再如提倡数学问题生活化,但凡上课就来个情境创设,也不管效果如何?正如林华民老师所提出的把课堂当做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的地方是我们老师当务之急的事!《不跪着教书》读后感简短感受篇2这学期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吴老师好像用跟你聊天一样的方式把这一个个道理说给我们听,虽然平平和和,但句句都说到老师们的心坎上,让我受益匪浅。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15篇)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15篇)《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1《不跪着教书》是一本不错的而书籍。
我有空时就翻翻,感觉不像一般的教育专著那么枯燥乏味。
作者吴非本身是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这本书是他的教育随笔的结集。
作者在这本书里的很多观点,跟我们日常工作是比较接近也是我们所向往的。
如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爱,感恩、独立等等的教育理想,无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质的教育,也就是作者对教育本质的阐释。
《在听郭橐驼说种树》一文中提到的“大量的个案表明,对子女学习过分关心,每周都跑到学校找老师通气的家长,子女学习能力都不算高,处世能力也比较差。
”在《在和孩子一同成长》一文中提到“一个合格的学生,他的成长不仅注入了老师的智慧,更倾注着父母的心血。
如果老师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家长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中国的教育还会有那么多的困难吗?”《诫徒》一文中提到“教师是人不是神。
应当让学生知道我们爱什么,恨什么。
不要听信“一碗水端得平”,学生的教养不一样,品德不在一个层次上,怎么可能“平”?还有很多很多的观点是我们工作中比较熟识的或者说是我们正在实践着的。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故事是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比如遇到家长的无理要求、无理取闹,遇到世故圆滑的学生,遇到上级领导的无理干涉,减负的问题……他从这些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展现了他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
书中说了很多我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教了我们许多遇到的一些教育问题的处理方法,有些问题也有作者的无奈。
在这本书的封面有两行字:“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这两句话在这本书的序里也提到,并且在__中不止一次的出现。
我想也许这就是作者所崇尚和实践着的教育理想。
可我们的日常工作经常会受到很我多因素的干扰,我们常常在做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
我们的老师也常无耐地感叹:“什么时候还学校一片净土啊?”可是各级部门的领导下,有的工作我们不得不要做的,并且要努力去做的。
最新不跪着教书读后感(精选15篇)

最新不跪着教书读后感(精选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不跪着教书读后感(精选15篇)读后感可以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让我们在文字中倾诉心声,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情感的纠结。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篇1)书,究竟什么叫跪着教书,什么叫不跪着教书,我没有在书中找到明确的答案,我又搜出一些读后感,希望得到启发,还是不够清晰、不够完整。
经过再次拜读,终于解出这道考题的答案。
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呢?一、对“跪着教书”的理解跪着教书,就是失去了大脑思考的功能,失去了对人性美、人情美的感悟能力,失去了对弱者的同情与怜悯性,失去了一切情感连接的纽带,失去了作为人的基本尊严,屈从于应试教育的各种考核、各种奖项、各种荣誉。
把学生在校的时间无限延长,把“你死我活”的绝情冷漠引进班级,不顾学生内心感受地强迫他们也做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
师生共同被动地把全部的精力投放到书本、投放到考试、投放到分数上,导致学生不懂得生活,不懂得感情,不懂得感恩,教师不懂得心灵修炼,不懂得不断阅读,不懂得终身学习,不仅思想贫血,而且专业缺钙,成了没水平、没了底气、教师立不起,学生、家长看不起你。
二、对“不跪着教书”的理解不跪着教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浇灌祖国的花朵,更重要的是不断通过读书、思考、自我教育等各种自我修炼方式获得足够的养分让自己也成为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成为让孩子们倾慕的最鲜艳的生命之花;教师不仅要成为只会吐丝的春蚕,在奉献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教师不应该是蜡烛,而要在无私奉献的同时,实现与学生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共同成长,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和信念的人,是一个站直的铁骨铮铮的人。
不跪着教书,就是要求你成为照亮孩子未来一生的道路的明灯,这是在追求一种幸福,绝不是谋生的手段、发财的途径、升官的渠道;站着教书,是与形形色色的粗野作斗争,是与体制的弊端做抗衡,是与扭曲的价值观做较量,是与人性中最残酷、最冷漠、最虚荣、最功利、最丑恶的一面做决裂。
三、成长中的育人梦想60后的我,从小就对教师这一职业有着神圣感;生长在偏僻农村的我,最有缘的就是中学还未毕业的教师人群;当时,只对他们有能力教我们识字、算题而充满崇敬。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相关推荐《不跪着教书》读后感(精选31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篇1这本书几年前曾在图书馆见过,这次终于有机会把它翻完了。
开始一看到《不跪着教书》这一题目时心砰然而动,但让我纳闷了很久“难道我们是跪着教书的么?”带着疑惑且不知其意的情况下终于把它翻完。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正如吴非老师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
教师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也不是伟大的什么蜡烛、园丁。
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
但教师应该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
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坐下沉思,回过头来再想想身边的学生,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光环,那些平日里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他们只不过是一个折断了一只翅膀的天使。
但他们往往又是体育健将,绘画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劳动的榜样,守信的楷模………他们的品质往往会比学习好的同学还要好。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平日生活中要及时总结和表扬他们的长处,要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然后再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功中培养自信。
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培养小孩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我不期望我的小孩成绩有多么优秀,但是我希望她是一个开心健康的孩子,凡事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_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五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_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五篇《不跪着教书》是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非。
该书为《大夏书系·教育随笔(第一辑)》之一,主要是1988年以来作者的散文随笔汇总。
关于《不跪着教书》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如果教师是跪着教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些振聋发聩的话语来自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
假期中,我有机会细细品读了这本书。
读罢掩卷沉思,内心竟如灌铅样的沉重:芸芸众师之中,真正做到不跪着教书者能有几人?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书本的奴隶,考试的奴隶。
我们曾经有过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我们身上或多或少的透着些奴性,我们自己还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跪着生活。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看来只能先从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做起。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首先,教师要多读书。
"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
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了教育生命。
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
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其次,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人格独立了,才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思想独立了,才能教会学生用智慧去怀疑,去判断,去立论,去创新!"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通用8篇)

《不跪着教书》〔通用8篇〕《不跪着教书》〔通用8篇〕《不跪着教书》篇1起先看到这个书名后,我不由的陷入了考虑中,什么叫跪着?谁跪着了?向谁跪着?老师怎么会跪着教书?带着种种疑问我拜读完了吴非老师的这本随笔集,看完之后才明白,此书写的是吴非老师多年教学工作的实际经历,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这本书强调要想学生成为站立的人,老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假如老师没有独立考虑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看完以后我再一次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因为吴非老师的很多思想确实是让我有震撼!《不跪着教书》——很有骨气,很有个性的书名,透着倔强,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等文章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深化的剖析、新锐的理念、独特的视角、无畏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
“想要老师成为站直了的人,老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假如老师没有独立考虑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书中让我最感动的是《永不凋谢的玫瑰》,这篇文章讲的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记下了这样一那么真事。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漫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小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沉着地往外走。
他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如今摘下来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
”听了孩子的天真的答复,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抖了,她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
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妙。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精选22篇)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精选22篇)读《不跪着教书》有感篇1在床头,我习惯放着几本书。
其实我不一定每天都有时间看,有时纯粹是为了心安,有时是等闲暇时间拿起来翻翻,让自己有所收获。
其中吴非老师的随笔录——《不跪着教书》,我看得最多,感受也最深。
买此书,那还是去年夏天在杭城逛书店时不经意间觅得的,《不跪着教书》,一个很有骨气、很有个性的书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透着倔强,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我激动地捧起来翻阅,“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
我立刻喜欢上了这本书。
简单地浏览之后,交款,携书回来,细细品味。
轻轻打开书的扉页,一看作者的简介才了解到,原来“吴非”是王栋生老先生的笔名,他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于南京师大附中。
他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杂文家,获得过首届“林放杂文奖”,出版过好几个杂文集,著有《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用人术》、《污浊也爱唱纯洁》等。
这次,他把近几年来写的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汇集成一本书,取名就叫做《不跪着教书》。
这本《不跪着教书》记录了吴非老师对当前各种教育问题的思考。
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来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
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证着他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
还有从吴非老师用心书写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着一股教育的激情,为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气而深深敬佩,对他充满思辩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绝!这股力量让我们思想徘徊者顿时猛醒,让那些不思进取者努力奋进!在《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吴非老师曾写下这么一段让人振聋发聩的文字:“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13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3篇《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1"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我觉得,教师不应该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都在奉献的,都在实现自身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冶炼,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
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
但教师应该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
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一辈子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从书中让自己越来越直。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
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
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
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
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位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5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5篇《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5篇本文简介:《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一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是一本个性十足的书,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吴非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是一个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呐喊的人。
整本书贯穿着浓浓的为教育的忧虑之情,还有他的信仰教育应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其实这本书是不需要再做什么摘抄的,读完此书,我们只需记住要培养一《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5篇本文内容:《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一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是一本个性十足的书,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吴非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是一个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呐喊的人。
整本书贯穿着浓浓的为教育的忧虑之情,还有他的信仰教育应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其实这本书是不需要再做什么摘抄的,读完此书,我们只需记住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非一个做题的机器。
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独立自由的人,否则培养出来的也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人。
读完此书,可以发现吴非老师与李镇西老师的思想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在尽自己所能去改变中国教育中的种种恶习,都在努力培养健全的人。
不同之处在于吴非老师脾气似乎更大,看不顺的一定要说出来,而且说到深处、痛处;而李镇西老师似乎圆滑了许多,他更多地去享受教育的快乐,并且把大家也带入教育的快乐之中,从改变自己开始,来改变中国的教育。
两位老师的风格都是我喜欢的,因为他们都很真诚,都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
不过吴非老师批判的太多,虽然所言皆属实。
但是光谈负面形象未免使广大教师产生失望的心理。
作为教师,我还是希望能更多的获取正能量,把自己小小的班级带好,让他们感受成长的幸福。
当然,在吴非老师别的书中有介绍。
所以,这本书的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唤醒,正如书名:不跪着教书下面摘录一下书中的经典之处: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安慰,就是我们培养出了人,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只要能经常的发现这样的孩子,就会觉得既幸福又平常。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通用6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不跪着教书》读后感(通用6篇)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后感(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推荐我们看一本书《不跪着教书》。
一开始我感到非常好奇,教书和跪着是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份好奇我细心地阅读了吴非先生写的这本书。
书中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而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教学随想,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
那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使我看后久久不能平静。
虽然还没完全内化,但是也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原来“跪着”,意为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名利而失去教师的责任,意为随波逐流。
书中有一段话一直萦绕在我耳畔——“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我不由得思索: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
“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的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的心为之一颤,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浅。
校长经常提醒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但是,自己却常常以忙、累为借口推脱。
事后我反问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水源了吗?尤其是书中讲到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头苦干”,不知“及时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深度的思考。
想想自己也一样,有时经常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及时去反思,时间过了也就忘了。
不跪着这教书读后感四篇(可供参考)

《不跪着这教书》读后感四篇【篇一】最近学校给我们每个老师发了一本书,书名叫《不跪着这教书》。
一看书名,我很诧异,也很迷惑,古人云:“男儿膝下有黄金。
”中国人跪天、地、君、亲、师,余者不轻下跪。
这教书又“跪”在何处?带着疑惑打开了这本书,没想到一看便不想放下。
该书篇幅较长,分为六部分,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育的不同问题。
该书收录的是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杂感随笔,有的是记录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的是教学的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
其中“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吴非老师的字里行间透着点点思想和智慧,给我许多启发。
在《母亲教我的歌》中,他写道:面对最早接触到的生活矛盾,孩子首先总会学习父母的态度。
这一点我很有感触,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亲缘关系的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
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
若父母缺乏理智,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
我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个母亲。
所以在父母的言行处事方面影响着孩子这块深有体会。
记得前年暑假时,孩子刚会走路,因为一个人既要照看孩子又要做家务,所以孩子在家扔东西、哭闹、翻箱倒柜的时候,我会大声去吼他,有时情急之下还大打出手,他的手臂上、屁股上经常有我放罪的证据。
再后来,他长大了一些,有一次在他做错事后我狠狠地打他手心时,他居然还手而且非常地生气,这时我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行为影响到了孩子,从那次事件后,我暗下决心,以后孩子做错事后,先要冷静下来,帮孩子分析为什么做错了再去耐心教育。
我想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家庭教育具有及时性。
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其情况可说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纠正,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跪着教书的读后感
教书近十年,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原因何在,就是因为缺乏尊严,没有铁骨。
繁琐的工作,使我产生职业倦怠。
得过且过,没有个性,缺乏激情,使我见了什么都无所谓。
我成了十足的教书匠。
我是跪着教书,跪在应试教育的面前,俯首贴耳,惟命是从。
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不跪着教书的读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过来的。
把它从书架上抽下来,微黄的封面看起来特别素雅。
上面还有几行蚊蝇小字:“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怎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年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姿态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这本书总共分为六辑,每一辑都有自己的主题,记录的都是一些教育随便以及吴非老师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时而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发人深省,时而通过引经据典来针砭时弊。
足见吴非老师的博览群书以及入骨的思考能力。
肯读书,会读书。
我想这应该是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最基本的姿态。
我很喜欢第二辑中的文章,这一辑的主题是《我
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吴老师提到:“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
”但是,现今的社会总是诱惑太多,各种信息通讯工具的介入,让人们越来越远离了书。
就我自己而言,有的时候振振有词地给学生推荐某一本书,但是自己却还没有看过,然后就只能匆匆地将此书买来,临时抱佛脚,却不是真正地能够给学生一些推荐的理由。
有的时候,读书变得是被逼上梁山的。
比如为了参加某一次的科研比赛,才迫不得已得拿起书。
比如学校要求写教师心得,才会很不情愿地去拿起书。
现今社会,我真的很佩服还能够全心全意地去阅读、去钻研的老师。
很有幸,在刚刚当教师的第一年,就有幸碰到了一位钻研型的老师李云吾老师,对于书的研究,着实让我敬佩,正是因为读书多,才会对于写任何一类文章他都能够信手拈来,很是让我感慨。
教师自己都不喜欢读书,怎能期盼自己的学生嗜书如命呢?如果教师自己能够在给学生推荐某本书时,自己都讲得如痴如醉,陶醉其中,我相信学生也会被感染的。
当然,吴非也提到了,即使要读书,也不是盲目地读,而是“不要跪着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尽信书,不能去膜拜书本的知识,要懂得去质疑。
”读书也要站直了读,跪着读,和不读书差别不大“。
学会思考,这应是教师的另一个教育姿态。
关于思考这个问题,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也是我很想多去说说的。
“思考“这两个字遍及全书,足见吴非老师是多么的看重这一点。
有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的学生不敢质疑,当一堂课结束,留了几分钟给学生就这篇课文提问时,教室里总会出现鸦雀无声的尴尬局面,要么也是一些无厘头的问题。
这个时候,当我们抱怨自己的学生没有灵性时,我们的内心有没有掠过一丝惶恐和不安?你是如何备这堂课的,你有用心思考过了么?你的预设是不是足够了?我们应当如是扪心自问。
关于思考,真的太值得我们去好好想想应该怎么做了。
再这样下去,也许正如吴非所说的,中国“千百年下跪“的历史还会继续,甚至会更加严重。
可是我所说的,或者说我看见的,又能改变多少?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会读书,会思考,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教育姿态。
“不愿跪着教书“,愿这一切不仅仅只是成为一种口号!
《不跪着教书》是著名教育家吴非(本名王栋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对一个个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 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没有空洞的说理,,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深入透彻一针见血,读完耐人寻味。
吴非老师在“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
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发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人们把教师比着辛勤的园丁、无私的春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的蜡烛等等等等……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
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也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
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而书中提出的“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的质问振聋发聩!
《不跪着教书》有一个标题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吴非老师列举了现实中的一些跪着教书的现象:“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
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事实上,我们身边乃至我们自己都不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算不上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我们常常在教参与个人思想之间举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来教,万一考试考到这个问题,而标准答案肯定是以教参为准,那岂不吃了亏?斗争的结果,往往是违心地将教参上的观点与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宁可躲过学生怀疑的目光。
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知道了,我们不只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我们还要“传道”,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学生才能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
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
怎么叫有思想?想到了这么个小故事《不要考100分》,这几个字是已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给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题词。
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朱清时说:“为了多考一二十分,孩子们要多做练习,要多学几个星期。
等他们长大后,当初多得的这一二十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起了坏的作用。
”他说:“不要为了这一二十分,摧残了孩子的创新能力,浪费聪明才智,让人格、品德扭曲化,让他们沦为
考试的机器。
”这么看来,两位大家对教育有着明确的理想,这种思想植根于对工作的信念,来源于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对民族未来负责的观念;也因为他们有着更为广阔的教育视野。
怎么做个有思想的老师?我是个有思想的老师吗?什么叫不跪着教书,怎样才能不跪着教书?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这是告诉我们要多读书才能有思想,不跪着教书。
“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
”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
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
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
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
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最近,我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
跪着,意为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名利而失去教师的责任,意为为了迎合上
级而折腰,而随波逐流。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一、不能跪对学生。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融洽的,既要抛弃师道尊严,也要直起脊梁做人。
对学生的正确态度是:热爱,尊重,不迁就。
二、不跪对领导。
教师首先要自尊、自信、自强,也要保持一颗淡泊宁静之心,无欲则刚,无求品自高。
三、不跪对社会。
教师要做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一个普通人,不要整日忙与社会应酬,不要下跪于名利之中,应固守自己的一方天空。
四、不跪对家长。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要彼此在必要的沟通之中平等、理解、信任、支持。
避免庸俗化、功利化。
是啊,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
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
这样我们的
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