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分析及治疗

合集下载

32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32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32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措施,提高对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认识和处理能力,降低其发生率。

方法:①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剖宫产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②针对原因自2012年1月至12月采取术中生理盐水冲洗及放置皮片引流等预防措施。

结果:2012年1月至12月采取预防措施223例剖宫产未再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二次缝合病例。

结论: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关键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预防剖宫产术后【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157-02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进行剖宫产术465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32例,发生率为6.88%,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

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是医患双方都很关心的问题,因此及早发现和恰当的处理,做好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探讨发生原因,术中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及放置皮片引流、术后腹部切口红外线理疗等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现对我院32例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病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32例,纵切口25例,横切口7例,合并肥胖1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例,贫血8例,胎膜早破、试产时间较长8例。

1.2临床表现:32例患者均为足月妊娠,年龄17—32岁,多于手术后3~7d腹部切口出现淡黄色或淡褐色渗液,内混有脂肪滴,切口外观无明显红肿,患者亦无自觉症状,但可见愈合不良,渗出物细菌培养均阴性。

32例患者中4例术后体温升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不明显,12例患者术后3d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7例术后5d出现切口脂肪液化,3例患者术后7天出现切口脂肪液化。

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防治

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防治

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1991年3月-2010年3月间行剖宫产术5384例病人发生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42例,分析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结果:肥胖、贫血、手术切口方式、高频电刀以及术中操作不当均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关(p0.05。

见表l。

3讨论3.1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切口脂肪液化不是感染伤口,发生机制尚未明了。

有报道剖宫产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率为0.34%[4],本院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0.78%,高于报道的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考虑其发生原因主要与肥胖、手术切口方式、高频电刀、贫血等有关。

另外术者手术操作也是较主要的因素[5]。

分析本文中脂肪液化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体型肥胖:由于肥胖,皮下组织切开后由于局部血运的破坏,使本身血运就较差的肥厚脂肪层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加之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刺激下脂肪组织很容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炎性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2)高频电刀。

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的渗液,影响切口愈合 [6]。

(3)切开与缝合技术及动作粗暴也是影响伤口愈合不可忽视的因素,缝合过紧、过密可使血运不佳而致脂肪液化,缝合过松、漏缝容易遗留死腔。

纵形切口较横切口发生率明显增多,考虑与皮下脂肪厚薄、纵切口张力大有关。

有报道下腹部切口裂开纵切口较横切口发生率多20倍 [7-8]。

(4)妊娠期合并症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贫血特别是中重度贫血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合并这些并发症的患者本身明显影响蛋白及胶原的合成,末梢循环差、组织抵抗力和愈合能力差,易引起切口脂肪液化,且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切口容易感染,愈合能力下降,都可造成切口不愈裂开。

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 献标 识码】 A 文
切 I脂 肪液化 是术 后腹部 伤 I愈合 不 良最常 见的 原 因之一 。 为 = 1 = 1 了解术后切 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原因及处理方法 , 本文对 1 例剖 宫产术 6 后腹 部切 I脂肪 液化 的病例 进 行分析 , 将 结果报 道如 下 。 Z l 现
1临床 资料
1 1 一般资料 . 2 0 年 3 ~2 0 年 l 月我 院行剖宫产 9 9 , 中发生腹部切 05 月 09 2 0例 其 口脂肪液化共 1 例 , 6 年龄 2 ~3 0 8岁; 发生率 1 7 % ; 中纵 形切 口 l .6 其 2 例, 7 % , 占 5 横形切 口4例 , 2 % ; 占 5 二次剖 宫产 5 , 3 . 5 例 占 1 2 %。 1 2诊 断标准 … . () 1术后切 1有淡黄色水样 渗出液或血 性渗 出液 , 3 或部分病人 于常 规检查切 口时发现敷料上 有黄色渗液 , 按压切 口皮 下有较 多渗液 , 渗液
述原 因。 2 2 处理 .
切 口不愈合者 应及时清除液 化坏死组织 , 予几十林纱 条引流 , 待新鲜 肉
芽组 织长 出后及 时行 二 期缝 合 。
3 3 切 口脂肪 液化 的预 防 . () 肥胖病人 及粪性羊水病 人 , 缝合腹膜后 可用生理盐水 冲洗 1 对 在 切 口, 可清除缺血 和游离坏死 脂肪组织 , 少术后坏死组织残 留及胎粪 减 污 染 , 少脂 肪液化 的发生 。2 精细 操作 , 减 () 忌在切 口反复机械 操作 , 如 挤 压 、脂肪 层多次切 割等 ; 止血 要仔细 , 缝合 时应将 皮下组 织全 层缝 合 , 留死 腔 。打 结 时 , 作应 轻 柔 以免切 割 脂肪 组织 造 成死腔 形 不 动 成 。3 尽量缩短 手术时 间 。4 若 皮下脂肪 组织过 厚 , 计有 脂肪液化 () () 估 可 能者 , 置橡皮 片于皮 下 引流 坏死物 和渗液 , 4~4 h后拔 除 。 应 2 8

剖宫产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3例论文

剖宫产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3例论文

剖宫产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3例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产科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

方法我们对本院近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予以分析。

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以促进切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 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治疗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 r7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39-01脂肪液化是指脂肪细胞受损破裂、坏死、液化的过程,脂肪崩解产物脂肪酸刺激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脂肪液化虽然不是细菌感染,但是它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并且延长了切口愈合的时间,而近年来,随着妇产科剖宫产率的增高,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明显增加。

我们对本院近期收治的产科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予以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产科总分娩数5576人,剖宫产1631例(均为皮内缝合),发生脂肪液化23例,发生率1.41%。

术后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所有患者术后2-10天换药时发现切口有淡黄色水样渗出物,按压切口处渗液可增多,切口外观红肿不明显,但可见愈合不良,切缘两端皮下组织易于分离,有时仅有表皮相连,渗液涂片镜检见较多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不明显,中性分类不高。

4例为术后第3天出现切口渗液,10例术后第4天,5例7天时发现,4例为出院术后第10天发现。

5例患者体温升高,但未超过38.4℃。

其中23例患者中均有并发症:合并肥胖者11例,合并贫血者9例(hgb均<90g/l);滞产3例;合并2项以上者6例。

1.2 治疗方法术后每日检查切口,如发现切口有少量渗液者,排除切口感染后,每日挤压切口1-2次,每次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净;并予以微波照射治疗,其距离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以不烫伤皮肤为宜,照射时间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治疗完毕用无菌敷料遮盖包扎,渗液较多或持续时间较长者,应联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4 讨
论 Leabharlann 正常阴道分娩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工作 , 需通过
经常性地 培训 , 不断提高 医护人员 防范 风险 的意识和能 力 , 需 建立 和完 善护理管理的长效机制 , 有效地推进质 量管理 的科 学
化、 系统化 、 制度化 , 才能真正为产妇提供安全 、 有序 、 优质 的护
道助产操作多者 , 遵 医嘱应用抗生 素预防感染 。
1 7 8 0.
5 0例正常阴道分娩 中生殖 道损 伤 l 5例 , 产 后 出血 0例 , 新生儿并 发症 1例 , 羊水 栓塞 0例 , 产妇 满意度 4 8例 , 投 诉及
纠纷 0例 。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6— 0 8 )
剖宫 产术 后 切 口脂 肪液 化 的原 因分析 及 防治措 施

1 8 4・
临床合理用药 2 0 1 4年 4月 第 7卷 第 4 A期
C h i n J 0 f C l i n i c a l R a t i o n a l D mg U s e , A p r i l 2 0 1 4. V o 1 . 7 N o . 4 A
2 结 果
1 . 1 一般资料 2 0 1 0年 1 月一 2 0 1 2年 l 2月 我院共实施 剖宫 产手术 1 0 5 2例 , 其 中切 口脂肪液化 2 2例 , 发生率 2 . 0 9 %, 脂 肪 液化患者 中竖切 口 6例 , 横切 口 1 6 例; 肥胖 1 O例 , 妊娠合并 糖
尿病 2 例, 中度贫血 3 例, 低蛋 白血症 2 例, 胎膜早破合并产 程 异常 4 例, 羊水胎粪污染 3 例, 使用 电刀 1 0 例; 2 2 例 患者 中手 术时 间较 同类 手术延 长 2 0~3 0 m i n l 2例 , 与 同类 手术 相 当 1 0 例; 手术切 口部分裂开 1 0例 , 全层裂 开 6例 , 2 2例腹 直肌前 鞘

妇产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分析及对策

妇产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分析及对策
2 0 ,87 :2 2 1 7 . 0 4 1()1 7 —2 3
【】 杨改珍 , 帅. 3 杨优 新生儿 抚触 顺序 的探讨 [. J 山西职工 医学 院学报 , ]
2 0 ,62 :1 0 61 ()6 .
[】 张秋 萍 . 生儿 抚触 体 位和 顺 序 的临 床研 究 [ _ 7 新 J 护理研 究 , 0 , ] 2 4 0
3 . 早发现 、早期 引流处理 的早 晚与切 口的愈合 关系密切 ,因为 . 1及 2
液化 的脂肪堆积在切 口内不 易局限 ,可 向周 围脂肪组织 扩散 ,加速液
的病例分析如下 。 1 临床症 状及诊 断
所有病 例均于术后4 7 ,切 口换药时 出现无色或浅 咖啡色渗液 , -d
化 。渗液少者可每 日 挤压 切 口12 ,每次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净 ,然后 -次
3- .2提高手术操作技术 ,加 强术前 术后 管理 ,术中注意无菌操作 ;在 2 手术过程 中 ,切忌分离 组织时操作 过激 、牵拉过 强造成脂肪 细胞损伤 范围过大 ,避免使部分 脂肪细胞坏 死后液化 。止 血要 彻底 ,缝 合不留 死腔 ,针距 适当 。松 紧适度 ,缝合 时要避免在一处 反复 出针人 针 ;缝 合脂肪 时,有较大血肿 或针距过大 留有死腔 、血 凝块或异物 ,均可能 增加感染机 会 ,干扰吞 噬细胞合成 纤维细胞等活 动,阻碍毛细血 管新 生。此外 ,缝扎线张力 过大或过 紧均 可至局部脂肪组 织血供 障碍 ,使 脂肪细胞部分缺血性坏死导致液化。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7— 14 (00 9 0 9— 2 6 1 8 9 21 )0 — 05 0
褥期大 2
切 E脂肪液化 是妇产科及 外科经常遇见 的手术并 发症 之一 ,孙 吴 l 县孙吴镇 医院2 0年 1 03 月至2 0年 1月进 行剖宫产手术8 0 ,剖 宫产 09 2 3例 术后共发生切 口脂肪液化2例 ,发生率2 %,现将 发生切 口脂肪液化 0 . 4

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2 结 果
1 资料 与方法
1 一 般 资料 :选取 我 院 2 0年 9 ~2 1年 6 收治 的4 例剖 . 1 09 月 0 月 1 5
宫产术后腹部切 口液化产妇的临床资料 ,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
4 例 剖宫 产术 未 发生 切 口液 化 产妇 的资 料作 为对 照组 ,观 察组 5 年 龄 2 ~ 0 ,半均 ( 9 ±4 岁 ;对 照组 年龄2 ~ 1 ,平 2 4岁 2. . 5 6) 3 4岁 均 ( 0 ±5 岁 。两组 产妇 在 年龄 、孕周 、孕次 等方 面 比较 , 3. . 4 0) 差 异无统 计学 意 义 ( 0 5 P> . )。 0 两组 产 妇切 口影响 因素 比较 :见 表 1 观察 组患 者肥 胖 、营 。
学 , 0 , 1: 2 4 () 2 . 0 3 21
[】 re Ku b r R,ar c ,t 1 o g tr s l f 3 Wo s gA, z a i T i h G e a. n em Re ut o y L s
if tbema nl a l mmayi lnsJ. P at ug1 9 ,8 1:8 a r a t[] J lsS r ,9 54 ()1 . mp Br [】 a gDW.etrdsra ebe s i lnsi ep e e t no 4 Ch n T xu e ufc rat mpa t nt rv ni f h o
或感 染 ,虽然 同对 照组 比较 无显 著性 差异 ,但 至 少说 明在这 j 种
[ 收稿 日期 :2 1—32 编校 :苏 建东 1 020—0
剖 宫产腹 部切 口脂肪 液化 的原 因分析 和 防治 措施
赖 青 ( 广西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妇产科 ,广西 防城港 5 8 2 ) 30 1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和防治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和防治
【 摘要】目的 探讨发生切 口脂 肪液化的原因 ,加强剖宫产术后脂肪 液化的防治 。方法 选择 2 o 0 3年 4月 ~2o 0 8年 5月 间
21 0 4例行剖宫产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 5 2例病例 , 分析脂肪液化 的原 因、 治疗方法及伤 口愈合时 间。 结果 手术切 口方式 、 肥 胖、 高频电刀 、 孕期合并 症均与切 口脂肪液 化的发生有关 ( P<0 5 , . )术后使用抗 生素意义不 大( O0 )加用 理疗可促进 0 P> .5 , 伤 口愈合 、 缩短伤 口愈合时 间。结论 加强孕期健康教育 , 预防并发症 , 慎用 电刀 , 使用横切 口, 术后理疗是防治脂肪液化 的
孕期合并症 : 血 l , 高征 l , 贫 7例 妊 4例 妊娠期 糖尿病 6例 。根
据早孕和分娩时 的体 重和身高 , 计算体重 指数 ( M )如分娩 时 B I,
B ≥2 0 肥 胖 【 MI 7贝 为 。
12 方 法 .
应用 回顾性资料分析 的方法 ,由专人负责对抽样 病历进行
52 ) s 1 .3d v ( 1±5 5 d P>00 ; 2 41 ) s 1 土53 ) . . ), 3 .5 (O± . d v ( 1 . d P 6 5
剖宫产术后发生脂肪液化为 25 %, .8 手术切 口方式 、 肥胖 、 高
>00 ) . 1 5 。见表 2 。
频 电刀 、 孕期 合并 症均 与切 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关 , 横切 口与直
渗 液 和 不 同程 度 的 切 口疼 痛 ,脂 肪 液化 切 口长 度 为 01 .5~ 30 m, .c 体温正 常 ;2 切 口无红 肿及压痛 , 口边缘 及皮 下组织 () 切
无坏死 征象 ;3 渗 出物为淡 黄半 透 明状 , () 油性 , 白细 胞及 中性

剖宫产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诊治

剖宫产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诊治

21 0 0年 6月
9 5
剖 宫产 手 术 后切 口脂肪 液 化 的 临床 诊 治
罗 玉 萍

要: 目的 : 探讨 剖 宫产 术后切 口脂肪 液化 的原 因及 临床 诊 治。方 法 :07 1 2 0切 5
口脂 肪液化 。在切 1渗 液 处排 除渗 液 , 用碘 伏 纱条覆 盖 , 时给 予红外 线照射 , 或 静脉 点 滴抗 生素 。结 果 : 切 口 合 时间3 2 外 同 口服 产妇 愈 ~ 7 。例 行I 天 1 I 合。 期缝 所有 病例 无 院 内感染 。 结论 : 口脂肪 液化 主要原 因是 产妇 体型 肥 胖、 术过 程 不严谨 、 切 手 身体抵 抗力 下降等 。 因此 , 在剖 宫产 手术过 程 中应精 细操 作 , 一旦发 现 切 口有脂 肪液 化 的情 况应及早 处 理 。 关键 词 : 宫产 ; 剖 脂肪 液化 ; 因 ; 治 原 预 中 图分类 号 : 7 9 R 1. 8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 6 07 (00 1- 05 O 10— 99 2 1 )2 09 一 1 脂肪液 化是 腹部 手术 常见 的并发 症 。切 口脂 肪 液化 , 手术 使 切 口不 能按期 愈 合 , 长住 院 时 间 , 延 加重 经 济 负担 甚 至 合并 二 次 感染 反复发 作形 成窦道 , 久不 愈 , 经 常需 多次 手术 。 院 2 0 年 1 我 07 月一 09 6 2 20 年 月 5例产妇 发 生剖 宫产 术后 切 口脂 肪液 化 , 报道 现
盆 腔脓 肿 1 临床 诊 治体 会 1例
王 花子 ‘ 关 键词 : 盆腔脓 肿 ; 治 体会 诊 中图 分类 号 : 7 1 3 R 1. 3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 60 7 (00 1- 05 0 10- 99 2 1)2 09 —2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以及对其的预防和护理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以及对其的预防和护理

l 资料和方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回顾 性分 析 我科 剖宫 产术 后 发生 脂肪 液 化 的患 者 6 3例 进 行研究 , 其 中年龄在 2 3 — 3 7 岁, 平 均年 龄为 2 7 . 1 9±2 . 1 3 岁。 此 组患 者横切 口的有 5 6例 ,二次 剖宫产 纵切 口的 患者 7例 。
此组 患者 的切 口均 愈合不 良,导致皮 下组织 的游 离 ,术 后 腹 壁 切 口局 部 出现淡 黄 色 的液 体 渗 出 、对切 口进 行 挤压 可见有 淡黄 色渗液 并可见 表面 有漂 浮的脂肪 滴 。 患者会 有不 同程度 的切 口疼痛 ,切 口外观无 炎症感 染 的 症状 ,体 温及 局 部 的皮 温 处 于正 常 温 度无 升 高 ,切 口边缘
3 护理 干预措 施
3 . 1 预 防护理
对 于剖 宫 产术 后 切 口脂 肪液 化 的预 防 主要 做 到 操 作精 确 、术 中仔 细 止血 、缝合 紧密不 留死 腔 、手 术 中慎用 电刀 。 对 于 机体 肥 胖 的 患者 术 中需 要 使 用 电刀 时 注 意避 免 强 度较
1 . 2 诊 断标准 ’

随着 社会 生活水 平 的不 断提 高 ,孕 妇在 妊娠期 间的 营养 大 量 补充 导 致体 重 增 加 明显 的增 加 ,甚 至会 由于饮 食 的原 因发生妊 娠合并 糖尿病 的发 生 。 随 之 导致 剖宫 产 术 后切 口的 脂 肪液 化 的发 生率 大 大 增
2 处 理 方 法
术 后 3天 严 密 的观 察 患 者 的腹 部 切 口情 况 ,其 中 出现 淡 黄色 油 状 渗 出液 时 ,准 确 评估 渗液 的 范 围及 部 位 ,如 脂 肪 液化 的面 积 较小 、渗液 较 少可 以轻 轻 扩开 切 口的皮 肤 充 分挤 出渗液 ,最 后将 切 口使用 酒 精纱 布湿 敷 ,并加 压 包扎 , 每 日更 换 敷 料 一 次 。对 于大 量 渗 出液 和 大 范 围者 ,需 要 拆 除 液 化部 位 的缝 线 ,清 除切 口组 织 的坏 死 物 ,使 用 生理 盐 水 对切 口进 行 清洗 ,在切 口处 放 置湿 润 的高渗 葡 萄糖 纱条 , 每 日更换 1 — 2次 。针 对脂 肪 液 化 的患 者 给 予支 持 治 疗 ,加 强 机体 营养供 给 ,并合 理使 用抗生 素预 防感染 治疗 。

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论文

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论文

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成因、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2006年——2012年,妇产科中经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共9例,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和患者的肥胖程度、贫血、糖尿病、妊高征水肿以及滞产等多种因素存在密切的联系。

结果在我院有针对性的护理之下,9例患者全部都痊愈出院。

结论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患者有对应的处理措施能够使得切口的愈合更加迅速,对于的脂肪液化发生也能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使得患者的痛苦明显减轻,大幅度的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在进行腹部手术之后,切口脂肪液化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患者发生了脂肪液化的话伤口的愈合就变得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继发感染发生的几率也会有所上升,愈合时间会被延长,无论是在心理还是经济上面,都会对患者还有其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负担,同时它也是医疗纠纷引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

想要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护士早期的发现还有针对性的处理都是相当必要的,经过精确的诊断之后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最大限度的将疗程缩短,缓解医生的压力以及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几率。

本次研究对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06年——2012年,妇产科中经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共9例,其中年龄最小的为24岁,年龄最大的为56岁,平均年龄为36岁。

在这9例患者当中,进行了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共有2例,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患者有2例,宫外孕病灶切除术患者有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进行剖宫产的患者有2例,因为滞产而进行剖宫产的患者有2例。

在进行手术之前,对9例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其中贫血或者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有3例,皮下脂肪的厚度超过了4厘米的患者有5例,1例患者合并糖尿病。

1.2切口脂肪液化表现在本组患者当中,术后的3-5天在切口处出现了较多的黄色渗液,在渗液当中有少量的脂肪滴以及怀素的组织,在切口的边缘,没有发现相关的炎症反应如:红、肿、热、痛等。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1 . 2 临床表 现 本 组患 者分别 在术后 3 d ~ 7 d出现脂肪 液化 , 切 口有较 多黄色渗液 , 挤 压切 口部分 患者 可见 脂肪粒 流 出; 患者无 自觉症状 ; 切 口无压痛及 红肿 ; 涂 片见大量脂肪 滴 , 细菌培养为 阴性 ; 无发热病例 。 1 . 3 治 疗及结果 根据 切 口情况分别 治疗 ,切 口全部裂
少 电刀 的使用 , 同时注意盐水纱布保 护脂肪层 , 缝合 时应对合 良好 , 避免死腔 , 注意打结 时松 紧适度 , 减少伤 口的暴露时 间。
术后早期发现和早 期预防是妇科医师的职责 ,术后换药 时 , 注 意敷料上 沾染 渗液的色和量 , 并观 察切 口的清 洁度 , 观 察切缘 周 围是否有红肿发硬或皮温增高的现象 , 可于切 口两侧适 当加 压观察是否有渗液渗出 。一旦发生脂肪液化 , 应及时在无菌条 件下对切 口进行处理 , 注 意预 防感染 ; 另外 , 对全身情况给予 纠 正 。同时进行 辅助治疗 , 给予微波 治疗 以加强切 口的局部血液 循环 , 促进水肿消退及渗出物吸收 , 从 而促进切 口愈合。
护不 当: 切 酒
院 ,妇产科 手术切 口脂肪 液化 的原 因与 患者皮下脂肪含 量过
精、 碘酒等 都可 以导致脂肪 液化 ; ④其 他 因素 : 术 中止血不 彻 底; 血肿形成 ; 缝合过松或过 紧, 导致脂肪组织留有间隙 ; 贫血 , 低蚤白血症 ; 糖尿病 等。
参 考文献
术1 1 例, 其 中全子宫切 除术 8例 , 卵 巢囊肿剔 除术 2例 , 黄体 破裂 1例 ; 产 科手术 1 3例 , 其 中剖宫产 1 1例 , 异 位妊娠 2例。 切 口全 部裂 开者 2例 , 部分 裂开者 2 2例 ; 其 中裂 开 ≥5 c m者

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

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_ 1 一 般资料 选取我院 2 0 0 5年 3月 ~ 2 0 1 1 年 9月 收 治 的
化原因 , 采取对 症处理措施 , 以促 进 患者 的康 复 。 首 先 , 在 手 术 前 应 对 患 者 的病 史 进 行 详 细 询 问 . 术 后 确 保 患 者 的 营 养 充 足. 并 避 免 感 染 。对 于肥 胖 患 者 应 当采 用 合 理 的 手 术方 法 , 同 时 要 对 患 者 的手 术 切 1 3实 行 保 护措 施 . 避 免 由于 长 时 间 的 暴
3 讨 论
由于肥胖 、 手 术 过 程 中机 械刺 激 、 术后缝合不恰 当 、 产 程
肪液 化患者 . 对其病 因及治疗措 施进行 回顾性分析 . 报 告 如
下。
较长 、 羊水 Ⅲ度污染等 原因 , 导 致 剖 官 产 产 妇 容 易 出 现 术 后 切 口液 化 . 从 而导致患 者需要进 行再次治疗 . 增 加 了其 经 济 和精神负担 。 对 于 患 者 的 影 响 较 大 。因此 . 应针对这些切 1 3液
者病情的改善… 现 选 取 我 院 收 治 的 剖 宫产 腹 部 手 术 切 口脂
水 Ⅲ度污染 、 贫血等 , 发生液化 的时间一般在手术后 5 ~ 1 0 d ,
通过 采取对症措施治疗 。 4 4例 患 者 中 。 治愈 4 3例 . 并 发 感 染 1 例, 治愈率为 9 7 . 7 2 %。 一期愈合 1 8例 , 占4 1 . 8 6 %, 愈 合 时 问 9 ~ 1 0 d : 二期愈合 2 5例 。 愈合时间 l O ~ 2 o d 。 占5 8 . 1 4 %。
露 导 致 脂 肪 出 现 氧 化 分 解 现 象 。手 术 完成 后 要 注意 对 切 口 的

引起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引起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差异 。
压榨 伤严重 , 肪组织 发生 缺血 、 脂 坏死 , 生渗 液 【 2) 前 产 4 1 。( 术
合并 症。妊 高征 、 低蛋 白血症 水肿 患者 手术操 作 困难 , 使手 术 时 间延 长 , 肿胀 的脂 肪组 织术 后 不易 吸收 ; 血 、 尿病 使 且 贫 糖 机体抵 抗力 下降 , 脂肪液化 率增 加。( ) 3 缝合 技术 欠佳 。打结
( .1 .2 h( < 00 。 09 ±01 ) P .5)
1 统计学处理 . 2
实 验数 据 采用 S S 1 . F r n o s P S 5 o d w 软件 包 进行 统 计学 1 Wi 分析 。正态 分布 计量 数据 用 ( 士s 描 述 , 用 t ) 采 检验 , 数 资 计
【 中图分类号 】 7 98 R 1.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0 5 0 1 2 1 O — 8 一 2 2 9 — 6 6( 0 2) 5 1 O 0
近年来 由于多种 因素的影 响剖宫产率上 升 , 后切 口脂肪 术 液化 也相应 随之 增加 … 。本研 究 回顾性 分析 剖宫 产切 口脂肪 液化产妇 的临床 资料 , 讨引起术后 腹壁切 口脂肪液化 的相关 探

并症 3. %、 口 0 o 切 缝合水平差 3. %、 0 2O 手术时间(. ± . ) , O 1 1 0 8 h 均 1 1 高 于无切 口脂 肪液 化组 的( 3 2 0 8 k/ 8 0 6 0 2 . ± . )g 、. 一 2 1 年 1 月 实 施 剖 宫 产 产 妇 03 月 01 2
23 0例作 为研究 对象 , 中合 并切 口脂 肪液化 产妇 5 , 5 其 0例 年 龄 2 ~ 9岁 , 均( 2 .8 .3 岁 ; 13 平 ( 76 ±45 ) 发生 在术后 3 7d 平 均 ,

剖腹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分析

剖腹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分析
1 基 本 资 料 1 . 1 一般资料
从2 0 1 1 年1 月一 2 0 1 3 年1 月 曾来我院就诊 的1 2 例剖腹产术后 发生切 口脂肪液化 的患者 ,患 者年龄最 大的为3 O 岁 ,年龄最小的为2 l 岁 ,体重最重 的患者为 1 5 0 z / k 斤 ,体重最轻 的患者 为1 1 公斤。 1 . 2 临床表现 资料显示全部患者 剖宫产手术后5 天左右切 口有黄 色渗液 ,或触摸 切 口皮下 有黄色或淡褐 色渗液 ,内混 有脂肪滴 , 切 口无红肿 及压痛 , 切口边缘 及皮下组织 无坏死征象 , 渗液 中可见飘 浮的脂肪滴 。 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 , 培养无细菌生长 。 2 治疗方法 切 口渗液量多 、 切 口全长均不愈合 , 皮下组织全部游离 , 切 口凹陷, 拆 除全 部缝线 , 挤净 渗液 , 生理盐水 冲洗干净 ,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 ,敞开引流 ,每 天2 次 ,至切 口肉芽组织 、新鲜后 ,再进行 Ⅱ 期缝合 ,用腹带 加压包 扎 ,静脉应 用抗生素5 天预防感染。 切 口中等量渗液 、切 口部分愈合不 良,及时拆除部分缝线 ,挤净切 口渗液 , 放置庆大霉素盐水纱条 引流,每 日换药 1 次 ,同时应用 T D P 照射 ,时间 同前 , 直 至愈合 ,静脉应用抗生 素5 天预防感染 。 切 口渗液量较少 、切 口没有裂开 ,每 日挤压切 口1 次 ,每次尽量将 液化的脂 肪液体挤净 ,然后切 口表面敷一层碘伏或酒精纱布 ,切 口 T D P照射3 O y Z ]  ̄  ̄,然 后切 口再加压包扎 ,T D P照射每 日1 次 ,照射 时掀开切 口外层纱布块 ,静脉应用 抗生素5 天预防感染 。 3 结果 1 2 例患者 中, 有6 例患者切 口渗液量多 、 切 口全长均不愈合 , 在换药6 天后进 行 Ⅱ期缝合 ,愈合 时间为l 5 天左 右 ;4 例患者切 口中等 量渗 液、切 口部分愈合不 良, 术后7~ 1 0 天愈合 , 无需进行 Ⅱ期缝合 ; 2 例患者切 口 渗 液量较少 、切 口没有 裂开 ,在手术后3~ 5 天愈合。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12 临 床表 现 . 1 患 者 无 任 何 自觉 症 状 , 有 硬 结 , 压 无 8例 6例 按
及时敞开切 口充分 引流。盐水纱条或 呋喃西林纱条 湿敷 , 除液 清 化坏死组织后 予凡 士林纱 条引流, 待切 口干燥 、 无渗 液、 肉芽组织 新鲜后行 Ⅱ期缝合 , 缝合方式为间断全层缝合或蝶形胶布牵拉 固
剖 宫 产 后 切 口脂 肪 液 化 的 原 因 分 析 及 预 防 术
曾雪花 席菁 乐 蔡 小娟
五 华 县人 民 医 院妇 产科 ( 东 五 华 5 4 0 ) 广 100
【 摘要 】 目的 探 讨剖 宫产术后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 的原 因及预 防方法。方 法 对 20 年 6月 ~ 09 6月笔者所在 医院行剖 05 20 年
时 须 切 开 引 流 。 经 加 强 治 疗 钉 口护 理 无 一 例 深 部 感 染 。针 道 感 染也是螺钉松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种适合老年股骨转子 问骨折 的治疗 , 可降低威胁老年患者生命 的并发症 , 疗效 满意。特别是合 并较重 内科疾 病的 患者 , 符合微
创理念 , 分体 现有限手术论 , 充 具有 独到 的可取性 , 效确切 , 疗 值
及 高 频 电 刀 的 广 泛 应 用 , 口脂 肪 液 化 的发 生 1益 增 多 。脂 肪 液 切 3
明显疼痛。术 后 3~ 6d换药时敷料 上有淡黄色 或淡粉色油状 渗 出液 , 也有拆线后 1— 2d切 口出现粉 红色油 状渗 出液。挤压 切
口皮 下 有 渗 液 , 眼见 渗 液 中有 漂 浮 的脂 肪 滴 , 口边 缘 皮 下 组 肉 切
贫血 、 产 以及 术 中操 作 不 当 均 为造 成 腹 部 切 口脂 肪 液 化 的 重要 原 因 , 滞 积极 的 防 治 可 以取 得 良好 的 效 果 。

剖宫产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护理

剖宫产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护理

2 结果
经统计分析 , 观察六项指标与脂肪液化关系见 表 1从 所 , 表1 可见 , 剖宫 产患者术前 的体重 、 有无妊娠水肿及贫 血 , 手 术是否使用高频 电刀 、 口方式及切 口暴露 时间对发生脂肪 切 液 化产 生 的影 响较 大 , 统 计 学 处理 有 显 著性 差 异 ( 经 P< 0 0 ) 说 明发生脂肪液化 的原 因与上述因素有关 。 .5 ,
第 9卷第 4期 21 0 1年 1 2月
延安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Junl f aa nvrt Me e) ora o nnU ie i Y s y( dSi
V0. 2 N . 11 o 4 De . c 201 1
剖 宫产 手 术后 切 口脂 肪液 化 的原 因及 护 理
1 资料 与方法
1 1 一 般 资 料 .
123 数据分析 ..
标进行分析 。
采用统计 学软件 对 3 3例患者 的各 项指
选取 2 0 07—1 2 1 2在延 安市妇幼保 健院剖 宫产 2~ 00—1 病人 16例 , 8 年龄 2 3 , 0— 8岁 平均年龄 2 7岁 , 平均 体重 6 9± 1. g无明显心肺疾患及凝血功能 障碍 。其 中发生脂肪 液 18k , 化3 , 8例 对照分析调查脂肪液化发生原 因, 根据 分析结果对 住院剖宫产患者提供有 针对性 的护理措施。
1 2 方 法 .
12 1 诊 断标 准… 一般认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者 应诊 断 ..
产人数及巨大儿出生率 的增加 , 使临 床剖宫产 率相应 提高。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 , 手术切 口脂肪 液化的患者 明显 增多 , 这既增加 了切 口感染机会 , 使手术切 口不 能按期愈合 , 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 , 又加重 了患者 的经济负 担 , 给患者带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
腹部切口液化的预防:(1)加强孕期保健,严格控制孕期 体 重,及 时 纠 正 贫 血,低 蛋 白 血 症,积 极 治 理 原 发 病,糖 尿 病 产妇术前应尽量将血糖控制好;(2)严密观察产程,加强产时 营养指导,避免体能消耗过大;(3)缝合切口前,用生理盐水 反复冲洗切口,拭净游离的脂肪组织和冲洗液;(4)对于脂肪 厚,低 蛋 白 血 症,水 肿,贫 血 严 重 的 产 妇,采 用 皮 肤 皮 下 脂 肪 全层贯穿褥式缝合三针,尽量减少异物刺激;(5)手术中操作 应 谨 慎,止 血 彻 底,保 护 切 口 不 被 污 染,缝 线 间 隙 适 当,不 留 死腔,对合整齐,避免错位,缝线打结松紧适宜 [3]。
切 口 脂 肪 液 化 发 生 的 原 因:(1)腹 壁 脂 肪 太 厚3-10cm, 有 些 产 妇 孕 期 体 重 增 长 过 快,甚 至 超 过 三 十 公 斤,局 部 血 供 差,皮 下 脂 肪 缺 血 缺 氧;(2)长 期 慢 性 贫 血(缺 铁 性 贫 血 居 多),低 蛋 白 血 症,腹 壁 水 肿,剖 宫 产 术 中 牵 拉 挤 压 而 致 局 部 皮下脂肪缺血缺氧;(3)试产失败,待产时间长,体能消耗过 大而致皮下脂肪缺血缺氧;(4)妊娠期糖尿病;(5)术中止血 不 彻 底,脂 肪 层 厚 有 死 腔 ,切 口 间 积 血 而 致 脂 肪 缺 血 坏 死 液 化;
根据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渗液多少的情况,将病人分为 三组。A 组4 例,条件为渗液较少,切口未裂开,挤压切口未 见明显渗出,但敷料上可见少量渗液。B 组27 例,条件为中 等 量 渗 出 ,切 口 呈 假 性 愈 合 ,周 围 组 织 质 硬 ,皮 下 有 空 腔 ,及 时 拆 除 缝 线 、扩 创 、盐 水 反 复 冲 洗 ,干 纱 布 填 塞 引 流 ,每 日 换 药2-3 次,渗出液减少后,行Ⅱ期缝合加引流术,无明显渗液 后 拔 除 引 流,一 般 于 二 期 缝 合 术 后 一 周 拆 线。C 组5 例,切 口 部 分 愈 合 不 良,扩 创 引 流 两 天 后 盐 水 冲 洗 伤 口,擦 干,将 适量50% 高渗糖倒入伤口,碟形胶布拉合对拢,每日或隔日 换药。 1.3 治疗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分析及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4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可能与孕期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口长时间暴露、自身免疫力下降、贫血等因素有关。

采用不拆线,挤出切口渗液,并用75%乙醇纱布湿敷的方法治疗,疗效较好。

结论提高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62-02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医学水平的提高,孕期肥胖、高龄产妇的人群不断增加,剖宫产率也随之上升,同时其并发症也相应增多[1]。

切口脂肪液化就是其并发症之一,脂肪液化造成皮下积液,导致切口愈合慢,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精神和身体痛苦,更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2]。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4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为提高该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产科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4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年龄21-41岁,平均
(30.3±2.5)岁,体重43-72kg,平均(51.3±6.2)。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94例),两组患者均于剖宫产术后4-7d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术后前3d患者没有发热现象、白细胞亦没有升高,且渗出液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切口脂肪液化标准:①术后5-7d,患者切口有较多渗液;在常规检查时,部分患者切口有黄色渗液,按压患者切口,在皮下组织处渗液较多。

②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不理想,皮下组织多呈游离状态。

③患者切口没有发生红肿热痛,在切口边缘没有发生坏死。

④对渗出液进行图片镜检,没有生长细菌。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拆线清偿换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步骤如下:将切口处缝线拆除,处理掉线头及渗液,使用庆大霉素冲洗创面,用庆大霉素盐水引流清洗创口,每天进行1次换药。

当患者创面没有渗出液渗出,长出新鲜肉芽组织时,用胶布固定住创口,创口愈合后即可拆除。

1.3.2 观察组患者采用不拆线,挤出切口渗液,并用75%乙醇纱布湿敷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步骤如下:不对患者采取拆线处理,挤出患者创口处渗液,使用干棉球将渗液吸净,使用75%酒精纱布进行切口湿敷,每天做到换药1次,换药时,确保要挤出渗液,当渗液消失后,即可将缝线拆除。

2 结果
对于切口愈合时间,对照组患者为术后14-30d,平均(21.9±3.6)
d;观察组为5-10d,平均(7.3±1.8)d。

术后预后情况,对照组3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采取二次缝合,切口愈合;观察组患者均无继发性感染,均一期愈合。

3 讨论
3.1 患者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有多方面造成①患者身体过于肥胖,皮下脂肪较厚,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皮下脂肪进行反复切割、挤压等,由此导致脂肪组织缺血,渗液增多,从而影响患者切口愈合。

②由于在手术时多使用高频电刀,从而烧伤皮下脂肪组织,并且由于热度太高而损伤脂肪细胞,导致细胞变形;同时由于热凝固作用,切口周围毛细血管发生栓塞,导致脂肪组织坏死。

③患者切口处若长时间暴露,组织易被氧化分解,引发无菌性发炎,致使脂肪组织液化。

④患者身体虚弱,出现出血、休克等状况,或者患者身体抵抗力低下都容易出现术后切口脂肪液化。

3.2 针对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我们应该采取早发现、早治疗的治疗原则[3] 术后及时换药,并注意观察渗液的颜色、渗出量,以及留意切口的清洁;对于切缘周围,观察是否出现红肿、皮层发硬或皮温增高的症状,若加压于切口两侧有渗液渗出,即为脂肪液化的征象,这时可以参照渗液量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

对于出现较小范围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应采取先将渗液抽出后再给予加压包扎,或者将缝线拆掉1-2根,用生理盐水浸泡后的纱条引流,使腔隙变小、渗液大量减少,再用蝶形胶布包扎,切口闭合以促进愈合。

对于切口不愈合患者中,腔隙大,渗液多的病例,应敞开引
流,用生理盐水浸后纱布敷住切口,待长出新芽组织后马上进行二次缝合来加快愈合。

切口脂肪液化属于无菌炎症,当切口出现渗液时,可直接挤出渗液,并用75%乙醇纱布湿敷,这样不仅可以对切口进行消毒,避免继发性感染,而且75%乙醇纱布具有吸水性,可吸附部分渗液,减少渗出,进而促进切口的愈合。

如患者中出现有贫血、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时,应及时采取围手术期治疗,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提高其自身免疫能力。

3.3 切口脂肪液化预防是减少发病率、减轻产妇痛苦的重要措施预防要从围手术期、手术过程、术后治疗等方面进行。

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做好各方面辅助检查,对原发病及时治疗,以免影响生产。

术中医护动作易轻柔,并要加强患者术中术后的管理,对切壁彻底止血,缝合时实现皮下组织切口对齐,全层缝合,避免死腔,缝线松紧适度,减少排斥反应。

术后对切口及时有效的检查,尽早发现脂肪液化,尽早处理。

对产妇围生期进行保健辅导,避免孕妇避免营养过剩和孕期肥胖。

综上所述,对患者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因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治疗,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切口愈合,复后疤痕较对照组缩小,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我国剖宫产的现状与思考[j].医学综述,2012,18(18):3003-3006.
[2] 储勇伟.引起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42-543.
[3] 张秀莉,胡忠伟.2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及预防[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76-1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