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6 结合实例,分析“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的意义
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导语:区域发展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特定地理区域内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区域发展策略时,因地制宜是一项重要的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分享对此的观点和理解。
一、因地制宜的定义和内涵因地制宜是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和方案时,根据各地区的地理、经济、社会和文化等特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灵活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措施和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注重地域差异和特色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地区的潜力。
因地制宜包括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可以促进区域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二、因地制宜的重要意义1. 实现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考虑到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社会条件,避免了“一刀切”和“复制粘贴”的问题,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并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优势。
因地制宜能够根据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自然、经济和社会差异,因地制宜能够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减少区域间差距。
4. 激发地方创新活力:因地制宜鼓励地方创新和探索,激发地方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
通过提供灵活的政策和支持,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寻找最适合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5. 促进人才流动和资源配置:因地制宜为人才流动和资源配置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空间。
不同地区的发展机会和需求不同,通过因地制宜,可以吸引和配置人才和资源,形成更好的区域间合作和竞争。
三、观点和理解1. 多元化发展策略:因地制宜要求政府和企业在制定发展策略时考虑到地区的差异和特点。
我认为应该鼓励各地制定和实施多元化的发展策略,发挥各地的特色和优势,打破“一刀切”的发展思维。
2. 突出可持续发展:在实施因地制宜时,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理论研究

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理论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以期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各个子经济系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实现整体经济发展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发展模式。
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理解: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不是简单的经济发展,而是一个包含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需要以资源优势为导向,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
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的实践可以通过以下案例进行说明:长三角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典范。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核心,江苏、浙江为两翼,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经验,为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协调不够顺畅、资源流动不够充分、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政策协调,打破行政壁垒。
不同区域之间的政策协调是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需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资源流动,促进要素配置优化。
资源流动是实现协同发展的基础,需要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错位发展。
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存在相似性,需要进行错位发展,根据自身优势和发展阶段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区域之间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导学精炼——第一节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第三单元发展区域经济和生活在国际社会第一课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第一节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知识解读一、发展区域经济1.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2.必要性(原因):(1)随着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市场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贸易的范围越来越大。
(2)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千差万别。
(3)每个区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资源特点和名优产品,也都有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3.措施:首先分析地区发展的条件、主导因素和优势产品,才能使经济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因地制宜,充分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大力开展贸易经济,实行优势互补。
4.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
(1)从我国各种资源的区域分布来看:地区优势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有发展能源工业的优势条件东部地区工业和交通的基础好,人才、技术、资金雄厚,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南方地区降水充沛、空气湿润、水资源丰富,很多地方是鱼米之乡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空气较干燥、水资源较少、适于发展旱作农业优势劣势举例有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很高矿产资源贫乏日本有的国家石油资源丰富淡水资源极其缺乏沙特阿拉伯、伊朗有的国家某种产业很发达几乎没有其他产业智利二、“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1.因地制宜的意义:因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千差万别,发展区域经济时,应首先分析地区发展的条件,主导因素和优势产品,才能使经济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2.优势互补的意义:使贸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各地可以充分发挥优势,生产适合本地实际的产品,提高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总产量,从而享受到更多、更丰富的产品。
知识拓展一、贸易活动:1.什么是传统贸易:不同的地区互相交换自己不能生产的东西。
2.贸易双方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3.进行贸易活动最明显的好处是什么:进口本地不能生产的货物。
二、优势互补1.如果A地区和B地区彼此用“一台摄像机换一台电脑”,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两地相互贸易,都发挥了各自的生产优势,彼此都能够获得最大利益。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科学性及着力点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科学性及着力点一、简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都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在这个过程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指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培育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产业和生产方式,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这种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必要性、科学性和现实意义。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产业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了各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途径。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这是因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地区的特点和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才能确保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各国政府和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还能为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选择和空间,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战略选择。
各国应该充分认识其必要性、科学性和现实意义,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新质生产力的定义及重要性新质生产力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创新元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一种新型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体现了其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提高生产效率: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企业利润和国家财富。
高考地理中如何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与策略

高考地理中如何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与策略在高考地理中,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与策略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关键。
区域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思维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一、区域发展的条件1、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例如,沿海地区通常具有便利的交通和开放的经济环境,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海洋经济;而地处内陆的地区可能在交通和对外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但也可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或特色的农业资源。
(2)气候条件气候对区域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类型决定了农作物的种类和种植制度,影响着工业生产的能耗和成本,也关系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建筑风格。
例如,温带季风气候区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而热带季风气候区则更适合种植水稻、橡胶等。
(3)地形条件地形地貌直接影响着区域的土地利用、交通建设和城市布局。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山地和丘陵地区则可能在农业发展上受到限制,但可以发展林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
(4)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
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支撑重工业的发展;充足的水资源是农业和工业生产的重要保障;肥沃的土地资源有利于农业的高产稳产。
2、社会经济条件(1)人口与劳动力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对区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人口众多可以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也可能带来就业压力和资源紧张;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2)交通与通信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通信网络能够促进区域内外部的物资、人员和信息交流,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区域的竞争力。
例如,交通枢纽城市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产业和投资。
(3)市场与经济基础区域的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研究 QUYUJINGJIYANJIU332(一)政府重视求持续各地旅游节庆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政府重视和主导。
政府主导开展旅游节庆活动,才能更好的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全面调配资源,保证活动档次品位的同时,更有利于活动品牌和活动产品长期培育,对鼓励社会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也会起到信誉影响。
(二)运作模式求转变政府直接举办的旅游节庆活动,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多注重公益性和宣传效果,基本不考虑效益和实际回报,因此有许多很好的旅游节庆往往是越办投入越小,越办积极性越低,活动逐渐就停办了。
而依靠当地部分企业举办的旅游节庆,由于能力有限,很难做大做强。
因此今后举办旅游节庆,要改变政府直接或者只依靠当地少量企业的局面,将活动内容更多的交由专业机构承办,把视野面向全省、全国,实现政企合理分工,提高运作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三)活动内容求创新节庆活动的内容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
在设计安排旅游节庆活动的每一个项目的时候,应该严格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以特为主、贵在创新、别开生面的原则,满足旅游者的求新、求异、求特的要求。
只有那些不断创新的节庆活动才能经久不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形成节庆品牌。
(四)节后总结求完善各地政府、企业已经意识到旅游节庆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对活动结束后进行的系统总结和研究不够,尤其是缺乏总体开展情况的统计和研究,缺少对活动参与者对活动本身的意见和建议反馈。
笔者通过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大多地方政府对辖区内举办的旅游节庆活动缺少总体情况的了解,统计数据和活动影响有的过于片面,有的还过度概括,缺少更加细化的节庆活动数据分析。
(五)打造品牌求长效树立并强化节庆活动的品牌意识,对旅游节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尤其是对于各地开展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打造节庆品牌,力求长期受益更为关键。
要继续强化旅游节庆活动的品牌建设,打造高知名度、高亮点、高卖点、高参与点、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独具影响的旅游节庆活动,善于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产业资源和自然风光中,挖掘出个性鲜明的元素,经过创意升华,提炼成打造品牌的关键材料。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200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50年来,新疆发生 了翻天及地的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06绍兴中考)
(1)西汉时,新疆就曾出现“胡商贩客,日奔塞下”的繁华景象,这与当时东西方交流的发展 和西汉政府注重对西域的经营密不可分。请各列举一个史实加以简要说明.(4分) (2)50年前,我国根据少数民族特点在新疆建立了怎样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新 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起到了怎样积极的作用?(4分)
答案要点: (1)示例: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亚欧两大洲,促进了古代 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加强 了对天山南北西域事务的管理· (考生列举其他史实说明,符 合题意,可同样给分)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保证了新疆各少数民族 人民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促进了 民族团结,推动了新疆地区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国家为了促进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哪 些重大的资源调配政策?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输气管线西起新疆塔里木轮南油田,东 至上海市白鹤镇,这项浩大工程将把我国西部新 疆等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东部长江三角洲
结合教材P118相关内容,思考:“西 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 重要意义。
(3)今天,西部开发的宏图伟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美好前景,给新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结合“相关链接” 材料,谈谈新疆应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加 快区域经济发展.(6分)
〔相关链接〕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辽阔的大地孕育着 得天独厚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储量巨大的石油天然 气资源和沙漠边缘的上千片绿洲,使其成为“大漠油喷金, 绿洲棉(棉花)堆银”的宝地。不仅知此,新疆日益发展 的交通网络,使西部边陲不再遥远;长逾万里的边境线, 为其对外开放提供了便利条件。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上)

合作与协同的重要性
合作可以促进信息交 流和知识共享,提高 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合作与协同可以增强 企业间的信任和凝聚 力,形成良好的商业 生态。
协同可以优化资源配 置和分工合作,提高 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缩小 地区间发展差距,让各地人民 共享发展成果。
创新驱动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 升各地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
展动力和后劲。
PART 05
结论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对因地制宜与优势互补的总结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 适合当地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 提高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鼓励各地发挥创新精神,探索适合本地发 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路径,推动经济 转型升级。
因地制宜与优势互补的未来展望
深化改革
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地区封锁和 体制机制障碍,为各地因地制宜发
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制度环境。
绿色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 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共享发展
PART 03
优势互补的必要性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资源与能力的互补
不同地区拥有各自独特的资源优势,如土地、劳动力、技术、市场等,通过互补合 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不同企业在各自领域拥有不同的专业能力和技术优势,通过互补合作,可以共同研 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性。
主题将介绍因地制宜和优势互补 的基本理念,以及它们如何相互 关联,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
考点10_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_分析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考点10_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自然 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_分析因地制 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考点7.比较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分析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①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① ⑿ ⑤ ④ ⑥ ⑦ ⑨ ③
① ②
②
西部地区占国土面积 的71.4%, 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28.1%。
⑩ ⑧ ⑾
二、我国东西部自然、人文环境的差异
方面 地形 气候 资源 东部地区
平原、丘陵为主 较为湿润 耕地多、土地肥沃 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人口密集,人才多
夏季气温南高北 低,但南北温差 不大,南北普遍 高温(夏季气温 分布规律)
等 降 水 量 图
1、南北方降水量有何差异? 南方多,北方少 2、哪条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淮河一线?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气温
南北 方的 气候 差异
降水
冬季:南北温差大, 自南向北气温呈下降趋势 夏季:南北温差不大, 全国普遍高温
考点7.比较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特征,分析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在区域经 济发展中的意义(c)
季风区分布图
从上述两副图中读出哪些信息?
第一组图片
第二组图片
以上两组自然、人文景观分别出现在我国哪个地区?
哪一张反映南 方民居特色? 哪一张反映北 方民居特色? 并说明判断理 由!
气温
南( 地形 北 生 原因 产 自然环境 方生 河流 差活 异) 耕地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自 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属于我国南方的是( D ) A.民居大多平顶,墙体厚,注意保暖 B.河流冬季会结冰,交通以陆地为主 C.耕地多为旱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D.人们喜食米饭,民居斜坡大,注意通风
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 线,它是( B)
①南北地理分界线 ②第二、第三阶梯分界线 ③800毫米年降水量的分界线 ④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⑤一月份零度等温线分界线
因地制宜 优势互补(完成)1

南
方
北国风光
内蒙古的畜牧业
请描述我国南、北方在发展农业方面的特色:
南方
降水充沛、空气湿润、水资源 丰富,很多地方是鱼米之乡。
降水量较少、空气较干燥、水 资源较少,适合发展旱作农业。
北方
请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表内容:
我们国家还有类似的优势互补的事例吗?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
因地制宜现象集锦
新疆因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以瓜果 特别甜,适宜发展水果种植业。 山西因煤炭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煤炭开采和 火力发电产业。
福建因山地多且气候湿润,适宜发展茶叶种 植。
优势互补现象集锦
东北大米、小旱黄瓜、大豆等绿色农产品南下, 广东家用电器、通讯产品北上。 广西、贵州以及三峡电站的电力,输送到用电 大户广东。
资源、经 济发展 西部 优势 能源资源丰富,有 发展能源工业的优 势条件 工业和交通基础好, 人才、技术、资金 雄厚,成为我国经 济最发达地区 劣势 缺少资金、人才, 经济发展缓慢、 技术落后…
东部
资源缺乏, 人口密度大
(2)世界范围的差异: 有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但矿产资源贫 乏; 有的国家石油资源十分丰富,但水资源极其 缺乏; 有的国家某种产业很发达,但几乎没有其他 产业。
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主 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 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 与交流,提高浙江省特别 是宁波市和嘉兴市对内对 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 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完 善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网 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解 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 的压力;有利于改变宁波市 交通末端的状况,从而变 成交通枢纽,实施环杭州 湾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 促进江、浙、沪旅游发展 的需要。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教学设计课程标准:4-2 描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些区域特点,并列举实例,说明必须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地区经济。
教学设计围绕发现区域条件差异、领悟因地制宜地发展、实施区域交流互补、服务家乡建设的思路主线来展开,选择具体案例去领悟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通过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条件差异、经济发展差异,运用市场规律来调节各地经济发展,并为家乡经济发展服务。
●学习目标1.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列举典型事例,描述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差异与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
2.列举典型区域开发事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深刻理解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原则──因地制宜。
3.比较杭州与衢州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基本理论,理解相互交流、优势互补的重要性。
4.列举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区域优势互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参与经济角色扮演活动,领悟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难点:学生领悟区域优势互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展示】一组哈密瓜等区域特色商品,一组区域特色旅游等活动的图片。
【提问】这些商品、旅游项目分别与哪些区域有关?启发】这些商品与旅游项目的分布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然环境与资源等条件差异影响着经济发展模式,地区差异可以提供不同的优势产品或特色经济活动。
【转承】大家对杭州与衢州一定比较了解吧,对比这两个城市,请大家说说两地的特色商品与经济活动有那些差异?【启发】杭州与衢州各自有哪些发展经济的优势与不足?【转承】紧邻的两地都有这么多的差异,如果把我们的视野扩展到幅员广阔的整个国家,那区域差异就更加明显了,请看地图。
【展示】中国政区图。
【提问】你们知道中国东西部、南北方的区域划分吗?学生回答后,将答案显示在地图上。
【联系】引导学生回忆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关内容,思考东西部、南北方的主要差异和各种交流活动。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共创繁荣

近年来,中国政府又提出了“一带一 路”倡议,根据沿线国家的实际情况 ,推动互利共赢的合作,实现共同发 展繁荣。
03
优势互补
理解优势互补
优势互补是指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通过相互合作、协调发 展,实现各自的优势资源、技术、市场等要素的共享和互补 ,以达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目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发展水平、资源禀赋 、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可以通过优势互补来提高 整体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4
共创繁荣
理解共创繁荣
共创繁荣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通过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 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 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
共创繁荣的核心思想是发挥各地 的优势,弥补彼此的不足,通过
协作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共创繁荣强调的是合作与共赢, 而不是竞争与对立,是推动地区 间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03
主题重要性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共创繁荣对于促进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地区间的互信与
友谊。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方式,实现地区间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意义
有利于推动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和协同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增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和社会互动,促进地区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增强地区间的凝聚力 和向心力。
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各 地应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升 级和转型。
共创繁荣的案例分析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地区通过加强城市间的合 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 互补,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考点10_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_分析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相对落后
请你西说部出地东区西应部充各分自发的挥发其展资优源势与和能劣源势优。势由,此积你极可与得东出部怎地 区样互的通结有论无?,共同发展。
(表1)一结:合东图部表和,西说部说比东较西部分别有哪些优势?
东指部标:内经容济较发达,东高部等教育发达
国西土部面:积面积广阔,资2源8.6丰富。
人口数量
71.9
号)符合我国南方某地区的气候特征。
• 西部地区的范围
新
①
甘
内蒙古
⑿
藏⑥
西部地区占国土面积 的71.4%, 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28.1%。
②青
宁⑤ 陕
④ ③
渝 ⑦ 川
⑨
① ②
云 ⑩贵
①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⑧
⑾桂
二、我国东西部自然、人文环境的差异
方面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地形
平原、丘陵为主
0℃等温线
哪
条
等
河流冬季结冰,温
越往北冰期越 线
长
经 过
河流冬季不结
秦 岭
—冰。水量充足,源自利于航运。 淮河?
哪
条
等
降
水
量
线
800mm
最
接
近
秦
岭
—
淮 河 分 界 线 ?
水分向西递减
年亩产250kg鲜草
年亩产 50kg鲜草
年亩产 150kg鲜草
一年一熟
二年三熟 热 量 向 南 递 一年二熟 增
一年三熟
(2)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意义
(1) 发展区域经济时,应分析地区发展的条件、主导因素和 优势产品,才能使经济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简述中国农业生产布局为什么要执行因地制宜的布局方针

简述中国农业生产布局为什么要执行因地制宜的布局方针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越来越追求效益的年代,任何事情都讲究要做到最大的利用率。
科技不断地进步,人口不断地增长,让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珍贵,这就使得对土地资源要求最高的农业需要做更进一步的改进来适应这个快节奏的社会。
而中国农业要继续发展下去就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布局方针。
而这个正确的方针,经过党中央这几十年的摸索与总结,确立是因地制宜的布局方针。
千百年来,农业是最关乎人民生活的一个产业,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直接关乎到国家与人民的基本权益。
中国自古以来是个农业强国,地理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为发展多样化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正是发挥地区优势最大的潜力所在。
但是因为我国地理条件复杂,所以有许多地方是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还有沙漠、戈壁、高山冰川和永久积雪、寸草不长的石骨裸露地和西藏北部的高寒荒漠,这些地方就目前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很难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所以我国虽然土地面积大,但是能用到农业上的就大打折扣了。
当然不能光从地理条件上来看待农业,还要从经济上来看。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5个少数民族有不少具有特殊的生产习惯和生活需要,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原有经济基础也不一样,如果要是盲目的发展农业,势必会给国家带来不小的矛盾。
所以,中国农业要发展,一定要讲究农业布局,那怎样的农业部局才是适合中国的呢?我国的农业生产布局采用的是因地制宜,使之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社会经济规律。
所谓“地”,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土地,还应该包括自然条件和一些具有地域差异性的社会经济条件。
例如各地的气候条件不一致,劳动力的分布,各地不仅有多有少,还有强有弱,有生产技术熟练与不熟练等等的差别。
要理解好这个方针,一定要理解好“地”的含义,但是要正确的来贯彻这个方针,就要从“宜”字上面入手。
例如关于土地利用的方向问题,生产领导部门往往只作原则性的指示,叫做:“宜农则农,宜林者林,宜牧者牧”,要求很笼统,究意什么是宜农、什么算宜林,怎样才宜牧,没有具体说明,基层执行时就不好办。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四)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大力开展贸 易活动的意义:
可以使人们充分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从 而提高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总产量,使各地都 能享受到更多、更丰富的产品。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四十分。
1、地区发展的条件包括:
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原有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
降水量较少、空气较干燥、水资
源较少,适合发展旱作农业。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四十分。
(2)世界范围的差异: 有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但矿产资源贫乏; 有的国家石油资源十分丰富,但水资源极其缺乏; 有的国家某种产业很发达,但几乎没有其他 产业。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四十分。
各个地区有不同的工业优势;如:北京、 深圳具有高科技优势;东北具有重工业 优势。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四十分。
深圳市利用沿海的地理优势,积极的发 展港口的优势进行外贸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四十分。
云南水能可开发装机容量为9755万千瓦,居全国第 二位;尤以金沙江、澜沧江水能资源最丰富,分别 居全国十二大水电基地的第一位和第三位,并且煤
炭储量也居全国前列。而截至2003年,全省水电装机 容量仅占可开发容量的6.96%,90%的煤炭保有储量 尚未利用。因此,云南的能源开发目前只是冰山一角 。
彼此都获得了最大的收益。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四十分。
专题二:讨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是与非
第一条、第二条是正确的; 第三条 有一定合理性的。 第四条: (1)对民族“幼稚工业”,在WTO协定中
是允许一定的保护期限的。
(2)但与地方保护主义下的不公平竞争是有区别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部地区应对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强有 力的支援; 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其资源与能源优势,积极与东部地区互 通有无,共同发展。
1、原因
(1)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 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千差万别,各地区都存在着制约区域经济 发展的因素。 (2)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如何实施:
发展区域经济时,应首先分析地区发展的条件,主导因素和 优势产品,“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与其它区域互通 有无,大力开展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使区域社会经济得 到健康、快速地发展。
考点6 结合实例,分析“因地制 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的意义 考试要求(c)
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1)从我国各种资源的区域分布看: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 有发展能源工业的优势条件;东部地区工业和交通的基础好, 人才、技术、资金雄厚,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南方降 水充沛、空气湿润、水资源丰富,很多地方是鱼米之乡;北 方降水较少、空气干燥、水资源较少,适于发展旱作农业。
(2)从世界范围看,有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但矿产资源贫 乏;有的国家石油资源十分丰富,但淡水资源极其缺乏;有 的国家某种产业很发达,但几乎没有其它产业。 (3)市场化的必然趋势。 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随着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市场 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贸易的范围越来越大。
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表一:东部和西部比较 (1) 东西部地区分别具备哪些优势 ? 指标内容 东部 西部
国土面积 人口数量 28.6 71.9 71.4 28.1 17.2 610 126人(西藏) 190人(贵州)
82.8 国民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600 每万人大学生数 1680人(北京) 361人(全国)
意义: ①可以使人们生产各自的名优产品,提高生产效率; ②可以更高效地配置资,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③可以使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得到更多、更丰富的商品,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④促进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社会经 济的发展。
(08温州)材料一:根据水分和热量等自然地理因素.可 以将我国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 区。 (1)读图一: A代表 (填省级行政区名称)。B代表 (填山脉 名称),C代表 (填河流名称),两者共同构成了我国 南北地理分界线。 (2)图二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其中第 幅图 (填序号)符合我国南方某地区的气候特征。
(2) 你认为东西部地区应该如何发挥各自优势 , 表二 :西部的矿产储量占全国储量的比例 加强合作和交流 , 实现共同发展 ? 矿种 天然气 锰矿 煤炭 铅矿 锌矿 钾矿 鳞矿
西部储量(%) 57.6 67.3 61.2 56.3 64.5 99.6 58.5
⑴结合图表,说说东西部分别有哪些优势? 东部:经济较发达,高等教育发达; 西部:面积广阔,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