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doc21

合集下载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以河北省为例河北省简称“冀”,“冀”为“希望”之意。

河北古为“燕赵”之地,习惯上,“燕赵”也是河北省的别称。

河北是京畿之地,沿海大省,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万,有11个设区市、172个县(市)、区。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文物古迹和革命历史文化遗址众多,在区位、资源、交通、通信、产业等方面具有许多独特优势。

改革开放特别是步入新世纪以来,河北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河北省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一)河北省区域经济背景1、区域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中国范围内的国民经济)河北所处区位优越,发展潜力巨大。

河北内环京津,外环渤海,与京津两市共同构成环渤海核心区域,有487公里长的海岸线,是拱卫首都的京畿之地和北京联系全国各地的必经之所,也是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区域连接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枢纽地带。

近年来,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和大都市的地位不断提升,天津正在崛起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京津冀地区拥有全国最大的消费群体,有1.2亿人口,经济总量占全国10%以上,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

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京津冀区域合作步伐不断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三省市相互融合、互为支撑、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河北发挥环京津、环渤海优势,统筹环京津地区、冀东经济区、冀中南地区发展,区位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河北省交通便捷,由北京通往全国各地的干线铁路和公路,均须经过河北向外辐射。

高速公路里程居全国第五位;铁路营运里程居全国第三位,石太客运专线已经通车,京沪、京石、石武、津秦等铁路客运专线正在快速施工中。

全省目前拥有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秦皇岛山海关机场、邯郸机场、唐山机场四个民用机场,航空运输发展迅速。

河北沿海的唐山港、秦皇岛港、黄骅港等大型港口,是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西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才发展战略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才发展战略
济 发 展 水 平 不 高 。进 入 “ 一 五 ” 后 , 省 相 应 地 制 定 了适 合 十 之 我 本 省 经 济 发 展 的 区域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特 别 是 提 出 了大 力 实 施
“ 科技 兴冀” 人 才强省” 和“ 的发展 战略 。从改革二十 多年的经验
我 们 不难 总 结 出 , 个 地 区 经 济 的 长 远 可 持 续发 展 无 不依 赖 于 一 科 技 、 育 的 发展 。由此 可 见 , 省 人 才 发展 问题 在 整 个经 济 发 教 我
郸、 衡水 、 沧州四市 。“ 南厢 ” 四市分别由西南 向东北成阶梯形叠 立而起 , 构成了一个沉稳 的“ 四节车厢” 南 厢四市” 。“ 主要 指标 占全 省的近 3 %。如 果把河北 比成站立起 的一条龙 , 么“ 0 那 北 厢” 两市张家 口、 承德就是龙 头 , 地广人少是“ 北厢 ” 的特征。两 市经 济总量 占全省生产总值的 1%,财政收入 占全省的 91 0 . %, 河北省委 、 省政 府对 “ 一线两厢 ” 展思路是 : 发 做强 、 做实 、 做大
维普资讯
甘肃 农业 2 0 0 6年第 9期


( 北经 贸大学 河北 石 家庄 0 0 6 ) 河 50 1

要: 河北省处于“ 环渤海” “ 京津” 、环 经济发展 圈的优越
居全国第 5位 。但与京 、 津地区相 比, 发展极不平衡 , 差距十分 明显 , 不是梯度缓坡形状 , 而是显 著悬崖落差状 。由于京 、 津大 量抽取河北 的资金 、 技术 、 人才 , 而对河 北的经济辐射与带动作 用较弱 , 0 12 0 20 ~ 04年河北 的人均 G P不 足京 、 的二分之一 。 D 津 2 0 年 亚洲开发银行和河北省政府共 同发布 的《 05 河北省发展战 略研究》 报告指 出 , 目前京 、 、 区域 的发展不平衡 问题 日益 津 冀 突出 , 距京 、 津不到 10i 0 k 的张承地区还存在一个近 2 0万人 口 n 0 的贫困带 、 8万 的生态恶化区 ,这里的人均收入还不及北京

河北区域经济发展

河北区域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驱动
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完善创新体系, 河北不断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转 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绿色低碳转型
河北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传统制造业 向清洁生产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区域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
河北省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 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 乡要素资源均衡配置和共同 繁荣。
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 新兴产业正成为河北省经济转型升级的 新引擎。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经济的影响
区域一体化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升了 三地的互联互通水平,加强了 产业转移和要素流动,促进了 河北省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 。
产业结构优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带动了河北 省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装 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
河北省主要产业结构
重工业
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拥有钢 铁、煤炭、化工等大型产业,为国家经济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服务业
近年来,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快速发展,在河北省经济结构中日益重要 。
制造业
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制造业在 河北省占据重要地位,为当地创造了大量 就业机会。
河北省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
区域协同发展
河北省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 强与北京、天津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 移、创新发展与东北亚、环渤海等区域的 经贸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协同繁荣。
对外开放平台
依托雄安新区、保定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 台,河北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境内外企 业投资。
数字经济发展
鼓励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各 领域广泛应用,加快建设数字 河北,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一、引言河北省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之一。

为了促进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制定一套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原则、重点领域以及实施措施。

二、目标1. 经济增长:实现年均经济增长率不低于7%,提高河北省的经济总量和综合竞争力。

2. 产业结构优化: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

3. 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4.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原则1.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2.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3. 以开放合作为动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4. 以人才为核心: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四、重点领域1. 先进制造业:加强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2. 现代服务业:发展金融、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

3. 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新业态,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五、实施措施1. 完善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提供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支持。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提升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水平和质量。

3.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与融合,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协同效应。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河北省区域经济状况

河北省区域经济状况

★ 环渤海战略
环渤海经济圈,主要是指三省两市的范 围,即北京、天津、辽宁、山东和河北。 1978年京津冀3省市GDP之和占环渤海地区 经济总量半壁江山,为45.2%,占全国31个 省市区的比重为10.3%,以后十多年基本呈 下 降 趋 势 , 1992 年 分 别 下 降 到 39.5% 、 9.0%,1996年以后略有回升,2002年占环 渤海地区及占全国31个省市区的比重分别 上升到41.6%、10.9%。
● 省会城市圈
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和中南部的经济中心, 其辐射范围涉及到邢台、邯郸、衡水三市以及 沧州、保定的部分地区。在原有衡水1个中等 城市的基础上,增加3个左右中等城市,如辛 集、清河、武安等,使其功能上与大城市错位 发展,相互补充,成为大小城市间要素传递的 中心。
● 沿海城镇带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地区,此带
是河北省经济最活跃、变化最大、发展最快 的地区。再加上冀东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唐山 的拉动,此带应在原有沧州、任丘2个中等 城市的基础上,增加3个中等城市,如迁安、 黄骅等。使其在物资流通、要素集聚上,成 为大城市的支撑。
● 两群三轴
两群即 环京津、环省会
三轴即
1、秦唐沧沿海轴:包括10个县市,该沿线 GDP经济总量为1134.89亿元,占全省 GDP18.54%,人口为700万,占全省人口 10.4%。
2、市场化程度较低 环渤海西岸城市群大型骨干企业多属国有或国有
控股企业,国有资产的处置权在政府手中。大部分 企业规模偏小,企业间缺乏分工协作,产品多集中 在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能源消耗高的初级加工 品上,产品结构雷同,无序竞争严重
3、制度产生的“灯下黑”现象 近年来,北京在为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而奋斗,天津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河北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近年来,河北省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战略。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和开放合作三个方面探讨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产业结构调整河北省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但传统的重工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河北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首先,河北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强科技创新。

通过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和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等措施,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落户河北。

这些企业不仅为河北省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推动了本地的科技创新能力。

其次,河北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

河北省加大对金融、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吸引了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进驻。

这不仅提升了河北省的城市形象,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最后,河北省注重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是河北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但传统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河北省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和农产品加工业。

这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还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二、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河北省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首先,河北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等措施,河北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同时,河北省还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其次,河北省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是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河北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发展空间。

同时,河北省还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三、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河北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首先,河北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作为中国北方的门户,河北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发〔2015〕4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发〔2015〕4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发〔2015〕4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4号),进一步发挥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作为经济发展主力军、对外开放排头兵和深化改革试验田的作用,促进我省经开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省创新发展、绿色崛起,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开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提高经开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经开区要在发展理念、运行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转型,努力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速度和质量并重转变、由政府主导向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转变、由注重硬环境向软硬环境并重转变。

(省商务厅,排在首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下同)(二)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末,全省经开区GDP达到20000亿元以上,经济总量比2014年翻一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均实现翻番,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增长速度保持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力争实现翻番;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研发能力大幅提升,投资强度、产出效益、节能减排、污染物处理率等指标达到较高水平;实现产业、生态、社会和谐。

着力构筑统筹协调、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着力构筑统筹协调、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着力构筑统筹协调、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作者:赵文丁来源:《领导之友》2011年第12期目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在这一时期,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构筑区域发展新格局”,要求“优势地区聚集发展”、“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努力形成省内各区域统筹协调、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构筑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是推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沿海地区开放开发步伐明显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渐次展开,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增强的良好态势。

但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依然明显存在,制约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仍有待破解,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竞相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首先,河北是经济大省,2010年经济总量居全国第6位,但省内区域发展并不均衡。

从河北的经济版图看,既有环京津、沿渤海及冀中南等相对优势板块,也有大片欠发达的贫困地区。

比如,我省沿海地区地处渤海和京津冀都市圈核心位置,北接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嵌天津滨海新区,南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区位优势优越、矿产丰富。

近年来,沿海地区临港产业加速聚集:山海关百万吨修造船、曹妃甸精品钢铁基地和新能源汽车基地、渤海新区高分子材料基地等一大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唐山湾国际生态城、黄骅新城和北戴河新区建设全面展开。

河北省沿海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十一五”末,河北沿海地区已经开工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144个,总投资23,101.5亿元,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86个,总投资18,372.2亿元,临港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唐山精品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建材和沧州化工、电力、装备制造、汽车制造以及秦皇岛船舶、汽车零部件、冶金专用设备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集群。

2010年,沿海地区秦皇岛、唐山、沧州3个城市共完成生产总值7602.57亿元,占全省GDP的37.8%。

冀东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冀东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区域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 后 针 对 这 一 战 略提 出几 点 建 议 和 措 施 。 最
关键 词 : 东经济 区 ; 增 长极 ;统筹 ; 冀 创新战略
A b ta t Th s o o i n b iP o ic sn wl sa l he .T en w c n mi o e i x e td t ea ote sr c : eEa tEc n m cZo eofHe e r vn ei e y e tbi d h e e o o c z n se p ce o b n h r s
省经济发展 。
20 04年 , 洲开 发银 行在 发 布的 河北 省 经济 亚 发展战略研究 报告 中得 出 “ 环京津地区 目前存在大 规 模的贫困带 ” 的结论 , 引起 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 河北 省 与京 津接 壤 的6个 设 区市 的3 2个贫 困县 、 7 8 39 个 贫 困村卷 入其 中 , 困人 口达 到2 2 6万 。 中有很 贫 7. 其 多的村庄就位于 冀东经济区内 , 而且冀东 经济 区也是 二元经济 比较典 型的地 区之一。
由于冀东经济 区的独特地 理位置 , 三地在城市功 能上 存 在很 大 的差 别。 这一 差 别既 有 国家 的政 策规
20 0 7年 区 域 内G P近4 0 D 0 0亿 元 , 占 全 省 的 约
g o hpoei c n my g o hi be r vn e T i a e n l e h e lp e tsau fteEa tEc n m i n fHe e r wt l n e o o r wt He iP o ic . n h sp p ra ayz st ed veo m n ttso s o o cZo eo b i h a dise itn r b e , a e nteh so ia a k r u da dsrtgcsg f a c ftee o omi o eetbihme t tyngt n xsigp o lms b sd o h itrc lb c g o n n tae i inic t i n eo c n h cz n s ls a n ,r i o i dt c n mi e eo fn ee o o cd v lpme tsrtg ihi ui bl o ee o o cz n , df l r p s ss mes g e t nsa dme s rs h n tae ywh c s t efrt c n mi o e a nal p o o e o u g si a ue . s a h n i y o n K e r s Th s o o cZo eo b i r vn e go hp e pa sawhoe in v to tae y ywo d : eEatEc n mi n fHe e o ic ; rwt ol; l a P n l;n o ainsr tg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以 市级 行政区划为基本界限而各 自为战的 区域经济发 地
展格 局。这种格 局的最 大特点 ,即在资源和市场上相互 封锁 、争 夺 ,利益性 矛盾和 问题 较多 ,区域间的功能协
“ 提高两线 ”( 京广 、京 山铁路沿线 ) 狠抓两片”( 、“ 黑龙
港与坝上 ) 建设 山区”( 、“ 太行山和燕 山) 开发沿海” 、“ 的思路 , 使得全省几乎近半数 以上的大型骨干基建项 目, 在这 些区域落地生根 。1 7 年开始 , 98 河北经济进入快速
调性 几乎无从谈起 。具体体 现为如下三个矛盾性特征 :
1 协作式 的相对大经 济区域 尚未成 型。多年 以来 , .
河北省众多经济界 人士普遍 认为 ,河北省 目前 已经形成
五大经济 区各领风骚 的结局 , 即冀东经济 区, 包括唐 山、 秦皇 岛, 京津 经济 区, 环 包括保定 、 廊坊 , 张承经济 区, 包 括张家 口、 承德 , 冀中经济区 , 包括石 家庄 、沧州、 衡水 ,


河 北省 区域经 济 发展现 状 及其评 价 ( 一)河北省宏观生产 力布局演变及其框架
从 建国起至今 ,河北 省宏观生产力布局的落脚点和
业发展形成人为阻碍 。
( 河北省现行生产 力布局下的 区域经济发展 =)
特征
经过 5 年 的积累 , O 河北省生产力布局 ,初步形成 了
主导思想 , 几乎都是在强调 自然资源禀赋与地理条件主导 下的布局。 解 放后 ,在计划经济 时期 ,河北省基本上实施 的是
发展 时期 , 生产力布局方针 以 “ 两环 ”为 目标逐步演变 ,
经由 “ 山海坝”( 9 5 、“ 18 ) 环京津 ”(9 6 、“ 1 8 ) 以城带乡 、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河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也承担着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河北省应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首先,河北省应加大对传统主导产业的支持和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如钢铁、煤炭等在河北省的地理优势下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河北省应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污染排放。

同时,河北省还应注重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以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

其次,河北省应加强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

作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招商引资能够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通过加大宣传推介,设立优惠政策和完善服务机制,吸引国内外优质项目落户河北省。

同时,河北省还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加强贸易合作的同时,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打造一批海外产业园区和合作项目,促进河北省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再次,河北省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河北省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发展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交通运输和生产条件,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竞争力。

同时,河北省还应注重发展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最后,河北省应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驱动。

人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优秀的人才队伍才能推动经济发展。

河北省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到河北工作和创业。

同时,河北省还应鼓励企业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

总之,河北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通过加大对传统主导产业的支持和转型升级,加强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驱动,可以推动河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以广大农村为腹地的一种区域经济,总体上属于一种门类齐全、行业众多、功能完备的经济单元,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又具有地域特色性的区域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区经济。

具有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等特点,包括县及县级市但不包括市辖区在内,对于市域、省域乃至全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整体国民经济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河北省区域经济现状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环抱京津、濒临渤海、区位优越;资源丰富,地貌类型多样;境内既有全国贫困县也有全国经济百强县;既有交通发达的平原县也有交通极其落后的山区县;既有资源大县也有农业特色县等,县域类型齐全。

全省拥有136个县域(不含市辖区,下同)仅次于四川,排全国第二位,其中县级市22个,县108个,民族自治县6个;截止到2008年末,全省县域人口5851万人,占全省人口比重的85.55%;县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4.98%;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71.54%。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农村性突出。

二是县域经济规模逐渐壮大。

三是产业结构有所改观。

四是县域储蓄能力逐步增强。

五是财政收入进一步增加。

总之,河北省县域具有数量众多、层次齐全、地位突出、特色明显等特点。

县域经济直接关系到全省整个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全省社会发展的基点、经济进步的基石、和谐稳定的基础、“富民强省”建设的基本,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县域经济已经是构成河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是消费的重要场所、就业的重要方面、资金积累的重要渠道、劳动力的重要来源,这就决定了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二)河北省县域经济存在问题1、河北省县域经济和全国部分沿海省、市县域经济的对比差距明显,形势严峻。

河北省县域经济与其他沿海省份县域经济相比,在县域GDP规模、县域人均GDP及县域财政收入均低于其他沿海省份,尤其是县域平均财政规模只有山东的1/3,浙江的1/4,江苏的近1/5 。

石家庄的经济发展

石家庄的经济发展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数十年的,河北省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省:到2001 年底,人口总数、国内生产总值、45种矿产储量、主要农产品产量、玻璃和陶瓷产量、化学原料药产量、公路通车里程、干线公路、铁路货物周转量、地方财政收入、总产值等指标均在全国位居前10名以内,有的还是全国第一......但与此不相呼应的是,河北还不是一个经济强省,更不是一个经济富省,2001年底,反映经济实力和富裕程度的各种指标特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在全国位居10位之后,而能够从一定角度反映区域未来竞争能力的高技术产业化指标则位居20名之后。

展望未来,我省既面临国外经济力量对域内资源和市场的激烈争夺,又面临东部先进省份的竞争挤压以及中西部的加速追赶,可谓形势已极为严峻。

面对如此局面,我们必须集中一切精力,下大力解决经济和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特别是要适时和制定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极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规模、特色和协调发展,以此提高河北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深圳特区的发展实践表明,突出重点区域经济的战略是区域获得广泛的社会生产力要素汇集动力的根本。

随着区域内广泛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要素的不断聚集,区域市场机遇就会持续涌现,区域发展创新路径也会持续拓宽,先进的产业优势就必然凸现。

而先进的产业优势正是区域经济产生跳跃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此,本报告试图通过系统梳理各区域的产业优势,结合未来市场竞争走向,确定河北省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和突破点。

一、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评价(一)河北省宏观生产力布局演变及其框架从建国起至今,我省宏观生产力布局的落脚点和主导思想几乎都是在强调资源禀赋与地理条件主导下的布局。

解放后,在计划经济时期,河北省基本上实施的是“提高两线”(京广、京山铁路沿线)、“狠抓两片”(黑龙港与坝上)、“建设山区”(太行山和燕山)、“开发沿海”的思路,使得全省几近半数一上的大型骨干基建项目在这些区域落地生根。

河北产业经济发展方向与结构调整重点

河北产业经济发展方向与结构调整重点

河北产业经济发展方向与结构调整重点一、引言河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其产业结构调整不断进行,以适应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文主要从宏观层面出发,分析河北省产业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结构调整的重点,并结合相关案例展开讨论。

二、河北省产业经济发展方向1. 推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这些产业有着较高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开发度。

河北省需加大对这些行业的扶持力度,实现弯道超车。

2. 适度发展传统产业在推进新兴产业的同时,传统产业发挥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河北省应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转型升级。

3. 加大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河北省已经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应该加大对这些行业的扶持和投入,以促进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4. 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是河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

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农业向优质、高效、生态的方向转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5. 加强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河北省丰富的资源禀赋使其在旅游、休闲等服务业领域具有优势,加强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为河北省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新支撑。

三、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重点1. 转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国有企业是河北省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河北省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的支持和指导,推进企业改革,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社会关注度。

2. 持续深化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河北省应该培育一批高技术、高质量的领军企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改善全省的创新环境,打造一批有名有姓的产品品牌。

3.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实现企业外向型发展国际市场开发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支撑,河北省应加强出口制造业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寻找新的市场空间。

河北省特色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河北省特色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鼹塑:垒凰河北省特色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宋效中冯志勇(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涵要】从河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把握河北省各地区县C市’的区域强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县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秘1t:-t≯,。

1。

11‘。

j{。

j。

4¨。

住河j b省县城经济发辰的战略重点.寻求解决河北省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麓p蝴】县域经济;发礁_占5{略;特色。

?{/Ll|“一、河北省县域简述河北省现有11个地级市,下辖172个县(市、区),其中包括23个县级市、”5个县和34个市辖区。

河北地处黄河以北,东临渤海,西依太行山脉,北为燕山山地,进而是张北高原,平原面积为18.77万平方千米。

河北是全国12个沿海省市之一,海岸线长487公里,拥有丰富的沿海资源。

河北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具有建设大型钢铁、建材、化工等综合工业基地和发展煤、盐、油化工的有利条件和良好基础。

河北还是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现有古遗址、古建筑群304处,历史文物与陕西省并列全国第—位,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总量占全国第地河北是全国粮棉油、蔬菜和果品的集中产区之一,2008年实有耕地总面积6331,8千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3.7%,人均耕地0.091公顷。

河北省蔬菜占京津市场500/0左右,形成了6个特色蔬菜主产区,位居全国第2位;猪、牛、羊、禽蛋、鲜奶分别占京津市场的50%、40%、25%、50%和16.7%:在京山、京广铁路沿线形成了优质专用小麦和玉米生产带;黑龙港流域、太行山区和北部地区是杂粮的集中产区;太行和燕山地区有盛产干、鲜果品的优势;冀东、冀中、冀南和坝匕是优质油料主产区:花卉种植形成了环京津、环省会、张承、冀南和冀东5个特色产区;中药材和葡萄生产加工也是河北省的传统出口商品和优势产业。

二、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㈠河北省的县城经济发展不平衡河北环京津地区(包括唐山等7个地市)构成了京津社会经济和生态安全的屏障。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发展战略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发展战略分析

这是 涉及河北 省的第一个 国家级 区域发 展规划 。 2 1年5 ,该规划 已上报 国务 院,表明京津冀区 00 月
域 协调发 展 已经成 为 国家发展 战 略的一 部分 。20 09
平方公里 ,是华北 和西北的重要出海通道。海洋生 物资源和海洋矿产资源丰富,有可开发利用盐 田面
积6 万公 顷 ,在 全 国具 有 明显 优 势 ;近 海石 油探 明 储 量 6 吨 、天 然 气 l4 立方 米 ,居 渤 海 地 区首 亿 4亿
家 口、秦 皇 岛等支 线机场 ,基本 形成 以石 家庄 为中 心 的干支 结合 的航 空网络 。柯 北 省与 京津之 间 已形 成 了基本 完备 的交 通路 网。 3 .加 工 制造 业 优势 。河北 省 工业 结 构 经过 改 革 开放几 十年 的发 展 ,已初步形 成 门类齐 全 、具 有
2 .基 础 设 施优 势 。 目前 ,河北 省 的基 础设 施 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京石客运专线、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 河北 段等重 点项 目加快 推进 ,全 省开工 在建 高 速公 路 22 公里 ,港 口货 物吞 吐量 突破 5 吨 ,新 01 亿 增 电力 装机 容 量60 千 瓦 。首 钢搬 迁 、曹妃 甸及 0万
3 .人才结构不合理。河北省 内缺乏 国内领先
的一 流高 校 ,而京 津地 区虽 然教 育水 平 和科研 水 平
较高 ,但是由于其强大的人才聚集效应 ,使得高素 质的人才难以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待遇较低 的河
位 ,已具备向经济强省迈进的基础 。钢铁 、装备制
造 、石 油化工 等七 大 主导 产业对 规 模 以上 工业 增长 贡献率 达8 %,发 展后 劲 和支 撑作 用 增强 。 5 4 区位优 势 。河 北省 具 有 独 特 的地 理 区位 优 . 势 ,是惟 一环 抱环 绕北 京 、天津 两 市 和东 临渤 海湾 的特殊 省份 。河北 环抱 北 京 、天津 两个 直辖 市 ,围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 图文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 图文

2.讨论分析,目前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答案 主要存在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黄金水道的利用存在瓶颈制约、区域 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制约因素。 3.为保证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讨论思考这种 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答案 (1)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长江 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效益。 (2)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形成上中下游地区优势互补、 协作互动的格局,缩小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发展差距。 (3)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4)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建设海陆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促进经 济提质增效升级。
谋求共同富裕。
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国情:人口数量 多 、区域差异 大 、发展 不平衡 。 2.区域发展战略 (1)改革开放之前,坚持区域 均衡 发展战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2)改革开放以后,实行 非均衡 发展战略,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 (3)新时期 ①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②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③加快发展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
2.规划: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 管理 协同 机制、生态环保 联动 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3.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 非首都 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 一体化 ,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判断
PANDUAN
1 北京应强化经济功能,注重企业发展。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对河北区域特征和发展定位的几点认识

对河北区域特征和发展定位的几点认识

对河北区域特征和发展定位的几点认识
焦中方
【期刊名称】《河北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在全国区域布局中河北区域经济是什么特征,说法不一。

通过区域分析及与中部地区比较,我们认为河北是“中部特征明显东部优势仍在”或“区位优于中部的中部特征”。

基于此,河北的战略定位应是:以扩大内需为主、发展外向型经济为辅,以满足国内消费品,中间产品和投资品为主要方向,以建成制造业中心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主要目的,以实现“领先中部、看齐东部”为目标。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焦中方
【作者单位】河北省政府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对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2.对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3.对河北省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关系的几点认识
4.西部大开发与河北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西部开发中的河北定位
5.省域涉农网站发展现状与区域特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发展,河北省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到2001年底,人口总数、国内生产总值、45种矿产储量、主要农产品产量、玻璃和陶瓷产量、化学原料药产量、公路通车里程、干线公路、铁路货物周转量、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指标均在全国位居前10名以内,有的还是全国第一……但与此不相呼应的是,河北还不是一个经济强省,更不是一个经济富省,2001年底,反映经济实力和富裕程度的各种指标特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在全国位居10位之后,而能够从一定角度反映区域未来竞争能力的高技术产业化指标则位居20名之后。

展望未来,我省既面临国外经济力量对域内资源和市场的激烈争夺,又面临东部先进省份的竞争挤压以及中西部的加速追赶,可谓形势已极为严峻。

面对如此局面,我们必须集中一切精力,下大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要适时研究和制定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极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规模、特色和协调发展,以此提高河北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深圳特区的发展实践表明,突出重点区域经济的战略是区域获得广泛的社会生产力要素汇集动力的根本。

随着区域内广泛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要素的不断聚集,区域市场机遇就会持续涌现,区域发展创新路径也会持续拓宽,先进的产业优势就必然凸现。

而先进的产业优势正是区域经济产生跳跃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此,本报告试图通过系统梳理各区域的产业优势,结合未来市场竞争走向,确定河北省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和突破点。

一、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评价(一)河北省宏观生产力布局演变及其框架从建国起至今,我省宏观生产力布局的落脚点和主导思想几乎都是在强调自然资源禀赋与地理条件主导下的布局。

解放后,在计划经济时期,河北省基本上实施的是“提高两线”(京广、京山铁路沿线)、“狠抓两片”(黑龙港与坝上)、“建设山区”(太行山和燕山)、“开发沿海”的思路,使得全省几近半数一上的大型骨干基建项目在这些区域落地生根。

1978年开始,河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生产力布局方针以“两环”为目标逐步演变,经由“山海坝”(1985)、“环京津”(1986)、“以城带乡、铁路与沿海两线展开”(1988)、“一线(沿海)、两片(石廊开放区)、带多点(各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建设产业园区、旅游开发区和保税区)”(1992)、“环京津、环渤海”(1993)、“外向带动、两环结合、内联入手、外引突破”(1994),1995年正式确定“两环开放带动战略”。

由于宏观生产力布局的这种自然资源禀赋或地理位置的侧重以及内涵的多变性,尽管在特定时期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最终为全省经济发展造成许多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区域经济发展重点不突出,全省经济缺乏规模特色;二是区域分散力均大于凝聚力,资源资本优化途径不畅,经济中心区域难以形成;三是经济发展的极化作用的发挥缺乏有效载体,致使我省各区域综合竞争实力始终未得到明晰那提高;四是各区域之间产业发展的相关性与协调性较差,经济差距拉大,相互带动乏立;五是政策跟进难以及时有效,产业发展形成人为阻碍。

(二)河北省现行生产力布局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经过50年的积累,我省生产力布局初步形成了以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基本界限而各自为战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这种格局的最大特点即在资源和市场上相互封锁、争夺,利益性矛盾和问题较多,区域间的功能协调性几乎无从谈起。

具体体现为如下三个矛盾性特征:1.协作式的相对大经济区域尚未成型多年以来,我省众多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我省目前已经形成五大经济区各领风骚的结局,即冀东经济区包括唐山、秦皇岛,环京津经济区包括保定、廊坊,张承经济区包括张家口、承德,冀中经济区包括石家庄、沧州、衡水,冀南经济区包括邯郸、邢台,并从各经济区占全省GDP比重、产业的趋同性特色、区域内各增长极的天然地理位置等角度进行了具体化的统计和研究,指出五大经济区的各自特点是:(1)冀东经济区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又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2)冀中经济区是我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医药、化工、机械、电子等都有一定的优势;(3)冀南经济区也是一个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又有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中心市场;(4)环京津经济区以服务京津和接受京津辐射的形式形成了蔬菜、副食基地,高新技术疏散地和区域性中心市场;(5)张承经济区则形成了以旅游、畜牧、食品和边贸中心市场为优势的区域。

从上述可以看出,前三者产业结构的趋同较为严重,在如此近距离的地域内,这种特征若以市场的角度而论不应是健康或良性的;而后两者的产业特色确为独到,但关键的问题是还没有形成适度的经济规模。

我们认为,大经济区域的内在一体性不是靠以上因素支撑的,而应是靠较高的产业关联度、较为科学的辐射带动机制以及较强的相互促动能力。

也正是由于缺乏这样的支撑,致使所谓的“五大经济区”在内部各组成单元之间形成了经济发展成果的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正是各单元间功能协调性较差的明证。

比如冀中经济区,石家庄GDP总量、人均GDP、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综合生产率等指标1985年之后大部分在全省前4名内,沧州则大部分在5名之后,衡水则在7、8名之后;2000年,石家庄的人均GDP为11365元,沧州、衡水为7135、7225元;石家庄的财政收入与人均财政收入分别为377137万元、427.3元,沧州、衡水分别是156046万元、241.3元和91819万元、222.8元。

由此可见,在号称以省会为龙头的冀中经济区,区内的经济实力差异十分悬殊。

令人担忧的是,其同期产业结构却明显趋同,三市所设定的支柱产业中为同一行业的就有化工、机械和电子三种之多。

在其他所谓现有的经济区内,类似问题几乎是普遍存在的。

或许可以这样说,石家庄与唐山完全称得上是全省的经济龙头,但却并非所在“经济区”的龙头。

有鉴于此,“五大经济区各领风骚”的结论有失深入。

2.省级经济发展重心及各地区发展平衡显现刚性化特征首先是省级新的经济增长极“后继乏人”。

自建国以来,石家庄、唐山两市凭借政策、资源优势多年以来在全省经济建设中屹立潮头,除个别市在个别指标方面近来方有冲击潮头之势外,拥有港口优势的秦皇岛与沧州,近临港口与省会的衡水,近环京津的保定等市完全有潜力发展成为省级经济发展重心区域,但从总体上看至今还尚无明显突破迹象,且与强势地区的差距继续拉大(具体数据参见表一、表二)。

表一:河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指标位次变动GDP总量人均GDP 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农民)人均生活费收入80 85 90 95 2000 80 85 90 95 2000 80 85 90 95 2000 80 85 90 95 2000石1 1 1 1 1 2 1 3 3 2 1 1 1 1 1 1、3 2、1 4、4 4、3 5、3唐2 3 2 2 2 1 2 4 1 1 3 2 2 2 2 3、4 3、3 2、2 3、2 2、2秦8 10 9 8 9 3 5 1 2 3 10 7 7 5 7 5、3 1、4 1、3 1、4 1、6邯3 2 4 4 4 4 3 5 9 8 2 3 4 4 4 4、8 5、8 6、9 8、7 8、5邢6 6 5 7 6 9 6 10 10 9 7 8 8 7 6 6、9 8、5 7、10 7、9 10、9保4 4 3 3 3 10 9 9 7 7 4 4 3 3 3 2、- 6、- 3、5 5、6 4、4张7 8 8 10 10 6 8 6 8 10 6 5 5 8 10 7、10 4、10 5、11 11、11 11、10承10 11 11 11 11 7 11 7 11 11 8 10 10 11 11 8、5 7、9 9、8 9、11 9、11廊9 7 7 6 7 5 4 2 4 4 9 9 9 9 8 -、2 9、1 8、1 2、1 3、1沧5 5 6 5 5 8 7 11 6 6 5 6 6 6 5 9、1 10、7 10、7 6、5 6、8衡11 9 9 9 8 11 10 8 5 5 11 11 11 10 9 -、6 -、6 -、6 10、8 7、7表二:河北省2000年各地区人均指标比较人才密度指数人均财政支出(元/人)人均固定资产(元/人)人均GDP(元/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人)农村人均纯收入(元/人)人均财政收入(元/人)劳动生产率(元/人)石8.93 569.35 4084.56 11356 6443 3158 427.29 49471唐7.52 581.34 2871.15 13129 6820 3411 400.78 41239秦9.18 692.71 2987.36 10755 7012 2563 483.73 36323邯5.77 347.41 2530.21 6537 5356 2575 256.35 33630邢6.25 317.72 2012.22 5654 4934 2467 194.30 38136保5.05 378.72 2081.43 6671 6659 2652 255.84 33085张7.03 494.06 1646.36 5460 4578 1560 203.64 28450承6.94 434.52 1848.33 4610 5150 1272 174.26 25000廊6.96 489.76 3909.30 7135 6689 3560 306.90 46857沧6.32 382.73 2058.12 9794 5548 2518 241.34 42920衡6.32 368.05 2694.17 7225 5376 2529 222.79 50934以上两表不仅反映了我省宏观生产力布局决策缺乏创新和务实,而且反映了我省培育新经济增长极的难度依然坚挺,更反映了各市之间各自为战导致的发展脱节。

3.区域之间重复建设严重致使空间效率损失较大1980年以来,我省各地区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实际中,大部分地区的二次产业比重却变化不大,且工业行业趋同明显,并呈现出浓厚的重化工业色彩,说明经济发展对资源优势的依赖性过于明显,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通,并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进而使得区域经济效率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具体参见表三、表四)。

表三:河北省各地区二次产业比重变化石唐秦邯邢保张承廊沧衡1980 49.9 60.6 32.6 53.7 38.8 34.2 47.9 43.0 38.9 46.9 39.61990 46.8 47.4 31.6 46.2 34.9 36.5 44.5 36.4 48.4 40.6 36.52000 46.5 50.5 36.4 47.6 52.2 4.5 43.4 44.7 51.7 50.1 53.7表四:河北省各地区支柱产业石家庄医药化工纺织机械电子唐山煤炭石油电力化工冶金秦皇岛建材机械邯郸化工冶金机电建材邢台建材冶金能源机电保定电子建材轻工医药食品张家口机械冶金化工食品能源承德冶金机械建材食品化工廊坊机电化工建材轻纺沧州化工机械电子轻工纺织衡水食品化工建材机械电子由于重化工业受原材料约束性较强,致使河北各地区趋同严重的工业结构承担了巨大的整体发展风险,使得河北的整体经济呈现市场风险集中性倾斜,一旦原材料市场出现大的波动,河北省国民经济的整体市场应变能力就会显示出明显弱势,各地区财政依托基础将随之出现摇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也将被拖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