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及优势比较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及比较优势分析

------ 基于青海省的研究

引言

西部大开发这一跨世纪战略的实施,使位于远西部地区青藏高原的青海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近年来,青海省经济发展总体上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属典型的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的省份。农牧业、城市发展、国有企业、金融、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市场体系及收入分配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找出青海省与其他省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及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并进而确定和选择该省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这是该文章主要探讨的问题。

一、概念界定

在该文章分析青海的经济里,该文章可能运用到自生能力、比较优势及要素禀赋结构等相关概念,在这里,笔者给以界定。

1、自生能力:所谓的自生能力是指在一个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在不需要外力的扶持保护下,即可预期获得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的能力。这里的“自由”是指没有垄断,“正常经营管理”是指经营管理没有问题,“外力的支持保护”主要是政府的保护和扶持,“正常利润”是指市场可以接受的平均利润。

2、比较优势:在开发企业或经济中,行业或国家之间存在竞争,这样彼此间难免或不得不对对方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尽可能地发展优势,改进或避免劣势,使经济利益最大化。所谓的比较优势就是在开放的前提下对优势劣势进行对比。如: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又如: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要素价格在两国间是相同),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由于要素价格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各国的生产者都将使用更多的低价格要素,以降低生产成本。

比较优势的原理可以表述为: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许多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或者劳务,一个可以用较少投入生产该物品的人被称为在生产该物品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比较小的人称为具有比较优势,而贸易的好处则是基于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贸易可以使得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因为它使得人们可以专门从事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但这个原理并不仅仅适用于个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

事实上,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反映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所代表的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质量都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优势的上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上、中马对付齐王的中、下马,结果稳赢。

3、要素禀赋结构: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要想在转变产业结构的同时保证效益的最大化,就要从改变外生的要素禀赋结构入手。这里所谓的要素禀赋结构一般指资本、劳动力、土地和各种自然资源的相对拥有量。但当我们讲到提上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时,主要想表达的含义就是提高这个国家每一个劳动力可以支配的资本量,而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主要取决于资本的积累速度。

二、青海经济状况及相关问题分析

青海处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带,地势高寒,全省虽拥有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耕地面积很少,884.5万亩的耕地不到土地总面积的1%。尽管如此,经过几代青海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农业生产仍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青海省人口总量少,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青海省常住人口568.17万人,住有汉、藏、回、蒙古、土、撒拉族等全国所有56个民族中的54个。是全国人口密度极低的省份之一。其中:城镇262.6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6.2%,乡村305.55万人,占53.8%。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46.98%。基于这样的情景,全省公民文化程度偏低,尽管如此,在全省公民的努力下,全省在各方面都取得较大的成绩。

在综合经济上,根据2011年的数据表明,青海省取得较大的成功。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较全国平均水平高4.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44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939.10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540.18亿元,增长9.7%。产业结构正在缓慢的转变之中,由2010年的10.0︰55.1︰34.9调整为2011年的9.5︰57.5︰33.0。

在农牧业方面,2011年青海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90.05万亩,比上年增长2.0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9.12万亩,增长1.79%;油料作物播种面积

276.32万亩,增长5.23%;蔬菜播种面积63.06万亩,增长4.89%。全年粮食产量103.36万吨,比上年增长1.3%;油料产量36.07万吨,下降2.3%;蔬菜产量143.6万吨,增长6.8%;豆类产量7.27万吨;药材产量2.13万吨;核桃产量43.61万吨。粮食、蔬菜产量是2000年以来最高的年份,并且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突破百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28.84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1.9%。

在工业与建筑业上,2011年,青海省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0%。其中,轻工业增长19.0%,重工业增长19.0%;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9%,非公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9.8%,非公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占青海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3.1%,比重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全年青海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90.6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实现利润202.89亿元,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175.81亿元。

在国内外贸易方面也取得巨大的成功。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0%。按销售地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1.84亿元,增长17.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01亿元,增长14.2%。

全年进出口总额9.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出口额6.62亿美元,增长41.9%;进口额2.62亿美元,下降18.8%。主要出口产品中,硅出口额增长45.3%,山羊绒出口增长1.01倍,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增长65.1%,地毯出口增长1.06倍,帽类增长33.0%。

此外,人民生活有明显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灾后重建,交通邮电,旅游、科技教育及文化、卫生事业都相应取得重大成效。

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青海省在开发中存在和面临着一些较大的问题。

1、部分地区发展不平衡。首先是自然禀赋和发展历史阶段的投资不平衡。在自然禀赋不平衡中,西南各省区域水资源极其丰富而土地资源利用少。由于自然条件艰苦,平均海拔在3 000米以上,大部分地区寒冷、干旱、缺氧,自然灾害频繁;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技术的限制,得不到有效的开放和利用。尤其是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遍布全省的有色金属。二是体制资源配置不平衡。青海属后发展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群众收入水平和人均受教育程度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社会发展程度低,贫困面较大。城市发展、国有企业、金融、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市场体系及收入分配滞后。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青海在全国生态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和人才资源利用问题。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要素,而西部地区由于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民族众多,教育机会不平等。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