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个体心理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将围绕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展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动机、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过程及其与学生学习的关系。
2. 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学习规律,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策略。
3. 学会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课堂观察、测验、实验、咨询等,提高教学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育心理学概述(10课时)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2. 学习动机(10课时)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与策略3. 记忆与思维(10课时)记忆的原理及影响因素记忆与思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记忆与思维能力的策略4. 情感与学习(10课时)情感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师生情感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提高学习效果5. 个体差异与教学(15课时)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学习规律个体差异对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6.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20课时)课堂观察与评估的方法实验设计与实施咨询与干预技术的运用7. 实践环节(20课时)学生分组实践活动,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指导与学生反思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四、考核方式与标准1. 平时成绩(50%):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成绩(50%):考察学生对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掌握情况。
3. 学生分组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综合评价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资源与建议1. 建议学生提前预习相关资料,做好课堂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024年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成果。
3.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以个体心理现象和群体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教育评价心理等方面。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等。
4.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学习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
(2)认知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认为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3)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主体性、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认为学习过程是自我潜能的实现过程。
(4)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和个体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认为学习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
5.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1)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2)教学策略:包括直接教学、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支架式教学等。
(3)学生心理: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自我概念、学习动机等。
(4)教师心理: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信念、教师期望、教师效能感等。
(5)教育评价:包括教育评价的理念、方法和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
2.案例分析法:分析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4.角色扮演法:模拟教育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实际应用。
《教育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教育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理解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1. 强调师德师风:结合教育心理学中的教师角色,探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和责任感。
2. 关注心理健康: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3. 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教育心理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理论,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社会责任感教育: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社会功能,引导学生理解教育的社会价值,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案例教学:选取典型的教育心理学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深化对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教育心理学的热点问题或争议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互动讲授:教师讲授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设置提问和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4. 实践应用: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将所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情境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深度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2. 作业质量评价:布置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案例分析报告等,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和思维能力。
3. 期末考核:通过期末考试来检验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和方式。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教学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时学分:51学时,每周3学时编写单位:编写人:审定人:编写时间: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教育心理学是师范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主要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既要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又要研究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
该课程主要阐述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对将来要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社会心理与行为、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等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四、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条件1.专任教师具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熟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识,了解相关教学要求,并且熟悉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而且能够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主讲教师必须具备2年以上带学生去幼儿园见习、实习的实践经验。
2.兼职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幼儿园等教育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幼儿园一级以上职称。
(二)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教育心理学》,尚金鹏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课程资源与开发利用应具有校企融合的多家幼儿园可供师生进行考察与实地研究;教材需配备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标准等方便教学。
(四)其它条件教学条件:应配备多媒体、幼儿园仿真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等硬件教学设施。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专业必修课)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必备项)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它是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教学对象为上述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学生。
该课程的活动主要由课堂讲演、课堂讨论、课例录像分析、课堂观摩以及探究学习等五部分构成。
1.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2.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3.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等。
4.课程地位: 专业主干课程5.总学时:54学时6.总学分:3学分7.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二、课程目标(必备项)1.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和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2.通过学习理论的学习,探讨学习的实质、过程、条件因素以及动力等学习基本问题,为师范生今后指导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这两个与教学技能关系密切的问题,通过教学心理的探讨,以求提高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他们贯彻实施和灵活运用学习原理和培养教学策略。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一)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主要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3.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趋势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建立对教育心理学整体框架的认识。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结构。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3.教育心理学的简要发展历程和一般趋势。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般程序和主要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思考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哪些主题?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教育心理学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4.教育心理学当前的主要研究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5.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程序及所用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大纲(莫雷)
《教育心理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该课程对于学生正确把握教育心理学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历史,理解教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机制,阐明学生学习的内在过程、特点及规律,探索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外部因素。
把握教育教学心理的过程和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与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知晓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念、技术和模式,提升自己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2.基本要求1、以科学精神为指导,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构建传授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理,理解教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机制,把握教育教学心理的过程和方法,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理论、学习心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规范的学习以及教学的设计及其成效的考核与评估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能;3、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在正确理解教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运用有关理论分析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4、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和自己的学习活动,以满足学生日后从事教育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培训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绩测验的命题能力、研究能力。
5、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6、了解教师等外部因素与学生学习的关系,了解这些外部影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能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施加有效的、积极的影响。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专业必修课)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必备项)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它是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教学对象为上述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学生。
该课程的活动主要由课堂讲演、课堂讨论、课例录像分析、课堂观摩以及探究学习等五部分构成。
1。
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2。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3。
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等。
4。
课程地位: 专业主干课程5。
总学时:54学时6。
总学分:3学分7。
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二、课程目标(必备项)1.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和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2.通过学习理论的学习,探讨学习的实质、过程、条件因素以及动力等学习基本问题,为师范生今后指导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这两个与教学技能关系密切的问题,通过教学心理的探讨,以求提高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他们贯彻实施和灵活运用学习原理和培养教学策略。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一)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主要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3。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趋势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建立对教育心理学整体框架的认识。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结构。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3.教育心理学的简要发展历程和一般趋势。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般程序和主要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思考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哪些主题?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教育心理学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4.教育心理学当前的主要研究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5.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程序及所用研究方法.(二)第二章主要内容:1.认知发展与教育2.社会性发展与教育3.多元智能与教育4.不同学习风格与教育5.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设计促进发展的教育方案。
《教育心理学》精选教学方案
《教育心理学》精选教学方案教育心理学精选教学方案1. 引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教育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对于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精选教学方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2. 研究目标本教学方案旨在帮助教师达到以下研究目标:- 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就3. 教学内容3.1 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 研究成长的阶段性特点:了解儿童、青少年和成年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例如认知能力、情感发展和社交需求等。
- 研究者的差异: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包括研究风格、兴趣爱好和研究动机等,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行为主义理论:了解行为主义理论对研究和教学的影响,如奖励和惩罚机制对学生行为的塑造作用。
- 认知发展理论:掌握认知发展理论,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以便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
- 社会研究理论:理解社会研究理论,包括观察研究和模仿研究等,以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3.3 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 多元智能教学: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以满足学生不同智能类型的研究需求。
- 情境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情境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促进深层次的研究和理解。
- 合作研究:倡导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就,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案的反馈和评价,以便进行改进。
- 研究成绩: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研究成就和教学效果。
-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度,以了解学生的研究状态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
教案(第18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五章技能的形成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技能的概念、特点。
2.理解心智技能的形成、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5阶段3.理解动作技能的特点、分类、阶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难点: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高原现象。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辅助手段:多媒体呈现图片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这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他认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万小时——就是在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
这个定律似乎给人一种承诺,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只要做到1万小时的练习,人人都能掌握改行业的技能,成为专家。
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是什么?(一)技能的概念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其中,智力动作方式就是指的心智技能,这是发生在头脑内部的心理操作动作,是内在的,无法从外部观察到,如解数学题、写作等。
肢体动作方式就是指动作技能,这是外部的,可观察到,如骑车、写字、折纸等。
(二)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本能是人们不用学就会的动作方式,例如吮吸、抓握、咀嚼、打喷嚏等。
技能则是后天学会的,会随着练习而逐渐熟练,如骑车、写字、打羽毛球。
在技能学习中,动作方式的掌握总是要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熟练的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
练习是技能熟练的必经之路。
2.技能是一种动作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前面讲过,知识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备课教案
第一章教学实施计划
第 2 页
第一章教学总结
第 3 页
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第 4 页
第 5 页
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第 9 页
第10 页
第二章教学实施计划
第11 页
第二章教学总结
第12 页
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第13 页
第14 页
第15 页
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第16 页
第17 页
第18 页
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第19 页
第20 页
第21 页
第22 页
第23 页
第24 页
第25 页
第26 页
第27 页
第三章教学实施计划
第28 页
第三章教学总结
第29 页
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第30 页
第31 页
第32 页
第33 页
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第34 页
第35 页
第36 页
第37 页
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第38 页
第39 页
第40 页
第四章教学实施计划
第41 页
第四章教学总结
第44 页
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第45 页
第46 页
第47 页
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第48 页
第49 页
第50 页
第51 页
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第52 页。
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案
标题: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理解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教学策略。
4. 提高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1.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2.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1.1 实验研究2.1.2 观察研究2.1.3 调查研究2.2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2.2.1 教育评估2.2.2 教育干预2.2.3 教育心理咨询3. 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教学策略3.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1.1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3.1.2 艾森豪威尔的强化理论3.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2.1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3.2.2 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3.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3.3.1 罗杰斯的人本学习理论3.3.2 卡尔·罗杰斯的教育理念4. 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4.1 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干预策略4.2 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4.3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成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教学策略。
4. 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教育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4. 实践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节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第二节课: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3. 第三节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策略4. 第四节课: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策略5. 第五节课: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6. 第六节课: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教育心理学》是各师范专业及师范方向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
它是心理学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同时也探讨认知领域、运动技能领域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学习的具体心理学规律。
此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结合了理论与实践。
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解析学校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3. 实践联系: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并为授课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4. 个人发展:学会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1. 理论系统掌握好教材的内容结构及学科的理论系统。
理解并掌握本学科的一些基本见解、原理和理论。
2. 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关注获得可靠事实的科学方法。
结合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
3. 教育实践紧密联系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学会利用本课程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
联系个人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教学设计和评价的心理学基础。
难点: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以及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困难的理解与应对。
五、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将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质量、小组讨论和期末考试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教育心理学》(根据具体选用的教材填写)参考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期刊、教育心理学专业书籍、相关研究报告等。
七、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责任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学大纲,组织并参与课堂讨论,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及时给予反馈。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与讨论,完成作业和实践任务,主动寻求和提供帮助,尊重教师和同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幼儿发展与学习心理”,具体内容包括: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幼儿学习策略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理解幼儿在认知过程中的需求和困难。
2. 培养学生激发和维持幼儿学习动机的能力,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态度。
3. 让学生掌握指导幼儿学习策略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理解,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2. 教学重点:幼儿学习策略的指导,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引发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时间:5分钟2. 理论讲解: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学习策略的指导。
时间:15分钟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针对幼儿的教学活动,结合心理学原理进行分析。
时间:10分钟4.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原理。
时间:15分钟时间:10分钟时间: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幼儿认知发展特点2. 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3. 幼儿学习策略的指导七、作业设计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分析合理,方案具有可行性。
2. 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心理学》精选教学方案
《教育心理学》精选教学方案教育心理学精选教学方案1. 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提供一些精选的教学方案,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提高教学效果。
2. 建立良好的教师-学生关系良好的教师-学生关系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建立积极、互信的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建立良好教师-学生关系的教学方案:-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关心学生的情况和问题,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 提供正向反馈: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正向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 激发学生的动机动机是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方案来激发学生的动机,提高积极性。
以下是一些激发学生动机的教学方案:- 设定明确的目标: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将其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的意义感。
- 创设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 提供合理的奖励和认可: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奖励和认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4. 促进有效的和记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有效和记忆,提高效果。
以下是一些促进有效和记忆的教学方案:-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践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 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应创设良好的环境,如安静的教室、充满氛围的教室布置等,有利于学生的和记忆。
5. 结论教育心理学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建立良好的教师-学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动机、促进有效的和记忆,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1课程的性质《教育心理学》各师范专业及师范方向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以及认知领域、运动技能领域、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学习的具体心理学规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
教学对象为上述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既是心理学、教育学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也为学生学习教学论、心理咨询学等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学习本课程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理论体系。
学习本课程应注意把握好教材的内容结构及学科的理论体系。
掌握好本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观点,有利于理解其他具体的事实和知识,且可使学习单纯化。
●研究方法。
学习本课程应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关注获取可靠事实的科学方法,将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改变单纯依靠经验描述与理论思辨来分析教育问题的思考方式。
●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密切联系教育实际和生活实际。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密切联系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可通过接触中小学工作实际,或利用录像或网络资源,学会利用本课程中学得的观点和知识,分析学校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密切联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三是联系自己学习生活实际,运用教育心理学中关于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提高个人学习的成效,改善自身的综合素质。
●问题意识。
注意学与思的结合,培养问题意识,对教学内容可发表不同意见,注意了解本学科在各个领域的前沿问题,并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广泛搜集资料,开展探索性的研究,或为研究做准备。
●阅读与练习。
系统阅读教科书,有条件的可充分利用图书资料或网络资源,扩充所学内容。
教材配有练习题,学习中可独立完成这些练习,并从参考答案中获得反馈。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发展。
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3. 教学活动: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中的心理现象。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小组讨论,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应用。
掌握学习的分类和教学策略。
2. 教学内容: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行为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学习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桑代克的试误说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案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学习理论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境。
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三、第三章:发展心理学1. 教学目标:了解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
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
掌握发展的心理理论和教育策略。
2. 教学内容: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等。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
心理理论的发展和教育的关联: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婴儿或幼儿的行为,让学生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和教育策略。
设计教学活动,考虑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教育支持。
四、第四章: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1. 教学目标:了解个体差异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理解特殊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掌握个体差异的教育策略和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学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范围
3、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4、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原则
7、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一)教学内容
1、心理发展概述
2、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3、个性差异
4、认知方式的差异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2、了解学生在智力、人格和认知方式上的个别差异
三、学习理论
(一)教学内容
1、学习的一般概念及学生学习的特点
2、学习的类型
3、行为派学习理论
4、认知派学习理论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6、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学习的一般概念和学习的类型
2、掌握行为派和认知派主要的学习理论
3、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一)教学内容
1、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
2、知识的表征
3、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的一般过程
4、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
5、概念学习
6、原理学习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和知识的表征的观点
2、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3、理解概念学习的影响因素和学习过程
4、掌握原理学习的方式和教学策略
五、程序性知识的获得
(一)教学内容
1、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2、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
3、动作技能概述
4、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
5、动作技能的培养
6、智力技能概述
7、智力技能形成的理论
8、智力技能的培养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2、理解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概念
3、了解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形成的理论
4、掌握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培养方法
六、学习策略
(一)教学内容
1、学习策略的概念
2、学习策略的分类
3、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
4、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
5、认知策略
6、元认知策略
7、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
8、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和类型
2、掌握主要的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
3、掌握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和措施
七、学习策略
(一)教学内容
1、学习迁移的概念
2、学习迁移的类型
3、学习迁移的测量
4、形式训练说
5、共同要素说
6、概括说
7、关系说
8、认知结构说
9、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
10、迁移的产生式理论
1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2、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二)教学要求:
1、了解学习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理解学习迁移的理论
3、掌握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八、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学内容
1、问题的心理学描述与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2、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差异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4、什么是创造力
5、创造力的有关研究
6、创造力培养
(一)教学要求:
1、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了解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差异
3、了解创造力及其有关研究
4、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九、学习动机
(一)教学内容
1、学习动机的概念
2、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3、学习动机的分类
4、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5、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6、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
7、自我效能理论与习得性无力感理论
8、外来动机的激发
9、内在动机的激发
10、成就动机的培养与归因训练
11、消除无力感与增强效能感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和类型
2、掌握主要的学习动机的理论
3、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途径与方法
十、品德的形成
(一)教学内容
1、品德及其心理结构
2、品德的形成过程分析
3、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4、皮亚杰的早期研究
5、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6、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7、道德认识的形成
8、道德情感的丰富
9、道德意志的锻炼
10、道德行为的训练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品德及其心理结构
2、掌握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3、掌握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4、掌握品德发展的特点和品德培养的方法
十一、教学心理
(一)教学内容
1、教学的一般过程
2、教学设计概述
3、教学目标及其分类
4、教学目标的明确化
5、教学目标的陈述和设计方法
6、学习准备及其主要内容
7、学习的最佳时期
8、最近发展区与教学
9、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
10、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
11、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要求:
1、理解教学目标、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学策略的含义
2、掌握教学目标的陈述和设计方法
3、掌握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和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
十二、教师心理
(一)教学内容
1、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形象
2、教师的主要角色
3、教师威信的概念与作用
4、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
5、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6、教师的一般能力
7、教师的教学能力
8、思想教育与组织管理能力
9、教师应具备的个性品质
10、教师的心理健康的问题与维护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教师的主要角色
2、掌握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与建立途径
3、掌握教师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4、掌握教师应具备的个性品质
5、掌握维护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