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静脉注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效果

合集下载

红霉素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红霉素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红霉素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李桂兰,丁 颖(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河北丰宁068350)[关键词] 红霉素;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急性假性肠梗阻[中图分类号] R097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23-3361-01 红霉素是广谱抗感染药物,笔者2a来将其用于消化道疾病,临床观察疗效显著,尤其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效果更佳。

1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是指新生儿在奶量不增加情况下,喂养后出现腹胀、胃潴留及频吐。

临床上常用促胃动力药治疗。

2005—2006年笔者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11 临床资料11111 一般资料 我科收住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2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例,男8例,女5例;原发病:窒息3例,早产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正常5例。

对照组12例,男5例,女7例;原发病:窒息2例,早产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正常5例。

2组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111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红霉素10mg/(kg d)分4次静点;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改善肠微循环,温生理盐水胃肠道减压相同,均治疗2d后观察疗效。

111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呕吐、腹胀、胃潴留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有效:呕吐消失,腹胀、胃潴留明显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

112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58%。

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113 讨论 新生儿贲门括约肌较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相对较发达,胃肠功能尚未完善,胃肠动力功能及分泌功能低下,所以当肠道喂养时易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

要想减轻喂养不耐受症状,首先要考虑增强胃肠动力,促进胃排空[1]。

红霉素是一种胃动素的激动剂,通过胃黏膜的胃动素受体结合而促进胃肠蠕动,刺激胃窦收缩,减少胃食管反流,从而促进胃排空[1]。

乳果糖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分析

乳果糖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分析
■ 嘧回国密盛
组脑心综合征 总发生率 为 3 8 . 6 %( 1 0 5 / 2 7 2 ) 。 参芎注射液治疗组 总有 效率达 9 1 . 1 %, 对 照组 为 7 3 . 5 %, 2组 总有 效率 比较 差异有
显著意义 ( P < 0 . 0 5 ) , 显示 出参 芎注射液对 急性缺血性 脑卒 中脑 心综合征有 良好疗效。急性缺血性卒 中后脑心综合征 目前无理
2 结 果
【 关键词】新生儿 喂养不耐受 乳果糖 小剂量红霉素
随着我 国新生儿数量逐年增加 , 以及新生 儿疾 病临床治疗 技 术的发展和完善 ,新生儿疾 病患者临床病死率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显 降低 。
试 验组患儿平 均住 院时间 、 体重增加 量 、 恢 复正 常排便 时 间、 腹胀 、 奶量增 加至 2 0 mL时 间、 呕吐消失时间等观察指标均
养 的实现 以及 胃肠功 能的恢 复。然而 , 因为早 产儿 和危 重新生
接受治疗的 1 6 0例新生 儿喂养 不耐受患者 , 男9 0例 , 女7 O例 ;
胎龄 在 3 5周 ~4 2周 之 间 , 平均 ( 3 8 . 6±2 . 1 ) 周; 出生 体重 在 1 5 0 0- 3 3 0 0 g 之间 , 平 均( 2 8 0 0±2 0 0 ) g 。 以随机数 字法将患者
张冠 状动脉 , 增加冠 脉流量 , 改善心 肌缺血 、 梗死 和心脏功 能 ,
… 1 中华神经科 学会 . 各类脑 血管疾病 诊断要 点[ J ] _ 中华神经 科杂 志 ,
1 9 9 6, 2 9 ( 6 ) : 3 7 9 — 3 8 0 .
[ 2 ] 中华 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 脑卒 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红霉素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临床观察

红霉素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临床观察
检 验杂志,00 1 ( ) 1 . 20 , 2 {0 5 4
[ ] 陆青, 海敏 , 国荣, 全血 C P测 定厦 其试 荆的评 估 [] 2 扬 俞 等. R J.
上 海医学检验 杂志, 9 9 1 ( ) 2 8 19 , 5 : . 4 6 【 收稿 日期 : 1 - . ) /0 0 1 A6 8 6
新生儿 。 特别是早产低体重 儿常存 在喂养不耐受现象 , 促 胃动力的药物可改善症状 。我们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者 给小 情 变化 , 观察 每 日进奶 量 、 胃潴 留 ( 奶 量 ) 体 重 、 残 、 大小 便情
况。
剂量红霉素 口服 , 临床疗效 。 观察 结果小剂量红霉素 可使喂养 不耐受新生J 床症状 明显改善 。 Ll a  ̄
红霉素在喂 养不 耐受新 生儿 中的临床 观察
张 丽娟
( 临猗 县妇 幼保健 院 , 西 l 040 ) 山 临猗 4 10
[ 关键词 ]红霉素 ; 养不耐受 ; 生儿 喂 新
[ 分类号] 9815 [ 中图 R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鲡号] 61 0820 ) - 4- 1 . 9 ( 70 0 8 2 75 0 10 0
维普资讯

48 ・
20 0 7年 1月第 l 4嚣第 l
2 0 V 11 N . ( 皤u d E eyT n 0 7 0. 4。 o 1 I e v r e

炎症、 创伤和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状态, 检验医学中
现有许多用以观察炎症 、 创伤 、 感染 及预后 的指标 , 炎症 时血 清会产生一种急性 时相反应蛋 白 C反 应蛋 白 ( R , . C P) 随着检 验方法和仪器的不断更新 , R C P已可被快速检测并及时报告 。 本文探讨 了血清 C P含量与 炎症 、 R 创伤 、 感染及 疾病缓 解期 的关 系。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体质量患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体质量患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
后 的肝功 能无 明显变 化 。 表 2 两组 V L B M I 临床 观察 指 标 比较 ( 面± 5 )
家属 同意后 , 随机分 为两组 , 观察组 3 5例 , 对 照组 3 4例 , 两组
患儿一般资料 比较 , 见表 l 。 表 1 两组 V L B WI 一般资料 比较 ( 元± 5 )
后 进行 妥善 包埋 , 避免 发生 阑尾 残株 炎 ; 术 中要 尽 可 能清 除
腹 腔 中的脓 液 、 渗液 , 避 免 形 成腹 腔脓 肿 ; 如果遇到小切 口
[ 2 ] 黑涛, 汤艳艳 . 小切 口阑尾 切除术 皮肤免 缝 合治 疗 阑尾 炎 3 6 6
例[ J ] . 临床医学 , 2 0 1 0 , 3 0 ( 4 ) : 7 5 _ 7 6 . [ 3 ] 杨屏 . 8 4例 阑尾炎 小切 E 1 手术 临床探 讨 [ J ] . 医学信 息 ( 中旬
刊) , 2 0 1 0, 5 ( 5 ): l 1 9 0 .
难 处理 现象 , 要及 时改 变手 术方 法 , 避 免 强行 牵 拉 造 成愈 合 , 或/ 和 出 现损 伤 腹 腔脏 器 等 严 重
并发症 。
总之 , 小切 口阑尾 切除术 的切 口较小 , 美观, 术 后易恢 复 , 值 得临床推广应用。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8—2 1 )
( 本文编辑 : 方华玲 )
小 剂 量 红 霉 素 治 疗极 低 体 质 量 患儿 喂养 不 耐 受 的疗 效
张 连 红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 出生体质量患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 。方法 将6 9例喂 养不耐 受
化道先天性畸形及 坏死性 小肠结 肠炎 ( N E C) 。所 有患 儿征得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分析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分析
f o r t he s t u dy we r e r a n do ml y d i vi de d i nt o o bs e r va t i o n g r o up a nd c o nt r o l g r o up, t he o b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i n a d di t i o n t o t he us e o f c o nv e n t i o na l i nt r a ve n o us i nf us i on a n d n u r s i n g i n t e r ve n t i o ns o ut s i de be 1 0% g l u c os e s o l ut i o n 5 m L pl us l o w- d o s e e r y t hr o my c i n 3-5
【 摘 要 】目 的 研 究 并 分 析 小 剂量 红 霉 素 治 疗早产儿 喂 养 不 耐受 的疗 效 。 方 法 选 择 我 院于 2 0 1 0 年2 月一 2 O 1 3 年2 月收 治 的5 0 例 喂 养 不 耐 受早 产儿 为研 究 对 象 , 按 随 机 方 式 分 为观 察 组 与 对 照组 , 观察组除使用常规静脉输液及护理干预方式外, 予以1 0 %葡 萄 糖溶液5 mL  ̄ J l d x 剂 量 红 霉 素3 ~ 5 ag r / ( k g ・ d ) 进行静脉滴注, 1 次/ d , 连续滴注7 d , 对 照 组 采 取组治 疗 疗 效 进 行 详 细记 录与分 析 。 结 果 观 察 组干 预 效 果 优 于 对 照组 , 上 述 数 据 组 间比较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结 论 小 剂量 红霉 素 可 以有 效 提 高 早产 儿喂 养 耐受 性 , 不 良反应 少, 值 得 在 临床 中推 广使 用 。 【 关键 词】 小剂量 红霉素 ; 早产儿 ; 喂 养 不耐受 ; 疗效 【 中图分 类号】R 7 2 2 . 6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 号]1 6 7 2 — 5 6 5 4 ( 2 O 1 3 ) 1 1 ( b ) 一 0 1 4 7 - 0 2

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对照研究

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对照研究

极 低 出 生体 重儿 喂养 不 耐 受是 安全 有 效 的。 关 键 词 :红 霉 素 ; 儿 , 生 时极 低 体 重 ; 养不 耐 受 婴 出 喂 中图 分 类 号 :R 2 . 721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 号 :10 —5 1 (0 70 0 9 —0 0 1 8 7 2 0 )4— 5 8 2
3 讨 论
3 1 宫腔纱 布填 塞术 曾一度 被废 弃 , 因是 担心 宫腔 隐 匿性 . 原 出血及 感染难以控制 。随着抗生 素的不断更 新换代 , 手术 室 肖 毒条件 的改善 , 控制感染 已不成 问题 。对 于经常 规处理后 不能 控制出血的处理方 法还 有 : 扎子 宫动 脉上行 支 、 内动 脉结 结 髂 扎、 切除子宫 。结扎子 宫动脉上行 支对 于子宫下 段的 出血 止血 效果欠佳 ; 内动脉结 扎需要 较高 的技 术且 消耗 时 间长 , 髂 在危 急情况下易损伤周 围的组织器官 ; 而切 除子宫无 疑是最无 奈的 办法。且上述方法都 影 响卵巢 血供 , 成卵巢 功 能紊乱 , 造 提早 进入更年期 ,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而宫 腔纱布 填塞是一 种最 1 简单 、 快捷 、 安全 、 有效 的方 法 。本 院 8例患 者都 取得 成功 , 虽 有术后发热 , 但未造成不 良后果 。如 此简单 的方 法却 获得 了最 好 的 结 果 : 仅 挽 救 了 生 命 还 保 住 了 子 宫 , 以 值 得 继 续 推 广 不 所 使用 , 尤其是基层 医院 。
缩, 加上纱布 的压 迫使 血小板 凝集而 止血 , 压迫 作用 还能刺 激 子宫壁上的压 力 感受 器 刺激 大脑 皮层 【 产生 催 产 紊 , 2 J 加强 宫 缩; ⑤术 中术后 注意应 用广谱 、 高效 的抗生紊 预防 感染 , 纠正 贫 血, 增强抵抗力 ; ⑥缝合切 口时注意勿缝到纱布 。

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
64 .8 周 , 5 6 ) 日龄 ( .342 1 ) , 生 体 重 ( 82 443 13 - 3 0 . 9 d 出 - 15 . 5 . ) -

13 1 1 合理体位 每次喂奶后 予早产 儿头高足低右侧卧位 .. . 半小时 ; 或头高足低斜坡俯 卧位与头高脚低的仰 卧位交替进行 ,
13 干 预 措 施 .
1 3 1 对 照 组 ..
选择本科 2 0 0 9年 1月至 2 1 0 0年 l 收治喂养不耐 受早 0月
产儿 8 0例 , 胎龄 < 7周 , 重 <20 g无 消化 道畸形等外 科疾 3 体 50 , 病, 肠道喂养过程 中出现喂养不耐受 情况。随机分为观察 组和 对照组 , 4 。其 中观察组男性 2 各 O例 5例 , 女性 1 例 , 5 胎龄 (2 3.
留作用 , 为防止这类现象 , 患儿苏醒期应严密观察 , 延长时间 , 待 肌松剂药效消退后使用拮抗剂避免发生这种情况 。 4 3 拔管后仍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一侧或侧卧位 , . 有利于分泌
物排 出 , 呕 吐物 误 吸 。小 于 3岁 的婴 儿 心 理 耐 受力 低 , 外 界 防 对
本 院通过全面而完善 的苏醒期 呼吸道管理 , 让唇腭裂患儿
的提 高受 到 限 制 。 因 此 , 养 质 量 既 是 提 高 早 产 儿 存 活 率 , 喂
龄( . 23 d 出生体重 (9 2 4-2 14 g 喂养不耐 受时体 3 1± . ) , 10 . I 3 . ) , -
重 (8 92± 3 . ) , pa 评 分 ( . 11 分 。2组 早 产 儿 在 10 . 29 6 gA gr 844 . ) -
12 方 法 .
高存活率 的 目的。本科 20 09年 1月至 2 1 00年 l 0月收治 喂养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 O 0 ) P> .5 。
两组疗效 比较 , 治疗组 2 0例 , 显效 1 5例 , 有效 2例 , 无效
3 , 例 总有效率 8% , 5 对照组 2 例 , 0 显效 5 , 例 有效 7 , 例 无效 8 , 例 总有 效 率 6% 。两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P< O0 ) .1 。由此可见 , 治疗 组治 疗低 体重 儿受 的发 生 。治 疗组 未见 肝 、 肾 功能损 害及其 他药 物反应。
【 关键词】 布地奈德 ; 复方异丙托溴铵 ; 毛细支气管炎 ; 雾化吸人
di1. 99 ji n 17 o:0 3 6/.s .6 4—4 8 .0 2 0. 2 s 95 2 1 .5 0 2
毛细支气管炎 是婴幼 儿 时期较 常见 的下呼 吸道感 染疾 病 , 多数 由呼吸道合胞 病毒 所引起 , 发于冬 春秋 末 , 2 大 好 以 岁 以内小儿多见 , 临床 表现则 以喘憋 和肺部 哮 鸣音为 特征 ,
现为消化不 良、 呕吐 、 腹胀 、 胃潴 留和 体重 不增 等 。因此 , 其
喂养一直是儿科较难解决 的问题 。若 喂养不 当, 可影 响到神 经系统的发 育及 其 预后 , 胃肠外 营养 虽 能改 善 其 营养 状 全 况, 但不利 于胃肠动 力成熟 , 存在 肝 胆并 发症 及其 对早 产 且 儿肺 功能 、 肝功 能 、 免疫 功 能、 代谢 等 不 良反应 的问题 , 糖 受
4 84Jk 时 , 1 . g 即可停 用静 脉营养。红霉 素通过肝脏代谢 , / 可
布地 奈 德 联 合 复方 异 丙 托 溴铵 雾 化 吸人 治 疗 毛 细支 气 管 炎 8 4例疗 效 观 察
秦毓 霖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45例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45例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45例刘晓莉【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

方法将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小荆量红霉素5m g/(I【g d),疗程3—5d;对照组:口服抗酸药西咪替丁加m g/(kg d),疗程5~7d。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7%,对照组有效率72.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剂量红霉素短期应用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疗效确切,适合临床应用.【关键词】红霉素;新生儿;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G E R)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段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J J,若不早期干预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营养不良、食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难治性肺炎、猝死等,容易发生于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

红霉素作为新一代胃动力药具有抗反流作用,正在逐渐应用于临床。

本文按照随机对照原则观察了小剂量红霉素短期应用对新生儿G ER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G E R患儿45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22例,男10例,女12例,早产儿5例,足月儿17例,日龄:7—15d。

治疗组23例,男12例,女1l例,早产儿6例,足月儿17例,日龄:6—14d。

早产儿胎龄均>34周。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均表现为较顽固的呕吐、溢乳。

1.2临床症状:溢乳、较顽固的呕吐(≥3次),并排除消化道畸形、颅内疾病及全身感染、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其他因素。

1.3食管钡餐造影:x线下可见5r ai n内≥3次钡剂反流至食管下端及以上。

1.4治疗方法:两组均积极控制原发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基础上给予常规补液及体位疗法,即:头高脚低呈30。

斜坡卧位,治疗组给予小剂量红霉素5m g/(kg d),加入5%或10%葡萄糖液中输液泵微量静脉输入,1次/d,疗程3—5d;对照组口服抗酸药西咪替丁20m s/(kg d),3次/d,疗程5~7d。

益生菌联合大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分析

益生菌联合大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分析
e r y t h r o my c i n i n t r e a t me n t o f f e e d i n g i n t o l e r a n c e i n p r e t e r m i n f a n t s . Me t h o d s 7 8 c a s e s o f p r e ma t u r e i fa n n t s
i n p r e t e r m i n f a n t s P E I X u e - m e i , G A O R a n , W A N S h e n g - mi n g , e t a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P a e d i a t r i c s . B a o a n D i s t r i c t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t r e a t me n t o f t h e s a me .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e r e t r e a t e d w i t h e r y t h r o my c i n ( E a c h t i m e 1 2 . 5 m g / k g ,
金双歧每次 口服 0 . 2 5 g , q 8 h , 疗程 5 ~ 7 d 。结果 实验组患儿呕吐持续 时间 、 腹胀持续时间 、 胃潴留持续时间、 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和平均住院 日均 明显低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o . o 5 ) 。结论 金双歧联合红霉
素组治疗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的疗效 明显优 于单纯使用 红霉 素组 ; 金 双歧对治疗早产儿 喂养不 耐受有辅助 治疗作用 , 可 以尽快缓解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 可以使患儿尽快达到全肠道喂养 , 缩短住院时间。

红霉素静脉注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效果

红霉素静脉注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效果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观察组 50 18 20 7

对照组 46 10 13 9 14
总有效〔 n(% )〕 45 (90 .0 ) 32 (69 .57 )
注 :χ2 = 6 .71 ,P < 0 .05 。
2 .2 两组相关指标分析 观察组呕吐消失时间 、胃潴留时 间等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 0 .05) ,见表 2 。
1 .3 观察指标 痊 愈 :患 儿 无 呕 吐 现 象 ,进 奶 量 显 著 增 加 ,体重增长正常 ,胃内无食物潴留 ;显效 :患儿呕吐次数
会影响胃肠喂养 ,还可妨碍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1] 。 临床治 疗主要是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 ,给予经口喂养或者鼻饲喂
明显减少 ,进奶 量 增 加 ,体 重 出 现 增 长 ,胃 内 仍 存 在 食 物 潴留 ;有效 :患儿 临 床 呕 吐 现 象 得 到 一 定 的 改 善 ,进 奶 量
因此 ,临床使用中 ,要注意严格控制使用剂量 ,并注意在治疗 前 、后及时监测早产儿的肝功能等 ,避免对早产儿造成不必
不耐受 ,早产儿便无法通过胃肠道获得足够的营养和热量 , 要的损伤 。
不利于对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2] 。 目前 ,临床适用于早产儿
综上所述 ,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实施红霉素静脉注射治
表 1 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对比分析〔 n(% )〕
组别 n 实验组 39 对照组 40
显效 34(87 .18) 29(72 .50)
有效 4(10 .26) 5(12 .50)
无效 1(2 .56) 6(15 .00)
总有效率(% ) 97 .44 85 .00
P < 0 .05
2 .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儿经治 疗后咳嗽 、喘息 、肺部体征消失的时间分别为 (6 .01 ± 1 .13 ) d 、(5 .19 ± 1 .22)d 、(5 .20 ± 1 .31)d ,平均住院时间为 (6 .04 ± 1 .03)d ;实验组患儿咳嗽 、喘息 、肺部体征消失的时间分别为 (4 .95 ± 1 .01)d 、(4 .03 ± 1 .05 )d 、(4 .19 ± 1 .10 )d ,平均住院 时间为(5 .19 ± 1 .21 )d ;经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组患儿临床症 状和肺部体征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天数也 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 3 讨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53例疗效观察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53例疗效观察
吐。
通过直接激 动平 滑肌 胃动 素受体 导致 内源性 胃动 素 释放 , 一
部 分 通 过 胆 碱 能 和 5一羟 色 胺 受 体 产 生 作 用 。 餐 后 状 态 时 主 要 通 过 胆 碱 能 、 羟 色胺 产 生 作 用 。红 霉 素 对 全 胃肠 道 均 有 5一
2 结 果
5 3例患儿中有 4 6例喂养不耐 受情 况得到 了好 转 , 效率 有
为 8 .% ,3例 胃潴 留 < 2 % ,3例 无 恶 心 、 吐 。 67 2 5 2 呕
3 讨 论
促动力作用 。主要有 以下 几方面效应 : ①促 进食管 收缩 , 增加
甲氧氯普胺 、 沙必利 、 岛素 等治疗 早产 儿喂 养不 耐受 j 西 胰 。 但 由于多潘立酮 、 甲氧普胺 易引起锥体外 系 的不 良反应 , 西沙 比利易诱发致死性心律失常 , 胰岛素易 引起低血 糖等 , 而使应
用受到限制。 3 3 红 霉 素 对 早 产 儿 喂 养 不 耐 受 的 作 用 红 霉 素 是 非 肾 上 .
留、 腹胀 等情 况。隔天测体重 、 以了解 患儿体 重增长情 况 。观
察 大 小 便 次 数 、 良反 应 。 评 价 方 法 : 产 儿 喂 养 不 耐 受 定 义 不 早
标准 , 包括 以下 任一 因素 : ①严 重 的腹 部 膨 隆 和腹 部 皮肤 变 色 ; 胃潴 留 ≥间隔 喂养 量 的 2 % ~5 % ; 胆 汁反 流或 呕 ② 5 0 ③
养不耐 受改善 情况。结果本组 4 6例早产 儿喂 养不耐受情 况得 到好转 , 有效 率有 8 . %。提 示小剂量红 霉素对早产 儿 67
喂养 不耐受治疗有效果。 关键词 红 霉 素 ; 养 不 耐 受 ; 产 儿 喂 早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6— 2 6 2 1 )2一 1 0 10 7 5 (0 0 2 叭 9— 2 道外营养虽能改善 其 营养状 况 , 存在 肝胆并 发症 及其 对早 但 中 图分 类 号 :4 3 7 R 7.2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呕吐、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呕吐、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 关键词 ] 新生儿喂养 不耐受 ; 呕吐 ;红霉素 ; 低 剂量 【 中图分类 号] R 7 2 2 . 1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2 0 9 5—1 4 3 4 . 2 0 1 4 . 0 3 . 0 6 4
新生 儿呕吐 、 喂养 不耐受 是新 生儿 期的常 见症状 。因 为受新生 儿神经系统发育 尚未完 善 、 消化道 解剖生 理特 点
猝 死等并发症 。以往多采用 西咪替 丁 、 多潘立 脏方 面 的副 作
用, 近 年 来 已 少 用 。 红 霉 素 为 大 环 内酯 类 抗 生 素 , 对 绝 大 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 菌都有 显著 的抗 菌活性 , 红霉
0 . 0 5 ) 。
新生儿 喂养 不耐受与新生 儿 胃肠 动力 障碍关系 密切。 人类胎儿 的肠道 吸收消化功能 在妊娠后 期 已相 对完 善 , 而 胃肠动力 的成熟 相对要 晚。喂养 不耐受 儿存 在 胃肠 动力 障碍 , 胃肠 动力受 中枢神经 系统 和肠 道神经枢 神经 系统和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入选 2 0 1 1 年O 1月 ~2 0 1 2年 l 2月新生儿
小剂量 应用红霉 素时能促 进 胃肠 蠕动 , 减少 胃食 管反
流, 促 进 胃排 空 有 显 著 疗 效 , 且可以减少住院天数 。
3 讨 论
病 房 收 住 的呕 吐 、 喂养不 耐 受患 儿 ( 有 胃肠 道 器 质 性 疾 病

45 7.
[ 3 ] 时忠和 , 刘 富英 , 杨振 华. 呼吸道 感 染性 疾病 的 中医 药 辨证治 疗[ J ] . 中华实用中西 医杂志 , 2 0 0 5 , 1 8 ( 5 ) : 7 2 8 .

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不耐受47例

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不耐受47例
口服 小 剂量 红 霉 素 能 促 进 早 产 儿 胃排 空 , 少 胃 内残 留 量 , 以很 大程 度 上 改 善 早 产 儿 、 体 重 儿 的 早 减 可 低
期微量喂 养不耐受 , 高喂 养耐受性 , 提 值得 推广运 用。
【 关键词】 红霉 素; 喂养不耐 受; 早产儿
早期微量 喂养是 早产 儿 、 体重 儿肠腔 直接 接受 营 养 , 低 可 促进 胃肠道运动 功能 的成熟 。早期 微量 喂养 有助 于提 高 产 儿 、 体重儿喂养耐受性 , 低 促进 肠蠕动 和胆红 素在粪便 中排泄 , 减少黄疸光疗几 率 , 减少 生理性 体 重 的下降 。但 是早 产 儿 、 低 体重儿 胃肠道 的分 泌 、 消化 吸 收 、 动力 、 免疫 功 能极不 成 熟 , 胃 肠功能极不耐受 , 早期微量 喂养往 往不能顺 利进行 。我科采 用 口服小剂量红霉 素治疗早 产儿 、 体重儿喂养 不耐受 取得较 好 低
分析 [ ] 巾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0 1 1 ( ) 15 J. 20 ,0 2 :2 .
[ ] C h M, a i h vnG,o m J c a. es s/ ade i c 3 eaH V nTe oe G u aD ,t 1F ai lyn fc y n b i a
维普资讯
生 旦筮 鲞筮
望 o ra o rc cl d ie ue20 . o 3 .01 unl f ata Mein n.08 V1 5N .2 P i c J .

6 ・ 3
存质量 , 并有 望提高远 期生 存率 。文献 报道结 果 , 比常规 放疗 显示了极大 的优越性 。C h ea等 报 道局部 晚期 胰腺 癌 高剂
C n e, 00,9 2 : 1 acr 2 0 8 ( ) 34—37 2. [ ] 于 金 明 , 甬华 , 勇 , . 2 于 等 X射 线立 体 定 向 放 射 治 疗 胰 头 癌 1 3例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死亡率逐步下降,随之而来是一系列的营养策略问题,如配方奶、奶强化剂和静脉营养液的临床应用。

喂养不耐受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早期表现,胃潴留>3.5ml 或大于一次喂养量的33%提示NEC高风险,而NEC是早产儿的一个重要的死亡原因,NE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发生率达7%。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腹胀、胃潴留、便秘等;因此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一、喂养不耐受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

2000年国内首次提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在新生儿经胃肠喂养时出现频繁呕吐(≥3次/d);奶量不增或减少(>3d);胃潴留量>前次喂养量的1/3。

2005年有学者提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依据:空腹腹围增长超过2cm,或较前一次显著增加;或一次胃潴留量>3ml/kg;或反复呕吐;或粪便愈创木脂反应阳性。

二、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1.早产儿胃肠功能不成熟早产儿由于胃肠神经肌肉及激素受体发育不成熟,胃肠功能弱尤其是胃肠动力差。

胎龄小于31周的早产儿,小肠呈低幅而无规律地收缩,几乎没有推进性活动,随着胎龄的增长,蠕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逐渐增加,并能向下移行;早产儿结肠动力也不成熟,易出现胎粪排出延迟。

另外早产儿的胎粪的成分(糖蛋白、糖类、钙、铜、铁和磷)较足月儿有所不同,胎粪较稠厚、黏稠,难于排出,胎粪易积聚在乙状结肠及直肠内,阻塞肠腔,引起肠道功能功能障碍,患儿逐渐表现不安、喂养不耐受,严重者可有呕吐、腹胀等低位肠梗阻表现。

因而胎龄越小,胃肠功能发育越不成熟,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越高。

有研究表明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有更高的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概率。

2.疾病因素围生期窒息、胎盘异常、围生期感染、呼吸系统疾病、机械通气等是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而产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胎龄、体重、早期开奶是喂养不耐受的保护性因素。

伴有较大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机会增多。

对“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20例”的验证

对“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20例”的验证
驴 移
疗效观察”的验证 … …. …… … …… …… . 6 ) … (8 0
驴 驴 护 、 护
合征 1 。治疗方法 和疗效标 准同该文 。 例

} - 对- 小剂量 素治 新生儿 红霉 疗
喂 养不 耐受 2 O例 ” 的验证
吉林 东丰县 医院儿科 (3 30)崔玉玲 160 赵茹会
~ 一
・膀 胱过 度 活动症 的诊 治 …… . 有, 梁月 张忠云 ( 6 6) 8
连 载 讲 座
・儿 童 营养性 缺铁 性贫 血
— —
附 14例报告 … … … … - 涂 文,单梓南 (6 ) 3 - 69
儿科疾病 (5 … … … … … … … 何政贤 (8 ) 1) 69
・羊 水 过多 与妊娠 结局 的关 系分 析
2 2例 中,男 l 2例 ,女 1 O例 ,胎龄 ( 5±3 3 )周 ,年
[ 参考文献]
[ ] 刘东 ,刘郴州 ,赵新瑶 ,等 . 1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 生儿喂养 不耐受 2 0 例 [] J .新医学 ,2 0 , 7 ( ) 8 -8. 0 6 3 6 :303 1 ( 收稿 日期 :20 0 — 0 0 8— 8 2 )
・获 得性血 友病 甲 2例 报告并 文献 复 习
… … … … … … … … …
进 修 讲 坛
李益清,尹松梅 ,聂 大年 ,等 (6 ) 6 5
・婴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 9例临床
分 析 …………………………………… ……… 王春灵 ( 7 6) 6 ・碧 兰根充糊 剂 根管充 填术 与变 异 干髓术 联 用治疗 磨牙 牙髓 炎 和根尖 周炎
刘伦 翠,卢
林 ,高俊英 ,等 ( 7 ) 6 7

口服红霉素及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口服红霉素及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0 . 3 mg / ( k g・次) , 1 次/ 8 h , 于喂 奶前 3 0分 钟 胃管
较差 , 从而导致 喂养不 耐受 , 甚 至 出 现 胃肠 功 能 障
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I 1 ] 。 我科 予 红 霉 素 及
多潘 立 酮鼻 饲 治 疗 早 产 儿 喂 养 不 耐 受 , 取 得 较 好 效
许 文波 , 周 丽 , 张传 凯 , 陈 玲 , 严彬 华 , 刘柏 良
( 1 . 广 西 防城 港 市 第 一 人 民医 院 , 广 西 防城 港 5 3 8 0 2 1 ; 2 . 防城港市卫生局 , 广 西 防城 港 5 3 8 0 0 1 ) 【 摘 要 】 目的 生 。方 法 探 讨 口服 红 霉 素 及 多 潘 立 酮 治 疗 早 产 儿 喂 养 不 耐 受 的 疗 效 , 防止 新 生 儿 坏 死 性 小 肠 结 肠 炎 发
选择合 并喂养不耐 受的早产儿 7 6例 , 随机 分 为 试 验 组 3 8例 和 对 照 组 3 8例 , 对照组予 常规治疗 , 试 验 组
在此基础 上 , 加用小剂 量红霉素 5 mg / ( k g・次 ) , 1 次/ 8 h , 同时多潘 立酮 0 . 3 ag r / ( k g・ 次) , 1次 / 8 h , 于喂奶前 3 O 分 钟 胃管 内 注 入 , 两药交替使用 , 连用 5 ~ 7天 。对 比 两 组 临 床 疗 效 , 观察 两组患儿 的呕吐停 止时间 、 腹 胀消失 时间、
具 有 可 比 较 试 验 组 有 效 3 3例 , 无 效 ( 自动 出 院) 5例 ; 对照组有 效 2 4例 , 无效 ( 自动 出 院) 1 4例 。两 组 有 效 率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 0 5 ) , 试 验 组疗效 更好 。见 表 1 。

小剂量红霉素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小剂量红霉素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小剂量红霉素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红霉素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

方法:为了将当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改善,首先需要提升用药的有效性,研究开展对比实验,实验对象为本院的10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将患儿进行双盲分组后,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即常规治疗以及这一基础上增加小剂量红霉素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小剂量红霉素辅助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小剂量红霉素;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引言: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该疾病属于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一旦发病会严重影响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其中咳嗽、憋喘和呼吸困难等都是患儿在发病后表现出的主要症状。

如患儿在发病时没有及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措施就可能会导致患儿的疾病发展成为呼吸衰竭甚至心力衰竭,从而严重威胁到其生命安全。

有相关研究表明,患儿的年龄越小,在患有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后所表现的症状会越严重,甚至临床有很多患儿死于该疾病。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由于病毒所引起,因此在治疗中需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但是小儿群体情况比较特殊,治疗期间可能有吐奶的情况发生,一旦吐奶就可能将反流物呛入支气管中,导致支气管堵塞,最终加重患者病情。

有研究表明红霉素在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时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胃动力循环,本文就小剂量红霉素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分别是研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将这一期间收治的10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分组,并比较其一般资料,通过表1显示对比结果。

1.2方法在治疗期间为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首先需要为患儿服用口服液,通过口服液保持其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弥补其由于呼吸而流失的水分,如口服液无法起到理想的纠正效果,则可以为患儿进行静脉点滴的注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滑肌上的 β2‐受体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减少渗出 ,从而减 少炎症反应的发生 ,降低气道阻力 ,增加黏液的清除 ,改善患 儿通气状态 ,从而缓解患儿的呼吸困难和喘憋[10] 。 本文将 高渗盐水和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 97 .4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5 .00% ,且 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 、肺部体征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 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 说明两药合用 雾化吸入能够较好的清理呼吸道 ,使排痰增加 ,从而控制喘 憋 ,预防哮喘持续状态的出现 ,从而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 体征 ,缩短患儿的住院治疗时间 ,以达到提高小儿毛细支气 管炎治疗效果的目的 ,值得临床推广 。
1 .3 观察指标 痊 愈 :患 儿 无 呕 吐 现 象 ,进 奶 量 显 著 增 加 ,体重增长正常 ,胃内无食物潴留 ;显效 :患儿呕吐次数
会影响胃肠喂养 ,还可妨碍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1] 。 临床治 疗主要是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 ,给予经口喂养或者鼻饲喂
明显减少 ,进奶 量 增 加 ,体 重 出 现 增 长 ,胃 内 仍 存 在 食 物 潴留 ;有效 :患儿 临 床 呕 吐 现 象 得 到 一 定 的 改 善 ,进 奶 量
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 、喘息 、气促 。 病 毒刺激机体产生并且释放 IgE 介导的炎性介质 ,从而使毛细 支气管出现广泛的炎性细胞渗出 ,细胞黏膜充血 、水肿 ,小气 道相对狭窄 ,以致患儿气道高反应增强[4] 。 以往资料显示 , 30% ~ 50% 的患儿可出现反复的发作 ,并引起哮喘[5] ,患儿 严重时可出现哮喘持续状态 ,危及患儿生命 ,因此 ,快速有效 地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喘息症状是临床上相对棘手的 问题 。
增加奶量 ,尽量经口吸吮 ,吞咽功能弱或不协调者予鼻饲 ;入 量不足者 ,给予静脉营养以保证热量 、水电解质平衡 。 观察 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乳糖酸红霉素 (武汉久 安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42020872 )5mg /kg ,以 5% 的葡 萄糖注射液稀释 ,静脉注入 ,q8 ~ 12h ,5 ~ 7d 为 1 个疗程 。 两 组均治疗 1 个疗程 ,观察并记录患儿呕吐消失时间 、胃潴留 时间 、腹胀消失时间 、达到完全胃肠喂养及恢复至出生时体
[10 ] 刘静轩 .盐酸氨溴索 布地奈德 硫酸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 疗毛细支气 管 炎 疗 效 观 察 〔 J〕 .山 西 医 药 杂 志 ,2011 ,40 (8 ) : 794‐795 .
收稿日期 2014‐07‐18 (编辑 旭琳)
红霉素静脉注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效果
王承建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535000
重的时间 。
表 2 两组患儿相关指标比较(x ± s ,d)
组别
n 呕吐消失的时间 胃潴留时的间 腹胀消失的时间 达到完全胃肠喂养的时间
观察组 50
2 .2 ± 0 .1
3 .1 ± 0 .3
2 .5 ± 0 .5
9 .1 ± 3 .0
对照组 46
3 .6 ± 0 .3
4 .2 ± 0 .6
3 .8 ± 1 .2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年第 28 卷第 3 期 Vol畅28 ,No畅3 ,Feb 2015 J Med T heor & Pr ac 371
例(72 .50% ) ,有效 5 例 (12 .50% ) ,总有效率为 85 .00% ;实 验组患儿 39 例 ,显效 34 例 (87 .18% ) ,有效 4 例 (10 .26% ) , 总有效率为 97 .44% ,经统计分析得 χ2 = 0 .019 ,P < 0 .05 ,两 组患儿治疗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儿疗效明显 高于对照组 ,见表 1 。
14 .5 ± 3 .4
t
6 .312
7 .114
8 .622
15 .236
P
< 0 .05
< 0 .05
< 0 .05
< 0 .01
恢复至出生时体重的时间 11 .3 ± 2 .5 15 .1 ± 2 .2 5 .987 < 0 .05
3 讨论 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一旦出现喂养
近年来 ,对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 报道不断增多[6 ~ 8] ,对高渗盐水雾化吸入的安全性也予以了 极大的肯定[9] 。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可以对患儿气管 、支气管 起到湿润的作用 ,并形成暂时性的高张状态 ,而此种高张状 态可减轻患儿气道壁的水肿 ,刺激黏膜上皮细胞产生黏液 , 从而使患儿的痰液增加 ,并帮助排痰 ,达到消炎 、减轻水肿的 目的 ,从而解除患儿的气道痉挛 ,改善患儿气道阻塞症状 。 高渗盐水还可抑制多形核白细胞的活化 ,减少促炎因子的释 放 ,从而对患儿肺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 沙丁胺醇为 β2‐ 受体激动剂 ,吸入后数分钟便发挥作用 ,主要通过兴奋气道
有所增加 ,体重 有 所 增 长 ,胃 内 仍 存 在 明 显 的 食 物 潴 留 ; 无效 :未达到 以 上 标 准 。 最 终 统 计 时 ,将 痊 愈 、显 效 以 及 有效均计入总有效率中 。 1 .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7 .0 处 理 ,疗效以构成比表示 ,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均数加减 标准差表示 ,P < 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效果分析 治疗过程中所有早产儿均未出现 严重的不良反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0 .0% ,对照组
表 1 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对比分析〔 n(% )〕
组别 n 实验组 39 对照组 40
显效 34(87 .18) 29(72 .50)
有效 4(10 .26) 5(12 .50)
无效 1(2 .56) 6(15 .00)
总有效率(% ) 97 .44 85 .00
P < 0 .05
2 .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儿经治 疗后咳嗽 、喘息 、肺部体征消失的时间分别为 (6 .01 ± 1 .13 ) d 、(5 .19 ± 1 .22)d 、(5 .20 ± 1 .31)d ,平均住院时间为 (6 .04 ± 1 .03)d ;实验组患儿咳嗽 、喘息 、肺部体征消失的时间分别为 (4 .95 ± 1 .01)d 、(4 .03 ± 1 .05 )d 、(4 .19 ± 1 .10 )d ,平均住院 时间为(5 .19 ± 1 .21 )d ;经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组患儿临床症 状和肺部体征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天数也 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 3 讨论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观察组 50 18 20 7

对照组 46 10 13 9 14
总有效〔 n(% )〕 45 (90 .0 ) 32 (69 .57 )
注 :χ2 = 6 .71 ,P < 0 .05 。
2 .2 两组相关指标分析 观察组呕吐消失时间 、胃潴留时 间等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 0 .05) ,见表 2 。
[8 ] 石正英 ,沈莉 ,王正军 .高渗盐水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毛细支气管 炎〔J〕 .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6 ) :1034‐1035 .
[9 ] 罗征 秀 ,蒋 永 惠 ,龚 财 惠 ,等 .哮 喘 儿 童 诱 导 痰 液 安 全 性 分 析 〔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5 ,30 (5 ) :755‐756 .
摘要 目的 :分析红霉素注射液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效果 。 方法 :我院 2011 年 1 月 - 2013 年 12 月收治的 喂养不耐受早产儿 96 例 ,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 糖酸红霉素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90 .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9 .57% ;患儿症状体征消 失时间等指标明显短于对照组 ( P 均 < 0 .05) 。 结论 :红霉素注射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 ,且具有一定的 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早产儿 红霉素 喂养不耐受 中图分类号 :R459畅 3 ;R722畅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7585(2015)03‐0371‐02
37 2 J Med T heor & Pr ac Vol畅 28 ,No畅3 ,Feb 2015 2015 年第 28 卷第 3 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
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喂养问题 ,由于胃肠功能 发育不完全等因素的影响 ,可造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不仅
的促进胃动力药相对较少 ,治疗中大多使用多潘立酮 、西沙 必利等药物 ,但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较易出现各种不良 反应 。
红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可有效增加胃窦的收 缩频率以及幅度 ,并促进胃的 Ⅲ 期收缩 ,提高整个胃肠道的 动力 ,加快胃的排空 ,有效增强小肠动力 。 还可以结合胃黏 膜上的胃动素受体 ,促进胃肠蠕动 ,显著抑制反流和呕吐现 象[3 ,4] 。 另外 ,还可以促进胃窦收缩 ,对胃窦和十二指肠功能 的协调性予以改善 。 从我院本次实践结果来看 ,观察组的治 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等指标 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治疗过程中早产儿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 应 ,即提示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以获得较好的效 果 ,安全高效 。
参考文献
[1 ] 沈晓明 ,王卫平 .儿科学〔 M 〕 .第 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 版社 , 2008 :265‐266 .
[2 ]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M 〕 .第 7 版 .北京 :人民卫 生出版社 ,2005 :1199‐1200 .
[3 ] 鲍士荣 .可比特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评价〔J〕 . 解剖与临床 ,2008 ,13 (4 ) :290‐29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