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合集下载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72例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72例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72例标签:红霉素;新生儿;喂养困难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在新生儿期经常碰到,当新生儿出现胃肠动力障碍时,可出现胃食管反流、胃潴留、腹胀、消化不良、等现象,常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在新生儿表现为各种喂养困难问题,临床上出现溢乳和(或)呕吐,进食少。

近年来发现红霉素不仅具有胃动素激动的作用,而且可促进胆碱能神经的传导,诱发胃肠平滑肌收缩,促进胃排空,能明显改善新生儿喂养困难问题。

为了解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我们对72例喂养困难新生儿分组治疗,对比观察,发现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5月~2008年6月出现喂养困难收住我科的7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除外胃肠道先天畸形。

原发病为围产期窒息38例,早产儿17例,足月小样儿8例,胎粪吸入综合症6例,败血症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治疗组38例,男25例,女13例;足月儿28例,早产儿10例。

基础疾病包括窒息20例、呕吐待查10例、早产低体重儿8例。

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足月儿20例,早产儿14例,基础疾病包括新生儿窒息20例、早产低体重儿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6例。

1.2 新生儿喂养困难的诊断标准频繁呕吐(≥3次/ d);奶量不增或减少(>3 d);胃潴留(潴留量>前次喂养量的1/3);均除外消化道畸形、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情况。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同时给予培菲康或妈咪爱等扶持肠道正常菌群。

72例患儿均符合新生儿喂养困难的诊断。

治疗组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3~5 mg/kg·次,q8 h或q12 h,加入10% 葡萄糖20 ml中,时间>1 h,疗程7~10 d。

对照组不加任何胃肠动力药,喂养不耐受者停药或减量喂养。

10 d后记录呕吐、腹胀、胃潴留及体重增长情况,分析方法用χ2检验。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护理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护理课件

针对早产儿特殊情况,如吞咽困难、吸吮力不足等,提供适当
的喂养方法和工具,以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Part
06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治疗案例
案例一
某早产儿因喂养不耐受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经过调整喂 养方式、药物治疗和精心护理,成功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案例二
某早产儿在出现喂养不耐受时,及时采取禁食、胃肠减压等 措施,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最终恢复 良好。
失败教训分析
教训一
某早产儿因喂养不耐受导致肠穿孔,分析原因发现是喂养量过多、速度过快所致 ,提示应合理控制喂养量和速度。
教训二
某早产儿在出现喂养不耐受时未及时发现并处理,导致症状加重,甚至引发全身 感染,提示应加强监测和早期干预。
未来研究方向
STEP 01
研究一
STEP 02
研究二
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 发病机制,寻找更有效的 治疗方法。
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营 养状况,调整喂养方案和护理措
施,确保早产儿健康成长。
推广母乳喂养
促进母乳喂养
01
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向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技巧,提
高母乳喂养率。
母乳储存与加热
02
指导产妇正确储存和加热母乳的方法,以确保母乳质量和安全
性。
特殊情况下的喂养
03
营养支持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对于营养不足的早产儿,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生 长发育的需求。
监测生长曲线
定期监测宝宝的生长曲线,评估营养状况,及时调整喂养方案。
定期评估营养状况
通过血液检查、骨密度等手段,定期评估宝宝的营养状况,以便及 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

早产儿护理
01
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感染
02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03
保持适当的喂养频率和量,避免过度喂养
04
观察早产儿的体重、身高、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体格 检查,监测生
长发育情况
02
定期进行营养 评估,调整喂
养方案
03
定期进行心理 评估,关注心
理健康
04
02
心理教育:提供心理教育, 帮助家长了解早产儿喂养 不耐受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 和安慰,减轻家长的焦虑 和担忧
4
早产儿喂养不耐 受的预防
孕期保健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营养,避免营养不良或过剩 适当运动:保持孕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定期产检:按时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孕期问题 避免感染:避免接触感染源,降低感染风险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心情愉快,减轻心理压力 预防早产:注意预防早产,降低早产儿风险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 床诊疗指南
演讲人
目录
0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概述 0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 0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 04.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
1
早产儿喂养不耐 受概述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
0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早产儿在 02 这种症状可能包括呕吐、腹泻、
喂养过程中出现的消化系统不适
腹胀、腹痛等。
症状。
0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可能包 04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和治疗
括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喂养方式
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
不当、食物过敏等。
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
胃肠道发育不成熟:
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最新优质ppt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最新优质ppt课件

喂养不耐受原因
胃肠道功能不成熟
胃肠道动力
消化吸收功能 肠道免疫功能
胃肠道激素水平低下
胃泌素 胃动素 生长抑素、抑胃肽
胃肠道,孕15周有吸吮动作, 有效而协调的吸吮和吞咽要到孕30~36周。
? 孕32周即存在协调的食管蠕动,但与足 月时比较收缩幅度、传播速度及下食管 括约肌的压力均较低。
红霉素
? 促进胃肠动力:胃动素激动剂 红霉素对全胃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动 力作用:①促进食管收缩及增加下段食 管括约肌压力;②促进胃窦收缩,改善 胃窦、十二指肠功能的协调性;③诱导 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促进结肠 运动及胆囊收缩等。
? 红霉素结构与胃肠道作用:红霉素促胃 肠动力作用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密切相 关。
泛使用。 ? 但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
究中结果却不尽一致。 ? 国内多数研究表明,西沙必利能改善喂养不耐
受的相关症状。国外多数研究不建议西沙必利 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因其疗效不明 确性及严重的不良反应(致死性心律失常)。
胃复安
? 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促进食管、胃 和小肠蠕动 。
24h内2次胃潴留量超过3h喂养量的50%。
? 胃潴留量超过6h之内喂养总量的30%。
2003年美国儿科学会制定了新生儿喂养 不耐受定义的临床指南,包括任意一项 以下因素:①严重的腹部膨胀或变色; ②肠穿孔征象;③明显血便;④胃储留 量≥间隔喂养2到3次总量的25%到50%; ⑤胆汁反流或呕吐;⑥严重的呼吸暂停 或心动过缓;⑦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 胃排空延迟可能与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 不成熟,二者之间缺乏协调的活动有关
? 小肠的动力随胎龄的增加也有一个发育与成熟 的过程,胎龄< 31周的早产儿小肠呈低幅而无 规律的收缩,几乎没有推进性活动,较易出现 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的体征。随着胎龄 的增加,肠蠕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逐渐增加 并能向下移行,足月时出现清晰可辨的移动性 运动复合波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病因
疾病因素
·不少研究表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疾病因素相 关: 母体异常、围生期窒息、胎盘异常、围生期 感染、败血症、呼吸系统疾病,机械通气等是喂 养不耐受危险因素,
·产前激素、胎龄、体重、早期开奶是喂养不耐 受的保护性因素。
·伴有较大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 受的机会增多。
·低血糖和脐动脉舒张末期无血流,是喂养不耐 受的独立危险因素,
·影像学表现:双轨佂、门静脉积气、肠型固定、 僵硬
1
抬高上半身卧位
使患儿上半身抬高, 贲门高于胃底 , 胃内容物可借助重 力加快排空,减少 溢乳及胃食管返流。
治疗-体位
2
“鸟巢”卧位
有边界感和安全感,有利 于头手互动 ,维持生命 体征的稳定。“鸟巢”式 护理能促进肠蠕动,使消化 能力增强,减少胃食管返流。
病因
消化系统发育
·发育不完善, 32W 之前食管蠕动不协调,易出现胃食管返流,3234w吸吮和吞咽协调,胃肠运动功能逐渐成熟 ·早产儿结肠动力不成熟,易出现胎粪排出延迟 ·早产儿的胎粪的成分(糖蛋白、糖类、钙、铜、铁和磷) 较足月 儿有所不同, 胎粪较稠厚、黏稠, 难于排出, 胎粪易积聚在乙状结 肠及直肠内, 阻塞肠腔。
喂养方式及药物
·长期的禁食,肠外营养的支持:全肠外营养早产儿 正常的胃肠组织结构和功能消失, 肠绒毛变短, 肠 黏膜DNA丢失, 因此提倡早期肠道内喂养, 但喂养量
增加太快有引起FI甚至NEC的风险。
·连续和间断喂养方式中, 连续喂养引起喂养不耐 受的发生明显增多
·药物因素 吗啡、氨茶碱、激素
FI与NEC鉴别
FI
·生后反复胃潴留胃液、奶汁偶尔为血性污染或 胆汁样的液体
·轻度腹胀,部分可见肠型,肠鸣音正常 影像学正常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外壁罩上深色布罩,尽可能降低各类仪器声源,工作人员 避免高声谈论,动作轻柔,减少周围环境的噪音。 安静、黑暗环境使迷走神经兴奋,迷走神经紧张度增加, 有助于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有利于对 食物的消化吸收、奶量增加、减少呕吐、腹胀、胃潴留等 喂养不耐受发生。 配戴眼罩避光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配戴眼 罩避光患儿(P<0.01),表明避光能促进早产儿消化和吸 收,便于喂养。
3
胎龄28周时肠道已分化,30周开始出现功
能性肠蠕动,34周左右时才有系统性肠蠕 动,有效吸吮和吞咽34--36周才能成熟, 半乳糖酶等在34周前虽尚不充分,但给予 肠道营养后即呵活化。 VLBWI胃肠功能弱,加上腹壁较薄、腹肌 不发达等原因易显腹胀,在哺乳后尤为明 显,这可为生理现象,需与病理性腹胀相 鉴别。
7
开始胃肠喂养的时间 由于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恐惧,肠内营


养要在出生几周后才引入 动物实验表明,全静脉营养,仅禁食3d,就会出 现肠黏膜萎缩、肠绒毛变平及乳糖酶发育受阻。 早期喂养可以促进VLBW的胃肠道成熟,减少喂 养并发症,促进胃肠激素分泌和胃电生理活动成 熟,加强胃肠动力,改善喂养不耐受。 喂养不耐受平均开奶日龄为5.81±3.27d 喂养耐受平均开奶日龄为3.41±2.42d
12
持续性虽可克服这些缺点,然而有学者认为,此法影响胃
肠激素的分泌,易发生胃潴留,导致经口喂养的时间延长 和影响生长速率。
过幽门喂养是早产儿不经过胃的肠道喂养方法,适用于胃
排空差、易反流或误吸的早产儿,与经胃管喂养比较,前 者进奶量增加,体重增长明显,但旁开胃的消化作用,减 少了脂肪的吸收及胃肠激素的分泌,同时也使肠穿孔的可 能性增加,可并发十二指肠穿孔、细菌感染、腹胀,因此 不推荐常规应用。

婴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婴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而减少溢奶 不推荐人工增稠配方奶, 有热量过高和加重
症状的风险 适时合理添加辅食 在4-6个月之间, 稍早添加泥糊状辅食, 避免 22
哭闹、胀气
哭闹、胀气: 4个月内婴儿,哭闹难以安抚, 每周发作3天以上,持续1周以上(类似肠 绞痛)
正常情况下,婴儿在出生的最初几个月哭 闹较多
婴儿哭闹高峰在第6周,到第12周时逐渐减 少
83.5%
N=115
P<0.0001
非水解蛋白配方
部分水解蛋白配方
Vandenplas Y, et al.JPGN,2013,57(3):389-393 10
配方奶乳糖消化不良
乳糖消化不良, 引起嗳气、吐奶、腹胀、腹 泻等
Bahna SL, et al.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2;89(Suppl):56-60. 11
每天哭闹约20分钟~3.5小时 大多数在4-6个月后缓解
23
危险信号及需要排除的疾病
频繁溢奶呕吐、吐血 便血 口唇或眼睑肿胀 皮疹 发作性咳嗽 表情痛苦/异常姿势 体重增长不良
胃食管反流病 牛奶蛋白过敏 乳糖不耐受
肠套叠 遗传代谢性疾病
24
护理指导
给与母亲和家人足够的心理安慰和支持
健康母乳喂养婴儿的排便次数可频繁至每 日6-7次
引起稀便的原因众多 胃肠道不成熟, 内容物通过速度太快 肛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病毒、细菌感染 乳糖不耐受, 牛奶蛋白过敏 少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 治疗稀便的重点是解决原因而非单纯止泻 33
危险信号及排除疾病
脓血便、粘液便 水样大便 轻度脱水 伴有发热 频繁呕吐 持续时间超过2周 皮疹、反复咳嗽 体重增长不良
肠道菌群不稳定
肠道绒毛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体重
≤1000g
发病率 93.7%
≤1500g ≤2000g 57.8% 13.7%
≤2500g 9.3%
11
• 以上数据表明,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率越高。
12
治疗
• 体位 • 合理喂养 • 非营养性吸吮 • 抚触 • 刺激排便 • 药物
13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体位
1
29定性Biblioteka 内科特点: 1)病史:多有围生期窒息史,难产史,喂养不当史及服药
史 2)呕吐物:多不严重,量不多,次数不多,呕吐物主要为
胃内容物,一般不含胆汁及粪汁 3)大便:量和性状基本正常 4)腹部X片基本正常 5)内科治疗有效
30
定性
外科特点: 1)产前病史:如羊水过多、产检消化道异常史 2)呕吐:多严重,呕吐物可含胆汁、粪汁,常伴失水、电
7
新生儿消化道特点
• 肠:小儿的肠管相对成人要长。新生儿的肠管总长度等于 身长的8倍,有利吸收,而结肠相对短,不利于吸收水分 而使粪便不成形,排出快。所以小婴儿大便次数相对多一 些,不成形多一些。新生儿容易胃 - 结肠反射,是因为大 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的时候容易表现出边吃边拉, 或者一吃完就拉,显得大便次数多,就叫胃 - 结肠反射。 肠系膜长,很柔软,肠系膜下的组织较松驰,肠壁固定差, 容易肠套叠和肠扭转。 肠黏膜薄和嫩,所以通透性好,屏障功能差。肠内有 些毒素,以及消化不全的产物、过敏原等,可以经过肠黏 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肠道在34周才开始有规律的蠕动。
术后诊断:全结肠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
24
病例2
患儿,戚× ×大婴,因“反复胃储留1 月”入院,查体:营养差,反应差,面色苍 白,腹部平软。造影示:肥厚性幽门狭窄可 能。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以及对营养的影响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以及对营养的影响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以及对营养的影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亦被称作新生儿喂养困难,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尤其是在早产儿中比较常见,喂养不耐受会对新生儿的肠道营养吸收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合并基础疾病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还将影响其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康复,使患儿的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影响新生儿存活率。

了解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发生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是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发育的重要手段。

以下就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原因以及其对营养的影响等进行介绍。

1、什么是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亦被称作新生儿喂养困难,这是一种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的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新生儿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引起喂养障碍。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多样,如呕吐、加奶困难、腹胀以及胃残留物增多等,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可对新生儿肠道摄取热卡造成不良影响,进一步引起新生儿的能量摄入不足,使得新生儿的体重增长困难,甚至出现负增长,且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还会对新生儿基础疾病的治疗以及恢复构成影响,使得住院时间明显延长。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早产儿当中非常常见,主要与早产儿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有关,再加上喂养不当等因素使得出现消化不良以及呕吐等情况,这些都会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构成不利影响。

一旦发生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要及时明确原因,尽早带新生儿去医院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下进行治疗和干预,从而尽快改善病情。

新生儿在出生之后所需要的营养素其主要来源为母体,之后通过自身的胃肠道摄取功能来获取相应的营养素,从而满足自身的生长发育需求,而在该转变的过程中依赖于新生儿自身的消化道结构、胃肠道动力的不断成熟以及完善,以及新生儿消化吸收功能的不断增强,然而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在出生之后胃肠道功能发育未完全成熟,所以在喂养期间就有可能产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一旦发生了喂养不耐受,就会对机体营养的摄取形成不良影响,需要对喂养方案进行科学调整,从而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逐步改善喂养不耐受情况,以免影响新生儿的营养摄取。

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

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

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
喂养不耐受是指新生儿在接受喂养时出现的一系列消化、吸收和代谢方面的障碍,导致宝宝生长发育受限、营养不良、肠道免疫功能受损等问题。

以下是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宝宝在接受喂养后出现腹胀、腹泻、呕吐、
肠绞痛等消化道症状,以及体重增长不足、脱水、发热等全身症状。

2.实验室检查:宝宝的血常规、大便常规等检查可能无异
常,但有时也会出现白细胞增多、大便隐血阳性等异常结果。

3.影像学检查:通过腹部B超、X线等影像学检查可以
发现肠道形态和功能异常,如肠胀气、肠蠕动减慢等。

4.喂养史调查:医生会详细询问宝宝的喂养史,包括喂养
方式、喂奶量、喂奶频率、喂奶时间等信息,以判断是否存在喂养不当等问题。

5.诊断性治疗:对于疑似喂养不耐受的宝宝,医生可能会
采取诊断性治疗措施,如暂停某种食物或增加某种药物,以观察症状是否改善,从而明确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宝宝的症状和表现都有所不同。

因此,在诊断喂养不耐受时,医生会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喂养史调查和诊断性治疗等。

如果宝宝被诊断为喂养不耐受,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调整喂养方式、增加胃肠动力药物、补充益生菌等措施。

同时,家长也需要在喂养方面给予宝宝更多的关注和照顾,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喂养,以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课件课件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课件课件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科学》第四章“新生儿疾病”,主要涉及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概念及其发生原因。

2. 掌握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提高诊断能力。

3. 学会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教学重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诊断及治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新生儿模型、喂养器具。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1)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及病因。

(2)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

(3)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及治疗。

3. 实践操作:(1)观察新生儿模型,了解正常新生儿喂养方式。

(2)观察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儿的模型,分析其特点。

4. 例题讲解:结合临床案例,讲解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及治疗。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

2.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及病因。

(2)列举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

(3)谈谈你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治疗的看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及家庭护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知识,提高诊断和治疗能力,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重点关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36000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 <37 周(259d)的新生儿。

早产儿胃肠功能弱尤其胃肠动力差,易出现喂养不耐受。

为了完善人性化服务理念,使早产儿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最终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

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护理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判断标准目前学术界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有所差异,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喂养不耐受 :(1)呕吐,腹胀(24 h 腹围增加 >1 .5 cm,伴有肠型);(2)胃残余超过上次喂养量的 1/3或 24 h胃残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 1/4 或持续喂养时超过 1h 的量 ;(3)胃残余被胆汁污染 ;(4)大便潜血阳性 ;(5)大便稀薄,还原物质超过 2 %(乳糖吸收不良);(6)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明显增加;(7)奶量不增或减少,体重不增。

2 影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2 .1 内部因素(胎龄小、体重轻、胃肠功能不成熟)出生前,胎儿营养素的来源完全依赖母体输送;出生后则必须通过自己的胃肠道摄取食物中营养,但早产儿的胃肠动力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成熟程度可能还暂时不能适应这一转变。

妊娠 25 ~ 30周的早产儿肠蠕动的幅度较低,无规则节律 ;妊娠35 周才会形成能推进食物的复合波群,并且这种波群是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的。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胃肠功能不完善,胃肠功能低下,食道括约肌发育不全,肠蠕动缓慢且容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胃肠喂养不耐受表现。

资料显示,胎龄 <34 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几率是 34 .8 %,胎龄>34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几率是 13 .5 %;而体重≤1 500 g者喂养不耐受几率为 68 .51 %,体重>1 500 g 者喂养不耐受几率为 11 .73 %。

说明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胃肠功能成熟程度愈低,喂养不耐受几率越高。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鉴别诊断标准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鉴别诊断标准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鉴别诊断标准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新生儿在喂养过程中出现各种不适应或不耐受的症状和体征。

喂养不耐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病因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婴儿的胃肠道生理特点、消化功能的成熟度、营养吸收的能力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等。

以下是关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鉴别诊断标准:一、饱食不耐受:1.症状:饱食后婴儿出现呕吐、腹胀、打嗝、腹泻等症状。

2.体征:婴儿口唇发紫、皮肤苍白、反应迟钝。

3.诊断:通过观察症状和体征,结合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的方式,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饱食不耐受。

二、消化不良:1.症状:婴儿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2.体征:婴儿大便次数增多,排便不规律,粪便稀薄或者过多。

3.诊断:通过观察婴儿的食欲、大便情况,以及消化道其他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消化不良。

三、过度喂养:1.症状:婴儿出现饱胀、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2.体征:婴儿体重增长过快,体形偏胖,皮肤紧绷。

3.诊断:通过观察婴儿的体重增长情况,以及饱胀、腹胀等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过度喂养。

四、过敏反应:1.症状:婴儿出现皮疹、湿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2.体征:婴儿皮肤出现红疹、瘙痒、水肿等症状。

3.诊断:通过观察婴儿的过敏性症状,结合家族史和饮食史,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过敏反应。

五、食物不宜:1.症状:婴儿出现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

2.体征:婴儿大便性状异常,排便困难。

3.诊断:通过观察婴儿的饮食情况以及大便情况,推测是否为食物不宜。

以上只是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一些常见症状和体征,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全面的诊断和鉴别。

在确定婴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例如调整饮食、调整喂养方式、对症处理等。

同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婴儿的喂养情况,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喂养调整,以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营养支持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营养支持
早产 儿 喂 养不 耐 受及 营 养支 持
化、 增殖以及组织器官成熟 。 J
刘 娜 娜
围 产期 感 染 是 发 生 F 的 另 一 个 危 险 I 因素 , 治疗 过 程 中 , 管 插 管 、 置 胃 在 气 留
3 10 0 6 0天 津 市 静 海 县 医院
氨基酸输注 (. 25 g 会逆转体内负 10~ . k ) 担平衡状 态 , 进 蛋 白质 合成 代谢 , 促 有利 于生长 。早期输注氨基酸 , J 除提高血浆
早 期 肠 外 营 养 方 案 因 考 虑 早 产 儿 不 耐 受 的影响 , 能量及 蛋 白质摄 入均 受 限, 致 易 早 产 儿 宫 外 发 育 迟 缓 。2 0 09年 美 国 儿 科
较, 前者体重 、 长和头围增长 均好 , 身 但在 纠 正胎 龄 1 月 时 , 述 增 长 优 势 消 失 , 8个 上 两组体重 、 身长及头 围在第 1 0百分位以下
呕吐、 腹胀、 加奶 困难 以及鼻饲时发现 胃潴 留等 晴况。一旦出现喂养不耐受会影响 胃 肠道喂养 , 长住 院时 间, 延 降低早产儿存 活 率 ” 。因此 , j 制定早 产 儿能 量及 营养 支持 的 最佳方案 ,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是 早产儿是一个 特殊 群体 , 早产 的发生 与胎儿 发 育情 况 、 亲 围 生期 合 并 疾病 母 ( 母体 异 常 ) 胎 盘 、 膜 、 、 胎 脐带 的异 常情 况关 系密切 , 自身组织器官发育 的不成 因 熟 , 生 后 往 往 面 临 着 严 峻 的生 存 挑 战 , 出
天 , 何 1天 给 予 量 不 足 3 0/ g 相 比 任 . gk )
比例 远 远 高 于 国 外 。无 论 是 宫 内 发 育 受 限 (U R) 是 E G 对早 产 儿 的 影 响 不 IG 还 U R,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儿科护理学》第四章第三节“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与处理”。

详细内容包括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概念、病因及临床表现。

2. 掌握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进行正确的护理干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方法及护理措施。

教学重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新生儿模型、喂养器具。

2. 学具:教材、《儿科护理学》第四章第三节内容笔记、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新生儿模型,展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诊断和护理。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方法和护理措施。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针对给出的病例,设计诊断和护理方案。

5. 小组汇报(10分钟)6. 知识巩固(5分钟)利用PPT课件,进行快速问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2. 诊断方法、治疗原则、护理措施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针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病例,设计诊断和护理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最新研究进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方法及护理措施2. 实践情景引入的教学设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互动性4. 作业设计中的案例分析和解答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方法及护理措施临床表现:如呕吐、腹胀、胃潴留、便便异常等。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鉴别诊断标准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鉴别诊断标准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新生儿对母乳或人工奶和其他食品产生不良反应的一种症状。

这种症状可能会给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鉴别诊断标准非常重要。

以下是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鉴别诊断标准进行详细分析:一、症状表现1. 呕吐:新生儿出生后常常会出现呕吐现象,但如果新生儿频繁呕吐,尤其是伴随腹泻和体重下降,可能是喂养不耐受的表现。

2. 腹泻:新生儿的大便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如果新生儿出现腹泻,且大便异常呈水样或粘液样,可能是喂养不耐受的表现。

3. 体重下降: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会有生理性体重下降,但如果新生儿的体重下降过快或过多,可能是喂养不耐受的表现。

4. 不安或疼痛表现:有些新生儿在吃奶的时候会表现出不安或疼痛的表现,可能是因为喂养不耐受导致的。

二、可能的原因1. 过敏:有些新生儿可能因为对母乳或人工奶中的某些成分过敏而出现喂养不耐受的症状表现。

2. 消化不良: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有些新生儿可能由于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而导致喂养不耐受。

3. 其他疾病:有些新生儿可能因为其他疾病,如消化道异常、代谢性疾病等而表现出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三、鉴别诊断1. 完善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对于出现喂养不耐受症状的新生儿,首先应该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其喂养情况、病史以及其他相关症状。

2. 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粪便常规等,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3. 皮肤试验或血清免疫学检查:对于怀疑存在过敏原的新生儿,可以进行皮肤试验或血清免疫学检查,检测其对于过敏原的敏感性。

4.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喂养不耐受的疾病,如消化道异常、代谢性疾病等。

四、处理和治疗1. 调整喂养方式:根据新生儿的鉴别诊断结果,可以调整喂养方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母乳喂养、人工奶喂养或其他适宜的喂养方式。

2. 指导家长:医生需要对新生儿的家长进行喂养指导,包括喂养姿势、喂养次数、喂养量等方面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消化系统结构图
新生儿消化道特点-口腔
口腔容积小,舌短宽而厚,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唾液分泌少。 新生儿出生一周后,唾液腺的分泌量能达到50-80ml,成人 1000-1500ml 肺炎、NRDS 及食道闭锁往往会导致唾液分泌增多
新生儿消化道特点-食 管
呈漏斗状,粘膜柔软缺乏腺体,弹力纤维和肌层发育不良, 易受临近器官影响而变位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
判断标准
符合FI的诊断标准:肠道喂养后出现下列一项或多项症状: 频繁呕吐,且超过3次/天 胃储留即胃残余量超过前次喂奶量的1/3,或有咖啡色样或胆汁
样胃内容物 开奶时间延迟,奶量增加或持续减少3天以上 腹胀,24小时内腹围增加超过1.5cm,伴肠形 排便不畅、血便或大便稀薄 呼吸暂停反复发作、体温不稳定
目前,没有统一的预防和治疗指南
主要内容
定义 相关因素 判断标准 治疗和护理
定义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ge,FI)通常是指新 生儿在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引起对 肠内营养物质不耐受的一种临床症候群,流行病学显示,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尤其在早产儿中 的发生率可以达到20%以上
食管上部括约肌不随食物下咽而紧闭,下部括约肌也不关闭, 易发生溢乳,6周才能建立有效抗返流屏障
新生儿消化道特点-胃
新生儿胃呈水平位置,容量小,生后10天约为30-60ml.吸吮时常吸 入空气,称生理性吞气症 贲门宽且括约肌不发达,而幽门括约肌发达 新生儿胃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和盐酸均较低 胃排空时间:水1-1.5小时,牛乳3-4小时,母乳2.5-3小时
谨慎禁食,缩短禁食时间
肠道喂养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不耐受,出现呕吐和腹胀而常规禁食, 但禁食时间应尽可能短,保持微量喂养
食物刺激可调节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肠蠕动,刺激胃肠道 激素分泌,提高耐受程度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非营养性吸吮
非营养性吸吮
机制
意义
通过吸吮反射,调 节胃肠肽水平,刺 激胃肠道的生长发 育与成熟
促进体重增加 促进吸吮-吞咽-呼吸的协调 减少哭闹 促进食物消化及口满足感 安抚患儿,减轻疼痛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抚触
抚触应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并在喂奶前30分钟或喂奶后60分钟患 儿安静、清醒的状态下进行,而且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操作, 每次15-20分钟,1-2次/天
临床实践表明,抚触有利于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减少哭闹,增 加睡眠,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
概述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9.17%,多种原因 可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在围产期应注意预防,一旦 发生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应针对原因,尽早给与治疗 及护理干预
每年全球出生的1500万早产儿有超过20%发生喂养 不耐受,目前治疗上采用微量喂养、促胃肠动力药、 口服益生菌等方法
喂养方法
1-2ml/kg/次开始,每4小时或6小时一次。 24小时能耐受可每2-3小时一次。以后根据耐受程度,每天加奶1 次,每次1-2ml.当奶量达到160-180ml/kg.d时停止静脉营养
缓慢增加奶量
低出生体重儿对奶量耐受力很低,缓慢增加可增加耐受程度。 对于有不耐受的患儿应严密观察有无腹胀、呕吐、腹泻、血便、肠 鸣音等
新生儿消化道特点肠
新生儿容易胃-结肠反射,出现边吃边拉 肠系膜长,肠壁固定差,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 肠粘膜薄和嫩,屏障功能差,易对蛋白产生过敏和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肠管较长,约为身长的8倍(成人胃4.5倍),大肠与小肠 长度比例为1:6(成人为1:4),故可适应较大量的流质,而大肠 短,不利于吸收水分而使大便不成形,大便次数多一些
• 伴发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遗传 代谢性疾病、NEC等疾病的患 者
• 伴发有严重窒息及新生儿呼吸窘 迫综合症的患儿
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体位
1
抬高上半身
贲门高于胃底, 胃内容物借助重 力作用加快排空, 减少溢乳及胃食 管返流
2
鸟巢卧位
模拟宫内环境, 患儿有边界感和 安全感,研究证 明,鸟巢式护理 能促进肠蠕动和 消化功能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刺激排便
刺激排便使胃潴留量明显减少,腹胀时间明显缩短。 方法:开塞露适量通便,1次/天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药物
小剂量红霉素 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混悬液 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酪酸梭等
护理新进展
3
俯卧位
更利于通气,改 善氧合,加快胃 排空,减少胃食 管返流及腹胀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合理喂养
合 理 喂 养
尽量母乳喂养
早开奶,早产儿微量喂养
原则
早产儿微量喂养是指生后早期 以10-20/kg.d的奶量喂养。 足月儿病情允许应尽早开奶
原因
直接营养肠道细胞 促进胃肠消化酶和激素分泌 有利于更快建立
喂养不耐受与孕周的关 系
≦30W ≦32W ≦34W ≦37W
55.5% 50.3% 23.9% 13.9%
发病率与孕周
喂养不耐受发病率与体重的关系
体重 ≤1000g ≤1500g ≤2000g ≤2500g 发病率 93.7% 57.8% 13.9% 9.3%
喂养不耐受与体重
以上数据表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主要发生于胎龄≤32周,体重≤1500g 的早产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