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精品教案一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教案 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教案 人教版

1、《诗经》三首一、教学目的:1.了解上古至春秋中期的古代社会生活,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法,提高鉴赏水平,培养创新能力。

3.掌握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设想:1、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教学方法。

2、运用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法。

3、分析语言,体味神韵。

三、教学时数:4课时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第一、二课时:学习《卫风·氓》【教学要点】1、了解《诗经》的相关内容。

2、诵读课文,粗通大意,概括《氓》的内容提要。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发展,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的新诗,可谓源远流长,星汉灿烂。

而《诗经》中的作品正以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涵,新颖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情真挚充沛,风格淳朴自然,手法多种多样,语言生动优美,不愧是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的开端。

早在春秋时期,《诗经》就已广泛流传。

孔子曾经这样极力赞美《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想纯正)’”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意为:《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意志和感情,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可以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

)“不学诗,无以言”,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经》当作教本,传授不绝。

一直到今天,《诗经》所开创的文学传统和艺术特色仍在不断滋润着我们民族文艺的生长,《诗经》的许多语言仍活跃在我们民族的现代语汇中,《诗经》所表现的民族情感和思想魅力仍奔涌在我们民族的血脉里。

让我们一起去探一探《诗经》这民族诗河的清新的源头、璀璨的诗空中的耀眼明星吧。

二、《诗经》简介(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教案

1林黛玉进贾府一、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1、通过阅读分析,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2、赏析本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㈡过程和方法:1、通过边看课文边听录音了解课文大意;2、通过重点赏析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把握文章主题;3、观看影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和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二、教学设计:㈠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2、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㈡教学用具:课件、录音带。

㈢教学课时:三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1、导入课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是号雪芹,清代卓越的小说家。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字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巨大的变故使其对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

3、关于《红楼梦》:《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历史,揭示了封建社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

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4、看课文,听录音,了解大意。

5、重点字音。

翠幄Wò敕造Chì便宜biàn惫懒bèi放诞dàn伺候cì作揖yī嫡亲dí狡黠xiá杜撰zhuàn内帏wéi两靥yè忖度cǔn阜盛fù6、理清思路,分析情节链: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通过讨论,找到情节链。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

由于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

以下内容是作者为你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期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学习、掌控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浏览诗歌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烈火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痛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照、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⑴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烈火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痛恨和诅咒。

⑵学习排比、反复、对照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进程〗一、导入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诗人。

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同盟”。

7月由于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

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

《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产生的。

1933年1月的一天清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由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想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

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出现给中国劳累大众的一首歌颂诗。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5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5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5篇)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听三国演义主题曲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的确,乱世出英豪。

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

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

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孙权劝学》。

(板书课题)二、背景简介1、提问:《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指名介绍)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2、教师明确作家、作品三、一读——读通课文1、读准字音请一生明确读音,全班齐读。

2、请一生试着朗读课文。

3、听课文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4、全班齐读。

四、二读——读懂课文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解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3、提出疑难字词,全班互助解决。

4、出示重点词句,指名翻译。

5、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五、三读——读出语气和感情1、孙权的谈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明确:语气肯定,语重心长,现身说教。

(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2、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明确:鲁肃:惊讶、赞叹。

吕蒙:自豪、自得。

(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3、教师顺势抛出问题: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吕蒙、鲁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点评、肯定。

4、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当场表演孙权与吕蒙、吕蒙与鲁肃的对话,再现当时情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资源,它包含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主要分为两大内容,分别是课堂教学教案和课外阅读教案。

首先是课堂教学教案。

这部分主要包括了对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要求的详细规划。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包括导入新课、讲解课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文本、学习文言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

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是课外阅读教案。

这部分主要包括了对每一课的课外阅读材料的教学设计和处理。

教师会根据每一课的主题和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和学习的课外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扩展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通过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交流。

除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外,教案还会涉及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启发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而教学评价则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

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量化和非量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练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个人作业等,以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的来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教案和课外阅读教案的使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林黛玉进贾府》【学考目标】掌握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特别是古今异义词把握文章基本内容【自主复习】文学常识曹雪芹,名,字,号,清代小说家。

《红楼梦》又名《》,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以四大家族的故事为背景,以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这篇文章选自《红楼梦》第回,原回目是。

给加点字注音人烟阜盛敕造台矶攒珠髻绾着豆绿宫绦翠幄厢庑游廊珠玑安箸抱厦厅懵懂轩峻壮丽忖度赤金盘螭两靥杜撰盥沐惫懒錾银黼黻解释下列词语阜盛一射之地敕造不经之谈黼黻惫懒乖张内帏纨绔与膏粱布让万几宸翰可怜辜负好韶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身量苗条,体格风骚()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熟悉文章内容本文以为线索,围绕的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眼睛,为我们初步展示了贾府的并对进行了初步描述,构思巧妙。

【达标检测】1.下面加点字音、形有误的一项是()A.敕(chì)造放诞(dàn)忖(cǔn)度盘螭(chī)B.惫(bèi)懒便(biàn)宜錾(zàn)银两靥(yè)C.丝绦(tāo)(juàn)烟幺(yāo)儿轩(xuān)昂D.宸(chén)翰黼黻(fú)内纬(wěi)膏梁(liáng)2.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与现代汉语同义的是()A. 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1500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1500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1500字尊敬的教师,以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的教案,目录如下:第一单元鲁迅与现代文学课文导读:1. 《狂人日记》 2. 《孔乙己》词语解释:鲁迅与现代文学诗歌鉴赏:孔融让梨结合实践,要求学生以鲁迅思想为指引,写一篇个人小论文。

第二单元名篇鉴赏课文导读:1. 《遗憾》 2. 《匆匆》词语解释:文意双解、结构分析、常见句式分析文学欣赏:名篇名句实践与探究: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古文阅读,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第三单元语言运用与修辞课文导读:1. 《智取威虎山》 2. 《黄帝内经》词语解释:运用实践与探究:以黄帝内经为篇目,分组进行学习,形成不同的学习心得。

第四单元文学细读课文导读:1. 《山海经》 2. 《蝴蝶》词语解释:细读实践与探究:以山海经为样本,准备一次班级展览,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第五单元古诗新和课文导读:1. 《桂花》 2. 《对晚会而不欢的事》词语解释:细读文学欣赏:唐代江南曲实践与探究:以唐代江南曲为样本,进行创作一个母亲节歌曲。

第六单元课外阅读课文导读:1. 《骆驼祥子》 2. 《葫芦娃》词语解释:课外阅读实践与探究:阅读骆驼祥子,进行一场班级阅读报告的展示活动。

第七单元口语运用课文导读:1. 《茶花女》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词语解释:口语运用文学鉴赏:中国经典名著实践与探究:以中国经典名著为样本,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口语表达。

第八单元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挖掘课文导读:1. 《宁波古楼》 2. 《古琴》词语解释:文化遗产文学鉴赏:世界文化遗产实践与探究:策划一次班级文化讲座,讲述班级同学自己的家乡文化遗产。

第九单元读懂文本中的音乐课文导读:1. 《沁园春》 2. 《话剧与音乐欣赏》词语解释:音乐欣赏实践与探究:组织班级音乐会,要求同学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解读和分享。

第十单元语文课的社会化探究课文导读:1. 《国文课什么也教不了我》 2. 《国家语言安徽话》词语解释:社会化探究实践与探究:组织校内辩论,探讨语文课的社会化教学。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

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4)、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5)、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观看影片,初步对《红楼梦》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古代小说的发展趋势,以及《红楼梦》的社会地位。

再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对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描写的语句,并加以分析,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最后学会如何进行人物描写,以自己的同桌为例进行试笔。

3.德育目标(1)学生在研读小说过程中,培养审美观,领会人物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1.了解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2.欣赏精彩的人物语言3.学习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段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笔法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阅读小说并对人物作出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2、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特点教学方法:引导、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授课时数 :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单元阅读导言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过程一、导言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指定一名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第一段,要求全班同学标出:《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然后补充介绍如下:《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如导言所述,我们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背景和作者有关情况这可以自己动手查阅资料上述材料就是根据《中国文学史》及《红楼梦》第一回有关文字整理的附录:《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第四册(必修)教学参考书》1991年5月版课前印发给学生参阅)《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第2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注:框中人物,冷子兴演说时已不在世,括号内的人物,是上一个人物的配偶)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必修三

(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必修三

高中语文教案必修三你知道怎么写高中语文教案必修三吗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国力还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一场农民战争就打破了开国者千秋万代的梦想,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起看看高中语文教案必修三!欢送查阅! 高中语文教案必修三1【教学目的】1、学习运用历史资料提炼观点的方法。

2、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排偶句的运用。

3、认识贾谊对秦代_的批判──“仁义不施〞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是一篇史论,而大半篇幅用于表达秦王朝兴亡的历史过程,实际上是以史实作论据,论证秦的迅速灭亡是由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因此,教学重点应是最后一段。

史论叙史不同于史传,它是高度概括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色彩;本文又是用骈体写的,这种色彩就表现得更为明显,要讲清这一点就很难。

此外,还要考虑到本文的背诵量较大,要使学生既能背得顺畅,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

2、教学方法:课文练习只要求背诵最后三段,也是出于不增加学生负担的考虑,但从教学的需要来看,背诵全文是大有好处的。

为此,拟采用诵读教法。

背诵应有严格要求,但个别地方可以放宽。

如第2段列出九国的顺序是“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而第5段那么是,“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

据此可以看出,的根本排列方法是以山东六大国置前,三小国置后,至于六大国中孰前孰后并无一定的准那么。

背诵时就不一定非照原文顺序不可。

其次,第2段还列出20个人名,是举例性的,不过是作此随手拈出(例如乐毅是“制兵〞的人,而被列入“通意〞一类),背诵时不一定一一背出,也不必照原文的顺序。

总之,要从总体着眼,只要不违背本意,就可以不计较个别字眼,当然,关键的字眼决不容许出现错误,这是背诵长文(千字以上)的原那么。

3、课时安排:本文拟用3课时诵读。

第一课时:简介及过秦论写作意图,分析全文布局,诵读第1、2两段。

第二课时:诵读第3、4段。

第三课时:诵读第5段。

【预习安排】1、朗读课文2~3遍,要求字音准确:补充注音如下:因利乘便(chéng)殽函(xiào)合从(zòng)翟景(zhái)将数百之众(jiàng)镞(zú)笞(chī)膏腴(yú)万乘势之(shèng)召滑(shào)2、思考以下问题:⑴本文是一篇史论,为什么大半篇幅是叙事这样叙事有什么目的⑴文章将秦统一全国的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为什么这样划分【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和过秦论写作意图贾谊的过秦论共有上、中、下三篇。

2020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

2020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三全册优质教学设计目录2020最新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三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1)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3)2、祝福.教案 (16)3、老人与海.教案 (46)4、蜀道难.教案 (54)5、杜甫诗三首.教案 (59)秋兴八首(其一) (59)咏怀古迹(其三) (64)登高 (72)6、琵琶行并序.教案 (82)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教案 (86)8、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99)9、劝学.教案 (117)10、过秦论.教案 (125)11、师说.教案 (142)12、动物游戏之谜 (156)13、宇宙的边疆.教案 (162)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 (166)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174)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178)善待生命学习论证 (183)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188)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199)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

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教案(12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教案(12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教学设计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江志鹏1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

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四表妹贾惜春荣府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二姐贾迎春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表嫂李纨大表姐贾元春表兄贾宝玉三表妹贾探春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4、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的故事。

二、学习班小说,我们仍然要抓住小说的情节链。

让学生装在阅读课文之后,通过讨论,找到情节链。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的点拨:本文的情节链是——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的行踪: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_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集1.林黛玉进贾府一、教学目标: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分析法、点拨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2、简介作者(略)3、介绍《红楼梦》(见P99-103《红楼梦》导读)4、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略)5、背景介绍: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

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

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二)质疑讨论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结构:开端(初进荣府)——发展(拜见贾母及众人,初见凤姐,拜见两位舅父(未见),陪贾母晚餐)——高潮(宝黛会面)——结局(安排起居)(三)反馈矫正通读全文后思考:林黛玉的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她是从哪些方面看到、感受到与别家的不同呢?讨论后明确:贾府的“与别家不同”作者是通过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用她的视线来描写的。

首先,在贾府门前黛玉看到了宁、荣二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着“敕造”的匾额,门上有“华冠丽服”的仆役。

这既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了贾府与众不同的威严和显赫。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案全集第一单元感悟自然一、活动目的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会观察自然、欣赏自然,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诗意情怀,提高感受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2、掌握多种描写技巧,学习用游记体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

二、活动中心:感悟自然,亲近自然。

三、活动方式1、成立小组: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组9人左右,推举一个小组长,分小组活动;2、制订方案:每个小组按“活动指引”进行规划,要求可行性与创造性结合;3、每位学生都要准备一个活动记录本,记录别人的言论和自己的思想,发言的提纲等,活动结束上交。

四、活动时间 :8个课时。

第一至四课时一、活动主题:欣赏大自然的声、形、色、味,感悟自然之美;了解自然的人文内容,体悟自然与人的关系;从人与动物的关系变化中,思考自然生命的发展变化。

二、活动过程:(一)研读《瓦尔登湖》1、问题探究:?速读课文,找出道出瓦尔登湖总体特点的词句,看看文章怎样体现这些特点。

【深邃和清澈(或清亮、深碧)】 ?课文对瓦尔登湖湖水颜色变化的描写细致入微。

把有关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者的心境。

?结合课文说说瓦尔登湖是如何“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的”。

2、总结,谈体会。

(二)研读《黄山记》1、问题探究:?速读文章,谈谈文章怎样描写黄山山峰、云海的。

?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为什么要选用“传说”这一材料呢,?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第二部分与全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第二部分和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2、总结,谈体会。

(三)研读《巩乃斯的马》1、问题探究:?找出文中有关马奔跑的两个典型场面,体会其中所融入的作者的情感。

?作者在对马的描写和赞美中寄托的怎样的人生理想,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教益,2、总结,谈体会:马和其他一些充满力与美的动物,历来是艺术家钟爱的表现对象。

广泛欣赏此类题材的艺术作品,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思考不同的艺术种类在表现动物之美时有什么异同之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通用3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篇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升古典诗歌鉴赏的能力。

2、熟读课文,了解“树叶”“木叶”“落叶”“木叶”的情感差别以及作者的观点。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古句子,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1、理解“树叶”“木叶”“落叶”“木叶”在艺术领域的差别。

2、把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征。

高考导航:1、积累文中“相去无几”“一字千里”等常考,纠正文中“一字千金”的错误。

2、把握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以及高考常见意象的含义。

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走进文本,认真细致地把握语句的含义以及作者的观点。

2、调动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做一番比较。

3、总结并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鉴赏方法,并且尝试用这种方法去鉴赏诗歌。

教学媒介:多媒体、导学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我姓卓,卓文君的”卓“,我来自广西;我的丈夫姓张,来自云南富源。

”【提问】请问,我刚刚这段话给大家传递了一个什么暗示性的信息?——我已经算得是云南人。

是的,文字具有联想意义,可以传递一些暗示性的信息,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看看木叶给我们传递什么暗示性的信息。

二、文本探究(一)摆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提问】文章的题目是《说“木叶”》,这告诉我们本文主要讨论的中心是“木叶”,那么请问,文中告诉我们一个有关“木叶”的什么现象?(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一段,筛选有效信息。

)——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一词。

【PPT展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月赋》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提问】一般来说,我们“木叶”可以理解为“树叶”,为什么古代诗人几乎不使用“树叶”一词呢?(二)析问题——分析“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艺术差别(1)“树叶”与“木叶”【提问】“树叶”与“木叶”的差别点在于“树”与“木”,那么,二者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三段、第四段,筛选有效信息,回答“树”与“木”的区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教材内容和学习要求;2. 设计适合高中学生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案步骤: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言部分1. 导入:通过引入一则相关的新闻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导言部分的兴趣。

2. 介绍导言部分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让学生了解导言的重要性和作者的意图。

3. 分组阅读导言部分,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导言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导言部分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学生进行个人写作,写一篇读后感,包括对导言的理解和个人感受。

第二课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第一单元的兴趣。

2. 学生进行预习,了解第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3. 教师讲解第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对课文进行理解和解读。

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演讲,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课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相关的图片或文学作品,引起学生对第二单元的兴趣。

2. 学生进行预习,了解第二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3. 教师讲解第二单元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对课文进行理解和解读。

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课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第三单元的兴趣。

2. 学生进行预习,了解第三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3. 教师讲解第三单元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024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教案

2024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教案

2024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必修三中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的基本内容、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分析文本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模仿和创作,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语文知识。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合作与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圈点勾画、做笔记等,提高阅读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激发其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念。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文学手法的识别与运用,如象征、隐喻、对比等。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文学作品深层含义的挖掘和理解。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和表达。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利用相关背景知识或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新课呈现: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表层和深层含义。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叙事结构、人物形象等。

讲解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讨论与探究:组织学生围绕文学作品的某个主题或问题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发表个人见解。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培养批判性思维。

汇总讨论结果,对观点进行点评和补充,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巩固练习与拓展: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如阅读理解、文本分析等,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概括中心思想;(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4)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文学作品的情感;(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本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古代诗歌;第二单元:现代诗歌;第三单元:散文;第四单元:小说;第五单元:戏剧;第六单元:文言文。

2.课文目录:第一单元:《雨霖铃·寒蝉凄切》、《长恨歌》、《登高》、《江城子·密州出猎》;第二单元:《再别康桥》、《雨巷》、《致橡树》、《乡愁》;第三单元:《荷塘月色》、《我的叔叔于勒》、《故都的秋》、《我的叔叔于勒》;第四单元:《祝福》、《边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雷雨》;第五单元:《茶馆》(第一幕)、《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幕);第六单元:《劝学》、《师说》、《六国论》、《赤壁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概括中心思想;(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4)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1)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2)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3)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古代诗歌(1)导入:介绍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4)写作训练:以诗歌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2.第二单元:现代诗歌(1)导入:介绍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4)写作训练:以现代诗歌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3.第三单元:散文(1)导入:介绍散文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分类;(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散文内容,体会散文情感;(4)写作训练:以散文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4.第四单元:小说(1)导入:介绍小说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分类;(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小说内容,分析小说情节;(4)写作训练:以小说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5.第五单元:戏剧(1)导入:介绍戏剧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戏剧的分类;(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戏剧内容,分析戏剧情节;(4)写作训练:以戏剧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6.第六单元:文言文(1)导入: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言文内容,分析文言文结构;(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生字词和重点词语学习: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凄切’这个词吗?它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解释:“‘凄切’形容的是一种悲伤而深切的感情,大家可以在哪些诗句中感受到这种情感呢?”(2)课文内容理解与中心思想概括:教师引导:“请大家阅读《长恨歌》的第一段,然后告诉我,这段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3)文学作品欣赏与文学常识: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苏轼是谁吗?他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豪放洒脱,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表现出强烈的个性。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人教版语文必修三》中的文本,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其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以《人教版语文必修三》为教学内容,重点涉及下列文本:1. 《木兰诗》2. 《观沧海》3. 《岳阳楼记》4. 《兰亭集序》5. 《赤壁赋》教学过程:第一课:《木兰诗》1. 开篇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女性形象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

2. 阅读讲解:教师逐句解读《木兰诗》,介绍其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所传达的家国情怀和女性意识。

3. 诗歌欣赏:教师朗诵《木兰诗》,引导学生聆听,并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观沧海》1. 引入:学生分组表演关于海洋的小品或短剧,引发学生对海洋的想象和思考。

2. 阅读讲解: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解读《观沧海》,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描绘的壮丽海景和思想感悟。

3. 诗歌欣赏:播放音频或视频诗歌朗诵,《观沧海》,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4. 创作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海洋的感受,创作一首小诗,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第三课:《岳阳楼记》1. 引入:在课堂上放一幅描绘岳阳楼壮丽景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岳阳楼记》的好奇和兴趣。

2. 阅读讲解:教师逐段解读《岳阳楼记》,了解作者背景、写作意图和文中所描述景色。

3. 文本分析:教师示范分析文本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段,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文本分析。

4. 演讲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演讲,分享对《岳阳楼记》的观点和感悟。

第四课:《兰亭集序》1. 引入: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兰亭景色,引发学生对《兰亭集序》的兴趣。

2. 阅读讲解:教师解读《兰亭集序》,介绍文本背景、作者及其意义和影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教案1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

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四表妹贾惜春荣府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二姐贾迎春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表嫂李纨大表姐贾元春表兄贾宝玉三表妹贾探春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4、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的故事。

二、学习班小说,我们仍然要抓住小说的情节链。

让学生装在阅读课文之后,通过讨论,找到情节链。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的点拨:本文的情节链是——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的行踪: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

三、我们学习《红楼梦》有利于了解封建社会。

从本文,我们可以看到:1、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贾府大富大路贵,穷奢极侈,令人惊讶眩目。

他们自己不会创造财富,由大批奴仆和丫环为之服务;2、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家长统治,由贾母一人说了算数,由贾母一人支配一切;3、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封建的秩序扼杀个性,繁缛的礼仪使用权人活泼不得,空气十分压抑;4、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这样一点:这个封建社会已经在开始动摇了,宝玉的对封建社会的全部意识不迷信,并对这些封建秩序有所违拗,是反叛倾向的表现。

四、要求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掌握以上要点,并预期习重点的语段。

第二课时(学习并阅读分析1自然、6——9自然段)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本文的情节链是: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

2、从本文,我们可以看到:(1)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贾府大富大路贵,穷奢极侈,令人惊讶眩目。

他们自己不会创造财富,由大批奴仆和丫环为之服务;(2)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家长统治,由贾母一人说了算数,由贾母一人支配一切;(3)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封建的秩序扼杀个性,繁缛的礼仪使用权人活泼不得,空气十分压抑;(4)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这样一点:这个封建社会已经在开始动摇了,宝玉的对封建社会的全部意识不迷信,并对这些封建秩序有所违拗,是反叛倾向的表现。

二、重点课文阅读指导: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段课文。

指出这里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和“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是黛玉的行动准则。

在整个小说中制约着黛玉的行动。

当然,在本节选的课文中,同样也体现这一点。

黛玉的悲剧,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2、下面我们先来阅读6至9自然段,研究一下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看看曹雪芹是如何刻划这个人物的典型性格的。

是通过怎么样的描写方法来刻划这个人物的。

(1)王熙熙攘攘凤的感情变化线索是:先表恭维,后表同情,最后是表关心。

(2)一见林黛玉,有这样几个动词,十分引人注目:携着、打谅、送至、笑道、拭泪、转悲为喜、问。

这些动词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她的虚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干。

(3)她对林黛玉说:“想要什么吃的、什么样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这些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王熙凤既要讨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在机房府的权势大。

)(4)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缎子)来给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来吧,可别忘了。

’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过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请问,当时王熙凤为什么这么说?王夫人为什么笑一笑,点头不语?(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要表示对黛玉关心异常,说‘早已事先想到’,以讨取贾母的欢心。

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凤当面撒谎,却又赏识侄女机灵过人,口舌伶俐,哄得贾母欢喜。

)(5)把王熙凤在这段文字中的言辞和行动,归纳起来,可以看出王熙凤怎么样的性格特点?(有善于察言观色和机变奉迎;善于讨好机房母的性格特征;喜欢弄权,以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贾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贾母面前放诞无礼的地位。

)五、学生装课后阅读这段课文,预习13、14自然段。

第三课时(复习上节学习的语段,指导学生学习13至14自然段)一、复习课文要点:1、“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和“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是黛玉的行动准则。

2、第6至9自然段,下列问题:(1)王熙凤的感情变化线索是:先表恭维,后表同情,最后是表关心。

(2)一见林黛玉,有这样几个动词,十分引人注目:携着、打谅、送至、笑道、拭泪、转悲为喜、问。

这些动词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她的虚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干。

(3)她对林黛玉说:“想要什么吃的、什么样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这些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王熙凤既要讨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在机房府的权势大。

)(4)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缎子)来给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来吧,可别忘了。

’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过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请问,当时王熙凤为什么这么说?王夫人为什么笑一笑,点头不语?(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要表示对黛玉关心异常,说‘早已事先想到’,以讨取贾母的欢心。

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凤当面撒谎,却又赏识侄女机灵过人,口舌伶俐,哄得贾母欢喜。

)(5)把王熙凤在这段文字中的言辞和行动,归纳起来,可以看出王熙凤怎么样的性格特点?(有善于察言观色和机变奉迎;善于讨好机房母的性格特征;喜欢弄权,以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贾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贾母面前放诞无礼的地位。

)二、学习班新课内容:1、学生阅读本课的内容,做书间笔记。

要求学生弄清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如何理解这些内容。

找出哪些不能理解的内容。

然后学生分小组和大班研究讨论。

2、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研讨情况,讲解以下要点:(1)本段属于环境描写,是贾政和王夫人的住处:13段写的是正室,14段是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是东边的三间耳房。

课文以荣禧堂为重点,描写了贾府的华贵的陈设。

(2)这段文字——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提示了贾府的社会地位和荣华宝贵。

例如:匾是皇帝的御宝,大画是表示对君王的忠心耿耿和尊敬。

(3)这副对联的意思中,我们可以了解了怎么样的内容?(与贾政来往的人,都是一些豪门贵族。

)(4)我们从全文其它的描述中,还可以看到许多贾府的显赫:如荣宁两府门前的大石狮子,兽头大门,华寇丽服的守人等等。

3、学生装朗读这两段课文。

并重点抄写以下词语: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镶着錾银、座上珠玑日月、堂皇前黼黻焕烟霞、猩红洋罽、金钱蟒靠背、汝窑美人觚、茗碗痰盒、撒花椅搭。

三、学生预习下面的几段课文,着重预习宝玉和黛玉两人的性格特征。

并在作业本上抄写三段文字,两段是写宝玉进来时和宝玉眼中的黛玉,一段是两首词。

第四课时(学习和分析关于宝和黛玉两人的思想性格)一、学生分小组和大班交流预习情况。

二、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精要的重点分析指导。

要点是:1、关于林黛玉的思想性格:(1)“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

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

”——写出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

(2)在宝玉眼中的黛玉是:,这是侧面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罥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

”此诗写出了黛玉的内秀外美,体弱多病。

在宝玉眼中,更是聪慧灵秀,多愁善感。

2、关于宝玉的性格特征:(1)在王夫人的口中,是个“混世魔王”。

说明书宝玉的作为,与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格格不入。

是封建社会的叛逆。

(2)黛玉眼中的宝玉:容貌中透露出多情、温柔、敦厚。

(3)关于两首《西江月》词:指导的有关的要点是:A、共用四组对偶句。

B、第一首刻划了贾宝玉狂放不羁,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对功名利禄的淡视,追求个性的我有放。

C、第二首是对宝玉性格的褒扬,同时也斥责了当时封建社会特别是贵族家庭的世俗观念。

D、两首词运用了寓褒于贬的手法,塑造了宝玉这个封建叛逆的形象。

并暗示封建制度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E、这两首词,对于读者理解宝玉的形象和性格,理解全书有关宝玉的情节设置和展开,有极大的作用。

F、词中的“愁”和“恨”是宝玉欲求摆脱封建束缚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傻”和“狂”是宝玉痛苦中寻求新生活新理想,却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的食性迷惘的种种情态的表现。

G、这两首诗写出了宝玉不为人理解的对封建社会的叛逆性格。

H、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写出了宝玉不愿意读孔孟的文章,被人看作是愚笨顽劣,说明书他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厌恶功名利禄。

I、解释“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见风使舵49页注解⑩)纨绔和膏粱,是借代用法。

J、这两首诗,似贬实褒,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他对封建社会叛逆性的写照。

作者用正文反写的方法,赞美宝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