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设计第【1】篇〗复习集合师:集合是近期才学习的内容,大家还记得哪些与集合相关的知识呢引导学生回顾。

1思维图。

让学生说-说图形的要素、画法及各部分的作用。

2利用维思图解决问题。

师:求两个集合的交、井之后的元素个数。

就是用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的和减去它们的交集的元素的个数。

(板书〉师:在我校开展运动会时,本班有7人报名50米短跑,有5人报名跳远。

最后老师让报名参加这两项比賽的同学起立,可是数来数去却只有9人参賽。

你知道为什么吗[学情预设]因为有人同时报了两项比賽. .师:你能利用维思图帮老师找找,有几人报了两项吗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师:像这样,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根据举出的例子,请你面一面,然后把你画的图跟大家分享一下吧!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集合这一部分内容是近期才学习的。

学生相对来说比较熟悉。

故以学生回顾为主。

然后举例验证并表达对维思图的理解.反馈练习1.口算练习:完成教科书F112*练习二十四”第10题。

学生口答,以接龙形式完成,检验学生分数的简单计算能力。

2综合练习:完成教科书F113~练习二十四"第13题。

(1)回顾钟面的结构。

师:我们认识了钟面,钟面.上有哪些数学知识呢[学情预设]学生会知道钟面一共有12个大格。

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份:也可以把钟面看成平均分成了60份,每分钟表示其中的1份。

(2)让学生根据复习分数的相关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3.分数解决间题:完成教科书F114“练习二十四"第15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学生板演。

.(3)根据学生所出现的问魎进行讲解。

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过程中易犯的普逍性错误。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

让学生进-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增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全课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教案

教案:《集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集合的元素,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集合进行分类和比较。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集合的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分类和集合的比较。

教学难点:1. 集合的表示方法,特别是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2. 集合的分类和比较,特别是找出不同集合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物或者图片,用于展示集合的例子。

2. 学生准备纸和笔,用于记录和表达集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集合的概念。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并举例说明。

2. 学生通过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能够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集合的分类和比较。

2.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能够找出不同集合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分类和比较。

2. 学生通过总结,能够巩固集合的知识,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五、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关于集合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集合的知识。

2. 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能够巩固集合的知识,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或者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并通过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让学生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集合的分类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总结环节,让学生巩固集合的知识,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的实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

三年级上数学《集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数学《集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数学《集合》教学设计三年级上数学《集合》教学设计一、主题/标题三年级上数学《集合》教学设计二、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将一些物品或人员进行分类和整理。

在数学中,这种分类和整理的思想同样非常重要。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基本属性和运算方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集合的交、并、差等运算。

3、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分类场景,如水果摊、动物园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物品或人员进行分类。

由此引出集合的概念,并让学生明白集合在数学中的重要应用。

2、知识点讲解:(1)集合的表示方法:介绍常用的集合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并举例说明。

(2)集合的基本属性:介绍集合的互异性、无序性等基本属性,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集合的基本运算:分别讲解集合的交、并、差等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说明。

3、互动环节:(1)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和属性。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集合的运算问题。

4、练习环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实际操作,巩固集合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方法。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

主要评估学生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基本属性和运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也需要对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这一章节的教学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依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63页的《集合》章节展开的。

具体内容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等。

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区分集合和事物。

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用集合符号表示给定的集合。

3. 学会进行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和补集等。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集合概念的理解,以及集合运算的运用。

教学重点则是学生能够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集合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集合卡片、集合图示、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色笔、练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学生的铅笔、书本等,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集合是由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组成的。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我将向学生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如何用集合符号表示给定的集合。

3. 集合的运算:我将向学生讲解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和补集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运算的方法。

4. 小组合作: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

六、板书设计我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运算等,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运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给定的集合,并进行集合运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集合》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根据具体情境理解集合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类的能力,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
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合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集合的概念及具体应用。

2.难点:理解抽象概念,学会用集合的语言描述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备课、教案设计、教学实物等。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并准备好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集合。

2. 讲解
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集合:集合就是具有一定特征的事物的总体。

3. 练习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属于同一个集合的物体,并用集合的形式表达出来。

4. 拓展
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

5. 总结
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不同的集合,并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来。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多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今后需要更多地结合实际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含义。

2024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第【1】篇〗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说教学过程:1.引入(1)章头导言(2)集合论与集合论的创始者-----康托尔(有关介绍可引用附录中的内容)2.讲授新课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有那些概念?(2)有那些符号?(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4)如何给集合分类(一)有关概念:1、集合的概念(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4、集合分类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注:应区分符号的含义5、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0.(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课堂练习:教材第5页练习A、B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集合论的发展,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及有关性质课后作业:第十页习题1-1B第3题〖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第【2】篇〗《集合》教学设计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拼摆、画图、比较等方法经历探索维恩图产生的过程,理解、体会集合图其各部分的意义和价值。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公开课教案第【1】篇〗数学广角集合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同学们,你们都做了哪些运动?2、老师调查其中一个小组的体育爱好情况:第三小组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假设7人)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假设8人)有没有两样都喜欢的?(假设3人)3、老师在讲台的两边分别画了两个圈:左边黄色的圈表示喜欢踢毽子的,右边红色的圈表示喜欢跳绳的。

4、现在请第三小组踢毽子的同学到左边黄色的圈内集合;请喜欢跳绳的同学到右边红色的圈内集合。

我们看看他们怎么站?5、问题出在哪儿呢?谁有好的建议以指导他们站到他们该站的位置?6、接下来请大家拿出纸和笔,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怎样能使别人一看就知道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两样都喜欢的有哪些同学?同时还方便我们数人数?7、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想法?(适时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

)在100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名叫韦恩的逻辑学家,用一个图很方便地解决了我们今天遇到的这个问题。

让老师来展示给大家看。

8、这种图是韦恩最早发明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韦恩图。

利用韦恩图,既能表示重复的部分,又能方便统计总数。

接下来,如果要用算式表示喜欢踢毽子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又该是怎样的呢?9、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算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容易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集合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集合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集合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集合。

我们将探讨集合的定义、特点以及集合间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能够识别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集合。

3. 理解集合间的运算,如并集、交集和补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难点:集合间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集合图示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卡片中的物品。

通过这个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集合。

2.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集合的定义,并用集合图示卡片展示不同类型的集合,如数集、几何集等。

同时,解释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3. 例题讲解:挑选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集合的运算过程。

例如,给出一组数字集合{1,2,3},让学生找出它的并集、交集和补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我会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 集合游戏:设计一个集合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例如,学生需要找出指定的集合物品,或者找出两个集合的交集。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会清晰地写出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集合间的运算。

我会用不同的颜色粉笔标出重点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你的家庭成员b. 你所拥有的玩具a. 班级中所有喜欢篮球的同学b. 你的邻居家庭成员答案:1. a. {父母、兄弟姐妹、自己}b. {玩具车、娃娃、拼图}2. a. {喜欢篮球的同学}b. {邻居家庭成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或朋友分享所学的集合知识,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9数学广角──集合》公开课教案_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9数学广角──集合》公开课教案_1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集合思想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用集合知识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二)能力目标经历活动过程,感知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新课程增设的内容,涉及有重复部分的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以后学习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以后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并能用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复部分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板、练习题卡五、教学过程(一)【第一环节】激趣导课、揭示课题(用时3分钟)1. 1. 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原因)2.引出课题:数学广角【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脑筋急转弯题中渗透集合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时间24分钟)一)认知冲突,直观感悟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图片,找一找:自己喜欢吃的水果2.现场调查,收集数据“苹果和梨”的情况作为教学素材展开教学,使学生主动参加学习过程。

】3.观察表格,解决问题问题①:从表格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问题②:喜欢吃苹果和梨的共有多少人?问题③:到底是多少人?(组织争论)问题④:能不能自己设计一幅图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数学最重要的是思考,没有思考的课堂是无效的。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置不断深入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为主动探索创造条件。

《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使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以集合为主题进行教学。

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第三章第二节《集合》。

该章节主要介绍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和补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并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能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难点主要是集合的表示方法(描述法)和集合的基本运算(补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集合的图片、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里的学生、学校里的老师等,引入集合的概念。

2. 讲解集合的概念:通过集合的图片和实际例子,讲解集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3.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4. 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和补集。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5. 随堂练习:通过一些实际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集合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集合概念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七、作业设计(1)班级里的女生(2)学校里的老师答案:(1)列举法:班级里的女生描述法:女生(2)列举法:学校里的老师描述法:教师(1)集合B={2,3,4}(2)集合C={1,2,4}答案:(1)并集:{1,2,3,4}交集:{2,3}补集:{1,4}(2)并集:{1,2,3,4}交集:{1,2}补集:{3,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

《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教学《集合》这一章节时,我选择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以及集合的应用等。

一、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意义,掌握集合的元素、集合的性质等基本概念。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学习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集合,能正确表示常见的事物和图形组成的集合。

3. 集合的运算:掌握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基本运算,能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 集合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元素、集合的性质等基本概念。

2. 学会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集合,能正确表示常见的事物和图形组成的集合。

3. 掌握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基本运算,能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以及集合的应用。

2.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同学们喜欢的玩具,引出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意义。

2. 讲解集合的元素、集合的性质等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

3. 学习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集合,通过实例,让学生正确表示常见的事物和图形组成的集合。

4. 讲解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基本运算,让学生能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巩固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6. 应用集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运算4. 集合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你所在班级的学生;(2) 你的家庭成员;(3) 你喜欢的颜色。

2024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第1课时集合【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例1。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集合思想,掌握填写集合圈的方法。

2.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读取集合圈中的信息,理解“重复部分”。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2.猜一猜:你认为有多少人?(可以有不同的结果)3.同学们猜出了多少种结果,那么到底谁猜得对?(1)有人数了数跳绳9人,踢毽8人,共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2)有人说参加比赛的人数没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没有17人,是因为有人重复报了两项比赛。

)4.那到底有多少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表示能清楚地看出来呢?(引导:把重复的人连线或打记号等。

)可在表格上直接连线,能最清楚地看出有3人重复报了。

5.为了更清楚地让我们看出哪些人只报了一项,哪些人两项都报了,你有什么好办法?(适当引出画集合图的方法。

出示课题:集合)6.你能把人名填到集合图中吗?(1)小组协作完成。

(2)把人名不要了,换了人数你会填吗?(独立完成)(3)观察集合圈图,要算出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怎样列式?为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反馈)(4)反馈:9+8-3=14(人)①说算理。

②适当追问:为什么要减3?7.回顾算理,整理思路:通过对例1的分析解答,有什么要与同学们交流的?关键要注意什么?(减去重复的)8.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①独立填写。

②重点观察重复处。

(2)做一做第2题。

①独立填写。

②反馈思路。

二、拓展深化,巩固提高1.练习二十三第1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9数学广角──集合》公开课获奖教案_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9数学广角──集合》公开课获奖教案_0
《集合》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三年级上册《集合》
案例类型
数学
学段
小学
教学/活动目标
1、学生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
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学习者分析
在后面的练习中,我利用本校学生在重阳节献爱心的活动,把这些学生分成了两个组,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得出:要解决“求总人数的问题,关键是看有没有重复的”。在学生得到所有的信息后,在完成老师提前放在抽屉中的作业纸“维恩图”,并用算式求出总人数。再次借助维恩图让学生弄清集合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同时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最后,我通过礼物盒让学生大胆猜一猜,“最多有几种礼物?最少有几种礼物?”,从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总结出来的结果来看,学生已经掌握了维恩图。动态演示验证学生的想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本题的设计渗透了集合中的包含关系,学生体会交集、并集、差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到了“活”的数学知识。
3、生成问题:计算出来的人数和实际人数却不一样?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学生发现问题:有两种选择的学生贴了两个号,计算时重复了,应该减去一次。
2、师:如果老师只给两种选择的学生一个学具号,应该把他们放在哪儿?(放在中间)
3、师:如果不借助语言和这样的演示,怎样表示才能让别人看出他们既喜欢吃苹果又喜欢
2、出示两个礼品盒,A礼品盒有4个礼物,B礼品盒有3个礼物
师:同学们大胆地猜一猜,最多有几种礼物?最少有几种礼物?
五、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一定有不少收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集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集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集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教科书第104页例1及相关内容。

1.使学生经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并感受其意义;掌握“重叠问题”的简单列式解答方法。

2.在借助集合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感受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培养数学信息表征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用数学工具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便利性;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互学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了解集合图中的各个部分,并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含义。

多媒体课件。

一、新课导入(一)趣味前聊师: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去剪头发,理发师照常收费,却只收了三个人的钱。

你知道为什么吗?预设:有一个人既是小女孩的妈妈,又是小女孩外婆的女儿。

引导:你真会思考和表达,看看这节课能不能带着这样的数学眼光和语言去观察解决问题。

(二)导入课件出示例1: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发生在三(1)班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一)分析例1师:这是三年级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你发现了哪些信息?预设:条件:参加跳绳比赛的有9人,参加踢毽比赛的有8人。

问题: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师:怎么求呢?预设:9+8=17(人)问:是这样计算的吗?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参赛名单,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有的人两项比赛都参加了,两项比赛都参加的人数重复了。

师:有多少人两项比赛都参加了?师生共同找出有重复名字的共3个。

教师引导探究:因为有3人重复了,那肯定不是17人了。

我们怎样用一种方法表示,既能清楚地看出跳绳的有哪些同学,踢毽的有哪些同学,又能明显地看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哪些同学?让我们来画一画吧。

出示【学习任务一】。

师:老师收集了三种整理图表,请各自的作者来解说。

下面的同学如果能理解并赞同,请掌声赞赏;听完有问题和建议,也请提出。

预设1:我是重新将表格人名的顺序进行了调换,重复的3人都放在前面,这样一目了然。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9 数学广角——集合公开课 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9 数学广角——集合公开课 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集合》教材第104-105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具准备:题卡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同学们,老师平时周末都喜欢到户外爬爬山、打打羽毛球。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爱做哪些运动呢?多指名学生回答。

师:我发现咱们三(1)班喜欢运动的同学真不少,爱运动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也希望我们班的同学能够坚持做好体育锻炼。

同学们,其实今天这节课也有和运动相关的问题要我们一起来解决,(是否要:你有信心解决吗?生:有。

)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一)观察表格师:我们班很多学生都爱运动,有一所小学三(1)班的孩子,和你们一样,也很爱运动,他们还代表班上去参加比赛呢。

(点课件)这就是三(1)班参加跳绳和踢毽子比赛的学生名单:跳绳杨明陈东刘红李芳王爱华马超丁旭赵军徐强踢毽刘红于丽周晓杨明朱小东李芳陶伟卢强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个名单,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1:我发现参加跳绳的有9人。

生2:我发现参加踢毽的有8人。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还有谁有其它的发现。

生3:我发现参加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17人。

(预设1:师:你17是怎么求出来的?生:9+8=17人。

师:(边板书:)还有谁有不同的意见吗?生:有人有重复的,没有17人。

师:好的,没关系,到底参加这两项比赛的是不是17人,我们呆会再来验证。

)预设2:生4:我发现杨明两项都参加了。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为了方便观察,可以把重复的名字作个标记,也可以把重复的名字用线连起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九单元【第一课时】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九单元【第一课时】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九单元【第一课时】集合》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集合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是描述事物集合的一种数学模型。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集合》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集合表示事物,并掌握一些简单的集合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集合现象,但对于集合的抽象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帮助他们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集合的运算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了解并集、交集、补集的定义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了解并集、交集、补集的定义。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集合运算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集合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感知集合的存在。

2.教学新知:讲解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并通过实物模型展示集合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集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优质课公开课教案《集合》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2.在探索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研究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验证归纳等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

这是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二、新课研究1.讲授例1.1方法一。

师:黉舍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

上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竞赛的学生名单。

(出示第104页表格)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

师:那么,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你会计算吗?学生可能回答;一共有17人,9+8=17(人)。

可是,参加这两项活动的没有17人呀。

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

应该是一共有14人参加了,算式是9+8=14(人)。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14人呢?为什么要减去3呢?生:因为有3个人反复了。

生:因为这3个人及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

生:因为跳绳的9人里面有这3个人,踢毽的8人里面也有这3个人,所以计算的时候就不能是9+8=17(人),还应该减去3人,所以是9+8-3=14(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2.在探索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验证归纳等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

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二、新课学习
1.教学例1.
1方法一。

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出示第104页表格)
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
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

师:那么,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你会计算吗?
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17人,9+8=17(人)。

可是,参加这两项活动的没有17人呀。

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

应该是一共有14人参加了,算式是9+8=14(人)。

……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14人呢?为什么要减去3呢?
生:因为有3个人重复了。

生:因为这3个人及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

生:因为跳绳的9人里面有这3个人,踢毽的8人里面也有这3个人,所以计算的时候就不能是9+8=17(人),还应该减去3人,所以是9+8-3=14(人)。

生:因为9+8就把这3个人重复算了,也就是多算了一遍,所以要减掉3人。

师:同学们的发言真是精彩,报名参加校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
生:14人。

2.方法二。

师: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的看清楚,我们把一项活动演示一遍,请班里的14名同学分别对应的替代其中一人,自己选一个替代的对象吧。

班内的14名学生分别选定自己要替代的人。

师:请报名参加跳绳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报名参加踢毽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

“参与报名”的学生活动,站到相应的位置。

师:杨明、刘红、李芳你们怎么还不站好呀?
生:不知道站哪边。

师:哦?为什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因为他们两厢运动都参加了,站左边不行,站右边也不行。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他们应该怎么站比较好?
生:站中间。

三位同学都站到了讲台的中间。

师: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
生:左边表示参加跳绳的同学,右边表示参加踢毽的同学,中间就是两种训练都参加的同学。

3.方法三。

师:谁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一下刚才看到的情形?
学生组内讨论,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来,教师巡视观察了解情况并及时指导创作。

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图画,并介绍自己的创意或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觉得左边的同学是代表参加跳高的,应该圈在一起;右边的同学代表参加跳远的,他们也应该圈在一起;中间的同学再画一个圈。

师:这样的话,能不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中间的是及参加了跳绳的,又参加了踢毽的呢?再想想,看还没有没更好的画法。

生2:中间的同学也应该和左边的圈在一起,因为他们也参加了跳绳的呀。

生3:那我还说中间的还可以圈到右边呢,他们还参加了踢毽呢。

师:那就按你们说的试试吧。

学生动手试着画图,并向全班展示。

4、方法四。

师:看图,说说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生:左边,表示只参加跳绳的;右边,表示只参加踢毽的;中间即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

师:你能列式计算这两个小组的人数吗?
生:9+8-3=14(人)
生:(8-3)+3+(9-3)=14(人)
三、结论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出色,谁愿意来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学生自己交流各自的收获。

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四、课堂练习
1.三(2)参加运动会学生名单(学号表示),根据信息填写集合图中。

2.
3.
4.根据学校要求,每班要选拔9人参加跳绳,8人参加踢毽子比赛,你觉得三(3)班可能会选拔多少人?
5.同学们去春游,带面包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既带面包又带水果的有48人。

参加春游的同学一共与多少人?
6.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1人。

(1)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2)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几人?
(3)只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五、作业布置
第106页练习二十三,第1~3题。

六、板书设计
集合 于丽 陶伟 周晓 卢强 朱晓东 杨明 刘红 李芳 陈东 丁旭 王爱华 赵军 马超 徐强 踢毽的学生
跳绳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