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2玩偶之家节选教案人教版必修中册.doc
12.《玩偶之家(节选)》教案 (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

在剧中,作者把海尔茂和娜拉的冲突安排在一个地点(家中)、围绕一件事(借据事件)而展开,戏剧冲突高度集
头
③ 戏剧冲突紧张曲折。
在剧中,海尔茂“变色龙”般的变化,娜拉性格、情感的前后变化,构成了紧张曲折的戏剧冲突,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4.突转式结构法是戏剧剧本的谋篇技巧之一。“突转”是指剧情突然急剧变化,往往在顺逆之间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变。这种大起大落,能对观众产生强烈刺激,引起他们对剧中人物命运的急切关怀,因而最富于戏剧性。请分析本课中“突转”手法的运用。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阅读全文,概括戏剧情节,以事件为突破口,分析戏剧冲突,把握戏剧冲突集中化、尖锐化的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找出文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体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把握本文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尤其要注意其性格的发展变化。
③ 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伪君子。借款事发前,他说:“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事情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事发后,他面目狰狞,言语恶毒,全无平日的温情脉脉。收到柯洛克斯泰返回娜拉的借据以及表示歉意的信时,感到自己“没事了”,安全了,就又对娜拉笑脸相迎,并表示自己的肩膀很宽,可以保护她,就像“保护一只从鹰爪子底下救出来的小鸽子一样”。他那道貌岸然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他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本质。
戏剧的要素主要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和人物形象。
戏剧按表现形式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
按题材分为现代剧、历史剧、儿童剧等
按篇幅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戏剧的要素:
(1)戏剧冲突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2课《玩偶之家(节选)》优质课教案2篇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2课《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了解易卜生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及内容。
2.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章中的“冲突”与“转变”。
3.分析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4.探讨娜拉出走的原因及结局,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对全剧情节的了解及对主要冲突的认识教学难点:形象分析及社会根源的理解教学方法:诵读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易卜生(1828—1906),挪威剧作家。
当过药店学徒。
青年时参加挪威民族独立运动。
1848年开始写作。
共写剧本26部。
早期剧作以挪威的民间传说、英雄传奇和中世纪历史为题材,表现民族统一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意识,主要有《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等。
1852—1862年任剧院编剧、导演,倡导挪威民族戏剧,遭到保守势力攻击。
1864年出于对政府的不满而出国,侨居国外27年。
先后发表有感于小市民庸俗愚昧的精神状态的哲学诗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
1877年后发表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以尖锐的批判精神和写实技巧,剖析社会弊端,触及法律、宗教、道德、政党、妇女地位等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主张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和个人的“精神反叛”来改造社会。
这些作品取材于资产阶级日常生活,采用散文体写作,废除旁白与独白,舞台指示明确而具体。
晚期剧作,自1884年的《野鸭》至1899年的最后一部戏剧《当我们死人醒来时》,偏重于个人的生活,特别是人物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刻画,通过象征手段的运用,表现出对人类困境的深刻的洞察力和人类精神层面上的哲理性反思。
作品对现代戏剧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了解“戏剧”戏剧,综合艺术的一种。
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2玩偶之家节选等5篇)

第四单元教案12玩偶之家(节选)..................................................................................................... - 1 -13.1迷娘(之一) ......................................................................................................... - 6 -13.2致大海 ................................................................................................................... - 10 -13.3自己之歌 ............................................................................................................... - 15 -13.4树和天空 ............................................................................................................... - 19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2.理解戏剧冲突的层次、原因,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3.探究金钱观、爱情观等因素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整理课文中的词语,易卜生及其重要作品的戏剧常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及人物和剧情。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玩偶之家(节选)》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戏剧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戏剧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戏剧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戏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戏剧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玩偶之家(节选)》,学生能够提升对戏剧文学的审美鉴赏能力,理解戏剧语言的美感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通过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探讨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对文化传承的认识和理解。
2.颜色:运用不同的颜色标注重点知识点、关键词和经典台词,增加板书的视觉效果。
3.布局:合理安排板书的布局,使得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可以使用分栏、编号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创意:设计一些有趣的符号、图标或插图,与戏剧主题相关,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每次课后,我都会进行教学反思,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在教授《玩偶之家(节选)》这一课时,我意识到以பைடு நூலகம்几个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玩偶之家(节选)》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

《玩偶之家(节选)》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玩偶之家(节选)》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玩偶之家(节选)》优秀教学设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其中,戏剧作品因其生动的形式和多元的表现手段,成为了一类传统而又创新的文学作品。
作为优秀的中外戏剧之一,《玩偶之家(节选)》被列入了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本文将对该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秀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教材分析1. 作品梗概《玩偶之家(节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经典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戏剧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品之一。
该作品是一个有关家庭、婚姻、男女关系、社会角色的故事,讲述了大仲马登和妻子娜拉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对社会角色和人生意义的认识。
2. 教学要点该节选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的内心变化和寻找自我意识的过程。
教学中,要突出以下几个要点:(1)人物形象分析:娜拉、大仲马登、克罗克斯塔德等角色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等,及其在剧情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情节分析:整个节选呈现了女主人公娜拉内心的变化和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重要情节包括主人公与大仲马登、克罗克斯塔德的互动、娜拉进行母亲职责辩护等。
(3)主题分析:该节选涉及了户外和室内两张相互依存的生活景象,情感和理性之间的博弈,以及主人公娜拉对于家庭、婚姻、自我意识的认知等一系列主题。
二、教学设计1. 阅读引导本节选虽然是一篇戏剧,但形式上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对白式剧本,其中大多是叙事性的独白。
在教学中,可以考虑引导学生使用“文本入口”、“人物联想”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角色,刻画人物形象。
同时,可采用分组阅读方式,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 反思探讨在学生掌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可对学生进行反思探讨。
通过剖析主人公娜拉的内心矛盾和反叛心理,帮助学生探讨思想、文化和人性等深刻的问题。
同样,也可通过讨论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中对于家庭、婚姻等的观念差异。
第四单元12《玩偶之家(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12《玩偶之家(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2 《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及人物和剧情。
2、分析选文的戏剧冲突,鉴赏主要人物形象,舞台说明的作用分析并领悟娜拉出走的原因。
3、探讨娜拉出走后的结局,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咀嚼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概括戏剧人物的性格,深入分析矛盾冲突的本质;把握诗歌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力量。
审美鉴赏与创造:多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起对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关注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体价值的实现。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理解戏剧冲突的层次、原因。
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难点:探究金钱观、爱情观等因素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学习提示1879年《玩偶之家》的首演,曾经给欧洲社会带来如同暴风雨一般猛烈的震撼,因为这部剧作尖锐地提出了家庭中妇女地位的问题,给当时欧洲保守而又伪善的社会道德一记响亮的耳光,由此它也成为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经典。
课文节选的第三幕是全剧的高潮,同时也是结局部分。
阅读时,注意抓住人物言行前后的变化,分析娜拉和海尔茂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理解他们之间矛盾冲突的本质,从而把握作品的思想意蕴。
《玩偶之家》属于“社会问题剧”,这是易卜生创造的戏剧类型,强调在舞台上呈现当代人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古代王公贵族或骑士游侠的传奇故事),在戏剧中直接讨论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
阅读时,要注意结合作品体会这些特点,还要注意分析作品中的“戏剧性事件”以及“突转”手法的运用,领略剧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

本节课将让学生给戏剧节目配音,借用教室内的电子显示屏播放已消音的《玩偶之家》第三幕的戏剧表演节目,找到自愿为戏剧配音的学生,让学生还原冲突现场,深入理解话剧中人物的性格,领会戏剧的主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一.导入课题,初步感知
1.出示课题。
2、学生介绍作者易卜生的生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3、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故事矛盾冲突的导火线。(娜拉和海尔茂的冲突是由什么事件直接引发的?)
设计意图
展示张桂梅先生的话“我最讨厌当全职太太”导入新课。
利用电子显示屏补充易卜生的生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出示海尔茂收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来信后对娜拉由之前百般宠爱到咆哮痛斥的经过的片段。
(2)片段二
出示海尔茂收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后,态度又大尺度逆转,娜拉的觉醒初出端倪的片段。
(3)片段三
娜拉觉醒后对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权主义的强有力的冲击的对话。
设计意图
视频消音后,没有背景音乐,这是不完美的地方。学生没有动作,仅仅配音朗读,代入情境不够深。还是需要让学生先表演,利用现代技术录像,再观看专业演员的表演可能更好。
2、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3、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金钱观、爱情观等因素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
2、同学能感受分析《玩偶之家》中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理解戏剧冲突的层次、原因。
板书设计
玩 发现借据之前(开端、发展)- 海尔茂:百般宠爱 娜拉:安于“玩偶”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取一个与《玩偶之家》相关的社会问题,如女性地位、家庭关系等,进行调查和研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调查报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作业反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将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反馈意见:
6.社会问题与价值观念: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女性地位、家庭关系、道德观念等,思考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玩偶之家(节选)》是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推荐一些与该剧作相关的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
阅读材料:
-易卜生:《玩偶之家》(全本)
-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如《玩偶之家的女性主义解读》、《玩偶之家与现实主义戏剧》等。
-读后感作业:将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深度,评价其对人物、情节和主题的把握程度,同时注意文笔和表达的清晰性。
-短剧创作作业:将评价学生的创意和剧情设计,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关注剧本结构的合理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调查报告作业:将评估学生的研究深度和观点的独到性,以及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同时提出改进建议,如增强数据支持、改善论证等。
-对比全本《玩偶之家》与节选文本,观察两者在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差异。
-分析电影或电视剧版本与原著的差异,探讨改编者对原著的理解和演绎。
-结合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思考《玩偶之家》在戏剧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探讨《玩偶之家》中的社会问题,如女性地位、家庭关系、道德观念等,分析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对比:人物性格对比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教学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高中二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第2课时(45分钟)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5. 板书设计:
①剧本结构:开场-发展-高潮-结局
②人物关系:娜拉-克里斯蒂安-托尔瓦
③主题思想:女性地位-家庭关系-社会道德
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他们愿意从不同角度解读剧本,提出自己的见解。然而,批判性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练习来加强。
总体来说,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备一定的条件,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将通过引导、讨论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本,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5. 社会批判:讨论剧本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如虚伪的社会道德、家庭观念的束缚等,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堂
1. 课堂评价:
2. 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布置作业后,我会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通过作业的评语,我会给予学生鼓励和认可,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引导他们进行改进。我还会定期与学生进行作业讲评,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学习成果评价:
4. 学生自我评价: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我会引导学生定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目标和方法。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
《玩偶之家(节选)》 教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玩偶之家》(节选)教案1.把握《玩偶之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2.通过娜拉与鲁侍萍悲剧命运对比探讨,理解戏剧作品主人公的人生意义。
3.通过对戏剧人物的命运解析,定义自己的人生意义。
通过娜拉与鲁侍萍悲剧命运对比探讨,理解戏剧作品主人公的人生意义。
通过对戏剧人物的命运解析,定义自己的人生意义。
多媒体一、导语说到生命,你会想到什么?两千多年前,塞涅卡曾说过:“我们何必为人生的片段而哭泣,我们整个生命都催人泪下。
”我想,他说的催人泪下,不仅仅是生命的坎坷,更多的也是指生命的壮阔。
每一个生命,都有去追求极致绽放的权利。
即使我不美,我不富裕,甚至我不健全,但我的内心,是可以丰盈和完整的。
今天,我们就从中外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命运谈谈文学作品中文学形象的生命意义。
二、课文探究在《玩偶之家》中,易卜生警示人们:没有人生为玩偶,人人都应追求自己的生命意义。
而2人的生命意义则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外表现为自己对周围环境(包括亲人朋友等等)的意义。
娜拉坚持独自还款并且觉得疲倦得很幸福,这一幸福感便是来自于对他人的价值得到了自我内心的认同。
其二,对内则表现为自我内心的信仰,这才是真正实现人生意义的所在。
接下来,我们就从海尔茂和娜拉的人物性格特征谈起,一起了解下娜拉不一样的人生追求。
小组讨论,总结娜拉和海尔茂性格特点。
并解决娜拉出走的原因及社会意义。
(5分钟)讨论结束后,小组推荐,采用边写边解说,之后进行台词表演的方式,进行发言共享。
教师进行总结。
娜拉的性格特点:①美丽可爱,优雅迷人。
预设答案:海尔茂口口声声称娜拉为“小鸟儿”“娇滴滴的小宝贝儿”“小鸽子”“迷人的小东西”等。
②善良,富有同情心。
预设答案:老朋友阮克病危前来诀别,她的询问委婉含蓄,不忍心直接发问,用“下次化装跳舞会咱们俩应该打扮成什么”“祝你安眠”等言语和给阮克点烟的行动,给予这位自己的爱慕者以情感的慰藉;她对海尔茂说的“想着快死的朋友,你还有心肠陪我?”这句话,也流露出对阮克将死的同情与伤感。
12《玩偶之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玩偶之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讨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特点。
2.探讨娜拉出走后的结局,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分析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特点、“讨论”手法的运用,赏析《玩偶之家》的戏剧艺术。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导入理解了“玩偶”二字的含义,并从娜拉出走这个戏剧性事件出发,分析了“突转”这种艺术手法的作用,揭示了娜拉出走的必然性。
这节课我们围绕社会问题剧,由易卜生创造的戏剧类型,看看在世界文学史上为什么易卜生被称为伟大的“问号”。
探究文本(一)社会问题剧社会问题剧主要指反映社会矛盾、提出社会问题的戏剧作品。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1877年到1882年,易卜生一共推出了4部重要的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美国戏剧家奥德斯,都是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直接继承者。
亨利克·易卜生是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也是世界公认的伟大戏剧家之一。
他出生在一个木材商人家庭,家庭富裕,然而年仅8岁时父亲破产,家庭生活一落千丈。
易卜生的童年生活虽由富裕转向贫困,为生活所迫,易卜生15岁便外出打工。
在这样的处境中,易卜生得以接触到社会的百态人生。
易卜生所处的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挪威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的时代。
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社会方方面面都激烈地奉献出种种社会问题,易卜生身处其间,凭借敏锐的慧眼,通过戏剧创作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3.易卜生剧作有哪些特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文的学习提示。
《玩偶之家》属于社会问题剧,这是易卜生创造的戏剧类型,强调在舞台上呈现当代人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古代王公贵族或骑士游侠的传奇故事)。
在戏剧中直接讨论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
阅读时,要注意结合作品体会这些特点,还要注意分析作品中的戏剧性事件以及突转手法的运用,领略剧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
(课本114页·学习提示)学习提示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b.请分析娜拉和托尔瓦的婚姻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娜拉的影响。
c.请谈谈你对《玩偶之家(节选)》中女性地位问题的看法。
(2)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玩偶之家(节选)》为背景,写一篇短篇故事或剧本,要求故事情节合理,人物性格鲜明,能够体现课文主题。
(3)学术研究:鼓励学生针对《玩偶之家(节选)》展开学术研究,如撰写论文、参加学术研讨会等,要求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知识拓展:
介绍与《玩偶之家(节选)》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戏剧文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玩偶之家(节选)》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戏剧文学与个人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玩偶之家(节选)》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玩偶之家(节选)》是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的一篇课文。本文节选自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同名戏剧《玩偶之家》,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托尔瓦的婚姻生活以及家庭矛盾。课文内容深入探讨了家庭、社会、人性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家庭、社会的辩证关系。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玩偶之家(节选)》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玩偶之家(节选)》的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玩偶之家》教学设计01课标要求世界文学长廊中的大量优秀作品,不仅是本民族社会生活的生动反映,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广泛阅读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从中吸取丰富的思想资源、借鉴多样的表达艺术,能开阔阅读视野,丰富社会经验与人生阅历,提升语言素养和思想境界。
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02教材解析《玩偶之家(节选)》是统编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是易卜生最负盛誉的剧作之一,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丰富的心灵”。
《玩偶之家(节选)》猛烈批判了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与不合理的家庭制度,提出了个人解放和妇女解放的呼号,具有深刻的思想主旨。
它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03学情分析课文节选的第三幕是《玩偶之家》剧作的高潮,同时也是结局部分。
学生可能遭遇的难点有:没有通读整部戏剧作品,人物关系未必能梳理清楚,更不能顺理成章地把握矛盾冲突的来龙去脉;学生很有可能忽略矛盾冲突中人物对话的细微之处,那么就会很难发现娜拉出走背后的深层原因。
因此,此前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梳理情节并画出人物关系图,把握戏剧冲突与人物形象。
在此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04-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通过对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了解,引导同学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教学重点与难点:交流探究,思考剧作对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05-教学方法与策略1.问题讨论式教学法2.启发引导式教学法06-资源与工具教材多媒体资源知网杂志07教学过程一、导入2023年末,《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2023年十大网络流行用语”,比如有: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遥遥领先、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搭子、显眼包、情绪价值、多巴胺××等十个网络热词,用网络热词来总结我们走过的时光,这是一件有意义并且有趣的事情。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时用突转法生波澜,于无声处起惊雷——《玩偶之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采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了解《玩偶之家》的主要剧情,把握突转手法。
2.通过分角色演读,把握突转对推动剧情、塑造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通过分角色演读,把握突转对推动剧情、塑造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三、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阅读《玩偶之家》原著全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易卜生及写作背景。
2.完成问卷调查表。
《玩偶之家》(节选)1.你最喜欢读的片段是什么?2.为什么喜欢读?3.海尔茂和娜拉在你眼中是什么样的人?4.读完《玩偶之家》节选你有哪些困惑和不解?【课堂导入】1.教师运用语言引入《玩偶之家》的学习:通过前四节课的学习,我们在中外诗歌的交流碰撞中,感受到了异域诗歌的魅力,看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特质,读到了不同民族内心共同的声音。
今天我们的论坛围绕“读传世经典,悟戏剧人生”这个主题,一起走近易卜生,翻开被称为“十九世纪女性宝书”的《玩偶之家》,进一步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2.联系《雷雨》周朴园与侍萍相认这一部分的剧情,引导学生认识突转。
点拨:(1)周朴园认出侍萍之后,翻脸不认人:“(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一反之前对旧情的念念不忘。
(2)当相认后激动不已的侍萍被周朴园所谓的“旧家具”“生日”“关窗户”等细节打动,情绪有所平复时,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从言情到谈钱,让侍萍措手不及。
小结:突转是剧情发展的自然结果,指“剧情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转向相反的方面,人物处境从顺境转入逆境或从逆境转入顺境。
”(亚里士多德《诗学》)通过突转,悲剧主人公或遭受厄运,或享受幸福。
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所以能使人惊心动魄,主要靠‘突转’和‘发现’。
”【新知学习】活动一:梳理剧情,合作探突转请一位同学概括《玩偶之家》关键剧情,找到突转。
《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台词和舞台说明导入,激发兴趣速读课文,把握冲突: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话剧冲突(情绪、心理)精读课文,分析人物从人物语言分析形象,一些问题,形象总结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话剧故事梗概,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思维提升与发展:梳理思路,把握矛盾冲突,内在思想冲突并领悟娜拉出走的原因。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分析娜拉、海尔茂形象,提高学生理解把握作品的鉴赏审美能力,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4.文化传承与理解:思考作品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信的意识。
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一、台词和舞台说明导入,激发兴趣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玩偶之家》是多幕剧、现代剧、正剧、话剧。
戏剧的三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
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二、速读课文,把握冲突1.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开端、发展)发现借据之前,海尔茂百般宠爱,娜拉安于玩偶海尔茂和娜拉夫妻对话阮克医生到访,夫妻陪聊海尔茂取信看明信片谈阮克第二部分: (高潮)发现借据之后,海尔茂变脸咆哮痛斥,娜拉逐步觉醒。
第三部分:(结局)借据问题解决,海尔茂甜言蜜语,娜拉决心出走。
多个话题:玩偶、教育、责任、宗教、法律2.把握话剧冲突2.1海尔茂和娜拉的情绪上的矛盾冲突在一点点上升第一次冲突:海尔茂,不累、不想睡觉;娜拉却说很累,就要去睡觉,海尔茂凑近身子,叫娜拉昵称,娜拉走到桌子那边远离他,不想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玩偶之家(节选)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
2.理解戏剧冲突的层次、原因,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3.探究金钱观、爱情观等因素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整理课文中的词语,易卜生及其重要作品的戏剧常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及人物和剧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选文的戏剧冲突, 鉴赏主要人物形象,舞台说明的作用。
分析并领悟娜拉出走的原因。
文化传承与理解:探讨娜拉出走后的结局, 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鉴赏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
难点:
分析《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18 年《新青年》出版了一个“易卜生专号”,使中国人知道了西方有个女性名叫“娜拉”,她敢于反抗性别歧视并勇敢地离家出走,最终摆脱了受制于夫权束缚的“玩偶”命运。
于是一时间,“女性解放”之声不绝于耳,“娜拉”不仅成为了中国女性的效法对象,同时更为处境尴尬的新文化运动,注入了一针令人兴奋的强心剂。
今天我们走进易娜拉,听听她向社会发出了关于“人的价值”的呼喊:我不是玩偶。
二、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 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 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 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
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
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
挪威强大的女权运动, 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已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三、作者介绍
易卜生(1828-1906)世纪后半期挪威著名的戏剧家。
1828年3月,生于挪威希恩小镇的一个富足家庭。
1936年,父亲破产。
迫于生计,16岁时经由父亲安排,到一家小药店当学徒。
工作之余,自学希腊文。
1848年至1849年期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凯替莱恩》。
1850年,研读古典文学。
1906年5月23日逝世。
主要作品:《彼尔·京特》《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海达·加布勒》《野鸭》《当我们死而复醒时》等。
四、题目解说
《玩偶之家》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
该剧共三幕, 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
玩偶,指供儿童玩耍的人形玩具。
剧中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男权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自主地位的社会现实。
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娜拉在海尔茂的责骂之后突然觉醒。
第二部分:柯洛克斯泰突然退还借据使海尔茂在“转危为安”之后再次露出丑态。
第三部分:娜拉对海尔茂提出独立宣言。
六、全文分析
1.娜拉一向爱自己的丈夫,并且为他不惜牺牲自己,为什么后面变化会这么大? 她与海尔茂的谈判合理吗?
明确:
娜拉的变化是因为残酷的现实击碎了她的幻想。
她突然觉醒,想要成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一个人”。
在娜拉和海尔茂的谈判中,话题安排得非常自然而又合乎逻辑。
首先是海尔茂提出“我不了解你”,引出娜拉说明八年来朝夕相处的夫妻其实并不了解彼此。
其次是海尔茂谈到今后的生活,说是“玩耍的时侯过去了,现在是受教育的时侯了”,娜拉就提出“要想教育孩子,先得教育我自己……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
在资产阶级社会中,一个要求独立人格的妻子离开她的“玩偶之家”,是不容易被人谅解的,因为她这样做就等于是对当时那种虚伪社会的一种抗议。
海尔茂听到娜拉说“就因为今天晚上奇迹没出现,我才知道你不是我理想中的那种人”后,认清了娜拉和自己是两种不一样的人,这才不得不伤心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在咱们中间出现了一道深沟”。
尖锐激烈的冲突的最后结果,导致惊心动魄的关门一响,娜拉终于走出“玩偶之家”。
2.联系全剧,谈谈你如何理解娜拉这个人物形象?
明确:
娜拉是一个具有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
她善良真诚,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
同时又具有敢于反抗、勇于追求人格平等的独立精神。
她为救丈夫的性命而伪造父亲的签名,暗中借了巨款,面对债主柯洛克斯泰的威逼恐吓,她也并不屈服,当伪造签名一事即将暴露时,她决定以自杀来挽救丈夫的名誉。
随着事态的发展,她对丈夫虚伪、丑恶的面目和现实社会的不合理性认识越来越深刻,她的反抗意志也越来越坚定,叛逆精神也越来越强烈,于是不愿屈辱地留下继续当丈夫的玩偶,而是毅然同丈夫决裂。
她是易卜生塑造的“精神反叛”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