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信息化教学评价制度

合集下载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评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一、构建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客观地反映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2、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应涵盖信息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方便地应用于实际评价中。

4、动态性原则:评价指标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二、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2、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体现信息化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3、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4、教学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教学效果:通过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学生满意度、学业成绩、社会反馈等,反映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和质量。

三、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与应用1、制定评价标准: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为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2、开展自我评价: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自我评价,分析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进行外部评价:教育主管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可以开展外部评价,对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提供指导和建议。

4、总结经验:在评价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广优秀的教学实践案例,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四、结语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一、引言在教育领域,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意义、目的、重要指标以及如何建立和改进。

二、意义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帮助评估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其次,它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励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最后,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目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能够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通过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它可以帮助学校和教研组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便于对教师进行评估和提升。

最后,它能够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重要指标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有一些重要的指标需要考虑。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呈现,包括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等。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包括是否灵活多样、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等。

最后是教学效果的评估,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

五、建立制度建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学校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标准,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其次,需要培养教师的评价意识和能力,通过培训和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最后,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流程,确保评价的公正和权威性。

六、改进方式要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应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引入更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如教学观察、学生评价和教学录像等。

其次,可以建立评估团队或教研小组,定期开展评估和交流,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最后,学校和教师应保持积极的态度,乐于接受评价和改进,形成良好的评价文化。

七、实施挑战在实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时,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客观性,需要确保评价的过程和结果不受主观因素的干扰。

教育信息化制度

教育信息化制度

教育信息化制度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过程中的教学、管理、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处理和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是必要的。

首先,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制度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管理制度是指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任务、职责、权限、流程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制度。

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应包括组织结构制度、人员管理制度、资源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其次,制定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制度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

教学制度是指对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制度。

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制度应包括教学设计制度、教学资源开发制度、教学评价制度等方面。

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制度,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另外,制定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制度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保障。

资源管理制度是指对教育信息化中的硬件设施、软件系统、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制度。

教育信息化的资源管理制度应包括设备管理制度、软件管理制度、资源开发和共享制度等方面。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总之,建立健全的教育信息化制度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保障。

制度的建立不仅需要领导的支持和推动,还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参与,同时也需要集体智慧和专家意见的广泛征求。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才能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发展,为促进教育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最后,教育信息化不仅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也是一种应对时代变迁的必然选择。

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的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探索。

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政策支持和宣传引导,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化教学工作规章制度

信息化教学工作规章制度

信息化教学工作规章制度一、总则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为了规范和推动信息化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基本原则1. 确保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应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主要目标,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选用适当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

2.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主体,应积极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3. 尊重学生差异:信息化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差异化教学是提高教学效能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平台管理1. 教学平台的建设:a. 学校应建立并维护适用于信息化教学的教学平台,提供师生共享资源、互动交流等功能。

b. 教学平台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保障信息化教学的正常开展。

2. 教师上岗培训:a. 学校应为所有从事信息化教学的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确保其掌握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和教学技巧。

b. 教师须参加相应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使用教学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

四、课程资源建设1. 建设教学资源库:a. 学校应组织教师建设教学资源库,收录整理各类教学资源,方便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使用。

b. 教学资源库应定期更新维护,确保资源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2. 资源共享:a. 学校应鼓励教师将自己制作的教学资源分享给其他教师使用,以促进资源共享和教学经验的交流。

b. 教师在使用他人教学资源时,应注明资源来源,遵守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

五、教学设计和实施1. 教育教学方案设计:a. 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情特点,制定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b. 教学方案应符合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要求,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确保教学质量。

2. 教师课堂教学:a. 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b. 教师应注重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化教学工作规章制度范文(3篇)

信息化教学工作规章制度范文(3篇)

信息化教学工作规章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信息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信息化教学工作的教职工,包括教务处、教学管理部门及各学科教师。

第三条信息化教学工作应符合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根据本校教育教学特点有序进行。

第二章信息化环境建设第四条学校应配备完善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确保信息化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第五条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及时申报设备购置需求。

第六条软件资源包括教学软件、学习平台、在线教育资源等,学校应配备符合教学需要的软件资源,并及时维护更新。

第三章信息化教学应用第七条教职工应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技能,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

第八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整理教学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合理教学方案。

第九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运用电子教具和教学软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十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个性化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章教学平台管理第十一条学校应建设完善的教学平台,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交流平台。

第十二条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并及时更新和维护教学资源。

第十三条学生和家长应依法使用教学平台,不得利用平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第十四条学校要定期对教学平台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平台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第五章信息保密和安全管理第十五条教师应遵守教育教学保密制度,不得泄露学生的个人信息,保护学生的隐私安全。

第十六条学校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存储。

第十七条教师应加强电脑操作技能和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防止病毒攻击和非法入侵。

第十八条学生和家长应依法对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不得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

第六章考试与评价第十九条教师应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考试和评价,提供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结果。

教师课堂评估制度

教师课堂评估制度

教师课堂评估制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质量的教学质量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而教师课堂评估制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育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教师课堂评估制度的概念、意义、实施途径、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概念教师课堂评估制度是指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与评价体系,旨在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学习效果。

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观察、评价记录和反馈,以及针对教师教学方法和素养的个别指导。

二、意义教师课堂评估制度对于教学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其次,它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再次,它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发展,提高学习效果。

三、实施途径教师课堂评估制度的实施途径多种多样。

一是通过课堂观察的方式,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直观记录。

二是通过学生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三是通过教师线下评估,以个别指导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辅导。

四、存在问题教师课堂评估制度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评估方式单一,主要以课堂观察为主,忽略了教师的其他专业能力。

其次,评估结果过于注重数字化数据,过度追求客观而忽略了主观因素。

再次,评估结果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薪资待遇的关联性较弱,使得教师对评估结果缺乏积极的响应。

五、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师课堂评估制度,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多维度评估,包括教师的授课风格、教学策略、专业素养等方面。

二是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学生评价和教师反思,促进双向交流与提升。

三是加强评估结果与教师职业发展的关联性,激发教师参与评估的积极性。

六、结语教师课堂评估制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多角度的评估,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评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育信息化制度(3篇)

教育信息化制度(3篇)

教育信息化制度是指针对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制定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措施。

这些制度旨在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育信息化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明确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导向和管理要求,保障教育信息化的顺利推进。

3.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学校网络、教育软硬件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环境。

4.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建设和整合教育资源,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化资源,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

5. 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对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促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6. 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通过建立健全的教育信息化制度,可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教育公平和全面发展。

教育信息化制度(2)是指在教育领域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以及改善教育管理体制和服务水平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规定。

教育信息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和提高国家人力资源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教育信息化制度的相关内容展开阐述。

一、教育信息化制度的基本原则1. 教育信息化目标导向原则:根据国家的教育发展目标和需求,制定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并将其纳入到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中,确保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与教育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

2. 教育信息化发展与教育教学需求相结合原则:教育信息化制度的建立要以教育教学需求为导向,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满足教育的需求,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3. 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原则:加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建立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促进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互通互用,提高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标准)

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标准)

XXXX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标准)为了正确合理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出评价,切实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特制定此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一、教学目标的定位恰当与否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学目标应体现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协调统一,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基础性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发展性目标包括学生对情感的体验目标,是否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喜悦,获得创造和成功的心理体验和能力目标(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二、课堂教学氛围融洽与否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既紧张又愉悦的学习心境,营造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其策略包括鼓励学生发言、激励学生思考、尊重学生意见、表扬学生进步、满足学生个人需求,还包括教师的语态、表情等。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观察以下几个方面:1、师生平等,互相尊重;2、经常运用不同形式的表扬和鼓励手段;3、能采纳学生的想法(应变式);4、学生思维活跃,争先发言;5、学生能表现出合作的意愿;6、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困难,更敢于向权威(指教师和教材)挑战。

三、教学资源拓展与否教学资源的拓展包括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教学内容呈现的多样化、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

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三个方面:1、教学资源要多样化,既源于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延展性。

2、具有图像、声音、实物、模型、文字等多种形式的资源。

3、运用现代化技术,促进相关学科的整合,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四、学生的状态进入与否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学生在教学中能否进入学习的状态,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

而衡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进入学习状态,主要以下五个方面:1、学生的参与状态。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教育信息化应用考评标准

教育信息化应用考评标准

教育信息化应用考评标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为了确保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考评标准,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网络环境学校应具备稳定、高速的校园网络,能够满足师生教学和学习的需求。

网络覆盖范围应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实验室等主要场所,确保网络连接畅通无阻。

同时,网络带宽应能够支持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流畅传输,如高清视频、在线课程等。

2、硬件设备学校应配备充足的计算机、平板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

计算机的配置应能够满足教学软件的运行要求,平板电脑应具备良好的性能和续航能力。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应安装到位并正常运行,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支持。

3、软件资源学校应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教学管理软件、学科教学软件等。

这些软件应正版合法,并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以确保其功能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二、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1、教师应用教师应熟练掌握教育信息化工具和资源,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

例如,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制作精美的课件、运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授课、组织在线讨论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2、学生应用学生应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育信息化资源进行学习。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在线学习平台,完成作业、参加测试、查阅学习资料等。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正确地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

3、教学模式创新教育信息化应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如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应能够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1、教学管理学校应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管理,如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质量监控等。

教学管理系统应功能齐全、操作简便,能够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学校教育信息化制度

学校教育信息化制度

学校教育信息化制度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学校教育也逐渐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信息化的教育制度为学校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平台,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便捷。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制度。

二、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教育改革方式。

教育信息化制度是指学校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而建立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

三、教育信息化的意义1.提高教学质量:信息化的教育能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使教师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育信息化制度的基本要素1.硬件设备:学校需要配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以支持教育信息化的运行。

2.软件平台:学校需要选择适合的教育软件平台,以提供教师和学生所需的各种工具和资源。

3.网络建设:学校需要建设高速、稳定的网络,以保证信息传输的流畅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的角色教育信息化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他们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解决者。

教师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善于利用信息化工具来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

六、学生在教育信息化中的角色学生在教育信息化中扮演着主动学习者的角色。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学生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七、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和解决方案1.教育资源不足:教育信息化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而现实中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加强资源共享和利用,通过建立教育资源库和开放教育资源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2.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难以适应信息化教育的需要。

应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八、教育信息化对学校管理的影响教育信息化使得学校管理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一、引言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是指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和评价的一套规范化的方法和标准。

它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工具。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必要性、特点和应用。

二、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必要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评价制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评价制度还可以促使教师不断自我反思和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与学的优化。

三、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特点课堂教学评价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具有客观性。

评价标准应该是公正、明确的,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其次,评价应该是综合的。

学生的学习情况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评估,如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

再次,评价应该是动态的。

随着学生的学习进展,评价也需要及时调整,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如小测验、期中考试等,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的量化评估。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实战训练,以项目为单位进行评价,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档案和学习日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

五、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挑战尽管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有其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评价标准的设立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需要明确评价的目的和标准。

其次,评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主观性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

此外,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运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做出相应的教育调整。

六、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改进方向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向:首先,建立多元评价制度,综合运用考试、作业、讨论、展示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校信息化考核方案

学校信息化考核方案

学校信息化考核方案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了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我国政府提出了“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

在此背景下,学校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考核方案,以全面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目的1. 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 激发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培养其信息化素养。

3. 推动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确保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4.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在信息化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三、考核原则1. 公平性:确保考核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使每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在信息化建设中得到公正评价。

2. 客观性:考核指标和评价方法要客观真实,避免主观臆断。

3. 激励性:通过考核激发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优异成绩。

4. 发展性:关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考核指标要具有前瞻性。

四、考核对象1. 教师: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践等方面。

2. 学生:包括信息技术素养、信息化学习成果、信息化创新能力等方面。

3. 学校: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管理制度、信息化教育教学成果等方面。

五、考核内容1. 教师信息化考核内容(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应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网络资源等。

(2)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师应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3)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师应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

2. 学生信息化考核内容(1)信息技术素养:学生应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网络资源等。

(2)信息化学习成果:学生在信息化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如作业、作品等。

(3)信息化创新能力: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的创新活动,如编程、制作等。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评估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本文将探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意义、评价标准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意义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管理者可以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为不同水平的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其次,它可以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师们知道自己的课堂教学将受到评价,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准备和授课,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最后,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从而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

二、评价标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核心是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确定应该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评价标准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教学目标是教师的教学核心,评价标准应该能够反映教师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客观性。

客观的评价标准能够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最后,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可操作性。

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能够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改进方向,指导其提高教学质量。

三、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该结合具体的目标和条件来进行。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教育观察、问卷调查、学生作品评价等等。

每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评价结果的应用评价结果的应用对于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校的教育改进都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教师干部选拔任用的参考依据,有助于选拔优秀的教师干部。

同时,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有助于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初中学校智慧课堂考核制度

初中学校智慧课堂考核制度

一、目的为全面提高我校智慧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特制定本考核制度。

二、考核原则1. 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2.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3. 综合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4.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考核内容1. 教师智慧课堂教学准备情况;2. 学生智慧课堂学习效果;3. 智慧课堂平台应用情况;4. 教师信息化素养;5. 智慧课堂管理情况。

四、考核方式1. 教师智慧课堂教学准备情况:(1)备课: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2)教学资源:教师合理利用智慧课堂平台资源,包括微课、课件、练习等;(3)教学设计: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2. 学生智慧课堂学习效果:(1)学生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主动探究问题;(2)学习成果: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3)学习态度:学生认真对待智慧课堂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智慧课堂平台应用情况:(1)教师熟练运用智慧课堂平台进行教学;(2)学生熟练使用智慧课堂平台进行学习;(3)平台资源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师信息化素养:(1)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2)教师关注信息化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3)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培训,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

5. 智慧课堂管理情况:(1)教师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教学秩序;(2)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3)教师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五、考核评价1. 定量评价:根据教学准备、学生学习效果、平台应用、信息化素养、管理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分;2. 定性评价:由专家团队对教师智慧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考核结果与应用1. 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2. 对考核结果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3. 对考核结果不理想的教师,进行帮扶和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管理制度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管理制度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管理制度一、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基石。

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教学设计还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1.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学科特点等因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确保教学内容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

2.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应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和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素1.教学目标。

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即想要学生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要求。

同时,教师应确保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将其分解成适当的教学单元,以便更好地组织学习活动。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和活动。

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包括导入、讲授、实践、复习等环节,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4.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等教育资源。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和高效。

四、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1.观察法。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举止,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信息化教学工作规章制度(四篇)

信息化教学工作规章制度(四篇)

信息化教学工作规章制度第一条为了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信息化教学工作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电子教学资源为主要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

第三条信息化教学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合理: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2. 教育教学为本:信息化教学工作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服务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3. 统筹规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统筹规划信息化教学工作,确保资源配置合理。

4. 共享开放:鼓励教师和学生共享教学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

第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机制,包括以下内容:1. 信息化教学工作组织管理机构:制定和组织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规划、部署和管理。

2. 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专职的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负责教学技术支持和教育资源管理的工作。

3. 教学设备和软件管理:负责教学设备和软件的采购、配备、更新和维护工作。

4. 教育资源建设与管理:建设和管理教育资源库,包括课件、教材、试题等教学资源的管理和使用。

5. 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针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培训和学术研究,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6. 学生管理与评价:对学生进行信息化教学成果评价,及时反馈学习进展。

第五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 熟悉和掌握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

2. 遵守教学纪律,妥善保管教学设备和软件,不得将其用于非教学目的。

3.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4. 定期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第六条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 遵守信息化教学纪律,正确使用教学设备和软件,不得损坏或滥用。

2. 积极参与在线学习和交流活动,按时提交作业和参加考试。

3. 尊重教师的教学安排和要求,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信息技术考核制度三篇精选全文

教师信息技术考核制度三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师信息技术考核制度三篇篇一:教师信息技术考核制度一、考核制度1、每位教师每学期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不得少于16节(每周一节),每学期每位教师准备8份电子教案、16份课件,学期总结一篇,期中、期末复习试卷各一份,以上做为教师年底考核的一项硬指标。

2.考核强调效果,以考试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考核成绩分“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情况纳入教师档案,不合格教师不得参与年底各类评优。

3.每期培训每位教师必须按主讲教师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作业。

没有培训作业的视为不合格。

4.教师每学期在录播室上课一节,并做好使用记录。

5.教师在录播室上课必须有相应的课件、教案,使用记载必须与所上科目、课时相符,并将课件、教案上交学校。

6.学校开展的公开课、评优课、比武课、过关课等各种公开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在录播室上,并上存教案,上交课件。

7.教师在省、市、县、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大赛中,取得名次者按学校有关奖励制度办理二、激励措施1.健全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和网络管理员职责,及时对所使用的设备进技术方面的指导和保养,确保教学正常进行,并结合工作实绩进行考核。

2.组织教学课件评比活动,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制作有一定质量的教学课件不少于2件,建立奖励机制,对参与教师有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并与教学评价挂钩。

3.鼓励所有中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训,并视学习情况予以经费补贴。

4.凡学校计算机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培训,并获得证书和证明的,予以全额报销所需费用。

篇二:教师信息技术考核制度一、指导思想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促进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并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特制定化龙堰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办法。

二、考核原则(一)坚持教育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学校配合的分工原则,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质量评价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之一。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其质量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并探讨其实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质量评价的目的与意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教师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评价教学质量,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体系评价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建立相应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教材的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学生的学习情况等。

指标体系应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监控性,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和客观。

三、评价方式与工具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评价可以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记录教室氛围等方式进行。

定量评价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测试成绩等方式进行。

评价工具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评价内容和目标进行合理选择。

四、教师的角色与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能够合理利用评价结果,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和帮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学生的参与与权利保障学生是教学质量的直接受益者,他们的参与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有权利参与评价过程,并享有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的权利。

六、家校合作与评价结果的反馈家校合作是评价制度的重要补充。

家长可以通过评价结果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学校和教师一起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评价结果需要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和家长,以促使相关参与者改进和完善。

七、评价过程与周期性评价评价过程应具备科学性、严谨性和透明度。

评价周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可靠和可持续。

八、评价与奖惩的关系评价结果应以激励为主导,通过给予奖励来鼓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同时通过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来改善存在问题的教师和学生。

学校智慧课堂应用管理制度

学校智慧课堂应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使用智慧课堂的教师和学生。

第三条智慧课堂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有机整合,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教学方式。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成立智慧课堂应用领导小组,负责智慧课堂的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工作。

第五条智慧课堂应用领导小组下设智慧课堂办公室,负责智慧课堂的具体管理工作,包括:(一)制定智慧课堂应用规划,组织实施智慧课堂建设与推广工作;(二)组织开展智慧课堂应用培训,提高教师应用水平;(三)协调解决智慧课堂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四)收集、整理、分析智慧课堂应用数据,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第三章应用与实施第六条智慧课堂应用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二)创新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资源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四)安全可靠,保障信息安全。

第七条智慧课堂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教学资源建设:教师根据教学需求,整合网络资源,构建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资源库;(二)教学手段创新:运用多媒体、网络、移动设备等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教学评价改革: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提高评价效率;(四)师生互动:通过在线讨论、实时互动等手段,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八条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方可使用智慧课堂:(一)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二)掌握智慧课堂应用技术,能够熟练运用教学资源;(三)积极参与智慧课堂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九条学生应积极参与智慧课堂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章培训与评估第十条学校定期组织智慧课堂应用培训,提高教师应用水平。

第十一条学校建立健全智慧课堂应用评估体系,对智慧课堂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信息化教学评价制度随着研究的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教育专家都探索出许多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与学的模式,课堂教学仍然是信息技术课堂整合研究的主要载体。

那么整合的质量该如何评定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不能沿用传统的评价体系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应建立适合的评价指标,运用新的评价体系,对信息化课堂进行评估。

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判断是否为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参照依据: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判断一堂课是否是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首先就要看是否从“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看四要素在教学结构中的地位有没有发生变化:有没有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否是学习的主人;有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信息技术仅仅是帮助老师灌输知识的手段,还是帮助学生意义建构的工具;教材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还是能够有效的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对象。

如果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材。

2.积极的情感投入、成就感的获得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都需要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无论自主学习或是与人协作,都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并获得成就感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分析判断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需要考察以下三点:一看课堂的参与度。

课堂参与度包括参与学生的人数以及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积极参加、踊跃发言、相互协作,而不是指表面看似很热闹,实质是表面上、形式上地参与;二看学生有没有积极的情感投入。

无论是在自主学习还是在协作学习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学生的情感投入,要求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参与进来,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可能取得进步;三看有没有获得成就感。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转化为成就动机,这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学习。

3.广泛的认知范围信息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要求人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丰富的网上资源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源泉。

Internet带来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知识的联网,是古今中外以及全人类智慧的联网,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图文并茂的文献资料。

目前国内、国际上有许多优秀的科普网站,如中国科普、北京科普、中国科普博览、大百科全书等。

这些网站提供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军事天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海洋、生命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使学习的信息来源变得更加丰富。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如何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方便快捷地接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如果在现代化的教室里学生学到的仍然只是教材上的知识,那么就称不上有效的信息化课堂。

4.深层次的认知体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意义建构的一个过程,学习需要依靠学生个人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加工,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感悟,自我认知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获得深层次的认知体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交流协作工具、认知加工工具、探究发现工具等为深层次的认知体验提供了技术支持。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将它转化为自己有用的知识,这得依靠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否则信息非但无用,还会使学生淹没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同时也影响正常的学科教学。

所以有效的信息化课堂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

5.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

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明显的改组,同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

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指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等五个方面。

传统教学不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甚至压抑、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信息化教学要改变这种现象,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始终处于研究、设计和创作的前沿,拥有较大的自主决策权,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新知识。

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判断有效的信息化课堂的一个重要依据。

6.学科知识的有效运用传统教学以学科知识的传授为终极目标,考试结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信息化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能否将课堂里所学的学科知识迁移到其它情境中,能否有效地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带有综合性,需要学生掌握学科内部以及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多角度、多层面地对问题加以阐释。

即使是考试或测试,也要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知识重组、整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7.问题解决技能的训练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主动地寻求问题答案的学习过程。

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将问题解决过程看作对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的搜索过程,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由问题解决者利用问题所包含的信息和已存储的信息构成。

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信息化课堂要看其是否注重解决问题技能的训练,而不是机械的反复做练习、考试。

信息化课堂评价的要点一、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是评价的出发点当今的教育已经不同于大工业时代,培养的是克隆型的人才。

现今的社会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有个性特色的人才,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也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本体出发进行因材施教。

因此评价一堂课的效果时,要重点评价教学是否关注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课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应该明确:是否从学生出发,是否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能力、特长,都有自己潜在的智能,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对每个学生都公平,如果我们仅仅单一地讨论学生学会了什么,这种强制的方式是不公平的。

因此无论在教学的实施中,还是对学生评价时都不应该只划定一个共同的标准,判断每个学生是否都达到了这个标准。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课堂的即时反应作出灵活的应变,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评价是为了督促教师谨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发现学生的不足,更主要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自我原有的文化背景的基础之上,有所收获。

我们的教育应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长处与短处,加以积极的引导。

二、明确师生角色的定位是评价的基础目前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教师不是舞台上的圣人,他只是教学的引导者。

教师不能替代学生思考,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主要的职责是提供给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要解决问题之间的结合点,学习的过程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

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不是单向的,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实践——反思的过程。

因此在评价教师的课堂时,应该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的定位观念,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评价中时刻想到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辅助者、帮助者、教学环境的创设者,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知识、思考问题;课堂上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才是整个课堂的核心,学生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体现学习的主动性特点。

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教师要教,而不是仅仅通过说教。

教要从说话转变为行动,创建一个新的活动课堂。

三、能力培养的实施情况是评价关注的主要内容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

目前,新课程对知识的广度、深度要求都有很大的弹性空间,教师能够有一定的时间精力用于探索人才能力培养的问题,因此在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评价时,教师对能力培养的关注与否是我们评价的一个主要内容。

在对培养能力评价的关注中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出发:(1)教师对于培养学生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的关注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够一味地灌输所谓的知识,应该通过课堂的引导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努力使自己获得成功;学会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

(2)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注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学会扩充并整合知识:能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知识,发展新技能,并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能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3)教师对于培养学生交流协作表达的能力的关注评价教师对于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沟通技能培养的目标:能思路清晰地、有目的地与听众交流,并理解对方的思想;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达到交流的目的;能认识、分析和评价各种交流方式。

协作技能培养的目标:在各种环境中,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实现目标;能把自己当作集体的一员,评价和管理自己的行为;能解决由于观念、信仰不同而造成的分歧和冲突。

(4)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关注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创新的意识需要从小培养,教师的课堂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好土壤,教师要能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已有的信息进行组织和归类,支持和论证适合某一环境或听众的推断和结论的能力;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加以有效的评价、改造和利用的能力;通过考虑各种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思想的能力。

四、关注信息技术的作用是特色所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期望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能够有效地改进现有的课堂教学;通过发挥计算机网络资源丰富、交互便捷的优势,发掘学生最大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质与量。

因此,信息技术的利用也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中评价开展中的一个主要关注点。

信息技术使用的形式、信息技术使用的效能将是我们评价信息技术使用的主要指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