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全面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温度)、(水)、(光)。

2、各种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同的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同),(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是植物生长必备的条件。

3、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5、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

(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第二单元: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日光灯、太阳、手电、蜡烛、萤火虫)等都是光源。

2、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和屏)。

一天中影子最长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3、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光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30 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 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 分钟)。

4、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生活中人们对光的反射的运用的例子有(汽车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等。

5、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人们发现(凸透镜)和(凹面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6、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不同颜色的纸,吸热的本领(不同);(深)色物体吸热快。

7、深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强,(反光)能力弱,浅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弱,(反光)能力强。

8、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

它(方便、快捷、卫生、省力、省能源)。

9、我们设计的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升温和保温?答:①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锡纸反光;②对着光的一面用透明塑料布盖住;③盒子可以改变角度;④盒子及里面涂成黑色。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点一、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实验。

-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例如,把绿豆种子分别放在常温下有适量水、空气的环境和低温、干燥、密封(缺乏适宜温度、水分和空气)的环境中,常温下的绿豆种子会发芽,而另一种环境中的种子不会发芽。

- 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是满足种子发芽基本条件的一组,实验组则是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如温度、水分或空气)来探究该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2. 生物与非生物。

- 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如能够生长、繁殖、对环境有一定的反应等。

像植物会生长、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动物会觅食、繁殖、躲避危险等。

非生物则不具备这些特征,如石头不会生长、繁殖,对周围环境没有像生物那样的主动反应。

-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例如在一片森林里,树木(生物)的生长需要阳光(非生物)、土壤(非生物)中的养分和水分(非生物),而树木又为动物(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等。

3. 光对生物的影响。

- 光对植物的生长、分布等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植物具有向光性,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动,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的强度、时间长短等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开花等生理活动,有些植物需要较长的日照时间才能开花(长日照植物),有些则需要较短的日照时间(短日照植物)。

- 光对动物的行为也有影响。

许多动物具有趋光性,如飞蛾会扑向灯光。

动物的昼夜节律也与光有关,例如昼行性动物(如大多数鸟类)在白天活动,夜行性动物(如猫头鹰)在夜晚活动,这与它们适应环境中的光照条件有关。

4.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 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通常由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如草→兔→狼,草是生产者,它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兔以草为食是初级消费者,狼以兔为食是次级消费者。

- 食物网是由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的复杂网络。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附精简版知识点)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附精简版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光》知识清单第1课时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又如打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发光鱼、萤火虫等。

3.月亮不是光源,人们能看到它是因为它反射太阳的光。

生活中还有一此物体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其他物体的光发亮的。

如行星、镜子等。

4.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5.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正在发光成正在反射其他光源的光到我们的眼晴里,才能使我们看到它。

6.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我们无论过多久,都不能看到红苹果,是因为红苹果上没有光发出。

7.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时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声音可以透过幕布进行传播;而光沿直线传播,穿透不了厚实的幕布。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3.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4.生活中光直线传播的例子:手影游戏、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日食月食等现象的产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第3课时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玻璃,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玻璃这样的物体是透明物体。

2.光能穿过纸,但看不清纸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纸这样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

3.光不能穿过书和厚纸板,不能看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像书、厚纸板这样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

4.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会受到阻碍。

5.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三者恰好处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正好落到地球上,形成日食现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第一单元1.种子抽芽的一定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合的温度。

2.种子抽芽能够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合的温度。

4.蚯蚓喜爱生活在灰暗、湿润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爱生活在必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计除了需要必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相互之间也是相互依靠,相互影响的。

7.食品是动物生计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类像链环同样的食品关系叫食品链。

9.食品链中能自己制造食品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花费他人制造的食品的生物叫花费者。

10.食品链往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狠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栽种物会被不一样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能够吃多种食品。

生物之间这类复杂的食品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品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能够把它们当作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地区的生物形成一个均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假如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遇到损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掉均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同样 , 假如环境条件遇到损坏 , 生物的生计就会遇到影响。

第二单元1.向电灯这样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一样侧面照耀获取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一定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地点、角度相关。

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相关。

6.影子的形状和被照耀的物体侧面相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察仪计时。

8.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光以直线形式流传,速度以每秒30 万千米。

10.光遇到镜面改变了流传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类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流传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 6 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 2 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事最强的是黑色的粗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新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精华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光》第一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4.(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第二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

2.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并且会观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光或反射)。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4.日食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者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第四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3.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4.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第五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4.雨后出现彩虹,除了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

5.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

“五光石”或“放光石”相当于(三棱镜)。

第六课《光的反射现象》1.我们通常说的镜子“反光”在科学上指的是光的(反射)。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约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8分钟,太阳光在没有碰到任何物体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皮影戏和手影都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收缩。

2.把红色、黑色、白色三个相同的纸筒放在阳光下,温度上升最快的是:黑色,冬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夏天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这说明阳光带着热量,物体的颜色对于吸收阳光起着一定的作用。

3.太阳能热水器涂成黑色,是为了增加吸热的效果。

对于简易的太阳能,吸收太阳能最好的是斜放式黑色金属箱。

太阳能是最洁净的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4.太阳光给我们带来光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热,太阳表面的温度是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摄氏度。

5.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的中午太阳最高,影子最短。

6.物体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遮挡物屏,一天中影子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太阳物体影子三者总在一条直线上。

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长—短—长。

7.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同样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医生戴的额镜和汽车的后视镜,都是巧妙的运用了反射的原理。

通过光的反射,我们以看到书本上精美的插图。

8.潜望镜的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两个镜片都是平面镜。

问答:1.凹面镜对光线有反射汇聚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也有汇聚的作用,2.奥运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场上是如何点燃的。

答;运用凹面镜取火,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3.用温度计测量镜子反射光的光斑处温度,不用镜子光弱温度低,1面镜子光较弱 3面镜子光较强,6面镜子光强,会画柱状图,光的强度跟温度有关,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4.红板黑板蓝板黄板绿板白板,受热后温度最高的是黑板,最低的是白板。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球上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地球内部的火山和地震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全册精简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全册精简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光L有关光的思考光源: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分类:光源可以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两大类。

太阳:(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2.光是怎样传播的传播方式: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具体应用: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射击、排队看齐。

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实验:光(能)穿过一些透明的物体,比如玻璃;光(能)穿过一些比较薄的物体,比如纸巾;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

生活实例:(日食)、(月食)的形成。

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光的折射: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发生(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物质垂直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不会)发生折射。

实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海市蜃楼等现象都是光的(折射)。

5.认识棱镜定义:(棱镜)是控制光的传播路线的光学元件。

作用: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分解光:(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6.光的反射现象定义: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传播方向: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实际应用: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如汽车后视镜等。

7.制作一个潜望镜构造:内部有两块和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平面镜)。

原理:光通过两块镜子的(反射),最终传递到我们的眼睛里。

应用:(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总结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球的表面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如高山、平原、丘陵、海洋等。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地球的结构内部: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成因:(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

作用:地震能在短时间内(剧烈)改变地表,造成严重破坏。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第一章:生物和生态环境- 生物:植物、动物、人类- 生物栖息地:陆地、水域- 生物的分类:按栖息地分、按动物特点分- 生态环境:空气、水、土壤等- 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第二章:有昆虫的生活- 昆虫:蚯蚓、蜘蛛、蚂蚁等- 昆虫的分类:按生长状态分、按特征分- 昆虫的生活性和生存方式-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第三章:水中生物的生活- 水中生物:鱼、蛙、龟、虾等- 水中生物的生活- 水体的净化第四章:物体的运动- 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火车行驶的平稳、离心力撑伞、拉力捕鱼等- 滑行:风筝、滑翔机等- 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五章:磁与物的运动- 磁铁的特性:南北极、磁力线- 磁性材料:钢铁、镍、钴- 磁铁的用途:指南针、电铃、电动机、电磁铁- 物的运动:滑动、滚动和转动第六章:声音与物体的振动- 声的来源:声源、声响- 声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 声音的强弱、高低- 振动的产生:弹性形变、剪切形变、扭转形变- 振动的现象和应用第七章:光与视觉-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分散、反射、折射、全反射- 光的色彩:白光、三原色- 视觉的产生:眼睛的构造和原理、物体的颜色- 光的应用:光的反射、折射、光电效应、能源利用第八章:科学探究- 做实验的基本原理-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科学实验中的误差- 科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科学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和处理- 科学实验中的观察和总结。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以下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 天气的变化:四季的交替、温度的变化、降雨的变化。

3. 气象仪器和气象观测:温度计、气压计、风速计、降水量计。

4. 定向的方法和工具:指南针、罗盘。

5. 太阳的直射和斜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间的长短对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影响。

6.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

7. 人类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8.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空气传播声音。

9. 声音的高低和大小: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10. 声音的方位和传播速度:声音的方向和传播速度。

11.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波在不同物体表面上的反射。

12. 海洋中的声音:海洋中的动物发出的声音。

13.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14. 光的源、光的方向和成像:光源、物体发出的光、光的方向和光的成像。

15. 光和颜色:光的折射和颜色的形成。

16. 剪影和幻影:光线的传播和屏障对光的影响。

17. 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如镜子、凸透镜、凹透镜、望远镜、显微镜。

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提问。

科学五年级上册(2023新版)知识点整理

科学五年级上册(2023新版)知识点整理

科学五年级上册(2023新版)知识点整理
一、天文知识:
1. 星座的观察和辨认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3.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意义
4. 月相的变化和月食、日食的原理
5. 日常生活中的太阳运动规律
二、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1. 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
2. 常见物质的分类和特性
3.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4. 水的状况变化和水的循环
三、运动与力:
1. 物体的运动和停止
2. 速度和速率的计算
3. 力的作用和常见的力
4. 简单机械的认识和应用
5. 摩擦力的作用和规律
四、光与声:
1. 光的传播和光的弯折
2. 明反射和暗反射
3. 光的颜色和分光镜的使用
4.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5. 声音的高低音和响度的变化
五、电与磁:
1. 电的概念和电流的产生
2. 构成电路的基本元素
3.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
4. 磁的性质和磁铁的吸引力
5. 磁能的应用和电磁铁的制作
六、生物与健康:
1.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 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3. 养成良好的卫生惯
4. 了解食物的分类和营养
5. 健康饮食和适度锻炼的重要性
七、环境保护:
1. 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2. 废物分类和回收利用
3. 节约用水和节约用电
4. 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防护
5. 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知识点整理,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和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环保意识。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汇总(分单元编排) (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汇总(分单元编排) (2021新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单元光一、光的传播。

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光源可以根据来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像太阳、闪电、萤火虫等不需要人类参与,依靠自身发光的光源称为自然光源;像灯泡、蜡烛、烟花等人为制造的光源称为人造光源。

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线被物体挡住,无法到达物体后面,在物体后面形成了与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

5.当月亮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位置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当月亮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就会发生月食。

二、光的折射。

1.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

2.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出现折射现象,所以铅笔好像断了;光由水垂直射入空气时,光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垂直插入水中的铅笔没有断。

3.在两块玻璃的拼接处看到了两条金鱼,说明光可以在水中向四面八方传播,并在水面产生折射。

4.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白光进人三棱镜后,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一样。

经三棱镜射出后,再次经过折射,白光便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5.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这三种色光通过不同比例的组合可以得到其他色光。

三、光的反射。

1.光在传播途中如果碰到物体,就会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照明灯上装灯罩,墙壁涂成白色等都利用了光的反射。

4.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5.当镜面与盒子底边成45°角,两块平面镜相互平行时,第一块平面镜的反射光全部射到另一块平面镜上,然后反射到观察者的眼睛里。

自制潜望镜让我们不用靠在窗边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窗外的景象。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3、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4、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

5、雨后种子容易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6、我国“神舟三号”2002年4月1日成功地返回地面。

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

7、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8、在自然界,种子一般在【春季】才开始萌发。

9、怎样制作种子标本盒?①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

○2选择好的,并按自己指定的标准分类。

○3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分类、分装。

○4盒内放干燥剂和防虫药。

○5收集各类种子资料制作标签,对号贴上标签。

○6说明制作日期及制作人。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

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4、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弱】。

6、黏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弱】。

7、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8、沙质土:含砂粒较多,土质松散,渗水快,保水能力差,易干旱,用手捏不成团。

黏质土:含黏粒较多,土质黏重,易板结,渗水慢,吸水,保水能力强。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点,包括生物、地球科学、物理科学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解释和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生物科学1.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等部分。

2.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进化是物种随时间的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3.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地球科学1. 地壳运动:地壳板块的运动是造成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

2. 水循环:水在地球表面和大气之间通过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过程循环。

3. 岩石与矿物:岩石是构成地球的固体物质,矿物是岩石的组成单元。

物理科学1. 力与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包括推力、拉力和重力等。

2. 能量转换: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如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和轮轴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

化学科学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每种状态都有其独特的性质。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列表,展示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环境科学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水、土壤、矿物等,它们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

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采取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通过观察收集信息。

2. 假设:基于观察提出可能的解释或预测。

3. 实验:通过实验来测试假设,收集数据。

4. 分析与结论: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验证或推翻假设。

结束语五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自然界的机会,从微观的细胞结构到宏观的生态系统,从物理世界的力与运动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再到地球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光》知识清单第1课时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打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发光鱼、萤火虫等都是光源。

光源课根据来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月亮不是光源,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光源必须具有自身发光、正在发光两个特征。

生活中还有一些物体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其他物体的光发亮的。

如行星、镜子等。

4.太阳、激光笔等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5.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正在发光或正在反射其他光源的光进入我们的眼晴。

6.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我们无论过多久,都不能看到红苹果,是因为红苹果上没有光发出。

7.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时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声音可以透过幕布进行传播;而光是沿直线传播,穿透不了厚实的幕布。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传播的特点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

3.光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约1.5亿千米,太阳光到地球约需8分钟。

4.生活中光直线传播的例子:立竿见影、凿壁偷光、皮影戏、手影游戏、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日食、月食等现象的产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第3课时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玻璃,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玻璃这样的物体是透明物体。

2.光能穿过纸,但看不清纸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纸这样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

3.光不能穿过书和厚纸板,不能看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像书这样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

4.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会受到阻碍。

5.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三者恰好处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正好落到地球上,形成日食现象。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1. 地球和宇宙
-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近似球形的天体,围绕太阳公转,同
时自转。

- 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旋转,对地球的潮汐有影响。

2. 物质和能量
-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 能量的转换:如热能、电能、光能等,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量保
持不变。

-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
大小。

3. 生物和环境
- 生物的基本特征:需要营养、进行呼吸、排出废物、对外界刺激
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

-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
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

4. 人体生理
- 人体的主要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 人体对疾病的防御: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5. 科学探究方法
- 观察:科学探究的基础,通过观察收集信息。

- 实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来验证假设。

-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6. 科学、技术与社会
-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如交通、通讯、医疗等方面的进步。

- 科学伦理: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 环境保护: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2020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2020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2020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有问题的段落。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要控制实验条件。

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如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保持干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如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受到光照,放在黑暗的地方;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如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低温下。

4.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要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和土壤。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香蕉树、松树和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的叶子形态和环境有关系。

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地蒸发水来适应炎热;松树生活在高山上缺水,叶子是针状叶,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4.企鹅生活在南极,适应寒冷气候的方法是混身长满厚厚的毛和身上有厚厚的脂肪;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会钻到泥土里冬眠。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光源照射到物体上,形成的影子叫做阳影。

2.阳影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光源的位置、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以及遮挡物的位置和形状。

3.在阳光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的影子,比如树叶的影子、人影、动物影等等。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精心梳理【详细完整】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精心梳理【详细完整】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精心梳理【详细完整】第一单元光第一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4.(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第二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得(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5.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6.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

7.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并且会观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光或反射)。

8.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9.日食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者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第四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10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11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12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第五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13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14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15雨后出现彩虹,除了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

16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

“五光石”或“放光石”相当于(三棱镜)。

第六课《光的反射现象》1我们通常说的镜子“反光”在科学上指的是光的(反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一定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生存下来。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冬眠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一个湖泊,一片森林,一个海洋,一块草地都可以看作生态系统。

13.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所以保护一种生物,也是保护了许多生物。

14.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临安的自然保护区是: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和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四川卧龙保护大熊猫;大丰麋鹿保护麋鹿;三江源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

广东湛江保护红树林。

15、生态瓶中一定要先养活植物,生态瓶里平衡时,加鱼或减少水,都会使氧气减少,鱼上浮呼吸的次数变多;加植物,则会影响光照和鱼生存的空间。

16.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7.植物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动物为植物提供养料和二氧化碳;非生物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环境,如水、阳光、土壤等。

18、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植物还具有向阳性。

种子发芽实验: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2第二单元1. 能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如:太阳(热光源),萤火虫(冷光源)等。

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2.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且不透明的遮挡物在光和屏之间。

4. 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因为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光被挡住,物体的背光处就有一个暗光,这就是影子。

5. 光强烈时,瞳孔缩小,光弱时,瞳孔放大。

多面镜子聚光实验结论:光越强,温度越高,光越弱,温度越低。

6.同一时间和地点,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长短发生变化。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原理: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也会跟着变化。

8.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太阳光到地球约8分钟。

小孔成像,排队、皮影戏都是说明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9.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0. 照明灯上装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结合起来。

11. 教室墙壁涂成白色是为了更有利于反光,让教室更明亮。

10.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拐弯处的反光镜、后视镜、潜望镜。

光的折射:小水滴、三棱镜、凸透镜 11.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内部则达2千多万℃。

12.物体的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强;物体表面越粗糙;吸热能力越强。

反光能力强的物体,吸热能力弱。

所以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反射本领最强的是白色的光滑物体。

13.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宇航服的颜色和光泽和防辐射有关。

怎样让太阳能更快的升温:1. 将盒子内外都涂成黑色(升温); 2、盒子里塞满泡沫或棉花(保温) 3、放置时与阳光垂直(升温) 4.瓶子下面用铝箔纸反光 (升温) 5.盒子外包深色衣服(保温) 6、利用镜子将光反射到盒子(升温) 15.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凸面镜:拐弯处的反光镜、后视镜; 凹面镜:额镜、奥运圣火火种、太阳灶 凸透镜:放大镜 平面镜:潜望镜,梳妆镜 光线排列由长到短: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科学家 方法 发现 普里斯特列 凸透镜 氧气牛顿三棱镜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光形成 赫歇耳红外线 约翰.里特尔 紫外线时间 早 中 晚 太阳位置 低 高 低 影子长短长短 长 太阳方向 东 南 西 影子方向 西 北东影子变化上午:逐渐变短;下午:逐渐变长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光源越倾斜,影子越长。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侧面是方的,影子就是方的,侧面是圆的,影子就是圆的。

凹面镜 凸透镜3岩石破碎 冷热作用会使岩石发生变化第三单元中国主要地形特点示意图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1、浙江省主要地形:丘陵、山地和平原(杭嘉湖平原、长江三角洲);临安主要地形:丘陵、山地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我国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有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在地球的深处,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喜马拉雅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碰撞)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东非大裂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风化会形成比较美丽的奇特景观。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把土壤放入水中会冒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11、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土壤结构等。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会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7、上游的河床多大石头,中游的河床多鹅卵石,下游的河床多细沙。

18、生活中,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地形变化。

19.地形的变化的影响因素:1、地球内部力量:火山、地震;2、地球外部力量:流水、风、冰川等;3、人类活动:开山挖矿,挖凿人工河 岩石变化过程:提出的问题 降雨量的大小对侵蚀有影响吗? 我们的推测 降雨量大,土地受侵蚀大;降雨量小,土地受侵蚀小实验材料 塑料盒、铁架台、土壤、水、水瓶等 不同的条件 降雨量的大小相同的条件 土地坡度、植被、土壤结构等 实验步骤 在塑料盒一端设置土坡,另一端的一角开一个小孔,一组降雨量大,一组降雨量小,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持续一段时间 实验现象 降水量大的盒子下接到的水更浑浊实验结论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地侵蚀有影响:降雨量大,土地受侵蚀大;降雨量小,土地受侵蚀小岩石 岩石碎裂 小石子和沙 土壤 风化 继续风化 继续风化4我们的小车2秒钟行驶了60厘米,如果现在我想让小车3秒钟行驶了60厘米, 注:2秒钟行驶了60厘米——3秒钟行驶了60厘米,是速度变慢,所以应该加重量或减拉力或使接触面粗糙第四单元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注意:拉开的弓才有弹力,没有拉开的弓就没有弹力。

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充气的各种球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鞭炮、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6、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必须对物体用阻力。

7. 弾簧测力计在生活中常被称为弾簧秤,它由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弾簧五部分组成,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 ”表示。

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值。

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对摩擦力有影响的因素有:物体的重量、物体的运动方式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9.滚珠轴承是一种把运动由滑动转化为滚动的装置,起到减小摩擦力的作用。

10、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力。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4、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做成花纹;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