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世界的地形》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直观
不准确,前景比 例大,后景比例小; 山体背面地形状况 不清;无法表示地 面海拔高度大小; 难以绘制等。
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你能根据该图解释“等高线”的含义吗?与鸟瞰 图比较,等高线地形图表现地形有何优势?有什么不足?
可以较准确 地表示各地地 形,海拔高低、 面积大小非常 清楚。
高低起伏不够 直观;曲线太多, 看起来费劲。
B
B A
因为等高线比较稀疏,地势较平坦
缓坡
陡坡
缓坡等高线稀疏,陡坡等高线密集
8、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A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_鞍,部G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__。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 (3)CD、EF两处中表示山谷的是______。
B
陡崖
(4)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乙山E位F于甲山的____方。
(2)甲地相对于乙地的高度 为200 米,甲地相对于丙
地的高度为 100 米。
(3)已知海拔每上升100米
,气温下降O.6℃。此
时海平面处的气温为
15℃,那么乙地的气温
为 15-0.6= 14.4 ℃
,
甲地的气温为 15-3×0.6=13.2 ℃
。
5.读材料:贝贝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 个个兴高采烈。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米 )图(下图)说:“这是我们要登的山,大家在登山 过程中要注意……”接着,强调了安全事项,顺便复习 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上山后留心 观察这些地形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6分)
坡度较陡,沟 谷 较深
500米以下,相 对高度不超过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 地面崎岖
不超过200米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示例一
教案:世界的地形【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3-P39,主要包含“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等内容。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 学生能够学会阅读和理解地形图。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探索自然地形的好奇心。
- 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陆地地形:- 五大基本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 各类型的特征及分布。
2. 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 海底地形的形成原因。
3. 学看地形图:- 地形图的构成要素:等高线、颜色分层、图例等。
- 如何通过地形图识别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
【教学重点】- 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 地形图的阅读和应用。
【教学难点】- 地形图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 地形图、多媒体课件、地形模型、小组讨论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世界地形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地形的初步认识。
2. 讲授新课(20分钟)- 陆地地形:- 介绍五大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 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 海底地形:- 介绍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和形成原因。
- 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海底地形的动态变化。
- 学看地形图:- 讲解地形图的构成要素和阅读方法。
- 展示实际地形图,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地形类型。
3. 师生互动(15分钟)-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种地形类型,总结其特征。
- 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 角色扮演:- 学生扮演地形图上的不同地形,通过身体语言展示其特征。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3.发展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运用的能力,提高地理思维和空间观念。
4.培养对地球地形多样性的人文关怀,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世界主要地形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学生需要掌握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征,以及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
3.虚拟现实(VR)技术:通过VR设备,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地形景观,便于学生更好地识别和理解不同地形类型。
4.在线教学平台: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预习资料、课堂讨论话题和课后作业,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地理知识。
5.地图绘制活动:学生动手绘制世界地形分布图,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山脉、河流、海岸线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和变化。通过地形剖面图,学习者可以观察到地形的起伏变化,了解地形的演变过程,为地理学习和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
-山地:海拔较高,坡度陡峻,沟谷较深。
-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2.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平原和盆地适合种植业发展;山地和高原适合畜牧业发展。
-工业:山区利于水力资源的开发;平原和盆地利于交通和人口的分布。
-城市分布和交通:山区城市分布稀疏,交通不便;平原和盆地城市分布密集,交通发达。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世界地形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并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地形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难以准确识别和区分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特别是在没有直观地形景观的情况下。此外,学生在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惑,难以理解地形对农业、工业、城市分布和交通等方面的具体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地形优势和克服地形劣势。
(名师整理)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优秀教案
通过观看微课、探究活动及制作地形模型,加强对地形的 感性认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 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难点:
1.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
学
过
程
新课
(多媒体播放课件)播放世界主要地形区图片,感受世界的地形之美,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自
主
学
习
出示学案,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一、陆地地形
1.地形:地表 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2.地面高度的计算
6.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世界第一高峰大洋中脊D海沟
(1)海拔: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上图中A点的海拔约是1220米,C点的海拔约是210米,E点的海拔约是50米。
(2)相对高度: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A、C两点的相对高度约是1010米,A、E两点的相对高度约是1170米。
自
主
学
习
3.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征
4.读图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A山地,B高原,C盆地,D丘陵,E平原 。
5.两大山脉带
(1)太平洋沿岸 山脉带: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 科迪勒拉 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 落基山脉 和南美洲的 安第斯山脉 组成。
(名师整理)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世界的地形》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C.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就陡
D.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脊
4、关于等高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图上等高线表示的高度是相对高度
B、等高线是地图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C、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D、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能判断地形的起伏
5、读右图回答: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 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答: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沿45°N东北地区地形剖面
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东边为低地
沿125°E东北地区地形剖面
南北两侧高,中间低;南边和北边为低 地
等高线地 形图
地
形
分层设色 地形图
图
绿色表示平原; 蓝色表示水域; 白色表示冰雪; 不同深度的黄色表示高原、 山地;褐色表示高山; 小片黄色和绿色相间分布 表示丘陵。
b
c
a
坡陡的地方, 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稀疏。
封闭的等高 线内,中间高 四周低。
两个山顶之
间的低凹部分, 形似于马鞍。
1、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海拔中心高,四周低。(常用
2、山脊:
3、山谷: 4、鞍部:
高线的弯曲部分凸向低处.
5、陡崖: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凸向高处.
表示)
两山顶之间的部位.
等高线的重叠部分,常用
表示.
下列各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C )
丘
盆
陵
地
山谷
② ①
1、海拔:
甲___2__5_0米 乙___1_5__0米
A的海拔范围
_2__0_0_—___2_5__0米 _之___间___.__
(名师整理)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优秀教案
新 授
课题
2.1世界的地形(1)
时间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
审核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能估 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在地图上识别五种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3.了解世界上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2、海底地形包括那三部分?(大陆坡、大洋中脊、海沟)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所有知识点,其余学生进行补充。
五、作业布 置:
六、预习任务:
板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计
陆地地形与海底地形
1、海拔和相对高度2、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3、世界著名的地形区4、海底地形
教后
反思
一、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活动一: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陆地地形类型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共同点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平原
低(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地面起伏小
高原
较高
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山地
较高(500米以上)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认识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通过阅读示意图,了解海底地形。
情感态 度价 值观: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地形、海拔、相对 高度等基本概念。
七年级地理2.3世界的地形教案1
世界的地形课题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1)主备人1.运用地图估量海拔与相对高度;2.差别陆地五种基当地形的形态特点,可以在地形图上辨别陆地五种基当地形种类;教课目的3.知道世界有名的两大山脉带的散布,并能比较地图说出有名的平原、高原、山脉、盆地的名称及散布;4.利用海底地形表示图,知道海底基当地形。
掌握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世界掌握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世界主重点主要平原、高原、山脉、盆地的难点要平原、高原、山脉、盆地的散布。
散布。
预设流程个性化设计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3—— P.36,达成以下任务。
(一)陆地地形1.阅读课本33 页,找出地形观点,说出五种基本的陆地地形。
2.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点,达成P.33页的“活动”。
3.阅读课本34 页,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及地面起伏情况认识各样陆地地形的特点,并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同样点与不一样点。
4.阅读课本35 页,找出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
(二)海底地形5.查察课本36 页的图 2-44,找出海底地形主要包含哪几部分?二、合作研究专题一:(1)读图 2-39、图 2-4 -、图 2-41、图 2-42、图 2-43 ,比较概括陆地五种基当地形的特点。
地形种类主要特点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2)达成课本36 页“活动”的①题。
专题二:“世界之最”知多少?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种类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命名方式一般为地名+地形种类,如青藏高原(青藏地域+高原),分解为青藏(青海和西藏)+高原(地形种类)。
■联合课本35、 37 页的内容,并查阅地理图册 1-2 页的“世界地形”图达成。
☆填图:请将以下地形区的代表序号填在图中相应的地点上,并用绘制出生界两大山脉带的散布地点。
①世界上边积最大的平原②世界上边积最大的高原③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④世界上边积最大的盆地⑤世界上最长的山脉⑥世界上最高的山脉⑦世界上最深的海沟⑧东欧平原三、展现提高四、总结概括一)陆地地形:二)海底地形:世界的地形(1)、、两大山脉带①②、大陆坡、洋盆、、、山脉带山脉带、。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示例二
教案:世界的地形【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3-P39,主要包含“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等内容。
【教案标题】世界的地形——揭秘地球的形态【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理解和区分陆地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和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海岭、深海平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阅读技能。
2. 技能目标:能够准确识别地形图中的地形特征;学会使用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形类型与特征的识别;地形图的解读。
- 难点:地形与环境的关系;地形图中等高线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概念和理论的介绍。
- 讨论法:鼓励学生表达观点,促进思维碰撞。
- 实践法:通过绘制地形图,增强实践能力。
-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视频、PPT等资源直观展示地形。
【教学资源】- 地形模型、地形图、多媒体设备、地图软件、学习手册。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陆地地形的多样性1. 导入(10分钟):- 观看视频《地球的表面》,引发思考。
- 提问:“地球表面为什么会有如此多样的形态?”2. 新知讲授(30分钟):- 详细介绍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结合地形模型和PPT展示。
- 引导学生讨论每种地形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3. 实践活动(20分钟):- 分组讨论并制作一张简要的地形类型比较表。
4. 小结与作业(10分钟):- 总结陆地地形的关键知识点。
- 家庭作业:收集资料,准备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地形。
第二课时:海底地形的神秘面纱1. 复习导入(10分钟):- 快速回顾上节课的陆地地形知识。
- 引入话题:“海洋底部又隐藏着哪些秘密?”2. 新知讲授(30分钟):- 使用多媒体展示海底地形图,解释各种地形的定义和特点。
- 分析海底地形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3. 实践活动(20分钟):- 学生分组,利用地图软件探索特定海域的地形,准备口头报告。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示例五
教案:世界的地形【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3-P39,主要包含“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等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理解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1.2.学会识别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和海底地形图。
1.3.了解五种基本陆地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及其特征。
1.4.了解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大洋盆地、洋中脊等)及其分布规律。
2.技能目标:2.1.能够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2.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2.3.能够阅读和绘制海底地形剖面示意简图。
3.过程与方法目标:3.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地形知识的能力。
3.2.增强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升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陆地地形1.1.介绍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类型及其特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1.2.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类地形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海底地形2.1.介绍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大洋盆地、洋中脊等。
2.2.利用多媒体展示海底地形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学看地形图3.1.教授如何阅读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包括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图的优势和不足。
3.2.练习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地形图片和地形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2.创设情境法:通过模拟实际情境,如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地形知识。
3.问题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通过展示不同的地形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周围有什么样的地形?”。
2.讲解新知2.1.详细讲解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示例四
教案:世界的地形【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3-P39,主要包含“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等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别并描述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如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
-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如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海沟、海岭)。
-学会使用地形图,识别等高线、颜色表示法等常见地形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和师生互动,提升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对地球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类型及特征。
2.地形图的识别和应用。
【教学难点】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教学准备】1.世界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模型、PPT课件。
2.互动教学工具(如投票器、答题卡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描述所看到的地形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形是如何形成的吗?它们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有什么影响?二、新课讲解(20分钟)陆地地形展示世界地形图,介绍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陆地地形类型。
结合实例(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等)讲解各种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提问互动: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在地图上指出不同类型的陆地地形。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陆地地形,讨论其形成原因和对当地环境、经济的影响。
分享交流: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三、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陆地地形的类型和特征。
强调地形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检查学生对陆地地形的掌握情况。
导入新课:介绍海底地形的概念,并提问学生是否对海底地形有所了解。
二、新课讲解(20分钟)海底地形展示海底地形图,介绍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海沟、海岭等海底地形类型。
(名师整理)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优秀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并能在相关图中识别。
2、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比较陆地五种地形的基本特点。
3、说出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图中准确指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所在位置。
4、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说出各地形类型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看图求知的好习惯。
2、通过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掌握世界地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对地理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比较陆地五种地形的基本特点。
2、说出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图中准确指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所在位置。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学法指导:读图、速读、做笔记等一、激情导入:(2分钟)教师展示几幅图片: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也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了解世界的地形。
二、讲授新内容:(35分钟)教师讲述:地表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我们总称为地形。
谈到地形,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有关地形高低的名词:海拔和绝对高度。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33页“活动”,并完成后面练习题。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两个概念并巩固练习)(5分钟)承转: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教师讲述并展示图片)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34页并完成表格“(教师投影表格)(20分钟)完成后,每四人一小组,相互核对内容。
然后教师提问并总结。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过渡:陆地上高俊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
(教师展示世界地形)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35页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两大山脉带及其各自的代表山脉。
(3分钟)比一比:谁记得最多,找的最快阅读教材第35页“世界陆地地形之最”,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来,说出所在的大洲名称。
(名师整理)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优秀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4、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读图,练习,讨论完成本课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3、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4、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习用具】地图册、地球仪【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1、创设情景: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
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2、质疑自探:(看书解答)自探提示:快速阅读,解答下列问题,标注疑惑。
1、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2、什么是海拔?3、什么是相对高度?4、山地丘陵有何区别?5、平原高原有哪些异同?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一)四人小组就以上问题互相交流,达成共识。
(有疑问提出教师及时点拨)(二)读南亚地形图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1、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二大地带?2、世界上出名的平原有哪些?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3、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4、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1、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2、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3、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4、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第2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3、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世界的地形》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世界的地形》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世界的地形》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并能了解它们的异同点;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旅游情境,制作旅游攻略,完成本课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旅游情境,感受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要学会发现、认识、比较、判断;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调查家乡的地形特征培养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虽在小学有零碎接触一些地理知识,但未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特别是缺乏基本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想像、分析等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像,包括示意图、地图、景观图等。
本节课以参与式开放型教学为主,即“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3重点难点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欢迎进入地球村。
(名师整理)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优秀教案
三、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
了解海底地形结构。
3、联系当地地形特征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1、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
2、世界两大山脉带,海底地形结构。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地形》(板书课题),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这个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大家自学,比谁学得好。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指导(一):下面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是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2、生读完全文后,师引导学生回答。
3、出示自学指导(二):下面大家自己练习朗读课文,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地具有怎样的特征?4、生读完全文后,师引导学生回答。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记忆课文。
1、出示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你能够说出下列世界之最吗?2、学生对照自学指导自学,(指名同学到黑板前板演),师巡视。
3、指名同学上台更正。
4、师生共同探讨。
师总结:①世界最大的平原②世界最大的高原③世界最高的高原④世界最大的盆地⑤世界最长的山脉⑥世界最深的海沟。
5、出示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文,并认真思考下列问题,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是怎样的?你的家乡是以什么地形为主?说说家乡的人们是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的?6、生对照“自学指导”自学课文,师巡视。
7、指名学生回答,回答不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
师: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的特征,学习了众多的地理名称,要做到在图中落实,读图法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坚持运用。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示例三
教案:世界的地形【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3-P39,主要包含“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等内容。
【教学目标】1. 了解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及其特点。
2. 学会使用地形图,并能识别不同的地形类型。
3. 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及其特点。
2. 学看地形图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海底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2. 地形图的阅读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地球地形图。
2. 海底地形图。
3. PPT课件。
4.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地形,让学生初步了解地形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地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教学方式:观察法、提问法二、陆地地形(10分钟)1. 教师讲解陆地地形的种类,如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原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2. 学生互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这些地形的特点。
教学方式:讲解法、观察法、互动法三、海底地形(10分钟)1. 教师讲解海底地形的种类,如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2. 学生互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这些海底地形的特点。
教学方式:讲解法、观察法、互动法四、学看地形图(10分钟)1. 教师讲解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识别地形类型、如何判断高程等。
2. 学生互动:请同学们尝试阅读地形图,说出自己发现的地形类型和特点。
教学方式:讲解法、实践法、互动法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1. 教师发放地形图,要求学生阅读地形图,识别不同的地形类型。
2. 学生互动: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在实践环节中的发现和收获。
教学方式:实践法、互动法【板书设计】1. 教师展示板书设计,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特点及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式:板书设计、总结法【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特点及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名师整理)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优秀教案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
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地球的面貌,激发学生热爱我们家园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计算相对高度。
2.会判定五种地形。
教学难点:1、各地形对应的世界之最。
2.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课前我先问学生:我们都生活在哪里?(学生回答:地球上)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陆地表面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往窗户外看回答:有山、有树、有水……总的来说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下面请看几副图片(用课件展示各类地形图片),多种多样的地下早就了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了解世界的地形。
教学过程:任务一:海拔与相对高度自主学习:1、什么是海拔与相对高度?2、什么是地形?学生回答:地球表面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合作探究:1、先观察图2-38,后看很多种的文字介绍。
学生回答: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两种?2、思考并回答教材P.33“活动”1、2,以加深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估算。
3、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三幅图片。
有人说珠穆朗玛峰高度有8811.43米,但有人站在山脚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只有4000米左右。
你能解释这究竟是为什么吗?(提问个别学生回答:8844.43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时珠穆朗玛峰与山脚的相对高度。
)任务二、五种地形类型自主学习:1、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2、利用教材P.36“活动”1,读图2-38,判断A、B、C、D、E各点所在地形区分别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
(让学生利用直观的方法加强对五种地形的感性认识。
合作探究:1、运用比较法区别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归纳完成下表。
我们了解了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你知道世界上哪些著名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吗?2、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地形与人类活动》案例集:收录各地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案例,供学生参考。
2.拓展建议:
-观看《地球的地形》科普视频,进一步了解地球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收集身边的地理地形案例,分析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家乡的地形、旅游经历等。
2.地理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观察地形图,判断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地图技能:提升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4.人地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对于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形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于复杂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理解还处于初步阶段。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我需要更多地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地形模型、实际案例等,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其次,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地理观测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此外,我还需要提高课堂管理水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个别辅导,以保证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最后,我要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课堂
1.课堂评价:
-提问: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地形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观察:观察学生在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测试:进行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地形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七大洲地形分布。
2.能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3.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4.让学生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5.让学生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6.让学生初步学会从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过程与方法】1.能陈述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几种类型及特征。
2.能在陆地地形图和海底地形图上识别几种地形。
4.学生能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5.学生能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可识别各种陆地地形(如: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能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自己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平时在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陆地地形类型及特征;识别地形图;大陆架和人类的关系;七大洲地形特征。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几种类型及特征;能在陆地地形图和海底地形图上识别几种地形;了解七大洲地形分布及其地形特征。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引课)下面请看一组图片,这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课件展示形态差异很大的五幅景观图),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
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
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
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影像资料)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
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和海底地形特征。
(3)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并学会阅读地形图。
(4)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采用对比分析,认识各种地形图,进而学会阅读地形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等高线稠密、稀疏与坡陡、坡缓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出示图片:人的五官有凹凸起伏,表情丰富,形态不一。
地球上有海洋、有陆地、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地图上反映出来呢?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二、新课学习
(一)陆地地形
播放图片,学生结合地图册上的各种地表形态,让学生说说这些图片分别是什么地形。
明确:地形概念——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地形。
陆地表面的地形虽然多种多样,但基本类型有五种,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出示五种基本地形图片,整体感知。
师:说到地形,当然离不开高度。
高度有海拔和相对高度,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呢?
出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
提问:海拔与相对高度有什么区别?(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海拔是指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乙地的海拔是500米;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
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提问: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呢?(学生回答:1000米)
强调:海拔是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小组讨论:
将全班分成五个大组,每个组以一种地形的名称命名,以第一人称展开“自述”,要求全面细致地说出自己代表的地形特征。
各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汇报展示。
明确:列表比较,熟悉各种地形特征
盆地:四周高、中部低
读图活动:
学生结合教材32页图2-45,找出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学生读图查阅)
明确: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东岸自北向南纵贯美洲本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
西岸是由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组成的岛屿山体;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这个山脉带主要呈东西方向延伸,由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组成。
展示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师:你还知道哪些世界之最?(学生展示课前搜集资料)
拓展延伸:
有关地形的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世界上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上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上最寒冷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过渡:了解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以后,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是什么模样的吗?
(二)海底地形
学生结合教材29页图2-37,找到海底五种地形并简要介绍。
明确:
大陆架: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是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地带
大陆坡: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万多米(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大洋中脊: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强烈。
洋盆:是大洋底部的深邃洼地
第二课时
师:地理学习中要经常用到地形图,有了合适的地形图,即使你没有去过的地方,也可以通过读图,了解那里的地形状况。
引导学生阅读图2-38、2-39、2-40、2-41,认识各种地形图,提问:这几幅地形图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学生读图比较,回答)明确:地形鸟瞰图虽然直观形象,但是表示海拔高度和海洋深度;等高线地形图有了等高线和等深线,哪里高哪里低,哪里是山地,哪里是盆地,都能看出来,但是曲线太多,看起来费劲;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对照高程表,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一目了然。
明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一般规律:
绿色表示平原
蓝色表示海洋
黄色表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褐色表示高山
白色表示雪线
你知道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吗?
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提问:什么是等高线?什么是等深线?(学生通过看视频找到答案)
明确:等高线是指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深线是指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展示图片,仔细观察图,你能说出等高线的特点吗?(学生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明确:
等高线的特点:
1.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2.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等
3.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想一想:观察下面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错误,同一条等高线上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高度,而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是相等的。
展示图片说明等高线稠密、稀疏与坡陡、坡缓的关系
明确:等高线稠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开动脑筋:
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从C点爬到山顶A顶容易,因为C点到A点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小组探究:
分析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是怎样表示的?(引导学生观察等高线的形状和等高线上的数值变化规律)
明确:
山顶——等高线闭全,数值中心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此地形容易发育成小河)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适合攀岩)
读图练习:
1.A、B、C、D分别表示哪种地形?
2.估计山顶甲的海拔高度大约在多少米?
3.如果从A和F分别爬到乙山顶,你认为哪条路难走?为什么?明确:
1.A表示山脊 B表示山谷 C表示鞍部 D表示陡崖
2.山顶甲的海拔大约在600—700米之间
3.从F点爬到山顶比较难走,因为此处的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对五种基本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地面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相对高度大,但海拔低
D.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2.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A)
A.亚马孙平原
B.东北平原
C.西西伯利亚平原
D.东欧平原
3.操场的旗杆高10米,指的是(C)
A.海拔
B.绝对高度
C.相对高度
D.无法确定
4.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是(D)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沟
D.大洋中脊
5.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等高线的高度是相对高度
B.等高线闭合的地方一定是山顶
C.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
D.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脊
二、读右图,回答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山脊)C (山谷)D(山顶)
2.图中容易形成河流的部位是(C)
3.AB两条线路中,从(A)处爬到山顶D比较容易,是因为( A处等高线稀疏,坡缓)
4.B 点和C 点的相对高度是( 100 )米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的特征以及判别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要做到在图中落实,读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坚持运用。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完成教材第31页活动
3.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的对话活动、学生的读图活动频繁,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五种陆地地形的特征和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
给学生
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
这节课我们除了在知识上获得收获,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积累:一是养成看地图的好习惯,这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二是采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准确的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三是加强各个地理事物的联系,注意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