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的寓言内容分析(部编本)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总结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总结《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资料链接(1)文学常识:略(2)背景材料庄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
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
他往往将主观的思想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
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庄子的所谓“真”。
他们俩常在梧桐树下谈论学问,或往田野上散步。
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秋水》。
2.文章中心概括《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展现了二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他“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3.写作特点(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4、问题探究①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②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答: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③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答: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
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④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答: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
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文本解读(部编本)
《<庄子>二则》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庄子所处的时代正当极其动乱的战国中期,是战争最为频仍而统治者又最为骄横的时代。
庄子的大半生处于宋王偃时期,而宋王偃又是战国有名的暴君,最为荒淫无道,残杀成性。
他对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污浊寄予了很大的愤慨,他只做过漆园吏这个小官,后来也不愿出仕,不愿做大官,毅然拒绝楚王“许以为相”的厚币重聘,宁可“游戏污渎之中以自快”,而不愿受统治者的羁束。
他的志向抱负在现实中不能实现,于是退而在自然的宁静中“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自称写了一卷“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2.文题诠释《〈庄子〉二则》选取了文章的第一句话作为标题,都是编者加的。
《北冥有鱼》由北海里的大鱼写到变化后的大鹏,充满了想象的魅力,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主旨在《北冥有鱼》中,庄子借鲲鹏寄托自己向往逍遥、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但也指出大鹏的逍遥是“有待”的,是有凭借的。
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是“无待”的,无所凭借而游于无穷。
但庄子对鹏鸟远大的志向,执着的精神是赞扬的,符合他“乘物以游心”的主张。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写两人对鲦鱼之乐的论辩,表现了庄子和惠子的敏捷和睿智,也体现了庄子“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思想。
4.内容解读《北冥有鱼》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北海中生活着一条“不知其几千里”的鲲,而它又变化为一只大鹏,乘六月海风作万里之游。
作者还描述了微尘浮动和高空中游气奔腾的情形,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局限来类比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地上的人仰视高空的情景,只见得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北冥有鱼”—“其名为鹏”)写鲲化为鹏。
文章开首便先声夺人,描绘出一个波澜壮阔的场面,一条其大无比的鱼自由地遨游在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中。
运用夸张突出它形体之大(不知其有几千里)和变化的神奇。
第二部分(“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去以六月息者也”)写大鹏乘风而飞。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21《庄子》二则》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21 《庄子》二则》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1 《庄子》二则》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选自庄子的《逍遥游》和《德充符》两篇寓言故事。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以寓言故事为主,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富有幽默感。
本文通过两则寓言故事,表现了庄子对自由、逍遥、道德的理解和追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对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庄子的文章独特性强,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庄子的思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掌握庄子寓言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庄子追求自由、逍遥、道德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庄子寓言的特点。
2.难点:深刻领会庄子的思想,感受其独特的文风。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投影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庄子思想。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寓意。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5.课堂拓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庄子思想的感悟。
6.总结全文:概括课文内容,强调庄子寓言的特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庄子》二则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单元测试:对学生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北冥有鱼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是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庄子的《逍遥游》中的一段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通过描述北冥之鱼的特点和它能够自由游弋的原因,向读者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放下世俗的束缚,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教材选择了这个故事,旨在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庄子思想的感悟。
同时,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庄子》的文风奇特,语言幽默,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学生可能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北冥有鱼》的故事,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庄子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庄子所传达的“逍遥游”的理念,学会放下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北冥有鱼》的故事,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教学难点:学生对庄子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理解课文,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北冥之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北冥有鱼”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道理。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式。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和借鉴。
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知识点
在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庄子二则是指《庖丁解牛》和《盗跖之死》这两则庄子的寓言故事。
以下是其中的知识点:
1. 庖丁解牛:
- 庖丁:古代称厨师为“庖丁”,此处指作者自己。
通过庖丁解牛的手艺,来表达出对于真理和自然的理解。
- 解牛:庖丁解牛时的细致观察和技艺,比喻达到某种境界,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也能领悟出哲理。
- 无为而治:反映了庄子主张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人应该尊重自然,不去强求改变,顺应事物的本性而行。
- 自然万物无有极:强调事物无绝对的是非好坏,主张平等和包容的观点。
2. 盗跖之死:
- 盗跖:一个古代的盗贼。
通过盗跖的故事,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 心胸狭窄:盗跖心胸狭窄,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导致最后失败。
- 死有余辜:盗跖在死前的复杂心情,表现了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后悔和自责。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理解庄子的思想和观点,以及对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的态度。
同时也可以通过课文中的语言、修辞手法等来分析和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
3.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 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这句话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 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深入探究 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 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 丰富。
2.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 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 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 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4.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 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 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性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 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是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求 实而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
结构梳理
介绍鲲鹏形体
北冥有鱼 仰视鲲鹏飞南冥
有所待
想象高空俯视情景
主旨归纳
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 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 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 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艺术特色
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 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 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2.对比鲜明,道理明确。
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 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 吹而动。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 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 所“待”。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
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全解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全解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二则》课文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两个寓言故事,通过这两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庄子的思想和主张。
一、课文简介本课文分为两则,《让王侯与庖人同乎尨林》和《人间何庄》,分别通过寓言故事揭示了庄子对人生境界和自由自在生活的思考。
二、课文分析1.《让王侯与庖人同乎尨林》该则故事以庄子的徒弟庖丁为主要人物。
庖丁是一个技艺超群的厨师,他对待屠夫和弟子的态度是一样的。
他的刀法巧妙而灵活,不论对待任何动物的屠宰都非常得心应手。
故事通过描写庖丁的屠宰过程,强调了他的技艺高超,同时表达了他对待生命的平等态度。
故事的寓意在于,角度和眼光是相对的,事物的不同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认识和价值评判。
庖丁对待动物的看法与一般人大相径庭,他不会因为动物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待遇,而是根据动物的实际情况来对待,这体现了庄子崇尚平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
2.《人间何庄》第1页/共4页该则故事以庄子为主要人物,他告诉对他崇拜的学生杨子自己的境界。
庄子说他曾经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来飞去,不再认得自己是庄子。
然而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依旧是庄子,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故事通过庄子的梦境揭示了他对人生和现实世界的思考。
庄子认为人生是个幻化的梦境,一切都是虚幻的,人们应该超脱于现实的束缚,追求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境界。
三、词语解析1.尨林:古书中称达官贵人养育猛兽的地方。
这里是指达官贵人和普通庶民共同居住的地方,寓意是庄子希望王侯贵族能够与百姓平等相处,庄子思想的一种体现。
2.庖人:古代称厨师。
3.杞梓:指远古时一个不知名的国家。
四、人物解读1.庖丁:庄子的徒弟,是古代一个以刀技超群的厨师,他对待屠宰动物的态度是平等而自然的。
2.杨子:庄子的学生,对庄子十分崇拜。
五、课文理解1.《让王侯与庖人同乎尨林》这个寓言故事通过描写庖丁的屠宰过程,强调了他的技艺高超,同时表达了他对待生命的平等态度。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21-《庄子》二则》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21-《庄子》二则》一. 教材分析《21-《庄子》二则》选自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庄子的两篇寓言故事,分别是《逍遥游》和《秋水》。
这两篇文章都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代表作,通过形象的寓言故事,展示了庄子的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的人生观和自然观。
文章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于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庄子的哲学思想较为深奥,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庄子的人生观和自然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文章中的经典片段,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庄子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庄子的人生观和自然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自然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内容的掌握,重点词语的理解,庄子寓言故事特点的分析。
2.难点:庄子哲学思想的内涵,学生对自由、逍遥等概念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庄子寓言故事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对庄子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掌握重点词语。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庄子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庄子的人生观和自然观。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实践环节: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进行角色扮演,体会庄子的思想内涵。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部编最新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庄子的相对性思想、自由逍遥的生活态度以及其哲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还不够自信。为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将在课堂上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此外,学生在对比分析《秋水》与《逍遥游》时,能够发现两篇文章的异同,但深度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如文化背景、作者生平等,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庄子的思想。
(2)庄子辩证法思想的领会: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庄子通过寓言和对话所表达的辩证法思想。
-例:分析大鹏展翅寓言中“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以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3)庄子自由逍遥生活态度的理解:学生可能对庄子追求自由、逍遥的思想有所误解。
-例:探讨庄子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种生活态度。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庄子相对性思想的概念。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首先,学生在理解庄子寓言的深层含义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意识到需要更细致地解读文本,引导他们逐步领悟寓言背后的哲学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适当增加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1《庄子》二则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1《庄子》二则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1《庄子》二则◇教材分析◇《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
文章描写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的形象,展现了大鹏迁徙的壮丽图景,反映了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以及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描写了庄子与惠子围绕“鱼之乐”所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生平、思想主张。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3.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落实“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的思想和主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2.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2.难点:体会庄子的语言特色,理解两则故事阐述的寓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的灵感便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
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检测生字词(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鲲.之大(kūn)徙.于南冥(xǐ)抟.扶摇(tuán) 至极邪.(yé)(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通假字]北冥.有鱼(同“溟”,海)其正色邪.(同“耶”,语气词,呢、吗)[一词多义]息[古今异义]①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发怒)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
今义:海上运输)③南冥者,天池..也(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21.《庄子》二则教学目标1.搜集庄子有关资料,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
2.结合课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重点)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清晰、流利地背诵课文,并能理解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北冥有鱼一、新课导入,激趣入题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有想象力。
他还想象了一条鱼,后来化作了一只鸟展翅高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北冥有鱼》。
二、走近文本,感知情节(一)预习交流1.读准下面加点字读音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迁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2.积累文言词汇(1)借助注释、手头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加点字词: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北海)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形容气势强盛,指鼓起翅膀;垂挂)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大海动荡)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怪异事情)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旋风)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大风)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林泽中雾气)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深蓝色;尽头;)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样;罢了)(2)通假字北冥.有鱼“冥”通“溟”海(3)词类活用志怪者也。
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水击三千里,水:名作形,在水面上南冥者,天池也。
天:名作形,天然的(4)特殊句式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判断)3.走近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中的寓言-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庄子》中的寓言-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的寓言被认为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寓言是一种通过故事、比喻、象征等方式来阐述哲理、道德和人生智慧的文学形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庄子》中的寓言,分析其特点和思想内涵,同时探讨寓言在当代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通过对《庄子》中寓言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智慧,感悟人生真谛,以及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寓言的智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对寓言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分析寓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特点。
接着,我们将重点探讨《庄子》中的寓言,分析其特点和思想内涵,以及对当代生活的启示。
最后,我们将总结寓言的重要性,并探讨庄子寓言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庄子寓言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寓言文学的价值,以及庄子哲学对人们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1.3 目的目的部分: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庄子》中寓言的重要性和特点,分析庄子寓言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并总结寓言在人类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庄子寓言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思想观点,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对当代生活的启示和指导,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思想上的启迪和指引。
的内容2.正文2.1 寓言的概念寓言是一种以虚构故事、意象或隐喻来表达道德、哲理、社会或政治观念的文学形式。
它常常通过具象的故事情节来传达抽象的思想,使人们在娱乐、阅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和体会其中蕴含的智慧。
寓言在古今中外文学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教化和启迪人心的艺术。
通过寓言,作者可以以物喻人,以情喻理,通过想象和构思来诠释人类社会现象和内心世界,使人们在读来趣味盎然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到了一种道德的洗礼和思想的引导。
在庄子的寓言作品中,寓言更是被赋予了深厚的哲学内涵,通过夸张、夸大,甚至荒诞的故事情节,来揭示人生、世界的本质和真理,让人在笑声中领悟到生活的价值和哲理的智慧。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21《庄子二则》说课稿【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21《庄子二则》说课稿【精编】一. 教材分析《庄子二则》是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章,选自《庄子·逍遥游》和《庄子·德充符》。
这两篇文章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以寓言故事的形式阐述了庄子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领会庄子的哲学思想,感受庄子寓言的独特魅力,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庄子文章的特殊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意蕴深远,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逐步领会庄子的哲学思想,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庄子文章的特点,领会庄子的哲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庄子的独特见解,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与背诵,重点词语的含义。
2.教学难点:庄子文章的寓言特色,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会庄子哲学思想。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庄子寓言的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庄子哲学思想。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庄子文章的寓言特色,交流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理解的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领会庄子哲学思想。
5.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庄子哲学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困境,提出解决办法。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庄子的独特见解和哲学价值。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学习收获,撰写心得体会。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21《<庄子>故事两则》知识点梳理一在先秦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而《庄子》却机敏、幽默与诙谐。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相梁(xiàng)鹓鶵(yuān chú)醴泉(lǐ)鸱(chī)吓(hè)儵鱼(tiáo)濠梁(háo)3、一词多义。
是:于是,鸱得腐鼠(这时)是鱼之乐也(这)吓: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唬)于:夫鹓鶵发于南海(介词,从)而飞于北海(介词,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介词,在)4、古今异义。
【或】古义指有人,现在指或者。
【于是】古义是两个词语,意思是在这时,现在是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安】古义是怎么,现在指安全、稳定。
【固】古义是本来,现在指坚固。
5、词类活用。
惠子相梁:“相”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宰相”。
6、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意思。
欲代子相:你。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
非梧桐不止:栖息。
非练实不食:竹子所结的子。
非醴泉不饮:甜美的泉水。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确定是。
请循其本:从最初的的话题说起。
7、掌握下列语句的特殊句式。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状语“于国中”后置,“搜”后省略宾语“庄子”)三惠子相梁内容解读1、请划分本文的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可以分成两层:第一层从开头到“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写惠子相梁,听信他人挑拨,搜捕来看望自己的庄子;第二层从“庄子往见之到结尾”,写庄子以鹓鶵自比回击利欲熏心的惠子。
2、文章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第一则庄子讲鹓鶵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喻志向高洁之士),将惠子比做鸱(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把功名利禄比做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部编历史八下《庄子二则》 知识梳理
部编历史八下《庄子二则》知识梳理
《庄子二则》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庄子》中的两则寓言故事。
本文将对《庄子二则》中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
一、《胠箧》
《胠箧》是《庄子二则》的第一则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将
庄稼的种子埋在地里,却坐在家里等待收获的故事。
这个寓言通过
描绘种子自己一直在土地里自由自在地生长,不受外界干扰,最终
成为一棵高大的树,强调了自然的力量和自由发展的重要性。
二、《秋水》
《秋水》是《庄子二则》的第二则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梦
见自己化身为蝴蝶,自由自在地飞翔,然后醒来后不确定自己是人
还是蝴蝶的故事。
这个寓言通过比喻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个体
与整体的融合和人的存在状态的多样性。
结论
通过对《庄子二则》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庄子哲学中强调自
然与人的关系、自由发展和存在状态的多样性。
这些思想不仅在古
代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现代人们思考人与自然、人的自由与价值观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以上是对部编历史八下《庄子二则》的知识梳理,希望能够对你理解该文本起到一定帮助。
202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1《庄子二篇》
202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1《庄
子二篇》
本文档旨在对《庄子二篇》这篇课文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为读者提供信息和理解的参考。
一、概述
《庄子二篇》是《庄子》中的两篇文章,分别为《齐物论》和《大宗师》。
这两篇文章都是庄子对于哲学和人生观的探讨,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二、《齐物论》
《齐物论》探讨了宇宙万物的关系和平衡。
庄子通过提出"齐物"的概念,意味着将万物都看作是平等和相互依存的,从而强调了宇宙和谐的重要性。
文章中,庄子还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故事来阐述他的观点,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他的思想。
三、《大宗师》
《大宗师》则着重探讨了人生教育和修养。
庄子认为,人们应
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而不被外界的欲望和社会压力所左右。
他主张通过追求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来达到真正的人生境界。
这
篇文章中,庄子通过生动的寓言故事和幽默的描述,向读者传递了
深刻的思考。
四、结论
《庄子二篇》是庄子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齐物论》和《大宗师》的阐述,庄子向读者展示了他独特的哲学观和人生智慧。
这两篇文章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启示,对于我们认识宇宙和人生
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上是对《庄子二篇》这篇课文的简要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
为读者提供帮助和启发。
参考文献:
- 无
注:本文档内容是基于我自主创作的,不引用任何未经确认的内容。
部编本八下 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濠梁)
同“溟”, 海。
北冥有鱼
它的
庄 子 文 笔 的 奇 幻 之 美
鲲
汉字释义 (1)(形声。从鱼,昆声。本义:鱼苗的总称) (2) 同本义 [(fish) fry]如:鲲鲕(鱼苗;小鱼) (3) 一种大鱼 (4)鱼子
康熙字典 《尔雅· 释鱼》(战国,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是辞书 之祖)鲲,鱼子。《列子· 汤问篇》作者是列御寇 列子, 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 国前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 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 寓言和神话传说。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 名为鲲。《庄子· 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陆德 明· 音义》崔撰云:鲲当为鲸。又《集韵》胡昆切,音浑。 义同。*考证:〔《列子殷汤篇》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其长称焉,其名为鲲。〕 谨照原书改汤问篇。 [1]
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
世称“老庄”。庄子思想比较复杂,
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走近作品
《庄子》一书,通行本有内篇七章: 《逍遥游》第一, 《齐物论》第二,
《养生主》第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第七。
这七篇,思想深透,风格飘逸,而且十分连贯。
外篇共十五篇文章,大部分非庄子手笔。 《天地》《秋水》《达生》《山木》《田子 方》《知北游》这六篇很可能是庄子自著,或 是他的弟子整理老师著作编成的文章。
翻 译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鲦(tiáo)
鱼(在河水中)游得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
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的寓言内容分析
先秦寓言是在社会激变和政治斗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它必然为阐述政治思想观点服务。
由于庄子既不满现实,又无力反抗它,因此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
然而对《庄子》寓言进行辩证分析就会发现,《庄子》寓言在消极之中有积极的亮点。
首先,表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上。
《庄子》寓言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是深刻的。
《舐痔结驷》故事中,秦王有痔让别人来舐,并用赐车辆来奖励这种下流勾当;而社会呢,偏就如蝇逐臭,乐于吮舐痈。
这则寓言成了千百年来揭露封建社会黑暗人情世态的快人快语。
《触蛮相争》则写道:“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争地而成,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返。
”反映了当时社会诸侯间残酷的兼并战争,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心情。
《盗跖论道》则揭露了统治者假仁假义以济私的本质。
作者借盗跖的口,对世人推崇的尧舜禹进行了批判,认为是用利来迷惑人的本真。
“世之所高者,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流血百里。
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
”《黄帝问道于童子》则把治理天下比作牧马,应“去其害马者”;《柏矩学于老聃》则谴责统治者“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逼得人们做了盗贼。
以上寓言,其根本思想都可归结到恬淡无为的政治主张,但它们又都是针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是积极的。
其次,还表现为对生活哲理的揭示。
《庄子》中的大部分寓言是用来论述所谓“道”的。
这类寓言中有许多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作了多方面观察后,所概括出来的东西,具有深刻哲理。
这类寓言往往具有作者主观寓意和客观寓意两种。
前者往往是消极的,后者往往要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具有积极意义。
例如《捕蜩》,本是论述“无己”“忘物”的境界,显然是唯心主义思想。
但如果抓住他苦练技艺的描写,“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和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易。
”
最后练到了捕蝉像随意拾取一样。
使读者咀嚼:要成功,就要异乎寻常地专心致志。
《浑沌》这则寓言看似荒诞不经:“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寓言本义是要清淡无为,如果对世界有所为,就会毁灭世界。
然而读者却品味出:“浑沌”本无“窍”,倏与忽强凿之,就违反了事物本性。
从这个意义看,这则寓言就变得有意义了。
最后,《庄子》寓言还表现出一种冲决一切网罗的意志和能量,表现出了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精神。
《逍遥游》开头的“鲲鹏”描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鹏之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显示了冲决一切网罗的意志,这是属于庄子个人的,也是属于我们民族的。
《庄子》寓言还表现出庄子富贵不能淫,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可贵精神。
《涸泽之鲋》显示出庄子家境贫寒,贷粟于监河侯“而不得”;“鼓盆而歌”则显示其内心之苦,其妻亡故。
面对贫穷与痛苦,坦然受之,不改初衷。
他本可做高官享受荣华富贵,但宁可“曳尾涂中”。
因为从《邸》这则寓言中就表现出庄子鄙弃黑暗官场,把这些比喻成死老鼠。
这种可贵的精神为后人所继承。
李白的傲岸不屈,陶渊明退守田园,不正可以看到庄子的影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