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合集下载

临床路径实施标准流程图

临床路径实施标准流程图

临床途径实行流程图
临床途径实行流程
一、实行流程
1、经治医师完毕患者旳检诊工作,与上级医师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途径旳准入评估。

2、符合准入原则旳,按照临床途径拟定旳诊断流程实行诊断,根据医师版临床途径表开具诊断项目,向患者简介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断服务旳筹划,并将评估成果和实行方案告知有关护理组;
3、有关护理组在为患者及家属作入院简介时,向她们具体简介其住院期间旳诊断筹划以及需要予以配合旳内容;
4、经治医师根据当天诊断服务完毕状况及病情旳变化,对当天旳变异状况进行分析、解决,并做好记录;
5、医师版临床途径中旳服务项目完毕后,执行(负责)人应在相应旳签名栏签名。

◆进入临床途径旳患者应满足如下条件:诊断明确、没有严重旳合并症、可以按临床途径设计流程和估计时间完毕诊断项目旳患者。

◆浮现如下状况时,患者应当退出临床途径:
(1)在实行临床途径旳过程中,患者浮现了严重旳并发症,。

2.医生用:临床路径操作流程

2.医生用:临床路径操作流程

临床路径软件医生站操作流程1、进入住院医生站系统2、医生首先必须在“诊断诊疗”中填写与标准临床路径ICD-10相符合的入院诊断,在存盘后系统将自动弹出询问是否进入临床路径管理提示框,如图。

进入选“是”,不进入选“否”3、在填写完符合临床路径诊断后,也可点击菜单,病人管理下路径准入直接进入临床路径准入界面。

如图4、进入临床路径准入界面后,在临床路径准入中需进行以下操作:①界面左边查找需进入路径患者的名字②在可进入标准路径中选择适合的临床路径诊断,如图;③选择进入临床路径时间:一是以病人入院时间为准,一是以当前时间为准,如图。

注:如果病人入院时间不是当天,且选择的是按入院时间进入路径,那么就要从入院时间开始填写对应每天所做的表单时间段,双击时间段后空格进行选择,如图。

④选择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条件信息,在符合条件前打钩,如图;⑤完成以上操作后,则点击右下角进入临床路径,如图,点击进入路径后弹出提示框,需再次确认进入临床路径,如图。

4、录入临床路径医嘱信息过程中,点击左上角后,系统将直接进入临床路径医嘱选择界面,或者点击右上角选择临床路径医嘱,如图,。

5、进入临床路径医嘱选择后,先选择所需医嘱内容,在相应选项前打钩;再选择每项内容相关联医嘱信息,选好后,点右下角确定,立即生成选中的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临时医嘱中如有检查检验医嘱,存盘后需填写相应的检查、检验申请单。

6、如下有临床路径以外医嘱信息,系统将在存盘后弹出临床路径外医嘱管理进入提示框,如图;如不需要设置,点否即可。

点是,进入后需双击参考数据内已下达医嘱信息,如图;;双击后,选中医嘱将在医嘱项目明细中显示,如图;然后需在左边路径医嘱项目内容中添加相应医嘱信息项目,完毕后点击右下角保存即可。

7、临床路径表单诊疗工作信息录入:①点击菜单,病人管理下诊疗工作信息录入,如图。

②双击选中相应病人,在右边临床路径表单内将未关联的已完成“诊疗工作”、“重点医嘱”项目前打钩。

脑出血临床路径(中医)

脑出血临床路径(中医)

中风病(脑出血)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中风病(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为脑出血的患者。

(ICD-10:I61)(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在起病10-30分钟为进行性加重。

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1)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

(2) MRI可发现CT不能确定的脑干或小脑小量出血,能分辨病程4-5周后CT不能辨认的脑出血,区别陈旧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显示血管畸形流空现象。

(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可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和血管炎等。

3.证候诊断:(1)急性期①风火上扰,肝阳暴亢辩证要点:半身不遂,头痛头晕,口干口苦,舌红,脉弦数。

②肺热腑实,瘀阻清窍辩证要点:半身不遂,神昏目赤,项强身热,便秘溲赤,舌红绛,苔焦黄,脉洪滑数。

③痰浊内盛,蒙蔽清窍辩证要点:神疲肢冷,气短懒言,或神昏肢瘫,喉中痰鸣,舌黯淡,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④元气不固,神明散乱辩证要点:头痛呕吐,四肢瘫痪,手撒肢冷,汗出如油,二便自遗,舌痿苔枯,舌黯脉微。

⑤痰瘀阻络,自溢脉外辩证要点:肢瘫语謇,肢体麻木,头胀刺痛有定处,或猝然倒地,神昏烦躁,舌黯且散在瘀点,苔白腻,脉弦涩。

(2)慢性期①阳气虚衰,瘀血内阻辩证要点:面黄肢软,气短懒言,口舌歪斜,语言不利,舌淡苔白,脉沉细涩。

②肝肾两亏,筋脉失养辩证要点:眩晕耳鸣,语声低微或不语,神疲心烦,肢软无力,舌红苔少脉细。

临床路径流程图

临床路径流程图

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图
1.入院患者主管医生判断是否符合进入路径条件,根据入院诊断系统来进行提示,如老年
性白内障,系统要根据入院诊断自动弹出提示是否符合进入路径管理,如不符合请填写不进入原因,并记录不进入路径管理的原因。

2.进入路径患者由系统短信通知病人进入路径并告知预期的住院天数和费用及每天的诊
疗计划。

3.病人可以通过自助查询机查询自己的治疗计划及执行情况。

4.进入路径患者严格按照路径执行医嘱,如路径医嘱不能满足其治疗需要,则单独调用his
医嘱进行医嘱开立,并详细记录开立非路径医嘱原因。

5.护士严格按照路径护理计划严格执行。

如发生变异,则告知医生修改医嘱,并由医生记
录变异原因。

6.如当天医生护士未执行路径医嘱及护理项目,短信提示该病人的主治医生及护士长。

7.医生在结束路径时,提示卫生部标准该病种要达到预期治疗结果来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结
果。

8.如需退出路径,则要要求严格填写退出原因,并详细记录。

9.医务处要实时了解每个病区的路径病人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报表,分析变异及退出原因,
调整路径表单。

10.按照卫生厅、卫生部的要求及时计算相应的上报报表。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住院流程是在临床诊疗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该医院服务质量的窗口。

一般来说,住院流程是指每个患者从诊断及入院检查开始,到住院诊断治疗、结算出院的一整套规章制度的总称。

只有每一个流程都顺利,住院才会顺利进行。

住院病人标准流程:
1、患者入院
患者应遵循医院住院相关规定,应准备相关检查资料,按照要求向入院科室报到,做好入院登记、住院登记。

2、入馆检查及签署协议
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要登记入住,进行入住检查,提供及注册资料,与护士商议病情及治疗内容,并签署病情诊断及治疗协议。

3、治疗过程
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及时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接受医院安排的诊治,应配合诊治。

4、出院
在经过病情合理控制后,如患者情况好转,可当病情稳定后,由护士根据规定填写通知出院表格,并交予护士站,实行出院手续。

5、结算
完成出院手续后,费用科应与患者沟通,了解费用明细及支付方式,确定费用明细后,结算费用,完成结算程序,出院病人应领取结算单据并离开。

综上所述,住院标准流程包括入院、入馆检查及签署协议、治疗过程、出院、结算等内容,是一整套相互衔接、一定程序一定步骤的工作程序,必须统一标准,严格执行和管理,保证病人治疗质量及安全,以便确保病人在正常住院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服务。

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及流程图

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及流程图

临床路径实施流程一、实施流程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与上级医师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

2、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3、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及家属作入院介绍时,向他们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4、经治医师根据当天诊疗服务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5、医师版临床路径中的服务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满足以下条件: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的患者。

◆出现以下情况时,患者应当退出临床路径:(1)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它科室实施治疗的;(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3)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4)患者出现严重的医疗相关感染等情况不适应继续完成临床路径的。

◆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警告值是指患者在临床路径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异常情况,处于危险边缘,应迅速给予患者有效干预措施和治疗。

二、变异的管理:是临床路径管理的重点1、变异的定义:指病人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

2、变异的分类:变异有正负之分,负变异是指计划好的活动没有进行(或结果没有产生),或推迟完成,如延迟出院、CT检查延迟;正变异是指计划好的活动或结果提前进行或完成,如提前出院、CT检查提前等。

3、按照变异产生的原因分为:疾病转归造成的变异,医院系统造成的变异;医务人员造成的变异;病人需求造成的变异,退出五种情况。

4、变异的处理的遵循以下步骤:(1)记录医务人员应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变异记录单内;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经治医师应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神经介入临床路径

神经介入临床路径

神经介入临床路径一、神经介入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902);蛛网膜下腔出血(ICD-10:60.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辅助检查:(1)头颅CT:是证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诊断方法。

(2)CT或MR脑血管造影(CTA、MRA):多数情况下可以显示出血的部位、动脉瘤、AVM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供血情况。

(3)腰椎穿刺:SAH最敏感的检查方法,但目前不应当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降低脑脊液压力有可能因增加跨血管壁压力而导致再出血,故建议仅用于CT不能证实而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应当使用较细的腰椎穿刺针,放出少量脑脊液(几毫升)即可。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

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4.预防脑血管痉挛药物:尼莫地平注射液。

5.防治癫痫。

6.根据国际常采用Hunt五级分类法:病情在三级以下,脑血管造影应及早进行;三级和三级以上病人可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7.根据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再具体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如动脉瘤栓塞术或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神经内科-脑出血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9)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脑出血分类及临床诊断要点:1、高血压性脑出血:①常于活动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发病时有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发病较急,多迅速进展,多与高血压有关;④可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⑥应做头颅CT或MRI检查;⑦必要时腰穿,脑脊液一般可能含血。

2、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①多为急骤发病;②多数无前驱症状;③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有明显头痛和呕吐;④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⑤必要时腰穿,脑脊液可能含血;⑥应做头颅CT或MRI检查。

3、脑动脉淀粉样血管病并出血:①发病多由于脑动脉淀粉样血管病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②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有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应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④必要时腰穿,脑脊液可有红细胞。

4、脑肿瘤并出血5、脑梗死并出血6、其他:继发于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抗凝剂、溶栓剂等导致的脑出血7、原因未明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外科手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脑室外引流术)(1)适应证①头颅CT证实脑出血,占位明显;②患者有明显意识障碍;③有脑干受损、脑疝或急性脑积水表现者;④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禁忌证①有明显凝血功能障碍且不能纠正者;②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极不稳定者;③患者家属拒绝手术者;④恶性肿瘤晚期、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3)手术方法①开颅血肿清除术;②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③脑室外引流术。

2、内科药物治疗,建议:(1)稳妥运送;(2)控制脑水肿、降颅内压;(3)控制血压;(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5)止血剂的使用;(6)脑出血致内脏综合征的处理;(7)营养支持治疗;(8)康复治疗。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数持续十至数十分钟,并在1小时内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3.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3.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者应予抗凝治疗。

4.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的治疗。

5.明确有血管狭窄并达到手术标准者予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纤维蛋白原水平、蛋白C、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4)头颅MRI或CT,颈动脉血管超声。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 Ⅲ,TCD,CTA、MRA或DSA,灌注CT或灌注MRI。

(七)选择用药。

1.抗凝药物:排除抗凝治疗禁忌症后可给予①肝素加华法令;②单独口服华法令;③单独用低分子肝素。

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1010个临床路径之康复临床路径

1010个临床路径之康复临床路径

1010个临床路径之康复临床路径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脑损伤,已行手术治疗或无手术治疗指征,生命体征稳定。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2)运动功能障碍(3)感觉功能障碍(4)言语功能障碍(5)吞咽功能障碍(6)认知功能障碍(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10)脑神经麻痹2.影像检查:头颅CT、MRI或X线可证实颅脑损伤改变。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卫办医政发〔2013〕25号)1.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饮食、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

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大约住院2周左右),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

评定内容包括:(1)意识状态的评定(2)运动功能的评定(3)感觉功能的评定(4)言语功能的评定(5)吞咽功能的评定(6)认知功能的评定(7)精神、情感、心理状态的评定(8)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9)日常生活功能的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常规治疗:2.康复治疗(1)体位摆放与处理(2)意识障碍处理(3)运动治疗(4)作业治疗(5)物理因子治疗(6)认知功能训练(7)言语治疗(8)吞咽治疗(9)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装配与训练(10)心理行为治疗(11)中医治疗(12)痉挛处理3.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感染的治疗(2)深静脉血栓的治疗(3)压疮的治疗(4)异位骨化的治疗(5)其它:如骨质疏松、关节挛缩。

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图

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图

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图患者临床路径准入标准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医疗计划患者签署入径告知单护理人员执行医疗计划,并协助做好变异监测填写变异退出原因完成路径退出his出院路径仍执行分析变异及未及时退出路径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临床路径实施流程一、实施流程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与上级医师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

2、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3、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及家属作入院介绍时,向他们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4、经治医师根据当天诊疗服务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5、医师版临床路径中的服务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满足以下条件: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的患者。

◆出现以下情况时,患者应当退出临床路径:(1)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它科室实施治疗的;(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3)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4)患者出现严重的医疗相关感染等情况不适应继续完成临床路径的。

◆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警告值是指患者在临床路径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异常情况,处于危险边缘,应迅速给予患者有效干预措施和治疗。

二、变异的管理:是临床路径管理的重点1、变异的定义:指病人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

2、变异的分类:变异有正负之分,负变异是指计划好的活动没有进行(或结果没有产生),或推迟完成,如延迟出院、CT检查延迟;正变异是指计划好的活动或结果提前进行或完成,如提前出院、CT检查提前等。

康复科脑出血临床路径新

康复科脑出血临床路径新

脑出血康复临床路径一、脑出血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261: 900 )(二)诊断依据。

依照《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显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者。

2.头颅影像学检查发觉相应脑部出血灶。

(三)选择医治方案的依据。

依照《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医治: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固,降低血压、操纵颅内压、预防并发症和其他对症支持处置,必要时外科手术医治。

2.康复评定及康复医治:增进运动功能、言语、吞咽、认知功能恢夏,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避免并发症。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0・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需符合ICD-261 : 900脑出血疾病编码。

2.生命征平稳,病情稳固,神志清醒,症状无进展。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置也不阻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路径。

4.排除外科手术指证患者。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录凝血功能;(3)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依照具体情形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MRA。

(七)选择用药。

1・1降压药物:依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操纵颅内压:20%甘露醇脱水医治。

4.依照病情可选用营养神经药物、抗癫痫及制酸药物等辅助医治。

(八)监测生命体征和康复评定。

1.生命体征监测。

2.康复评定:1)脑血管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2)运动功能评定:Brunnstrom分级评息Fugl-Meyer躯体功能量表(上肢、下肢、关节活动度测评、平稳功能评定、感觉功能评测1步行功能评定3)语言功能评定:汉语标准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4)吞咽功能评定5)认知功能评定:如MMSE评定6)Barthel指数评定7)心理状况评定:焦虑、抑郁量表评定8)生存质量量表。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
•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 1.必需检查的项目:(1200) •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
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 (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 (1)自身免疫抗体、肿瘤指标、出凝血指标等; • (2)头颅MRI,MRV、CTA、MRA或DSA。
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 1. 急性起病; • 2.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
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 3.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
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 4.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 5. 脑CT/MRI排除脑出血
脑梗塞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七)选择用药。
•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 药物。
• 1.溶栓治疗:可选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 • 2.抗血小板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 3.抗凝、降纤、扩容、神经保护、中药: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 4.降低颅内压:可选择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噻米、高渗盐水和白蛋白等。 • 5.并发症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抗感染、控制癫痫发作及预防深静脉
•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 (五)进入路径标准。 •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甘露醇规范应用与脑出血的诊疗流程

甘露醇规范应用与脑出血的诊疗流程

甘露醇规范应用1. 甘露醇的药理机制和特点及副作用:20%的甘露醇是六碳多元醇,其分子量为163是尿素的三倍,PH值为5-7。

为高渗透压性脱水剂,无毒性,作用稳定。

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仅有一小部分(约为总量的3%)在肝脏内转化为糖元,绝大部分(97%)经肾小球迅速滤过,造成高渗透压,阻碍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同时它能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从而产生利尿作用。

所以甘露醇对机体的血糖干扰不大,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仍可应用。

由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形成了血-脑脊液间的渗透压差,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

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目的。

甘露醇也可能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和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液容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

甘露醇的降颅压作用,不仅是单纯的利尿,而且主要在于造成血液渗透压增高,使脑组织的水分吸入血液,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一般在静脉注射后20分钟内起作用,2-3小时降压作用达到高峰,可维持4-6小时。

常用剂量为0.25-0.5克/kg.次成人一次用量。

但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甘露醇除了能引起低钾,诱发或加重心衰,血尿、肾功不全、肾功衰竭等。

2. 脑出血时甘露醇的作用机制及时机选择: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发现血肿进行性扩大者比例较高。

血肿的扩大与血压增高的程度、凝血功能、出血部位以及血肿形态等因素有关。

从血管破裂出血开始直至与血肿内压力平衡,最后破口局部形成血栓而止血,此过程约需2~6小时。

在这段时间内应用甘露醇是危险的。

因为高渗的甘露醇会逸漏至血肿内,血肿内渗透压随之增高,加剧血肿扩大,并可能酿成恶果。

但不能一概而论,要密切观察颅内压的动态变化,根据具体情况使用。

一旦怀疑有活动性出血,甘露醇的使用应十分谨慎,只要有活动性颅内出血,甘露醇应用就是禁忌。

所以,我国药典和甘露醇药物说明均注明“活动性脑出血禁用”⑴使病灶区脑水肿加重: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有赖于BBB的完整性,甘露醇只能移除正常脑组织内的水分,而对病损的脑组织不仅没有脱水作用,而且由于血脑屏障破坏,甘露醇可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病灶区脑组织内,造成病灶内脑水肿形成速度加快,程度加重。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控制体温。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或DSA,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脑出血者)。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xx〕285号)执行。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卒中量表和GCS量表评分。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出血病情危重者需转入ICU或NICU,转入相应路径。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在医院住院治疗是许多患者都会经历的过程,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则是医院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管理方法。

临床路径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的规范,确定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的医疗行为和相关服务的一种规范化管理模式。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的相关内容。

首先,患者入院后需要进行病情评估和初步诊断。

医护人员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在这个阶段,医生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意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是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手术、护理等内容。

在执行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治疗方案的执行,患者在住院期间还需要得到全面的护理和关怀。

医院会为患者提供24小时的护理服务,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护理等方面。

同时,医院还会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和治疗过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在住院期间,医院还会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合理的治疗。

最后,患者出院后,医院会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诊。

医护人员会与患者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出院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患者得到持续的治疗和关怀。

总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是医院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全面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路径资料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路径资料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ICD-10:I61.902)行开颅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和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及呕吐,严重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

2.体格检查: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可以出现一些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瞳孔改变等:(1)壳核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最好发部位,先出现对侧肢体偏瘫,严重时可进展为昏迷,甚至死亡;(2)丘脑出血:一般出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当内囊出血时也出现偏瘫症状;(3)小脑出血:由于出血对脑干的直接压迫,患者先出现昏迷而非先出现偏瘫;(4)脑叶出血:症状因血肿所在脑叶不同而有所差异,如额叶可出现对侧偏瘫,多发生于上肢,而下肢和面部较轻;顶叶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枕叶可出现同侧眼痛和对侧同向偏盲;颞叶出血如发生在优势半球,可出现语言不流利和听力障碍。

3.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体积,血肿呈高密度影;(2)头颅MRI扫描:不作为首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适应征:(1)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等脑疝表现;(2)幕上血肿量>30ml,中线构造移位>5mm,侧脑室受压明显;(3)幕下血肿量>10ml,脑干或第四脑室受压明显;(4)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血肿量逐渐增加,无手术绝对禁忌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1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

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
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
感染。

2.控制血压、控制体温。

3.营养脑细胞
4.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

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血大生化、凝血系列、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

(3)头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 或DSA,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病脑出血者)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号)执行。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出血病情危重需转入ICU或NICU,转入相应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既往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脑出血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二.脑出血临床路
患者姓名: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__ 门诊号:_______ 住院号:________
入院日期:_____年____月____日出院日期:_____年____月____日标准住院日期:8-14天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 :I61)
患者姓名: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__ 门诊号:_______ 住院号:________ 入院日期:__年__月__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