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 复习
阿房宫赋(复习)

动作名,音乐声。 动作名,音乐声。
朝歌夜弦: 朝夜,名作状,在早晨、在晚上; 朝歌夜弦: 朝夜,名作状,在早晨、在晚上; 名作动,弹琴。 “弦”名作动,弹琴。 可怜焦土 名作动,变成焦土。 可怜焦土: 名作动,变成焦土。 焦土: 族秦者: 名作动,使灭族。 秦者: 名作动,使灭族。 后人哀之而不鉴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意动用法,以……为鉴 意动用法, ……为鉴
“辇来于秦” 辇来于秦” 辇来于秦 名作状, 辇:名作状,乘辇车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收藏,经营,动作名,指收藏、聚敛 的金银珠宝。精英,珠宝中的精品。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鼎、玉、金、珠,名作动,把……当作 名作动, 当作
歌台暖响: 歌台暖响:
(2)爱
练习
•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使灭族, 使灭族,动词 族秦者,秦也 秦者, (3)族 士大夫之族 类,名词 士大夫之族 家族,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 家族,名词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可怜身上衣正单 怜悯、同情, 怜悯、同情,动词 丈夫亦爱怜 怜爱、爱惜,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怜爱、爱惜,动词 楚人一炬,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叹惜,动词 叹惜,
练习
•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1)使 使负栋之柱 使六国各爱其人 齐王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秦爱纷奢 使秦复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晋陶渊明独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让,动词 假使, 假使,连词 派遣, 派遣,动词 使者, 使者,名词 喜爱 爱护 吝惜 喜欢
练习
• 2、解释下列虚词的用法。 解释下列虚词的用法。
高三一轮复习《阿房宫赋》知识点梳理课件

中间部分
阿房宫内部布局和设施
详细描述阿房宫内的布局、宫殿、回廊、亭台等建筑设施,以及宫中生活和娱 乐的场景。
阿房宫与秦朝灭亡的关系
阐述阿房宫的建造对秦朝财政、民生的影响,以及与秦朝灭亡之间的关联。
结尾部分
总结阿房宫的历史意义
对阿房宫的历史意义进行总结,强调其在中国古代建筑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焉”:语气词,无意 义。例如:“盘盘焉, 囷囷焉”。
“赋”:古代的一种文 体。例如:“唐人赋《 阿房宫》”。
虚词
01
02
虚词解释:虚词是指没 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在 句子中不充当句子成分 ,只起到连接、修饰等 作用。在《阿房宫赋》 中,有许多虚词需要特 别注意,例如“之”、 “其”、“而”等。
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
03
04
05
“缦”:通“慢”,宽 缓、缓慢。例如:“缦 立远视”。
“杆”:通“干”,树 干。例如:“直栏横槛 ”。
“矫”:通“骄”,骄 横。例如:“履至尊而 制六合”。
04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总结词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进行判断、分析 的句子。
详细描述
在《阿房宫赋》中,判断句通常以 “……也”的形式出现,如“灭六国者 六国也,非秦也”。这种句式用来明 确表达作者的观点和判断。
05 重点句子理解
开篇句子理解
总结词
开篇点题,奠定全文情感基调
详细描述
文章开头“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 也?”直接点明了秦朝覆灭的原因,并表达了作者对秦始皇的批判态度,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中间句子理解
《阿房宫赋》高中语文课件

必温课15.《阿房宫赋》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例句古义今义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各用心机,互相排挤②而气.候.不齐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③齐楚之精.英.(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出类拔萃的人④可.怜.焦土值得怜悯;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答案:①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②天气 ③金玉珍宝等物 ④可惜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词语例句意义或用法(1)毕①六王毕.,四海一②群贤毕.至(《兰亭集序》)(2)复①复.道行空②于是项伯复.夜去(《鸿门宴》)③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游山西村》)⑤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词语例句意义或用法(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青,取.之于蓝(《劝学》)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鸿门宴》)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⑤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⑦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答案:(1)①动词,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②副词,全都,全部 (2)①形容词,双层的、夹层的 ②副词,又 ③动词,回答、回复 ④动词,重复 ⑤动词,恢复 ⑥动词,回来 (3)①动词,夺取 ②动词,提取 ③动词,掠取 ④动词,攻下,夺取 ⑤动词,采取 ⑥动词,同“娶”,娶妻 ⑦助词,表动态,犹“着”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长桥卧波,未云.何龙.②复道行空,不霁何虹.③朝歌.夜弦.④鼎.铛玉.石,金.块珠.砾⑤谁得而族.灭也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⑦骊山北.构而西.折答案:①名词作动词,出现云/出现龙 ②名词作动词,出现彩虹 ③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 ④名词作动词,把宝鼎看作……/把美玉看作……/把黄金看作……/把珍珠看作…… ⑤名词作动词,灭族 ⑥名词作动词,变为焦土 ⑦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⑧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⑨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⑩动词作名词,“收藏”“经营”都指金玉珍宝等物 ⑪数词作动词,统一 ⑫意动用法,以……为鉴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⑨朝.歌夜.弦⑩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⑪六王毕,四海一.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
《阿房宫赋复习》课件

03
杜牧的诗歌以清新明快 、意境深远著称,尤其 擅长七言绝句。
04
他的诗歌涉及题材广泛 ,包括政治、历史、自 然、爱情等。
《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
《阿房宫赋》是杜牧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对阿房宫的描绘,揭示了秦始皇的奢侈 生活和秦朝的覆灭。
杜牧创作此文的背景是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他受命前往长安视察宣徽使住 宅,感怀历史沧桑,写下了这篇不朽之作。
、层次分明。
情感饱满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秦朝统治者的 批判和讽刺,同时也流露出对百 姓的同情和关注,情感饱满、真
挚。
《阿房宫赋》的历史价值
记录历史事件
揭示历史规律
文章记录了秦朝时期修建阿房宫的历 史事件,为后人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对阿房宫的描述和评价,文章揭 示了历史的规律,即统治者必须以人 民利益为重,否则必将走向灭亡。
《阿房宫赋复习》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阿房宫赋的作者与背景 • 《阿房宫赋》的内容分析 • 《阿房宫赋》的词句解析 • 《阿房宫赋》的鉴赏与评价 • 《阿房宫赋》的复习题与答案
01
阿房宫赋的作者与背景
作者杜牧的简介
01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 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 、散文家。
02
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 李杜”,是唐代诗歌艺 术的杰出代表。
《阿房宫赋》的选择题
01
A. 壮丽
02 03
B. 宏伟 C. 雄伟
04
D. 壮观
《阿房宫赋》的填空题
填空题1
请在《阿房宫赋》中填写以下句 子:“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 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 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填空题2
阿房宫赋复习课件1

积累写作素材。
课本素材:课本素材:鼎铛玉石,金块珠 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独 夫之心,日益骄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适应话题 :①不爱惜民力,就是自掘坟墓;②水 (民)能载舟亦能覆舟;③奢侈误国,民 为邦本。 素材应用:秦国,永远的强者,永远的辉 煌,可也是永远的奢靡的笑柄。于是历史 告诉人们,俭守天下,爱民应如子
近年,因建筑质量问题引起公众广泛关
注的“楼脆脆”、“楼裂裂”等一系列
楼房安全问题至今仍让人们感到愤慨,
用超拉的“瘦身”钢筋盖楼的现象,再
次触动广大业主和普通百姓的敏感神经。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贪欲”“质量”“责 任”等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不要被自己打败了
读了《阿房宫赋》这篇文章,我的内心久久 不能平静,为阿房宫绵延几百里,气势雄伟而 感叹,为六国粉黛齐聚一宫而惊奇,为那么美 丽壮观的宫殿最终化为焦土而哀婉。但对我触 动最大的还是文章末尾的一句话:“灭六国者 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是啊,六国经过春秋争霸,自身均很有实力, 不用说六国合纵,只要各自稳住阵脚,秦国就 难以东向。秦国荡平群雄,诸侯莫敢与之争锋。 但是,秦也被打败了。他们都是被自己打败的 啊!
(四)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指金玉珠宝之物)
(五)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以……为鉴)
古今异义词
古义:指宫室建筑精巧。 1、钩心斗角: 今义:指人各用心机,相互排挤。 (勾心斗角)
2、气候: 古义:天气(雨雪晴阴)。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3、明星
古义:明亮的星光; 今义: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C(“铛” chēng ; “椽” chuán; “锱” zī。) 2.下列四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都是夺取,获取。 A.一 B.爱 六王毕,四海一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取 D.族 奈何取之尽锱铢 山东豪俊--------亡秦族矣 胡取禾三百囷兮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阿房宫赋》复习

从《阿房宫赋》中反映出的杜牧形象:
杜牧同时代的太学博士吴武陵评价说: “进士杜牧《阿房宫赋》,若其人,真王佐才也!”
王佐之才:辅佐君王治国安邦的人才。 杜牧的文和人一样,都有着 ①为国为民的深沉忧患意识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②敢于直击时弊的谏诤精神 ③纵横驰骋的想象力和文采
作文素材积累运用
角度点拨:
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②以史为鉴,反思自省。 ③戒骄戒奢,勤俭兴邦。 ④忧国忧民,思在当下。
……
文言知识总结
高考链接,情境默写。
1、《阿房宫赋》中描写宫殿占地面积之广、楼阁之高的 句子是___ _______,_覆__压_三__百__余_。里 隔离天日
2、《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 _________,二_川__溶__溶_____流。入宫墙
比喻
夸张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以一生未能见到秦始皇的宫女的经历
惨是
秦始皇的荒淫无道,
荒淫无道的谴责。
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其命运的悲 作者对宫人的同情以及对秦始皇
1.动词作名词,古今异义词,金银财宝
燕赵之收藏①,韩魏之经营① ,齐楚之精英① ,几世几年,摽掠其人, 2.名词的意动用法, 把……看成石头,把……看成砂砾
答案:C
1、妃嫔媵嫱: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这其中 妃的地位
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人,也可成为嫔嫱。 2、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的宠爱叫“得幸”。 皇帝对后妃和臣下的宠爱称“宠幸”。例如《廉颇蔺相如列转》中 “而君幸于赵王”。 3、避讳:人即民,唐避唐宗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出现的 “人”与此相同。
《阿房宫赋》复习要点

《阿房宫赋》复习要点一、解释下列字词:1、毕:完结,此指为秦所灭2、兀:山高而上平。
此指山上树木被砍伐净尽3、隔离:遮蔽4、构:建筑5、走:趋向6、溶溶:形容河水缓流的样子7、廊腰缦回:萦绕8、钩心:形容建筑物向中心区攒聚9、斗角:屋角互相对峙10、囷囷:形容回旋曲折的样子11、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耸立的样子12、落:座、所13、霁:指雨过天晴14、冥迷:分辨不清15、媵:陪嫁的人16、杳:形容无影无踪的样子17、态:形容姿态的美好18、缦立:“慢”,长久地19、逦迤:此指“到处都是”的意思20、念:顾念21、取:此指“搜刮”22、锱铢:极细微23、用:此指“挥霍”24、负:承担25、庾:露天的谷仓26、槛:栏杆27、郭:外城28、呕哑:形容乐声嘈杂的样子29、独夫:指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此指秦始皇30、举:攻占31、递:传递,指顺着次序传下去32、使:使负栋之柱(让)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致使)使六国各爱其人(假如)33、焉:句末语气词,不译代词兼词,相当“于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疑问代词,怎么34、之:代词助词,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或宾语前置的标志|)动词,到----去35、而:连词(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并列)通“尔”,第二人称代词36、以:连词(表目的,来、用来|表修饰)介词(用、把|凭借|因为|根据、按照)二、词类活用名作状:北,从北面西,向西缦,像丝带一样蜂房,像蜂房水涡,像水涡辇,乘辇车朝,在早上夜,在夜晚鼎,把宝鼎玉,把美玉金,把黄金珠,把珍珠日,一天天地族灭,整族地名作动:龙,出现龙虹,出现虹歌,唱歌絃,弹琴或演奏铛,当铁锅石,当石头块,当土块砾,当石子炬,放火焦土,化为焦土族秦者,灭族动作名: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经营,指收藏的金玉珍宝形作名,精英,指收藏的金玉珍宝为动用法:哀,为----哀叹意动用法:鉴,以----为鉴三、特殊句式判断句:明星莹莹,开妆镜也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被动句:而望幸焉函谷举省略句:长桥卧(于)波|复道行(于)空剽掠(于)其人介词结构后置句:多于南亩之农夫定语后置: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宾语前置:秦人不暇自哀四、重点句子翻译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阿房宫赋复习

朗读: 注意读音
缦(mà n)回 囷囷(qūn) 不霁(jì )何虹 妃嫔媵嫱(pí nyì ngqiá ng) 鬟(huá n) 焚椒(jiāo)兰 辘辘 (lù ) 杳(yǎo)不知 尽态极妍(yá n) 剽(piāo)掠 鼎铛(chēng) 迤逦(yǐlǐ) 锱铢(zīzhū) 架梁之椽(chuá n) 在庾(yǔ )之粟(sù )粒 横槛 (jià n) 呕哑(ōuyā ) 参差(cēncī)
若是强调“多”,请看下面文字。
使负栋之柱,多于行道之树木;架梁之椽,多于 水中之鱼虾;钉头磷磷,多于原野之闲草;瓦缝参差, 多于田间之犁隙;直栏横槛,多于山林之小径,管弦 呕哑,多于暮春之鸟语。
这不是更显得多吗?这样改写好不好?为什么?
这个排比句都是围绕着一个对象来组织的, 请概括出这个对象。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 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 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 多于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半 瓣 花 上 说 人 情
过 华 清 宫
• 长安回望绣成堆,
• 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 • 无人知是荔枝来。
泊 秦 淮
• 烟笼寒水月笼纱,
• 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孟子
杜甫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清洁的精神 坦率的勇气
高贵的心灵
居安思危
总结前人的教训 提醒后人 推动社会的发展
《阿房宫赋》重点知识

《阿房宫赋》重点知识杜牧的《阿房宫赋》历年来都是高考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这篇文章中包含的'知识点要重点复习,下面是店铺分享的《阿房宫赋》重点知识,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古今异义1、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6、隔离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7、直走古义:趋向今义:行走8、气候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二、常见实词归类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5、缦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6、尽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7、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8、为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三、文言虚词1.焉(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2)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而(1)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 连词,表转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其(1) 代词。
阿房宫赋复习课件

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云:起云彩。 虹:出现虹 。
龙:出现龙。
朝歌夜弦 歌:唱歌。弦:弹琴。
可怜焦土 :“焦土”是成为焦土 ,名词用作动词 族秦者秦也: “族”是灭族 ,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作状语 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辇来于秦:乘辇车 朝歌夜弦: 在早晨、在晚上,
(3)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有:占有
输:运输
其:代词,代秦国
铛、石、块、砾:名词意动用法, 以……为铛、石、块、砾,译为, 把……看作铁锅、石头、土块、沙砾。
逦迤:连续不断,此处意为到处都是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 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 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 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家族,同族人 类 普通,一般的 聚集交错的地 方 灭族
•成语助记:非我族类(指不是跟自己一 条心的人。) 名门望族
高考链接
1、(梁)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 古,视声利蔑如也。(15安徽卷) 先生生于世族之家,年少就不喜欢学那些纨绔之习, 喜欢读古书,把声名利益看得没有什么了不起。 2、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 (06江苏卷) 郡守说:"替反叛者解脱说情,要灭族的。" 3、(许逖)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04浙江卷) 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 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
《阿房宫赋》复习课 杜牧
考试说明之古代诗文阅读
•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 理解B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阿房宫赋》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阿房宫赋》一、基础夯实(第1段)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毕( ) ②兀( ) ③覆压( )④隔离( ) ⑤构( ) ⑥走( )⑦缦( ) ⑧回( ) ⑨抱( )⑩钩心( ) ⑪斗角( ) ⑫霁( )⑬冥迷( )答案 ①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②光秃。
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殆尽 ③覆盖 ④遮蔽 ⑤架房建屋 ⑥通达 ⑦萦绕 ⑧曲折 ⑨随 ⑩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 ⑪指屋角相对,好像兵戈相斗 ⑫雨后转晴 ⑬分辨不清2.理解性默写①文章开篇运用夸张手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阿房宫占地广阔、遮天蔽日的宏伟气势。
②文中写楼阁依地势而建,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
④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宫中楼阁的密集程度。
⑤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走廊像腰、屋檐像鸟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②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③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 ④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 ⑤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第2段)①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阿房宫赋文言文知识整理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缦立远视缦,通“慢”。
二、古今异义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怜悯三、重点实词直走咸阳走,趋向不霁何虹霁,雨后初晴杳不知其所之也杳,远之,到,往剽掠其人剽、掠,抢劫、掠夺弃掷逦迤逦迤,连续不断独夫之心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骊山北构而西折北,从本;西,向西。
朝歌夜弦朝、夜,从早到晚。
日益骄固日,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
(二)名词作动词辇来于秦辇,乘辇车。
朝歌夜弦歌,唱歌;弦,弹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把宝鼎当作;玉,把美玉当作;金,把黄金当作;珠,把珍珠当作楚人一炬炬,放火。
族秦者,秦也族,灭族(亦可理解为使动用法:使……灭族)。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龙,出现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出现彩虹辞楼下殿下,走下。
(三)数词作动词四海一一,统一。
(四)动词作名词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收藏的金玉珍宝;经营,营谋积累的金玉珍宝。
(五)形容词作名词齐楚之精英精英,金玉珍宝。
(六)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
(七)使动用法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尽。
(八)为动用法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哀,为……哀叹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二)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三)介词结构后置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四)宾语前置秦人不暇自哀(五)定语后置绿云扰扰(可不理解为“宾语前置”)明星荧荧(可不理解为“宾语前置”)钉头磷磷(可不理解为“宾语前置”)(六)省略句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复道行(于)空,不霁何虹?几世几年,剽掠(于)其人固定结构奈何:①为什么②怎么奈……何:对……怎么办?六、互文现象辞楼下殿: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朝歌夜弦:从早到晚唱歌弹琴烟斜雾横:烟雾弥漫缭绕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燕赵韩魏齐楚收藏的金玉珍宝七、文学常识1、杜牧,字牧之,号樊川。
《阿房宫赋》复习课件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 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 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负:承担。
庾:粮仓。
于:比。南亩:田间。 管弦:泛指音乐。借代。
磷磷:形容突出的钉头。呕哑:象声词,指声音
多于… …:状语后置。
嘈杂。
焦土!
使:致使。
日:名作状,一天比一天。
而:却。表转折。 炬:名作动,焚烧。 骄固:骄横顽固。 可怜:可惜。 举:被攻破。被动句。 今义:怜悯,值得怜悯。
焦土:名作动,化成焦土。
(终于)致使天下人心里憋满了愤怒,却不敢说话。 暴君秦始皇的心,一天比一天骄横顽固。(待到)戍 边的士兵们一声呐喊,函谷关被攻破,楚人一把大火, 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
走:古义:趋向 。 今义:多指行
【翻译】(它)占地三百余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阿房宫 )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樊川)两 条河流,滔滔地流入宫墙。 [第二层】阿房宫建造的宏伟规模(依山傍水、壮观无比)
五步一楼言,其十多 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言其;高 各 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消 灭秦宗族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 的人民啊。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假使。 爱:爱惜,爱护。 足:足够。 以:以(之)的省略,以:凭借。 拒:抵抗。
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 人民,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抗秦国;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 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暇:闲暇,空暇。 不暇:来不及。
自哀:即“哀自”,宾语 前置。
阿房宫赋重点复习

《阿房宫赋》(1)一、加点字释义1、隔离..,流入宫墙..天日2、二川溶溶3、钩心斗角......4、高低冥迷二、翻译句子1.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六国灭亡,天下统一。
四川的山林光秃了,阿房宫建成了。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从骊山的北面建起,折而向西延伸,一直通向咸阳。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长廊如缦带一样萦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鸟嘴一样向上飞啄(撅起)。
4.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盘旋,屈曲,像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矗立着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
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卧在水面上(像蛟龙),(可是)没有云彩,怎么出现了龙?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像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出现彩虹?6.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高台上传来宫女的歌声,好像充满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融;(2)一加点字释义1、尽态极妍.2、杳不知其所之.也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4、弃掷逦迤..二翻译1.辇来于秦乘坐辇车来到秦国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3、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被皇帝宠幸4、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
5.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秦人看着这些珠宝,也不觉得可惜。
(3)一加点字释义1、多于.南亩之农夫2、不敢言而.敢怒3、独夫..之心4、函谷举.二翻译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2、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这)使天下人们口里虽不敢说,但心里却充满了愤怒。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4、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突出的钉头,比谷仓中的粟粒还要多。
(4)一加点字释义1、族.秦者,秦也2、则足以.拒秦3、谁得.而族灭也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却二翻译1、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2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的灭亡,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
高考语文总复习-《阿房宫赋》重点知识梳理

高考语文总复习《阿房宫赋》重点知识梳理1.文言实词积累识记(1)走①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_________________②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_________________③亡走.赵,赵不内(《屈原列传》):_________________④循陵而走.(《促织》) :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通达②跑,疾行③奔向,趋向④行走(2)复①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③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_________________④有复.于王者曰(《齐桓晋文之事》) :_________________⑤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_________________⑥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 :_________________⑦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双层的,夹层的②又,再③回答,回复④禀报,告诉⑤恢复⑥弥补,补救⑦回来(3)幸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_________________②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_________________③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④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_________________⑤吾幸.而得汝(《与妻书》) :_________________⑥其不遇祸,幸.矣(《论衡》):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皇帝到某处②宠幸,宠爱③幸亏,幸而④希望⑤有幸,幸运⑥侥幸2.古今异义词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②而气候..不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③齐楚之精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出类拔萃的人④可怜..焦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值得怜悯;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答案①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②天气③金玉珍宝等物④可惜3.多义实词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_________________②青,取.之于蓝(《劝学》) :_________________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鸿门宴》) :_________________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⑤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_________________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_________________⑦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夺取②提取③掠取④攻下、夺取⑤采取⑥同“娶”,娶妻⑦表动态,犹“着”4.词类活用①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_②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_____________③朝歌.夜弦.:_________________④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____⑤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________________⑥辇.来于秦:_________________⑦燕赵之收藏..:_________________..,韩魏之经营⑧六王毕,四海一.:_________________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名词作动词,云,出现云/龙,出现龙②名词作动词,出现虹③名词作动词,歌,吟唱/弦,弹奏④名词作动词,鼎,把宝鼎看作……/玉,把美玉看作……/金,把黄金看作……/珠,把珍珠看作……⑤名词作动词,变为焦土⑥名词作状语,乘辇车⑦动词作名词,“收藏”“经营”都指金玉珍宝等物⑧数词作动词,统一⑨意动用法,以……为鉴5.特殊句式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___答案被动句举:被攻占6.互文修辞①朝歌夜弦:_________________②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_____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早晚吟唱弹奏②每走五步或十步,就有一楼阁(楼阁很多,到处都是)③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玉珍宝等物解释①~③句都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阿房宫赋复习》课件

阿房宫赋的艺术特点
富有想象力
阿房宫赋运用丰富的比喻和修 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 染力和表现力。
形象生动
杜牧通过精确的文字描写,使 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阿房 宫的宏伟景观。
情感真挚
阿房宫赋中表达了杜牧对秦始 皇和阿房宫的深深敬仰和赞美 之情,感人至深。
阿房宫赋的意义与影响
1
历史研究价值
阿房宫赋为我们研究秦代宫殿建筑历史、文化意义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2
艺术传承
阿房宫赋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人墨客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 远影响。
3
国家自豪感
阿房宫赋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瑰宝,使人们更加自豪和骄傲。
阿房宫赋的赏析与解读
作者的用心
通过研究杜牧的手迹,我们可以 深入了解作者创作阿房宫赋时的 思考和用心。
阿房宫壁画价值
阿房宫赋所描绘的景象与当时的 阿房宫壁画相互印证,为我们解 读阿房宫赋提供了线索。
考古发现
通过秦代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阿房宫赋中 所描述的建筑和风景。
结论与总结
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
阿房宫赋以其独特的艺术之 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 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阿房宫赋的历史价值
阿房宫赋为我们研究秦代文 化、宫殿建筑等方面提供了 珍贵的历史文献。
阿房宫赋的艺术价值
阿房宫赋通过其形象生动的 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深 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内心。
受众群体
阿房宫赋广泛流传,深受后世文人墨客和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阿房宫赋的主题与内容
1 歌颂秦始皇
阿房宫赋表达了对秦始皇的崇拜,赞美了他的统治和建造阿房宫的壮丽成就。
2 描绘宫殿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代的人又叹息了。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A
22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发出“人同此心,心
同此理”的感叹,指出“
,
”,秦统治者爱豪华,而人们也都顾
念自己的家。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
,
”,但是如果他们只
是哀叹但不能吸取教训的话,终将重蹈覆辙,让
后代的人又叹息了。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语法基础知识
A
1
实词:
意义较实 在,能独 立充当句 子成分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语气词 代词
A
虚词: 不能独立 充当句子 成分2名词 Nhomakorabea名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作状语
使动
词
名 词 意动
类 动 词 动词 动词
名词 使动
活
形容词 名词
用 形容词 形容词 动词 形容词 使动
形容词 意动
手中夺取财富丝毫不留情,而挥霍起来又一点也
不爱惜的两句是:“
,
?”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A
21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发出“人同此心,心
同此理”的感叹,指出“
,
”,秦统治者爱豪华,而人们也都顾
念自己的家。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
,
”,但是如果他们只
是哀叹但不能吸取教训的话,终将重蹈覆辙,让
指他内心所思慕的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
好理想的象征 / 美貌的女子
A
25
纵一苇之所如: 往,去 / 如同、像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代词,这 / 判断词
徘徊于斗牛之间:星宿名 / 一种体育活动 或游戏
A
26
三、 一词多义 1.而: ①虽一毫而莫取 ②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③客喜而笑
2.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下江陵
动词,往,去。 助词,的。 代词,代秦人。
A
18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2.倒装句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南亩之农夫多,状语后置)
(2)秦人不暇自哀 (哀自,宾语前置)
3.被动句
函谷举
函谷关被攻占
A
19
1、名词放在动词前,不能认为做主语的,即名词
代表的人或物不是谓语动作的发出者,则为状语。
2、几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
一个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3、动词前的时间、方位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六、文化常识
【妃嫔媵嫱】古代后妃制度森严,分为后、妃、 嫔、嫱等级别,媵为陪嫁的女性。 【幸】古代称天子所到之处为临幸,所爱为宠 幸。
A
20
七、理解性默写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在台上唱
歌,歌乐声让人感到春日般暖意的两句是:“
,
。”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王朝从人民
其他
为动用法 数词活用作动词
高考考试大纲规定18个虚词:
而何乎乃其 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 则者之
A
4
句子
完整的句结构是:
(定)主 [状] 谓 <补> +(定)宾
== --
~
A
5
“古来之赋此为第一”
A
6
杜牧,字牧之,晚唐杰
出诗人,后世称他“杜樊 川”。杜牧和李商隐同时 代且齐名被人们合称为 “小李杜”。
①表转折 ②表承接 ③表修饰
①名词,下面 ②动词,攻占
3.然: ①其声呜呜然 ②何为其然也
①拟声词词尾,……的样子
②代词,这样
A
27
四、 词类活用
1.羽化而登仙:
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一样
2.桂棹兮兰桨:
名作状,用桂树,用木兰
3.乌鹊南飞:
名作状,向南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向西,向东
规律:
代表的楚辞及 后世模仿之作
孕育于汉魏之际, 流行于两晋南北朝
的汉赋变体
A
9
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一 遮断,遮蔽
、 古 今
2.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趋向
异 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义 情绪气氛
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指宫室建筑精巧
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惜
A
10
A
11
二、一词多义
A
23
《赤壁赋》
一、 通假字 1.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酒 2.山川相缪: "缪"通"缭",萦绕 3.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
24
二、 古今异义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 希望、渴望
徘徊于斗牛之间:
指明月停留 / 多指人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
望/美人/兮天一方:
A
16
四、文言虚词
【而】 骊山北构而西折
连词,表承接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连词,表转折
A
17
【于】 (1)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2)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介词,到。 介词,表比较。
【之】 (1)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A
14
四、文言虚词
【焉】 (1)盘盘焉,囷囷焉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句末语气词。
A
15
焉 1、代词,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相当于“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助词 句末语气词 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 壁赋》)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 子”、“……地” 3、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A
7
赋
赋者,铺也。古文体。 铺采摛(chī,舒展)文,体物写志也。
艺术表现: 注重铺陈, 讲究声韵之美, 使用华丽词藻, 着上绚丽色彩。
内容重在: 摹写事物, 抒发情感, 表达思想。
A
8
赋的流变:
汉代流行 的大赋
骚赋 汉赋 骈赋
唐代产生的考试 专用的试帖赋, 其形式一直沿袭
至清末
律赋 文赋
屈原、宋玉为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意动用法:以……为鉴。
⑥六王毕,四海一 数词做动词,统一。
A
13
⑥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名词作动词,灭族。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名词作动词,变作焦土。
⑧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名词“歌、弦”用作动词,唱歌、弹琴。 “朝、夜”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⑨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动词作名词,都是指金玉珍宝等物。
一
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五步一楼
(一座)
爱
使六国各爱其人 (爱护)
秦爱纷奢
(喜爱)
缦
廊腰缦回 (像缦带一样)
缦立远视
(久)
A
12
三、词类活用
①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名词作状语:像缦带一样。
②辇来于秦
名词状语,用辇车。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
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④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