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鉴赏·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鉴赏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鉴赏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体文章。文章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房宫赋》鉴赏教学实录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阿房宫赋》鉴赏教学实录1
师: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晚唐杰出的诗人、颇负盛名的文学家杜牧的《阿房宫赋》。(板书:《阿房宫赋》杜牧)上一节课,吴老师指导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扫除了文字障碍,疏通了文意,并复习了有关“赋”的知识,今天我们这节课是在同学们已经读懂这篇“赋”的基础上,上一节“文言文鉴赏课”,去欣赏《阿房宫赋》的结构之妙、语言之美。在欣赏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古今之人对它的评价。
〔投影〕
(元朝)祝尧曰:“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古赋辨体》)
(清朝)金圣叹曰:“穷其极丽,至矣尽矣!却是一篇最清出的文字。文章至此,心枯血竭矣。逐字细读之!”(《金圣叹批才子古文》)
今人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
从古今之人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阿房宫赋》的确很有欣赏价值。下面首先来欣赏它的结构:师:(板书:一赏结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投影〕思考:①作者写“阿房宫”,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②《阿房宫赋》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怎样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③从的结构中,能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吗?
(生边读边思考,2分钟)
师:作者写“阿房宫”,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生:(部分):写了阿房宫的建造规模、楼阁廊檐、长桥复道、宫中美女、金银财宝。师:同学们说得比较细致、具体,如果把前半部分对阿房宫的叙写归一下类,分几个层次? 写了阿房宫的什么?
《阿房宫赋》教学实录及教后反思+++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教学实录及教后反思
【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精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音乐美,引导学生在读书、作文时自觉注意语感。
2.了解文章概括与铺陈的写法,体会跳脱、整散、长短、虚字衬垫及富丽夸张的语言特点。
3.了解古诗文的特殊句式。
二、预习要求查字典、正音、试读。
思考:
1.读了文章有什么感受?
2.想一想这种感受如何获得?
3.文章最核心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导语:同学们都读过杜牧的诗,有一首诗相信大家很熟悉——《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还有一首《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首诗都是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的。两千多年前,华夏大地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帝国突然像大厦一样地崩塌了,这个帝国就是——秦。千百年来,关于秦王朝这个大厦倒下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很多人都在为它总结经验教训。唐代有位诗人就说了:“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就总结出秦代灭亡的一个原因——焚书坑儒。当然还有很多后人写了很多的文章,都在讨论这个事情。所以到底怎么样看待这两千年前发生的事情,一直是我们讨论的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或许能给大家一点启发。那就是《阿房宫赋》。之前也已经让大家都预习过了,接下来老师来范读一遍课文,请大家认真听。
教师范读。
教师提问:请用两个字来概括,你听完之后对文章的感受。
生1:震撼。
生2:惊艳。
生3:磅礴。
《阿房宫赋》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教学实录1
点击浏览该文件
《阿房宫赋》教学实录2
阿房宫赋教学实录如下: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上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阿房宫赋》的前三个自然节,这堂课我们接着欣赏第四节。
版书:阿房宫赋
杜牧
师:在欣赏课文之前,我们先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和复习的情况。(幻灯片展示)请同学们回答下面几组字当中,有关字的意义。我们先看第一组:
六王毕,四海一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
师:找一名同学回答一下。
生1:“六王毕,四海一”其中的“一”是“统一”的意思。
师:实际这属于什么用法?
生1:数词的动用。第二句,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其是的“一”是每一个的意思。
师:“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中的“一”是什么意思?
生1:一把火。
师:一把火,数量词。“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这个“一”是什么意思?
生1:“整个”的意思。
师:好,请坐。下面,看第二组“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吾何爱一牛也
师:请同学回答一下。
生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其中的“爱”是“爱护”的意思。
师:“向使六国各爱其地”其中的“爱”是什么意思?
生2:爱惜,珍惜。
师:“吾何爱一牛也”其中的“爱”的意思?
生2:吝惜。
师:好,请坐。下面这几个“族”谁能回答一下?
族秦者秦也
谁得而族灭也
族庖月更刀
士大夫之族
生3:第一个“族”是“灭族”的意思。
师:灭族,使族灭。第二个呢?
生4:第二个“族”的意思是“使杀尽”的意思。
师:第三,族庖月更刀,这仆“族”呢?
生4:“一般地”的意思。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阿房宫赋》优秀教案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深情诵读,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2、品味语言,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3、把握文意,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
1、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教学难点】
1、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帝王若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这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一首咏史诗。诗人借阿房宫的兴废告诫君王要爱惜百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而与胡曾处于同一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则也选择了阿房宫作为他讽时刺世的一把利刃,那么在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一文中,杜牧又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观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杜牧,学习《阿房宫赋》。
二、初读文本,解决字音。
要求:
1、学生自由朗读,通过工具书解决都不准的字音。
2、让个别学生朗读,教师做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3、教师范读、播放录音,个别学生再读。最后全体学生齐读。
骊(lí)山廊腰缦(màn)回囷囷(qūn)焉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牧的《阿房宫赋》,简单说说题目,孩子们。阿房的“阿”是什么意思呢?
生:很大的宫殿。
师:怎么能说出它是一个很大的宫殿呢?用一个助词来表达。
生(齐声):阿。
师:好,是的。我们看,杜牧是晚唐的诗人,他曾经说了一句话。(ppt展示杜牧《答庄充书》中的句子:“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
师:发音真准!“为”读得真漂亮,动词。好,我们去研究第一句话:“凡为文以意为主。”那什么是“意”呢?小伙子,你可以回答吗?什么是“意”?
生:我认为应该是意境。
师:“意”,他理解为意境,非常棒的解读。同桌,你猜猜看,“意”会是什么呢?
生:意象。
师:意象?诗歌当中的意象。赋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说是意象也不为过。那你的同桌呢?你有自己的理解吗?
生:我也觉得是“意境”。
师:意境、意象,有没有不同的想法?接着传一下麦克。
生:我觉得是一种精神境界。
师:都这么喜欢用这么“高大上”的词语来形容啊,真的都很棒。但是孩子们,我们再想想,你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来,请你说。
生:我认为是内容。
师:你认为是内容,讲究立意之“意”。内容、思想、情怀、情感、意境,我看都对。一篇好的文章,杜牧是这样主张的。古人有这样一句话:何物最风流?魏晋人物晚唐诗。杜牧可是晚唐诗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传统的一脉便是那风流,又是怎样一个风流了得!
同学们读文章,能不能读出来这篇文章别样的立意?人们总是在谈“过秦”,什么是过秦?秦朝是我们中国古代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迅速地崛起,然后又迅速地衰败,太让人深思了。千古万代、千秋万代无数的文人墨客在研究它灭亡的道理是什么?为人的最高境界是做“帝王师”,那什么叫帝王师?“帝王”你懂的,“师”是老师的“师”,相信你已经懂了。最高境界是做什么?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学生:(议论纷纷)虚假。
铁皮鼓:其实有时候,仪式是必要的。问题在于,誓词的第一句话就违背了宪法!第一句是:“我宣誓,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宪法里恐怕不可能有这样的要求吧?比如我不是党员,你如何要求我忠于共产党?难道我连信仰自由都没有?我觉得似乎首先应该是遵守宪法吧?其实生活中这样荒谬的事情比比皆是,我们只要用心观察,就可以发现不对劲的地方。我今天忍不住要在上课前给大家读我从网上下载的一篇文章。大家听没听过龙应台这个人?
学生:(部分)听过。
铁皮鼓: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中,有三个台湾人写的杂文在大陆很有影响,一个是李敖,一个是柏杨--(有同学低声说,写过《丑陋的中国人》)对,写过《丑陋的中国人》,还有一个是龙应台,最有名的是《野火集》,其中最有影响的文章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大家知道讲什么的吗?(学生摇头)就是讲不要随地乱扔垃圾,不要污染环境之类的事情,在龙应台看来,这是比热爱祖国更重要的大事!现在的台湾,比二十年前文明了许多,我相信龙应台的功劳是很大的。我今天读的文章是龙应台的一篇文章《从<连爷爷您回来了>想到的》:
西安的学童为欢迎连战表演朗诵剧《连爷爷您回来了》,夸张的手势、做作的音调、不属于天真儿童的戏剧化的台词,在台湾成为许多人揶揄讽刺的笑柄。也有许多人,批评这些有“政治立场”的成人们对无辜的西安孩子们尖酸刻薄,不厚道。
我相信,不赞成对西安孩子嘲笑的人,不见得就欣赏那极尽夸张、充满成人意志的表演风格,而可能,他们和我一样,还深深记得台湾人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
《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 黄厚江老师
《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黄厚江老师黄厚江老师《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黄厚江老师亮亮老师
《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
——兼评
黄厚江老师的阅读生成
师:上课(师生问好),刚刚上课前同学们表现很不错,在语文课代表的带领下齐声朗读了全文,说明大家学习习惯很好。黄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怎么学习文言文?
生1:(课代表)我觉得应该首先理解文意,然后疏通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最后揣摩的感情。
师:很好!那你们预习后,对这篇文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沉默、思考)
师:看来大家没什么问题,那黄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中的气候一词怎么解释?
生1:文中意思是气象,今义是环境
师:是吗?
生2:老师,我觉得文中的意思应是天气,气象,间接说明阿房宫很大。
师:那今义呢?
生2:天气、时候吧,我又觉得不太像。
师:的确不太准确,应该是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的不同天气现象。就文中的意思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宫大,气候不同,另一种认为:不同的人在阿房宫里过着不同的生活,你们觉得呢?
生3: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即不同的人在阿房宫里过着不同的生活
师:理由是什么?
生4:其实很简单,大家看,这一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覆压三百余里,……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极言阿房宫之大,下启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有不见者,三十六年,所说宫女之多。
师:说的太好了!所以,气候是强调不同人的不同感受。由此可见,王子皇孙都是指生:宫女(生齐答)。
师:《阿房宫赋》这篇文章黄老师读了几十年,读着读着,就把这篇文章读短了,请看屏幕:
《阿房宫赋》鉴赏教学实录5篇
《阿房宫赋》鉴赏教学实录5篇
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阿房宫〞的〝呵房〞旧读〝婀旁〞(为ēpáng).为什么叫〝阿房〞?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说为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大意是:秦始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宫殿.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边驰道修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的宫阙(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咸阳.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灭亡都没完成.杜牧的《》就得在上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_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洒于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二)指导学生自读.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生8:是的。
师:依我看,第一句写到雨,即是写到愁苦之情,淋雨的滋味不大好受,何况是清明那细细密密的小雨呢。第二句中有“路人”一词,什么意思?(学生说“路上的人”)我看是出门在外的人,离家的游子。还有那么一种思家思亲之情呢。怎样抚慰这愁苦的飘离之情?喝酒!但是酒家却又找不到,没关系,问人吧,牧童随手一指,酒店在黄色或白色的杏花中时隐时现。至于酒喝了多少,感情有没有得到慰藉,还是交给读者去想象吧。我说的有道理吧?
师:什么是后庭花?
生11: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指沉于享乐的亡国之音。
师:作者写这诗的目的是——
生11:借古讽今,劝戒当朝统治者不要花天酒地,应该勤于政务。
师:说的很好,每当我来到南京秦淮河边看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卡拉并不OK时候,我就想起了这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还有什么要推荐?
生12: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生:选自〈樊川文集〉。杜牧,字牧之……
师:杜牧,字——
生:牧之!
师:韩愈,字——
生:退之!
师:毛泽东,字——
生:润之。
师:程老师,字——
生:???
师:混之!
生:哈哈!
师:注释上说杜牧的诗清新自然,你还记得杜牧的什么诗?
生7: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_《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
综合天地
2011.08
李
翔
实用案例
师:上课(师生问好),刚刚上课前同学们表现很不错,在语文课代表的带领下齐声朗读了全文,说明大家学习习惯很好。黄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学习文言文?
生1:(课代表)我觉得应该首先理解文意,然后疏通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最后揣摩作者的感情。
师:很好!那你们预习后,对这篇文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沉默、思考
)师:看来大家没什么问题,那黄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中的“气候”一词怎么解释?
生1:文中意思是气象,今义是环境。
师:是吗?
生2:老师,我觉得文中的意思应是天气,气象,间接说明阿房宫很大。
师:那今义呢?
生2:天气、时候吧,我又觉得不太像。
师:的确不太准确,应该是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的不同天气现象。就文中的意思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宫大,气候不同,另一种认为:不同的人在阿房宫里过着不同的生活,你们觉得呢?
生3: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即不同的人在阿房宫里过着不同的生活。
师:理由是什么?
生4:其实很简单,大家看,这一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覆压三百余里,……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极言阿房宫之大,下启“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有不见者,三十六年,”所说宫女之多。
师:说的太好了!所以,“气候”是强调不同人的不同感受。由此可见,“王子皇孙”都是指……
生:宫女(生齐答)。
师:《阿房宫赋》这篇文章黄老师读了几十年,读着读着,就把这篇文章读短了,请看屏幕:
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
其制可谓矣,
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其亡亦可谓矣!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阿房宫赋》_语文_高中_王建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诵读感受作者在作品中给予的讽喻意义
过程与方法:初读——品读——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认识并揭露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把握本文的情感主旨,分析手法,赏析语言。
【教学过程】
一、简介“赋”: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在形式上多用对偶、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华丽的辞藻描写事物。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在内容上多采用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的手法。
今天我们就围绕赋的这两个特点,深入探究本文的内容。
铺采摛文,需要通过诵读,而在诵读中,我们又可以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从而体会体物写志的特点。
二、赏析第一段
本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四句,第二部分到流入宫墙,第三部分到结尾。请同学来读一下第一部分。明确本部分为二一式的结构,所起的作用是有倾斜感,从而起到强调的作用。进一步分析“毕”“一”“兀”“出”,四字在表达中的作用,引导学生重读,感受其中的重读音表达出的情感。
第二层注意“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重读,强调阿房宫占地面积大,建筑高。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阿房宫赋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阿房宫赋
第一篇:文言文阅读与鉴赏——阿房宫赋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阿房宫赋
【课程简介】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多偏重词语教学,追求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忽视对篇章结构、语言的鉴赏。依据语文新课标“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精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赏结构、品语言、作评价,力争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全面提高文学素养。
【要点归纳】
一、对《阿房宫赋》古今之人的评价
(元朝)祝尧曰:“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
(《古赋辨体》)
(清朝)金圣叹曰:“穷其极丽,至矣尽矣!却是一篇最清出的文字。文章至此,心枯血竭矣。逐字细读之!”
(《金圣叹批才子古文》)
(今人)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
二、品读《阿房宫赋》全文
(一)读课文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语文·文言文阅读与鉴赏阿房宫赋
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改进措施
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提 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
增加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 ,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想法。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用多 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等,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THANKS
感谢观看
02
课文解析
文章结构
01 文章总体结构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描述阿房宫的壮 丽气势,再分别描述宫殿、楼阁、廊檐等建筑, 最后总结阿房宫的毁灭和教训。
02 段落划分
文章共分为五段,每段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内容, 使得文章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03 描述手法
文章采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使得阿房宫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
《阿房宫赋》课堂实 录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课堂导入 • 课文解析 • 课堂互动 • 课堂总结 • 教师反思
01
课堂导入
背景介绍
秦朝历史背景
介绍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强调秦始皇的雄心壮志 和阿房宫的兴建背景。
阿房宫的传说与故事
讲述关于阿房宫的传说和故事,激发学生对阿房宫的兴 趣和好奇心。
修辞手法
排比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如“直 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通过列举一系 列事实来增强语势。
XXX《阿房宫赋》教学实录及点评
XXX《阿房宫赋》教学实录及点评
《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XXX点评者:XXX
教学理念:文言文应该教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教学目标解释:
高中进新课改以后,课程理念、教材编制和教学方法都面临着变化。作为一线老师,很现实的问题是面对材,我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从语文教学来看,不但语体文教学碰到这样的问题,古诗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迫切。教材内容多而教学时间少的矛盾怎么解决?背诵积累和鉴赏感悟孰轻孰重?落实基础和创新拓展怎样才能彼此兼顾?学生自学和教师串讲的关系如何处理?应该偏重于语言文字、文章体式等形式要素教学,还是注重民族传统、古代文化等内容要素的熏陶?文言文教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还是传承经典?这些问题无论进入课改试验区与否,都可能是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必须要思考和探索的。教学重难点解释:
应该说,古诗文教学,我们已经有相当悠久的教学传统,已经有行之有效的前人经验,但在新课改浪潮之中,如何适应新的课程结构,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如何达成新的课程目
标,又要我们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有所创新。XXX老师的《阿房宫赋》这一课例,恰是继承与创新的良好示范。
教学过程的实录与随感:
师:上课!
本日我们一起研究第三个专题第一个板块的第二篇课文《阿房宫赋》。同砚们在课前预课文时,提了很多问题。但是大家提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解决,实际上也没有必要一个一个地解决。因为很多问题,只要把注释专心地琢磨一下,把上下文结合起来想一想,就能够自己解决。在这里,我们一起研究几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入题简洁,但包含了三层意思:1、不可能一一解决,是因为问题多,没有必要一个个解决,是因为有些问题没有太大的价值,这里隐去不说了,有些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大凡一线教师都有同感,学生有时候遇到问题,是因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二、指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子,也指点了一种读书方法:看注解、察语境、做比较。文言文的很多问题不就是这样解决的吗?三、“普遍性的问题”,也是典型性的问题,恰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课堂时间有限,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时间更有限,教师挑选教学内容的主动性起感化了。)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一、学情了解
师:现在我们上课啊,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上一次请一位同学将课文发给大家了。预习没有?
生:(齐声)预习了。
师:预习了,好。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同学有关课文情况。(走近一名同学)这位同学你来说说,这篇课文你预习了的印象或感受如何?
生:……
师: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生:……
师:(示意坐下,再换一名学生)啊,你说说看。
生:第一段写阿房宫的……
师:我是问预习了这篇文言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你以前学文言文有什么感受?
生:以前学过的,初中文言文啊。
师:以前学过的?……就是你对这篇课文的感受。就是这一篇课文你是在哪儿学过的?
生:……难。
师:哦,我所问的是,学这样的课文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蛮难懂的。
师:比如说……,你举个例子。
生:……
师:好。你坐下。我再请一位同学。(又走近一名同学)你来说说看。
生:我感到了阿房宫的气势和辉煌,壮观,还有秦朝宫廷的奢侈。
师:比如说,在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生:(读)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师:你认为这些都是写什么?是不是都是写壮观呢?应该说,“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覆压三百余里,我们一般有没有见过那么大面积的房子?
生:没有。
师:还有,骊山北构而西折,他们的房屋是以什么走向来建造的?
生:骊山。
师:骊山是座山,是吧。这座山像一匹马。一直通过山体走向咸阳。骊山,在渭河平原的南边,再往南边,就是秦岭,然后跨过渭河往西北,到咸阳。这个,所盖的房子跨度很大,在今天也很罕见。……还有没有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鉴赏·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鉴赏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晚唐杰出的诗人、颇负盛名的文学家杜牧的《阿房宫赋》。(板书:《阿房宫赋》杜牧)上一节课,吴老师指导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扫除了文字障碍,疏通了文意,并复习了有关“赋”的知识,今天我们这节课是在同学们已经读懂这篇“赋”的基础上,上一节“文言文鉴赏课”,去欣赏《阿房宫赋》的结构之妙、语言之美。在欣赏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古今之人对它的评价。
〔投影〕
(元朝)祝尧曰:“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古赋辨体》)
(清朝)金圣叹曰:“穷其极丽,至矣尽矣!却是一篇最清出的文字。文章至此,心枯血竭矣。逐字细读之!”(《金圣叹批才子古文》)
今人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
从古今之人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阿房宫赋》的确很有欣赏价值。下面首先来欣赏它的结构:师:(板书:一赏结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投影〕思考:①作者写“阿房宫”,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②《阿房宫赋》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怎样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③从本文的结构中,能
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吗?
(生边读边思考,2分钟)
师:作者写“阿房宫”,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生:(部分):写了阿房宫的建造规模、楼阁廊檐、长桥复道、宫中美女、金银财宝。
师:同学们说得比较细致、具体,如果把前半部分对阿房宫的叙写归一下类,分几个层次?写了阿房宫的什么?
(生沉默、思考)
生1:分三个层次。阿房宫的建造规模、楼阁廊檐、长桥复道都是写宫殿,第二层写妃嫔媵嫱,第三层写宫廷的摆设。师:表述上再简练一些。(生思考)
师生共同归纳:三个层次分别写了宫殿、美人、珍宝。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板书:宫殿—美人—珍宝)第三段重点写了什么?
生1:写秦的贪得无厌。
生2:写秦的灭亡。..
师:秦为什么灭亡?
生(部分):横征暴敛、穷奢极欲、腐败堕落、肆意挥霍导致亡国。
师:很好。〔板书:(秦)奢侈亡国〕
师:第四段重点写了什么?
生1:劝戒统治者接受前人的亡国教训。
师:“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在劝诫谁?第三个“后人”指谁?生2:劝诫唐敬宗接受前人的亡国教训,勿蹈覆辙。
师:很好。(板书:(唐)勿蹈覆辙)
师:《阿房宫赋》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怎样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部分):前半部分是叙事,后半部分是议论。
师:结合“赋”的特点,说说前后两部分的联系。
生(部分):前半部分是铺事,后半部分是写志。
师:“赋”的特点是“铺事写志”,又叫“托物言志”。
(板书:托物、言志)
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生思考)
生1:铺事是写志的基础。
生2:写志是铺事的目的。
师:(板书:(基础)(目的))
师:文章的第三段与第四段可不可以对调?为什么?
生:(沉默片刻,后齐声)不可以。
生1:第三段是由一二两段引出的议论,紧承第三段,所以不能与第四段对调。
生2:前半部分是“现象”,第三段是透过“现象”揭其本质,穷奢极欲必然导致亡国。第四段承接第三段,劝诫唐敬宗接受前人的亡国教训,勿蹈覆辙。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言之成理。三四两段确实不能对调。理由是第三段的感慨是由上文宫殿的奢华与人民的贫困的对比中引申出来的;后一段的议论则以更深远的历史眼光,把一千年前的“史实”与一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开去。
师:从本文的结构中,能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吗?
生(部分):借阿房宫的兴灭,寄托对统治者的讽喻。
师:由此看来,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齐声):严谨、巧妙。
【点评】结构美,在于它为内容的排铺提供了舒畅的空间,并具备使前文后语有机承接的逻辑机制。授课教师抓住了这一要津,从概括《阿房宫赋》的内容入手,让学生感受课文结构与内容的和谐,其间注意引导学生审视各段文字的内在联系。教法合理,推进顺畅。“假设置换”,给学生以深入探究的机会,亦属妙着,果然有收效。
《阿房宫赋》“铺事”的材料极为丰富,作者精心切分、钩连,由物及人,再由人及物,为“写志”奠基蓄势,堪称“巧妙”。欣赏这点,似应着力强化。
师:欣赏完了《阿房宫赋》的结构之妙,再让我们欣赏它的语言之美。《阿房宫赋》的语言之美是众口同声的。有人说,它的语言是有颜色、有声响的。你甚至可以听到百姓的叹息声、宫女的啜泣声、帝王的呵斥声、戍卒的呐喊声。下
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去领略美、品味美吧!
师:(板书:二品语言)下面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句子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赋”的特点,说说哪句话、哪段话最精彩?为什么?
(生读书、思考3 分钟)
师:(巡场、了解学生情况)同学们画出的值得品味的句子很多,比较集中的大概有十几处,时间关系,我们只能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句子共同咀嚼品味。
同学们先看第一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很多同学都画了这一句。它好在哪儿?
生1:简洁。两组偶句,12个字极俭省地交代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和巨大的耗资。
生2:概括。从“六王毕”到“四海一”,历史漫长,作者只用了六个字。
师:好。从“(秦)孝公据肴殳函之固”到“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到“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从“毕”到“一”,横扫百年时空,可谓力扛千钧。这六个字体现了“赋”的什么特点?
生(部分):跳跃。
师:对,跳跃。“赋”非诗非文,亦诗亦文,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跳跃。除此之外,这句话还好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