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部编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第16课《阿房宫赋》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高一必修下册课时16第八单元16 阿房宫赋 杜牧(三)教案
写出了宫中 “妃嫔媵嫱”们的奢侈的梳妆。而写“妃嫔媵嫱”们的奢侈梳妆和骄奢生活,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暴露出帝王生活的糜烂。
接着,作者又从阿房宫中的收藏来描写秦始皇的横征暴敛。“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是用了铺排的手法把被秦始皇消灭了的六国罗列在一起,写出了秦王掳掠的广泛;而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
首先,我们都知道,《阿房宫赋》是一篇“赋”,而赋的文
思考、书写
聆听
体特点,首先是要对事物的多姿多彩做形象化的描写,力求把事物的特征全面详尽地显示在读者的眼前;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尤其重视赋的“写志”作用。
下面,我们就从文章的第一段开始,来探究杜牧是如何通过“赋”这一文体来体现警示价值的。文章是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四句开始叙述的,寥寥十二个字,却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来对“阿房宫”的构筑做扼要的概括。然后,作者便转入了对阿房宫的内在结构做详尽的描绘:“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从广度上,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从地势走向上分别写出了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非凡的气势;接着,便用“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写出宫内楼阁建筑的奢侈与豪华。而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更把宫内建筑的繁复做了一个简洁的概括。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写法并不是要对阿房宫 的富丽堂皇做歌颂性的展示,恰恰相反,作者是要借助于这样的描绘,对秦始皇的骄奢淫逸做锋利的揭露与批判。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3)掌握《阿房宫赋》的基本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文的能力;(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牧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理解历史兴衰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3)领悟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2. 《阿房宫赋》的基本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3. 杜牧的忧国忧民之情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阿房宫赋》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结构;2. 《阿房宫赋》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的分析;3. 杜牧的忧国忧民之情和人生哲理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阿房宫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理解文意;(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阿房宫赋》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研究性学习:(1)学生针对《阿房宫赋》中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引导学生感受杜牧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兴衰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3)引导学生领悟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背诵《阿房宫赋》的情况;2. 学生对《阿房宫赋》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4. 学生对杜牧的忧国忧民之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注释;2. 相关历史资料:秦始皇、阿房宫等;3. 文学鉴赏书籍或文章;4. 多媒体教学设备。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八单元16.1阿房宫赋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阿房宫赋》的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对赋文特色的分析、历史意义的探讨等。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4. 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设置多媒体展示区,方便展示教学资源。同时,确保教室环境舒适,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阿房宫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赋吗?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16.1 阿房宫赋教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16.1 阿房宫赋教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选自千古绝唱《阿房宫赋》,作为一篇富有诗意的历史散文,既体现了杜牧深厚的文学功底,又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本节课将重点解析赋文的语言特色、艺术手法以及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古人对宫殿之美的描绘,以及对秦朝兴亡的深刻反思。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 艺术手法:意象的运用、修辞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 情感表达:对秦朝宫殿的描绘与对历史的反思
3. 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 秦朝的历史背景:统一六国、阿房宫的建造与毁灭
- 作者杜牧的历史观:对秦朝兴亡的思考
- 赋文中的历史教训:权力、奢华与灭亡的关系
4. 文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五、作业布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能够领会作者对秦始皇及阿房宫的批判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骄奢淫逸的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内容。
(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对作者批判态度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阿房宫赋》的内容,了解文章的背景。
(2)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阿房宫赋》,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秦始皇和阿房宫的历史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秦始皇和阿房宫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指导文言文阅读方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主题讲解(1)讲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分析作者批判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骄奢淫逸的危害。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课后作业的要求。
五、作业布置1. 翻译并背诵《阿房宫赋》。
2. 写一篇关于《阿房宫赋》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结合历史知识,分析秦始皇和阿房宫的关联,不少于200字。
六、教学延伸1. 对比阅读(1)推荐阅读其他描写秦始皇和阿房宫的文章,如《史记·秦始皇本纪》。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文意,掌握其基本内容和结构。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欣赏并评价《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阿房宫的赞美之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之意。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基本内容、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历史和文化知识。
2. 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查阅资料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及其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讲解。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和艺术特色。
5. 鉴赏与评价:(1)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学生进行文学鉴赏,评价课文的审美价值。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学生抄写课文中的美词佳句。
8.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扮演杜牧或其他历史人物,展现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学年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2)能够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了解赋的特点;(3)能够领会作者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表达出的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3)通过探究学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3)培养学生热爱人民,憎恶暴政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文言文内容;2. 赋的特点及其在《阿房宫赋》中的体现;3. 作者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表达出的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三、教学难点1. 《阿房宫赋》中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2. 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3.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2)介绍《阿房宫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理解文意;(2)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赋的特点。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阿房宫的描写,探讨其背后的意义;(2)让学生思考作者写作的意图,理解其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阿房宫赋》,理解文意;2. 分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总结赋的特点;3. 结合课文,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学生对《阿房宫赋》文言文内容的理解;(2)学生对赋的特点及其在《阿房宫赋》中的体现的分析;(3)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精选5篇)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精选5篇)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篇1教学目的1、领会本文骈散兼行,音韵流畅的艺术风格。
2、理解本文详略适宜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和代古讽今的作用,以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4、理解并归纳“一、爱、取、族、焉、而、天”等词语的用法。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1、明确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手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秦代时,秦始皇嫌都城咸阳人多,原来的宫廷狭小,就在谓南营造新宫,面积庞大,隔离天日,到秦之都没有完工。
直到项羽带兵攻入咸阳,一把火将它烧毁,据说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不灭。
这座庞大的宫殿建筑群现在只剩下夯工和台基,它就是阿房宫。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
二、解题1、文体“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
《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是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铺的手法。
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时注重铺陈和夸张;结尾多发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多个阶段。
本文属于文赋。
2、背景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此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风雨飘摇。
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杜牧此文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总结秦王朝骄奢遥逸终政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三、整体把握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3、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例文,划出疑难。
四、指导学生自读1、2段(一)第1段:1、第一层:“六五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写了阿房宫的背景。
重点词:兀:形——动,被砍光。
一:名——动,统一。
学生背诵。
2、第二层:覆压三百余里。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欣赏和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修养。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文言文内容理解和主旨把握。
2. 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 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的欣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专业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观点的把握。
3. 文章的表达技巧和创新思维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阿房宫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理解文言文内容,并做好笔记。
4. 探究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分享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团队协作能力。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阿房宫赋》的文言文内容、主旨把握、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3. 自主学习能力: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阅读理解、笔记整理、问题提出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阿房宫赋》文本,相关注释和解读。
《阿房宫赋》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创作年代及相关历史知识。
(2)能够把握《阿房宫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寓意和表达手法。
(3)能够分析《阿房宫赋》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阿房宫赋》。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秦始皇奢侈浪费、荒淫无度的批判。
(2)理解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阿房宫赋》的主要内容及其寓意。
(2)分析《阿房宫赋》中的修辞手法及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理解《阿房宫赋》中的历史背景,如秦始皇的统治及阿房宫的兴建。
(2)分析《阿房宫赋》中的寓意,如对秦始皇的批判及对百姓的同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秦始皇及其统治背景。
(2)介绍阿房宫的兴建及其规模。
(3)引导学生关注《阿房宫赋》这一作品的文学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阿房宫赋》中的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感悟理解:(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秦始皇的批判态度。
(2)感受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阿房宫赋》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3. 深入了解秦始皇的统治及阿房宫的兴建,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语文-高一-部编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第16课《阿房宫赋》优秀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课文中形象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了解赋的特点。
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了解“赋”的语言特点2.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们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
2.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一、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相关常识简介:1.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荀鹤之父。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阿房宫据史书上说,秦始皇每吞并一个诸侯国,便令工匠仿照该国的宫室式样,再造于咸阳。
将虏获的各国美女、珍宝,纳入其内。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3)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阿房宫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了解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辉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2. 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阿房宫赋》中的一些生僻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 对《阿房宫赋》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和领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理解文中的词汇和句式,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讲解《阿房宫赋》中的生僻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2. 学生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3. 学生能够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4. 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篇;2. 参考书目:有关杜牧及其作品的参考书籍;3. 网络资源:有关阿房宫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4. 教学工具:PPT、投影仪等。
《阿房宫赋》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结构;(3)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阿房宫赋》的主题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建筑的壮美与历史的厚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了解历史的兴衰变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结构;(3)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阿房宫赋》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2)对《阿房宫赋》主题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古建筑和历史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阿房宫赋》,熟悉课文;(2)要求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分析《阿房宫赋》的主题和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讲解:(1)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2)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结构。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翻译练习;(2)选取课后习题,进行解答讲解。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背诵《阿房宫赋》。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背诵《阿房宫赋》;2. 整理《阿房宫赋》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进行巩固学习;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课后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阿房宫赋》主题和情感的深入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古风的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16.1 《阿房宫赋》(教案)
第八单元 16.1 阿房宫赋教案教学目标1、深情诵读,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2、品味语言,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3、把握文意,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文言文的结构、表达、运用,抓住关键词语,培养学生建构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文言内容,学习历史事件并查阅资料,运用分析与思考、探究与联想等方法,把握规律,发展提升思维能力。
审美鉴賞与创造:学习本文运用的艺术手法,体会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历史事件的思考深度,探究本文的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增加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掌握常用实词、虚词用法与重点句子翻译。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
学习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方法,能运用类比联想与比喻联想。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
帝王若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
”这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阿房宫的兴废告诫君王要爱惜百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而与胡曾处于同一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则也选择了阿房宫作为他讽时刺世的一把利刃,那么在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一文中,杜牧又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观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杜牧,学习《阿房宫赋》。
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
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本文就是作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这篇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第16课 (1)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第16课(1)阿房宫赋1.作者知识晚唐“紫薇”——杜牧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
出身名门,唐代宰相杜佑之孙,26岁中进士,在地方和中央都曾任职。
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自号“樊川居士”,后世称“杜樊川”。
曾写《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故又称“杜紫薇”。
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是继韩愈、柳宗元之后的散文大家。
有《樊川文集》传世。
《阿房宫赋》历来被视为“文赋”赋——受唐宋古文运动影响,推动赋由骈俪走向散文化,的开先河之作。
文赋笔锋犀利,寓意深刻;旁征博引,条分缕析;议论中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善于形象地描写、叙述,鲜明生动。
诗——成就最为突出,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诗风清丽自然,豪健俊爽。
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2.背景知识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
当时的皇帝——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嗜好游猎,追求声色犬马。
为了一己的享受,他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生活放纵,不理朝政。
杜牧有感于当时的政局,写下了《阿房宫赋》。
3.文体知识——赋赋是古文中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特征,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铺采摛文”指赋的形式特点,即注重铺叙,辞藻华美,浓墨重彩。
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作“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作“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作“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16《阿房宫赋》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精读,体会文章的音乐美,引导学生在读书、作文时自觉注意语感。
2. 了解文章高度概括与极尽敷陈的写法,体会跳脱、整散、长短、富丽夸张等语言特点。
3. 辩证思考作者观点,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作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读,感受阿房宫的宏伟壮观,品味赋体文的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学习古代优秀士人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以史为鉴,积极思考而发出的“理性的声音”。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培养语感;了解背景,知世论文;合作互译,适时点拨;诵读指导,强化理解。
一、激趣导入有人说,在《阿房宫赋》中,我们甚至可以听到百姓的叹息声、宫女的啜泣声、帝王的呵斥声、戍卒的呐喊声。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杜牧的《阿房宫赋》。
二、品读体味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借助现代数字技术,为我们呈现出的阿房宫图景。
请同学们思考:1、此情此景假如此时你正置身于阿房宫这个景点,不禁有感而发,想要拍照片发朋友圈,你会取景何处?配上文中哪几句赋文呢?2、看图猜文“压”意为盖,沉重感,言其多。
“里”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
“溶溶”,言其舒缓。
两条大河流入宫墙,言其大。
“缦”原是丝绸,这里指飘逸、曲折。
“檐牙”如鸟高啄,向上突起,动感,言其奇特。
“各抱”随地形起伏,紧贴,言其设计之合理巧妙。
“钩心斗角“互相交错,如兵刃相加,言其险。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叠词,细绘一笔,用比喻说明实在太多。
(此时板书“多、大、密、高、奇、险”)3、灵动措辞“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明确:比喻、对偶、反问修辞。
“长桥如龙,复道如虹”明确:比喻修辞。
比较原句和改句表达效果,灵动的措辞,给人一种惊奇感,从惊叹语气中表达了对那些建筑物的观感,给客观描写涂上了浓厚的抒情色彩。
这一段,以宫女的歌舞之感、以阿房宫的大、多、奇、险、巧,状阿房宫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旁宫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掌握本文涉及到的文言知识,包括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文言句式以及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三、情感目标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了解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文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三、简介“赋”“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修辞:渲染夸张,多用比喻、排比、对偶等四、关于阿房宫(一)传说中的整体情况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
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
其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
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
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
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二)传说中的修建情况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
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
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
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
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
”(三)传说中的名字的由来(一说)某一日,秦始皇忽然觉得咸阳的人多,先王的宫殿太小,于是就要再造一个宫殿。
大臣问造在哪里,秦始皇操陕西方言说:“阿房”。
阿房并不是一个实际地名,它的意思是“近旁”、“旁边”。
听了秦始皇的话,大臣们就命工匠在咸阳宫旁边的上林苑建了一个“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庞大宫殿,取名“阿房宫”。
(二说)阿房宫早在秦始皇曾祖父惠文王时就开始修建了,原名阿城。
阿的意思是高大的丘陵,言其宫殿很高。
惠文王死,工程就停下了。
直至几十年后的秦始皇,才又接着修。
因为在高大的丘陵上修房,故名阿房宫。
(三说)传说中秦王赢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阿房宫。
(四)传说中的覆灭情况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
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点拨:那么23岁的杜牧为何要写《阿房宫赋》?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背景。
五、写作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
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
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六、初步感知1、学生朗诵,注意正字音2、学生齐读课文(同学们,读完这篇文章,大家对阿房宫总体的印象是什么?好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阿房宫,感受它的奢华、宏伟)七、文本研习1.学生自读注解,疏通课文大意。
划分文章层次。
一(1—2):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二(3—4):由古及今,铺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2.具体研习第1段。
(一)补充解释:1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而:表顺接的连词。
北、西:名词作状语。
走:达。
3各抱地势抱:适合,随着。
4盘盘焉焉:……的样子。
5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量词,座,所。
6复道行空行空:横跨半空。
7不知西东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
8歌台暖响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
9而气候不齐而:然而。
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
齐:相同。
(二)分析内容:思考:本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来写的?(小组讨论)明确: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
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
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
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
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
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
(三)学生再读或试背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第一段:检查翻译、背诵及活用词掌握理解情况。
二、分析第二段。
(一)补充解释:1辞楼下殿辞:离开。
下:走下,名词作动词。
2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
3朝歌夜弦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
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
4为秦宫人为:成为。
5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绿云:黑发。
6雷霆乍惊乍:突然。
7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动词,往,到。
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9齐楚之精英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10金块珠砾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
(二)分析内容:提问:第2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可分几层?明确:第2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
本段内容可分三层。
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
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
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
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三)学生集体朗读或试背本段文字。
三、具体研习第3段。
(一)补充注释: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
2秦爱纷奢纷:多,繁华。
3人亦念其家念:顾念。
4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怎么,为什么。
5多于南亩之农夫于:比。
南亩:田间。
6多于周身之帛缕周:全。
帛缕:借代衣物。
7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
(二)分析课文:分组讨论第3段的内容及层次。
明确:本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用之如泥沙”以上为一层,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二层,用六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
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
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
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文章旨意。
(三)学生集体朗读或试背课文。
四、分析第四段。
(一)补充注释: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如果。
爱:爱护。
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
为:做。
4谁得而族灭也得:能够。
5秦人不暇自哀哀:哀叹。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二)分析内容:1、提问:“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呜呼”之后的四句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明确:“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加强感情色彩,起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
“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2、提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要说明什么?明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
3、提问:“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明确:①②④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③指唐以后的人(统治者)。
这句话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4、提问: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
明确:原因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小结:总结教训警告当世戒奢爱民六、主旨归纳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