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鉴赏 霍松林

合集下载

霍松林《欲申炯戒赋阿房》

霍松林《欲申炯戒赋阿房》

欲申炯戒赋阿房霍松林在唐人小赋中,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很出色的作品。

脱稿不久,即引起人们的重视。

《新唐书·文艺传·吴武陵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太和初,礼部侍郎崔郾试进士东都,公卿咸祖道长乐。

武陵最后至,谓郾曰:“君方为天子求奇材,敢献所益。

”因出袖中书,搢笏授郾读之,乃杜牧所赋阿房宫。

辞既警拔,而武陵音吐鸿畅,坐客大惊。

武陵请曰:“牧方试有司,请以第一人处之。

”郾谢已得其人;至第五,,郾未对,武陵勃然曰:“不尔,宜以赋见还!”郾曰:“如教。

”牧果异等。

在晚唐人冯贽所著的《云仙杂记》里,甚至说虱子也在念《阿房宫赋》。

这自然是虚构;但也曲折地反映了这篇作品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杜牧是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樊文川集》卷一三《答庄充书》)的。

那么,他写《阿房宫赋》,其用意何在呢?关于阿房宫建造的时间、原因、地址及规模,《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贾山传》《水经注·渭水》以及《三辅旧事》《三辅黄图》等都有记述;《史记》成书最早,其记述也比较准确,故摘引如下:(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

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表南山之巅以为阙。

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

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

这一段记述与《阿房宫赋》的描写相对照,有几点值得注意:一、秦始皇修阿房宫,主要由于“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

即随着国家的统一,作为国都的咸阳人口不断增加,原有的宫廷已不能满足新的需要,故于渭水之南营建新的朝宫,可见《阿房宫赋》把阿房宫的兴建完全归因于“秦爱纷奢”,并不确切。

《阿房宫赋》写作特点

《阿房宫赋》写作特点

《阿房宫赋》写作特点
《阿房宫赋》写作特点
1.想像、比喻与夸张
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见“有关资料”霍松林的《〈阿房宫赋〉鉴赏》引文)也不很详。

这给写“阿房宫”造成了困难,但却给作者留下了驰骋想像的空间。

可以说,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

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出自想像。

这些奇特的想像不但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带动人沿着他开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

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有直接关系。

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出于想像,既是比喻,也是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描写、铺排与议论
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

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

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

描写中铺排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排的例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

这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像编类书一样堆砌相同词语,而是写得不繁缛冗杂,恰到好处。

3.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本文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

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以“盘盘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

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

《阿房宫赋》课文赏析

《阿房宫赋》课文赏析

《阿房宫赋》课文赏析《阿房宫赋》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牧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赋文。

这篇文章以其严谨的结构、丰富的修辞手法、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下面从这几个方面对《阿房宫赋》进行赏析。

1.结构分析《阿房宫赋》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文章开头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了主题,接着从阿房宫的建筑、人物、事件三个方面进行描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在描述过程中,作者采用了并列、对比、递进等多种结构手法,使得文章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2.修辞手法《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丰富多彩,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夸张和排比。

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将阿房宫的壮丽与豪华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其宏伟气势。

同时,作者还运用排比手法,通过并列的句式,强化了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

此外,作者还采用了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语言风格《阿房宫赋》的语言风格独特,文采斐然。

作者运用华丽的辞藻,精炼的语言,描绘出了阿房宫的壮丽与豪华。

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读来音韵和谐,极具美感。

整篇文章语言优美,文笔流畅,展现出了杜牧卓越的文学才华。

4.主题思想《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深刻而鲜明,作者通过描绘阿房宫的壮丽与豪华,揭示了秦朝统治者的奢侈腐败,批判了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阿房宫的毁灭警示后人,强调了勤俭节约、关注民生的重要性。

整篇文章思想深邃,意义深远,让人深思。

综上所述,《阿房宫赋》是一篇极具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阿房宫赋》古文赏析

《阿房宫赋》古文赏析

《阿房宫赋》古文赏析《阿房宫赋》古文赏析【作品介绍】《阿房宫赋》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篇散文,遣词用字无比华美,思想深刻见骨,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古文之一。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原文】阿房宫赋作者:[唐]杜牧六王毕[1],四海一。

蜀山兀[2],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3],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4],直走咸阳[5]。

二川溶溶[6],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7],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盘盘焉[8],囷囷焉[9],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10]。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11],不霁何虹[12]?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13],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1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15];烟斜雾横,焚椒兰也[16]。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17],杳不知其所之也[18]。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19],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20]。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21],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22],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23],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24],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25],多于南亩之农夫[26];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27];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28];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29];管弦呕哑[30],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31],日益骄固。

戍卒叫[32],函谷举[33],楚人一炬[34],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赏析

《阿房宫赋》赏析

《阿房宫赋》赏析《阿房宫赋》是初中的文言文当中又一经典制作,其重要性绝对无可撼动。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阿房宫赋》赏析。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广东版教材为“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也做“东西”)。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

明星荧(yíng)荧(yíng),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lù)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广东版教材无“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 cī ),多于周身之帛(bó)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ōu)哑(yā),多于市人之言语。

文言文《阿房宫赋》原文及赏析

文言文《阿房宫赋》原文及赏析

文言文《阿房宫赋》原文及赏析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那么文言文《阿房宫赋》原文及赏析分别是怎样的呢?以下仅供参考!《阿房宫赋》作者: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赏析】从内容结构上看,此赋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杜牧《阿房宫赋》赏析

杜牧《阿房宫赋》赏析

杜牧《阿房宫赋》赏析杜牧《阿房宫赋》赏析《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全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杜牧《阿房宫赋》赏析,欢迎阅读。

阿房宫赋作者:杜牧原文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

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

明星荧(yíng)荧(yíng),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 cī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ōuyā),多于市人之言语。

《阿房宫赋》赏析

《阿房宫赋》赏析

《阿房宫赋》赏析【赏析】(一)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分析:《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

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

第2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槽,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二层(“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

三层(余下各句)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秦皇无道,导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第4段: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 课文赏析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 课文赏析

阿房宫赋-课文赏析一、方法点拨赋是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可参考有关资料,分别在内容和形式上给学生作一些必要的提示。

通过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这篇赋讽喻现实的思想意义的认识;在讲解赋体的源流和特点后,注意让学生将这篇赋和本单元的其他三篇作一些比较,掌握赋在描写叙事议论等方面的一些特点,为熟读背诵打下基础。

写作方面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结合字词的讲解和句法的分析,对炼字的精当、详略的适宜、比拟的写法,用韵、不堆砌典故等,做一些必要的点拨,以提高学习兴趣,加快记诵速度。

二、赏析要点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旷世济俗的情怀。

这篇赋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正在于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因此,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赋的特点。

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前两段重在学习文赋的“体物”(叙述、描写)特征、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三)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三、赏析实践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阿房宫赋》鉴赏 霍松林

《阿房宫赋》鉴赏 霍松林

《阿房宫赋》鉴赏霍松林《阿房宫赋》鉴赏霍松林杜牧是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统书》)的。

那么,他写《阿房宫赋》,其用心何在呢?关于阿房宫建造的时间、原因、地址及规模,《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贾谊传》《水经注・渭水》以及《三辅旧事》《三辅王图》等都有记述;《史记》成书最早,其记述也比较准确,故摘引如下:(始皇)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

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表南山之巅以为阙。

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

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

这一段记述与《阿房宫赋》的描写相对照,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秦始皇修阿房宫,主要由于“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

即随着国家的统一,作为国都的咸阳人口不断增加,原有的宫廷已不能满足新的需要,故于渭水之南营建新的朝宫。

可见《阿房宫赋》把阿房宫的兴建完全归因于“秦爱纷奢”,并不确切。

二、阿房宫先建前殿,终始皇之世,全部工程并未完成。

即使全部完成,也谈不上《阿房宫赋》所说的“覆压三百余里”。

三、秦始皇三十五年才开始修阿房宫,距始皇之死不过两年,因而《阿房宫赋》说“宫人”们“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也不合事实。

项羽入关,阿房宫即化为灰烬,杜牧描写阿房宫,所依据的最早最可靠的文字资料,也只能是《史记》中的有关部分。

而把《阿房宫赋》的描写和《史记》中的有关记载相比较,就发现它在很大程度上出于作者的艺术想像和夸张;想像和夸张的用意,则在于借历史题材以警戒当时的荒淫君主。

就是说,这不是历史著作,而是文艺作品。

如果把它看成历史著作据以考证阿房宫的规模,评论秦始皇的功过,那就错了。

阿房宫赋原文及赏析

阿房宫赋原文及赏析

阿房宫赋原文及赏析阿房宫赋原文及赏析阿房宫赋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不知乎一作:不知其)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有不得见者一作:有不见者)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六国为秦所灭,天下被统一。

蜀山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

(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

(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

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

每五步一座高楼,每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像绸带一样迂回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

阿房宫赋 译文与练习

阿房宫赋 译文与练习

【作者简介】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称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后人为了区别于杜甫,称其为小杜,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课文点译】【课文全译】六国覆灭了,天下统一了;蜀地山林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巍然耸起。

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高楼重阁遮天蔽日。

它从骊山的北面建起,然后向西曲折延伸,一直通到咸阳。

渭水和樊川两道河缓缓流淌,流进了宫墙。

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腰带般的长廊像绸带似迂回曲折,屋檐高高翘起像鸟嘴向空中飞啄。

这些楼台亭阁,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层叠的木拱中心勾连,殿角相向对峙,像在互争上下。

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那样密集,像水涡那样套连,巍峨矗立,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

那长桥卧在水面上就像蛟龙,可是没有风云涌起,怎么会有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就像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产生霓虹?楼阁高高低低,幽冥迷离,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

高台上传来温柔的歌声,使人感到如同春光一般温暖;大殿里寒气逼人的舞袖飘拂,仿佛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就在同一天之内,同一座宫里,而气候冷暖却截然不同。

六国的妃嫔宫女、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

她们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

每天清晨,只见明亮的星光晶莹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墨绿的云彩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涨起一层油腻,那是她们洗脸后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那是她们焚烧异香的椒兰。

雷霆忽然震响,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杳然无声,不知它驶向何方。

16.1《阿房宫赋》教材解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16.1《阿房宫赋》教材解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教材解读:“钉头磷磷”杜牧《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被譽为“古来之赋,天下第一”。

全篇运用了“溶溶”“盘盘”“囷囷”“融融”“凄凄”“荧荧”“扰扰”“辘辘”“磷磷”等许多叠音词,音韵铿锵,文采焕然。

其中“钉头磷磷”一词的注释存有争议。

第一种说法: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将“磷磷”注释为“有棱角的样子。

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注释为“水中石头突出的样子。

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第二种说法:搜狗百科的翻译是,“梁柱上密集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

第三种说法: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对“磷磷”的解释为“色彩鲜明的样子”。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解释为“原指玉石的色彩映耀,这里是形容梁柱上的钉头的光彩耀目”。

廖昌褀先生在《“磷磷”释疑》中认为:“磷磷”(读去声lìn lìn),形容宫门钉头闪闪。

“钉头”究竟是梁钉,还是门钉?“磷磷”的意思究竟是突出、密集,还是闪亮夺目?笔者以为,考证古代诗文中的字义既不能盲目地沿袭旧说,也不能随意地提出新说,而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既要查阅典籍,也要联系语境,务必深思慎取!第一,查阅《简明古汉语词典》,“磷磷”有石头突出、钉头突出的意思;查阅《古代汉语词典》,“磷磷”有色彩鲜明的意思。

其他工具书基本上也只收录这两个义项。

“磷磷”是否还有“密集”义,尚需进一步考证。

郭芹纳先生在《训诂学》一书中提出了“因文证义”之训诂法,即通过排比归纳来考证一个词语的意义。

我们要明确杜牧笔下的“钉头磷磷”究竟是何义,还得看看唐人做何解释。

《古代汉语词典》解释“幂幂”为“浓密笼罩之貌”,将“落落”解释为“零落、稀疏的样子”。

根据对文互训的原则,“磷磷”与“幂幂”“落落”对举,意思相近或相反,恰好说明“磷磷”有密集义。

在文中,“磷磷”与“参差”对举,我们还可以根据“参差”来推断论证“磷磷”的意思。

杜牧《阿房宫赋》赏析

杜牧《阿房宫赋》赏析

杜牧《阿房宫赋》赏析杜牧《阿房宫赋》赏析《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全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杜牧《阿房宫赋》赏析,欢迎阅读。

阿房宫赋作者:杜牧原文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

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

明星荧(yíng)荧(yíng),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 cī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ōuyā),多于市人之言语。

杜牧:《阿房宫赋》赏析

杜牧:《阿房宫赋》赏析

杜牧:《阿房宫赋》赏析杜牧:《阿房宫赋》赏析《阿房宫赋》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原文】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赏析第一段,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这12个字,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语言简练到不能删削分毫的程度,笔力千钧。

《阿房宫赋》翻译赏析

《阿房宫赋》翻译赏析

《阿房宫赋》翻译赏析《阿房宫赋》翻译赏析《阿房宫赋》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

其全文古诗如下:【前言】《阿房宫赋》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原文】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注释】(1)六王毕:六国灭亡了。

六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王,即指六国。

《阿房宫赋》赏析

《阿房宫赋》赏析

《阿房宫赋》赏析《阿房宫赋》赏析阿房宫赋:ē páng gōng fù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阿房宫赋》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ía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得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shù)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鉴赏原文及翻译

阿房宫赋鉴赏原文及翻译

阿房宫赋鉴赏原文及翻译原文:六王毕。

四海一。

蜀山兀。

阿房出。

翻译:六国覆灭(了)。

天下统一(了)。

蜀地的山林伐光(了).阿房宫建成(了).讲解:“毕"“一”“兀"“出”都是动词。

人教版原文标点为“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这里将前三个逗号全部换为句号,意在通过延长句间停顿以加强语势。

翻译时,每个句子末尾加上一个“了”字,其意义与此相同.鉴赏:用四个三字对偶句式,概括了无限深广的内容,简洁而雄健,涵盖全文,叙事中寓褒贬。

“六王毕。

四海一。

"极写秦兴之骤。

一“毕”一“一”,一抑一扬.让我们读者不得不思考:“六王”为什么会“毕”?“四海"为什么会“一"?原因何在?作者又为什么抑?为什么扬?目的何在?“蜀山兀。

阿房出.”极写修阿房宫工程浩大。

一“兀”一“出”,一因一果,亦是一苦一乐。

在这里,我们读者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是“蜀山”“兀”?此一问,阿房宫的宏大,秦始皇的骄奢,人民的血汗和生命,岂不历历而在目前?读完全篇,我们不难发现:“六王"之毕,实因其未能“各爱其人”,秦之亡,亦是因其未能“爱六国之人”,那时,再回头来看这开头,难道还不能发现作者所有的情感意思,早藏蕴于开头十二字中乎?难道还不能感受这四个三字句一句一意层层逼进,又句句押韵音节迅急,有如骏马下坡俊快无比的气势吗?原文: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翻译:覆盖重压着三百多里的土地,完全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从骊山向北构筑,(再)向西弯折,一直延伸到咸阳。

(渭水和樊川)两条河流,缓缓地流进宫墙.讲解:“骊山”“北"“西"都是名词作了状语。

“而"为承接关系的连词。

鉴赏:紧承“出”字,总写阿房宫的规模.“覆压”极言其占地广,“隔离"极言其楼宇高。

“骊山”“二川"再衬其占地广,楼宇高。

从此句开始,作者开始用繁笔展开描写阿房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鉴赏霍松林《阿房宫赋》鉴赏霍松林杜牧是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统书》)的。

那么,他写《阿房宫赋》,其用心何在呢?关于阿房宫建造的时间、原因、地址及规模,《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贾谊传》《水经注・渭水》以及《三辅旧事》《三辅王图》等都有记述;《史记》成书最早,其记述也比较准确,故摘引如下:(始皇)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

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表南山之巅以为阙。

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

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

这一段记述与《阿房宫赋》的描写相对照,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秦始皇修阿房宫,主要由于“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

即随着国家的统一,作为国都的咸阳人口不断增加,原有的宫廷已不能满足新的需要,故于渭水之南营建新的朝宫。

可见《阿房宫赋》把阿房宫的兴建完全归因于“秦爱纷奢”,并不确切。

二、阿房宫先建前殿,终始皇之世,全部工程并未完成。

即使全部完成,也谈不上《阿房宫赋》所说的“覆压三百余里”。

三、秦始皇三十五年才开始修阿房宫,距始皇之死不过两年,因而《阿房宫赋》说“宫人”们“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也不合事实。

项羽入关,阿房宫即化为灰烬,杜牧描写阿房宫,所依据的最早最可靠的文字资料,也只能是《史记》中的有关部分。

而把《阿房宫赋》的描写和《史记》中的有关记载相比较,就发现它在很大程度上出于作者的艺术想像和夸张;想像和夸张的用意,则在于借历史题材以警戒当时的荒淫君主。

就是说,这不是历史著作,而是文艺作品。

如果把它看成历史著作据以考证阿房宫的规模,评论秦始皇的功过,那就错了。

《阿房宫赋》被选入《古文观止》卷七,编选者评论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

所以一炬之后回视向来瑰丽,亦复何有!以下因尽情痛悼之,为隋广、叔宝等人炯戒,尤有关治体。

不若《上林》《子虚》,徒逢君之过也。

”指出这篇作品“为隋广(隋炀帝)、叔宝(陈后主)等人炯戒,尤有关治体”,很有见地;但由于对杜牧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态度缺乏了解,还未能准确地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这篇作品的思想意义。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

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

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

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

并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通鉴》卷二四三)。

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

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秦始皇和陈后主、隋炀帝等亡国之君,而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起势雄健,于叙事中寓褒贬,为此后的许多文字埋下根子。

“六王”为什么会“毕”?“四海”为什么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读完全篇,这些问题就会得到解答。

例如在中间写道:“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掠其人,倚叠如山……”则六王之骄奢淫逸,不惜民力,已于言外见意。

到了篇末,更明确地作了结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读到这里,再回头看看首句,就不能不惊佩那个“毕”字下得好!“六王”之“毕”,其原因既在自身,那么,秦能统一四海的原因,也就不言可知了。

这两句一抑一扬;而扬秦又是为更有力地抑秦蓄势。

秦统一四海之后,如果吸取“六王”的教训,“复爱六国之人”,就不会那么迅速地被“族灭”。

谁知秦王一旦变成秦始皇,立刻志得意满,走上腐化的道路。

“蜀山兀,阿房出”。

一因一果,反映了一苦一乐,六个字概括了无限深广的内容。

“兀”“出”两字,力重千钧,自不待言。

而从“兀”到“出”的过程,更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

第一,举蜀山以概秦陇之山。

由蜀山到关中要经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凭借人力运送巨大的木料异常艰难。

而一定要取材蜀山,见得秦陇一带的树木已经砍伐一空,还不敷用。

秦陇之山尽秃而殃及蜀山,直到蜀山不剩一木而阿房始“出”,则阿房宫多么宏大,秦始皇多么骄奢已不难想见。

第二,举木料已概其他建筑材料。

所需的木料既如此众多,则其他的建筑材料需要多少,也不难想见。

第三,举砍伐、运送木料以概其他工程。

而从木材及其他一切建筑材料的砍伐、加工、运送直到合拢来建成“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都是役使人民进行的,这中间榨取了多少人民的血汗,葬送了多少人民的生命,也是可以想见的。

“六王”既以“不爱其人”而覆亡,秦始皇又将自己的淫乐建筑在人民的苦难之上,那么,从“六王”的已“毕”,不是很可以预见秦的将“毕”吗?廖莹中《江行杂录》上说:“杜牧之《阿房宫赋》云:‘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

秦民竭,秦君灭。

'参辈行在牧之前,则《阿房宫赋》又祖《长城》句法矣。

”《长城赋》(见《全唐文》卷六一九)以四个三字句发端,一句一意,层层逼进;又句句押韵,音节迅急,有如骏马下坡,迅快无比。

《阿房宫赋》正与此相似,说它“祖《长城》句法”,是很有见地的。

但作赋以四个三字句开头,并非始于陆参,而是创于晋人郭璞。

郭璞《井赋》云:“益作井,龙登天,凿后土,洞黄泉。

”此后,南朝谢惠连《雪赋》以“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发唱,无疑受了郭璞的启发,却青出于蓝。

《长城赋》学习《井赋》《雪赋》的句法,又比前者更胜。

《阿房宫赋》则在取法前人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创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说明文艺创作既贵在创造,又需要借鉴前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紧承“出”字,总写阿房宫的规模。

上句言其广,下句言其高。

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等句,既简练,又形象。

特别是“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更其传神。

不说长桥如龙,复道如虹,而说“未云何龙”,“不霁何虹”,不仅笔势跌宕,而且从惊叹语气中表达了对那些建筑物的观感,给客观描写涂上了浓烈的抒情色彩。

以上写阿房宫的宏伟瑰丽,已寓贬义;但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因为完成如此宏丽的建筑,固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如果在完成之后用来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那还是应该赞许的。

所以,作者在写了阿房宫的宏伟瑰丽之后,立刻将笔锋伸向更重要的地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这几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歌喉吐暖,舞袖生风,以致改变了气候)。

接下去,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王子皇孙”;既回应“六王毕”,又暗示秦统治者的前途。

承“为秦宫人”的“明星荧荧……”一段是脍炙人口的。

忽然间,天际群星闪耀;不是群星,而是美人开了妆镜!忽然间,空中绿云飘动;不是绿云,而是美人梳理头发!渭河暴涨,泛起红腻,原来是美人泼了脂水!烟雾乍起,散出浓香,原来是美人点燃兰麝!不直说美人众多,却用明星、绿云、渭涨、雾横比喻“妆镜”“晓鬟”“弃脂”“焚椒”,间接地写出美人之多,其手法已很高明。

但还不止此。

通过形象而又贴切的比喻,既写了美人,又写了阿房宫。

下临渭水,高插青霄的楼阁,像蜂房似的布满空际的窗户,以及当窗晓妆的美人,都历历如见。

而写美人,又正是为了写秦始皇。

所以,接着便写“宫车”之过。

“宫车”日日行幸,而宫人尚“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则秦始皇荒淫到何种程度,也就用不着说穿了。

这一段也是前有所承的。

陆参《长城赋》云:“边云夜明,列云铧也;白日昼黑,扬尘沙也;筑之登登,约之阁阁,远而听也,如长空散雹;蛰蛰而征,沓沓而营,远而望也,如大江流萍;其号呼也,怒风訇;其鞭朴也,血流纵横。

”《阿房宫赋》的开头既然取法于《长城赋》,那么中间的这一段,造句、构思都有一致之处,可能也受了《长城赋》的启发。

当然,如果从句式的相似方面着眼,它受《华山赋》的影响更其明显,洪迈《容斋五笔》卷七指出:“唐人作赋,多以造语为奇。

杜牧《阿房宫赋》云:‘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其比兴引喻,如是其侈?然杨敬之《华山赋》又在其前,叙述犹壮,曰:‘见若咫尺,田千亩矣;见若环堵,城千雉矣;见若杯水,池百里矣;见若蚁垤,台九层矣;醯鸡往来,周东西矣;蠛蠓纷纷,秦速亡矣;蜂窠联联,起阿房矣;俄而复然,立建章矣;小星奕奕,焚咸阳矣;累累茧栗,祖龙藏矣。

'……则《阿房宫赋》实模仿杨作也。

”杨敬之《华山赋》(见《唐文粹》卷六)一脱稿,即传诵士林,轰动一时,韩愈、李德裕、杜佑都十分赞赏。

上引数句,杜佑时常吟诵(见《容斋五笔》卷七《唐赋造语相似》条)。

杜佑是杜牧的祖父,则杜牧熟习这篇作品是毫无疑问的。

但杜牧的“明星荧荧”等句,绝不能说是“模仿杨作”,而是从杨作中吸取了有益的东西加以变化,用以表现新的主题,具有推陈出新的作用。

从“燕赵之收藏”到“亦不甚惜”,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

通过这一系列叙写,形象地点出阿房宫的用途,从而对秦始皇进行了鞭挞。

从开头直到这里,作者以精练、生动的笔墨叙写了阿房宫的兴建、规模和用途,没有抽象地发议论,而议论已寓于其中。

读者不难看出:用人民的血汗凝成、供统治者享乐的阿房宫,集中地反映着人民的苦难,也集中地反映着统治者的荒淫腐化。

于是,作者水到渠成进一步完成他的主题:写阿房宫的毁灭,也就是写秦统治者的毁灭及其毁灭之故,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敲响警钟。

“嗟夫!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这是说“人同此心”,但继之而来的“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却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以下数句尤其精彩:“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