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寒暄语的差异

汉英寒暄语的差异
汉英寒暄语的差异

汉英寒暄语的差异

□毕继万

两人第一次见面相互认识以后,或朋友、同事、相识者相见并有一定的时间在一起时,不能相对无言,总要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以表示热情礼貌。因事会晤或拜访人时,一般也要寒暄几句再转入正题,以使气氛自然,易于引起正式话题。这是世界各种语言寒暄语的共同特点。寒暄的基本形式也往往大同小异。以汉英寒暄语为例,两种语言都有问候式、询问式、漫谈式(或称评论式)和回顾式。当然,汉语还有一种嘱咐(或称劝慰)式。但是,不同语言间寒暄语的出发点和内容也不尽相同。汉语的询问式和嘱咐式在对外交往中就常会引起西方人的误会甚至反感。有些初学外语和缺乏对外交往经验的人由于不太了解寒暄语的文化差异,常常照搬汉语寒暄语或将汉语寒暄语盲目地直译成外语,引起许多尴尬的误会甚至发生不愉快的文化冲突。汉英寒暄语的差异及其所反映出的文化冲突就十分明显。

一、从英语国家的人的反映谈起

11认为中国人喜欢探听和干涉别人的私事。英语国家的人反映最为强烈的是中国人喜欢询问他们个人私事,如年龄、收入、所购物品的价格、婚姻和家庭、个人健康情况等。一位英国女教师第一次走进中国某大学课堂时首先这样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是英国人,今年三十二岁,还没有结婚。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我父母和姐姐是怎么恋爱和结婚的。……

笔者正好听了这节课,课后问她为什么要一上课就主动讲述这些个人私事。她说:“我知道中国人对别人个人情况很感兴趣,所以干脆

自己先主动讲清楚,免得他们以后再没完没了地询问这类问题。”更有甚者,有的美国人认为,中国人爱问别人的私事是因为“所有这些情况在中国等级社会中关系到个人的地位,需要了解清楚以后才能恰当地处理与他们的关系”。

21认为中国人爱问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或讲一些毫无意义的大实话。例如,会见新来工作的外国人时喜欢问“你一定很累了吧”“您一路辛苦了”“你对这儿的生活还习惯吗”“你很会用筷子”。有的人说:这些话“都不切题,都是完成任务式的大实话,引不起交谈的话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会使人感到厌烦”。

31认为中国人爱给人下命令。不少在华工作或与中国人交往的外国人常常抱怨中国同事或朋友爱以父母教训未成年的子女的口吻教训人。一位在华工作的英语国家教师说:“冬天中国同事和朋友会着急地摸摸我的衣服说‘你穿得太少了,你休息吧’。他们还常常提醒我‘你对这儿人生地不熟,出去要注意安全’。”另一位在华工作过的英语国家教师说:“中国人老担心我的身体健康。我只要有点咳嗽,或嗓子里有点什么东西,我的中国同事就都着急地问我:‘你着凉了吗’或‘你哪儿不舒服’,甚至还要说‘到医院去看看吧’。”英语国家的人认为这些话不仅没有必要,还有点虚伪,也有损于别人的自尊心。有的人甚至忍不住地说:“我不是小孩子,我知道怎样照顾自己!”

二、汉英寒暄语对比

汉英寒暄语的差异实际上是汉英应酬语话题的文化差异。对于汉英寒暄语的差异,初学英语和初与英语国家交往的人大多不甚了了,

不知道哪些题目该谈,哪些题目又应回避。即使看了有关介绍材料也感到难以把握。例如:钱财问题。人们都说,对西方英语国家的人不可问及有关钱财的问题。如:“你的工资多少?”“你买这房子花了多少钱?”“你这件衣服多少钱?”。但是不少英美人士有时也讨论钱财问题。例如,有的美国男士喜欢谈论投资和股票一类事情;在寻找工作时,朋友之间也可以讨论不同工作的收入,以便进行比较和挑选。

婚姻状况。许多人都知道不可随便问英语国家的人“你结婚了吗”或“你为什么不要孩子”,但又可以问已婚夫妇“你们有孩子吗”,对已知有孩子的夫妇也可以问“你们有几个孩子”。

年龄。人们经常听到的警告是“不能询问英语国家的人的年龄”,然而,我们也会听到英语国家的人自己之间询问小孩子的年龄,有些老年人也乐于谈论自己的年龄。

健康状况。前文已经提及,对英语国家的人的身体健康不可显得过于关切。但是,英语国家的人见朋友和熟人身体不适时也可以表示关心,如可以说“你好像有点感冒”(Y ou sound as though you’ve got a cold.)“你显得有些疲倦,没事儿吧?”(Y ou seem rather tired.Are you O.K.?)“你的脸色不大好,是不是有点不舒服?”(Y ou look a bit pale.Are you O.K.?),对病人也可以说“望你早日康复”(I do hope you’ll be feeling better soon.)或“多多保重”(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除非我们具有长期对外交往或在国外居住的经验,要很有把握地处理交谈话题难度极大,况且说英语的西方人不见得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即使是英语国家的人也会因国家、地区、职业、年龄甚至个人性格特点不同而互有差异。所以,既要了解可交谈和不可交谈的具体话题,更要从文化特性的深层弄清汉英寒暄语文化差异的特点,掌握其内在的规律。这些差异主要表现为:寒暄语的含义和目的不尽相同、对‘privacy’的理解有别、汉英价值观念存在差异甚至冲突。

11汉英寒暄语的含义和目的不尽相同

与汉语“寒暄语”相对应的英语是“small talk”。所谓“small talk”,英语词典的释义几乎大同小异,指的都是就无关紧要的、非严肃的话题进行的非正式的、轻松的交谈。这与汉语寒暄语似乎并无什么区别。然而,英语注重的是不涉及个人的话题,其目的是创造轻松自在的交谈气氛;公务会谈之前的寒暄语强调的是所涉及的内容为随后正式交谈话题的内容作铺垫。汉语‘寒暄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辞海》和《辞源》的解释就更具体一些。《辞海》的解释是“问候起居寒暖的客套话”,《辞源》中指出“‘寒暄’的本意是‘指冬季和夏季’;相见时互道天气冷暖,作为应酬之词”。所以,汉语寒暄语表达的是交谈双方相互对起居生活的关切,因而必然大量涉及个人问题;正式会晤之前的汉语寒暄语也不一定与随后的正式交谈存在必然的内容联系,而是注重感情的沟通,为正式交谈营造一种和谐友好或亲密无间的良好氛围,因此突出的是感情的铺垫。了解了汉英寒暄语的这一区别就不难解释前文11和21中的文化误解的症结所在:大量涉及个人问题与避免触及个人问题之间的文化冲突。

21英语“privacy”与汉语“隐私”所指的内容有别

英语的privacy在汉语中没有对应词。现在我国大陆上许多人喜欢谈论“隐私权”。1993年李行健等先生也已将这一词语收入他们主编的《新词语词典(增订本)》,并把它定义为“指公民个人有保守自己私生活或私事秘密的权利。如:隐私权可以防止别有用心的恶意诽谤”。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隐私”和“稳私权”会约定俗成为汉语新的规范词。汉语这一新词(更准确地说,是旧词赋予新义)实际上是英语“privacy”的借用。然而“privacy”的含义并未被人们全面了解,汉语的“隐私”也并不与之完全对应。当前,汉英寒暄语之间的文化冲突的核心也正在于此。

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参见何道宽,1995),

privacy在各种文化中都存在,但一般分为个体的privacy和群体的privacy两种类型。Privacy 的含义包括四种:第一,独处(solitude),即个人自由自在不受他人干扰;第二,隐匿(anonymi2 ty),即愿意隐匿于群体之中,不冒尖,不为人们所注意;第三,亲密(intimacy),即重视自己所处的群体的亲密团结的关系,但内外有别;第四,含蓄(reserve),即感情不外露,与他人之间筑起一堵无形的心理屏障,防止他人对自己的心理干扰。英文化属个体文化,注重的是个人独处的自由不受他人干扰;中国文化属群体文化,看重群体的依存关系而不突出个体,在中国文化中,上述含义的第二、三种特点都很突出,第四种含义中的感情不外露也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但着眼点并不在“防止他人对自己的心理干扰”。第一点也不是根本没有,问题只在于所含内容及其所占地位有所不同。汉语的“隐私”意为“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现代汉语词典》),总有点不好意思或自己不愿告人的个人隐秘的味道。它与英语的privacy的区别是明显的:其一,英语的privacy是维护个人自由自在的权利,保证其不受他人干扰,而汉语的“隐私”却是个人隐秘不愿告诉他人;其二,英文化的人对其privacy的维护是要求干扰者退出被干扰的个人领地范围或停止心理干扰,而汉文化维护隐私的方法是维护者自己主动回避或对自己的事秘而不宣。

正是上述文化差异决定了汉英寒暄语的话题存在着一系列差异。为了尊重别人的个人自由和自尊,英文化的人在相互寒暄时尽量避免涉及个人问题,有关年龄、财产、家庭和健康状况的内容都是个人的私事,禁忌自然很多,不可轻易涉及;但是对不属他人私事或无损于别人自尊心的问题,或者别人乐于讨论的内容则可以涉及,但一般不可过深或过细。掌握了这一原则,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英文化寒暄语的最佳话题是气候和休闲活动等问题了:因为这些话题既不涉及个人私事,又让交谈双方有充分的自由决定继续或中止交谈。视朋友如亲人的中国文化的寒暄语以问寒问暖为主要话题,表

达的是相互关切之情,目的是建立亲切和谐的关系和友好交往的气氛,或为严肃的公务交往做好感情铺垫。显然,中国人的这一态度与英文化的个体独立和自由的要求直接相悖,因而也就无疑会给人以干涉他人私事或发号施令之感了。

31汉英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在相互寒暄中引起文化冲突。

文化不同,褒贬与忌讳的差异也会在礼貌寒暄之中引起文化误解甚至文化冲突。我们不少人在对外交往中,由于不了解价值观念的文化差异,往往会遇到好心不得好报的尴尬局面。

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生姜还是老的辣”也是中国人公认的道理。人们也常用“老黄牛”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赞扬老年人。询问老年人年龄的目的也常常是为了随之而来的恭维。如“您可不显老,还是那么精神”。坐车给老年人让座,旅行主动帮年长者拿东西……这些都是受人称道的中国人尊重老人的好品德、好风尚。但是将这一套直接用来对待英语国家的人就会因被误认为嫌人年老无用而招致反感。某大学专家楼的一位服务员待人礼貌,服务热情。一次,她在打扫房间时与住在那里的美国女教师闲谈起来。她问这位美国人的岁数,客人虽不高兴,但出于礼貌,就含糊地说她已六十多了。这位服务员恭维地说:“您可不显老。”随后,女教师想帮服务员擦窗台,这位服务员赶忙说:“您岁数大了,让我来吧。”此时,这位美国人实在忍受不了了,就气愤地问道:“你是不是认为我真的年老无用了?!”这位服务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英语国家的人对年龄的敏感是许多中国人所不注意的。例如,一次一位中国人问他的美国朋友(一对夫妇):“你们还有这么小的孩子呀?”弄得对方非常不高兴,双方都感到很尴尬。

中国人过去喜欢用“您可有点发福了”表示恭维。现在人们怕发胖,许多人不喜欢这种恭维话。但是,如果有人说“你最近可瘦多了”,交谈双方都会认为此话的含义是听话人身体有点不好或工作过于劳累,因此伴随而来的往往是讲

话人的关切或慰问。然而,英语国家的人交谈双方都会认为这是一种赞扬语,得到的回答当然就是感谢了。因为英语国家的人以瘦为健康。中国朋友或熟人久别重逢之时会说“你还是老样子,一点也没变”。喜欢变化但又怕衰老的英语国家的人对此话也会极为敏感,以为讲话人认为缺乏变化或者本应显得老一些。

中国人对体弱或有病的人习惯于表示关切,不是询问具体病情就是关切地嘱咐和劝告,让人感到关心和温暖。然而,英语国家的人对这种关心不仅不会有感谢之意,还会由于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极为反感。

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如果一位英语国家的女士大谈其前夫如何如何,中国人会感到很奇怪,认为这类事情是不应对人谈论的。对多数中国男青年来说,如果他的外国女朋友说“你是我的第十个男朋友”,中国男青年是会被吓跑的。如果中国姑娘听到某男士赞扬他很性感(sexy ),多数人恐怕还是受不了的。因为中

国人对这类问题的看法或道德观念不同。

在许多情况下,语言的误解会引起文化的误解。一次一位中国人见到一对美国母女,即对姑娘说:“你妈妈真年轻,就像你姐姐一样。”不料,这位美国姑娘误把赞扬其母年轻误解为说她过老,当即非常不高兴地说:“你是不是以为我已经老了?”

文化不同,寒暄语的话题有别,这是跨文化交际中值得严肃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然而,差异是相对的,交际情况也复杂多变,在同一文化中的人也不会都千篇一律和固定不变地遵循同一模式,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潮和广泛的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人在变,生活习惯在变,价值观念也在发展和变化。因此,对比是相对的,只能作为对外交往的参考。

何道宽:Chinese Privacy ,第五届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1995年,中国哈尔滨。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文化学院 100083)

现代地名规范化

的四个目标

11便利大众。群众不是不认识“徽”字“锡”字,他们写成“灰”“夕”是为了方便。地名难念,知识分子也很少能把一本中学地图上的地名全部念对。如果把使用不便的地名改一改,使地图上的地名跟口说和手写的地名取得一致,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21电脑处理。现在是电脑时代,地名要求方便输入电脑。地名中有许多“专用字”,一个字只用于一个地名,大都是生僻字、方言字。这种“专名专字”的命名方式增加了输入电脑的困难,跟互连网络时代大相径庭。

在手写时代,为了分别同音地名,往往把一个声旁换上各种不同的部首。电脑使用者希望把不必区分的同音字写成同一个样子。

31传声技术。传声技术要求地名讲出来听得懂,不能满足于写出来看得清。越是重要的地名,越不应当同音,即使异调同音也不方便。航空员在空中听错地名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拼音规定

区别Shaanxi (陕西)和Shanxi (山西),这个办法不能清楚区别声音。

41中外交流。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络和电子邮件的国际往来更加频繁,对地名来说,中国地名将不仅在中国国内活动,而且要经常到外国去活动,进入英文和其他外国文字。拼音地名将越来越多地使用。在拼音上,字形变化,包括部首变化,无法表示出来。区别同音,必须区别读音,而

不是区别字形。《中国地名录》(1983)有完备的拼音,但是,把地名按“首字”排列在一起,同音地名分散到各个不

同的“首字”下面去了。今后进行地名的规范化,不仅要考虑汉字,还要考虑拼音。

为了提高汉字文本在电脑上的传输效率,减少和限定通用汉字的数量是头等重要的工作。“地名学”应当跟“现代汉字学”合作,把“字有定量”这个课题作为当前的研究重点。

(摘自周有光《中国地名的规范化》,载《中国方域》1997年第1期)

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

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 摘要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问候语都是我们在日常交际中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礼仪,对于构建延续和谐的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差异,问候用语和所用习惯有时也会不尽相同。 本文通过列举中西方问候语差异的具体表现,对比分析了中西方交往规则的不同,旨在为中西方更好的交流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西;问候语;差异 1.引言 中国是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自古以来就受到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说话讲究“言近而指远”;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思想较中国更为开放,西方人较中国人的内敛而更加率真。当“保守”的中国人与“开放”的西方人交流时,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的使用和处理问候语。 本文从问候的称谓、问候的内容以及问候的句式三个方面比较了英汉问候语的异同,并分析了导致其差异的原因。 2.中西方问候语差异的具体表现 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问候的称谓、问候的内容以及问候的句式[1]。 问候的称谓 首先,中国的称谓“条条框框”,而西方的称谓“不拘礼节”。在中国,自古就讲究“上下、尊卑、长幼”,研究遵守称呼准则,正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果不讲究辈分,就会认为你不懂礼貌,分不清上下长幼尊卑。而在西方,常用“先生(Sir)”和“夫人(Madam)”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未婚女子可称呼“小姐(Miss)”,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Mrs.)”或“夫人(Madam)”等。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Uncle)”,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Aunt)”。 其次,中国的称谓“不对等式”,而西方的称谓“对等式”。在中国,属下对上司的称呼,学生对老师的称呼等等,都表现出不对等性。例如,属下不能直呼上司姓名,只能称呼某主任、某书记等,而上司对于属下的称呼不但可直呼其名,而且还可在其姓前加一个“小”,例如小张、小王、小李等。这并不是表明歧视,而是一方面体现了对被称呼者身份、地位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称呼者的礼貌和涵养。与此不同的是,西方的称呼恰恰是“对等式”的。例如,在英国家庭成员之间都可以用“You”称呼。而且,西方人除了几个传统用的称呼――博士(Doc.)、医生(Doc.)、法官(Judge)、教授(Pro.)等之外,对“王老师”、“李师傅”一类的称呼是不能容忍的。 问候的内容 首先,中国的内容是“家长里短”,西方的内容是“谈天说地”。在中国,对于不熟悉的朋友会来个“点头之交”。对于很熟悉的朋友,可说:“去上班啊”“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朋友之间的一种亲切感。而且,这些问候的目的是为了打招呼,而不是真的想了解被问候人对于此类问题的答案。而西方人非常看重隐私,他们面对中国式的问候时候,反而会觉得这样的问候太具体而有干涉隐私之嫌,觉得会反感。西方人见面一般习惯于谈论天气和近况。比如,英国人见面有时会说“It is cooler today,isn’t it”或者问“How are you”相当于中国的“吃了吗”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_王毅敏

2001年9月第9卷 第3期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J o urnal of Xi'an Fo reig n Lang uag es U niv er sity Sep.2001 V o l.9N o.3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王毅敏 (西安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系陕西西安710061) 摘 要: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其礼貌语的使用差异。本文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了英汉礼貌用语在称呼、谦逊与客套、隐私及交际等方面的语用差异。 关键词:礼貌原则;礼貌用语;语用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03(2001)03-0055-02 一、中西两种礼貌原则 礼貌是维系人们交际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纽带。为避免由于言语误解而导致交际失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应使用礼貌原则。 1.Leech的西方式礼貌原则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Leech在研究礼貌现象的基础上,效法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了礼貌原则。包括六项准则: 1)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3)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5)赞同原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6)同情原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2.顾曰国的中国式礼貌准则 顾曰国教授对礼貌原则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总结了五项与汉语文化相关的礼貌原则。 1)贬己尊人准则。这是中国式礼貌的最大特点,即“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指谈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谦”;谈到听者或与听者有关的事物时,要“台”、“尊”。 2)称呼准则。称呼语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中国的称呼准则是“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 3)文雅准则。即选用雅语,禁用秽语;多用委婉,少用直言,避免直接提及使人不愉快或难堪的事物。如:死亡、性事、排泄、绝症、较低下的职业和犯法行为等。 4)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 5)求同准则。指交际双方在诸多方面力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愿望。当不得不批评别人或发表不同意见时,人们往往是“先礼后兵”,“先褒后贬”。这也就谈到“脸”和“面子”的问题,“脸”主要指与人的社会身份地位相匹配的一种社会价值,当人的所作所为符合并加强了这种正价值,他就“有了脸”,或“露了脸”;当个人所作所为与这种正价值相悖,他就“丢了脸”,“没脸”或“不要脸”。从语用角度看,“脸”与“面子”通常与“训斥”、“批评”、“指责”、“邀请”及“请求”联系在一起,如甲在公开场合批评乙,乙会认为“没面子”,“没给他留脸面”。当人们考虑到自己或别人的脸或面子时,礼貌就成了很有用的语用手段,人们追求的往往是“求同准则”。 由此可见,英汉语言的礼貌准则有许多相似之出。但是,不同的语言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衡量标准及表现形式。事实上,礼貌本身既有文化的普遍 · 55 ·

英文问候语大全

英文问候语大全 1.How is it going? 近况如何。 2.How’s everything with you? 你的一切如何? 3.Hi! Are you having fun? 嗨,你过得愉快吗? 4.How have you been (feeling)? 你近来如何? 5.So far so good 到目前还好。 6.Greetings with People Met Often 问候常见面的人 7.Hi, there! 嗨,哈罗! 8.How are you doing? I can’t complain too much 你好吗?我不能太抱怨。(还不错)。 9.How is your businegoing? 你生意做得怎样? 10.How are things going? 事情进行得怎样? 11.How are you? 你好吗? 12.Nice to meet you

(适用于第一次见面)很高兴见到你。 13.Nice to see you again (适用于曾经见过,但不太熟的人)很高兴再见到你。 14.How have you been? (适用于有一阵子没见面的朋友) 你过得怎么样? 15.Long time no see (适用于很久没见的朋友)好久不见 16.How is your day going? 过得如何? 17.How are you doing these days? Well, about the same 最近好吗?嗯,差不多一样。 18.What’s new? 近况如何。 19.You look tiredHad a big night? 你看起来很疲倦。昨晚刺激吗? 20.How come you look so tired? 你怎么看起来这么疲倦? 21.Why are you in such a good mood? 你怎么心情这么好? 22.You look under the weather today 你今天好像不舒服。 23.Is anything wrong? 有什么不对劲吗? 24.Where are you headed?

浅谈英汉问候语对比

青岛科技大学 英汉语言对比课程论文 浅谈英汉问候语对比 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Comparative Study on Greeting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辅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院(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年 ___月 ___日

摘要 问候语是人与人之间为了维持关系而说出的一种具有寒暄功能的语言,它一般不承载信息,就是为了打招呼,也就是说,它只具有感情功能而不具有信息功能。问候语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是交谈得以实现的基础。不管哪种语言团体,问候语都是人与人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不同的语言团体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问候语的表达习惯及使用方法也不同。如果不了解这其中的差异,就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英语和汉语问候语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了解英汉问候语在内容,意义,结构和称谓方面的差别,从而使我们更加了解问候语,在以后的使用中更加灵活自如。 关键词:问候语交际差异内容结构称谓

Abstract Greeting is a kind of phatic language which is used to sus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It is emotive rather than informative since it is just for greeting each other. Greeting is the first step for communication and is what the communication is based on. No matter which language community is, greeting is an indispensible part of language. However, the means of presentation and usage of various languages differ sharply due to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If we do not know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m, we will inevitably cause misunderstandings between each other. Hence,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greetings. Through contrast, we will be familiar wit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greetings through content, meaning, structure and appellation, which is of great help for us to use them freely and flexibly. Key words: greeting communication difference content structure title

从语用失误看中英问候语的差异论文.

从语用失误看中英问候语的差异论文2019-05-15 使用问候语是中西方共有的文化现象,然而受传统习惯、思维方式等差异的影响,其使用情况差别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本文从语用失误的角度,剖析中英问候语的差异,号召人们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理解、接纳这种差异,并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语用失误的发生。 1.引言 1.1关于课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广泛。问候语,作为交流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受社会环境、传统风俗等差异的影响,对问候语的误解在所难免,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困扰。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者们陆续从语用失误角度对中英问候语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社会在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环境也在演变,问候语的内容和形式必然会随之变化。因此,这一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期望本文能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2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语言学家詹尼?托马斯于1982年提出来的,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因文化差异所引起的语言表达失误。1983年,托马斯在《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给语用失误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将语用失误划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近年来,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屡见不鲜,往往词不达意,甚至引起文化冲突。因此,进行语用失误研究意义深远。 1.3问候语 问候语,又称招呼语、见面语,是指问候他人时使用的一种简短而重要的语言交流形式,可以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反映出人们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的变化。恰当地使用问候语,不仅能反映说话人的自我修养,还能体现说话人对他人的尊重。通过问候语,甚至能大概推断出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角色身份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从语用失误看中英问候语差异的表现 2.1中西方的问候方式之比较

公共部分——礼貌用语(中英文对照)

饭店基础服务英语一、部门名称 金马饭店Jinma Palace 董事会Board 董事长Chairman of the Board 总经理室General Manager’s Office 总经理办公室Executive Office 工会Labor Union 前厅部Front Office Department 管家部Housekeeping Department 餐饮部Food and Beverage Department 市场销售部Sales & Marketing Department 人力资源部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培训部Training Department 财务部Finance Department 采购部Purchasing Department 工程部Engineering Department 安全部Security Department 二、职务名称 总经理General Manager 副总经理Deputy General Manager 总经理助理Assistant General Manager 房务总监Director of Room Division 财务总监Financial Controller 餐饮总监Director of F&B 经理Manager 主管Supervisor 领班Captain / Shift Leader 员工Staff

文员Clerk 三、饭店常用英语词汇 1、前厅部Front Office Department 总台front desk 入住check in 离店check out 询问information 总机operator 国际长途IDD 国内长途DDD 留言leave a message 叫醒服务morning call 外线电话outside call 内线电话in-house call 商务中心business center 传真fax 复印copy 订票ticket booking 邮寄post 快件express 预订处reservation 礼宾部concierge 行李寄存luggage deposit 订出租车book a taxi 机场airport 市中心downtown 对客关系经理guest relation officer 商务总台business front desk 2、客房部House Keeping Department 楼层floor 无烟楼层Non-smoking floor 行政/商务楼层executive/business floor 单人间single room 双床间double room 套房suite 标准间/层standard room/floor 高级间/层superior room/floor 豪华间/层deluxe/luxury room/floor 公共卫生PA 客房中心room center 婴儿看护baby sitting 快洗服务express laundry service 3、餐饮部Food & Beverage Department 大堂吧lobby bar 咖啡厅coffee shop 西餐厅western restaurant 西饼屋snack shop 宴会厅banquet hall 和畅厅Harmony Hall 名仕轩Ming’s cuisine 嘉宾厅VIP Private rooms 龙骧厅Dragon Hall 凤翔厅Phoenix Hall 房内用膳room service 中餐Chinese food 西餐western food 点菜take order 零点 a la carte 自助餐Buffet 套餐table d’hote 服务费service charge 4、康乐部Recreation Department 音乐酒吧music bar 游泳池swimming pool 健身房fitness center 桌球室billiard room 棋牌室mahjong room 足浴中心foot massage 桑拿中心sauna 美容美发beauty salon 5、市场销售部Sales & Marketing Department 销售经理sales manager

英文基本问候语

基本问候 1.Good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John . 早安(午安,晚安),约翰。 2.Hi, John. 嗨,约翰。 3.Hi, Mark .how are you doing? 嗨,马克。你好吗? 4.Fine. And you? 不错。你呢? 5. Pretty good. Thanks. And you? 很不错,谢谢。你呢? 6. What’s upheld? Nothing much.怎么了?没什么。 1.How do you do? I’m glad to meet you.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2.How do you do? Glad to meet you, too. 你好,我也很高兴认识你。 3.I’m pleased t o meet you. 我很高兴认识你。 4.The pleasure is mine. 这是我的荣幸。 5.May I introduce myself? 我可自我介绍吗? 6.Let me introduce myself. 让我自我介绍。 8.I hope we will become good friends. 我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 10. 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请问尊姓大名? 11.How large is your family? 你家有多少人? 12. Where are you from? 你是哪里人? 13. What’s your nationality?你是哪一国人? 1. Hello Friend! Hey, man, good to see you. 嗨,幸会。 Good to see you too, I think. 幸会……,大概。 At ease. 休息。 What’s up?/what’s going on? 近来怎么样?

英汉问候语对比研究(英文)

英汉问候语对比研究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medium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Greeting, as a component of language, plays a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mmunication. It is one kind of speech act that frequently occurs in everyday life. Greetings are words used to start an everyday communicative interaction or acknowledge of the presence of other. Therefore, proper greeting behavior is crucial for the found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However, since China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countries both in its history and its culture, it is undoubtedly that greeting,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culture, will b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Misusing the greeting may easily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 i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o acknowledge the differences existing in the greeting is the first step to achiev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This paper, with some related theories presented, aims at making a contrastive study of greetings in English and in China. Some researches are also done with the greeting on its level, its functions and the elements influencing it. Key Words:Greeting; English; Chin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摘要】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媒介。问候语是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交礼仪的重要部分;它是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言语行为之一,具有建立和延续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在商务英语的日常交际中,适当的问候举止是建立和维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键。然而,由于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与西方国家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存在于文化之中的问候语也随之有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引起误解。因此,为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相互沟通,有必要深入了解中西文化中问候语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背景中一些典型问候语的对比研究,阐述了两种文化中关于问候语的相关理论,在层次、功能、根源等方面对问候语进行研究。 【关键词】 问候语;英语;汉语;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学生姓名:周丽平 指导老师:王亚琼 教学单位:外国语学院 摘要:当社会文明达到一定程度,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十分看重礼貌,东方和西方国家在内涵方面有所差异。这个课题以英汉礼貌用语以及双方的面子维持和礼貌策略,采用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策略、关联性与独立性等概念,就事论事的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具体的间接言语行为方面的文化差异。本文从信件为基础,就双方的礼貌策略和面子维持策略,包括感谢、祝贺、以及其他表情性文字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据此来分析翻译中必要的调整。 关键词:礼貌与面子策略;英汉礼貌言语行为对比和翻译 一、引言 礼貌是文明的象征,在中西国家礼貌运用广泛,但他们之间有鲜明的对比,在运用当中才能体出来。 二、礼貌与面子策略 贾玉新以Goffman(1959),Levinson(1983),Scollon和Scollon(1995)的有关理论为依据,认为礼貌是非对称性的,对听话人来讲是礼貌的行为(如祝贺,邀请,感谢),对说话人来讲可能是不礼貌的,即说话人必须有所付出;反之,对说话人有礼貌的(如命令,请示,请求,建议等),对听话人来讲可能不礼貌,构成对听话人面子的威胁。礼貌概念分为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从言语行为来看,积极礼貌可能包括承诺性和表情性言语行为,而消极礼貌则可能包括指示性言语行为,常常涉及到对别人自由的干扰,尽量委婉或策略地表示我们对其他人的尊重。积极礼貌是“对别人表示赞许”,消极礼貌是“对强加(行为)的回避”。R.Scollon和S.W.Scollon在《跨越文化交际一话语分析法》中提到了关联面子(involvement face)和独立面子(independence face)两个原则,一方面我们要参与和别人的活动,并向别人表明我们在参与;另一方面我们要与其它参与者相区别,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关联面子强调“平等性”,而独立面子则强调“尊重性”。这两个方面相悖相反的,却同时发生。任何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同时面临对自己面子的威胁。 三、案例分析 3.1称呼语的使用和翻译 双方关系的协调,首先体现在双方对彼此的称呼上。般都是dear+full name。英语正式信件的称呼,一般是dear+Mr./Ms.+full name,可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汉语拼音并不能象英语名字一样标志性别,甚至姓氏和名字,(除非已经融入英语文化的名人,比如Jaekie Chen,否则一般的翻译就是Cheng Long),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目方的格式,就是dear+full name。在翻译

常用的英文问候语.

常用的英文问候语 2019-01-01 1.I hardly know you. 我几乎不认识你, 。 2.Your name just doesn’t come to me. 我就是想不起你的名字。 3.What has kept you so busy? 是什么让你这么忙? 4. How’s everybody at your house? 你的'家人好吗? 5.I hope your family are all well. 我希望你的家人都好。 6.Mr. Park sends his regards. 巴克先生问候你。 7.It so happens that I met him on the train just yesterday. 刚巧,我昨天在火车上碰见他。 8.What a pleasant surprise! I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真叫人惊喜!我好久没看到你了。 9.You’re just the man I want to see. 你真是我想见的人。 10.What happened to Bill? 比尔怎么了?

11. No news. But I bet he’s O.K.. 没什么,我敢说他很好。 12.I haven’t heard from him for 10years. 我已经十年没有他的了。 13.How often do you hear from him ? 你多久有他的消息? 15.How was your trip to Hong Kong? 你到香港玩得怎样? 16.How do you do? I’m glad to meet you. 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 17.How do you do? Glad to meet you, too. 你好,我也很高兴认识你。 18.I’m pleased do meet you. 我很高兴认识你。 19.The pleasure is mine. 这是我的荣幸。 20.May I introduce myself? 我可自我介绍吗? 21.Let me introduce myself. 让我自我介绍。 22.My name is Ching –ming Wang.I’m a junior at BeiJing University. 我叫王庆铭,我是北大三年级的学生。

中英文中称呼与问候语的文化差异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第25卷第4期 SUN Y ATS EN UNIVERSITY FORUM,V ol125 N o14 2005 中英文中称呼与问候语的文化差异Ξ 刘晓玲 (深圳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8021) 摘 要:“跨文化交际”是近年来外语教学中的一个热点。中英文交际中的称呼和问候语的 差别的对比分析,揭示了这种文化差异容易引起的交流障碍,提倡进一步加强常规称呼和问 候的规范,从而正确选择对方文化准则的表达方式,以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称呼;问候语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792(2005)0420139206 常规称呼和问候语为恰当开始谈话并且为建立、维持和商定社会关系提供手段,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现象。正如莱佛(1981)指出:问候语这类常规用语远远不是相对无意义的机械性的社会行为,它们可以被视为会话双方商定和控制社会身份和社会关系的极其重要的策略。 在跨文化交际场合,误语和误解的可能性显得很大,这一阐述体现得更为突出。例如,由于文化冲突引起的误会和误解可能导致有关人员产生冒犯、侮辱和猜疑的感觉。为使外语学习者和使用者认识到这种潜在的威胁,就必须对恰当使用语言至关重要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和剖析。因为只有了解一种语言的历史与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和更深入地了解讲该语言的人,才能与他们进行经验和思想的交流。外语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交际的人才。因此不但要学语言,而且要学语言文化,包括交际模式、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及处世态度,才能真正掌握交际工具———语言,并使语言成为真正交际工具。 在跨文化交流中首先涉及到的就是称呼和问候的礼仪,无论是人际的、社会的以至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因此必须了解中英交际中称呼和问候的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一、称呼的差异 在交往中首先涉及到的就是称呼。称呼,一般是指人们在交往应酬中彼此之间所采用的称谓语。选择正确的、适当的称呼,既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又体现着对他人的重视程度,从中还表明了双方的亲疏关系。一个得体的称呼,会给对方印象良好,为以后的交往打下基础,否则,不恰当或错误的称呼,可能会令对方心里不悦,影响彼此的关系乃至交 Ξ收稿日期:2005-01-26 作者简介:刘晓玲(1967-),女,贵州人,深圳经济管理学院外语部讲师。

中英问候语的研究

学生毕业论文 题目 中英问候语的比较研究 姓名 唐容学号2011520730106 系部 外语系 专业 应用英语( 资料翻译) 指导教师 王皓职称讲师 2013年月日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教务处制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问侯语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 (1) (一)问候语性的重要性 (1) (二)问候语的基本要求 (1) 二、中英问候语的共性 (1) (一)中英问候语结构的共性 (1) (二)中英问候语情感的共性 (2) (三)中英问候语礼貌的共性 (2) 三、中英问候语的差异 (2) (一)中英问候语内容的差异 (2) (二)中英问候语称谓的差异 (3) (三)中英问候语礼貌的差异 (3) 四、中英问候语差异的原因探究 (4) 五、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中英问候语的比较研究 11应用英语301班唐容 指导老师:王皓 摘要:问候语作为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语言行为,不仅是人们相互致意表达感情的符号,同时也是社会历史文化习惯的积淀。汉语和英语作为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其问候语在方式内容、称谓、情感色彩等方面存在的共性与差异也直接体现了两种语言历史文化习俗的差异。在全球化日益显著的今天,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尤其需要认清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不同所形成的不同语言文化模式,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运用中英问候习语,达到成功实施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问候语;差异;文化;共性;情感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greetings Student majoring in Applied English Tang Tutor Wanghao Abstract: greetings as language behavior the essential interpersonal and social life, is not only the people greet each other to express feelings of symbols, but also social and historical culture accumulation. Chinese and English East and West as two different languag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way content, appellation, emotional color and other aspects the greeting is also directly reflec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ustoms. In the globalizatio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oday,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more closely, especially the need to recognize the formation of thei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tradition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 thus mor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of English greeting idioms, achieve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aim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 greetings; difference; culture; characteristics;emotion 引言:作为人们交流思想胡工具,语言在人类社会进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世界上存在着各种语言,由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就形成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都包含有问候语这一共同特点。问候语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它们为恰当开始和结束谈话,为建立维持和商定社会关系提供了手段。就问候语而言,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渊源。表现形式相异,在运用的场合、方式和习惯等方面有着不小的差别使得中西方的问候语在内容礼貌标准,称谓和禁忌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就英汉两种语言在问候方面的情况做初步的对比分析。 一、问侯语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 (一)问候语的重要性 问候语作为语言工具,带有明确的感情色彩,同时包含一部分感情信息,如双方关系的亲疏和双方的兴趣爱好等。问候语既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增加友谊,同时也可以作为人际交往中的切入点。问候语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个人的修养和内涵,有时甚至决定人际交往是否能够成功。因此,问候语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问候语的基本要求 问候语的基本要求是礼貌、恰当,在不同的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如果不能区分具体环境而盲目问候,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甚至是事与愿违的效果。比如在厕所附近问候别人“吃了吗”,或者跟一位较胖的女士聊体重都是一种不礼貌和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往往带来不愉快的后果。 二、中英问候语的共性

汉英寒暄语的差异

汉英寒暄语的差异 □毕继万 两人第一次见面相互认识以后,或朋友、同事、相识者相见并有一定的时间在一起时,不能相对无言,总要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以表示热情礼貌。因事会晤或拜访人时,一般也要寒暄几句再转入正题,以使气氛自然,易于引起正式话题。这是世界各种语言寒暄语的共同特点。寒暄的基本形式也往往大同小异。以汉英寒暄语为例,两种语言都有问候式、询问式、漫谈式(或称评论式)和回顾式。当然,汉语还有一种嘱咐(或称劝慰)式。但是,不同语言间寒暄语的出发点和内容也不尽相同。汉语的询问式和嘱咐式在对外交往中就常会引起西方人的误会甚至反感。有些初学外语和缺乏对外交往经验的人由于不太了解寒暄语的文化差异,常常照搬汉语寒暄语或将汉语寒暄语盲目地直译成外语,引起许多尴尬的误会甚至发生不愉快的文化冲突。汉英寒暄语的差异及其所反映出的文化冲突就十分明显。 一、从英语国家的人的反映谈起 11认为中国人喜欢探听和干涉别人的私事。英语国家的人反映最为强烈的是中国人喜欢询问他们个人私事,如年龄、收入、所购物品的价格、婚姻和家庭、个人健康情况等。一位英国女教师第一次走进中国某大学课堂时首先这样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是英国人,今年三十二岁,还没有结婚。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我父母和姐姐是怎么恋爱和结婚的。…… 笔者正好听了这节课,课后问她为什么要一上课就主动讲述这些个人私事。她说:“我知道中国人对别人个人情况很感兴趣,所以干脆 自己先主动讲清楚,免得他们以后再没完没了地询问这类问题。”更有甚者,有的美国人认为,中国人爱问别人的私事是因为“所有这些情况在中国等级社会中关系到个人的地位,需要了解清楚以后才能恰当地处理与他们的关系”。 21认为中国人爱问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或讲一些毫无意义的大实话。例如,会见新来工作的外国人时喜欢问“你一定很累了吧”“您一路辛苦了”“你对这儿的生活还习惯吗”“你很会用筷子”。有的人说:这些话“都不切题,都是完成任务式的大实话,引不起交谈的话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会使人感到厌烦”。 31认为中国人爱给人下命令。不少在华工作或与中国人交往的外国人常常抱怨中国同事或朋友爱以父母教训未成年的子女的口吻教训人。一位在华工作的英语国家教师说:“冬天中国同事和朋友会着急地摸摸我的衣服说‘你穿得太少了,你休息吧’。他们还常常提醒我‘你对这儿人生地不熟,出去要注意安全’。”另一位在华工作过的英语国家教师说:“中国人老担心我的身体健康。我只要有点咳嗽,或嗓子里有点什么东西,我的中国同事就都着急地问我:‘你着凉了吗’或‘你哪儿不舒服’,甚至还要说‘到医院去看看吧’。”英语国家的人认为这些话不仅没有必要,还有点虚伪,也有损于别人的自尊心。有的人甚至忍不住地说:“我不是小孩子,我知道怎样照顾自己!” 二、汉英寒暄语对比 汉英寒暄语的差异实际上是汉英应酬语话题的文化差异。对于汉英寒暄语的差异,初学英语和初与英语国家交往的人大多不甚了了,

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

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 摘要:问候语作为日常交际的一部分在各国文化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比较英汉两种问候语的内容、意义、结构、称谓、合作原则等方面,可以得出二者在问候语使用中的差异,并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关键词:英汉语言;问候语;差异问候语作为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最为普遍的语言表达,在各国文化中都具有建立和延续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通过问候语的使用,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角色以及二者之间的亲疏关系被突出出来并加以确定。它们也是一种常规用语,构成了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同一语言内部,其成员对问候语的使用表现为一种无意识的社会习惯;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人们在使用问候语时经常会产生一些交际失误。本文将从语言学不同角度对英汉招呼语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通过内容、意义、结构、称谓、合作原则等方面的对比,指出不同语言的问候语在表达形式和实际使用方面的差异。英汉问候语的功能和使用是相似的,但其在内容、语义、句型结构等方面却是大有区别的。接下来本文就将逐一从五个方面对英汉问候语的差异进行对比。 1 内容差别中英文招呼语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问候语内容的差异。从古至今,中国人不仅把食物作为人的第一需求,而且还将其作为聊天的中心,所以人们一见面通常使用“吃了吗?”作为问候语。在英语国家,人们通常将谈论天气作为问候语,如,“Lovely day.isn’t it?”(天气挺好,是 吧!),“It’s s0 cold today,isn’t it?”(今天真冷,对吧?),“It’s extremely windy today,isn’t it?”(风真大。不是吗?)。这种语言现象主要归因于英国多变的天气。由于英语和汉语一些习惯性的问候语在内容方面存在差别,所以在使用时应考虑文化差异,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尴尬。例如。在英语中“你吃了吗?”并不是一种问候语,而是男士向女士发出的邀请。中文问候语的内容可以根据说话双方的关系、场合、心理状态等进行变化。汉文化中习惯使用诸如“你在忙什么?”或“你去哪?”等传统的问候语。这类问候语的目的不是询问,而是表达说话人的关心。听话人可以用一些模糊的字眼如,“瞎忙”、“出去”、“有事”,作为回答。在英语文化中,一些个人信息被视作隐私,只有和非常亲密的朋友在一起时才会说起。而且英语问候语的内容也有很大的约束性。汉语中的“你在忙什么?”或“你去哪?”在英语文化中就会被作为一种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曾经有一位外籍教师向学校领导抱怨经常会有人询问他要去哪里,要做什么,甚至陌生人也会这样发问。他认为他在中国没有人身自由。直到外事人员给他做出解释才罢休。由此可见一种语言中的问候语在其他语言中可能并不适合。 2 意义差别英汉问候语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表达意义上的差别。汉语和英语有时使用相同的问候语,但是由于语义场的不同,两者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English Chinese Good morning! 早上好! Good afternoon! 下午好! Good evening! 晚上好! 从以上两者的对比可以看出,英语中的一些表达在汉语中都能找到对应。但是汉语的“早上”指的是8点以前,而英语的早上指的是从太阳升起到中午的这段时间。所以英语的“Goodmorning”比汉语的“早上好!”在一天内可使用的时间范围要长。而“Good afternoom”则是中午到下午6点之间一个较为正式的问候语;“Good evening”也是用于下午6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