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的情感抒发
朱自清散文的情与景赏析
朱自清散文的情与景赏析朱自清散文的情与景赏析朱自清的散文以情见长,醇厚的亲情,真挚的友情,淳朴的乡情,浓郁的爱情,从笔端细细沁出,渗透在字里行间,丝丝入扣地传达给读者,他的散文堪称“情感散文”。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朱自清散文的情与景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朱自清认为,散文的艺术生命是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正如李广田所说:“朱自清散文所以能历久传诵,而又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当然并不是凭借了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赡的文字,而是凭了他的老实,凭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
”他的写景抒情散文灵气十足,他把自己的灵性融入了自然,更超越了自然。
他善于精确地观察,细致委婉地把读者带到他创造的美不胜收的艺术境界里。
一、朱自清散文的情感色彩(一)朦胧的诗意美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朱自清写景散文中的诗意,最主要的因素有两点:一是优美充沛的感情,二是丰富美丽的想象。
他善于把对客观景物的细致刻画同自己主观情感的抒发紧密结合起来,使景物既写得细腻又具有绵密深厚的情致,充满着诗意。
《荷塘月色》有这样一段话:“我爱热闹,也爱冷静……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作者在这里想什么,不想什么极模糊,被迫着说什么,做什么,也没有说明。
但是这种“模糊观念要比清晰观念更富有表现力”。
这样让读者去琢磨、思考,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显得既深沉有力,又给人一种朦胧的诗的美感,达到“这是独处的妙处”。
《温州的踪迹》中有一篇《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就是一例:“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支……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叫我如何耐得?我拼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这段文字如醉如痴,虚实相兼,用一连串的疑问和惊叹的语气,把喜爱此画的“留恋之怀”表露得那么动人。
朱自清散文的情感抒发与文学内涵
朱自清散文的情感抒发与文学内涵
引言
朱自清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他的作品以真实、质朴、感人而脍炙人口。
本文
将探讨朱自清散文中情感抒发与文学内涵的特点和意义。
一、情感抒发的特点
1.1 真实: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对生活进行观察和记录,展现了真实而鲜活的情感。
1.2 质朴:他常常用简单而直接的文字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体验,使读
者产生共鸣。
二、情感抒发带来的效果
2.1 激起共鸣:朱自清以真挚的感受触动了读者,引起了读者内心深处关于生
活和情感方面的思考。
2.2 唤醒感觉:通过描写细腻而真切的情景,他唤起了
读者对于美好事物和纯净情感的体验。
三、散文中呈现出来的文学内涵
3.1 文化追求:朱自清在他的散文中不仅仅描述个人经历或感受,更注重表达
对于文化、知识和人生的追求与思考。
3.2 独特的审美:他通过细腻而深刻的
描写,展示了他独特的审美观,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与人性间微妙而美好的联系。
四、朱自清散文的意义
4.1 传承经典:朱自清的作品不仅具有个体情感抒发的特点,更代表了中国散
文传统中一种优秀的表达形式。
4.2 感悟人生:他通过情感抒发和文学内涵,
唤起读者对于人生、情感和价值观念方面的思考。
结论
朱自清散文作品中情感抒发与文学内涵相互交融,在真实质朴中体现出美丽和
深刻。
它们激起共鸣,唤醒感觉,并带来对于文化追求和审美观念探索的启示。
这些作品在传承经典、感悟人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
而珍贵的艺术享受。
【散文】探析朱自清的亲情散文
【散文】探析朱自清的亲情散文朱自清是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散文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言志表意;其二,览胜记游;其三,书怀抒情;其四,感悟觉世;其五,指摘时弊。
探析朱自清的亲情散文一、情感风貌朱自清认为,散文的艺术生命是情感。
追求真挚的情感,情从肺腑出,是朱自清散文最鲜明的特征。
这在朱自清记述家事、怀念亲人、抒写家庭生活经历的亲情散文中表现的尤为真挚。
《背影》中的父子情,《给亡妇》中的夫妻之情,《儿女》中的父爱,《冬天》里的亲情,都是深挚动人的。
真的情感是其亲情散文的灵魂所在。
《背影》一文,以材料而论微不足道,但感情的分量却很重,朱自清通过真挚的父子之情的凝结、聚合,借离别之景状困境中的父子相濡以沫之情。
作者回忆与父亲车站分别的情景,看着他蹒跚地往返于铁道线,望着他“戴着黑皮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
两年来,这背影始终不能忘记,想到父亲的老境颓唐,不禁黯然神伤。
淡笔写离思,情真则入神,作者将深挚的父子离别情聚在远近深浅的父亲的背影之上,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儿女》也是抒写父子亲情,朱自清由做父亲的应如何对待儿女这一线索拓展开来,先写自己儿女成群,深为负担之重而苦,接着陈述自己不会做父亲,“按照古老的传统”,以“野蛮”和“残酷”的手段对待自己的儿女,最后写自己“从此好好地做一回父亲”,明确关键是教育与“指导”,“让他们渐渐知道怎样去做人才行”,“帮助他们去发展自己”,且是“慢慢从近处下处下手”。
朱自清辞浅意远,愧疚从前未能好好做父亲,深悔昔日对孩子的体罚和斥责,思索对儿女的教育之道,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挚爱。
对亲人的爱是其亲情散文的源泉。
这些散文虽然写的是个人生活圈子里的“身边琐事”,但因为朱自清用精神的丝缕牵着已逝的时光,所以写得情意绵绵,回肠荡气。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一颗博大的“爱”心。
二、艺术手法朱自清的亲情散文不仅以情感的深挚浓烈取胜,而且注重抒情技巧,讲究抒情艺术,或细节刻画,或运用白描,或场景描绘,或语言锤炼。
朱自清代表作散文
朱自清代表作散文
朱自清的散文,以其独特的语言、抒情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深受读者的喜爱。
他的代表作有《春》、《夏》、《秋》、《冬》、《荷塘月色》、《蝶恋花》、《锦瑟》以及《望庐山瀑布》等等。
《春》是一首感悟深刻的散文,它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强调了自然的神奇力量:“春去春又来,花开花落,令人心醉。
” 《夏》则是对夏天生命力的一种描述,它写道:“夏天,有着火红的太阳,滚滚热浪,蝉声不绝,果实累累。
”《秋》是一篇抒发出悲凉的情感的散文,它强调了季节的变迁:“秋风吹,秋叶飞,树木枯萎,世事变迁。
”《冬》则是对冬日寒冷的一种描述,它表达出对寒冷的畏惧感:“冬天,寒风吹,雪花飘,大地覆盖,让人心寒。
”《荷塘月色》是一篇充满优美的抒情文章,通过描绘月色下的荷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荷塘月色夜,水鸟翩翩,清泉幽潭,叶舟悠悠。
” 《蝶恋花》是一篇让人回味无穷的散文,它用精美的文字描绘了蝴蝶恋花的美好景象:“蝴蝶得意,花開花落,金黄色的蝴蝶在花中飞舞。
”《锦瑟》是一篇充满哲理性的散文,它通过形象的语言勾勒出古老的乐章:“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最后,《望庐山瀑布》是一
首充满深情的散文,它勾勒出了一幅令人感动的美景:“望庐山瀑布,叠翠流碧,山光水影,潺潺清泉。
”。
最美的散文朱自清
最美的散文朱自清朱自清,一位杰出的散文家,他的作品流传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赞赏。
他的散文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而著称,被誉为最美的散文之一。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背影》。
这篇文章以朱自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描述了一个父亲默默付出、默默奉献的形象。
文章以朱自清的童年时光为背景,通过对父亲送他上学的场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父爱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朱自清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父爱的理解展现得淋漓尽致,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忆,更是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例如,《春》这篇文章中,朱自清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赞美。
他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的一面,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还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思考。
例如,《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中,朱自清以荷塘为背景,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他通过对荷塘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宁静和美丽,让读者感受到了与自然共鸣的美好情感。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和自然景物的描写,更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他通过对人生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类的关怀。
例如,《细雨中》这篇文章中,朱自清以细雨为背景,通过对细雨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细致感悟和对人性的深沉思考。
他通过对细雨的描写,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人性。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风格,影响并感动了无数读者。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灵魂的抒发和思想的表达。
他通过对个人经历、社会现象、自然景物和人生的观察和思考,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温情和思想深度的世界。
论朱自清散文的美学风格
论朱自清散文的美学风格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散文大家,朱自清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思想内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散文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写作技巧。
本文将对朱自清散文的美学风格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全面展现朱自清散文的独特之处。
一、情感化的文风朱自清的散文以情感化的文风为主要特征。
他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引导了读者的情感。
例如《背影》一文,让人们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春》一文则使人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与美好。
朱自清的情感化文风,源于他在散文写作中始终强调人性、情感与人情的重要性,他试图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使读者产生共鸣。
在他看来,真正的优秀散文必须从感情的深处出发,才能赢得读者的心。
二、自然化的文体朱自清的散文也以自然化的文体为主要特征。
他善于用生动的形象、流畅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美丽与丰富。
例如《钓矶》一文中,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小小的钓矶在河畔的美妙景象,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朱自清的自然化文体,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在他看来,自然是最为真诚的美,是诗意与意境的源泉。
因此,他倡导以自然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景,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与人的融洽与和谐。
三、抒情化的表达朱自清的散文还以抒情化的表达为主要特征。
他不仅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也强调对感情进行抒发。
例如《荷塘月色》一文,通过对荷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命运的思考。
朱自清的抒情化表达,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张扬和表达。
他认为,语言本质上是一种抒情工具,散文艺术的价值在于通过语言展现情感、传达思想,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引发读者的思考与感悟。
综上所述,朱自清散文的美学风格独具一格,其情感化的文风、自然化的文体和抒情化的表达都体现了他对生命与生活的热爱与关怀,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文学经验。
在今后的散文创作中,我们应该倡导情感化、自然化和抒情化的写作风格,用真情实感感动人心,用自然化的语言赋予文字新的生命与美感。
朱自清《春》诵读情感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散文,诵读时应该充分表达出文中蕴含的情感。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更好地诵读《春》并表达其中的情感:
1. 欣喜与期待:文章开头,作者描绘了春天的来临,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春天的殷切期盼。
诵读时应带着欣喜与期待的情感,让听众感受到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
2. 赞美与热爱:在描述春天的美景时,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
诵读时应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让听众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温暖。
3. 轻松与愉悦:文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春天的脚步”、“春姑娘”等,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诵读时应带着微笑,让听众感受到春天的轻松与快乐。
4. 激昂与振奋:在文章的高潮部分,作者通过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诵读时应带着激昂与振奋的情感,让听众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5. 温柔与深情:文章结尾,作者以温柔的笔触表达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
诵读时应带着温柔与深情的情感,让听众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眷恋。
总之,诵读朱自清的《春》时,应充分理解文章的主题和
情感,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适中以及表情的丰富变化,将文中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听众在聆听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温暖。
名家对朱自清散文的评价
名家对朱自清散文的评价朱自清,这个名字在文坛上响亮得很,像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很多人的文学道路。
说到朱自清的散文,大家都是一脸的认同,纷纷竖起大拇指。
你看,名家们对他的评价就像一场狂欢的盛宴,各种赞美不绝于耳,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跟着一起乐一乐。
1.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1.1 细腻入微的观察朱自清的散文,尤其是《春》,简直让人如沐春风。
他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简直就像一个老朋友,陪你一起去看花开花落。
他在文章里把春天的气息写得那么生动,仿佛我们也能听见小鸟在树上欢唱,闻到花香四溢。
就连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他都能写得特别动人,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1.2 深情真挚的表达除了观察入微,朱自清的表达也是一绝。
他的文字就像一杯清茶,淡淡的,却回味无穷。
无论是对自然的热爱,还是对亲人的怀念,都让人心里暖暖的。
他那种深情真挚的表达,简直让人忍不住想流泪。
就拿他写父亲的那篇文章来说吧,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浓浓的亲情,看到那儿真是让人感同身受,仿佛父亲就在眼前。
2. 名家的赞誉2.1 鲁迅的高评价说到朱自清,鲁迅可没少夸他。
鲁迅曾经说过,朱自清的散文“真挚而动人”,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鲁迅可是个眼光极其独到的人,他能够看出朱自清作品中的那份真诚和热情。
鲁迅总是那么犀利,但对朱自清的赞美,似乎让他也放下了那一份锋利。
这样一来,朱自清就成了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连鲁迅都得捧着。
2.2 现代作家的追捧不仅鲁迅,现代很多作家也对朱自清赞不绝口。
比如,作家贾平凹就曾表示,朱自清的文字像是一道清流,让人心旷神怡。
大家都觉得,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情感的升华。
每当读到他的作品,总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仿佛生活中所有的烦恼都被一扫而空。
3. 朱自清的影响力3.1 引领散文潮流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简直为后来的散文作家指明了方向。
他那种平易近人、真诚动人的风格,让许多作家都跟着学,试图在文字中寻找那种独特的韵味。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至今仍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作家。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及风格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和描述。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一是情感真挚质朴。
他的散文作品往往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以平实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
他通过描写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细节,展现了人性的真实和深刻。
例如《背影》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回忆自己父亲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父爱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读者在阅读时很容易被故事中真实的情感所打动。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二是观察细致入微。
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生活的真实和细腻之处。
他善于捕捉一些微小的瞬间和细节,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实。
例如《春》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细腻和美丽,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敏感和热爱。
第三,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三是语言简练明了。
他的散文作品语言简练,篇幅短小,却能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他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迅速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例如《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展现了寂静和宁静的美感,读者在阅读时可以通过简短的文字感受到作者对这一景色的独特理解。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四是思想深邃。
他的散文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富有哲理的内容。
他通过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描述,更是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例如《背影》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对父爱的回忆和思考,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读者在阅读时可以从中获得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包括情感真挚质朴、观察细致入微、语言简练明了和思想深邃。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描写,更是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朱自清散文《家》
朱自清散文《家》朱自清,国内文学界最为著名的散文家之一,他亦是一位学者和教育家,曾长期从事文学研究和教育工作。
他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的欢迎,其中以《背影》、《春》、《荷塘月色》等散文著名于世。
而今天我想写的则是他的另一篇重要的散文《家》。
《家》是一篇感怀之作。
在文章中,朱自清用深沉的笔调和纯粹的情感,抒发了对那个微小、却又深具意义和温馨的家的思念和感怀,也让人们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重新审视和认识家的真谛。
首先从题目看,《家》二字其实代表了朱自清对家的一种情感和认识。
让人们很自然地把这个“家”当作自己的家,在文章中与自己相互对话,分享那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正如作者所言:“家,是多么的亲切啊!”。
这样开篇,不但抓住了人们对“家”的共同关注点,也把读者带入了一种温暖、亲切的情感氛围中。
接下来朱自清用他的笔墨开始了对“家”这个主题的阐述。
他精心地描绘了那个多年未见的老屋,那个印在他心底深处的故乡:一片一片的田野,一座座的小山,一群群的水塘。
这样具体而真实的描写,不仅迂回地诠释了对故乡的怀念,也点明了作者对家的感悟:家是一笔难以言说的根源记忆,记录了我们的成长,它意味着我们的生命,也是我们灵魂的寄托。
在这些生活的细节中,朱自清通过描写父亲和母亲的形象来表现了家庭温馨、和睦的氛围,并将其与写的旖旎动人的自然景色相结合,将父母和承载家庭的物质环境相融合。
他写到父亲温和、严谨的性格,而对于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互助,他也以极其深刻的洞察力进行了真实而深刻的描写。
在他笔下,家是一个充满温情和欢笑声的微型小社会。
同时朱自清也不忘提及寡妇老母的插足与名为小白的乱狗,用家庭内小人物交汇的描写展现了家庭浓郁的生活情味,使家的形态更加具象,令人们在阅读中不仅仅被温馨所触动,同时也沉浸在生活的流淌之中。
但是对于散文大师而言,家,绝不是单纯的个人生活和情感的体现。
朱自清在文章中:“家是国家的缩影,国家是家庭的升华”,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家和国家之间关系的理解。
论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论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朱自清散文的特点(一)、真挚、深厚的情感投入。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在朱自清那些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或感伤、或温厚、或幽默的人伦之情,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如《背影》中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步履艰难的老父亲的背影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经典镜头,感人至深。
(二)、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
朱自清原本是一个诗人,曾认真研究过现代诗,且有很高的造诣,因此在散文创作中自然也不失其诗人的本色。
“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薄薄的清雾、蓊蓊郁郁的树木以及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素淡朦胧,简直就象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
在朱自清的笔下,好景美不胜收:梅雨潭醉人的绿、秦淮河的灯影波光、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扬州城的风流与古朴……这些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往往会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缜密精巧的构思。
虽然朱自清的散文篇幅大多不长,但其构思却颇具匠心。
《背影》的出奇制胜;《春》的多侧面描写,而把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置于描写和叙述之中,毫无刀刻斧凿之痕;《荷塘月色》虽说为了写心中的不宁静,但一路下来,却处处见“静”。
(四)、独特的语言艺术。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之美,是有口皆碑的。
如《背影》语言的质朴、《荷塘月色》语言的清丽、《温州的踪迹。
绿》语言的纤秾,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语言更是极富色彩感,呈现出视觉上的绘画美。
爱用叠字及长短句的巧妙搭配,形成了朱自清散文所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据统计《荷塘月色》中用了26个叠字,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叠字则有72处之多;长短句的巧妙搭配,使其散文读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独具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
总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文学革命中,朱自清以其散文有力地证明了:取代文言文的白话文,也可以写出与文言散文媲美甚至超过它的精品。
这是朱自清作为一位语言大师对现代汉语的重大贡献。
散文创作特点主题朱自清散文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言志表意;其二,览胜记游;其三,书怀抒情;其四,感悟觉世;其五,指摘时弊。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与文学贡献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与文学贡献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纯净、朴实、平实而著称。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独特,他以清新的文字表达个人情感、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的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他对人生的一种理解与对社会的一种批判,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朱自清的散文风格朱自清的散文以纯净的文字为主要特点,他以生活为素材,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感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社会的关注。
首先,朱自清的散文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他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琐事,展现他对家人、朋友以及自然界的深情厚意。
例如在《背影》一文中,朱自清通过讲述自己童年时母亲的付出与巨大牺牲,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之情,感动了无数读者。
其次,朱自清的散文追求语言的质朴和表达的真实。
他用普通百姓熟悉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真实的情感。
他的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冷峻的美感。
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朱自清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与众不同的视角,生动地绘制了一个美丽而祥和的荷塘夜景。
再次,朱自清的散文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批判。
他深刻剖析社会现象,关注民众生活状况,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社会问题发表看法。
例如在《背影》一文中,朱自清通过讲述自己童年时母亲的悲惨遭遇,揭示了社会不公和对女性的压迫,引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二、朱自清的文学贡献朱自清不仅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同时还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朱自清的散文开创了一种新的写作风格。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
他运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使作品更贴近普通读者,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这种风格的创作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作家,为中国现代文学开辟了新的篇章。
其次,朱自清的作品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思考。
他以个人的视角揭示社会现象,对社会问题发出警示。
他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并引导着读者对社会问题进行深思。
朱自清的散文与个体情感的表达
朱自清的散文与个体情感的表达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散文作品以其深情厚意、真挚感人的风格而闻名。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个体的情感,通过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给读者带来心灵的触动与思考。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个体情感的表达常常贯穿于整篇文章,给人以浓厚的感受。
他不仅关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以一个年轻人在荷塘边度夜的经历为线索,描绘了他与渔家姑娘的初次相遇和之后的故事。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朱自清将丰富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对美的向往、对青春的热情以及对爱情的憧憬,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感人的故事。
朱自清的散文还以其对自然万物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悟而著称。
在《背影》中,他通过对母亲背影的描绘,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他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将母亲与自然景物相比较,揭示了母爱庞大而无私的力量。
这种将个体情感与自然之美相结合的抒发方式,既展示了朱自清对母爱的个人感受,也折射出了普遍人性的共鸣。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个体情感的表达并非仅仅停留于文字层面,更通过细节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得到了深化。
在《春》这篇散文中,朱自清用春天来表达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他通过描述春天的花草、河水、莺歌燕舞等景象,将个体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了读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朱自清还常常通过回忆的方式,将丰富的个体情感融入散文中。
在《背后的故事》这篇散文里,他回忆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通过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抒发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意义的追寻。
这种将个体情感与回忆相结合的写作方式,既展示了朱自清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觸动了读者自身的思考。
总的来说,朱自清的散文以其独特的个体情感表达方式和对细腻情感的把握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他通过生动的描写、意象的运用和回忆的叙述,将个体的情感与自然景物、人际关系相结合,使其作品充满了生命的温度和深层的内涵。
朱自清的散文与个体情感的表达
朱自清的散文与个体情感的表达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个体情感表达方式而广受赞誉。
他的散文作品中,情感真挚、细腻入微,充满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思熟虑。
通过他的散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本文将围绕朱自清的散文及其个体情感的表达展开讨论。
一、对生活的热爱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他细腻入微地描绘着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意义。
例如,在他的散文《春》中,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春天到来时校园的变化,文字温暖而真实:“细蒙蒙的雨一点一点地洒过小径、过青石、过绿苔。
……蚕室被水渍破坏的小屋下,稀疏的竹丛中,泥土里,已经暖意四溢”。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朱自清展示了他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并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二、对自然的赞美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也常常透露出他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他以深情款款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细腻之处,使读者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
例如,在他的散文《鲁迅校园随笔》中,他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初夏的傍晚,西风吹来,散发一种鲜嫩的香气,这是大树奉献给我们的告别香。
”通过这样的描写,朱自清将自然与生命联系在一起,赋予了自然以人格化的特质,使读者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同时也引起了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三、对社会问题的反思除了对生活和自然的表达,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也融入了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他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向读者传递了深层次的思想。
例如,在他的散文《荷塘月色》中,他描述了在农村看到的一幕情景:“城南草长,两堤如齐,塘中鱼争碧。
岸比帽高,小屋都已被深深而广广的荷叶和莲花掩映。
古屋性静而又座座生气。
”朱自清通过对农村景观的描写,暗示了社会城乡差距的问题,以及人口流失造成的社会变迁。
通过此种方式,他不仅仅是描写了自然美景,更是在其中包含对社会状况的思索与担忧。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是20世纪中国近现代散文运动中的杰出代表,他的散文着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感性经验,强调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
他的散文具有以下特点:
1. 对生活的关注及真挚感受
朱自清的散文中处处有对生活的关注和真挚感受,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生活中的点滴经历及情感体验表现出来。
例如,他在《荷塘月色》中描述荷塘中的月亮,不仅描绘了月色的美丽,还从月亮的形状和颜色中感受到了自然万物的柔美和原始纯洁。
2. 善于展开故事情节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常常通过展开故事情节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春》中描述了一个以“春”为主题的故事,从了解到春天的到来,到散步、寻找痕迹,到细细咀嚼春的味道,再到结束时的私人情感和对整个春天的赞美,故事情节全面展示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感性认识。
3. 描述简洁朴素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简洁朴素,以开场和结尾为主,情感丰富,充满生命气息。
例如,《荷塘月色》的开头,以“雨后初晴,人静物自凝”开场,引人深思,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作品结尾,以“这时候又是一阵香气飘来,荷叶田田如在波上漂”,为整个故事画上一个圆满的一笔,令人回味无穷。
4. 表达情感多样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情感多样,既有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也有对人性的感悟和寄托,还有对生命的珍视和回忆。
例如,《背影》中,通过描述父亲走在小溪边,带着九岁的儿子去上学这段故事,裹挟着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和成长中的迷惘,表达了对家庭、亲情和生命的珍视。
综上所述,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是一种情感丰富,内容真切的随笔体文学,具有对生命的关注和珍视,对人性的探寻和表达的特点,是中国近现代散文运动中的重要代表。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其散文作品以叙事真情流露、细腻而深入的感受、优美而独特的语言风格为特色。
下面将从朱自清散文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分析其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主题广泛而深入,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他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抒发了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对社会命运的悲壮,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深度和内涵的散文形象。
《荷塘月色》以荷塘中的花草鱼虫为载体,表达了人生无常和身世无常的主题;《春》以春天的特征描述为线索,抒发了对社会困境和人生境遇的悲壮和无奈。
他的散文触动着人们心灵的深层次,使人们思考生活的真实和意义。
朱自清散文的情感表达真挚而细腻,情感流露含蓄而深入。
他巧妙地运用散文叙述的技巧,将个人情感与客观环境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情感审美。
《荷塘月色》中,他通过对小船和莲叶的描写,寄托了对逝去青春和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思念之情;《春》中,他通过对树林和蚂蚁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困境和人生处境的无奈和愤懑。
他的情感表达含蓄而深入,使人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真情流露。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优美而独特,以寥寥数语道出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他偏爱简练而深邃的语言风格,凭借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的笔触,使作品充满韵律和节奏感。
《背影》中的“背影渐行渐远,直至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通过简洁而有力的句子,道出了父爱的深沉和情感的厚重;《记忆的故事》中的“人生苦短,若能回首,哪怕一瞬,也算甜蜜”,用一种简单而含义深邃的语句,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和执着。
他的语言风格清新简练、生动自然,给人以深刻而独特的触动。
朱自清散文以其真实流畅的情感表达、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瑰宝。
通过对主题的深入思考、情感的细腻表达和独特的语言风格,他展现了作家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理解和关怀,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思考和感悟。
朱自清散文的特色不仅让读者享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更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生活的启迪。
朱自清背影的思想感情总结
朱自清背影的思想感情总结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以“背影”为主题的散文,通过父亲离别时的背影,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缅怀和怀念之情。
全文流露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和深沉的亲情思念,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本文将对其思想感情进行总结。
首先,朱自清在《背影》中表达了对传统家庭观念的尊重和珍视。
他对于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给予高度肯定,直言“父亲对于儿子,不过是一种责任罢了”。
在当时,父亲承担着养家糊口和保护子女的重任,而儿子则是依附在父亲身边的人。
父爱对于他们来说是至高无上的,值得百般珍惜和铭记。
这种对家庭观念的呼唤和思考,也让人们反思现代社会时常出现的家庭关系淡化和家庭观念倒置的问题,进而反思家庭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其次,朱自清借用父亲离去时的背影,善于运用寓意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以背影示人,正是为了强调父爱悄无声息的付出和默默守护。
背影无声,但却能引发无尽的思考,使人仿佛听到父爱的呼唤和温馨。
通过对背影的描写,朱自清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了父爱的力量和无限的意义,同时也表达了对父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这种寓意手法的运用,使全文更加深入人心,引发了读者对于各种形式下的亲情的思考。
再次,朱自清还将个体与整体相结合,展示了对家与国家的深情厚意。
他在文中没有只聚焦于家庭内部的情感,而是将亲情拓展到了国家层面。
当他站在车站看着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时,内心充满了离别的伤感和思乡的情怀。
这种思乡之情对应着对民族进步和国家繁荣的期盼。
作者通过将个体经历与整体环境联系在一起,使读者进一步思考个人如何与国家紧密相连,如何为家庭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最后,朱自清在《背影》中表达了对父爱的深深感激和思念之情。
他通过回忆童年时与父亲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父亲默默付出的感激之情。
他感慨道:“每逢过年或寒暑假的时候,父母叮咛嘱咐,儿时并不在意,被他一转眼看穿了,细心的鞭策着”。
这种感激之情表达了他对父爱的敬意和感恩之心,也使人们在感叹亲情的伟大之余更加警醒自己要珍惜家人的付出,用行动来回报深爱着我们的亲人。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散文代表作《春》、《背影》等,以其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风格,为后人所推崇和模仿。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情感真挚,自然流畅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往往以情感为主线,以真挚、细腻的感情展现人物和事物的形象。
他的语言自然流畅,不刻意追求华丽的修辞,却能在平凡的生活琐事中发现人性的本质,使人感受到真挚、深刻的情感。
例如,他的《背影》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过对父子之间的亲情描写,展现了人性的高尚和温暖,令人动容。
在文中,他用简单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父亲送儿子上学的细节,让人感受到父爱的深沉,也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父亲。
二、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往往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营造出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象。
他的描写方式,常常将事物的形象和情感融为一体,令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实。
例如,他的《春》就是一篇以春天为主题的散文,通过对春天的细致描写,抒发了他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他还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三、言简意赅,语言优美朱自清的散文作品,语言简洁而优美,不追求华丽的修辞,而是力求言简意赅,将复杂的思想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他的语言通俗易懂,却能把深刻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荷塘月色》是一篇以荷花为主题的散文,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敬爱之情。
在文中,他用简单的语言,却能将荷花的美妙形象和深刻的思想融为一体,令人感受到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情感真挚、描写细腻、言简意赅、语言优美为特点,他的散文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是一种思想的启示和文化的传承。
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
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朱自清,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散文的泰斗。
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诗意美而闻名于世。
朱自清的散文充满了深情雅致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大量的诗意元素。
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描述自然景色和人物心境,将生活中的琐事转化为美的诗篇。
例如,他的《荷塘月色》中,描绘了一个夏夜的荷花池塘,那娇嫩的荷叶、洁白的荷花、微风吹过时的涟漪,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朱自清用舒缓的语言,表达了对大自然美丽的景色的赞美之情,使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
除了自然景色的描绘,朱自清在他的散文中还善于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人物的思考、情感和心理状态娓娓道来。
例如,在《终身在朗泰》中,朱自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道:“到现在我还常常想念这些乡亲们,在冷风冽冽的一九四九年年末,我的心思同样地闲闲散散地望着潺潺流水般的他们。
”通过这样的描写,朱自清将自己与乡亲们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出了浓郁的人情味。
朱自清的散文还善于利用细腻的语言和动人的情感描写,将平凡的生活细节转化为美的艺术,使人们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触动。
例如,在《背影》中,朱自清通过回忆童年时母亲牵着他的背影,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和思念。
这段故事平实而朴素,然而,朱自清巧妙地运用细腻而真挚的描写,表达了对母爱的浓浓感恩之情,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充满了诗意的美感,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他的作品的独特之处。
他的作品开拓了散文创作的新境界,对后来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论是描写自然景色还是展现人物心理,朱自清都能够运用恰到好处的词语和细致入微的描写,将美妙的意境展现在读者面前。
总之,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他以其独特的思想深度和细腻的描写方式,赋予了散文以诗一般的韵味和美感。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生活的诗意和美好,使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
朱自清散文选情感与人生哲思的交融
朱自清散文选情感与人生哲思的交融朱自清散文选:情感与人生哲思的交融朱自清,20世纪中国著名散文家、学者。
他的散文作品以深邃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而著称,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生百态以及内心世界的感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本文将探讨朱自清散文中情感与人生哲思的交融。
一、情感的流露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充溢着浓郁的情感,他细腻而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对人情世故的感受。
比如他在《荷塘月色》中写道:“夏夜,微风,荷塘,蛙鸣,星月灿烂。
这样的夜晚,我多么想与一个人,并肩坐在荷塘边,静静地看着月亮,什么也不说。
”通过对夜晚景色和内心情感的描写,朱自清流露出对宁静、对美好时光的憧憬和追求。
二、对自然的感悟朱自清善于从自然中寻找灵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
在《春》一文中,他写道:“春就是佳期,也是忧愁的佳期。
”通过对春天的描绘,朱自清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激动,同时也传达出人生中难以避免的忧愁与痛苦。
三、对人性的思考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深入思考了人性的各个层面。
在《背影》中,朱自清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离家求学的一幕幕,通过与父亲的交流和对父爱的理解,他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人性中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和亲情的真谛。
四、对人生的探索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探索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朱自清通过对与美国友人司徒雷登的交往和别离的叙述,通过洋洋洒洒的文字展现了对友情和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
他写到:“即使在中国,我也会记得这一位选择沉默的美国人,他即使过去了,却永远是我的朋友。
”在人际交往中,朱自清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并从中体悟到人生的真谛。
综上所述,朱自清散文选的情感与人生哲思相互交融。
通过情感的流露、对自然的感悟、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探索,朱自清以朴实而真诚的笔触,展示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与思考。
这种情感与哲思的交融,使得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成为了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历史在战斗中》(2)《鲁迅杂感选集》朱自清散文中的情感抒发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
原名朱自华,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在他近四十年的创造过程中,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九二五年以前主要是诗歌,以后主要是散文,抗战胜利后则主要是杂文。
诗歌方面,在当时的诗坛上,有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的郭沫若的诗;有浓的化不开的缠绵悱恻的徐志摩的诗;有带着镣铐跳舞的闻一多的诗······而朱自清的诗对感情的抒发则是质朴清新、真挚自然。
在散文创作方面,鲁迅曾说过:“五四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朱自清的散文也是自成一家。
他的散文构思精巧,形象生动,结构缜密圆转,语言优美漂亮,是一种“美文”。
然而“时代的路自渐渐分明,集体的要求渐渐强大,现实的力量渐渐逼紧;于是杂文便成了春天第一只燕子。
”(1)他的杂文相对于新诗和抒情散文,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手法都有新的发展和提高。
朱自清先生穷尽一生的力量,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将自己的一腔的柔情倾注于纸上,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财富。
真正的艺术品不仅是思想的结晶,也是感情的结晶。
感情受制于思想,因而有高尚、平庸和卑下之分;感情又有真挚和虚假的不同,感情的真假高下,决定着作品的感人程度。
而朱自清散文中的情点,是他一生思想感情的变化历程。
朱自清散文中表现出的情感、忧愁、彷徨、愤懑、刻苦、追求······都是他在经历中所体验,感悟出来的,他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全部倾注于作品中,因而能够扣触读者最深的心灵,激起读者感情的浪花。
与同时期其他作家一样,他是随同“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起成长起来的,是有着深厚文学根底的新一代学子。
一一八九八年出生于海州的朱自清,在三岁时因父亲上任而迁至邵伯镇,后又举家迁至扬州,一直住到后来去北京上大学。
作为朱家的长子长孙,父亲对他的教育是相当严格的。
希望他能够学有所成,将来有朝一日能够光耀门楣。
因为父亲封建的思想,对当时新进的西式学校的教育方法和读书效果颇为怀疑,于是便送他去私塾先生那里学习经籍古文和诗词。
因此,朱自清的国学根底相当好,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严谨的学习态度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养成的。
从个人气质上说朱自清属于忠厚朴实,平和中正,少年老成的那一类。
最初在学校的时候,他多半是埋头苦读,不问世事的勤奋学子,就连与后来成为浅草社主要成员的杨晦同坐一张桌子,却彼此很少交谈,也没有多少交情。
一段时间过后,朱自清意识到这种“生性谨敛,事事后人”的秉性,在当时的社会,对个人的全面发展进步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痛下决心改变。
于是取字佩弦,取佩弦以自急之意。
在北大生机勃勃的环境中,在各种学生运动和社会活动中,朱自清逐步改善了自己,他变得越来越活跃,尤其是经历过五四爱国运动,他社会活动才能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朱自清是把沉默当做人生哲学,人生艺术来谈的。
态度从容超脱,笔调亦庄亦谐,但却曲折的反应他内心深处的苦闷与悲凉。
“刹那主义”是朱自清人生观的总结。
不忧伤过去,不多想未来。
全心全意的把握好现在,抓紧现在生活。
这也是他严谨性格的一种表现。
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创作中,他都用最严谨的态度要求自己做到最完美。
他在总结自己走过的道路时说:“我的’忆的路’是’平如砥’、’直如矢’的;我永远不曾有过惊心动魄的生活,即使在别人想来最风华的少年时代。
我的颜色永远都是灰的。
我的职业是三个教书;我的朋友永远是那么几个,我的女人永远是那么一个。
我是什么时候都是’了了冷冷地’知道、记住自己是怎样简单的一个人”。
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隐逸在书斋里的一个简单的人,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清新俊逸的文章,留下了那么多温柔如水的情感。
二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
行文自由,任意挥洒,如行云流水;结构布局,不拘一格,分合自如。
注重文采,或质朴清新,或斑斓绚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
中国现代散文所受的直接影响,还是外国的影响。
关注现实,强调现实生活意义,这是朱自清一贯的思路。
因而在朱自清等散文家创作的新时期的散文由五四时期的议论性较强的杂感转向风格的多元发展和繁荣。
其中,小品散文异军突起并迅速走向成熟,显示了“旧文学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从而,“彻底打破了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
朱自清散文中的情感抒发,是不得不说的一点。
他的散文给人闲话家常般的感觉,在不紧不慢的文笔间,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倾注笔尖。
在北大讲课时朱自清不像其他的教授拿自己的文章来作为例文,他会避开自己的作品去讲其他老师的作品。
当然也有学生强烈的要求他来讲解自己的作品,他却谦虚的说:“写的都是些个人的情绪,大半是的。
早年的作品,又多是无愁之仇,没有愁却偏要愁,那是活该。
就让他自个儿愁去吧。
”这一方面表现的是朱自清谦虚,不追逐名利的心态,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多以身边人事为题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他的散文中主要表达的有三种情感:(一)描写自然景物的可爱;(二)描写亲情的可贵;(三)痛斥帝国主义的残暴。
自然景物的情感描写固然是朱自清最温柔,甜美的一种情感。
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单从文章的表面看就是一篇篇不可模拟的图画。
在他诗意的描写中,让读者从字里行间领略作者眼中的景色!有景就必然有情,借景抒情是亘古不变的一个话题。
朱自清的在这一类散文中所要抒发的是对自己所经历以及未经历的总结和期望的情感。
他走路时匆匆,看朋友时匆匆,仿佛有无穷的事要做,他的好友叶圣陶先生形容他“匆匆的旅人的颜色”,并且断定他一辈子也改不掉这种颜色。
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写成的《匆匆》这是一首文情并茂,寓意深邃的散文诗。
这是朱自清一生的写照。
作者以绵密细致的笔触,系情于物,尽情的抒发着内心的感受,创造了独特的意境,令人感奋,启人深思。
这是一篇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朱自清作为老一代知识分子在当时黑暗现实里,爱惜时光,不甘虚度,极思有所作为。
它所表现的思想是朱自清所抒写的不愿蹉跎青春,浪费时日,虽彷徨仍思有所作为,倾吐自己对时日匆匆这一瞬息间的感受。
然而他在抒发这一感受时,并不是去做枯燥无味的大道理讲述,也不是去发空洞的呼喊。
而是把自己在特定处境里的感受,依托于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中,使抽象转化为具体,思绪化为形象。
一开篇就以独特的诗意创造,产生动人的效果,使人不由得不随作者的思路去对人生问题做深刻的思考。
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首先在于体验在作者对这种感情,形象的奇妙构思中。
在《匆匆》里,鲜明的比喻和对照,起了有力的烘托内在潜思的作用。
《匆匆》显然是流露出一种由于倥偬时日,而忽起的如“游丝”般怅惘的情绪。
但纵观全篇情调却是健康向上的,诗人绝不是观花溅泪,望柳伤春,而是触景生情,抒发自己对时代的感受,作品似乎没有回答“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如何去结束“彷徨”,但在作者不断追问、反问、责问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深深不满于自己尽在“徘徊”的思想状态,不甘虚掷光阴“匆匆”而过。
“我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又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要白白揍这一遭啊?”着正是作者是点睛之笔,隐含在作品里的就是这种不甘虚掷光阴,为求上进的精神。
后来,经过长期摸索,作者终于“一步步踏在泥土上”,向前走去。
亦或是在描写《绿》这篇文章。
那样精巧细致的梅雨潭不仅俘获了作者的心,更是令我们这些读者为之神往。
《绿》之所以能那样地令人赏心悦目,主要原因在就在于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集中笔力,紧扣重点,而有讲究结构铺成,一步紧似一步地去追捉那“醉人的绿”,自然的把读者诱入他所创造的美不胜收的艺术境界。
作者独出心裁地通过空间顺序由远及近、详略得当得展示了梅雨潭的全景,一落笔便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为下文探索醉人的绿,创造了富有诗意的气氛。
通常,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喜欢描写具体而形象的物,这样不仅方便我们描写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绿,作为一种颜色的概念,比较难写,然而令人赞赏不已的是,朱自清并没有像常人那样以各种喻语进行描摹,而是高明地借助联想引起的对比来获得良好的效果。
“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又深密的’绿壁’,从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有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这又不像,那又不是,似乎是无法比拟的,但又在这看似无法描写中,透出无限生机,那梅雨潭奇异的绿,就在这“太淡”、“太浓”、“太明”、“太暗”的对比和限制中,被描写的恰到好处的境界。
朱自清好用叠字,叠词来增添作品的韵味。
如写梅雨瀑,不用“花花”,而用“花花花花”,不尽模拟了水声,而且示人以水流之态势。
写梅雨潭绿水则一碧“汪汪”,水波“闪闪”,水光“滑滑”,水色“清清”十分确切而鲜明地表现了潭水万千姿态的景象。
而这些迭音词,不尽使自然景色具体而丰实,而且音韵铿锵,旋律动听,给人以一种声请并茂的音乐美的享受。
朱自清以为艺术语言应该是“既能悦目,又可赏心,兼耳底,心底音乐而有之”(《信札》)。
《绿》的语言就有这种美感特征。
亲情也是朱自清心中割舍不断的一个情节,在《冬天》里描写的一家四口吃“洋炉子”的情景。
虽然是在点着“洋灯”的昏暗的老屋子里,但是那个时候是父亲带着兄弟三个一起吃着那个好似反穿白狐大衣的嫩而滑的白煮豆腐。
父亲夹着滚烫的豆腐,喂着三个亲子,父亲对儿子的热爱,在那满屋子氤氲着白煮豆腐的热气中得到尽情的披露。
《背影》这篇回忆性的散文,将父爱描写的透彻心底。
全文没有一字是对父亲正面形象的描写,也没有一字赞美父亲对自己的好。
就是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艰难的跨过铁道为作者买橘子的父亲的形象,留在了千万读者的心中。
作者对父亲的深挚的爱,没有浓情的渲染,没有,质朴的语言把作者心目中那个不多感情的父亲描写的活了。
作者深沉的感情抒发的那样的诊治,那样的自然,读者不由自主地随着他的情感波动,最后深深的受到感动。
《给亡妇》中描写对亡妇的思念之情,没有平常人的捶胸顿足,哭天抢地,只是静静的写下亡妻身前为自己和家人所做的一切,情意深深,透人心扉。
他没有写自己是多么的想念亡妻,多么的不舍她的离去,又是多么的忘不了她,乃至对她离去的愧疚。
只是将亡妻的一颦一笑,一静一动,清清静静的写在纸上,告诉她,她最爱的孩子正在平平安安的长大,只希望劳累一生的她,安心的好好的休息一下。
素朴的风格,平实的结构将情与事交相融合,让人了解他亡妻生前种种,也表露自己不灭之情。
给作品染上一层缠绵委婉的抒情色彩。
《儿女》中的父爱也是扣人心弦。
虽然,现在的我们嗨没有为人父母,但是朱自清却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做父母是怎样的种心情,是怎样的一种变化。
朱自清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情来向读者展现自己是怎样一个不合格的父亲,用他人对儿女的疼爱之心来反衬自己对子女的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