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大作业全息照相
光学全息照相的基本操作技术
![光学全息照相的基本操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02ceb0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8.png)
实验三十七全息照相全息术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将物体发射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其再现,形成原物体逼真的立体像。
由于记录了物体的全部信息(振幅和相位),因此称为全息术或全息照相。
全息术是英国科学家丹尼斯·加伯(Dennis Gabor)在1948年为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在布喇格(Bragg)和泽尼克(Zemike)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
[l]由于需要高度相干性和高强度的光源,直到1960年激光出现,以及1962年利思(Leith)和厄帕特尼克斯(V aptnieks)提出离轴全息图以后,全息术的研究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相继出现了多种全息方法,开辟了全息应用的新领域,成为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全息术发展到现在可以分为四代:第一代是用水银灯记录同轴全息图。
这是全息术的萌芽时期,其主要问题是再现像和共轭像不能分离,以及没有好的相干光源。
第二代是用激光记录、激光再现,以及利思和厄帕特尼克斯提出离轴全息图,把原始像和共轭像分离。
第三代是激光记录白光再现的全息术。
主要有反射全息、象全息、彩虹全息及合成全息。
使全息术在显示方面显出其优越性。
第四代即当前所致力的方向,是企图利用白光记录全息图,已初步作了一些工作。
【实验目的】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装置。
2.掌握拍摄全息图的实验方法。
3.学会全息片的再现观察,了解全息照相的特点。
【实验原理】全息照相分两步,波前记录和波前再现。
波前记录是将物体射出的光波与另一光波——参考光波相干涉,用照相的方法将干涉条纹记录下来,称为全息图或全息照片,这一过程叫造图过程。
全息图具有光栅状结构,当用原记录时用的参考光或其它相干光照射全息图时,光通过全息图后发生衍射,其衍射光波与物体光波相似,构成物体的再现像。
1.全息图的记录全息图记录的一般光路如图1所示。
激光器输出的光束用分束器(1)分为两束。
反射的一束经全反镜(6)反射到全息底片(5)上作为参考光;透射的一束经全反镜(2)反射到物体上,再经物体表面漫反射,作为物光射到全息底片上。
全息照相在光学工程中的应用
![全息照相在光学工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15b13ccfc789eb172dc82e.png)
全息照相在光学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全息照相是一种不用普通光学成像系统的录像方法,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立体摄影和波阵面再现的新技术。
由于全息照相能够把物体表面发出的全部信息(即光波的振幅和相位)记录下来,并能完全再现被摄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因此,全息技术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全息照相;全息观察1 引言全息照相是大学物理里一个重要的光学实验,它利用干涉方法记录物体抵达摄影底片时的光波的振幅与相位的全部信息,最终呈现出一个原物体的立体像。
这是一门成熟且有着重大应用前景的学科,必将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
现在全息照相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中该技术可以用来信息储存,图像识别,从物体表面的研究到振动分析等等,还广泛渗透到军事以及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全息照片的拍摄原理照相技术是利用了光能引起感光乳胶发生化学变化这一原理。
这化学变化的浓度随入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因而冲洗过的底片上各处会有明暗之分。
普通照相使用透镜成像原理,底片上各处乳剂化学反应的深度直接由物体各处的明暗决定,因而底片就记录了明暗,或者说,记录了入射光波的强度或振幅。
全息照相不但记录了入射光波的强度,而且还能记录下入射光波的相位。
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全息照相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1]。
全息照相没有利用透镜成像原理,拍摄全息照片的基本光路大致如图1 所示。
来自同一激光光源(波长为λ)的光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直接照到照相底片上,叫参考光:另一部分用来照明被拍摄物体,物体表面上各处散射的光也射到照相底片上,这部分光叫物光。
参考光和物光在底片上各处相遇时将发生干涉。
所产生的干涉条纹既记录了来自物体各处的光波的强度,也记录了这些光波的相位。
干涉条纹记录光波的强度的原理是容易理解的。
因为射到底片上的参考光的强度是各处一样的,但物光的强度则各处不同,其分布由物体上各处发来的光决定,这样参考光和物光叠加干涉时形成的干涉条纹在底片上各处的浓淡也不同。
大学物理实验全息照相
![大学物理实验全息照相](https://img.taocdn.com/s3/m/9eaaae4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e.png)
目录
• 引言 • 全息照相的原理和技术 •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全息照相 • 全息照相的未来发展 • 结论
引言
01
全息照相的原理和历史
原理
全息照相是一种记录并重现三维图像 的技术,通过使用相干光照射物体, 将物体的反射光和参考光干涉并记录 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全息图。
历史
全息照相技术最早由匈牙利物理学家 丹尼斯·加波于1947年提出,但直到 1960年代激光的出现,才使得全息照 相技术得以广泛应用。
实验结果
通过全息照相实验,可以得到物体的三维图像,图像的清晰度和深度感较强,能够观察到物体的细节和结构。
数据分析
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计算出全息图的分辨率、衍射效率等参数,评估全息图的质量和效果。同 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全息照相的原理和技术特点,提高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光波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周期性 的振动,具有波长、频率等波动 特性。
光的干涉
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 它们会相互叠加产生加强或减弱 的现象,形成干涉图样。
全息照相的记录和再现过程
全息照相的记录
通过使用相干光源和光敏材料,将物体的反射光或透射光与 参考光束干涉,将干涉图样记录在光敏材料上形成全息图。
全息照相的未来发展
04
全息显示技术的发展
3D全息投影
利用先进的光学技术和投影设备,实现全息图像的立体显示,为观众提供更为逼真的视 觉体验。
动态全息显示
研究和发展动态全息显示技术,使全息图像能够动态变化,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
全息存储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大容量全息存储
利用全息技术实现大容量数据存储,提高数据存储密度和可靠性。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6篇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fb69a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7.png)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6篇第1篇示例:全息照相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记录和重现三维物体形态的技术。
在物理实验中,全息照相常常被用来展示光的波动性质、干涉现象以及光的衍射特性。
通过对全息照相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和物理规律。
在进行全息照相实验时,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一块全息记录板和一个激光光源。
将三维物体放置在激光的光路上,并将全息记录板放置在物体后方适当的位置上。
然后打开激光光源,让光线照射到物体上,经过反射或透射后,光线通过全息记录板并记录下物体的三维信息。
实验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照相过程,通过调整全息记录板和光源的位置,确保光线正确定位并记录下物体的干涉模式。
照相完成后,我们可以用激光光源再次照射全息记录板,这时会出现全息照相的重现效果,即我们可以看到物体的三维形态在全息图上精确还原。
通过全息照相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的波动性质。
根据干涉原理,当激光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光线会发生干涉现象,形成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记录下了物体的表面形态信息,进而被全息记录板保存下来。
在重现过程中,光线再次照射到全息记录板上,干涉条纹会产生叠加效应,使得物体的立体形态得以重现。
全息照相还可以展示光的衍射特性。
当光线通过物体的边缘或孔隙时,会发生衍射现象,产生波纹状的光斑。
这些衍射图样也会被全息记录板记录下来,使得在全息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物体的细微结构和表面特征。
全息照相是一种非常精密和高级的光学技术,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波动性质、干涉现象和衍射特性。
通过对全息照相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光的行为规律,为日后的光学研究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2篇示例: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全息照相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记录物体三维形状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医学成像、艺术创作等领域。
在物理学实验中,全息照相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项目,通过全息照相实验可以深入理解光的波动性和干涉原理,提高学生对光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_实验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_实验教师年度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271b12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7.png)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_实验教师年度工作总结实验名称:全息照相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掌握全息照相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实验仪器和材料:全息照相装置、激光器、照相底片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2. 在实验室中搭建全息照相装置;3. 调整激光器,使其产生平行光束;4. 将被摄物体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安装照相底片;5. 打开激光器,照射被摄物体,使其反射的平行光束照射到照相底片上;6. 关闭激光器,取下照相底片;7. 进行冲洗、显影和定影等处理;8. 查看全息照片,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得到了全息照片,并观察到全息照片上的物体具有立体效果和拓扑衍射现象。
经过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全息照相是利用光波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物体的全息图像;2. 全息照相具有三维立体感,可以更真实地还原物体的形状和外貌;3. 全息照相可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全息显微术、全息存储等。
实验建议: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光源和照相底片,探索全息照相实验的更多可能性。
可以深入了解全息照相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全息照相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教师年度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下是我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一、备课工作:在备课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多媒体等,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趣味性。
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充分利用实践和探究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了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
三、作业批改:我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注重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
我也积极借鉴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实验4.14 全息照相
![实验4.14 全息照相](https://img.taocdn.com/s3/m/7f9a128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8.png)
全息照相【实验简介】全息照相是 6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立体摄影和波前再现技术。
与普通照相相比具有更多的特点,故在摄影艺术、精密计量、无损检测、信息处理、遥感图像分析,生物医学和国防科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全息照相是将物体表面漫射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以干涉条纹(全息图)的形式记录下来。
当光波按一定方向照射全息图时,通过全息图的衍射,能够再现物光波前,使我们看到被摄物体的立体像。
【实验目的】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特点。
2.学习全息照片的拍摄、观察方法。
【预习思考题】1.要获得一张合格的全息照片,应注意满足哪些实验条件?2.如何观察全息照片,得到原物无畸变的像?【实验仪器】防振平台、Νe Ηe -激光器、分束镜、反射镜、扩束镜、拍摄物、全息底片、磁性座、洗相设备。
【实验原理】1.全息照相技术光是电磁波,任一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可以看成由许多不同频率的单色光的迭加式中i A 为振幅,i ω为圆频率,i λ为波长,i ϕ为初相位。
光在传播过程中,借助于它们的频率、振幅和相位来区别物体的颜色、明暗、形状和远近。
普通照相通过成像系统将物体成像在感光材料上,材料上的感光强度只与物体表面光强分布有关,由于光强与振幅平方成正比,所以它只记录了物光的振幅信息,没有记录物光的相位差别。
因此普通照相记录的是物体的二维平面像,缺乏立体感。
全息照相不仅记录了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的振幅信息,而且把光的相位信息也记录下来,所以全息照相所记录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物光波本身。
它记录了物光波的全部信息(振幅与相位),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将所记录的全部信息完全再现出来,因而再现的物像是一个逼真的三维立体像。
全息照相包括两个过程:记录(拍摄)过程——把物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在感光材料上;再现过程——照明已被记录下全部信息的感光材料使其再现物光波。
2.全息照相的基本过程2.1全息照相记录过程——光的干涉图4.14.1是记录过程中的光路。
从激光器S发出的光经分束镜N分为两束,一束经反射镜M1反射并经扩束镜L1扩束后照射到物体O上,物体的漫反射光(即物光)照射到感光板H上;另一束作为参考光,经反射镜M2反射并经扩束镜L2扩束后直接照射到H上。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8篇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e3894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d.png)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8篇篇1引言全息照相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和再现物体三维图像的技术。
在大学物理实验中,我们通过实验操作,对全息照相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全息照相的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并分析实验结果及结论。
一、实验原理全息照相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通过记录物体发出的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再利用这些信息还原出物体的三维图像。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激光器发出激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反射的光波会携带物体的振幅和相位信息。
这些信息会被记录在全息胶片上,形成全息图。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激光器、全息胶片、支架、物体(如字母表、小物件等)。
2. 安装激光器:将激光器固定在支架上,调整激光器的角度和位置,使其发出的激光能够照射到物体上。
3. 放置全息胶片:将全息胶片放置在激光器和物体之间,调整全息胶片的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记录物体发出的光波信息。
4. 照射物体:打开激光器,照射物体,使物体反射的光波照射到全息胶片上。
5. 记录全息图:当全息胶片记录足够的光波信息后,关闭激光器,并将全息胶片取出保存。
6. 再现图像:将全息胶片放置在再现台上,利用激光器发出的再现光照射全息胶片,即可观察到物体的三维图像。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1. 全息图记录结果: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记录了物体的光波信息,形成了全息图。
全息图上的条纹清晰可见,分布均匀。
2. 再现图像结果:当我们使用再现光照射全息胶片时,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物体的三维图像。
图像的立体感强,细节清晰可见。
3.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因素影响实验结果。
例如,激光器的角度和位置调整不准确可能导致光波信息记录不完整;全息胶片的位置和角度调整不准确可能导致图像变形或模糊等。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调整实验器材的位置和角度,以获得最佳的实验结果。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全息照相技术的原理和实验过程。
光学实验利用全息照相技术记录和还原光场
![光学实验利用全息照相技术记录和还原光场](https://img.taocdn.com/s3/m/037c292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1.png)
光学实验中全息照 相技术的应用
原理:利用全息干涉技术对物体表面形貌进行测量和计量 应用领域:光学、机械、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 优点:非接触、高精度、高分辨率、测量速度快 未来发展: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拓展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光学、机械、航 空航天等
定义:利用全息技术记录散斑 干涉图,实现对物体表面形貌 的精确测量
实验环境:保持实验环境暗淡, 减少干扰光的影响
记录数据: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数据分析:对全息照相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包括光强分布、相位恢复等。 数据处理: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全息图进行滤波、去噪、增强等操作,提高成像质量。 实验技巧:掌握全息照相实验的技巧和方法,如光源选择、曝光时间控制、实验环境搭建等。 误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和评估,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穿戴防护眼镜和实验服 避免直接接触实验器材和化学品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实验后及时清理现场并检查设备安全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应用价值:全息记录和再现散斑干涉现象,有助于研究光学元件表面的微观结构和性 能,提高光学元件的制造精度和稳定性。
实验目的:利用全息照相技术实现光学信息存储 实验原理:利用全息干涉原理记录和再现光波前的振幅和相位信息 实验步骤:制作全息图、存储和读取光学信息 实验结果:成功实现光学信息的全息存储和再现
稳定性问题:全息照相技术需要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图像失真或模糊。这使得在某些不稳定的实验 环境中,如地震或海浪等,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全息图像。
优势和局限性: 全息照相技术 在光学实验中 的优势和局限
性
发展趋势:全 息照相技术未 来在光学实验 领域的发展趋
势和方向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_实验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_实验教师年度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b2ab95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4.png)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_实验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作为实验教师,负责指导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
该实验项目包含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内容,通过此实验,学生们得到了许多实践经验以及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在此,我要对该实验进行总结。
一、实验目的
全息照相实验是一项先进的光学实验,旨在通过该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光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如干涉、衍射和解释波动。
此外,该实验通过让学生手动操作照相技术和使用光电探测器来捕捉干涉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流程
该实验分为三个部分:制作全息照相板、全息照相板照相和光电效应。
在第一部分,学生们学会如何制作全息照相板度,该部分主要包括制备全息照相板的准备工作、涂覆光敏液体和曝光。
在第二部分中,学生们通过光的反射和干涉,学习成像并制作全息照片。
在第三部分中,学生们使用光电探测器观察光电效应,实验旨在加深他们对电子热力学和波动机理的理解。
三、实验收获
通过本实验,学生们获得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并进一步了解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此外,该实验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并提高了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灵活性。
最后,实验结果表明,学生们的实验技巧、判断能力和探究精神已经显著提高。
总的来说,全息照相实验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实践项目,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大物实验报告——全息照相
![大物实验报告——全息照相](https://img.taocdn.com/s3/m/3a616fbd482fb4daa58d4bdf.png)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实验目的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方法及底片冲洗方法。
3、观察物像再现。
实验仪器激光器、成套全息照相光具元件及隔震光学平台、白屏(用以接收光和观察干涉条纹图样)、硅光电池及电压表、全息干板、被照物体、显影液和定影液等。
二、实验原理(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实验原理图须用手绘后贴图的方式)1、全息记录全息照相的光路图如图所示。
用激光照射物体,物体因漫反射而发出物光波;用同一激光束经分束镜分出的另部分光直接照射到底板上,即参考光波。
这样在记录光信息的底板上光强的分布就是物光波和参考光波干涉形成的干涉条纹,在底板上各点的强度取决于各点的振幅和相位,因而底板上就保留了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分布的信息。
2、物像再现底板经过曝光冲洗以后,形成各处透光率不相同的全息照片,它相当于一个复杂的光栅。
光透过这样的全息照片时,振幅及相位一般都要发生变化。
令t= 透过光的复振幅/入射光的复振幅t= t0-KI通常,再照光与拍摄全息照片的参考光束R相同,透过的光波用W表示,则W=tR=t0R-KIRW=t0R-KR(I0+IR+OR*+O*R)=[t0-K(I0+IR)]R-KIRO-KRO*R右边每一项代表透过全息照片的一个衍射波。
第一项是按一定比例重建的参考波,第二项是按一定比例重建的物光波,按惠更斯原理继续传播,与原来物体在原来位置发出的光波相同,相位改变180°。
因此,全息照片后面的观察者对着这个光波方向观察时,可以看到原来物体的三维立体像,而且改变方向,可以看到物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
第三项与物光波的共轭光波有关,称为孪生波。
三、实验步骤(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1、全息图拍摄1) 按图所示配置光路系统并满足下列条件:a. 物光束和参考光束由分束镜至感光板之间的光程应大致相等。
b. 用扩束镜将物光束扩展到使整个被摄物都能受到光照,参考光束也应扩展使感光板有均匀的光照。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_实验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_实验教师年度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16a3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3.png)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_实验教师年度工作总结一、实验目的:通过全息照相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原理:全息照相是一种记录并再现物体全部信息的方法。
通过干涉的原理,将物体的光波场记录在一块介质中,使得在再现时,不仅能还原物体的形状,还可以还原原物体的相位信息。
全息照相实验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 准备工作:调整激光光源、准直器和样品台的位置,使得激光照射到样品上并通过准直器成为平行光。
2. 全息照相记录:将光波场记录在介质上,使得记录介质上的折射率发生变化。
3. 振镜再现:使用振镜扫描的方法再现全息图像,将光波场重新还原成物体的形状和相位信息。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 激光光源:用于提供高亮度、单色性好的光源。
2. 准直器:用于调整激光的方向和尺寸。
3. 样品台:放置样品并调整样品位置。
4. 全息记录介质:用于记录光波场的介质。
5. 振镜再现装置:用于再现全息图像。
四、实验步骤:2. 调整样品位置,使得样品平行于光的传播方向。
3. 使用全息记录介质记录光波场,记录介质放置于样品后方适当位置。
4. 使用振镜再现装置再现全息图像,观察再现效果,并调节振镜位置以获得清晰的再现图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记录并再现了样品的全息图像。
在再现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全息图像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相位信息的还原。
这表明全息照相可以记录并再现物体的全部信息,包括形状和相位信息。
我们还观察到了全息图像的双光束干涉效应,这也验证了全息照相的原理。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全息照相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我们也意识到全息照相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记录并再现物体的全部信息,应用前景广阔。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理论知识的积累,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息照相物理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物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3abb9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8.png)
全息照相物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全息照相实验,观察全息照相的原理和特点,加深对全息照相技术的理解。
实验仪器,激光器、分束镜、准直器、全息板、物镜、CCD相机等。
实验原理,全息照相是一种记录物体的全息图像,然后再通过光的干涉重建出物体原来的全息图像的技术。
全息照相的原理是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将物体的全息图像记录在全息板上,再通过光的干涉原理,将全息图像重建出来。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激光器、分束镜、准直器等仪器连接好,并调整好位置。
2. 拍摄全息图像,将物体放置在全息板的前方,利用激光器照射物体,使得物体的全息图像记录在全息板上。
3. 全息图像重建,将记录有全息图像的全息板放置在重建光路上,通过干涉原理,将物体的全息图像重建出来。
4. 观察实验现象,通过CCD相机等设备观察重建出的全息图像,观察全息图像的特点和细节。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通过全息照相技术记录的全息图像具有以下特点:1. 三维效果,全息图像记录了物体的全息信息,因此在重建时能够呈现出物体的三维效果,使得观察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2. 可以捕捉细节,全息图像能够捕捉到物体的微小细节,使得重建出的图像非常清晰,细节丰富。
3. 具有全息图像的独特性,每个全息图像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记录了物体的全息信息,因此每个全息图像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全息照相的原理和特点,全息照相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应用于三维成像、安全防伪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全息照相实验时,需要注意激光的安全使用,避免直接照射到眼睛。
2. 调整仪器时需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实验仪器。
3. 实验结束后,需要及时清理实验现场,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全息照相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我们能够更好地运用全息照相技术,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精选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c45ee401eb91a37f1115c31.png)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精选篇一:物理实验-全息照相-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班级__信工C班___组别______D______姓名____李铃______学号_1111000048_日期______指导教师___张波____实验题目_________全息照相实验目的1.了解全息摄影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方法;2.掌握激光全息摄影和激光再现的实验技术;3.通过观察全息图像的再现,弄清全息照片和普通照片的本质区别实验仪器防震全息台,氦—氖激光器,扩束透镜,分束棱镜(或分束板),反射镜,毛玻璃屏,调节支架,米尺,计时器,照相冲洗设备等。
实验原理全息摄影采用激光作为照明光源,并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经被摄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
两束光在感光片上叠加产生干涉,感光底片上各点的感光程度不仅随强度也随两束光的位相关系而不同。
所以全息摄影不仅记录了物体上的反光强度,也记录了位相信息。
人眼直接去看这种感光的底片,只能看到像指纹一样的干涉条纹,但如果用激光去照射它,人眼透过底片就能看到原来被拍摄物体完全相同的三维立体像。
全息图种类很多,有菲涅耳图、夫琅和费图、傅立叶变换全息图、彩虹全息图、像全息图、体积全息图等。
不管哪种全息图都要分成两步来完成,即用干涉法记录光波全息图,称波前记录;用衍射原理使原光波波前再现,称波前再现。
1.全息照相的过程物体发出的包含振幅和位相信息的光可以用下式表示:其中:信息,而位相信息为振幅,为位相。
普通摄影只能记录物体光波的振幅全部丢失,因此照片没有立体感。
数学表达式为: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感光材料可以直接记录光波的位相,在全息摄影中我们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记录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
如右图所示,激光器L发出的激光由分束镜BS将光线一分为二,透射光线经反射镜M2反射再经过扩束后照射在被摄物体上,这束光线称为物光(O光);反射光线经反射镜M1反射再经过扩束后直接照射在感光材料上,因而称为参考光(R光);两束光线在P处相干并形成干涉条纹,这些条纹记录了物光的所有振幅和位相信息。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6篇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29826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4.png)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6篇篇1一、实验目的本次大学物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技术及其相关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波动光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验技能与创新意识。
二、实验原理全息照相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与衍射原理记录物体三维信息的技术。
全息照片上记录着物体光波的振幅与相位信息,通过复现过程,可以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图像。
本次实验将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全息照相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激光器、全息底片、干涉仪、待拍摄物体等。
2. 调整激光器与干涉仪,使其产生相干光束。
3. 将待拍摄物体置于相干光束之间,记录物体光波的振幅与相位信息。
4. 曝光后的全息底片进行显影、定影处理。
5. 在特定的角度与光源下,观察全息照片,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图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拍摄了全息照片,并在特定条件下成功复现了物体的三维立体图像。
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清晰的干涉条纹,验证了光的干涉现象。
同时,通过对全息照片的再现,验证了全息照相技术的有效性。
2. 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光源的稳定性、干涉仪的调整等。
此外,全息底片的处理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显影、定影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实验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了解全息照相技术的局限性,如拍摄角度、光源波长等对再现图像的影响。
五、实验总结本次大学物理实验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全息照相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验证了光的干涉现象和全息照相技术的有效性。
同时,实验过程中也锻炼了我们的实验技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其次,要熟练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确保实验安全;最后,要善于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全息照相技术的基本知识,还了解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光学全息照相
![光学全息照相](https://img.taocdn.com/s3/m/580e5fbe1a37f111f1855b6c.png)
1.物光和参考光的程差与干涉条纹
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后叠加,仅当两束光的程差小于其 相干长度时,才能干涉。而相干长度取决于光的单色性,单 色性越好,相干长度越长。实验中使用激光,因此并不要求 物光与参考光的光程绝对相等(程差几厘米内)。 2.物光和参考光的光强的光波(物光波) 所反映的物的亮度分布成像于底片上,记录的是与物光波 振幅平方成比例的强度分布,而丢失了相位信息,因此, 普通照片上的物像没有立体感。
所谓“全息”即全部信息,包括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 使用干涉法把上述全部信息都记录下来,而后由得到的全 息照片(全息图)再现物光波,可形成与原物逼真的三维 像,这个过程叫做全息照相。 2.拍摄全息图的典型光路分析
在上图中,物光O与参考光R在干板上相干叠加,合成 光的强度分布不随时间变化,只与空间有关,并且将相位信 息转换为强度信息,以适合现有的记录介质只对光强产生响 应的特点。 3.全息干板的冲洗
面朝上,以免药膜面被容器底部划伤; 通常实验室使用的两种漂白液都有毒,漂白时务必用夹子 夹住干板边缘,不可手持; 干板脱水时使用吹风机的冷风档,最好不用热风吹干。 4.再现冲洗后的全息干板 正一级衍射光产生虚像:经括束的再现光以拍摄时参考 光的入射角度照射干板药膜面,可观察到正立三维虚像(照 射非药膜面可观察到倒立三维像); 负一级衍射光产生实像:观察虚像后,将干板反转180度, 去掉括束镜,用细激光束直接照射干板,在干板后面可用白 屏接到正立实像(转动干板,可在白屏上位于细激光束光点 的另外一侧接到倒立像); 若将干板打碎,其任一碎片均可再现完整的像(但应注意 再现光的照射角度)。 5.注意事项 保持光学元件清洁,尤其不要手摸镜面;不得直视细激光 束,以免伤害眼睛;干板在冲洗好之前应注意避光保存。 【结果分析】—怎样得到更清晰视野更宽广的像?
全息照相技术在光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全息照相技术在光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7e70b5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d.png)
全息照相技术在光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近年来,全息照相技术在光学图像处理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全息照相技术是一种利用记录物体波前信息来获得其三维信息的方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全息照相技术在光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一、全息照相技术简介全息照相技术是一种记录物体波前信息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束激光将物体产生的光场记录在一张高分辨率的全息底片上。
当使用同样的激光再次照射底片时,会重现出原始物体的全部信息,包括形状、大小、颜色、透明度等。
全息照相技术由于它可以捕捉更多的信息,因此常被用于三维成像、检测和测量等领域。
二、全息照相技术在光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1. 全息显微镜技术全息显微镜技术是一种用于生成三维光学图像的技术,可以在单个图像中同时显示物体的强度、传递函数和相位信息。
相比传统的显微镜技术,全息显微镜可以更清晰地展示细胞及其内部结构,这对于研究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三维重建技术全息照相技术可用于实现三维成像和重建,其基本原理是将物体的光场记录在一张全息底片上,然后通过数字图像处理重新合成物体的三维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制造精密的零件、制作艺术品以及进行医学成像等领域。
3. 反射光学系统反射光学系统是一种基于全息照相技术的运动测量方法,可以测量物体表面的位移、形状变化以及振动等信息。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测试大型机械系统或结构的振动、变形以及疲劳等性能,对于提高机器的效率和保证操作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全息照相技术作为一种可以记录物体波前信息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
在光学图像处理领域中,全息照相技术可以生成高分辨率、全方位、三维图像,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全息照相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潜在应用领域,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光学结课报告全息照相学号:班级:姓名:全息照相【摘要】全息照相的物理思想是英籍匈牙利科学家伽伯于1948年首先建立。
全息照相的网基本原理是以波的干涉和衍射为基础的。
因此它适用于微波、X射线波、电子波、光波和声波等一切波动过程,致使全息技术发展成为科学技术上一个崭新的领域,并在精密计量、无损检损、光学信息储存和处理、遥感技术等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全息显示和全息图复制技术的发展,全息照相已经走出实验室,进入大众化、商品化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全息照相原理应用前景【正文】【引言】之所以会选择全息照相作为本次大作业的题目,主要是因为本学期开设了工程光学这门课,激发了我对光学的热爱,正好在大物实验的过程中进行了全息照相的实验,于是开始查资料,开始对全息照相这门技术进行学习。
一.全息照相的原理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是一种电磁波。
借助于它们的频率、振幅和相位信息的不同,人们可以区分物体的颜色、明暗、形状和远近。
普通照相用透镜将物体成像在感光底片平面上,曝光后,它记录了物体表面光强(光震动振幅的平方)的分布,却无法记录光震动的相位。
因此,它得到的只是物体的一个平面像。
所谓全息照相,它能够把光波的全部信息—振幅和相位,全部记录下来,并能完全再现被摄物光波的全部信息,从而再现物体的立体像。
实验室的全息照相实验仪器1.全息照相的记录——光的干涉全息记录过程是:把激光束分成两束;一束激光直接投射在感光底片上,称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激光投射在物体上,经物体反射或者透射,就携带有物体的有关信息,称为物光束.物光束经过处理也投射在感光底片的同一区域上.在感光底片上,物光束与参考光束发生相干叠加,形成干涉条纹,这就完成了一张全息图。
全息照相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记录物光波的全部信息。
下图是记录过程所用的实验原理光路图。
氦—氖激光器HN射出的光束通过分光板S分成两束。
一束经反射镜M2反射,再由扩束透镜L2使光束扩大后照射到被摄物体D上,经物体表面反射(或透镜)后照射到感光底片(全息干版)H上。
这部分叫做物光(o 光)。
另一束光经M1反射,L1扩束后直接投射到感光底片H上,这部分光叫做参考光(R光),两束光到达底片上的每一点都有确定的相位关系。
由于激光的高度相干性,两束光早全息干板上叠加,形成稳定的干涉花样并被记录下来。
拍摄全息照片的原理光路图如果把入射到底片上某一小区域上的物光和参考光化简为两束平行光的干涉,则形成的干涉条纹间距为d i=λ/(2*sin(θi/2))式中λ——相干光波长θi——物光与参考光之间的夹角干涉图像中亮条纹和暗条纹之间亮暗程度的差异,取决于两束光波的强度(振幅的平方)之差等多种因素。
同一物点发出的物光在全息干板上不同的区域与参考光的夹角θi不相同,相应的干涉条纹的间距d i和走向也不相同。
不同的物点发出的物光在全息干板上同一区域的光强以及与参考光的夹角也不相同,因此其干涉条纹的浓黑程度、疏密和走向也各不相同。
总的物光波可以看成由无数物点发出的光波的总和。
因此在全息干板平面上形成的,是无数组浓黑程度、疏密、走向情况各不相同的干涉条纹的组合。
曝光以后,经过显影和定影等处理过程,这张包含了物光波全部信息的干涉图样就被记录下来了。
2.全息照相的再现——光的衍射全息再现的方法是:用一束激光照射全息图,这束激光的频率和传输方向应该与参考光束完全一样,于是就可以再现物体的立体图象。
人从不同角度看,可看到物体不同的侧面,就好像看到真实的物体一样,只是摸不到真实的物体。
全息成像是尖端科技,全息照相和常规照相不同,在底片上记录的不是三维物体的平面图象,而是光场本身。
常规照相只记录了反映被拍物体表面光强的变化,即只记录光的振幅,全息照相则记录光波的全部信息,除振幅外还记录了光波的图相。
即把三维物体光波场的全部信息都贮存在记录介质中。
全息照相在全息干板上记录的不是被摄物体的直观形象,而是无数组干涉条纹复杂的组合。
其中每一组干涉条纹有如一组复杂的光栅。
因此我们观察全息照相时,必须采用一定的再现手段,即用拍摄时相同的激光照明光(再现光),并使它与全息干板的夹角与拍摄时参考光和全息干板的夹角相同。
再现观察时所用光路如下图所示。
在再现光照照射下,全息照片相当于一块透过率不均匀的障碍物。
再现光照射在这样一幅复杂而又极不规则的光栅的集合体就产生了衍射图像。
其中+1级衍射光形成一个虚像,与原物完全对应;-1级衍射光形成一个实像;0级光仍按再现光原方向传播。
迎着+1级衍射光去观察,在原先拍摄时放置物体的位置上,就能看见与原物形象完全一样的立体想像。
全息照片的再现光路图。
全息照片的再现光路二.全息照相的特点第一,它再现出来的像是跟原来物体一模一样逼真的立体像,跟直接观察实物感觉完全一样。
全息照片所再现的被摄物体物体形象是一个三维立体像。
当人们移动眼睛从不同角度观察时,就好像面对原像一样,可看到它的不同侧面。
在某个角度被物遮住的另一物体,也可以在另一角度看到它。
第二,把全息照片分成若干小块,每一小块都可以完整地再现原来物体的像,所以全息照片既使有缺损,也不会使像失真。
第三,在同一张感光片上可以重迭记录许多像,这些像能够互不干扰地单独显示出来。
在某次全息拍摄曝光后,只要稍稍改变全息干板的方位(如转动一个小角度),或改变参考光束的入射方向,就可在同一干板上重叠记录,并能互不干扰的地再现各自的图像。
如果全息记录过程光路各部分部件都严格保持不变,只使被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微笑的位移或者形变,并在变形前后重复使全息干板曝光,则再现时物体变性前后、后两次记录的物光波同时再现,并形成反映物体形态变化特征的干涉条纹。
这就是全息干涉计量的基础。
第四,全息照片很易复制。
第五,若用不同波长的激光束全息照相,再现像可以得到放大或缩小。
再现光的波长大于原参考光时,像被放大;反之缩小。
第六,全息照相再现出物光波是再现光束的一部分。
因此,再现光束越强,再现出的物光就越亮。
实验指出,亮暗的调节可达到103倍。
三.全息照相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当然也常常能看到全息摄影技术的运用。
比如,在一些信用卡和纸币上,就有运用了俄国物理学家尤里·丹尼苏克(Yuri Denisyuk)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全彩全息图象技术制作出的聚酯软胶片上的“彩虹”全息图象。
但这些全息图象更多只是作为一种复杂的印刷技术来实现防伪目的,它们的感光度低,色彩也不够逼真,远不到乱真的境界。
研究人员还试着使用重铬酸盐胶作为感光乳剂,用来制作全息识别设备。
在一些战斗机上配备有此种设备,它们可以使驾驶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敌人身上。
把一些珍贵的文物用这项技术拍摄下来,展出时可以真实地立体再现文物,供参观者欣赏,而原物妥善保存,防失窃,大型全息图既可展示轿车、卫星以及各种三维广告,亦可采用脉冲全息术再现人物肖像、结婚纪念照。
小型全息图可以戴在颈项上形成美丽装饰,它可再现人们喜爱的动物,多彩的花朵与蝴蝶。
迅猛发展的模压彩虹全息图,既可成为生动的卡通片、贺卡、立体邮票,也可以作为防伪标识出现在商标、证件卡、银行信用卡,甚至钞票上。
装饰在书籍中的全息立体照片,以及礼品包装上闪耀的全息彩虹,使人们体会到21世纪印刷技术与包装技术的新飞跃。
模压全息标识由于它的三维层次感,并随观察角度而变化的彩虹效应,以及千变万化的防伪标记,再加上与其他高科技防伪手段的紧密结合,把新世纪的防伪技术推向了新的辉煌顶点。
综上所述,全息照相是一种不用普通光学成象系统的录象方法,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立体摄影和波阵面再现的新技术。
由于全息照相能够把物体表面发出的全部信息(即光波的振幅和相位)记录下来,并能完全再现被摄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因此,全息技术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全息电影和全息电视,全息储存、全息显示及全息防伪商标等。
除光学全息外,还发展了红外、微波和超声全息技术,这些全息技术在军事侦察和监视上有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一般的雷达只能探测到目标方位、距离等,而全息照相则能给出目标的立体形象,这对于及时识别飞机、舰艇等有很大作用。
因此,备受人们的重视。
但是由于可见光在大气或水中传播时衰减很快,在不良的气候下甚至于无法进行工作。
为克服这个困难发展出红外、微波及超声全息技术,即用相干的红外光、微波及超声波拍摄全息照片,然后用可见光再现物象,这种全息技术与普通全息技术的原理相同。
技术的关键是寻找灵敏记录的介质及合适的再现方法。
超声全息照相能再现潜伏于水下物体的三维图样,因此可用来进行水下侦察和监视。
由于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体,往往对超声波透明,因此超声全息可用于水下的军事行动,也可用于医疗透视以及工业无损检测测等。
除用光波产生全息图外,已发展到可用计算机产生全息图。
全息图用途很广,可作成各种薄膜型光学元件,如各种透镜、光栅、滤波器等,可在空间重叠,十分紧凑、轻巧,适合于宇宙飞行使用。
使用全息图贮存资料,具有容量大、易提取、抗污损等优点。
全息照相的方法从光学领域推广到其他领域。
如微波全息、声全息等得到很大发展,成功地应用在工业医疗等方面。
地震波、电子波、X射线等方面的全息也正在深入研究中。
全息图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如用于研究火箭飞行的冲击波、飞机机翼蜂窝结构的无损检验等。
现在不仅有激光全息,而且研究成功白光全息、彩虹全息,以及全景彩虹全息,使人们能看到景物的各个侧面。
全息三维立体显示正在向全息彩色立体电视和电影的方向发展。
全息技术应用到照相领域要远远优越于普通的照相,普通照相是根据透镜成像原理,把立体景物“投影”到平面感光底板上,形成光强分布,记录下来的照片没有立体感,因为从各个视角看照片得到的像完全相同。
全息照相再现的是一个精确复制的物光波,当我们“看”这个物光波时,可以从各个视角观察到再现立体像的不同侧面,犹如看到逼真物体一样,具有景深和视差。
如果拍摄并排的两辆“奔驰”汽车模型,那么当我们改变观察方向时,后一辆车被遮盖部分就会露出来。
难怪人们在展览会会为一张“奔驰”汽车拍摄的全息图而兴奋不已:“看见汽车的再现像,好像一拉车门就可以就坐上‘奔驰’,太精彩了!”一张全息图相当于从多角度拍摄、聚焦成的许多普通照片,在这个意义一张全息的信息量相当100张或1000张普通照片。
用高倍显微镜观看全息图表面,看到的是复杂的条纹,丝毫看不到物体的形象,这些条纹是利用激光照明的物体所发出的物光波与标准光波(参考光波)干涉,在平面感光底板上被记录形成的,即用编码方法把物光波“冻结”起来。
一旦遇到类似于参考光波的照明光波照射,就会衍射出成像光波,它好像原物光波重新释放出来一样。
所以全息照相的原理可用八个字来表述:“干涉记录,衍射再现”。
了解了这项技术,我们就可以把全息照相技术用于广泛的领域,把一些珍贵的文物用这项技术拍摄下来,展出时可以真实地立体再现文物,供参观者欣赏,而原物妥善保存,防失窃,大型全息图既可展示轿车、卫星以及各种三维广告,亦可采用脉冲全息术再现人物肖像、结婚纪念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