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流派
第一讲 语言学的分类和流派
(2)系统功能语言学
该学派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创立的,主要理论观 点:
①承认语言是符号系统,但认为语言的系统性来
自于语言的运用,强调从功能角度来研究语言的 系统性。
②语言是社会文化行为的一种。 ③语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的功能(概念功
能、人际功能、谋篇功能)来影响、控制和选择的。
2.《句法结构》的作者是( ),( )学派 的代表人物。(2003,北师大)
3.格语法的代表人物是( )(国名)的( ) (人名),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 ( )(国名)的( )(人名)。(2005, 华中师大)
4.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是( ),其代 表作是( );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的代表 人物是( ),其代表作是( )。(2006, 华中师大)
个别语言学,又叫具体语言学或专语语言学, 是专门研究某一种具体语言或亲属语言的语 言学。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十九分。
(四)从研究方法上: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 言学
共时语言学是以静态的分析方法,研究语言 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 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
历时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的科学。 它研究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 阶段的历史演变,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十九分。
(二)从研究的功能上: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 理论语言学是从理论上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和结
构的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广义: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一门学 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 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而 产生的新的学科。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十九分。
二、语言学流派
语言学流派总结
4-3AD
出现了零星的对语法现象的说明
3AD-3BC
中国语言学开创时期,产生了文字学和训诂学。最早的词典《尔雅》东汉《说文解字》,解释了字记录的原始的语言意义。东汉出现词源学著作《释名》,解释词语产生的原因。
转换生成语言学
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形成的语言学流派。代表学者是Chomsky。继承前人的演绎方法指出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归纳方法的缺陷,强调从人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类语言共性的普遍解释,区分人的大脑先天具备的语言能力和后天获得的语言知识,认为语言又生成能力,是有限规则的无限使用,转换是生成的重要手段。把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
古罗马
把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希腊语法体系照搬到拉丁语上,编写出系统而使用的教材,通过教材传播了亚历山大里亚的语法思想。
4-14世纪欧洲封建社会
拉丁语使唯一被研究的语言,它的语法规则也被套到其他语言上。语言研究方面讲究维护传统规范。由于经院哲学的影响,出现了用逻辑代替语法的思辨语法。为了翻译传播《圣经》,出现了不少词典。
乔母斯基认为语言知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人类属性,是人类天生共同具备的普遍语言知识,一部分是在人类生存经验中后来获得的个别语言知识。他认为语言学应该采用演绎法,从语言能力研究中揭示人的认知过程。1957年他发表《句法结构》,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他提出利用移位、复写、插入、删除等转换规则把有限的核心句子转换成无限的非核心句子。这时的语法分析不考虑语义。
3-14世纪
音韵学占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重视语音结构的分析,编写韵书。
语言学流派
语言学流派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到语言的结构、规则、功能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方面。
在语言学的研究中,有两个主要的流派,分别是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
这两个流派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理论观点以及研究重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是一种以形式为中心的语言学流派。
形式主义派强调语言的内部结构、规则和形式,关注语言的句法、语音、词汇等方面。
形式主义派的代表人物有索绪尔、布洛赫等。
他们认为语言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与人类的思维和社会无关,语言的功能是次要的。
形式主义派通过研究语言的形式规则和结构,揭示语言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功能派是一种以功能为中心的语言学流派。
功能派强调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关注语言的意义、语用、语境等方面。
功能派的代表人物有马尔库斯、哈贝马斯等。
他们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工具,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是为了实现语言的功能。
功能派通过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情境,揭示语言的功能和意义。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主要采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形式和规则进行抽象和概括,寻找语言的普遍规律。
功能派主要采用描述和解释的方法,通过对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情境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语言的功能和意义。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在语言学的理论观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独立的系统,与人类的思维和社会无关,语言的功能是次要的。
功能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工具,与人类的思维和社会密切相关,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是为了实现语言的功能。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在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主要关注语言的内部结构、规则和形式,研究语言的句法、语音、词汇等方面。
功能派主要关注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研究语言的意义、语用、语境等方面。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是两个主要的语言学流派。
形式主义派强调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关注语言的内部规律;功能派强调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关注语言的意义和功能。
语言学流派
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但这一时期是欧洲人学习、翻译“外语”(阿拉伯文、拉丁文、希腊文)的时期,换言之,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化和理论基础是从希腊语和拉丁语那里借来的。
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它包括两种伟大的古典语言:古希腊语和拉丁语。
因此,可以说,没有希腊语和拉丁语,就没有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萌芽。
拉丁语(Latina Lingua)与希腊语同为影响欧美学术与宗教最深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意大利语族。
是一种已灭亡的语言,在9世纪,通俗拉丁语发展为多种罗曼语言。
拉丁语原本是意大利中部拉提姆地方(Latium,意大利语为Lazio)的方言,后来则因为发源于此地的罗马帝国势力扩张而将拉丁语广泛流传于帝国境内,并定拉丁文为官方语言。
而基督教普遍流传于欧洲后,拉丁语更加深其影响力,从欧洲中世纪至20世纪初叶的罗马天主教为公用语,学术上论文也大多数由拉丁语写成。
现在虽然只有梵蒂冈尚在使用拉丁语,但是一些学术的词汇或文章例如生物分类法的命名规则等尚使用拉丁语。
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皇帝时期使用的文言文称为“古典拉丁语”(Classic Latin),而2-6世纪民众所使用的白话文则称为“通俗拉丁语”(Vulgar Latin)。
而通俗拉丁文在中世纪又衍生出一些“罗曼语族”(Romance),包括中部罗曼语:法语(French)、意大利语(Italian)、萨丁岛(Sardinia)方言、加泰罗尼亚(Catalonia);西部罗曼语:西班牙语(Spanish)、葡萄牙语(Portugese);与东部罗曼语:罗马尼亚语(Romanian)。
十六世纪后西班牙与葡萄牙势力扩张到整个中南美洲,因此中南美洲又称“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
罗曼语和拉丁语的区别在于,罗曼语都失去了很多单词的语法变化词尾、特别是名词的变格词尾,已经完全丧失(一些代词除外)。
(名词变格在罗马尼亚语中仍然有所保留)。
德国雅各·格林(Jakob Grimm)提出,属于印欧语的语言不仅有共同的词汇和共同的形态,语音的变化很有规律。
第一讲 语言学的分类和流派
特点: (1)语法形式化。采用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
法,根据有限的公理化规则系统演绎生成无 限的句子。力图做到像数学公式般形式化。 (2)解释性。该语法的目的不在于分类,归 纳,而在于解释生成语言的机制。 (3)演绎性。由于多采用形式化推理,所以 该理论演绎性多于归纳性。
言语,强调研究语言的语言学、内部语言学。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十九分。
(4)描写性。从言语、话语入手,着重发 现与描写共时语言系统的各类结构。
(5)归纳的方法多于演绎的方法。 (6)客观性。由于要细致归纳描写当代语
言,因此较少主观臆断,比较客观。 (7)重视语言表面结构,缺乏深层结构的
了解。 (8)重视静态的语言结构,忽视动态的言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十九分。
5.从研究范围看,语言学可大体分为两大类: ( )语言学和( )语言学。根据研究对象 的时间,语言学可以分为( )语言学和( ) 语言学。(2007,华中师大)
6.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主要分支是: ( )、( )和( )。(2007,华中师大)
7.古代语言学有三个传统:( )传统、( ) 传统和( )传统。(2008,华中师大)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十九分。
4.()被认为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 (2006,中国传媒大学) A.乔姆斯基和索绪尔 B.洪堡特和索绪尔 C.布龙菲尔德和洪堡特 D.布龙菲尔德和乔姆 斯基
二、填空题 1.( )被尊为现代语言学之父。(2004,南
开)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十九分。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是语言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了比较的方法考察语言的历史来源和亲属关系为语言建立了谱系对各种语言做出了谱系分类为研究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的普通语言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语言学的各类流派
语言学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
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二是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格里姆(J·Grimm)和葆扑(F·Bopp)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
拉斯克在他的《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词进行系统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
格里姆在拉斯克一书的启发下,在他的《日耳曼语语法》里确定了希腊语、峨特语和高地德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
格里姆明确指出,语音对应规律是建立印欧语系和其他语系的基础。
维尔纳(K·Verner)后来补充解释清楚了“格里姆定律”难以解释的一组例外,世称“维尔纳定律”,这就使音变规律的研究日臻完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也就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葆朴的主要著作是《梵语、禅德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峨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旨在把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几种其他语言相比较,找出它们在形态上的共同来源。
远离欧洲的梵语在这些语言中找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它既不是拉丁语、希腊语和其他欧洲语言的母语,也不是由其他语言演变而来,它和其他语言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只不过它比其他语言保存更多的原始形式。
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其代表作是《印度日耳曼语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
语言学流派专题知识
构造主义语言学阶段性小结
1950年代:构造主义旳时代 研究对象:作为人类行为旳语言 研究范式:发觉程序+分布理论(如音位
旳描写) 哲学基础:行为主义 关心旳是对语言本身旳构造和系统旳描写 就语言而研究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语言
构造主义语言学旳三个流派
1、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 也称功能语言学派。该学派创建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
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
两者旳关系体现为:“外部语言学首先引起内部 语言学问题,继而成为内部语言学旳承载,内部 语言学则不失时机地转化为外部语言学旳前提。 内部语言学涉及言语体系旳恒定方面,它超越时 间和空间等诸多原因旳影响,是语言抽象旳部分; 外部语言学则观照语言旳动态方面,受制于时间 或空间,是言语体系旳具象旳部分。”“没有外 部语言学我们便不可能聚焦于内部语言学,便不 可能了解那种抽象旳‘一般’旳存在,而没有内 部语言学,我们便无从感知理论形态与实际中具 象旳言语之间旳关系,便无从实现理论旳升华与 转化。”
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任美国科学增进会委员、
美国科学院和文理科学院院士。他在29岁时出版旳《句法 构造》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旳思想,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
语言学中旳地位。由他主持开发旳人机对译系统采用了转
换生成语法原理,成功地实现了印欧语系中不同语言之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旳人机对译,被广泛用于国际会议旳同声传译。他后来提
构造主义语言学旳三个流派
3、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这个学派最主要旳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被誉为“美国语言学家之首”。 他于1933年出版旳《语言论》宣告了美国构造主义学派正式诞生。布龙 菲尔德在《语言论》中制定了语言构造旳基本原则和措施,成为这个学 派旳理论指南,所以有人称该学派为“布龙菲尔德学派”。
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
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这是受到索绪尔(F.De.Saussure)语言学思想影响而出现的世界三个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它以1931年哥本哈根语言学会的成立为标志,主要创始人和理论家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语言学教授L.叶尔姆斯列夫(Louis Hjelmslev,1899-1965)。
早期的理论家还有H.乌尔达尔(1907-1957)和V.布伦达尔(1887-1942)。
该学派规模很小,成员大多是北欧的一些语言学家,活动地区基本上限于哥本哈根,学派的机关刊物是创刊于1939年的《语言学文献》。
该学派的理论叫做"语符学"。
20世纪30年代初,叶尔姆斯列夫和乌尔达尔研究语音学和音位学的理论,提出了"音声学"理论,接着又把它发展成为一般性理论。
为了强调跟以前的语言学不同,他们把自己的理论定名为"glossematics"(语符学)。
语符学的基本设想由乌尔达尔写成小册子《语符学大纲》,1936年在哥本哈根国际语言学大会上散发,其后因乌尔达尔到希腊工作,学派的理论工作由叶尔姆斯列夫承担。
叶尔姆斯列夫的论著很多,代表作是《语言理论导论》(1943,丹麦文),1953年该书被译成英文出版,语符学才受到人们的注意。
该书从哲学和逻辑学的角度阐述语言学的理论性问题,明确提出语言的符号性质,是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纲领。
该学派发展了索绪尔的"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语言是价值系统"的论断,主张把语言从物理方面的声音和心理方面的语义抽象出来,并且排除语言对社会的依存和语言历史演变因素的制约,以便集中研究语言的内在结构。
叶尔姆斯列夫主张以经验主义原则和演绎法看待语言,一方面认为语言理论要经得起语言事实的检验,另一方面又认为语言事实和语言理论是互补的,可以进行单纯的理论研究。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常常被划分为不同的流派。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1.结构语言学:结构语言学是在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主要
关注语言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布鲁姆菲尔德、哈里斯和卡内基学派。
他们主张所有语言都有一个结构性组成,并且可以通过分析语言的组成部分来理解这种结构。
2.生成语法学:生成语法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发展
起来的,主要关注语言的生成过程和语法规则的内在结构。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乔姆斯基、查姆斯基和洛卡斯。
他们主张语言是由内在的语法规则生成的,并且这些规则可以解释语言的所有特征。
3.功能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关注语言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功能和使用。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哈林顿、哈斯和哈利德。
他们主张语言是一种用于交流的工具,其使用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4.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关注语言和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莱克夫、福瑞和克罗格。
他们主张语言是认知和心理过程的一部分,语言的意义是通过认知机制来建立的。
这些语言学流派各有特点,但它们都试图解释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现象的特征。
在未来,随着新的研究和技术的出现,语言学也将继续发展和演变。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它可以分为多个流派。
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1. 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布洛姆菲尔德。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结构系统,它的组成部分相互关联,互相作用。
结构主义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结构,包括音位、词汇、句法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描述语言现象向分析语言结构的转变。
2. 生成语法语言学生成语法语言学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查姆斯基。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人类大脑的一种天赋能力,人类天生就具有语言能力。
生成语法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生成过程,包括句子的构成和语法规则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描述语言结构向研究语言生成的转变。
3. 语用学语用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格里斯。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一种交际行为,它的目的是传递信息。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包括语言交际的目的、语言交际的情境、语言交际的效果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研究语言结构向研究语言使用的转变。
4.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拉卡特。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使用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社会方面,包括语言变异、语言变化、语言规范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研究语言结构向研究语言使用和社会因素的转变。
总之,语言学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单一的研究语言结构向多方面的研究转变,丰富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语言学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三大流派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以下就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分别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二、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语言学各学派
布拉格学派基本观点: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在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和F. de索绪尔的影响下形成的。
他们同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看法有同有异。
相同之处是反对德国新语法学派的历史主义及分割主义,认为语言是一个系统,应对其结构进行共时的研究,不同之处是布拉格学派把语言的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研究。
他们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作交际工具,语言是一个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的、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功能系统。
因此要用功能的观点去研究语言。
布拉格学派认为句子能从语法角度分析也能从功能角度分析用主位和述位来分析句子。
主位指已知信息或在给定语境是明确的话语起点前信息述位指说话者陈述的有关或涉及话语起点内容。
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区别:布拉格学派区别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之处是:他们主要研究已有悠久文化的欧洲语言,从功能观点出发广泛探讨标准语、语言修养、修辞学、文艺学、诗学、美学等问题。
他们重视语义标准,主张采用对立论,而不接受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分布论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为了强调自己的特点,布拉格学派曾明确表示应该把自己称为功能语言学派。
主要贡献:布拉格学派发展了索绪尔和博杜恩·德·库尔德内的理论。
他们的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系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音系学中的理论原则、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对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布拉格学派的实际切分的理论已得到公认的发展,为话语语言学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分析比较法对类型语言学和语言普遍现象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他们的定量分析法又为数理语言学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他们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机器翻译产生的重要前提之一。
1976年,法国成立了以马丁内为首的国际功能语言学协会,旨在发展布拉格学派的基本思想。
伦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1.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意义"思想20 世纪20 年代,英国出现了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意义"思想。
关于语言学流派的书籍
关于语言学流派的语言学流派: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到跨文化交际学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其流派众多,各有独特的观点和贡献。
本文将介绍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主要语言学流派。
1. 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的演变和对比。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雅各布·格林和拉斯姆茨·格林兄弟等。
他们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揭示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为语言的分类和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历史比较语言学对于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个语言学流派,强调对语言结构的研究。
索绪尔是该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语言”和“言语”的概念,并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结构主义语言学通过对语言结构的分析,揭示了语言的内部规律和特征,为后续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3. 功能主义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关注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功能和用途。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的演变和变化都受到社会交际的影响。
功能主义语言学的研究重点包括语言的语篇分析、话语分析和语用分析等。
通过对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研究,该流派为揭示语言与文化、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见解。
4. 生成语言学生成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生成机制和语法规则。
该流派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语言能力,能够生成无限的、符合语法规则的语句。
生成语言学的研究重点包括语言的语法分析、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等。
生成语言学对于揭示语言的本质和人类的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5. 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认知过程和人类的思维方式。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的一部分,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人类认知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重点包括语言的隐喻、意象和范畴等。
通过对语言的认知过程进行深入研究,该流派揭示了人类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理解人类认知提供了有益的见解。
各语言学流派的简单对比
各语言学流派的简单对比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分类总览索绪尔-现代语言学开端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伦敦语言学哥本哈根学派(又称丹麦学派)布拉格学派美国的结构主义(美国描绘主义学派)在索绪尔《普通语言学》的基础上演变为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开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一部跨时代的著作,提出了一整套新的理论与方法,奠定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
• 1.区分语言与言语。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语法系统,它本身不表现出来,而是潜伏在每个人的大脑之中,言语是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的具体表现• 2.提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主张系统的研究语言。
• 3.区分语言的共时研究与历史研究。
重视公式语言的研究。
• 4.区分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
认为语言系统及其发展与外在条件密切相关。
结构主义语言学•布拉格学派(结构-功能学派):强调语言是一个功能体系。
在国际语言学会上公开音位学观点,代表作《音位学原理》,代表人物:马泰修斯、雅各布逊。
•哥本哈根学派(丹麦学派):语言是完整的符号系统,符号是表达方式和内容的综合体•美国描写语言学(美国结构语言学):是结构语言学中发展最完善、最重要的一个学派。
先驱是鲍阿斯和萨丕尔,主张实地调查,强调对语言事实做客观的共时描写,重要人物:布龙菲尔德,他的著作《语言论》是该派的奠基之作,把语言看作是一系列刺激和反应的行为,主张通过形式特征来描写语言结构。
转换-生成语言学•兴起:是在批判和修正美国结构语言学的理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是最近几十年西方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
创始人:乔姆斯基→1957年《句法结构》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
•乔姆斯基不满足于观察语言行为的表面现象,而要求探索人类内在的语言能力。
• 1.不仅描写语言行为,还要研究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
• 2.人具有语言习得机制,大脑能自动创造和理解句子并揭示这些规则。
• 3.语法是生成和描写句子的规则系统。
• 4.采用现代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根据有限的规则演绎无限的句子。
现代语言学流派图示
现代语言学流派图示(高凤娇 11720263)
一、传统语言学:①古印度:经验研究如:巴尼尼《梵语语法》
②古希腊:哲学研究如:A:哲学家的词与物的关系
B:斯多噶学派从理论角度的研
究
C:亚历山大学派从语言角度的研究
③古罗马:瓦罗拉的《拉丁语研究》
④古阿拉伯:区分字母和语音,提出词根概念
⑤古中国: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
⑥中世纪欧洲:语言研究停滞不前,研究的是字母而非语音
⑦法国唯理语法学派(17C):用逻辑的方法研究语法
⑧德国洪堡特(18-19C):《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
神发展的影响》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①早期(19C以前):琼斯认为梵语与欧洲古代语言同源
②发展时期(19C):A:葆朴认为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
日耳曼语同源
B:格里木定律认为日耳曼语与拉丁语、
希腊语、梵语有对应关系
③青年语法学派(德国)时期(1870-):语因变化的原则是由
语言变化中生理因素(发音方法)引起
三、现代语言学:①现代语言学的开端:索绪尔的语言学说
②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A:布拉格学派:区分语音学
和音位学,注重语音研究 B:哥本哈根学派:继承索绪
尔 C: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
区分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
法兰西学派
功能语言学派
法国结构主义:从属关系语法
伦敦学派:弗斯的语言行为
转换成城语法:乔姆斯基
格语法:菲尔墨
心理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语言学的类别和流派
语言学的类别和流派一、语言学的类别的要求从哪些角度去认识?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各个学科的总称,它的内部还有很多的分支学科,所以语言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这主要是因为语言本身的结构非常复杂,语言的种类繁多,语言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人们研究语言的目的、角度、方法多种多样,于是就形成了语言学的各种类别和流派。
语言学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分类。
关于语言学的类别,要注意以下几个分类角度:一是功能角度,二是研究对象,三是从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分类。
一般主要是从功能角度给语言学分类。
从功能看,语言学首先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其余角度的分类,我们这里综合在一起介绍。
由于分类角度不通,一门语言学科可以划分在不同的类别中。
例如现代汉语从功能看属于理论语言学,从对象看是专语语言学,从研究的时间范围看是共时语言学。
(一)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主体部分,是所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它包括对具体的、个别的语言的研究和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又可分为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两大类。
1.普通语言学:也叫一般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是语言学的重要的理论部分,是在人们对各种具体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又对专语语言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与运用。
普通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语言的性质、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起源与发展变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在学科体系的地位等。
我们课程性质,就是普通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再细分,可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词汇学、普通语法学、语义学等,我们的课程就属于普通语言学性质。
2.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
专语语言学为普通语言学提供丰富目的材料,要吸收应用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接受普通语言学的指导,与普通语言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专语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语言为研究对象。
它可以研究某种具体的语言,如研究汉语,叫汉语语言学,以英语为研究对象,叫英语语言学。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
(1)时间:1786——1916
(2)特点:独立性、历时的原子主义语言观;
(3)贡献:使语言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主要人物:琼斯、拉斯克、格里姆、葆朴、维尔纳、施莱赫尔、勃鲁格曼、莱斯金、保罗、梅耶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
(1)代表人物:索绪尔(开创者)
(2)主要内容:区分语言和言语,认为语言是一个由符号组合而成的系统(依靠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运转),语言符号有能指和所指,区分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
(3)主要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三、转换生成语言学:
(1)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2)大致内容:采用现代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根据有限规则演绎无限的句子。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
(1)代表人物:韩礼德
(2)主要内容:重视语言在社会学上的特征,研究如何根据特定交际目的选择特定的语句,集中力量发现描写语言在社会中的规律;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语言现象;注重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发现语句在社会中的规律。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在语言学历史上,有三个主要的语言学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
其中,___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人物。
1786年,他在加尔各答“___”宣读了一篇论文《三周年演说》,指出梵语和欧洲希腊语、拉丁语、凯尔特语和日耳曼语的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他断言,这些语言必有一个共同的来源。
此后的100年中,学者们忙于各种语言的历史比较,先是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之间进行比较,后来则是构拟它们的母语——原始印欧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包括德国语言学家___、丹麦语言学家___和德国语言学家___。
他们分别在1816年、1818年和1819年发表了重要著作,揭示了这些语言的对应规则和语音上的形式对应关系,并提出了语音演变规律,对于确认印欧语亲属关系、了解民族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历史比较语言学是揭示语言间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重要方法,为后来的语言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根据格里木的解释,日耳曼语族中自成一体的三组音与更早的原始印欧语的发音进行比较,发现它们都曾发生过音变。
具体情况如下:原始印欧语的浊塞音b、d、g变成了日耳曼母语中的清塞音p、t、k。
例如,拉丁语中的duo(二)、genu (膝)在古冰岛语中变成了tveir、___。
原始印欧语的清塞音p、t、k变成了日耳曼母语中的清擦音f、th、h。
例如,拉丁语中的pater(父)、tu(你)在古冰岛语中变成了faðir、þu。
原始印欧语的送气浊塞音bh、dh、gh变成了日耳曼母语中的浊塞音b、d、g。
例如,梵语的___(兄弟)在英语中为___。
___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语言的“谱系分类法”,开创了构拟重建的方法。
19世纪中叶,历史比较语言学已经相当成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mmary of the Chapter two: A Brief History ofLinguisticsIn this unit, we know that from the earliest period in the human history to more recent times, language studies developed along a route characterised by incremental in depth. From tentative attempts to know about human language till more systematic these inquiries into languages; from the description of particular languages to the description of various languages as a whole; from studying human languages proper to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guage and thought, Logic, society, and culture, most inquiries seem to have taken us closer to the truth. However, as language is such a complicated phenomenon and each inquiry has its limitations, we are still far from having exhausted all aspects of language. It is safe to say, though, that these inquiries have certainly paved the way for unprecedented linguistic developments in the time that followed.1.1 The linguistics in the four ancient civilisationsKnowledge of linguistic involves its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linguistics is related to the origin of human language.Linguistics in a broad sense boasts a history as long as the history of writing. In this unit, there are altogether four ancient countries which play the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eriod of linguistic development, such as ancient India, ancient ancient China, ancient Greece, and ancient Roman. In each country, there are some linguists or philosophers who contributed to language. In the West, many philosophers were interested in a number of disciplines, language being one of their topics of discussion. They debated on the origin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s and meaning. Such debate went on and on between Naturalists and Conventionalists about two oppositions: anomaly vs. analogy, and irreularity vs. regularity. The conventionalists pointed out that words can be changed at will and that language is equally efficient once the language has been accepted. In the East, and ancient China is the representative and enjoys the fame in her theories on the origins of language. Xu Shen , a Chinese linguist in the Han Dynasty, thought that the earliest historical record on writing can be traced back to an ancient figure named Fuxi. And he mentioned that Cangjie created writing .Whatever stories may be and wherever the stories come from , they belong to myths. They only show how ancient people tried to get to know about language. Linguistics builds on the past. New developments do not only challenge and refute traditional doctrines, but also develop and reformulate them. In the next part , we will mainly explain linguistics in ancient times in the four ancient countries which were connected to the language.Indian linguistics is essential to the history of the language’s development. In India, Veda and Sutra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sources for the earliest grammar. These earliest forms of literature had been passed down by words of mouth until they were recorded in Sanskrit. It is in the fourth century BC that the great Indian grammarianPanini produced the famous Sanskrit grammar, called Eight Books. The Indian linguistics scholarship focused on three aspects: general linguistics theory and semantics,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nd grammatical description. It is remarkable that Indian scholars of the time discuss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erceived utterances, spoken or written, of a language and language itself. The most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of Indian linguistics lay in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Indian phonetic work is much far advanced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as compared with anything else produced in the West . There are two aspects in which Indian linguistic work may be held to be superior to Western traditional grammar. Besides, Panini is the first scholar to notice allomorphs in language. He established abstract word forms for various parts of speech, and established rules of change for morphemes and phonemes.The second one is the Chinese linguistics. As one of the four ancient civilisations in the world, China has developed an indigeous tradition of linguistic studies. The earliest writing system was witnessed called Jiaguwen. The first work in interpreting characters in the Chinese history is Er Ya. Xu Shen wrote the first book on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Shuo Wen Jie Zi. Yang Xiong produced a book which is now called Dialects, which is the first book in Chinese history specialists in dialects. Liu Xi wrote a similar work entitled Interpretation of Nouns, in which he classified characters of the same quality into the same category. From the end of 16th century the nature of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was known in European and it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some directions of linguistic research.The third one is ancient Greece which is considered as the cradle of Western civilisation. Greek linguistics was philosophical, more interested in the problem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natural world, language and human thought , language form and logical form. There are several famous philosophers in ancient Greece. They were Socrates, Plato, Aristotle, and Stoic philosophers. Socrates left us no writing of his own and all his arguments and viewpoints are reported in some of the writings of Xenophon and in the Dialogues of Plato. Aristotle is a student of Plato,who was probably the most remarkable, most knowledgeable and the most versatile intellect in the ancient times. The ancient Greeks have done outstanding work in many fields including logic, ethics, politics, rhetoric, and mathematics, and their achievement in linguistics is one of many that are especially memorable in terms of grammatical theory and grammatical description.The fourth one is Roman, whose scholarship in linguistics gives us a quite different picture. The respective roles of Greece and Rome were not the same. Their roles were dissimilar and contemplementary. The Romans as well as the Slavs, borrowed their writing system from the Greeks. Roman linguistics was largely the application of Greek thought, Greek controversies on language, and Greek categories to the Latin language. Varro was the first serious Latin writer on linguistic issues and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Roman grammarian, who is well- known for his 25-volume De linga Latin . After Varro, Priscian is the best known grammarian. His compilation of 18-volume Institutiones grammaticae, a representative of their work, is regarded as a classic work in grammatical studies throughout the Middle Ages. Inevaluating Priscian’s work as a whole, one notices that in the context in which he was writing and the form in which he cast his description of Latin. It is they who laid solid foundations for grammars and philosophy of language in the Middle Ages.1.2 linguistics in the Middle AgesDuring this time, a continuity of Greek thought and learning coexisted in the Eastern Empire with the official spread of Christianity.When Christianity spread to England in the sixth century, Bede and Aleuin wrote grammars of Latin in the seventh and eighth centuries. Aelfric wrote Latin Grammar and Colloquium. The second part of the Middle Ages was characterised by scholastic philosophy. The Doctrinale of Alexander of Villedieue is practical, and it remained a popular and prescribed textbook throughout the medieval period.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examples of practical work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Middle Ages was the First Grammatical Treatise,written by an unknown Icelandic scholar of the 12th century. Scholasticism is the synthesis of Aristotelian philosophy and Christian revelation in European thought. It sought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of faith and reason and of nominalism and realism. Scholasticism tried to establish proof of the existence of God. The rise and growth of scholastic philosophy came about due to a number of historical factors. The most interesting and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in linguistics during this period is the output of “speculative grammar”or treatises Demodis significandi from the high period of scholastic philosophy.The role of the philosopher in grammar was considered a major one ,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grammar was the philosopher’s province. In the early decades of the thirteen century, Petrus Hispanus produced his Summulae logicales , a summary of logic. For Hispanus, language is the communication of all the stages of knowledge. It was a common place of that period that the same linguistic items could express an insight into any of the levels.1.3 Linguistics in the RenaissanceHebrew, as the language of the Old Testament, became a proper and important language to study. Its biblical status gave Hebrew a place alongside Latin and Greek. Arabic grammatical scholarship reached its culmination at the end of the eighth century in the grammar of Sibawaih of Basra. Later Dante, the prophet of the later Renaissance ,did a lot to foster the study of the spoken Roman dialects as against written Latin. Among the Renaissance grammarians, Petrus Ramus, a French philosopher, is well known and has been hailed as a precursor of modern structuralism. At the same time, the Port-Royal grammar appeared . And it took the nine classical word classes. The Port-Royal Grammar also promoted the studies of French in the same way as classical languages were studied. The English grammarians started from an empiricist approach.Empiricism had arisen as part of the challenge to the accepted ideas of medieval scholasticism.1.4 Linguistics in the 18th CenturyThe year 1786 may be taken as the landmark of the start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of linguistic sciences. The discovery of by Western scholars was one of the principal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philology. The study of Sanskrit also gave strength to the assumption of the comparative method, that languages which are clearly related in their grammatical structure must be related genetically and not accidentally.A promine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versal philosophical theory of grammar in England during the 18th century was James Harris. While Harris occupied a position in the New World, Horne Tooke was a natural rebel. The 18th century linguistic scholarship is characterised with both merits and demerits. It is too easy to find fault with those attempts at the historical study of language.Summary of Unit 3: The 19th century Historical andComparative LinguisticsLinguistics studies in the 19th century served to bridge up the past with the coming 20th century. Such studies, especially those of Neogrammarians, summarisded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on the one hand, and heralded the advent of structuralist linguistic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on the other. Their statements on the objectivity and independence of language, their emphasis on linguistic data, and their methods of surveying contemporary languages and dialect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modern linguistics in the 20th century.The 19th century saw not only great social changes but also rapid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s. The foundation for historical linguistics in the West had been laid down by the ancient Greeks. Historical work on the languages before 1800 had not been systematic. After1800, there were remarkable changes , and scholars focused on a specialised theory and achievements.Though the 19th century witnessed the prim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linguistics , work done before the century is very important. The famous Italian writer ,Dante was among the earliest to make comments on the relations of particular languages. His practice was very much like the later binary division. Scaliger, a knowledgeable French scholar,discarded two false assumptions: the supposed linear historical relation between Greek and Latin, and the alleged origin of all languages in Hebrew.Rask and Grimm are among the chief founders of the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studies of the Indo-European family. Rask put forth the methods and principles by which languages were to be compared through comparison. Rask’s work wascontinued by the outstanding German scholar, Jacob Grimm. He published his German Grammar, which was hailed as the start of Germanic linguistics. What is important about Grimm is his observation that there are regularities in sound shift.Humboldt was one of the most profound thinkers on the general linguistic questions in the 19th century. He stressed the creative linguistic ability inherent in every speakers’ brain or mind . Language is to be identified with the living ability by which speakers produce and understand utterances, not with the observed products of the acts of speaking and writing.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most important linguist in the mid-19thcentury was another German scholar, August Schleicher. He wrote a number of works on historical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y. His biolog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 governed both hiss theory of the parent language and his treatment of linguistic typology.The major linguistic controversy in the last quarter of the century was concerned with what is now referred to as the Neogrammarian doctrine. The Neogrammarians wished to make historical linguistics an exact science with its methods in line with those natural sciences in the 19th century, notably geology. The meogrammarians declared that sound laws have no exceptions and were criticised and some of the criticisms, loaded with harsh words , were out of pure personal resentment rather than academic disagreement.In India, the linguistic study of Sanskrit had been continuously maintained. The simultaneous realisation of the historical connections of Sanskrit with the language of Europe came at a time when the Romantic movement and nationalists sentiments were at their height. The Indo-European family and concomitantly other similarly based genetic families were the progressive creation of the 19th century scholarship, mainly in the German universit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