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构造运动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走--滑--断--层

第十二章走--滑--断--层
第 十二 章
走滑断层
圣•安德列斯断层
第一节、 走滑断层旳基本特征和构造
一、一般特征
走滑断层产状一般近直立,断层面较平直,两盘总体沿 断层走向相对滑动。按所处旳构造背景可分为两类:一类规 模较小,延伸一般不超出几十公里,深度一般不超出几公里, 限于地壳上部;走向与造山带主要褶皱轴向斜交(30-45°) 或垂直(撕裂断层),常共轭出现。另一类走滑断层呈单组出 现,规模巨大,延伸几百到上千公里,向下贯穿整个地壳, 位移高达几百公里。其中许多构成古、今板块旳边界和强烈 旳地震带。常伴有雁列状褶皱和断裂、拉分盆地、和花状构 造等。
4.压剪裂(P),逆冲-同向剪切断裂,与主干断层交角约 -15°,与R断裂近对称;
5.反向走滑断裂(X),与主干断层交角约-75°, 与R’断 裂
近对称; 6.平行主干断层旳同向走滑断层
阶步旳形成
正阶步
反阶步
第三节、 挤压性走滑与拉张性走滑
走滑断层是不同取向旳有关断裂,尤其是R和P断裂旳 沟通、连接而成,断层面经常弯曲,因而走滑运动过 程中,在这些断层弯曲部位或叠接部位(桥区)形成 局部旳挤压和拉张区。
板块斜向汇聚或离散时,因为变形分解形成平行俯冲 带或离散带旳走滑断层,有关旳剪切作用为一般剪切, 形成总体旳挤压走滑或拉张走滑。
第四节、走滑断层控制旳构造
一、拉分盆地:走滑体系中拉伸形成旳盆地 1. 形成过程
2. 几何特征: 松弛断弯部位呈S形或Z形, 拉张桥区旳呈菱形,为一般意义上旳拉分盆地,其长边为走 滑断层,短边为正断层限制 当菱形盆地两端旳正断层原为同一断层时,盆地旳长边等于 走滑位移量。
二、左行和右行走滑断裂
著名旳实例是美国西部旳圣安德列斯断层、我国东部 旳郯城-庐江断层和西部旳阿尔金断层,红河断裂等。

第十二章第三节内燃机

第十二章第三节内燃机

8. 一台汽油机, 活塞面积是 50cm , 活塞行程为 25cm, 做功冲程中燃气产生的平均压强为 7. 84 ×105Pa,那么该汽油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的功是( A.19.6J B.980J C.78.4J
2

D.7840J
9.一台单缸四冲程柴油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600cm ,活塞的行程是 100mm,做功冲程的平均 压强是 3.5 ×10 Pa.,求: (1)做功冲程中气体做的功(2)若柴油机每分钟完成 500 个工 作循环,则柴油机的功率多大?
阅读课本认 识内燃机及 最常见的内 燃机。 。
培养学 生的自 学能力
二 汽油机 1 认识汽油机 活动 3:
出示汽油机模 型并借助课件 认识汽油机结 构。 针对问题看 书自学。 观察 模型和课件 认识汽油机 的主要构造。
看课本图 12-21,认识汽油机的构造。 2 了解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活动:4:看教材图 12-22 讨论:这四个冲程中能量 是如何转化的?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是如何点火的? 并将四个冲程的名称及各冲程的特点填在下图中。
学生观看图 片并思考交 流 思考总结本 节所学所感 所悟合作释 疑
培养学 生环保 意识 通过总 结、梳理 知识,有 利于知 识体系 的形成,
2、你还有哪些疑惑?怎样释疑?
引导学生总结 本节的收获。提 出存在的疑问。
五、当堂达标检测 1.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其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的是( )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六、课后作业: (1) 简述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2)回答下列问题: ①内燃机的四个冲程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②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几次?曲轴转动几 周? 七、板书设计 12.3 内燃机 一热机 1、定义 2、能量转化 二、汽油机 1 构造 2 工作原理 三、柴油机 1 构造 2 工作原理

12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2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河谷形态不仅在纵剖面上是阶梯状,而且在横 剖面上也往往呈现阶梯状。位于谷坡上的这种台阶叫 做河谷阶地 (阶梯状地形)不被洪水淹没。 2、河谷阶地形成原因:每一级阶地都有一个平坦 的阶面和一个陡坎。阶面微向下游和河床倾斜。从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坎上可看到沉积物具有二元结构,上部是漫滩沉积,
下部为河床沉积, 再下为基岩(有时无)。
一、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式 二、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向
一、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式
河流的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和化学两种方式。河流 的机械侵蚀作用是通过其动能或挟带的沙石对河床的 机械破坏过程; 化学侵蚀作用是通过河水对河床岩石的溶解和反应 完成的,尤在可溶性岩石地区比较明显。这两种方式 通常共同破坏河床,难以区分开来。总的说来,机械 的侵蚀作用更为主要。
V
河流下切
冲沟系
二、河流的动能
河流具有动能,河流的作用取决于河流的动 能。而河流的动能大小与流量及流速有关。其 表达式为: E=1/2QV2(Q为流量;V为流速)
1、流速(flow velocity)-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
(1)河床的坡度;
(2)河床的横剖面形状和大小;
(3)负荷的类型。河流所携带的固体物质 称为河流负荷。
瀑布直泻而下,侵蚀基部岩石,使陡坎下部
岩石被淘空形成壁龛(kan)。壁龛不断扩大,壁
龛上部岩石由于失去支撑力而崩塌形成新的陡 坎,于是瀑布不断向上游移动。 向源侵蚀作用:下蚀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时 ,瀑布和急流向上游后退,使河流向源头发展 ,加长河谷。这种河流向源头发展的侵蚀作用 称为向源侵蚀作用。
黄 河 河 口 沉 积 - 黄 河 三 角 洲
3、河口处因河流带来大量有机食物,生物 繁殖,沉积物中有机质丰富,常形成石油和天 然气等有机矿产,美丽富饶地区。 4、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洋或湖泊共同作用形 成的,但沉积物来源于河流。 三角州形成条件: (1)河流搬运来的物质数量要大; (2)河口处的海岸或湖岸坡度平缓,同时无强 大的波浪或潮汐。钱塘江口,潮汐强大,河口 堆积物全部搬走,不能形成三角洲。

第十二章中国煤田地质特征概述

第十二章中国煤田地质特征概述

第十二章 §2中国的含煤地层和聚煤盆地 构造的基本特点
综上所述,中国聚煤盆地从晚古生代到中、 新生代,总体演化趋势是:
大型内陆碎屑陆表海聚煤坳陷
大型内陆湖盆坳陷(古前陆塌陷)
断陷盆地群(湖盆为主)
山间小型坳陷和断陷盆地
第十二章 中国煤田地质特征
§3 聚煤古地理环 境和古气候的演变
第十二章 §3聚煤古地理环境和 古气候的演变
第十二章 §3聚煤古地理环境和 古气候的演变
早二叠世华北、西北地区广泛海退的同时,华南地区 的海域范围则继续扩展,海水向西北上扬子古陆区快速侵 漫,沿古陆边缘的泻湖潮坪环境发育早期含煤沉积,并迅 速被广海碳酸盐沉积所代替。早二叠世晚期,由于东吴运 动的影响,华南广大地区隆起为陆,海水退居东南隅,在 海西期造山带的前缘堆积了滨海碎屑含煤岩系。晚二叠世 早期,海水由西南方向再度进侵。在海域不断扩大的趋势 下,华南地区呈现比较复杂的岛海古地理景观,海陆穿插, 沉积类型多样。东南沿海为陆相、过渡相碎屑含煤沉积, 盆地中部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含煤沉积,黔西、滇东地 区则持续发育大型三角洲复合体,为煤层最富集的地区。 随着海域不断扩展,聚煤带向古陆方向迁移。晚二叠世晚 期,华南地区再次被广海淹没,以碳酸盐和硅质沉积为主, 含煤沉积则局限于川滇古陆东侧的滇东、黔西和川西一带。
中国煤盆地富煤带的展布和特厚煤层的形成, 也受着盆地构造演化的制约。厚煤层或特厚煤层 的形成,主要是在基底沉降稳定和坳陷速率适当 的部位。最有利于聚煤的盆地是发育在刚性地块 上的晚古生代坳陷型盆地及继承性的中生代坳陷 盆地,其次是发育在已经稳定的褶皱带上的中、 新生代盆地。
第十二章 §2中国的含煤地层和聚煤盆地 构造的基本特点
南宁
广州

第十二章成岩作用与沉积岩

第十二章成岩作用与沉积岩

而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与沉积物的根本区别就是是否经过固
结。
一、沉积岩中的矿物
沉积岩中已知的矿物达160种以上,而组成岩石的90%以上的矿物只
有20余种,最常见的是氧化物、硅酸盐、碳酸岩以及盐类矿物等。主
要矿物包括有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和白云母、方解石、白云石和粘 土矿物。
二、沉积岩的颜色
沉积岩的颜色:沉积岩的形成时受到当时古地理和古气候的控制, 具有各种颜色。其颜色主要决定于它的矿物成分和沉积时的古地理 环境,这是沉积岩命名的依据之一。例如,岩石中含有少量的Fe203,
第十二章 成岩作用与沉积岩
主要内容
1、成岩作用 2、沉积岩的特征 3、沉积岩的分类及常见沉积岩
4、外生矿床
5、外力地质作用小结
第一节 成岩作用
在外动力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沉积物,一般处于表生条件下(常
温、常压、富氧等),此条件下沉积物疏松、多孔、富水。经过成岩
作用,松散的沉积物多转变成为坚硬的岩石,与当初的物理性质已有 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就是成岩作用造成的。因此,成岩作用是由松 散状态的沉积物转变成坚硬岩石的过程,可以分为:压固脱水、胶结、 重结晶作用、微生物及有机质作用等四种基本方式。
的表面常发育有刀砍纹构造。原生白云岩是干热气候条件下的咸水湖
或海相环境下的产物。
第四节 外生矿床
一、矿石与矿床 1.矿石:在当前生产技术条件下能够开采利用的、含有有用矿物 的岩石称为矿石。 2.矿床:在一定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在质量和数量上满足当前开 采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的富集地段。
第四节 外生矿床
者称为水平岩层;纹层倾
斜者称为斜层理;相互交 错者称为交错层理;在一 个层内碎屑颗粒粒径由下 向上逐渐变细称为递变层 理。 层理的基本术语和主要类型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第2节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它们。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与实质,并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定滑轮、动滑轮的实际使用.2。

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有好奇心.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会按要求组装滑轮,并画出它的绕线,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

【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杠杆,知道了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用了其他简单机械。

如我们每周一升国旗,升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我们会看到国旗缓缓上升;工人在动滑轮的帮助下,居然用50N的力提起重95N的物体,你知道这些是应用了什么吗?生思考、讨论。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先不急于解答.师你们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进行新课】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师好,请大家先看教材P81页图12.2-1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大人能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却被重物吊了起来?生思考、发表看法。

教师展示一架定滑轮、动滑轮装置,并利用它们分别提起钩码,对滑轮的构造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生:定滑轮工作时,轴不动,轮转动;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一起上或下运动。

师回答正确.好,下面请大家分组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可参照教材P82页《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指导,这样便于降低学生实验难度.设计表格(供参考)学生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并讲解。

第十二章 岩溶水

第十二章 岩溶水
生物礁岩孔隙大且多最易溶蚀。泥晶粒屑碳酸盐岩及泥 晶碳酸岩次之。亮晶碳酸岩,孔隙度小,最不易溶蚀。 经过充填、胶结、深埋成岩之后,碳酸盐岩所能保留下 来的孔隙度通常只有l%一3%。经过白云岩化后的岩石, 孔隙度可以增大到百分之十几。
在裂隙不发育的条件下孔隙对岩溶发育起控制作用, 多形成岩溶中等发育、比较均一的岩溶含水层。
2

然而,由于岩溶水的奇特又常常使人无可奈何,出 现一些消极作用,如: 我国华北地区大多数煤层矿区,下伏为灰岩承 压含水层,承压水头之高,带来了开采的巨大风险。 云南、广西、贵州省岩溶山区,岩溶水位极低, 山区缺水严重,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生活贫困现象 严重。

岩溶地区的库水渗漏、地下施工、燧道施工等 困难重重,突水处理很难。
30
图12—1 不同构造开启程度岩溶含水系统中岩溶发育条件
1—非可溶岩隔水层;2—石灰岩;3—导水断层;4—不导水断层;
5—潜水面;6—地下水流线;7—泉
31
(2)可溶岩与非可溶岩地层组合
在可溶岩与下伏隔水层的接触面上往往会发育成层 的溶洞,这是由于水流下方受阻,流线密集于接触界 面上所致(图12—3)。
27
②初期为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流循环加速,最终发 育为完整的地下河系。
③统一的地下水河系,通常分布在整个碳酸岩盐地区, 范围大、排泄集中,系统内岩溶形态齐全,即:垂直 落水洞,漏斗,过路溶洞(无水),常年有水地下河 道(参见插图12-3)。
28
插图12-3 介质改造结果——典型岩溶水系统结构概化图
两种非饱和溶液混合或其它离子(SO42- 、C1- 、Na+等) 的加入都可增加水的侵蚀性。易溶盐离子降低Ca2+、 CO32-离子的活度,使原饱和溶液再具有侵蚀性。 16

第12章--构造运动及其形迹

第12章--构造运动及其形迹

第二节 构造变动
一、 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一)地貌标志
地貌形态是内外地质作用相互制约的产物。
新构造运动的时间较近,形成的地貌形态保 留得较好,因此用地貌方法研究新构造运 动,是特别重要的方法。
– 如以上升运动为主的地区,常形成剥蚀地貌; – 以下降运动为主的地区,常形成堆积地貌。
1、新构造运动中地壳上升的证据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一般特征
一、构造运动的方向性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1、 水平运动 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物质大致
沿地表切线方向的运动,也称造山 运动。
表现: 岩石水平方向的挤压和拉张,岩层褶
皱和断裂,形成褶皱山系和地堑、裂谷等。
现代水平运动的例证:
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一条断裂,长60km, 水平位移量达2.2m。
– 岩层的上下界面叫层面,分别称顶面和底面。 – 岩层顶面和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岩层的厚度。
尖灭 透镜体 夹层 互层
(一)岩层的产状类型
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 直立岩层 倒转岩层
◆岩层特征的变化 夹 层
尖灭
互 层
透镜体
1、水平岩层
原始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岩层。
– 形成于广阔的海底、湖盆盆地中。 – 除新近形成的水平沉积层,几乎所有出露的水平岩
高出海面数米~几百米处有珊瑚礁。
– 如我国台湾高雄附近,在距今海面200— 350m高的地方发现有下更新统的珊瑚灰 岩。
山腰和山顶,有海蚀穴、海蚀阶 地、海蚀崖及蘑菇石等。
– 如山东荣城、厦门,海滩高出海 面20—40m。
– 连云港南云台山主峰——玉女峰 (625.3m)及周围也发现了大量海蚀阶 地、海蚀穴等。
海侵、海退剖面示意
(三)构造变形

地层学原理--第十二章 全球旋回地层学

地层学原理--第十二章 全球旋回地层学
• ⑦ 根据华北地台中寒武纪碳酸盐所滩的10个级旋回,19个5级旋 回、16个6级旋回和187个7级旋回,通过与米兰科维奇长偏心率 10.4Ma
• 因此,在米兰科维奇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旋回年代学可能代表 着高分辨率地层划分和高精度地层年代学发展的方向,是现今地 层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相互渗透、交叉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前沿研 究领域。
偏心率周期 Berger的计算表明主要偏心率周期数在大约100(其主 要分量在98和126)、400、1290、2030和3400千年, 我们分别叫做E1、E2、E3、E4和E5。
斜度 地球的斜度变化自始至始约3.5弧度,大约41000年一个 周期,在Berger的投影图上这个周期的振幅虽见到有些 变化,但仍然相对稳定。地球循环的周期可能和地球 自转速率—道变慢。
① 干燥—潮湿的气候变化控制着蒸发盐环境的发育, 同时蒸发盐又对蒸发—沉淀平行极为敏感,因此日照 量差异导致的气候变化是控制蒸发盐沉积旋回发育的 首要因素。
二叠系卡斯蒂尔(Castile)组600m厚的膏盐沉积序列 中已识别出20万个微旋回,其中碳酸盐节律为清晰的 岁差旋回。三叠—侏罗系纽瓦克(Newark)群季节纹 裂为油页岩和白云质酸泥灰岩的岁差旋回。
通过新生代和显生宙旋回地层学的研究人们认识到, 米兰科维奇旋回是恢复地质年代间隔或测年的高精度 地质年代计。
• ① 根据生物带间(内)发育的轨道旋回数目估算它的年代间隔。 • ② 年际的冰川纹泥及潮汐层是较好的日、月沉积节律。 • ③ 条带状硅铁建造厘米级纹层也具季节性和年际节律。 • ④ 在比较第三系和白垩系界线磁性层、旋回地层和年代界线时,
八、旋回级次及其控制因素
旋回级次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划分方案。孟祥化(1989)分为五级, Brett等(1990分为七级,而Miall(1984、Vail(1977)分为四级。多数研 究者采用七级划分方案。

第十二章 平面结构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第十二章 平面结构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若原体系几何不变(或可变),则新增加一个 二元体后,新体系仍为几何不变(或可变); 同样,在一个已知体系上拿掉二元体,也不
会影响原体系的几何不变性或几何可变性。
因此可将二元体规则叙述如下:在一个体系
上依次增加或减少二元体,原体系的几何可 变性保持不变。
第四节 几何组成分析举例
第四节 几何组成分析举例
=-3
应用此方法解本题时须注意:此时结点B为混合结点, 对于此类结点,计算单刚结点数时,可把铰接杆当作不存 在;而在计算铰结点数时,则把刚接各杆看作一个刚片。
所以,应用式(12-1)计算可得 W=3×m-3×g-2×h-b-r =3×9-3×6 -2×4-9 =-8
表明此体系具有8个多余约束。
三、瞬变体系
在对结构进行分析计算时,必须先分析体系的几 何组成,以确定体系的几何不变性。
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是:
(1)判别给定体系是否是几何不变体系,从而确 定它能否作为结构使用;
(2)研究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以保证设计 出安全合理的结构;
(3)正确区分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为结构的 内力计算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自由度
体系的自由度是指确定体系空间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 数,或者体系运动时可以独立改变的几何参数的数目,通 常记作S。
一个点在平面内自由运动时,它的位置用坐标X,Y完全 可以确定,则平面内一点的自由度等于2,如图12-3(a)所 示。
一个刚片在平面内自由运动时,它的位置
用其上任一点A的坐标x,y和过A点的任一 直线AB的倾角φ完全可以确定,则一个平面 刚片的自由度等于3,如图12-3(b)所示。
解法二:把体系内部看成是由7个刚片AB、BC、CD、DE、 EF、FA、EB,3个单铰F、B、D,3个单刚结点A、B、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

“动滑轮和重物由几段绳子承担,所用的拉力就是总重的
几分之一”来判断。所以,弄清楚几段绳子承担物体重力 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丙图分析:要从绳子自由端开始
分析,绳子a对物体的拉力为F丙,绳子
b的拉力为2F丙,绳子c对物体的拉力 也是2F丙,依次类推,最后物体共受a、
d e b c a F丙
c、e三段绳子的拉力,拉力总和为F丙
省力 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
能否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把它们组合 起来,使它们即省力又方便呢? 能。把它们组合成滑轮组。
二、滑轮组: 1、定义: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而成的机械叫滑 轮组 2、方式:由相同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有两种组合:一种是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 组合,另一种是最省力的组合。
n=2
n=3
4、水平使用滑轮组时:拉力克服的不是物重, 而是地面与物体间的摩擦力。 nF=f F=f/n S=nh V绳=nV物 省力费距离
F N
T
.
G
f
f/3 ,T=__ f。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_
如图所示,物体A重G=80N,在F=60N拉力下 120N 匀速前进,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 _N。(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G
对动滑轮的探究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支点和动力作用点在轮上,阻力作用点在轴上。 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4、动滑轮: (1)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即F=½G, 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 杠杆, 使用动滑轮省力但费距离。 F1 F1 L1 =2r L2=r
三、其他简单机械

汽车构造第十二章汽车转向系

汽车构造第十二章汽车转向系

逆效率很低的转向器,称为不可逆式转向器。不平道路 对转向轮的冲击载荷输入到这种器,即由其中各传动零件(主要是传 动副)承受,而不会传到转向盘上。路面作用于转向轮上的回正力矩 同样也不能传到转向盘。这就使得转向轮自动回正成为不可能。此外, 道路的转向阻力距也不能反馈到转向盘,使得驾驶员不能得到路面反 馈信息(所谓丧失“路感”),无法据以调节转向力矩。
1.转向车轮的运动规律
转向中心:为避免在汽 车转向产生的路面对汽车行 驶的附加阻力和轮胎的快速 磨损,要求转向系能保证汽 车行驶时,所有车轮作纯滚 动,这时,只有所有车轮的 轴线交于一点才能实现,此 交点称为转向中心。 转弯半径:转向中心到 外转向轮与地面接触点的距 离称为转弯半径。
梯形转向机构 内侧车轮偏转角 大于外侧车轮偏 转角
12.1.1 转向系的类型
• 汽车转向机构分为机械转向和动力转向两种形式 。机械转向主要是由转向盘、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 构等组成,动力转向还包括动力系统。
• 机械转向是依靠驾驶员的手力转动转向盘,经转向器和 转向传动机构使转向轮偏转。 • 动力转向是在机械转向的基础上,加装动力系统,并借 助此系统来减轻驾驶员的手力。 • 动力转向包括液压式动力转向和电控式动力转向。 • 液压式动力转向已在汽车上广泛应用。近年来,电控动 力转向已得到较快发展。
为了减少转向螺杆和转向螺母之间的摩擦,两者之间的 螺纹以沿螺旋槽滚动的许多钢球5代之,以实现滑动摩擦变为 滚动摩擦。
转向螺杆转动时,通过钢球将力传给螺母, 螺母即沿轴 线移动。同时,在螺杆与螺母两者和钢球间的摩擦力偶作用 下,所有钢球便在螺旋管状通道内滚动,形成“球流”。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正传动效率很高(可达90%—95%), 故操纵轻便,使用寿命长,工作平稳、可靠。但其逆效率也 很高,容易将路面冲击力传到转向盘。不过,对于前轴轴载 质量不大而又经常在平坦路面上行驶的轻、中型载货汽车而 言,这一缺点影响不大。因此,循环球式转向器已广泛应用 于各类各级汽车。

第12章--构造运动及其形迹

第12章--构造运动及其形迹
–构造运动的周期性,决定了地球历史发展的阶段性。 所以地史可以划分为许多代,代又分为若干纪,纪 还可分为几个世,就是这种阶段性的
五、构造运动性质的交替性
构造运动的方向常常发生交替。
在同一地区,这段时期表现为水平运动; 另一段时期可表现为升降运动。
这段时期表现为上升为主,另一段时期 可表现以下降为主,运动方向不断地交 替变化。
二、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发生在几百万、几千万,以至若干 亿年前的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地貌 形态,为后期的地质作用所破坏, 因此不能使用地貌学方法进行研 究。
可以根据地层的岩相特征、厚度、 接触关系以及构造变形等分析老 构造运动的情况。
(一)地层厚度
分析岩层厚度,可以得出升降幅度的定量 结论。
– 如浅海深度200m左右,但地层剖面中的浅海相地 层厚度可以达到几千到几万米。蓟县的中、上元 古界厚度近10000m。
海侵、海退剖面示意
(三)构造变形
构造运动使地层产生褶皱、 断裂等构造变形。
此推测地壳运动方向、性质、 强度等。
1、应力
外力——是指施加于物体的力。
内力——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内部产生的 与外力相抗衡的力。
应力——物体内任一截面上单位面积的内 力。应力的大小以kg/cm2来表示。
在地壳内岩石中的应力——地应力。
(二)数据测量
• 现代构造运动,借助于三角测量、 水准测量、远程测量(激光测远)、 天文测量等手段,可以测出构造运 动的方向和速度。
– 甘肃省山丹县城与十里铺之间,一条基线 1188.931m 长 , 1954 年 地 震 后 较 一 年 前 缩 短 了 7.7cm。
• 海底的扩张,通过磁异常条带的宽 度计算,测知太平洋中脊在赤道附 近的扩张速度平均为10mm/a。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滑轮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滑轮

教学设计课题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构造、特点及其作用;3. 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滑轮的应用,初步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构造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会按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滑轮、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自制带刻度的铁架台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回顾提问:三类杠杆及特点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为本节学习变形的杠杆做准备引课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种简单的机械——滑轮定义:周边有槽,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滑轮在使用时根据轴位置是否移动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举例生活中哪里用到了滑轮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用的。

展示目标多媒体展示学生认真阅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本节课内容新课学习观察和欣赏漫画一、定滑轮:1、定义:工作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2、特点:《演示实验一》:教师演示定滑轮试验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题:1.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什么?2.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吗?3.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吗?总结: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理论分析》:1、L1=L2,F=G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认真看动画结合刚才的动画尝试理解这一概念观察实验,分析数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

不能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师生共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思考和总结定滑轮的特点。

结合上节课的力臂画法得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走进文本2、距离: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物体升高的距离h关系:S=h;3、速度: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绳=V物;二、动滑轮:1、定义:工作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

真倾角与视倾角可用数学式表示
tanβ=tanα· cosω
(三)产状要素的测定与表示方法

产状要素通常是用地质罗
盘直接在岩层面上测得

方位角表示法:一般只测 记倾向和倾角
SW205o∠25o(也可书 写为205o∠25o),前面 是倾向方位角,后面指倾 角,即倾向为南西205o, 倾角25o

这表明沉积岩形成后的构造运动使原来
水平的岩层发生了倾斜
倾斜的岩层是地壳运动的标志
一个地区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从一个侧面记录了 该地区地壳运动的演化历史。因此,通过地层接触关 系的研究,可以追索地壳运动的性质、特点和演化历 史,确定地质构造的形成时期和岩浆活动时期 反映地壳运动的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 合接触两种类型
80 0m
界线 岩层
4)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主要取决于岩层的厚度和 倾角,还受地面坡角、坡向与岩层的倾角、倾向 之间关系的影响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与坡度的关系
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一般是地面坡度缓, 岩层露头就宽,坡度陡,露头就窄 在陡崖处, 岩层 的顶、底界线在 平面上的投影重 合成一条线, 造 成在平面图上岩 层“尖灭”的假 象。

(四)地层的接触关系
1、整合接触
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及所含
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 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这种上、下地层之间 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 地层的整合接触反映了在形成这两套地层的地 质时期该地区地壳处于持续地缓慢下降状态, 或虽有短期上升,但沉积作用从未间断,或地 壳运动与沉积作用处于相对平衡,沉积物一层 层地连续沉积,这样就形成了两套地层的整合 接触关系
真厚度:指岩层顶底面间的垂直距离。

第十二章 断层构造地貌

第十二章 断层构造地貌

断陷盆地的两侧均以正断层为界,形成槽 状地堑构造断陷盆地。 如盆地一侧为正断层,则形成簸箕状半地 堑断陷盆地。 复式地堑断陷盆地。

二、断陷盆地的成因和结构
1.断陷盆地的成因 断陷盆地是由地块拉张陷落形成的,例如 发育在大背斜轴部的断陷盆地是在背斜形 成过程中,轴部发育一些与背斜轴走向一 致的张裂隙,随着张裂隙的不断拉张扩大 而陷落形成断陷盆地。
3.断层崖的形成时代
确定断层崖的形成时代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1)采集阶地沉积物和断层崖崩积物中的各种可以 测定年代的样品,以测定阶地和崩积物时代; 2)在岩性一致的地区用不同时期的航空照片比较 沟谷中同一裂点不同时期的位置,计算裂点溯源 侵蚀速度,再量裂点到断层崖的距离,可以求出 每一裂点形成的距今时间,即可得到断层活动时 间;
3.山前流水地貌系统的构造变异 山前汇水盆地的侵蚀地貌和山前冲积扇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构成统一的流水地 貌系统。 汇水盆地的面积大小、岩石组成、地形坡 度、植被疏密和水文状况等决定冲积扇的 发育程度和冲积扇沉积物的沉积结构、岩 石成分、粒径大小和磨圆度等。
第六节 断层水平运动的派生构造地貌

抬升的断块山地使河流发生袭夺而改道有 以下几种形式: 1.当断块倾斜翘起时,新发育的河流与原先 贯穿山地的河流流向相反。


2.断块山地抬升,阻止原先河流的流路,迫 使河流改道,放弃原先河道。

3.在断块山地两坡发育的河流,断层翘起的 一坡,河流切割深,溯源侵蚀快,能袭夺 另一坡的河流。
第二节 断陷盆地
由正断层围限的陷落盆地叫断陷盆地。 断陷盆地是在拉张应力作用下地壳陷落形 成的盆地。 在剪切带特殊构造部位的局部拉张应力区 形成的盆地,称为拉分盆地。

煤矿地质学 第12章 主要地质图件

煤矿地质学  第12章 主要地质图件

1)水平岩层的基本特征: a、在地层层序没有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地质时代较新 的岩层叠覆在较老的岩层之上。 b、水平岩层的厚度是该岩层顶面标高与底面标高之差。 c、水平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 d、水平岩层露头的水平宽度(即岩层上、下层面上的 出露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是随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的
2、利用地质剖面图编制基岩地质图
1)选择填图区内典型、完整、具有代表性的
剖面,进行详细测量和研究。按照一定的比例尺,
确定观测路线、观测点距,对露头进行观察、描述,
把地质界线(地层界线、构造线)填绘到地形图上。
2)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地质剖面编制基岩地 质图:
(1)根据经纬网格线投放勘探工程:按钻孔、探井等 工程点坐标值,投放到相应的平面位置上,按垂直地层走向 将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各钻孔连线成勘探线; (2)投放地层界线点和其它地质点(煤层、 断层、褶 曲等);
(3)分析构造形态、连地质界线。先连构造线,再连其
它地质界线。
。3
。 。
1 4
。3
2

。1
3
2
3、读图步骤
分以下4个步骤: 1)看图名、比例尺、图幅代号、识别方位(指北针)、编制时 间。 2)看图例:一般在图框右侧,长方形(长宽比为1:2) 分析地形特征。 3)分析井田区域地形 先整体轮廓,后分析细节; 识别地物:河流,村庄; 分析地貌:利用地形等高线了解山脉走向、最高点、最低 点,及地形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至成“V”字形,表明枢纽是倾伏的。背斜的V字形尖端为倾
伏端、向斜则为仰起端。
(4)当核部时宽时窄或多次闭合、张开呈串珠状分布时,说明 枢纽是波 状起伏的。 (5) 褶曲的岩层产状表现为有规律地变化。 (6)对称褶曲在图上的表现:两翼岩层露头宽度大致相等, 岩层倾角基本一致。 (7)不对称褶曲在图上的表现:两翼岩层露头宽度不等,褶 曲轴偏向一侧,两翼岩层倾角相差较大。

第十二章碎屑岩貌

第十二章碎屑岩貌
裂隙走向 裂隙面倾角 裂隙密度(条/ km2) NW330° 85° 1100 SW255° 87° 510 NE50° 88° 800 SE20° 85° 600
(3)气候因素:亚热带温暖湿润多雨
三、峰林地貌形成时代与演化阶段
张家界砂岩峰林是以3亿多年前形成的泥盆纪砂岩为物质 基础,进行“雕刻”的。据平亚敏等(2011)最新的研究,张 家界峰林最早形成于中更新世(约50~70万年),即在索溪河流 的下切期,中更新世以来气候的冷暖交替导致多次的河流下切 遗迹以及伴随而来的重力崩塌作用,塑造了世界罕见的独特砂 岩地貌形态。 其形成演化大体经历了:原始构造面→台地、方山嶂谷地 貌→峰丛、峰林嶂谷地貌→斜坡残余峰林→新剥蚀地貌的发展 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四、丹霞地貌的演化阶段
图12-6丹霞地貌发育演化基本过程
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引起的坡面不稳定现象
五、丹霞地貌的全国分布与南北比较
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 利亚等地,而以我国分布最广,类型最齐全。 我国丹霞地貌分布广泛,在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区、半 湿润区、半干旱和干旱区,青藏高原高寒区都有分布,除个别 省市以外几乎全国所有省份都有分布。
一、嶂石岩地貌的形态特征及分类
嶂石岩地貌是以阶梯状长崖(见下图)和半圆形围谷或深 切嶂谷为主要形态,具有顶平、身陡、麓陡等基本特征的滨海浅海相石英砂岩地貌,主要发育地层为中元古界。
图12-11 丹崖长壁
图12-12阶梯状陡崖
嶂石岩地貌在形态上的五大基本特征:
(1)丹崖长壁延续不断,如一幅幅张开很长的壮美画卷; (2)阶梯状陡崖贯穿全境,嶂石岩地貌在垂直横剖面上呈现 明显的二栈、三栈等阶梯状; (3)“Ω”形嶂谷相连成套,成群出现,构成了三栈牵九套的 景观地貌大框架; (4)棱角鲜明的块状结构,是因其坚硬的岩性和十分发育的 节理所致; (5)沟谷垂直自始至终,嶂石岩地貌的坡面发育从垂直的沟 缝开始,到垂直的沟谷终止。

第十二章 尼日尔三角洲含油气盆地

第十二章 尼日尔三角洲含油气盆地

断层众多;呈弧形分布,重力 逆牵引断层 断层众多;呈弧形分布,重力-逆牵引断层
大型构造单元油气聚集的差异:近主断层,油或气丰富,远离主断层,较少。 巨型单元:由构造成因断层—脊部断层,依次出现油-油+气-气+油
油气藏特点
同生断层(近东西向)分布广泛,未经过 压实的松散海泥顶部受后期沉积物重力 作用所形成 反区域同生断层-向陆倾斜 海相粘土穿刺 作用形成 发育—滚动背斜带:成排成带 串珠状分 布在同生断层南侧,靠近主断层,油气 丰富,次级分支断层,多产气。
尼日尔三角洲含油气盆地
• 位于非洲西海岸尼日尔河下游的海 岸平原,面积10万平方公里。 • 油气几乎全部来自尼日尔三角洲盆 地。
盆地发育与沉积建造
• 发育于大西洋扩张、形成之后,在裂谷 期及其之后的构造背景之上。(被动大 陆边缘盆地) • 第三纪的三角洲盆地 • 白垩纪三叉裂谷 废弃的一支贝宁海槽 (坳拉谷)---尼日尔盆地为其中之一 • 晚白垩纪-第三纪:存在三个盆地 阿纳布雷盆地 阿菲克普向斜 伊康槽地
白垩纪三叉裂谷
坳拉谷 尼日尔盆地 台地
南大西洋海底迅速扩张—下沉—盆地
沉积建造
• 阿卡塔组:始新世-现代 610-6100m 海 相页岩 分布广泛 主要生油层 • 阿格巴达组:始新世-现代 分布广泛 3054575m 上部-砂岩 主要产油层 下部-页岩为主 海退型沉积 • 贝宁组:渐新世-现代 由北向南变厚 时 代变新 以砂岩为主 中间夹的粘土层-为 阿格巴达组区域性盖层 地层具有穿时性
• 位于 尼日利亚大陆棚。 • 由于在一个主要滑动断层旁边的向盆地 原始倾斜的遮挡而形成的。 为平缓的滚动背斜 • 油源:砂层附近的粘土层 • 产层;渐新世-中新世的砂层 • 油藏类型:活跃的水驱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山南部巴 楚地区卫星 影像图
山脊被错断, 反映断层
断层
一、构造运动在地形和地物上的表现 3. 构造运动在地貌上的表现
该裂谷实际是大西洋中脊出露 在海平面上的一部分 ,它表明 板块正被拉伸。
一、构造运动在地形和地物上的表现 3. 构造运动在地貌上的表现
板块或地块之间不均匀的或相对的水平 运动
是大型走滑断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地球 表面规模
第十二章 构造运动
主要内容
一、构造运动在地形、地物上的表现 二、构造运动在地层中的表现 三、构造运动引起岩石的变形 四、地震
构造运动: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组成地球 物质的机械运动。
按物质运动方向可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可造成地表地势高差改变,引起海 陆变迁,常被称为造陆运动。
水平运动可造成岩层的褶皱与断裂,在岩石 圈的一些软弱带可形成巨大的山脉,因而 被称为造山运动。
根据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新构造运动 和古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是新第三纪(新近纪)以来发生 的构造运动,其中有人类历史记载以来的 新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 。
古构造运动是新第三纪(新近纪)以前发生 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与古构造运动都是地球科学研究 的对象。
一、构造运动在地形和地物上的表现
二、构造运动在层中的表现 2. 地层的接触关系 (2)平行不整合
剥蚀面
平行不整合
在海平面之下发
生沉积作用,形 成C、D、E和F 层
岩石暴露在海平面 之上,C和D层被 剥蚀作用去除
岩石沉降到海平 面之下,A和B层 沉积于剥蚀面之 上
平行不整合(假整合)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二、构造运动在层中的表现 2. 地层的接触关系 (2)平行不整合
一、构造运动在地形和地物上的表现 3. 构造运动在地貌上的表现
深切河谷
一、构造运动在地形和地物上的表现 3. 构造运动在地貌上的表现
地壳的垂直升降运动是 新构造运动表现最明显、 最易于观察和研究的形 式。多级夷平面、夷平 面的变形/ 、变位反映 新构造的间歇性抬升。
一、构造运动在地形和地物上的表现 3. 构造运动在地貌上的表现
一、构造运动在地形和地物上的表现 3. 构造运动在地貌上的表现
河流阶地:已形成河漫滩的河流由于下蚀作 用加强,原来的谷底呈阶梯状残留在新的 谷坡上,成为在河谷两坡的阶梯状地形, 称为河流阶地。
基岩
冲积物
河流
河漫滩
冲积物
河流阶地示意图
Ⅰ-一级阶地,以堆积作用为主,无基岩出露;Ⅱ-二级阶地,阶地面上 有零星河流沉积物分布,斜坡上基岩裸露;Ⅲ-三级阶地,有基岩裸露
较大的断裂均属走滑性质。 安德烈斯断层—太平洋板块(右)与北 美板块(
左)滑动边界的一部分(从第三纪以来计 算,其水
平运动速度平均约为10mm/a)
二、构造运动在层中的表现 1. 地层的岩相变化及厚度
地层: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层状岩石。 岩相:能反映沉积岩或沉积物形成环境的岩
石及其所含生物化石的各种特征。
地层接触关系: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 的相互叠置状态,分为整合、平行不整合和 角度不整合三种。
(1)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完致,时代连 续的一种接触关系,反映地壳稳定下降或升 降运动不显著情况下的连续沉积作用。
二、构造运动在层中的表现 2. 地层的接触关系 (1)整合
K1kz 237 71 K2k K2w
1
2
3
K2y K2t
E1a
4
5
E q 1-2
6
78Leabharlann 91011
12
37
0
50m
E2k
E2w
E b 2-3
(E3-N1)k
奥依塔克乡盖孜河海相中-新生界实测剖面
白垩系与古近系(下第三系)产状基本一致,时代连续,呈整合接触关系。 K1kz-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上白垩统库克拜组(K2k)、乌依塔克组 (K2w)、依格孜牙组(K2 y)和吐依洛克组(K2t),古新统阿尔塔 什组(E1a),古新-始新统齐姆根组(E1-2q),始新统卡拉塔尔组 (E2k)和乌拉根组(E2w),始新-渭新统巴什布拉克组(E2-3b)
一、构造运动在地形和地物上的表现 2. 构造运动在地物上的表现
塔里木盆地东南部阿尔金断裂造成的水系向同方向偏转现象 (卫星图片)
一、构造运动在地形和地物上的表现 3. 构造运动在地貌上的表现
3. 构造运动在地貌上的表现 现今地貌一般反映新构造运动。 可以反映垂直运动的地貌主要有河流阶
地、深切河谷、夷平面、海成阶地和 和多排溶洞等。 可以反映地壳水平运动的地貌主要有山 脊被错断、水系同方向偏转等。
1. 地形变测量反映的现代构造运动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得的中国西部与中亚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矢量 (据Reigber等,2001)
全 球 板 块 运 动 速 率
(cm/yr)
洋中脊处的速率是根据海底磁异常测得的,箭头指示板块运动方向。被绿 线连接的观测站之间利用卫星激光测距法测定现今的板块运动速率, 后面标注L和M的数字表示分别用卫星激光测距和地磁法得到的现今板 块运动速率。
海相 陆相 前

300
200
200
450 150
100
1180


500 伸
1550 展
250 1650 200
500 50
500
0


500

卡拉库姆盆地地 层充填序列
盆地的岩相变化不 仅反映构造运动,而 且还影响着盆地的石 油与天然气资源
二、构造运动在层中的表现 2. 地层的接触关系 (1)整合
二、构造运动在层中的表现 2. 地层的接触关系(2)平行不整合
(2)平行不整合(假整合):上、下两套地 层的产状基本一致,但两套地层的时代不 连续(沉积间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 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
平行不整合反映地壳的升降运动,升降运动会 引起海陆变迁,因而也可以说平行不整合 反映了造陆运动。
一个地区沉积环境或岩相的剧烈变化往往与 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二、构造运动在层中的表现 1. 地层的岩相变化及厚度
地层时代
Q
N2
新 N1
近 E3
系 E2
E1
K2 白


J3


J2
系 J1
三 叠T
二 叠P 系
AnP
岩性柱
厚度 产 生 储 盖 沉积环境 构造演化 (m) 层
100
500
200-400
100
T C O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油藏剖面示意图
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红色代表充填于背斜圈闭和碳酸盐岩裂隙中的油藏
二、构造运动在层中的表现 2. 地层的接触关系 (3)角度不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