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地激励学生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过程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过程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过程写作是语文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培养,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促进思维发展,培养表达能力。

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过程,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并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和激励。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写作过程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 设定有趣的写作话题:选择一些接地气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如家庭、朋友、课外活动等。

这样的话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2. 提供多样化的素材: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灵感和观察对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来开展写作。

3. 进行写作分享:给学生提供展示和分享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和学习。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写作过程中。

二、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准备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兴趣后,教师需要指导他们进行写作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阅读范文: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写作范文,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结构和写作风格。

通过阅读范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写作的要求和规范。

2. 分析写作题目:教师应帮助学生仔细分析写作题目,明确要求和写作内容。

让学生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明确写作的目的和受众。

3. 制定写作提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写作提纲,明确文章的结构和主题句。

提纲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合理安排文章的段落。

三、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过程在学生完成写作准备后,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进行具体的写作过程。

1. 写作思路展开: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写作思路。

例如,可以问学生关于写作主题的相关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并回答,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2. 辅助词语的使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流畅度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辅助词语和句型,让他们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陈秋琼)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陈秋琼)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博罗县湖镇中心小学陈秋琼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那么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呢?一、热爱学生是激励性评价的基础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罗素的这句话更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难想象,一个眼里总是看着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没有半点喜爱、平时对学生一味“打击、训斥”惯了的教师,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激励学生会是什么样子。

恐怕学生只会把这种激励误认为是一种虚伪、一种讽刺或人格的污辱,更抵触教师、甚至仇视教师,个别的学生也许还会产生过激的言行吧。

二、以学生为主体是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手段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理, 而 是 要 委 婉 地 指 出来 …… 评 价 学 生 的 个 小 贴 画 , 你 帮 老 师说 出 了P的特 点 。 …‘ 老 时 候 一 定 要 客观 公正 , 不 能 求全 责 备 , 如 果 师 , 看 到b, 我 就 能 想起 来 一 句 诗 ‘ 红 掌 拨 清 方法也都发生 了质的飞跃 , 其 在 小 学 语 文 想让 其 改 正 缺 点 的 话 , 可 以 运 用 委 婉 一 点 波 ’ ! ” “ 嗯, 这个 回答 太 棒 了 , 都能 用 古 诗 来
1 激励 性评价要 以尊 重学生为前提
心理学 家利伯 纳通 过实践证 明 : 受 到 激 励 的 学 生劲 头 十 足 , 学 习 成绩 不断 提 高 , 而缺 乏激励的学生 学习没有劲头 , 学 习 成 绩 有 下 降 的趋 势 。 所以 , 小 学语 文 教 师 在 平 时的教学活动中 , 要 以尊 重 为 前 提 , 会表 扬
学效 果的 重 要 手 段 。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教 学生 评 价 , 并 对 有偏 差 的 说 法进 行 纠 正 。 万 加总结 , 便可以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
师 不 再 是 简单 地 对 学 生 所 回 答 的 问 题进 行 不可 含 糊 其 词 , 更 不能 盲 目表扬 , 这 样 只 会 简单的判 断 , 而 是 通 过 学 生 的 判 断 来 挖 掘 让 学 生 更 摸 不 着 头 脑 , 不 知 道 怎样 是 对 , 怎 3 激 励 性 话 语 还 体 现 在 教 师 对 学 生 的 其 背 后 的深 意 , 让 学 生 能够 从 知 识 、 情 感和 样是 错 , 从 而 养 成 不辨 事 非 的 坏 习惯 。 而 表 宽 容 态度等 多个方面都得 到发展。 在 平 时 的 工 扬 的 时 候 , 切 忌 用假 、 大、 空 的 词 语 来 进 行 要让学 生全面发 展 , 教 师 处 先 一 定 得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的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的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的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基础阶段,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学语文的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教学方法的体会。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愿意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

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故事讲解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在课堂上,我会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呈现课文的内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机械记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年级语文课堂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拓展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我会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转折等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阐述。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方法的正确使用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会介绍一些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如何快速找到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如何进行归纳总结等。

并且,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让优秀学生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这样可以帮助其他学生更好地学习。

注重情感培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情感的培养。

在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通过讲解文学作品和文化故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语文的喜爱和热爱。

我也会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剧本表演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小学语文的高年级课堂教学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只有将这些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目标的达成。

希望我的经验和体会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小学课堂激励性语言

小学课堂激励性语言

小学课堂激励性语言
在小学课堂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的鼓励和正面的言辞,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将探讨小学课堂中激励性语言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用的激励性语言技巧。

首先,激励性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认知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着特别敏感的认知。

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能够让他们更加自信,敢于尝试、敢于挑战,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其次,激励性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学生在面对各种学习任务时,常常会感到枯燥和乏味,这时候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够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对学习充满热情。

激励性语言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激励性语言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在小学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尤为重要。

老师通过使用激励性语言,可以增进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小学课堂中的激励性语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激励性语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受到激励和鼓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希望本文提供的一些激励性语言技巧
能够对广大小学教师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添砖加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所谓激励性评价就是使被评价者产生向上的欲望和动力,并获得成功的一种评价手段,是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在课堂上,老师不是简单的对知识进行“对”与“错”的判断,而是要挖掘问题背后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量给予学生鼓励,以适应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护学生求知的热情。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下面几种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一、尊重学生心理学家利伯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的趋势。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吝惜给学生褒扬的词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那么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呢?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息息相关。

这里有一个可借鉴的例子:国外有位老师讲评“画苹果”的作业时,发现一位学生把苹果画成方的,便询问:“苹果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的呢?”那位学生说:“我在家看到爸爸把苹果放到桌子上,一不小心,苹果掉到地上摔烂了。

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就不会掉下来了。

”老师听了,非但没有责备,还鼓励他说:“祝你早日发明出方苹果。

”苹果本来是圆的,却画成了方形的,已经脱离了实际,这位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说出了画方苹果的原因,并鼓励他说:“祝你早日发明出方苹果。

”这样的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人格,鼓励了学生创新,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对其不足,既不能漠视不理,也不宜斤斤计较,要在学生不足的背后看到月亮点。

朗读不流利,但可能声音洪亮;说得不流利,但可能思路独特;写得不完整,但可能内容具体……评价学生万不可求全责备,有时需要适度模糊,并且时时记着:每位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要在评价中能够使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亮起来。

不过我们也不能视批评为如越雷池、如赴薄冰。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5篇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5篇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5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学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素养。

下面将从课堂纪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和互动交流管理三个方面谈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

首先是课堂纪律管理。

良好的课堂纪律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堂管理。

要树立严明的纪律意识,明确规范性的纪律要求,及时对学生的不当行为进行及时的制止和纠正。

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掌握学生的动态情况,及时沟通,使学生明确课堂学习要求,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达到良好的纪律管理目的。

其次是教学资源管理。

语文教学资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合理有效地管理教学资源是小学语文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首先教师要注重教学教具的管理,要合理布置教学教具,及时保养和维护教学教具,以保证教学教具的正常使用,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要合理利用课本等教学材料,做好教材的管理,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材的设计。

最后要注重课堂环境的管理和维护,使学生能在一个秩序井然、安静舒适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

最后是互动交流管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行为素养。

首先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通过和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

教师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最后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积极交流,学会互相尊重,理解和支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管理方法,合理管控课堂纪律,优化教学资源,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如何引导小学语文学习

教师应如何引导小学语文学习

教师应如何引导小学语文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
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够积累词汇、提高语感。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课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阅
读的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二、注重语文实践
除了阅读,语文学习还需要注重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
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比如写作、演讲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学习不
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比如写诗、写小说等,让他们在创作
中发挥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最后,教师在引导小学语文学习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

教师可以通
过课堂讨论、情感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总之,教师在引导小学语文学习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语文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地激励学生
“激励”指的是调动、激发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它是以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内在期望、动力的结合为特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共性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导向。

激励方法无疑也是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施以不同的激励方法,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潜在积极性,增强教学的源动力,焕发学生“愤、悱”的精神状态,使“要我学”的被动行为转变为“我要学”的自觉行为,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课堂中,激励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一种引导、教育和管理,是从主体(学生)的需要出发,把这种主管需要和社会的客观要求统一起来,熔铸出一种奋发向上的人格品质。

所以教师对课堂激励机制的追求,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优化。

我们在课堂中怎样激励学生呢?
一、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

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

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

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时,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解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教《草船借
箭》一课,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启发质疑:“你们发现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的?”一位学生提出:“我觉得课题上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应该是‘骗’字。

”他的话音刚落,课堂上便热闹起来。

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这正是他们身上闪现出的求异思维的火花。

于是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组织讨论。

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发展了求异思维,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疑,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二、用语言激励学生
语言激励就是通过教师的话语,如:好、对、了不起、你很会思考、你真会读书等,表达自己关注、肯定、支持等态度。

语言激励要求语言表达清晰明确,立场鲜明,不含糊,更不能正话反说,以免引起误解。

除使用有声语言,还可以使用肢体语言,通过目光、手势、体位、微笑、点头、竖拇指、拍肩膀、抚摸头等等表示教师的态度。

教师在指出学生缺点和不足时,要少做“裁判”,多当“参谋”;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够改正错误,获取成功。

三、以“情趣”激励学生
“情趣”指人们对外界刺激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
理反应。

情趣是一种积极的令人愉悦的情感,是满意、愉快的体验。

语文首先是一门情感性特别强的学科,情趣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内在活力和敬慕、仿效心理,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我在教学《草原》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对草原的描写创作一幅图画。

学生边读课文边蘸绿色颜料作画,课堂气氛活跃。

他们通过颜色的“涂抹”,体会到小丘线条的“柔美”;通过色彩的浓淡,“渲染”了草原的“翠色欲流”。

在此基础上,我又以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地描述了草原的美景。

这时,老师提出:你能根据图画,想象出羊群在草原的美吗?用比喻句来描述。

这时学生已有了创作的欲望,思维活跃,有的同学说: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就像天空中飘浮的朵朵白云。

有的同学说:羊儿在悠闲散步,像在大海中扬起了点点白帆……
四、以情感激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怀是对学生的极大支持和鼓舞。

对学生积极的情感,要保护、引导,对消极的情感,要进行调节、转移和转化。

在情感激励中,注意“情”,但不等于放纵、护短和迁就,应始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当然,要严之有“度”,超过了“度”就破坏了“情”。

另外,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看基础,看发展,看整体,克服成见,摒弃“定型效应”,应该肯定的充分肯定,对缺点错误则应多从正面启发诱导,指出努力的方向。

五、以“成功”激励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实行分层指导,使每位学生均能获得一些成功的机会,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比如,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为四个层次类别,允许学生量力而行、择题而作,而不是以往的“一刀切”,在作业讲评时激励学生的成功,特别是后进生的成功,可以为全体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而且能够做的作业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乐趣。

而这种成功,无疑能深层次地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探求激励机制十分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激励学生,不仅可以鼓舞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勇于进取、乐于竞争、奋发向上的精神。

(责任编辑刘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