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职业语文教学设计比赛获奖绝品1

合集下载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第11课《绝品》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第11课《绝品》教案

《绝品》教案教学内容分析:《绝品》是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处世美德”专题中的第二篇课文,既具有时代特色又贴近学生生活.这篇小说中的人物义薄云天之举令人震撼,小说作者运用富含古典韵味的语言来写小说人物的“义”和“绝”.学习该小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良品质、美好情操方面的熏陶和感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情节,解读人物;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二字的含义.2.技能目标: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传统和民族大义.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和解读小说人物.2.学习小说中人物忠诚于友情的品质,培养学生保护和热爱祖国艺术珍品的民族精神.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情节、分析人物语言动作.2.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教学对象:十五六岁的高一学生对小说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基本上能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人物的性格,对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由于学生学历尚浅、生活经验不足以及其知识结构的肤浅,故还需多方指导.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是课程标准中在文学作品欣赏方面的要求.主要采用以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反复的阅读、讨论、提问、思考作答,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如:(展示图片并讲解)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善良、诚实等这些艺术品,这些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今天,我们走进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绝品》,一起去体会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二、作者介绍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三、整体感知(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故事情节.2.教师点评及给出总结:(1)茶楼相识,收藏字画(2)推荐绝品,重金收藏(3)行家鉴定,绝品有“诈”(4)再见先生,竟成诀别(5)“卖画”度日,义赠绝品3.分组竞赛(1)第一组负责第一、二部分内容,第二组负责第三、四部分内容,第三组负责第五部分内容;(2)针对不同部分,提出相应的问题问其他组的同学;(3)提出有效问题该组加一分,回答问题有理有据加一分,最后最高得分获胜.4.角色扮演(1)请三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主要扮演部分为第三部分、第五部分,而在扮演过程中,学生分别揣摩刘三爷、常先生、马氏等人的性格特点.(2)角色扮演与该部分的讲解穿插进行.5.教师补充问题(1)第一部分:①文章第一部分说,“三爷爽快,凡是常先生推荐,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这表现了两人之间的什么情感?解答:真诚相待,坦荡相处,互相信任.②写马氏瞒着三爷,拿字画找行家鉴定有何作用?解答:衬托三爷与常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验证二人间的真诚、坦荡. (2)第二部分:①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古画“看不出名堂”,为什么还重金买下?解答:因为三爷信赖常先生,断定此画为唐代珍品,价值连城.②写常先生店铺被炒,有什么作用?解答:暗示常先生身份不凡,为下文他因参加革命党而被杀害作铺垫. (3)第四部分:①好不容易再见到常先生,三爷为什么不提揭品之事并问个究竟呢?解答:三爷始终信赖常先生,认定常先生坦荡爽直,充分显示了二人君子之交的感人之处.②第四部分突出了常先生的什么性格?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解答:他不拘小节、豪迈.作为革命党人,他义无返顾.(如:他半夜敲三爷家的门;对于马氏的讥笑,只是大笑;大杯痛饮;大步出门,并不回头;临刑前哈哈大笑,面色如常.)(4)第五部分:①三爷为什么会把包括绝品在内的字画无偿赠予王商人收藏?解答:因为王商人的一句“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的叮嘱,表现了他对国宝发自肺腑的牵挂,而非贪婪;王商人识破绝品倒装置,有一双火眼金睛;王商人一句“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说明他是一条血性汉子.这些打动了三爷,并且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于是毅然把国宝送给王商人.②当你从王商人的口中得知绝品“倒装置”的秘密后,有何感想?常先生为何不将真相告诉三爷呢?解答:因为常先生明白,三爷与自己相遇相知,互相信赖,三爷一定理解自己,用不着多说.如果挑明真相,有可能泄露秘密,给三爷一家和国宝带来危险,故而隐瞒真相,这恰恰表明常先生用心良苦,深谋远虑.③请大家阅读文章最后四行,品味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这样结尾有何好处?解答:内容上雪洁白晶莹,四野旷远,衬托三爷高洁宽广的情怀.四野无声,表达对三爷等人的无限敬意和深深感动之情,此时无声胜有声.结构上,结尾干净利落,戛然而止,发人深思,余味无穷.四、品读领悟提问:课文的标题“绝品”有什么含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学生作答(预测):那幅画,装裱技术高超.还有人的品质也很可贵.教师总结:此处的“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一指绝品之画,画本为唐代珍品,但常先生担心此画被人夺走,于是将其揭为三层,后倒装置,造成揭品假象,技为绝技,画为绝品;二指三位绝品之人,三爷、常先生、王商人因信赖、真诚、道义而共同演绎了一个传承国宝的动人传奇,他们是绝品男儿.板书画人唐代珍品——无价之宝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装裱技艺——天下一流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王商人——舍利取义、不忘祖训五、文本扩展回过头来再看“绝品”二字,既是独一无二,又是永不断绝.因为在王商人的身后还有我们,乃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传承着宝中之宝,在沿袭着民族精神,这正所谓“绝品不绝”!教师举例:(展示图片)梅兰芳先生的例子: 京剧是我们的国之瑰宝,而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京剧艺术界的一朵奇葩,其表演生动真实,形神俱美,得到了世人的一致赞叹.但是更让我们为之倾倒的是其高尚的人格,梅兰芳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梅兰芳先生可谓我们民族的绝品.但是在我们的身边,同样有这样一些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人,他们虽然称不上是“杰出人士”,事迹也算不上是“丰功伟绩”,但他们高尚、诚信的品质却感动了中国,撼动了心灵.他们,是一面面道德的旗帜,带动和影响着中国的形象.她是江西省德兴市李宅乡宗儒村的一名普通村妇.2007年4月9日,陈美丽的丈夫扑救山火意外身亡,丈夫永远地离开了她,留给她一个残破的家,一个64岁的老母亲,一个从小就因患脑膜炎智力严重受损生活无法自理的弟弟,一个7岁的大女儿,一个只有10个月大嗷嗷待哺的小女儿,还有近10年来家里欠下的所有债务.这些债究竟有多少,陈美丽并不清楚.但“欠账还钱,天经地义”这一信念,使她毅然作出用死亡赔偿金来偿还债务的决定.在这个崇尚诚信的时代里,一位只读过小学的村妇,教给文明社会诚信可以如此朴素——她就是被网友称为当下“中国最诚实守信的村妇”的陈美丽.其朴实、诚信的品质同样堪称绝品.当然无论在我们的历史中还是现在社会中,这样的绝品人物不胜枚举,他们只是其中的一些代表.在今天,同学们更要学习刘三爷、陈美丽那种真实诚信的品质,做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领略了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重点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并真正的读懂了“绝品”的内涵.最后让我们用一句对联来结束今天的故事:(全班齐读)一幅古画亦真亦假成就天下绝品,三位男儿重情重义书写人间传奇八、作业:1.在文中找出一下生字词,查出拼音,并于作业本中抄写三遍装裱外埠绸缎神侃讥笑呷一口酒眼拙半晌无动于衷怔怔地战战兢兢流淌衣襟迭起军阀土匪唱喏2.完成《同步练习》3.寻人启事:寻找历史上和我们身边的绝品人物,并以百字进行推崇.。

中职职业语文教学设计比赛获奖绝品

中职职业语文教学设计比赛获奖绝品

设计亮点一、设计力求让学生主动构建。

《绝品》看似讲述收藏书画之事,其实质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即坦诚、守信。

作者让咱们从“画之绝品”感受“人之绝品”,铸造我们重信义、守诺言的高贵人品。

因此我就文本内容做了节选,删去本来“常先生英勇就义”与“刘先生毅然送画”两场面,意在让学生通过“猜想”、“演绎”,主动走进文本,充当导演,设计故事情节,深切剖析人物形象,构建文本结构。

通过“找茬”、“辩论”环节,运用视频,学生于游戏中寻觅不同,在争辩中形成观点。

通过感知人物,探讨文本内涵,将“人世有真情,人世有大义”的情感思想,于无声中融入学生心里。

二、设计力求与现实生活对接。

按照学科目标,本设计以“古画是真是假”为冲破口,将“绝义”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猜想小说结局,并与文本结局进行对比,引导学生领会“英雄”的意义,从而达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通过两类英雄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现代英雄”的意义,链接资料包,以吴斌、张丽莉、胡佩兰等人的事迹引入,得出感悟: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精神,固然宝贵。

但在和平年代,咱们更渴望“平民英雄”。

只要心存真善美,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英雄。

1、 以学定教。

谁是英雄——《绝品》教学设计设计设计毛丹曾说:好的文科教育,就是教人正常地融入社会,给人智慧,催人激情……因此,本课设计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注重文本意识向现实生活的回归,向学生个体经验的回归。

中职学生缺少“英雄意识”,中职语文课堂就承担起“情感疗伤”的作用。

通过教师与学生、文本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三个层面,呼唤学生心里的“英雄情结”。

这是我的教学之本。

2、教学有法。

谈歌曾经这样来总结他的创作风格:“文学作品的思想偏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但是然地流露出来,而不该当特别的把它指点出来。

”因此我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阅读与学生主体体验的基础上,运用比较鉴赏法(将视频与文本对比)、情节猜读法(用已知情节进行合理想象)、探讨辩论法(众口纷纭肯定谁是英雄),将小说大体元素之场景与情节,慢慢渗入到学生的熟悉当中。

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绝品》教案

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绝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掌握其意义;(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风格;(3)能够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模仿、创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通过辩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理解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风格;2. 表达技巧的运用:学会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难点1. 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风格的内涵;2. 表达技巧的创新运用:如何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风格;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内容,掌握生僻词语和典故;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本的内涵,提高理解能力;4. 模仿创新法:学生模仿文本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5. 辩论表演法:学生通过辩论、表演等形式,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本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内容,掌握生僻词语和典故;3. 讲解分析:讲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风格;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本的内涵,提高理解能力;5. 模仿创新:学生模仿文本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6. 辩论表演:学生通过辩论、表演等形式,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2. 写作练习:收集学生的写作作业,评估其在模仿创新方面的表现;3. 辩论表演:观察学生在辩论、表演中的表现,评估其表达能力和创造力;4. 课后反馈:向学生征求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中职获奖语文教案

中职获奖语文教案

中职获奖语文教案中职获奖语文教案大全11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中职获奖语文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中职语文参赛中职高一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感受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带领学生通读课文,找准课文节奏,并让学生翻译文章内容一、导入: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一段,引导学生:一张普通的嘴竟能将这些乐器模拟的惟妙惟肖,令人神往。

这种靠嘴模拟各种声音的艺术就是我国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口技艺术,洛桑能做的还只是简单的模仿,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林嗣环给我们带来的那位艺人的表演,看看他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声音世界。

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清人张潮的《虞初新志》,这是一本笔记体小说集,本文作者林嗣环,清代文学家,字铁崖,著有《铁崖文集》,《口技》是他《自序》的一部分。

三、疏通字词,朗读文章1、教师范读,学生解决字词读音顷(qǐng) 呓(yì) 絮(xù) 叱(chì) 齁(hōu) 间(jiàn) 许(hǔ) 曳(yè) 几(jī)2、学生齐读,教师在读完后指点节奏3、点一到两人来朗读,要求注意节奏,语气。

四、翻译文段1、齐读第一段,教师带领翻译疏通第一自然段。

善:擅长,善于。

会:恰逢,正赶上。

宴:摆宴席。

于:在。

施:摆。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座”。

寂然:安静无声。

2、请学生再读第一、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自己梳理第二自然段,教师从旁指点字词。

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既而:不久。

乳:喂奶。

毕:全。

中职语文说课稿模板一等奖

中职语文说课稿模板一等奖

中职语文说课稿模板一等奖一、说课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掌握描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3)训练学生识别小说中的人物性格。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小说,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展示人物性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2)如何分析人物性格在传达作者思想和主题方面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通过问答互动、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写作等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解释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通过向学生介绍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主要人物,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展示一段描述人物性格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涵盖的因素。

2.整体感知(1)按照文本的时间顺序,以角色的视角来让学生感知小说中涉及到的人物性格。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并用示例来说明他们所采用的方法(如语言、身体语言和行为)。

3.深入解析(1)结合小说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经历,讲解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并以角色的名字来解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

(2)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人物性格的作用,并分析人物性格在小说中的作用。

4.归纳总结(1)回顾小说中涉及到的人物性格,发现它们对故事情节的进展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2)指导学生写一篇批评性阐述,叙述他们所认为的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性格。

五、教具准备PPT、小说《倚天屠龙记》。

六、教学评估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书面作业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问答互动、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等。

让学生们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思考模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同时,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在阅读小说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对于这些问题,我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中专语文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中专语文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中专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专语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基本词汇、语法规则和写作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提高中专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爱好。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2. 写作技巧的训练:介绍常见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如论述、对比、归纳、引用等,帮助学生提高文章的质量。

3.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内容的呈现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介绍中专语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词汇学习、语法规则和写作技巧等。

3. 学习任务的安排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主完成一道语文练习题,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答辩。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辅导和指导。

4. 合作学习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中专语文文本进行阅读和解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点拨和引导。

5. 总结和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

四、课堂资源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习题集和阅读材料等。

五、板书设计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设计如下板书内容:1.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2. 写作技巧的训练3.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答辩的成绩、练习和考试成绩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评价。

七、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专语文素养,教师可以:1. 组织学生参加语文写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竞争意识。

2. 定期组织语文读书分享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绝品》教案

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绝品》教案

教案: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绝品》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绝品》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思考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分析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事件,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思考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图片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分析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事件,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思考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写作练习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四章:教学拓展与延伸1.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比较和分析不同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类似的短篇小说或诗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2.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延伸课内的思考和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研究,深入探究课文中的主题和问题,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和目标。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全国高中语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一等奖《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语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一等奖《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2分钟)2.2作者简介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2.2正音(6分钟)2.3对学生个别容易读错的字、词进行正音。

如:缯:zēng瓤肉:ráng贮藏:zhù醴酪:lǐlào绛囊:jiàng náng龟裂: jūn啖:dàn萌蘖:niè检查学生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记录不懂字词。

1.课前预习提高学习效率。

2.扫清学习障碍。

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3.归纳说明顺序(20分钟)1.小组讨论,归纳,理清作者思路主要问题设置:①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采用问题导向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进而理清文章结构和作者思路,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学生展开组内讨论、归纳要点,再推选代表发言。

1.体现团队合作精神2.落实教学重点。

4.说明方法学习(15分钟)2.学生自已归纳文章说明方法,再进行抢答环节文章当中那种说明方法用得最多?明确:引用。

•①引用诗文,增强文学性。

•②引用古籍、史料,增强科学性。

这是科学小品的典型特点。

先让学生各自找出文章当中说明方法运用的地主。

学生展开小组互帮学习形式,争取在规定时间里尽量全面地找出文章当中说明运用说明方法的地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落实教学重难点。

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5.写作特色学习(25分钟)先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并从第三题总结出文章的第一点写作特色。

接着再通过回顾相关知识点,为学生归纳出文章的其它二点写作特色。

本文写作特色为:1.准确、简洁的说明性语言。

2.清晰合理的说明顺序。

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结构严密,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3.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特别是引用诗文,生动形象,富于文采;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再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本文写作特点。

《绝品》教案

《绝品》教案

湖州市优质教案评比——《绝品》教案长兴职教中心陈广玲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2、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3、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文中人物对祖国艺术珍品的保护与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2、学习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教学难点: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课前预习:预习时,要求学生先撇开“课文导读”和课后“练习”独立阅读课文,边阅读边记下自己的感受,并进行必要的勾画圈点,为深入阅读作准备,同时扫清字词障碍。

1、生字词注音:裱(biǎo)店落魄(pò)崭(zhǎn)新外埠(bù)人茶肆(sì)闲聊神侃(kǎn)眼拙(zhuó)半晌(shǎng)不迭(dié)战战兢兢(jīng)暴喝(hè)客栈(zhàn)喏(rě)2、解释下列词语:装裱:裱褙书画并装上轴子等。

入港:交谈投机。

外埠人:外乡人。

半晌:半天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没触动,一点没有动心。

不迭:表示急忙或来不及。

装池:即装裱。

唱一个喏:一边作揖,一边出声致敬。

3、揣摩“课文导读”和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同“课文导读”和课后“练习”的有关提示相对照,看看有哪些异同,然后带着自以为有价值的问题朗读课文。

(先对文本有个大致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同题材小说《1938年的较量》(09年《读者》第5期)导入(目的是创设学习氛围)二、复述小说情节。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

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

最新中职职业-语文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获奖《合欢树》教学设计

最新中职职业-语文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获奖《合欢树》教学设计

错过,就是过错?——《合欢树》教学设计精品文档设计亮点1.紧贴文本立足《合欢树》散文文体特征,挖掘文中种种“错过”背后的复杂情感流动和深刻智性思考,领会作者独特选材视角和精到言语表达。

紧紧抓住语言这把钥匙,打开文本,让学生真正深入“这一篇”,读懂“这一篇”。

2.紧贴学生以学生的母爱体验和阅读初感为基础,以“错过”巧妙引入,抓住文中学生易忽略的质朴的对话、简洁的虚词,由寻“错过”到思“错过”,通过碰撞、咀嚼、表达,形成“错过,就是过错!”——“错过,就是过错?”的教学框架,使学生与文本的交流由浅入深,把对文中母爱的感受提升到对生命真谛的领悟,体会流淌在史铁生文字里的“起伏”与“宁静”。

教学理念1.从“外”到“里”文章有不同体式,阅读教学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以合适的方法读不同体式的文本,从这一文本中读出应该读出的东西,即要有文体意识。

散文叙述的是日常琐事,表达的是作者独特情感认知,它是作家的秘密,它最容易亲近,又最不容易读透。

散文教学要将触角由外在的言说对象转到内在的作者独特情感体验以及言语表达上去。

这是本设计教学内容选择的出发点。

2.从“教”到“学”精品文档佐藤学提出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指出真正的教学应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应让学生与教材对话,与教师对话,与自身对话。

以此作为教学方法选择的基点,本设计尝试激活学生个体经验,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打开文本,找到学生与“这一”文本对接的通道。

文本分析1.文本定位《合欢树》选自高教社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作为首篇,它意在引导学生以感受母爱生发对“人性美”的体悟。

基础模块上下两册开篇课文都以“母爱”为话题,二者排放次序可谓精妙。

《我的母亲》情感相对单纯,教学着力点在文本语言表达的分析和领会上,而《合欢树》内涵更为丰富,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教学着力点应是藉由文本语言表达探究作者对母爱和生命的独特体验。

2.文本特点孙绍振指出,散文不仅要表现感觉、感情,更要关注理性的思考,智性的表达。

《绝品》教学设计

《绝品》教学设计

《绝品》教学设计《绝品》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绝品》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绝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描写;描写角度——侧面描写、环境描写。

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3.理顺小说情节和把握小说中人物特点。

4.理解小说“绝品”的多重含义,深入挖掘主题。

5.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信义的根本价值所在。

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

教学重点:1.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描写;描写角度——侧面描写、环境描写。

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2.理顺小说情节和把握小说中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绝品”的多重含义,深入挖掘主题。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张大千名画《江山万里图》拍出8300万元价格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页》6930万元徐扬《南巡纪道图》1980万元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和书画有关的文章,看看围绕这幅甚称绝品的画,都发生了哪些事。

二、作者介绍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

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

曾当过工人、宣传干部、报社记者,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现在河北保定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工作,系河北文学院专业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著有小说集《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

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质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在谈歌的创作中有一类作品,如《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等,形成了他的笔记本“绝”字头小说系列。

最新中职职业-语文教学设计比赛-获奖《绝品》-(1)

最新中职职业-语文教学设计比赛-获奖《绝品》-(1)

打出常规非诚勿扰精品文档——谈歌小说《绝品》赏读我对文本的理解一直认为,有些经典,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

最好是心无旁骛,最好是再沏上一杯香茗。

我想谈歌的《绝品》就属于此类。

小说《绝品》有中国传统短篇小说的味道,有研究者认为谈歌的这类小说是笔记小说或文化小说,与唐传奇、宋话本、明清短篇小说有渊源。

小说中的人物行侠仗义、仗义疏财、义薄云天、肝胆相照、舍利取义,有大侠的风度。

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借郭靖之口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是小说《绝品》中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的写照,是侠的最高境界。

情节上,传奇故事,单线结构(顾名思义,只有单一线索的情节类型,多以一个单一连贯的故事为主,辅之以相关的次要事件。

单一线索的叙事文一般情节紧凑,人物有限,结构简单。

)人物上,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等都是扁形人物,性格单一。

(《小说面面观》:扁形人物,只有一种或很少几种特性。

圆形人物,具有多种特性,包括一些互相冲突或矛盾的特性。

)文章错综见薏,鲜明的人物形象犹如潺潺小溪,似汩汩泉水,又如隐隐花香,沁人心脾,余韵绕梁。

谈歌计划立志写100篇以“绝”字开头的系列小说, 1996年被中国文学界誉为“谈歌年”,那一年,我正高二,青涩的我在高中的课本里没有读到这样的文章。

《绝品》是谈歌从心灵深处流出的隐忍和节制的文字,人间深情是绝唱,然深情藏于平凡细事之中。

故心浮气躁者,不能读此文;无情无意者亦不能读此文。

为师者教此文亦如是。

我不愿意课堂做已知的表面滑行,而是寻找学生自读中的空白点,才是教的着力点,生长点。

让学生用直观形象的方式接受这种味道的小说。

我对文本的补充学习经典,必须知人论世。

对于作者人生经历,我补充给学生。

谈歌自称这些以“绝”字头的小说为笔记体小说,其创作灵感来自唐宋散文、明清小品和鲁迅小说。

但题材却来自他的故乡——古燕南赵北的保定。

这块土地自古多悲壮慷慨之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荆轲就是其中之一。

1《雨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2023-2024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雨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2023-2024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雨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2023-2024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雨巷》教学设计前序:本文为高教版(2023)中职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共设计为三个课时进行授课:第一课时重点为基础知识与诗歌朗诵,整体感受作者情感;第二课时重点为深入研读课文,逐段分析艺术表现手法,第三课时重点为赏析文章的意象意境,提炼主旨,升华情感。

教学目标1、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要传达的凄婉、哀怨的情感。

2、掌握诗中重点字词;抓意象理解诗歌,学习象征手法。

3、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会诗中独特的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诗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对作品中“姑娘"含义解读以及作者身上体现的执着美。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多媒体播放相关的歌曲资料,将学生带入课堂。

2、基础知识讲解1.走近作者: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32年后留学法国。

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

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

1950年因病逝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和《灾难的岁月》等。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

抗战开始后的作品,从生活、情绪到艺术风格转向积极明朗。

1941年所作《狱中题壁》和稍后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表现了民族和个人的坚贞气节。

2.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但同时也爱上施蛰存的妹妹,但没有被接受。

3、诵读全文,感受诗情1.解决生字词,明确读音(学生默读2遍,用铅笔勾画出不会、不确定的读音)明确以下读音:彷(pánɡ)徨(huánɡ) 寂(jì)寥(liáo) 彳(chì)亍(chù)惆(chóu)怅(chànɡ) 凄(qī)婉(wǎn) 颓(tuí)圮(pǐ)2.听名家范读,学生朗读3.明确结构,提炼内容(1)全诗共七节,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独自彷徨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希望逢着有关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以慰藉自己的孤寂和苦闷。

中职获奖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中职获奖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第4篇中职获奖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活动目的:打造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全面提升师生的精神风貌、学校的人文内涵。

二、活动主题:围绕着“我努力,我能行,做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为主题的德育创建活动,创新思路,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和方法,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创建和谐、文明、快乐的校园。

三、主要活动内容:(1)微笑进校园微笑进课堂活动,打造学校“微笑生态文化”。

(2)“礼仪伴我行”教育实践活动,规范学生礼仪要求,培养文明的礼仪习惯,展示自信、快乐的精神风貌。

(3)“榜样在身边”教育实践活动,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树榜样,立自信,扬正气。

引导鼓励学生争优竞优,形成良好的校风。

四、活动步骤:第一阶段:宣传、实践(时间:11周至14周)1、“我努力,我能行,做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为主题的德育创建活动学校动员会和班级动员会。

2、编印《学校文明礼仪歌谣》,供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使用,要求学生熟读歌谣,同时利用学校板报、主题班会等进行广泛宣传。

3、制订文明礼仪规范。

制定学生在校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并以公约形式公布。

编印家庭生活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购物、旅游、餐饮、文体娱乐、出行乘车等公共场所)及外国基本礼仪常识等学习资料,形成较为完整的礼仪规范体系。

4、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训。

通过学习、示范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开办文明礼仪讲座,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5、微笑进校园,践行学校快乐理念。

要求师生见面、交往时,与人为善,脸带微笑。

6、规范课堂语言。

明确要求,教师全员参与落实,培养学生上课做到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

回答问题时逐步做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要完整,声音响亮,通顺流畅。

与同学交流讨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语言等。

教师多鼓励、多帮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多让学生用“我觉得…”“我认为…”等表达和回答问题。

7、实践文明礼仪行为,创新文明礼仪评价体系,形成以“讲礼仪、有修养”为荣的良好风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职业语文教学设计比赛获奖《绝品》
(1) [1000字]
1
打出常规非诚勿扰
——谈歌小说《绝品》赏读
我对文本的理解
一直认为,有些经典,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

最好是心无旁骛,最好是再沏上一杯香茗。

我想谈歌的《绝品》就属于此类。

小说《绝品》有中国传统短篇小说的味道,有研究者认为谈歌的这类小说是笔记小说或文化小说,与唐传奇、宋话本、明清短篇小说有渊源。

小说中的人物行侠仗义、仗义疏财、义薄云天、肝胆相照、舍利取义,有大侠的风度。

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借郭靖之口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是小说《绝品》中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的写照,是侠的最高境界。

情节上,传奇故事,单线结构(顾名思义,只有单一线索的
情节类型,多以一个单一连贯的故事为主,辅之以相关的次要事件。

单一线索的叙事文一般情节紧凑,人物有限,结构简单。

)人物上,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等都是扁形人物,性格单一。

(《小说面面观》:扁形人物,只有一种或很少几种特性。

圆形人物,具有多种特性,包括一些互相冲突或矛盾的特性。


文章错综见薏,鲜明的人物形象犹如潺潺小溪,似汩汩泉水,又如隐隐花香,沁人心脾,余韵绕梁。

谈歌计划立志写100篇以“绝”字开头的系列小说, 1996年被中国文学界誉为“谈歌年”,那一年,我正高二,青涩的我在高中的课本里没有读到这样的文章。

《绝品》是谈歌从心灵深处流出的隐忍和节制的文字,人间深情是绝唱,然深情藏于平凡细事之中。

故心浮气躁者,不能读此文;无情无意者亦不能读此文。

为师者教此文亦如是。

我不愿意课堂做已知的表面滑行,而是寻找学生自读中的空白点,才是教的着力点,生长点。

让学生用直观形象的方式接受这种味道的小说。

我对文本的补充
学习经典,必须知人论世。

对于作者人生经历,我补充给学生。

谈歌自称这些以“绝”字头的小说为笔记体小说,其创作灵感来自唐宋散文、明清小品和鲁迅小说。

但题材却来自他的故乡——古燕南赵北的保定。

这块土地自古多悲壮慷慨之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荆轲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近代史上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城市,许多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与文化人物,曾经在这里发达或隐居,这里便有了太多的人文传说与历史故事。

听得多了,便有了想写出来的冲动。

”(谈歌《谈歌与笔记小说》)
2
我对学生的分析
1.方法与运用的融通
高二学生在小说阅读能力上能达到“读懂故事——说了什么”,对于小说塑造的人物性格、小说表达的主旨不能完全把握。

这是源于小说鉴赏能力欠缺,小说阅读方法的缺失,使得学生无法真切体会作者在文中的细节描写、情节设置的用意。

高二学生,面临着在限定时间内如何独立理解、建构一篇小说文本的现状。

2.文化自觉的缺失
90后学生身处在这样信息量大、生活节奏快的现代工业化进程中,他们习惯于接受“新、奇、趣”的事物。

对于身边实在的、能感知的“老底子”骨气、侠气,少于关注,缺于感同身受。

鉴于这样的知识积累与情感积淀,阅读本文会出现进入不易、鉴赏较难的困境。

通过对文本的层层追问,细节的前后融通,反复体味,才能引导学生真正地接近“为什么这是绝品”。

郭初阳说过,这个年龄的学生,都应该把他当做理想的读者。

叩问读者:
你相信吗?(现实层面)你真的相信吗?(反思层面)你愿意去相信吗?(人生层面)
我对可教区的界定
教材分析:
《绝品》和《祝福》、《哦,香雪》、《林黛玉进贾府》、《青龙偃月刀》等属于人物小说。

作品以塑造个性鲜明人物角色为主要任务,情节、环境的设置可以不完整,但都是为突出人
物形象而服务的。

可教区分析:
从预习作业来看,学生经过初中、高一的小说教学,对通过人物、情节、道具等角度去探究主题,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和思考分析能力。

之前也学过如何在典型事件、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引领学生还可以通过哪些方面塑造人物的形象?
3
作为高中小说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拓展更广阔的小说阅读视角,孙绍振说:“好情节,是把人物打出常轨,让人物的深层心理,非常规心态暴
露出来。


本堂课尝试用穿越的形式,拉近学生的生活距离,用喜闻乐见且比较接地气的方式——综艺节目非诚勿扰模式深入浅出。

将本文定位为“学习如何通过情节把人物打出常规后以凸显个性”的教学样本。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梳理小说要素,借助背景资料,理顺情节,学习从关键词句的筛选与归纳中解读人物形象。

2.通过对“绝品”寓意的解读,学习小说中如何通过“情节把人物打出常规”后以凸显个性,并由此理解主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画—人—情”之间关系的内涵探索;解读人物形象。

2.通过创设情境,用模拟演绎、表情解读等方式,感悟侠之人性、人情、人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真切体会作者节制又隐忍的表达,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体会作者继承和发扬“燕赵精神”的理想,审视真正
的“我”以及我们要坚持什么。

【教学重点】
把人物打出常规后如何凸显个性?从人物表情切入以鉴赏小说,理解主题。

【教学难点】
什么是常规?如何打出?细细探究。

4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贴着人物写,是很多小说作家的创作经验。

同理,作为有生命力的课堂,应该贴着学生设计,贴着生活存在。

因此,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附二),课堂一起集中厘清一张关系网。

5
6
7
8
9
附一:
《绝品》学习任务单
1.初读这篇小说,感觉怎么样?喜欢这篇小说吗?为什么?
2.自读小说,提一个你觉得最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部分预习作业反馈见后)
3. 将《绝品》浓缩为一个陈述句。

例:《故乡》——“我”为接母亲和搬家返回故乡《祝福》——悲惨的祥林嫂先后嫁了两个男人而且儿子被阿毛吃了。

《西游记》——唐僧师徒战胜妖魔上西天取经。

《绝品》—— 4.(1)何谓“常轨”?
读小说第一节到第五节,这五节写了什么?
三位主要人物均已出场,分析三位人物形象(文中找句子)。

常先生:刘三爷:马氏:
情节上,交代了什么?这五节起什么作用?【预设分析】
常先生,外埠人,开装裱店,手艺很神。

学问大,善谈。

刘三爷,保定富户,经营绸缎,颇有些家财,也做些收藏生意,考过秀才,饱学。

性格爽快,极其信任常先生。

马氏,刘三爷娘子,对常先生不信任,市井小人,普通人。

10
情节上,交代了什么:两人酒楼相识,谈话投机,渐成好友,偶尔常先生推荐些字画,刘三爷买些字画。

(2)如何打出常轨?
举例:一向不爱读法语的小弗朗士,不可逆转地需要面临最后一堂法语课时,被打出常规了,因为他以后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天然享有学习法语的权利了,于是深藏在他内心的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就冒了出来,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可是他却比平时更深刻、更完整了。

(《最后一课》)
没有价值丢失三万六千法郎的项链,玛蒂尔德不知道自己还有勤劳坚强的一面。

这种性格隐藏在她身上,日常生活中很难暴露,只有在非常的情况下才可能表现出来。

(《项链》)
(3)请罗列第五段之后出现的一些影响情节发展的重大事件,非常规的事情,超出他们平常生活的事情?——刘三爷篇
【预设分析】
①常先生让刘三爷买下一幅唐代珍品,价值不菲。

(在三爷不识货的情况下)
②第二天,常先生的店铺就被官府抄了,常先生从此失踪。

(很像骗子的行径)
③马氏差人到京城请来古董行家鉴定那幅画,行家说“此画不假,可惜是揭品,便不值几文了。

”(专家鉴定画不值钱)
④常先生夜回保定见三爷。

(看三爷态度如何)
⑤常先生在京城被砍了头,罪名是革命党。

(常先生一直对三爷隐瞒真实身份。


⑥家业败落,三爷病倒,马氏偷卖画。

(生存境遇的逼迫)
(4)找出相关句子——马氏篇
“马氏听得呆了,什么宝贝,值这么多?”(18节)
“马氏终是放心不下那幅画,差下人到京城请来一位古董行家,鉴定那幅画。

”(29节)
“马氏忍不住心疼地骂起来,姓常的黑心,坑了咱三千大洋啊。

”(33节)
“马氏进来,讥笑道,常先生果真走了眼力,卖与我家老爷一张好画?”(38节)
11
“马氏听了,一声冷笑,真是报应,那次被他坑去了三千大洋。

”(50节)
“马氏就瞒着三爷,把三爷的收藏拿去卖了。

”(55节)
马氏与三爷的表现有巨大的反差。

马氏是个普通人,市井小人,斤斤计较,看重钱财,不信任常先生,总以为常先生骗了三爷。

5.续写对联
给出上联:一幅古画亦真亦假成就天下绝品
请对下联:
附二:每位同学提一个你觉得最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部分预
习作业反馈如下)
12
荐二下语文教案(3000字) 荐2014二语文教案下册(500字) 荐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荐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案)的常规格式
荐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