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周英
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目的分析溶血对血液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影响,以指导检验质控活动。
方法对284例健康志愿者按照常规方法采集血样,均分为两份,一份采用人工溶血,送检,将常规处理者纳入正常组、溶血处理者纳入溶血组,对比两组血样11项血液生化指标水平,将报告交由两位医师双盲法评定,评定报告合格与异常情况。
结果溶血组血清ALT水平、AST水平、LDH水平、K+水平、CHOL水平高于正常组,溶血组血清ALP水平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血清TG水平、BUN水平、Cr水平、GLU水平、UA水平,与溶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化幅度从大到小前6项分别为LDH、ALP、CHOL、K+、AST、ALT;正常组检验报告正常例数比重96.47%高于溶血组15.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溶血可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不同指标受影响显著性存在差异,应提高检验质控水平,预防采集、送检过程中的溶血。
标签:溶血;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临床生化检验是开展临床诊疗工作重要辅助手段,是医院质量控制重要目标之一。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直接影响医师判定,间接影响后续诊疗活动。
血液生化检验是开展例数最多、最基础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运用领域极广、检验项目多。
血液生化检验是一种体外检验方法,标本采集、保存、送检、分离后性质难免与体内存在一定差异,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保留血液标本原有的生物特性,提高检验准确度。
溶血是处理血液标本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是致检验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危害可大可小,轻者需重测,重者可致严重不良后果,如致疾病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时机。
尽可能避免溶血,科学分析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非常必要,有助于指导质控控制活动,本次研究就此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4年1月~8月门诊体检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②体检正常;③无慢性疾病史、既往体健;④无先天性代谢功能障碍性疾病、溶血性疾病;⑥依从性较好,检查前患者准备符合要求;⑦自愿参与;⑧年龄≥18岁、≤75岁。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1. 引言1.1 概述溶血现象是指红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成分的现象。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准确评估。
溶血现象可能导致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血小板计数不准确、电解质水平异常、肝功能指标异常等情况。
了解溶血现象对各项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实际检验中,如何准确识别和排除溶血现象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对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针对溶血现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通过深入了解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2000字】1.2 溶血现象的定义溶血现象是指血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破坏,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内成分的现象。
溶血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免疫性因素等。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溶血现象常见于血液采集、处理或保存过程中,也可能由疾病状态引起。
溶血现象的程度通常通过血清或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来评估,高浓度的游离血红蛋白会干扰多种生化检验项目的准确性,包括血红蛋白检测、血小板计数、电解质检测、肝功能检测和肾功能检测等。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需要警惕溶血现象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修正,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深入了解溶血现象对各项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对检测结果的解释和评估能力,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2. 正文2.1 溶血现象对血红蛋白检测的影响溶血现象对血红蛋白检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溶血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使得血液中的游离血红蛋白增多,从而影响到血红蛋白的准确测定;二是溶血可能会破坏红细胞膜,导致其他血细胞或细胞碎片的释放,干扰到血红蛋白的测定。
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目的:探析溶血对临床深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年1月-10月期间来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运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检者,检测内容包括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直接胆红素(DBIL)以及尿素氮(BUN)等,并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测,与溶血前相比,受检者的ALT、TBIL、DBIL以及BUN 等变化较大,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对检验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临床上在进行生化检验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尽量避免出现溶血状况,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标签:溶血、临床生化检验、影响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标本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有诸多因素会使血液标本出现溶血,比如采血的过程中,水浴箱内的负压过大、温度过高,在分离血清时,转速过高等,这些都会损害红细胞,溢出血红蛋白,出现溶血情况[1]。
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溶血在对血细胞造成破坏的同时,还会释放一些成分,干扰生化指标,降低检验结果的精确性[2]。
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溶血对临床深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10月期间来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为女性,35例为男性,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为(43.2±5.8)岁。
1.2方法1.2.1采集标本在抽取每一位受检者的血液时,均选择造成空腹时间段,抽取血液量为8ml,在准备好的两支试管中注入等量的血样标本,4ml/支,并在-40°C的冰箱中放入一支试管,冻结试管,待30min后,取出该试管,并将试管融化,再以4000转/min的速度离心该试管的血液,时间控制在5min左右,并分离溶血血清;在常温条件下放置另一支试管,60min后,以4000转/min的速度离心该试管的血液,时间控制在5min左右,分离溶血血清,在该血清中,没有出现任何黄疸与脂浊。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溶血现象是生物样本在采集、处理和储存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干扰检测物质的浓度和活性,影响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了解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在进行生化测试时,最常见的生物样本是血液,其中包括全血、血浆和血清。
而在采集和储存这些样本的过程中,可能发生溶血现象,导致血细胞破裂释放出细胞内成分。
这些细胞内成分包括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白细胞的细胞膜、血小板的细胞膜等,它们对生化检验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溶血现象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当溶血发生时,释放出的血红蛋白、细胞膜等成分会干扰检测物质的浓度和活性,从而使得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在血液中进行血清钙、血清镁、血清葡萄糖等测试时,如果发生溶血现象,会导致血液中相应的物质被舒肝解毒片释放出,从而使检验结果偏高,形成假阳性结果。
相反,有些检测物质被释放出来后可能被分解、氧化或者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导致浓度降低,形成假阴性结果。
溶血现象可能使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失真,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溶血现象也会对生物样本的保存和储存产生影响。
在进行血液样本的保存和储存时,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时间、离心过程等,可能导致血细胞的破裂和血红蛋白的释放,从而造成溶血现象。
这会使得保存的血液样本变得不稳定,浑浊或出现沉淀,甚至失去了检测价值。
在进行样本的保存和储存时,需要注意溶血现象的发生,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干扰检测物质的浓度和活性,影响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同时也对生物样本的保存和储存产生影响。
在进行临床生化检验时,需要严格控制溶血现象的发生,采取相应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出现溶血现象的样本,需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并进行重新采样,以避免对临床诊断和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现象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的现象,通常发生在血液被暴露于高渗溶液、机械剪切或有害化学物质等条件下。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对检验结果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来看一下溶血现象对血液常规检验的影响。
溶血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内成分,使得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体积分布等指标发生变化。
在血液常规检验中,这些指标是评估患者贫血、出血和骨髓抑制等病情的重要依据。
溶血导致的假性贫血和异常红细胞计数等结果,会严重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诊断。
在进行血液常规检验时,需要注意是否存在溶血现象,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相关的调整和修正。
溶血现象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血清生化学检验是评估机体新陈代谢和器官功能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脂质代谢和糖代谢等指标。
而溶血会导致血清中红细胞破裂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内成分影响这些指标的测定。
溶血会使得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升高,血清胆红素和铁蛋白浓度增加,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血清铁水平下降等。
这些异常结果会对医生对患者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造成误导,因此在进行血清生化学检验时,需要警惕溶血现象可能带来的干扰。
血液凝块检查也会受到溶血现象的影响。
在血液凝块检查中,溶血会导致血浆中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影响了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影响了血液凝块的形成和稳定性。
溶血还会导致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等异常结果,使得医生不能正确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在进行血液凝块检查时,需要注意是否存在溶血现象,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解释。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溶血现象还会对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产生影响。
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Au g . C 2 01 5V o 1 . 2No . 2 4
临床 医药文献杂志
J o u r n a l o f Cl i n i c a l Me d i c a l 4 响
工作 ,针对其开展有效测量 以及科 学保存 。
【 关 键 词 】溶 血 ; 临床 生化 检 验 ;检 验 结 果 ;影 响 【 中图分类号 】R 5 7 2 . 2 + 1 【 文献标识码 】A 溶血 属于 临床检 验过程 中常见 的一种血 液标本 现 象, 同时 , 红 细 胞 中存 在 很 多 其 他 细 胞 不 具 备 的 成 分 , 所 以 ,
【 文章编号】I S S N. 2 0 9 5 — 8 2 4 2 . 2 0 1 5 . 2 4 . 4 9 7 9 . 0 2
1 . 4 统 计 学 方 法
本 次研 究选 择 S P S S 2 1 . 0 统计 学软 件 实施研 究 数据 分
如果 待检 查的血液 标本 出现溶 血现 象 ,其 红细胞 内的成 分 析及 处 理 ,计量 资料采 用t 检 验计 数资 料采 用 检 验 , 以尸 将会 扩散至 血清 中,进 而干扰 整个血 液标 本的 临床 检验 结 <0 . 0 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果 ,不利于保 证临床诊 断 的科 学性和准 确性[ 1 。 】 。本次研 究 通过 对近 几年在我 院接 受体检 的5 6 例 体检 者进 行不 同溶血 状态 下 的血液标 本检验 ,探讨 溶血对 临床 生化检 验结 果的
一
化 学试剂 公司制造 的试剂 ,针对c a ,I P ,Mg ,UR E A,
向标准化 ,在这 种情况 下 ,开展检 验分析 前 的标 本质 量好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溶血现象是指红细胞因受到机械挤压、渗透压变化或化学药剂作用而破裂,在体外血液样品中释放出血红蛋白和细胞内含物的现象。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可能会导致误判、误诊和误治,因此了解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溶血现象会导致血液标本的质量下降,使得血清或血浆含有较多的游离血红蛋白和细胞内成分,严重影响了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溶血后的血液标本中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增高,会干扰各种生化指标的测定,例如肝脏功能检测、肾功能检测、血脂检测等。
二、影响血清和血浆中某些成分的测定溶血现象会导致血清和血浆中某些成分的改变,进而影响到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
在肝脏功能检测中,溶血会使得血清中的胆红素增高,干扰胆红素的测定。
在血液凝血功能检测中,溶血会引起红细胞的破碎释放出血小板膜,并干扰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
三、影响血糖、尿酸等检测项目的测定溶血现象会对血糖、尿酸等检测项目的测定产生影响。
在血糖检测中,溶血会使得血浆中的葡萄糖水平增高,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在尿酸检测中,溶血会使得血浆中的尿酸含量增加,引起测定结果偏高。
四、影响肾功能检测溶血现象会影响肾功能检测中的肌酐和尿素氮的测定。
溶血会导致肌酐和尿素氮的释放,使得血清中的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增高,影响肾功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溶血会使得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酶的含量增高,导致肝功能检测结果偏高,影响结果的解释和诊断。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临床生化检验人员在进行生化检验时,需要严格注意溶血现象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在获取血液标本时,应避免过度振荡和离心,避免在操作过程中产生气泡,确保血样的完整性。
在进行生化检验时,应当针对不同的检测项目进行分析和处理,使用专业仪器和方法对血液标本进行充分离心和处理,确保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
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_0

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目的探究临床生化检验时溶血样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01月~2014年01月采集的健康人群的血液样品300份,利用人为添加溶血液的方法将样品发生轻度溶血、中度溶血和重度溶血,分别对正常样品、轻度溶血样品、中度溶血、重度溶血样品进行常规生化指标检测。
结果与正常样品比较,轻度溶血样品的血钙、谷丙转氨酶、尿素、尿酸、肌酐、总胆红素、葡萄糖等含量变化不明显,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正常样品比较轻度溶血样品中的血钾、血钠、血氯、总蛋白、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直到接胆红素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中度溶血样品的血钙、谷丙转氨酶、尿素、尿酸、肌酐等含量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项目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重度溶血样品的检测结果与正常样品相比以上各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正常样品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结论在临床采集血液样品进行生化检验时需要注意防止或避免血液样品发生溶血,同时在血液样品运输和保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采用适宜的保存方法和保存条件,防止由于溶血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标签:生化检验;溶血;影响;探索和分析临床上,在采集患者血样品进行化学检验过程中,溶血(Hemolysis)现象十分常见。
例如在给患者采血时存放血液样品的水浴箱内温度太高、箱内负压过大、获得全血后在进行血清分离离心机的转速设置过高或者离心时间过长等,这些情况都极易引起血液中红细胞的破裂,造成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最终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1]。
临床上对患者血液样品进行生化检验过程中,样品发生溶血是干扰检测结果的最常见因素,一般情况下血液样本的溶血通常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体内溶血,一种为体外溶血。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所用的300份血液样品为本院2013年01月~2014年01月采集的健康人群的血液,采血对象年龄在18~45岁,平均年龄为(28.5±3.8)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周英
发表时间:2018-02-07T12:22:16.7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5期作者:周英
[导读] 溶血对血清的AST、ALT、LDH、CHOL、K+、ALP等检测值产生影响,所以不利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确定。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201800
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溶血对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选择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所有研究资料标本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3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例行体检的70例体检者,本研究选择的70例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均为5ml,分别将其放置在两支试管当中,每支试管均为2.5ml,选择采用人工方法将其中一支试管的标本溶血,检测并且对于溶血标本和正常标本的血清当中的各项指标[AST (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LDH(乳酸脱氢酶)、CHOL(总胆固醇)、ALP(碱性磷酸酶)、TG(甘油三酯)、Cr(肌酐)、BUN(尿素氮)、GLU(葡萄糖)、K+(钾离子)、UA(血尿酸)]进行比较。
结果在血清当中,溶血血清的AST、ALT、LDH、CHOL、K+检测的结果和正常血清进行比较明显更高,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溶血血清的ALP活性要比正常血清更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溶血血清的BUN、Cr、TG、GLU、UA的检测结果与正常血清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溶血对血清的AST、ALT、LDH、CHOL、K+、ALP等检测值产生影响,所以不利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确定,需要在检验过程中选择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溶血的发生,确保临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
关键词: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影响
溶血现象主要是血液标本的红细胞出现破裂导致血红蛋白从红细胞当中溢出。
在临床标本的检验和采集过程中因为多种原因都可能导致溶血情况发生,比如说在血液采集的时候,水浴箱的温度比平时的温度更高或者是在血清分离的过程中因为旋转速度过快[1]。
通过临床的不断研究,溶血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血液标本的相关检验数据与正常标本数据之间存在有较大的偏差,所以在使得医生对患者病情诊断的时候产生误导,这样很难对患者对症下药,会造成延误治疗的情况发生,这样也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2]。
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选自我院在2016年3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体检者,共选择7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体检者的年龄为26岁到78岁,平均年龄为(45.5±12.1)岁。
所选择的血液标本均选5ml,分别放置在两支试管当中,每一支试管均为2.5ml,同时选择人工方法将其中一支试管当中的标本进行溶血。
1.2方法
选择采用雅培的生化分析仪对于血清当中的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LDH(乳酸脱氢酶)、CHOL(总胆固醇)、ALP(碱性磷酸酶)、TG(甘油三酯)、Cr(肌酐)、BUN(尿素氮)、GLU(葡萄糖)、K+(钾离子)、UA(血尿酸)指标进行分析,并且根据试剂盒的说明和相关操作方法以及操作步骤来分批次进行。
选择采用电解质分析仪和相配套的试剂,对于K+进行检测,对于每一份的溶血血清和正常的血清都需要测定10次,然后取平均值。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选择统计学软件版本选自IBM 公司的SPSS23.0,对于所有计量资料选择采用t值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血清当中,溶血血清的AST、ALT、LDH、CHOL、K+检测的结果和正常血清进行比较,明显更高,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溶血血清的ALP活性要比正常血清更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溶血血清的BUN、Cr、TG、GLU、UA的检测结果与正常血清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的情况请详见表1所示。
3.讨论
本研究主要探究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从本研究结果当中可以看出溶血标本和正常标本相比,在某些指标当中检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临床实践认为可靠的生化检验结果能够为医生正确的诊断疾病提供保证,现如今临床医学发展较好,生化检验在临床的常规血液检验当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检验的内容也主要包括对患者的肾脏功能进行检验,对患者的血脂血液以及患者的血糖等进行检验[3]。
在众多生化检验中最为常见的干扰因素就是溶血因素,人体溶血主要包括有人体内的溶血和人体外溶血这两种,导致人体溶血出现的原因和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都具有关联。
而通过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能够证明:溶血对血清的AST、ALT、LDH、CHOL、K+、ALP等检测值产生影响,所以不利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确定,需要在检验过程中选择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溶血的发生,确保临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罗巍.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9):94-95.
[2]李彩华.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7,(16):5+8.
[3]赵清.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结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