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上海交通大学

合集下载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类】能源动力类【专业代码】*****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工程、新能源利用、节能与环保等方面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进行热力系统及设备、动力机械等的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具备节能减排理念,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能源、动力、环保等领域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以及开发、改造、营销、安装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一)知识要求1.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的开展,学习思想政治、身心健康、语言素养、创新创业、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等方面的知识。

(1)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翻译能力。

能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

能使用外文进行一般性交流。

(2)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综合素养、系统的法律基本知识。

(3)具有初步的社会学知识,具有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大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能够基本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2.通过专业教育课程平台的学习,掌握学科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方向、专业拓展等几大模块课程知识。

(1)具有系统的数学知识。

基本概念清楚,推导演算熟练,能灵活运用。

(2)掌握本专业需要的各类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

具有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能绘制简单的工程图,能读懂一般的工程图纸。

具有对热工流体设备与系统进行实验和模拟仿真的基本知识。

(3)具有完整的电路理论、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等知识。

熟练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原理,能分析较复杂的电子电路,具有设计、调试电子电路的能力。

具有电工电子设备操作能力。

(4)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及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5)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3.通过实践教育课程平台的开展,学习专业实践和第二课堂实践知识。

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
1. 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能让你成为真正的能源高手哦!就像学武功秘籍一样,让你掌握各种神奇的技能!比如学会如何高效利用能源,就像超级英雄合理运用自己的超能力,酷不酷?
2. 嘿,你知道吗,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就好比是一把打开能源世界大门的钥匙!你能想象进入这个神奇世界后的样子吗?像驾驭着动力十足的赛车在赛道上飞驰!
3. 哇塞,这个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简直太牛了!它能带领你探索能源的奥秘,这和探险家在未知领域寻找宝藏不是一样刺激吗?比如研究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
4. 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可不是吃素的呀!它能够让你在能源领域如鱼得水。

就好像运动员在赛场上大展身手,你不想试试吗?比如熟练操作各种能源设备!
5. 哎呀呀,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真的很赞!能把你打造成能源界的大咖。

这和游戏里一路升级打怪成为王者不是一样令人兴奋吗?像参与各种能源项目的建设和改进!
6. 喂喂喂,别小看了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呀!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就跟魔法师拥有神奇魔法一样,比如创造出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
7. 哇哦,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真的太有魅力啦!它能让你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想想看,这不就是像艺术家创造出惊世之作吗?比如研发出领先的动力系统!
8. 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就是这么厉害!它会为你的能源梦想插上翅膀,让你自由翱翔在能源的天空。

所以呀,还等什么呢?赶紧加入吧!
我觉得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真的非常重要且有趣,能让人在能源领域学到超多实用技能和知识,从而开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能动培养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能动培养方案

2.0
32
32
32
FR419 人文社科与经管 (2) FR420 人文社科与经管 (3)
2.0 2.0 13.0
32 32 208
32 32 208
32 32 208
通识教育实践 General Education Practice 必修课Compulsory Courses 须修满全部 all need to be completed XP000
MA160 高等数学Ⅱ PH124 大学基础物理 CA041 物质结构导论 FR142 跨学科数值方法实践
Advanced Mathematics II Fundamental physics Introduc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Matter Multidisciplinary Project 总
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SPEIT Curriculum for EPE Majo
学时分配
课程 代码 Code
C r e d i t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总 学 分
C 排 T 总 l 课 H学 a 学 r 时 s 时 s
L e c t .
理 论 教 学
实 验
E X P T
96 320 64 64 32 32 32 48 32 72 304 32 64 64 16 16 48 120 16 16 16 16 16 16 0 0
FR126 初级法语语法(2) FR129 初级综合法语(2) FR134 科技法语 (2) MA159 高等数学Ⅰ
Elementary French Grammar (2) Elementary Comprehensive French 2 French for Sciences (2) Advanced Mathematics I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1.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电气工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掌握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技术,能够满足工程实际应用的需要。

3.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和工程设计。

4.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各类工程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学科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热能工程基础、动力机械及传动基础、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基础、能源与环境工程、能源系统分析与优化、动力工程热力学与传热、能源与环境建模与仿真等。

3.专业选修课程电力系统优化与调度、电力市场运行与规划、供热供燃气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技术、能源经济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实验、能源与环境管理等。

三、实践教学设计1.实习安排学生到能源与动力工程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实际应用能力。

2.实验课程设计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课程设计,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对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和工程设计。

四、培养要求1.理论基础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知识,以及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

2.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独立设计、运行和管理能源与动力系统。

3.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

4.团队合作要求学生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各类工程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就业方向及前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在能源公司、电力公司、工程公司、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随着国家对能源和动力工程领域的高度重视,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薪资待遇优厚。

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以下是 6 条关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方案:1. 咱要让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怎么做到呢?那就要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养分!就像给小树苗施肥浇水一样,课程设置得丰富多样,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操作,一个都不能少!比如安排大量的实验课程,让他们亲手操作那些先进的仪器设备,这难道不是在助力他们快速成长嘛!2. 嘿,培养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不就像雕琢一件艺术品嘛!得精心、细致。

给他们提供各种学术交流的机会呀,让他们去和行业大牛碰撞思想火花,这就好比给艺术品精心打磨抛光呀。

像组织去参加大型学术会议,在那里他们能吸收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呢,想想就超棒的呀!3. 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那得全方位呀!不仅要教他们专业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呀!就像球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

实习的时候安排小组任务,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和配合,这多重要啊!难道不是这样才能打造出优秀的团队吗!4. 想把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成厉害的角色,就得给他们来点挑战性的呀!设置一些有难度的项目课题,不逼自己一把怎么知道自己潜力多大呢。

就好像爬山,只有不断攀登高峰,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对吧!比如让他们去解决一些实际的能源利用难题,他们肯定会从中收获巨大呀!5. 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可不能千篇一律呀!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和兴趣来引导。

这不跟玩拼图似的嘛,找到合适的那一块才能拼出完美的画面呀。

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专长领域,有人对新能源感兴趣那就重点培养那方面,多酷啊!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更有竞争力嘛,不是吗!6. 要想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出彩,就得给他们创造好的环境呀!就好比鱼儿得有干净的水才能畅游。

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和设施,还有优秀的教师指导。

想象一下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跟着厉害的老师学习,那得多带劲呀!这就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呀!我的观点结论: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因材施教、提供丰富资源和挑战性任务,创造良好环境,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且有特色的人才,推动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门类:工学;二级类:能源动力类;专业代码:080501)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工程、制冷与空调工程、新能源利用、节能与环保等方面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进行热力系统及设备、动力机械等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具备节能减排理念,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在电力、制冷空调、新能源、环保等高科技行业和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健康的体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2.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和理解外文专业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熟悉本专业领域内技术标准、相关行业法规、学科现状及发展前沿;4.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5.能够针对本专业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和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与科研开发能力,能够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教学等工作,并能够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创新方法、体现创新意识;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8.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专业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专业介绍

交通大学专业介绍一、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2)(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专业包含以下两个方向) (2)(二)、土木工程专业 (3)(三)、交通运输(国际航运)专业 (4)(四)、建筑学专业(五年制) (5)(五)、工程力学(工程分析技术与软件)专业 (5)二、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6)(一)、机械工程专业 (6)(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6)(三)、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7)(四)、工业工程专业 (7)三、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8)(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8)(二)、自动化专业 (8)(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9)(四)、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9)(五)、信息工程专业 (9)(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10)(七)、微电子学专业 (10)(八)、软件工程专业 (11)四、信息安全工程学院 (12)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2)六、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13)(一)、生物工程专业 (13)(二)、生物信息学专业 (14)(三)、生物技术专业 (14)七、农业与生物学院 (15)(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15)(二)、植物生物技术专业 (15)(三)、动物生物技术专业 (16)(四)、园林专业 (16)(五)、资源环境科学专业 (17)八、化学化工学院 (17)(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17)(二)、应用化学专业 (18)九、外国语学院 (19)(一)、日语专业 (19)(二)、英语(商务、金融)专业 (19)(三)、德语(经贸、科技)专业 (20)十、凯原法学院 (20)十一、人文学院 (21)十二、航空航天学院 (22)十三、密西根学院 (22)十四、药学院 (23)十五、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23)十六、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24)十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5)十八、媒体与设计学院 (26)十九、医学院 (29)(一)、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本博连读,教育部特色专业) (29)(二)、临床医学专业( 五年制, 教育部特色专业) (29)(三)、医学检验专业( 四年制, 教育部特色专业) (30)(四)、护理学专业( 四年制, 教育部特色专业) (30)(五)、试点班介绍: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法语班( 本博连读) (31)(六)、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 (32)(七)、营养学专业四年制 (32)(八)、口腔医学专业七年制(本硕连读) (33)二十、数学系 (34)二十一、物理与天文系 (34)二十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35)二十三、致远学院 (36)二十四、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 (37)二十五、试点班级 (39)(一)、交大密西根学院 (39)(二)、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 (40)(三)、致远学院 (41)(四)、医学院特色班 (43)(五)、机械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班 (44)(六)、工科-管理本硕贯通试点班 (45)(七)、电子信息科学类本-硕连读试点班(IEEE试点班) (45)(八)、计算机科学班(原ACM班) (46)(九)、数学--金融本硕贯通试点班 (47)一、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专业包含以下两个方向)专业介绍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方向。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501)一、专业介绍简介:本专业培养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能源动力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从事能源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的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办学定位:结合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科研和“大工程观”特色,体现“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适应能源动力和石油石化行业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动力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基本训练,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从事热工设备、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工程、新能源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营销等方面工作,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2.毕业要求要求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要求2:掌握与能源动力专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要求3: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动态;要求4:获得能源与动力工程方向的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要求5:获得工程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及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解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新能源开发过程复杂问题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能源、环境、法律、安全、健康等因素;要求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求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设计、研发、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要求8: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要求9: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能够应用能源与热工常用软件模拟或分析计算流体、传热、燃烧等热工问题;要求10: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专业外文文献,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工学,能源动力类,080501)一、培养目旳本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以锅炉与热能供应、低温制冷、电厂为重要方向,培养具有能源生产、转化、运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节能减排理念,能在工业、民用领域从事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应用管理等工作旳创新创业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定1.知识规定(1)具有较扎实旳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纯熟掌握其基本原理与措施;(2)纯熟掌握一门外国语、计算机基础知识;(3)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文献检索和文字表述能力;(4)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旳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旳理论知识,具有一定旳专业知识,有关旳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范围旳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旳理解;(5) 具有本专业所必需旳制图、运算、试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以及一定旳基本工艺操作技能以及专业创新和创业能力。

2.能力规定(1)具有较强旳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旳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体现和交流旳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重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旳基本能力。

(2)本专业学生重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旳基础理论,学习多种能量转换及有效运用旳理论技术,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旳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及系统旳设计、运行、试验研究旳基本能力。

(3)能比较纯熟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理解本学科国际前沿性旳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一定旳创新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3.素质规定(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旳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旳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旳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遵法、团结合作旳品质;具有良好旳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1 16 16 0 1
军事理论 X12007 Military Theory
1 24 16 8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12003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2 32 24 8 2
大学英语听说Ⅱ N12172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II 1 16 16 0 2
理论力学




(交通)(A)
材料力学




(B)
工程热力学

●●

(A)
机械设计基 ●●
础(D)
●●
●●
工程流体力
专 学与机械

●●


(A)

育 传热学(A)

●●

平 内燃机构造

(A)
内燃机原理
(B)
内燃机制造
工艺(A)
● ● ●●
●●●● ●●●●

●●

●●



锅炉原理

燃烧学

热力设备制 造工艺
34(20.67%)
其中实践学分 (比例%) 6.5(3.95%) 5.5(3.34%) 3(1.82%)
34(24.67%) 0
0.75(0.46%) 2(1.22%) 2(1.22%)
53.75(32.67%)
五、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中英文对照)
课程 课程平台
代码
课程名称
总 讲课 实验 开课
学分 学
(5)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能力。 3. 素质要求 3.1 具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的意识。 3.2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有主动承担健康、安全、福利等社会责 任的意识。

卓越工程师计划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计划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计划”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80501专业名称:能源与动力工程(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等方面专业知识,能够面向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在化石能源和新兴替代能源开发利用、电力生产,节能与储能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国际一流拔尖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主要研究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发电厂动力设备及其它流体机械的运行和集中控制,能源动力设备的安全性、经济性、灵活性、清洁性的研究和现代化管理等。

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工程技术理论;经过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面向世界,成为未来的卓越工程师。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不少于150学分。

“3+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在学校课程学习3年,累计在国外、企业或研究机构实践教学1年。

五、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工科平台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工程化学、大学物理、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图学。

学科基础课程:能源动力工程概论、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原理、测试技术。

专业主干课程: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发电厂电气设备全英文课程:多尺度的力学模型与仿真七、企业和社会实践要求参加和完成军训、社会实践、工程训练、认识实习、专业课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并以国际交流、企业创新实践或研究机构创新研究的成果为基础撰写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符合武汉大学学士学位条例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动力与机械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表。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0805011.2.1.A 1.A 2.A 3.A 4.2.B 1.B 2.B 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专业名称:能源与动力工程一、培养目标二、基本要求基本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合理,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的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力学、机械和电气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具备能源生产、转化、输送、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能在国民经济相关部门(水力发电、泵站供水及流体输送、水力机械及动力设备等)从事能源动力的开发利用、工程设计、装备配置、自动控制、运行管理、节能减排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在其专业领域工作五年后,成为能担当重任的业务骨干。

知识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接受现代科学与工程的基本训练,掌握能源及动力系统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等现代工具,具备从事节能、环保、动力和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系统设计、设备研发和运行管理所必需的工程技术知识,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分析及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

通用知识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一定的化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具备较好的外语综合水平。

学科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的力学、材料、机械、电工、电子、控制等工程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具有较好的制图、运算、实验、计算机应用和机电设备操作水平。

专业知识掌握能源生产、转化、输送和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新产品和新系统研发、设计、制造及运行的基本环节和步骤,能理论联系实际地提出、分析及解决能源动力系统的工程技术问题。

综合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科技前沿、应用背景、发展趋势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因素,正确认识能源动力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一门涵盖能源转换、能源利用和动力系统研究的学科,培养具备相关技术和知识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理论知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他们应该熟悉热工学、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他们还应该具备电气工程、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以便在实践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二、实践能力培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他们应该熟悉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并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分析。

此外,他们还应该具备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和编程技能,以便可以进行模拟计算和系统分析。

三、能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对能源与环境问题有深入的认识。

他们应该了解不同能源形式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其在环境方面的影响。

此外,他们还应该熟悉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措施,能够在能源利用和工程建设中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工程实践和创新意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工程实践和创新意识。

他们应该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能源系统中的技术难题。

此外,他们还应该具备创新意识,有能力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推动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五、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由于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更新换代,专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

因此,他们应该具备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能够利用各种资源和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六、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能源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中,不仅需要个人能力,还需要团队合作。

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协同工作,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规格在国家发展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其中第一个一百年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对应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

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人才强国的最基本的基础。

而大学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走出一条扎根于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

为此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到了必须要改革的关口。

顺应国家的发展大趋势,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自2009年以来敢于实践,勇于革新,率先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调整与改进。

教学内容突破传统专业设置的界限,体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学科交叉的鲜明特点。

加强数理基础和人文科学基础,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建设机械工程学科大平台,以“大工程”为主导,在设计、制造、控制、工程管理、环境、市场等多方面设置了一系列的课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以大机械类的培养目标为基础,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知识结构、综合的实践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强烈的创新意识、团队的合作精神、自信的沟通能力。

同时关注新能源领域的新兴学科,在发扬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重视学科发展中交叉、互补的内在联系,优化课程结构,使教学内容不断适应能源与动力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培养目标有以下几点:(1)发挥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方面厚基础的优势,同时与国际教育模式相接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的能源动力工程技术人才。

(2)考虑到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要求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所以在教学改革中强调通过学科交叉来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具有综合知识体系的创新型人才。

具体的要求为:除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知识以外,必须具有扎实的机械基础以及机械加工动手能力,必须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力学、机械学、电路和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技能;善于将雄厚的力学基础、机械基础、热物理基础以及控制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在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大显身手。

(3)能源与动力工程课程体系所面对的专业为航空航天、动力工程及自动化、汽车动力工程、电厂热能动力及自动化、制冷及低温技术、能源与环境工程等领域。

所培养的人才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同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强,胜任“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各项工作,能够实现机械、计算机、人文、社会等多种知识体系相融合并具有一定专长的“宽厚、复合、开放、创新”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4)在人才的未来发展方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以兴趣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其中一方面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研究型人才,另外一方面是为企业培养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中,更为关注学生持续的学习以及研究能力,培养具有强大的自我教育能力的科研领军人才。

在开发与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中,更为关注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可以在能源、动力、制冷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与管理并同时具有工程教育背景的人才。

二、规范与要求A 知识架构A1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在基础教育所达到的知识水平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A1.1科学发展史知识。

A1.2政治经济学知识。

A1.3哲学知识。

A1.4法律知识。

A1.5马列主义知识(资本论等)。

A1.6毛泽东思想(矛盾论、实践论等)。

A1.7 外语能力培养。

A2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借助于社会科学学科的一些精华知识,通过学术探索,让学生接触到这个学科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学习经过简化的、较为完整的学科概论或常识。

A3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这部分应该是学生能够自我学习其他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并帮助他们终身自我学习。

A4数学或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在基础教育水平之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A4.1 数学基本知识。

A4.2 逻辑思维知识。

A5专业知识及技能,这部分包括了四方面的能力培养。

A5.1能源与动力工程基础或者机械工程基础。

A5.2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技能。

A5.3实验技能。

A5.4开放设计与解决问题技能。

B 能力要求B1 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B2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3 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B4 与各类型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其中包括与不同类型专业工程师与技术人员的工作与整合能力、团队合作(领导与被领导)能力以及与不同国家与文化背景的人员合作共事的能力。

B5 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初步审美能力。

B6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

B7 终生学习的能力。

B8 组织管理能力。

C 素质要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能够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为己任,在社会层面能够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价值取向,同时在个人层面能够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行为准则。

具体有以下几点:C1夯实基础、传承文明、严以修身,面向未来培养意志坚强与志存高远的人才。

C1.1 夯实基础,学习与掌握知识,造福于社会与全人类。

C1.2 传承历史、政治、文学、哲学方面积淀下来的精华知识,具有远大的抱负。

C1.3 加热个人的修养,培养坚强的意志,并培养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C2了解工作与生产模式,培养工作热情与脚踏实地的精神。

勤奋努力,追求卓越。

C3通过掌握知识培养对变化环境的适应性,能够在各种变化环境下较好地完成工作。

拥有健康体魄。

C4能够持续学习,并且思维敏捷、乐于创新、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对于推陈出新怀有浓厚的兴趣,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

C4.1 所学知识能够支撑终身自我教育,并持续改善。

C4.2 所学知识可以训练思维方式,从而使学生不墨守成规,勤于思考。

C4.3 所学知识具有前瞻性或者对前沿科学问题具有启发性,可以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性。

三、课程体系构成1. 通识教育课程(共计39学分)(1)通识教育必修课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基础英语、体育、军事理论,共计25学分。

(2)通识核心类课程中,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数学/逻辑学中选课分数为9学分,专业通识课程为3学分,共计12学分。

(3)通识教育实践活动为2学分。

2 专业基础类课程(共计81.5学分)(1)专业基础类的基础必修课包括:大学化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数理方法、概率统计,共计29学分。

(2)专业基础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工程学导论、C++程序设计与实践、机械与动力工程前沿、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设计与制造I、工程流体力学、设计与制造II、工程材料、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测试原理与技术、传热学、机械动力学与振动学、设计与制造III,共计52.5学分。

3 专业选修课程(共计9学分)专业选修课B类课程包括:燃烧学、内燃机原理、热流动计算机仿真基础及CFD软件应用、叶轮机械原理、低温原理及应用、人工环境及空气调节、能源转换与管理、节能原理与技术、制冷原理与设备、透平机械自动调节、内燃机构造与设计、电站锅炉原理、动力机械强度与分析、智能能源系统及其应用、动力工程、燃气轮机与汽轮机、现代内燃机技术,总学分为51学分。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需在以上课程中选满6学分。

另外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需选修机械模块(A)与交叉模块(C)课程共计3学分。

机械模块(A)组课程包括运动控制系统、流体传动与控制、机械动力学、有限元方法、面向制造的设计、数字化制造、制造工艺Ⅱ、制造设备与生产线设计原理、机器人学、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材料机械性能、汽车电控系统设计、机械原理与机构设计、现代机械工程图学、机械优化设计方法、单片机系统设计、机电伺服动力元件与系统、现代汽车制造、振动噪声测试与诊断、现代汽车设计,共计68学分。

交叉模块(C)组课程包括Matlab及其工程应用、风能利用原理与技术、生产计划与控制、制造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工作研究、工程经济学、能源材料、核工程材料、能源经济学、生物质能源转化与利用、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技术、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核电厂系统与设备、企业项目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共计44学分。

4 实践类课程(共为35学分,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生为36学分)(1)必修的专业实践类课程包括:大学化学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机械与动力综合实验。

共计12学分。

(2)其他各类必修的实习、实践课程为军训和专业实习(机械动力类),共计6学分。

(3)选修的实习、实践课程为认知实习(机械动力类-卓越),这也是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生必须修的课程。

为1学分。

(3)毕业设计学分为17学分。

5 个性化教育(共计10学分)个性化教育课程是学生可任意选修的课程。

总学分为10学分。

学分一方面来源于大学基础英语,为6学分。

另一方面来源于本专业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三个模块要求的必修和选修学分之外的所有课程的学分,为4学分。

如,二专课程学分、任选课程学分、本专业限选模块修满学分要求后多修读的学分、部分专业提供的没有学分要求的专业选修课、认可学分的PRP等课外科技、学科竞赛和实践创新项目等。

以上学分总计174.5学分。

卓工计划为175.5学分。

五、学制、毕业条件与学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制4-6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取得规定的174.5学分后提前毕业,也允许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六年。

学生修完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及教学实践环节,取得规定的学分,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通过答辩,德、智、体考核合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设置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