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异化研究综述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异化理论视域下人的情感异化问题研究综述把情感异化问题作为我的论文选题,既感惊喜又迷茫。惊喜是因为,国内外至今还没有对情感异化做系统的研究,在涉猎诸多文章之后发现,有关该方向的研究只是轻描淡写般呈现,有似乎发现新大陆之感;迷茫是因为,有关情感异化该如何界定的问题、有价值的文献相对较少等等问题接踵而至。对此,在尽量搜集更多资料的基础上,对文献做必要的综述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希望以此可以作为对后续的研究提供些许启发和参考。针对该选题主要考察的是情感异化问题,是作为情感和异化两方面内容的复合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情感、异化及情感异化分别做研究综述。

一、国外对情感异化的研究现状

首先,国外对情感问题的研究。在西方,关于情感论的研究相对较丰富深刻,包括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各个方面。主要的理论和观点有:(1)詹姆士——兰格的情感理论;(2)拉扎罗斯等人的近代心理学理论;(3)肯珀、霍克希尔德等人的近代社会学理论与马克思、韦伯、德克海默即西美尔的较为古典的社会学理论;(4)弗洛伊德的情感模型;(5)拉康关于他人、谈话、欲望及历史的精神分析理论;(6)谢弗的情感宣泄理论;(7)萨特的情感理论等。以上从不同角度对情感的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次,国外关于情感异化的理论研究至今无法找到。但关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研究成果颇多,特别就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而言,他们继

承和发扬了马克思异化理论,如卢卡奇从商品拜物教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问题,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从人性异化的角度具体化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哈贝马斯从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角度,对人的生存的异化问题进行了研究等等,都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二、国内对情感异化问题的研究现状

首先,国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研究。国内关于异化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对国外异化理论的重要文献进行翻译和研究,它们大多来自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如卢卡奇、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弗洛姆等人的思想和著作的研究。国内最先系统研究这些思想的专家和学者有徐崇温,他著有《西方马克思主义》,另有复旦大学的陈学明,其成果颇丰,著有《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爱是一门艺术——弗洛姆、马尔库塞论爱情》、《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等,其中特别对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进行研究的成果颇多。近些年来对国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进行研究的博士和硕士论文层出不穷,它们大多将马克思异化理论与消费异化问题、科技异化问题、新闻异化问题等当今社会面临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有关研究使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更具时代感、更加具体化,构成了我们窥探当今社会问题的理论和精神来源。

其次,国内对情感异化的研究。国内关于情感异化的从哲学角度

研究资料相对较少,主要有刘珍英的《弗洛姆情感异化思想研究》,

此文主要从弗洛姆的著作及相关著作中深入研究了弗洛姆的情感异

化思想,如研究弗洛姆情感异化的现实生活基础和理论来源、弗洛姆情感异化的形式、原因及扬弃、有关弗洛姆情感异化思想的评论及当代启示等,这些为我们理解弗洛姆人性的异化思想和消弭社会转型期的人们情感异化,从而为寻求真正人的生存方式,保证大众心理健康找到了现实可靠的路径。然而,其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因此还不是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视域来研究情感异化思想,这就构成本文研究的着力点:以探究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或情感异化思想并借鉴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全面消弭当代人遇到并急需解决的

情感异化问题。有从网络情感异化造成的伦理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如胡晓群在《网络情感异化的伦理问题研究》一文中对异化、情感异

化的概念、网络情感异化的原因和造成的伦理问题做了研究。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网络作为造成情感异化原因的中介是在接下了的研究中是有必要提到并深入挖掘的。有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情感异化,如练崇潮在《人情社会、情感异化与现代人的安身立命》一文中指出在现代性危机下人们出现情感异化,在情感出现物质性、利益化和工具化的常态化的倾向时,如何实现人的安身立命。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情感观做比较研究,取其精华而消弭人的情感异化,最终实现二者的有效交融和当代人的安身立命,这也是本文的终极指归和研究意义所在。

最后,国内对情感问题的研究。值得庆幸的是,国内对已经有学

者注意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有关情感论研究的缺乏,许全新就曾撰文强调要重视情感论的研究,并主张把“情感”概念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其作品《情感简论》中,他分别总结了中国哲学的情感论,西方哲学的情感论及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论,旨在为我们解释情感是我们生活世界的基本存在方式。在总结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情感论时,他对情感论研究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文中明确指出:马克思恩格斯虽没有把情感论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加以阐述,但他们的思想中常常涉及到情感问题,肯定情感时人的本质的存在,指出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列宁很少论及情感,但也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毛泽东则更多地论及情感,强调情感的作用及局限性。情感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要重视对情感的研究等。直到今天,这样的呼声和对情感异化问题的关注也还在继续,如西南政法大学的谢俊、张艳娣对马克思主义人做展望时特别强调了现实人的情感研究,在其著作《马克思主义人学:回眸与前瞻》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人学要想深化、克服自身之不足走向成熟并创构真正“人”的学科,必须实现关注重点的转换,必须由关注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向关注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理想的转换,因为现实的人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是有多重情感和各种需要的具体的个人。”又如南京大学任静伟、赖永海在《当代中国人道德价值的困境及重构》中强调了“自我异化”和“物化”,特别指出了情感异化的危害性:“在社市场经济大潮中,情感异化,物欲膨胀、重利轻义、重欲轻理、有时为了满足私欲,泯灭社会良知,甚至不惜去践踏法律

规则,在他们身上,鲜廉有耻,丧心病狂,无丝毫的性可言。”再如鲁庆中也指出了情感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他在《情感逻辑纲要》一文中就指出:“逻辑学既然是关于思维规律的科学,仅仅研究理性思维是一种偏执的发展,丧失了一半的内容,它还应该包括情感逻辑。”

可以说,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专门研究情感问题的著作成果颇丰。从哲学角度研究情感的学者及著作有杨岚的专著《人类情感论》,杨通林的《休谟情感理论述评》、韦海波的《舍勒现象学的情感先天论》、周远斌的《中国古代情感本体的生成及其哲学基础》、柴尚金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情感思维》等。从社会学角度看,研究情感问题并且有相当影响力的是广东商学院的郭景萍,其著作《西美尔文化视野中情感研究》、《舍勒:道德建构中的情感研究》、《埃利亚斯: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情感研究》、《孔德:社会秩序视野中情感研究》等等众多有关社会学领域内的情感研究,极大丰富了情感问题研究的社会学视野,打开了为我们研究情感问题的另外一扇窗。当然还有一些文章分别从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等角度来研究情感问题的,这里就不加以累述了。

质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情感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少,而对马克思异化理论中情感异化问题研究是没有的。换句话说,到目前为止,需要加强马克思情感异化思想的研究,要想填补此项空白,对于马克思的情感及情感异化思想的研究正是学界需要甚是关注的。这也就构成了我把情感异化作为选题的缘由,对此研究,只是希望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获得情感的真谛,至此我也将无怨无悔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