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陶庵梦忆序》教案

高中语文:《陶庵梦忆序》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陶庵梦忆序》的内容;(2)能够分析并欣赏张岱的散文风格;(3)能够解读并领悟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和合作探讨的能力;(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陶庵梦忆序》的内容;(2)分析并欣赏张岱的散文风格;(3)解读并领悟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2)张岱散文风格的分析;(3)文中意境和情感的解读。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序》;(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文中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2)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探讨文中的意境和情感;(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和辩论。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提醒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2. 选择一篇张岱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体会其散文风格;3.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陶庵梦忆序》原文及翻译;2. 相关背景资料:张岱的生平介绍,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3. 多媒体课件:含课文内容、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等;4.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评论文章等;5. 拓展阅读材料:其他明末清初散文作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陶庵梦忆序》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陶庵梦忆序》课堂教学设计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张岱及其文学成就、史学成就。

2、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3、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重点1、张岱生活上的重大变化。

2、体会作者的故国之思、黍离之悲。

教学难点理性认识张岱对于前朝的忠心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从课下注释、导读中发掘有效信息1、作者。

2、《陶庵梦忆》。

3、《陶庵梦忆序》。

4、补充歇后语:张岱述往昔——痴人说梦。

资料拓展: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谲谑,书蠹诗魔……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跡山居。

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布衣疏莨liáng,常至断炊。

——《自为墓志铭》如何说梦1、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遥思往事,忆即书之……如游旧径,如见故人,翻用自喜。

2、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二、解味1、本文共五个自然段,围绕“梦”写了三部分内容:一(1-3)、谈经历叙梦,交代写作背景、内容及行文特点;二( 4) 、借故事议梦,交代写作心理;三(5) 、表心迹点梦,交代写作目的。

2、读前三段,完成下面表格。

对比身份生活表现感触昔日显宦之子生长王谢、颇事豪华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今日亡国之民无所归止,披发入山,瓶粟屡罄,不能举火笠、蒉、衲、苎、藿、粝、荐、石、绳、瓮、烟、粪、途、囊十年来,总成一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推荐作品 陶庵梦忆序:张岱》公开课教案_3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推荐作品   陶庵梦忆序:张岱》公开课教案_3
3、真切可感的精当典故
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故;而提到自己写作时仍旧“名心难化”“名根不失”时,再次写到梦中卢生在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拓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的典故。这样,作者现实的心理状态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典故引用中,从无形无声走向了具体可感。
【明确】“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饥饿之余,好弄笔墨。”“余今大梦将寐,犹事雕虫。”
简述国破家亡后就自己的矛盾思想和贫困生活。(对文字的痴迷)
10、对文字的痴迷让我们想到以前的什么人?
【明确】①国破身死的屈原,生前谏言忠君,死后流芳千古,一腔忠君血空洒汨罗江,他可以选择残存苟活,但对文字的痴迷中,他找寻到了一个真正的归宿,用《离骚》诉说着国的意义,用生命捍卫着尊严。
四、文本解读:
1、整体感知 ——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什么?
【明确】梦。
2、张岱为什么说“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①以前是怎样的繁华,从哪些方面体现?
【明确】(读第②段)
体现繁华生活的词语有:
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七组词。
从戴,穿,吃,住,行五个方面体现过去生活的繁华奢靡。
②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已逝的宗族,他的遭遇足可以使他内心痛苦以致郁郁而终,但对文字的痴迷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
11、文人名心难化,卢生名根坚固,烧之不失,那么对张岱而言又是什么坚固呢?
【明确】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书序;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难点对比手法的运用;典故的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入痴境1.做梦是因为什么?《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告诉我们,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是在试图对现实的超越中,完成对现实苦难的消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位名家的“梦言梦语”。

2.解题:这个标题会给大家带来哪些信息?⑴关于“序”。

序有书序和赠序,本文中的序是书序,是说明写作缘起或写作目的的。

比较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琵琶行并序》《归去来兮辞并序》)、诗序(《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进而了解书序。

⑵关于“陶庵”。

陶庵是张岱的号。

张岱是什么样的人?且看:“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这里的痴人指的就是张岱。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

他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清兵南下后,他的生活也发生巨变,强烈的民族意识,让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为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遁入山林,潜心著述,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以寄托故国之思。

⑶关于“梦忆”。

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也就是说梦中的回忆,对梦的记忆,也就是说《陶庵梦忆》是作者对“梦”的一种追忆,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梦而让作者魂牵梦萦,要用笔录来追忆呢?只能从文本中去解读了!⑷关于《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共八卷),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

该书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94年)才初版行世。

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散文之都第五单元作品陶庵梦忆序(3)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散文之都第五单元作品陶庵梦忆序(3)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一、导入“人的一生太过短暂,所以一
定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如
果生活在晚明,我一定要和张
岱交为知己。

如今,我们相距
千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对他的爱恋源于这两句话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
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
以其无真气也”和《湖心亭看
雪》。

它们都出自《陶庵梦忆》,
与《西湖梦寻》《琅嬛文集》
一样,这是张岱的代表作,那
他会为《陶庵梦忆》写下什么
样的序言呢?我爱他敬他,也
希望带同学们了解他,让我们
走进《陶庵梦忆序》。

教师讲解并展示课件图片
1、“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
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
以其无真气也”
2、《湖心亭看雪》。

讲述老师自己对作者的喜爱,结合
生对已有知识的体会,激发学生学
兴趣。

1、重难点字句理解:
罄”“首阳二老,直头饿死,
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
也”
“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
当作如何消受”
“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
古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八:分层次作业
1.(全体)仿照古文阅读考试来出一份试题,断句题改为判断重点字词解释的正误。

2.(选做)搜集并阅读张岱的《西湖梦寻》等作品写作读书笔记。

九:教学设计反思。

高中语文:《陶庵梦忆序》教案

高中语文:《陶庵梦忆序》教案

高中语文《陶庵梦忆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陶庵梦忆序》的重要段落;(2)能够分析作者张岱的生平及其对作品的影响;(3)能够理解作品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升语文素养;(3)学会通过作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重要词汇、句子和段落的解读;2. 分析作者张岱的生平及其对作品的影响;3. 理解作品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生僻字词、古语词汇的解释;2.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张岱及其生平;(2)介绍《陶庵梦忆序》的背景及文学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圈点、批注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句子和段落;(3)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张岱的生平及其对作品的影响;(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句子和段落;(2)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深入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练笔;(2)挑选优秀练笔作品,进行全班交流和点评。

6. 课堂小结:(2)强调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3)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陶庵梦忆序》的重要段落;2. 深入了解作者张岱的生平,分析其对作品的影响;3. 分析课文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陶庵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高中语文_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陶庵梦忆序》教案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疏通文意,读懂课文。

2、品读文本,因声求气,理解文章蕴含的深沉的情感。

3、站在今天角度,辩证看待人物。

【教学重点】品读文本,理解文章蕴含的深沉的情感【教学时数】一课时【补充资料】1、张岱(1597~约1676)晚明散文家。

字宗子,改字石公,号陶庵,又自号蝶庵居士。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

张岱出身于一个仕宦家庭,他的高祖张天复,是嘉靖廿六年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

曾祖张元忭,隆庆五年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

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广西参议。

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

张岱的出身,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

明亡后,张岱隐迹山居,在国破家亡之际,回首20年前的繁华靡丽生活,写成《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两书,以抒发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

张岱文笔活泼清新,时杂诙谐,不论写景抒情,叙事论理,俱趣味盎然。

张岱以散文的成就,被认为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张岱又是明末爱国史学家。

他家经三代积累,聚集了大量明朝史料。

他从32岁开始就利用家藏资料编写纪传体的明史。

明亡后,他在“布衣蔬食常至断炊”的困苦生活中坚持写作,终于完成了这部史书,题名为《石匮藏书》。

当时由于崇祯一代史料不足,《石匮藏书》只记到天启朝。

直到康熙初,他应征参加编修《明史纪事本末》,才补写了崇祯一朝的纪传,题为《石匮后集》。

他借辑明代遗事表达了对故国的沉痛怀念和坚贞的民族气节。

2、序的文体知识序,现代汉语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推荐作品 陶庵梦忆序:张岱》公开课教案_4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推荐作品   陶庵梦忆序:张岱》公开课教案_4

陶庵梦忆序【教材来源】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P99—P101【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累有关张岱其人及其作品的文学常识。

2.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本文抒发的黍离之悲、亡国之恨、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文抒发的黍离之悲、亡国之恨。

【教学过程】导入: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在《湖心亭看雪》中结尾两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今天我们走进痴人张岱的一部痴作之序《陶庵梦忆序》痴人张岱一、作者介绍张岱(1597--1689),又名维城,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自称蜀人,他家自曾祖以来,都是显官,又是书香门第,服用奢华,家学渊源。

历尽荣华,历尽坎坷。

明亡隐居剡溪山中。

作品多寄托故国之思张岱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尤擅散文。

二、作品介绍《陶庵梦忆》共八卷,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94年)才初版行世。

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

三、补充介绍1.张岱《自为墓志铭》: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

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布衣疏莨,常至断炊。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推荐作品陶庵梦忆序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推荐作品陶庵梦忆序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推荐作品陶庵梦忆序学习目标1.积累“次”“方”“意”“书”等词的用法。

2.理解作者痛苦消极的表层下深埋的强烈的好名之心。

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张岱(1597—1697),字宗子,又字石公,别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县)人,侨寓杭州。

出身于仕宦家庭。

少为富贵子弟,爱繁华,好山水,通晓音乐、戏剧等。

明亡以后,入山著书,不做清朝的官。

他是明末清初的重要作家,散文造诣很高,题材广泛,文字清新峭拔,所写虽大多是个人经历的琐事,可是时时流露故国之情,有很强的感染力。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石匮书》等。

2.了解背景《陶庵梦忆序》是张岱为其传世之作《陶庵梦忆》所作的序。

张岱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

可惜偏逢末世,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当时的前明官僚钱谦益、吴梅村、龚鼎孳等苟事新朝,而张岱却“披发入山”,隐居不仕,生活窘迫,“常至炊断”。

但他坚决不与清统治者合作,表现了刚直不阿的气节和傲骨。

作为“故国不堪回首”的明朝遗民,今昔对比,现实与梦幻交织,作者满腔的亡国之恨、满腹的思念之情,便化作了《陶庵梦忆序》等写梦写幻的追忆之作。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庵.(ān)匮.(kuì)罄.(qìnɡ)粟.(sù)罹.(lí)踵.(zhǒnɡ)裘.(qiú)枢.(shū)靡.(mǐ)忏.(chàn)悔拈.(niān)啮.(niè)寤.(wù)梦呓.(yì)2.掌握通假(1)为野人(,通“骇骇”,令人惊异的样子)(2)政如邯郸梦断(政,通“正”)3.古今异义(1)当作....如何消受当作⎩⎪⎨⎪⎧古义:应当做什么事今义:看作消受⎩⎪⎨⎪⎧古义:忍受今义:享受 (2)仇温柔..也 温柔⎩⎪⎨⎪⎧古义:温暖柔软之物今义:性格温和柔顺4.一词多义(1)方⎩⎪⎨⎪⎧①方.正之不容 端方、正直②事在履四方.,要在中央 方位③博学而无方. 方法、办法④秦王方.环柱走 正在⑤方.赴鹿鸣宴 将要(2)意⎩⎪⎨⎪⎧①恍然犹意.非真 认为②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 心意,意图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④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 (3)书⎩⎪⎨⎪⎧①忆即书.之 写②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齐发 文字③鸿雁传书.书信④著书.立说 书籍 5.词类活用(1)故旧..见之(形容词用作名词,老朋友) (2)仇.甘旨也(名词用作动词,报答,报应) 6.文言句式(1)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5单元 推荐作品 2 陶庵梦忆序 张岱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5单元 推荐作品 2 陶庵梦忆序 张岱

2.作者以前的生活是怎样的?哪些字词能够体 现? 繁华。 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 资料链接: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 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 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 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自为墓志铭》)
4.文中还提到哪些“痴人”?其痴体现在何处? 有何相似之处?
(1)西陵脚夫。失足破其瓮,念 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 好!” (2)中式寒士。恍然犹意非真, 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 相似之处:一梦耳,惟恐其非梦, 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二)合作探究
1.本文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什么?文中作者 提到哪些“痴梦”?其实质是指什么?
检查预习 1.字音辨识 陶庵 ( ) 以苎( )
寤醒( ) 蒉草( ) 报絺( ) 爽垲( ) 布衲( ) 以粝( ) 报粻( )
靡丽( ) 自啮( ) 以藿( )
裘衣( ) 梦呓( )
屡罄( ) 罹此( )
ān kuìnà zhù chī lìwù kǎi zhānɡ mǐ qiú niè yìlí huò
2.背景介绍 张岱生活在明、清之交,那是一 个“天崩地裂”的年代:农民战争的风 暴摧毁了腐朽的朱明王朝。随着满族贵 族入主中原,清帝国建立,封建制度正 用文化专制主义配合铁蹄、刀剑和镣铐 来延缓自己的没落与衰微;到处有苦闷、 彷徨和幻灭,也有抗争和求索的思想火 花在迸射。张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忆梦、 寻梦和说梦的。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身份的句子。 (1)陶庵国破家亡:明末清初人(亡国之人)。 (2)无所归止,披发入山:明亡后避居山中(气 节高尚)。 (3)因《石匮书》未成,好弄笔墨:作家。 (4)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出生仕宦世家 ,少为富公子,爱繁荣。 (5)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布衣素食,生计维 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陶庵梦忆序:张岱》公开课教案_4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陶庵梦忆序:张岱》公开课教案_4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字词,了解序的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朗读鉴赏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理解作者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感悟作者的文人气节和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教学难点】解析“梦”所蕴含的深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里的痴人指的是谁?(明确:板书“痴人”张岱)张岱曾“痴人说梦”——《陶庵梦忆》,那么作者为何而“痴”,因何而“梦”,梦中又蕴含怎样的深意?今天,我们就通过对《陶庵梦忆序》的学习,探个究竟。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解题(屏幕展示):张岱(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1689年清康熙十八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寻梦》《夜航船》等文学名著。

《陶庵梦忆》是张岱在明亡之后所著的一部书,杂记他从前的种种见闻。

序有书序和赠序,本文中的序是书序,是说明写作缘起或写作目的以及写作体例,含有作者的情感。

2、齐读文章(1)正音(板书):罄(qìng))竹难书偶拈(niān)一则伫(zhù)想啮(niè)罹(lí)难(2)疏通文意(板书):板书重点字词:妆点(夸张、粉饰)以……报……(以……作为……的报应)不次.岁月(按……次序)破.其瓮(使……破)啮.其臂(咬)三、重难点落实(自主鉴赏、合作探究):(一)解读痴人1、初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身份或品行的句子陶庵国破家亡明末清初人(亡国之人)无所归止,披发入山明亡后避居山中(气节高尚)因《石匮书》未成好弄笔墨作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荣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布衣素食,生计维艰2、以前是怎样的繁华,哪些字词是体现繁华的?从哪些方面写?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散文之都第五单元作品陶庵梦忆序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散文之都第五单元作品陶庵梦忆序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纠正字音,疏通文意。

2.把握文脉,因声求气,感知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的情感【教学难点】解析“梦”所蕴含的深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里的痴人指的是谁?明确:张岱二、作者简介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出生官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又是书香门第,先辈均是饱学之儒。

张岱博洽多通,经史子集,无不该悉;天文地理,靡不涉猎。

虽无缘功名,却有志撰述。

一生笔耕不辍,老而不衰。

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尤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等文学名著。

三、解题本文是作者张岱为自己的作品《陶庵梦忆》写的序。

《陶庵梦忆》(共八卷)为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也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

该书写于明亡(1644年)之后,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

四、初步感知反复朗读自由读扫清障碍示范读纠正字音理解读疏通文意纠正字音駴駴(hài )为野人今日罹(lí)此果报以蒉(kuì)报踵以衲(nà)报裘以苎(zhù)报絺(chī)以粝(lì)报粻(zhāng)以瓮报牖(yǒu)仇爽垲(kǎi)也自啮(niè)其臂曰余今大梦将寤(wù)疏通文意小组讨论,效果反馈,板书不懂的字词,并尝试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书序;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和方法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难点对比手法的运用;典故的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入痴境1.做梦是因为什么?《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告诉我们,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是在试图对现实的超越中,完成对现实苦难的消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位名家的”梦言梦语”。

2.解题:这个标题会给大家带来哪些信息?⑴关于”序”。

序有书序和赠序,本文中的序是书序,是说明写作缘起或写作目的的。

比较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琵琶行并序》《归去来兮辞并序》)﹑诗序(《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进而了解书序。

⑵关于”陶庵”。

陶庵是张岱的号。

张岱是什么样的人?且看:“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和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这里的痴人指的就是张岱。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

他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清兵南下后,他的生活也发生巨变,强烈的民族意识,让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为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和抗议,遁入山林,潜心著述,以追忆的方法,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 以寄托故国之思。

⑶关于”梦忆”。

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也就是说梦中的回忆,对梦的记忆,也就是说《陶庵梦忆》是作者对”梦”的一种追忆,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梦而让作者魂牵梦萦,要用笔录来追忆呢?只能从文本中去解读了!⑷关于《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共八卷),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

该书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94年)才初版行世。

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特别能够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

《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

通过作者的经历和见闻,可见晚明时期江南生活特别是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

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忆,作者不自觉地会过滤掉很多记忆,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

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

二﹑读痴文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注音。

2.重点词语读音点拨:愕窒zhì駴駴hài瓶粟屡罄lǚqìng罹此果报lí以蒉报踵kuìzhǒng仇簪履也zānlǚ以衲报裘nàqiú梦将寤wù仇舆从也yú以苎报絺zhù chī以粝报粻lìzhāng 啮噬niè shì以瓮报牖yǒu爽垲kǎi偶拈一则niān3.重点句子释义点拨:瓶栗屡罄:瓮里的粮食屡屡吃尽妆点语:夸张美化的话因想余生:余生,生平翻用自喜:翻用,反而因此得是梦便好:得,能够当作如所消受:消受,承受痴坐伫想:伫,伫立其为痴人则一也:则一,就是一样名人难化:追求名人的心难以化解莫是梦否:莫,莫非﹑难道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相当享受)豪华,今日罹果此报。

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

一(一个)梦耳,又惟恐其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一种)也。

4.跳读文本,找到关于《陶庵梦忆》这本书概况的文字。

成书原因: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怎样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

该书体例: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

此书内容: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三﹑解痴人1﹑再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身份的句子陶庵国破家亡明末清初人(亡国之人)无所归止,披发入山明亡后避居山中(气节高尚)因《石匮书》未成好弄笔墨作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荣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布衣素食,生计维艰2﹑思考:①以前是怎样的繁华,哪些字词是体现繁华的?从哪些方面写?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

(繁华体现:戴,穿,吃,住,行)资料连接: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自为墓志铭》)②作者如今贫苦生活又是怎样?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

资料连接:”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

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和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自为墓志铭》)③文章中还提到哪些痴人?其痴体现在何处?有何相似之处?西陵脚夫: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中式寒士: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强调:两个典故:其一西陵脚夫,遭受困境”惟恐其非梦”,其二是中试寒士,因为幸福来的太突然,则”惟恐其是梦”。

典故:用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要么是借古抒怀,比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之群山万壑赴荆门》;要么是借古讽今,比如李商隐的《马嵬》。

点拔:西陵脚夫→眼前因国破家亡而导致的困境是一场梦;中式寒士→曾经的合家欢乐的生活不是一场梦。

四﹑明痴梦问题探究:文中作者提到哪些”痴梦”?其实质是指什么?①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放逸优游的前尘往事。

②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魂牵梦绕的故国旧事。

③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呕心沥血的文学创作。

五﹑品痴情1﹑今昔生活境遇反差如此之大,那么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可通过哪些句子体现?①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悔——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

②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喜——喜而实悲。

③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悲——艰辛酸楚。

(悔邪?喜邪?悲邪?悔而翻喜,喜而实悲,这是痴者的心情。

)2﹑作者和两个痴人有何相同之处?痴人忆梦记梦,真邪,梦邪?梦:希望像西陵脚夫,眼前的困境是大梦一场。

真:又希望如寒士,以前的盛况不是梦。

(真而成梦,梦又似真,这是作者的心态。

)归结:作者还是难以接受国破家亡这一惨痛现实,仍念念不忘旧朝,故国之思难以磨灭。

3﹑复杂的心情和复杂的心态背后隐藏的真正的情感是什么?①大梦将醒,作者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雕虫指写作,此处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寄托故国之思﹑黍离之悲。

②”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作自挽诗,每欲引决”亦可作为例证说明作者念念不忘旧朝,故国之思不可磨灭。

③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文人名心难化,卢生名根坚固,烧之不失,那么对张岱而言又是什么坚固呢?坚固的是他那种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作者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传达出了不可磨灭的黍离之悲,不可不谓之”痴”!六﹑赏痴艺1.悲切深沉的今昔对比作者在文中前半部分将自己晚年国破家亡﹑捉襟见肘的潦倒境况和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对举,昔日”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的优游生活,如今只剩下”以藿报肉,以粝报”“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甕报牖”“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让人不得不感慨”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作者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

正如他在自作的《墓志铭》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这一切,他在晚年回忆往事的时候,悔恨有加。

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于此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的缘由,更让人感叹游走在现实和梦幻中的作者的神笔。

2.信手拈来的恰切比喻在简括了本书”不次岁月”“不分门类”的特点之后,作者对自己痴迷本书的现实状态自嘲为”痴人前不得说梦”。

为了将自己的”痴”状形象化,他写了两个”痴人”的旧事。

和其说是听似言之凿凿的旧事,不如说是作者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两个贴切的比喻,大可不必信以为真,只需领会其意趣便可。

西陵脚夫”惟恐其非梦”,而中试寒士则”惟恐其是梦”,虽然愿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作者是一样的。

这样,看似虚化的比喻,在作者的信手点染下,化虚为实,和作者的实际状态相连,让人心领神会。

3.真切可感的精当典故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故;而提到自己写作时仍旧”名心难化”“名根不失”时,再次写到梦中卢生在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拓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的典故。

这样,作者现实的心理状态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典故引用中,从无形无声走向了具体可感。

七﹑拓痴理1.课文小结。

纵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是国破家亡,才让坚守民族气节的陶庵当下饥寒交迫,处境维艰;是国破家亡,让陶庵切身感受到当年的奢华生活一去不复返,恍若一场美梦那般一醒而逝,永难追回,便只能”梦忆”;是国破家亡,过去的美好永逝难再,所以他才会因此沉迷于昔乐今悲的哀伤,难以自拔,于是只好用笔触来重温旧梦,在”梦忆”中重现往日,进而寄托他对故国的无限怀恋而这也正是陶庵写作《陶庵梦忆》的原由吧。

张岱,他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痴人,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但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

在《陶庵梦忆序》里,作者的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在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表达形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张岱的人生态度中最能触动您的是什么?就其中一点来写一段话谈谈您的认识,100字左右。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分析其中表现的作者情感。

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和高洁坚贞)武夷山中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