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雷技术规范
煤矿防雷安全工作计划
![煤矿防雷安全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5add92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7.png)
一、前言随着夏季雷雨季节的到来,煤矿生产环境面临着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威胁,增加了雷击事故的风险。
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预防雷击事故发生,特制定本防雷安全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全体员工防雷安全意识,确保雷雨天气下煤矿生产安全。
2. 完善煤矿防雷设施,确保防雷设施正常运行。
3. 加强雷击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降低事故损失。
三、工作内容1. 防雷安全教育(1)定期开展防雷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防雷安全意识。
(2)组织员工学习《煤矿防雷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雷击事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3)加强班前班后会、安全活动等日常教育,强调雷雨天气下的安全注意事项。
2. 防雷设施检查与维护(1)定期对防雷接地系统、避雷针、防雷装置等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有效。
(2)对损坏、老化或失效的防雷设施进行及时更换或维修。
(3)对防雷接地系统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接地电阻符合标准。
3. 雷击事故应急预案(1)制定雷击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响应流程、救援措施等。
(2)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雷击事故的能力。
(3)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的沟通,密切关注雷暴天气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4. 日常管理(1)加强对雷雨天气的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严格执行防雷措施,禁止在雷雨天气进行户外作业。
(3)加强值班巡查,确保防雷设施正常运行。
四、工作要求1.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防雷安全工作,将其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
2. 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雷安全工作。
3. 全体员工要增强防雷安全意识,自觉遵守防雷安全规定。
五、总结通过实施本防雷安全工作计划,切实提高煤矿防雷安全水平,降低雷击事故风险,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同时,要持续改进防雷安全工作,不断提高防雷安全管理水平。
浅析煤矿电力系统设备及输电线路的安全防雷
![浅析煤矿电力系统设备及输电线路的安全防雷](https://img.taocdn.com/s3/m/3d50761bf18583d049645974.png)
工程技术浅析煤矿电力系统设备及输电线路的安全防雷王建霞(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灵新煤矿动力科,宁夏灵武751410)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先进的电子设备由于广泛的运用于煤矿,其遭受雷击危害机率大大增加。
由于煤矿环境条件的劣化,且采用传统的防雷措施,雷击引起的输电线路跳闸故障也日益增多,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严重影响到煤矿的安全生产。
每年雷雨季节到来时,雷击已成为影晌煤矿输电线路及电气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最主要因素。
2008年8月8日凌晨4:05分,因雷击造成灵新煤矿一、三、五采区地面变电所跳闸:同时,8月8日凌晨4:08分,由于雷击四采区地面6K V变电所低压进线柜403#跳闸,4:09分403#柜送电正常,随着第二声雷击4:10分全所跳闸,导致四采区主扇无计划停风事故。
通过以上事故案例,为了减少输电线路及电力系统设备的雷击故障,必须采取各种综合防雷措施。
下面针对煤矿电力系统设备及输电线路的安全防雷技术措施进行分析。
1形成雷害事故的经历阶段输电线路雷害事故的形成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输电线路受到雷电过电压的作用;输电线路受到闪络;输电线路从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的工频电压:线路跳闸,供电中断。
针对雷害事故形成的四个阶段,必须采取可靠的防雷措施,保证线路供电安全。
2电力系统设备、输电线路的安全防雷措施1)架设避雷线。
避雷线是高压输电线路最基本的防雷措施,其主要目的是防止雷直击导线。
此外,避雷线对雷电流还有分流作用,可以减小流.x.,t--T-塔的雷电流,使塔顶电位下降,并对导线有耦合作用,可以刚氏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2)安装线路氧化锌避雷器。
为了防护感应雷和输电线路的雷电侵入波的危害,新型的、更为科学合理的防雷措施是在雷击跳闸较频繁的高压线路中选#到蚴D装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技术进行防雷,它是目前电力高压防雷最为普遍的输电线路及电气设备防雷技术。
加装这种避雷器以后,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雷电流的分流将发生变化,一部分雷电流从避雷线传入相临杆塔,一部分经塔体入地,当雷电流超过一定值后,避雷器动作加入分流。
防雷接地技术标准及规范
![防雷接地技术标准及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bca3cb065ce0508763213bf.png)
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设置防雷接地技术规范指导意见第一部分:总则第一条:本技术指导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及机房。
第二条: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和机房的接地及防雷应做到确保人身和通信设备的安全以及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第二部分: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的技术标准和条例第三条: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应执行下列技术标准和条例: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YD 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 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 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YD 过 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GA371-2001《计算机信息系统实体安全技术要求》;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J57-8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YD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以上标准是为了解决综合通信大楼、交换局、数据局、模块局、接入网站、IP 网站、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微波站、监测监控机房及设备等因雷电感应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网络数据线、天馈线、遥控系统、监控系统引入的雷害,确保通信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而编制的。
第四条: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安装的防雷产品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场(站)、机房所建防雷设施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第五条:从事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防雷工程的企业,应当持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证》;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应当持有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格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格证》。
工程完工后,应将设计施工单位及个人的资质资格证复印件及竣工验收资料等存档备查。
煤矿铁路轨道防雷接地规范要求
![煤矿铁路轨道防雷接地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b504af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1.png)
煤矿铁路轨道防雷接地规范要求
煤矿铁路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原煤的运输,目前煤矿铁路主要分为电气化铁路和架线电机车两种方式,因此针对煤矿铁路轨道防雷应分为两部分进行叙述。
1、煤矿电气化铁路轨道防雷接地应符合以下要求:
a)轨端连接处(轨缝)电阻应不超过3m长同型钢轨的电阻值。
b)两平行钢轨之间,每隔200m要连接1根断面不小于50mm²的铜线或其他等效电阻的导线:多条线路平行敷设时,每隔400m互相连接1次。
c)平行钢轨之间连接必须牢固,连接后线路的电阻应与同长度的、断面为50mm ²的铜电线电阻值相等;用扃钢材连接时,截面不应小于60 ×6mm²。
2、煤矿架线电机车运行轨道防雷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两平行钢轨之间,每隔50m应连接1根断面不小于50mm²的铜线或其他具有等效电阻的导线。
b)线路上钢轨接缝处,必须用导线或采用轨缝焊接工艺加以连接。
c)不回电的轨道与架线电机车回电轨道之间,必须加以绝球。
第一绝缘点设在2种轨道的连接处;第二绝缘点设在不回电的轨道上,其与第一绝缘点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列车的长度。
绝緣点必须保持可靠绝缘。
安全技术之对付矿井雷电的措施
![安全技术之对付矿井雷电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8859a5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1.png)
避雷带
在矿井口上方安装避雷带 ,通过多点接地的方式将 雷电电流引入地下,避免 雷电对矿井的影响。
避雷器
在矿井供电系统中安装避 雷器,防止雷电侵入供电 线路,保障矿井供电安全 。
电入侵。
设备损坏
矿井内的设备,如电机、变压器等 ,可能因长时间使用或维护不当而 损坏,无法正常工作,增加了雷电 事故的风险。
人员疏忽
矿工在作业时可能没有意识到雷电 的危险,或者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 措施,导致事故的发生。
02
矿井雷电防护措施
安装避雷设施
01
雷针 ,引导雷电放电,避免雷 电直接击中矿井口或矿井 内部。
安全技术之对付矿井雷电的 措施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矿井雷电危害及原因 • 矿井雷电防护措施 • 矿井雷电应急措施 • 矿井员工安全培训 • 安全责任落实
01
矿井雷电危害及原因
雷电对矿井的危害
直接雷击
雷电波侵入
矿井设施、设备和人员都可能直接受 到雷电的袭击,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 伤亡。
雷电放电时产生的冲击电压和电磁脉 冲可能通过输电线路、通信线路等进 入矿井,对设备和人员造成威胁。
感应雷击
雷电放电时产生的静电和电磁脉冲可 能引起感应电流,对矿井内的金属设 备和人员造成伤害。
矿井雷电事故原因
缺乏防雷设施
一些矿井可能没有安装必要的防 雷设施,或者防雷设施不符合规 范要求,导致无法有效地防止雷
煤矿防雷设施管理制度
![煤矿防雷设施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0260b5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9.png)
煤矿防雷设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防雷设施的管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矿山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防雷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煤矿防雷设施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的原则,对矿井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处于良好状态,有效防范雷电灾害。
第四条煤矿防雷设施管理工作由矿山安全生产部门、电气设备维修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共同承担,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共同促进管理工作的落实。
第五条煤矿应当建立健全防雷设施管理专门机构,设有专门人员负责防雷设施管理相关工作,保障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六条煤矿应当进行规范的防雷设施管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防雷设施管理水平,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七条煤矿应当建立健全防雷设施管理档案,详细记录各项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做到有据可查。
第二章防雷设施建设第八条煤矿应当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和雷电危害程度,确定防雷设施的建设方案。
第九条煤矿防雷设施建设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设施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第十条煤矿防雷设施建设应及时验收,并制定相应的验收报告,确保设施建设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一条煤矿应当加强对防雷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切实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煤矿应当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第三章防雷设施维护第十三条煤矿防雷设施的维护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确保设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第十四条煤矿应当建立防雷设施维护记录,记录维护工作的内容和时间,保证维护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第十五条煤矿应当配备必要的维护设备和工具,确保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煤矿应当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年度维护,对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修复,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煤矿防雷设施的维护工作应定期进行技术交流和培训,提高人员维护水平,确保维护工作的质量。
第四章防雷设施管理第十八条煤矿应当建立健全防雷设施管理制度,明确相关管理责任和权限,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煤矿地面供电系统防雷新技术应用
![煤矿地面供电系统防雷新技术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8cb63e2172ded630b1cb613.png)
浅谈煤矿地面供电系统防雷新技术应用摘要:本文通过对安家寨煤矿地面供电系统采用indelec主动式提前预放电避雷针、technoter离子接地极成功实施防雷的案例分析,以此探讨防雷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技术防雷避雷针变电所离子接地极1. 矿井防雷概况安家寨煤矿位于贵州省六枝特区,属云贵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降雨时间常集中在5~9月,是雷暴高发地区。
根据本矿井的用电负荷及附近电源情况,采用35kv电压等级供电,经与贵州电网公司六盘水供电局协商,矿井地面35kv变电所一回35kv电源线路引自梭嘎110kv变电站,另一回35kv 电源线路引自新华35kv变电所。
线路全长8.2km,架设杆塔数为51基,全程架设的有双避雷线,但新安110kv变电所未安装氧化锌避雷器。
通过现场勘察,35kv新安线部分杆塔地势处于较高的山口、低洼地及山坡且易受到雷击。
新安线在一年的运行数据中,曾经多次发生过被雷电闪击现象,造成系统跳闸停电事故,给线路运行的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矿井防雷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煤矿企业的供电安全一直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尤其是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如果矿井供电系统无法保障,一旦出现无计划停电,将造成重大安全隐患,若出现瓦斯事故,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因此保证煤矿企业的供电安全、电力线路的稳定运行显得极为重要。
3、雷击原理雷击主要有两种产生形式,一种是直接雷击,另一种是感应雷击,其中感应雷击对供电线路破坏性最大。
其主要是通过入侵电源线路或者对附近架空、埋地的电缆、建筑物附件产生强大的电磁感应。
上述各种耦合现象会产生高达10kv(根据bs 6651、ccitt、ul、ieee及我国相关标准提供数据)的瞬态尖峰电压而破坏电子设备,进而造成断电或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
4、防雷技术原理由于安家寨煤矿属于雷暴高发地区,采用传统的防雷措施已经不足以抵御雷电侵害,根据实际考察,该矿与深圳源能达电子公司合作研究,地面变电所及主井口房处装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indelec主动式提前预放电避雷针及technoter离子接地极进行防雷。
煤矿防雷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煤矿防雷安全生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50a394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c.png)
一、目的与依据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煤矿防雷安全管理工作,预防雷电灾害,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业及其下属矿井,包括露天矿、井工矿等。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煤矿防雷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煤矿防雷安全管理工作。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制度,并监督、检查防雷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3. 各矿井、车间、班组应明确防雷安全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防雷安全工作。
四、防雷设施管理1. 煤矿应按照国家标准和地方规定,设置符合要求的防雷设施,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等。
2. 防雷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检测,确保其安全有效。
3. 防雷设施损坏或失效时,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五、防雷安全培训教育1. 煤矿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防雷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防雷安全意识和技能。
2. 培训内容应包括雷电灾害预防知识、防雷设施操作方法、应急处置措施等。
3. 新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防雷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六、雷电灾害应急预案1. 煤矿应制定雷电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响应程序和应急处置措施。
2. 雷电灾害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
3. 各级应急责任人应按照预案要求,及时上报灾情,并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灾害调查、鉴定和善后处理工作。
七、雷电灾害报告制度1. 雷电灾害发生后,煤矿应立即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灾情。
2. 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损失情况、救援措施等。
3. 报告后,煤矿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灾害调查、鉴定和善后处理工作。
八、监督检查与奖惩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对煤矿防雷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2. 对在防雷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因防雷安全责任不落实导致事故发生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煤矿炸药库防雷检测规范
![煤矿炸药库防雷检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57a282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e.png)
煤矿炸药库防雷检测规范篇一: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附录A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防静电检测现场调查表编号:时间:年月日调查人:附录B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防静电检测原始记录表表B.1 资料类记录表记录编号:共页第页检测:复核:表B.2 测试类记录表记录编号:共页第页检测:复核:附录 C接地电阻值的测量一般来讲,接地装置的阻抗是复数阻抗,包含电阻分量、电容分量和电感分量。
对大地网来说,电感分量要大得多,对工频接地电路,接地电阻特别起作用,所以一般称工频接地阻抗为接地电阻。
一般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出来的数值都是工频接地电阻。
冲击电阻值一般是由工频接地电阻值换算得出,换算方法见本规范附录E。
也可直接用冲击接地电阻测量仪测得。
C.1 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的测量方法有两点法(电流表-电压表法)、三点法、比较法、多级大电流法和故障电流法、电位降法等,通常实用的方法是电位降法,接地电阻测试仪也是用的电位降法。
本附录只介绍电位降法。
C.2 电位降法原理图见图C.1图C.1接线原理图图中三个接线端子E、P、C分别接到接地体、电流探针和电位探针。
其中E端子连接接地体G,P端子连接电位探针,C端子连接电流探针。
测量时,在C端子产生一个恒定电流,该电流经电流探针—地—接地体—E,形成电流回路。
只要x和d 足够长,且具有合适的比例关系,通过测量G、P之间的电压U,其电压U和电流I的比值就是接地电阻RG,即:RG=U/I (1)C.3 几种标准测量方法C.3.1 方法一:直线法,见图A.2。
图C.2 直线法C.3.2 方法二:补偿法, 见图C.3。
图C.3 补偿法C.3.3 方法三:三角形法,见图C.4。
图C.4三角形法C.4 测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C.4.1 P点至E点的距离要大于10米,小于10米测量结果误差较大。
C.4.2 测量时,要根据现场情况仔细选择C点,E点至C点所在直线的延长线一定要通过地网的中心点G,即CE连线要垂直于地网边缘。
煤矿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
![煤矿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4f6aad3ce2f0066f53322fa.png)
煤矿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摘要对煤矿35kv、6kv架空线路雷害进行分析,提出架空线路防雷的措施,达降低35kv、6kv架空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目的,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和正常供电。
关键词 35kv;6kv架空线路;雷害分析;防雷措施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2-0169-0135kv、6kv架空输电线路是煤矿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矿架空输电线路所经之处大都为空旷地带、丘陵、农村及线杆位于地势较高之处,输电线路长,由于暴露在自然界中,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损害,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受到雷击的机率较大。
1 雷电对电力线路的危害架空线路受到直接雷击或线路附近落雷时,导线上会因电磁感应而产生过电压,即大气过电压(外过电压)。
这个电压往往高出线路相电压的2倍及以上,使线路绝缘遭受破坏而引起事故。
当雷击线路时,巨大的雷电流在线路对地阻抗上产生很高的电位差,从而导致线路绝缘闪络。
雷击不但危害线路本身的安全,而且雷电会沿导线迅速传到变电站,若站内防雷措施不良,则会造成站内设备严重损坏。
2 线路防雷的基本任务供电线路防雷的基本任务是利用防雷技术完善防雷措施,将雷击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雷电不绕击—用避雷线或或电缆等措施,尽量使雷不绕击到供电导线上。
2)绝缘子不闪络—改善接地系统或加强绝缘等措施,使避雷线或线杆受雷击后,绝缘子不闪络。
3)防建弧—绝缘子串闪络后不建立稳定的工频电弧,开关不跳闸。
为此应减少绝缘子的工频电场强度经消弧圈地的方式。
这样可使由雷击引起的大多数单相接地故障能够自动消除,不致引起相间短路和跳闸。
4)不中断供电—采用自动重合闸或双回路,环网供电等措施。
3 架空输电线路防雷的具体措施3.1 架设避雷线架设避雷线是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措施。
避雷线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雷直击导线,同时还具有以下作用:1)分流作用,以减小流经杆塔的雷电流,从而降低塔顶电位;2)通过对导线的耦合作用可以减小线路绝缘子的电压;3)对导线的屏蔽作用还可以降低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煤矿防雷接地规范
![煤矿防雷接地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ddc036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d.png)
煤矿防雷接地规范1. 引言防雷接地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预防雷击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作为高风险行业,其设备和设施需要和及时合理的处理雷电冲击波,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本文档旨在提供煤矿防雷接地规范,以指导煤矿防雷接地的设计和施工。
2. 规范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电气设备安装与使用规程》•GB 50057-2010《民用建筑物设计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电气安装规范》3. 煤矿防雷接地设计原则煤矿防雷接地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3.1 安全性原则防雷接地系统应能够有效地将雷电冲击波引入地下层,避免对设备和人员产生危险。
设计时应考虑煤矿区域的雷电频率、雷电流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确保接地系统能够承受预期雷电冲击。
3.2 可靠性原则防雷接地系统应设计成可靠的系统,能够持续地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
接地系统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及时修复任何损坏或失效的部件。
3.3 经济性原则防雷接地设计应考虑施工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合理的接地方案应避免过度设计,确保在满足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
4. 煤矿防雷接地系统4.1 接地桩接地桩是煤矿防雷接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地桩应使用优质的铜或镀锌钢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桩的长度应根据煤矿的地质条件和雷电频率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通常应达到4米以上。
4.2 接地网接地网由若干个接地桩通过导线连接而成,用于增大接地面积,提高接地效果。
接地网应均匀分布在煤矿周围,且与建筑物和设备的金属接地体相连接。
4.3 电气设备接地煤矿内的电气设备都应有良好的接地措施。
通常情况下,电气设备应通过导线直接连接到接地网。
对于敏感设备,还可以使用特殊的防雷设备,如防雷装置和避雷器等。
4.4 接地装置维护煤矿防雷接地装置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检查内容包括接地桩、接地网和接地导线的连接是否牢固,接地桩是否受到腐蚀,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等。
防震防雷安全制度
![防震防雷安全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d2655b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8.png)
防震防雷安全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制定防震防雷安全制度,以保障工地的安全,规范管理和操作流程,防止因天气等因素导致的设施损坏和人身伤害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必须遵守防雷防震安全管理法规的业务部门和施工单位。
三、防雷管理1.安装避雷针。
在办公楼、生产车间、储备库等重要设施上安装避雷针,及时进行维修和加固。
2.检查维修。
定期对避雷系统进行检测和维修,确定地面、墙面、钢构等金属部分的连接是否牢固、可靠。
在强雷电作业期间,实行值班制度。
3.避雷室保护。
遇到雷电天气时,应制定避雷室的使用规范,避免人员受到雷击。
四、防震管理1.建筑设计。
结构建筑物应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标准来设计,充分考虑地震因素,确保建筑物能承受7级以上地震的影响。
2.政策宣传。
组织开展地震减灾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避险能力。
3.设备安全。
对于需要使用重型机器的部门,应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没有质量问题。
安装安全检测装备,对所有起重设备进行安全检测。
五、应急处置1.紧急联系方式。
制定应急联系人员的联系信息,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2.应急预案。
为了防止紧急情况的发生,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对各类紧急情况及时响应和处理。
六、体系文件1.防雷防震监督检查记录表2.防震防雷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及职责表3.防雷设备及使用情况记录表七、记录和监控1.进行日常巡检。
定期巡检防雷设备和防震设备。
2.定期安排检查。
检查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规定。
八、审批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应通过审核后实施。
制度的审批程序应符合公司规定。
九、责任关于防震防雷安全制度的实施,企业主管部门要负起领导责任。
业务部门和施工单位要严格遵守该制度管理,执行好该制度流程。
十、制度体系该制度为管理体系内的一个章节,与其他管理章节并列构成了企业的管理体系。
十一、后续修订本制度在实施中发现问题或需要完善的内容,应提请负责人修改完善,经宣传领导小组审核备案后实施。
煤矿防雷接地管理制度
![煤矿防雷接地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db0ab2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d.png)
煤矿防雷接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煤矿防雷接地管理,维护生产安全,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煤矿防雷接地管理工作。
第二条煤矿防雷接地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科学合理布局,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煤矿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二章防雷接地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第三条煤矿应根据《矿山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矿区、井口、厂区等煤矿重要部位进行防雷设施建设,确保设施的稳固可靠。
第四条煤矿应确保各类设备、设施的接地良好,建立并健全设备接地检测制度,定期对接地电阻值进行检测,确保符合要求。
第五条煤矿应建立设备、设施的防雷保护体系,设置避雷针、接地极等设备,保证设备在雷电天气下的安全运行。
第六条煤矿应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检修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及时消除隐患。
第三章防雷安全管理第七条煤矿应建立完善的防雷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定期开展防雷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防雷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第八条煤矿应建立雷电天气监测预警机制,定期获取天气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第九条煤矿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提高处置能力,保障人员和设施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第四章监督检查与整改落实第十条煤矿应定期开展防雷接地设施的检查与评估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建立台账,做好记录。
第十一条煤矿应加强对防雷接地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做好整改工作,确保防雷接地设施的有效运行。
第五章处罚与奖励第十二条对违反煤矿防雷接地管理制度的行为,煤矿应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停工停产等。
第十三条对在防雷接地管理工作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煤矿应及时予以表彰奖励,激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防雷接地管理工作。
第六章附则第十四条煤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本制度,但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补充、修改,应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执行。
矿区雷电防护措施
![矿区雷电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25284b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e.png)
矿区雷电防护措施引言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经常发生在大气层中,特别是在雷暴云中。
对于矿区来说,雷电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旦遭受雷击,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还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因此,在矿区中采取雷电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矿区雷电防护措施。
1. 真空式雷电防护器真空式雷电防护器是一种常见的矿区雷电防护设备。
它利用真空管的导电性能,将雷电引导到地下,避免雷击危害。
真空式雷电防护器主要包括导体、绝缘体和接地装置等组成。
当雷电发生时,真空管能够迅速引导雷电到地下,保护矿区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接闪器接闪器是另一种常见的矿区雷电防护设备。
它主要通过接地导体将雷电引导到地下。
接闪器通常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的边缘,当雷电靠近时,接闪器能够立即将雷电引导到安全的地方,防止雷电危害。
接闪器的设计和安装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其防护效果。
3. 可燃气体防护可燃气体是矿区常见的一种危险物质,当雷电发生时,容易引起可燃气体的泄漏和爆炸。
因此,在矿区中进行雷电防护时,需要特别注意可燃气体的防护措施。
常见的措施包括加强可燃气体的泄漏监测和防护、增强设备的防爆性能等。
4. 建筑物防护雷电对于建筑物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和金属结构建筑。
因此,在矿区中进行雷电防护时,建筑物的防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建筑物防护措施包括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网、增加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加强建筑物的耐雷击能力等。
5. 人员培训雷电防护不仅仅依靠防护设备和措施,还需要对矿区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雷电防护知识的普及、操作规程的训练、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培训,矿区人员才能够正确判断和应对雷电威胁,保护自身和设备的安全。
结论矿区雷电防护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安装雷电防护设备、加强可燃气体防护、进行建筑物防护以及进行人员培训等。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矿区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降低雷电带来的风险。
煤矿防雷接地安全管理规定
![煤矿防雷接地安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324903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c.png)
煤矿防雷接地安全管理规定为了防止雷电灾害造成损失,杜绝因雷电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消除雷电隐患,特制定如下规定:1、工业场地高层建筑物、施工塔吊、井架、入井的管线、风包、变电所设备、架空输电线路、易燃易爆场所等,必须列入重点防雷保护对象。
各责任单位要按有关标准设置防雷设施,并对防雷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2、为了保护建筑物不受雷击,应针对雷电的危害,分别对直接雷、感应雷和架空引进高压等采取防雷措施。
3、避雷装置一般可采用避雷针、避雷器和避雷线。
4、避雷针应由三部分组成: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
5、避雷针接地极的多少,应视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要求,每极接地极之间的距离应保持3m,接地极应为带状接地。
6、为避免跨步电压对人体的危害,接地极应埋在人员很少通过的地方,且距被保护物应大于3m。
7、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禁止与防雷接地合用。
8、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高度决定安装避雷针的高度和数目。
9、独立避雷针和避雷线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10Ωo10、当气候条件恶劣时应停止户外电气及其它作业,特别是高空作业。
不得已而紧急抢修的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在雷雨天气需巡视室外高压设备时,巡视人员应穿绝缘鞋,并不得靠近避雷装置。
11、装有避雷线的线路上的铁塔,水泥杆塔接地电阻不得超过10Ωo12、保护配电线路变压器用避雷器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o13、易燃易爆场所、库房及专项避雷针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0。
14、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4Ω°15、静电接地的接地电阻,每处不易超过10。
16、露天放设的管道(液体、气体)每隔20-25m应设立感应雷接地,每处电阻不超过10Ω。
17、储气罐的四周应设闭合环形接地,接地电阻不超过10Ω。
罐体的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接地点间距不大于30m。
18、工业场地环形公路的照明杆塔接地的电阻按独立避雷针接地电阻对待,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19、以上规定望各单位遵照执行,共同做好防雷安全工作。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防雷探析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防雷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19ac3867ec102de2bd8956.png)
据《 建筑 物防雷设 计规范 } G B 5 0 0 5 7 — 9 4 ( 2 0 0 0年版 ) 的规 范要
求 ,必 须 对 设 有 机 房 的 井 口办 公 楼 等 建 筑 物 做 外 部 防 雷 措 施: 根据该 设计规 范要求 , 通过 计算 , 煤 矿 井 口办 公 楼 等 建 筑 物 年平均遭 遇雷击 小于 0 . 3次/ a .判 定 煤 矿 井 口设 有 安 全 监 测 监 控 室 的 办 公 楼 属 于 3类 防 雷 建 筑 物
氧化 碳 、 冲击地 压等灾害 越来越严重 。 对 井下瓦 斯 、 一氧化
碳等灾 害的实 时监测监 控显得尤 为重要 煤 矿建设 安全监测
监控 系统并有 效地投入 使用 . 对 保 证 煤 矿 井 下 作 业 人 员 的 生 命安全 , 减 少伤亡事 故 , 保 障 生 产 安 全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探析
中 图分 类号 : ¥ 4 2 9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9 0 6 4 ( 2 0 1 3 ) 0 5 — 1 2 6 — 0 3
计规范 } G B 5 0 0 5 7 — 9 4 ( 2 0 0 0年 版 ) 的规范要 求 . 设置 多级 电源
电 涌保 护 器 或 电 源 电 涌 保 护 器 型 号 选 择 不 合 理
煤 矿安 全监 测监 控 系统是煤 矿 井下 安全 避 险 “ 六 大 系 统”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该系统 实现对煤 矿井下 瓦斯 、 一氧化碳
浓度 、 温度 、 风速 、 井下馈 电 、 水仓水位 、 主扇风机 的动 态监测
作用 . 同 时又能在 发生险情 时构成煤矿 井下安全 避 险的 主要
煤矿防雷接地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防雷接地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3da69e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7.png)
一、目的为保障煤矿生产安全,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及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矿所有矿井、地面设施及在建工程项目,涉及防雷接地工作的各个方面。
三、防雷接地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确保矿井及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 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防雷接地标准、规范。
3. 落实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防雷接地意识。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煤矿防雷接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矿防雷接地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2. 矿长担任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担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3. 防雷接地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1)组织制定和修订防雷接地管理制度。
(2)审批防雷接地工作计划。
(3)监督检查防雷接地工作的实施情况。
(4)组织防雷接地培训和考核。
(5)处理防雷接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五、防雷接地设施建设1. 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有关防雷接地标准、规范,对矿井及地面设施进行防雷接地设计。
2. 新建、改建、扩建矿井及地面设施必须进行防雷接地设计审查,确保防雷接地设施符合设计要求。
3. 防雷接地设施建设完成后,必须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防雷接地设施维护1. 定期对防雷接地设施进行检查、检测和维护,确保设施完好、有效。
2. 发现防雷接地设施损坏、老化等情况,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3. 防雷接地设施维护工作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维护质量。
七、防雷接地宣传教育1. 加强防雷接地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员防雷接地意识。
2. 定期组织防雷接地培训,使员工掌握防雷接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在矿井及地面设施显眼位置设置防雷接地警示标志。
八、奖惩措施1. 对在防雷接地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防雷接地规定、造成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理。
煤矿铁路轨道防雷接地要求
![煤矿铁路轨道防雷接地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f59f91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7.png)
煤矿铁路轨道防雷接地要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资源的需求量供不应求,金属及非金属矿产数量也随之成倍增加。
矿山的交通建设及生产涉及到大量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妥善使用和存储这些设备是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煤矿企业防雷尤其重要。
煤矿铁路轨道防雷接地是如何要求的?本文将根据《煤矿防雷技术规范》对该问题进行解答。
1.煤矿轨道接地要求
1.1轨道接地可分为井口外、井口内接地装置两部分。
1.2井口外接地装置应沿井口两侧数设,井内接地装置距离井口不应小于3m。
1.3应在远离井口轨道绝缘段200m处采取接地技术处理,当轨道长度小于200m时,应在轨道末端采取接地技术处理。
2.煤矿轨道绝缘要求
2.1轨道铁轨在距离井口5m处及以外应选定至少2个自然接头,串入绝缘轨段,每个绝缘轨段长度不应小于3cm。
2.2串入绝缘轨段的铁轨接头夹板、螺丝杆、帽,都应选用适当厚度的绝缘衬垫、套管、垫圈。
2.3绝缘段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电机车、列车的总长度。
2.4两相邻绝缘段之间的铁轨与轨枕之间,必须加绝缘垫,保证轨、地之间的良好绝缘。
2.5用作电流回路的轨道与不作电流回路的轨道之间必须绝缘。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煤矿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煤矿](https://img.taocdn.com/s3/m/1e53a67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6.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防雷安全管理,保障煤矿生产安全,防止雷电灾害对煤矿造成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煤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煤矿范围内所有防雷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三条煤矿应成立防雷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煤矿防雷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四条防雷安全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煤矿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二)组织对防雷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检测和维护;(三)对违反防雷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四)组织开展防雷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
第五条煤矿各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部门的防雷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章防雷设施第六条煤矿防雷设施应包括避雷针、避雷带、接地装置等。
第七条防雷设施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第八条防雷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有效。
第四章防雷安全措施第九条煤矿应制定防雷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第十条在雷电天气期间,煤矿应采取以下防雷安全措施:(一)停止高空作业,禁止使用金属物品;(二)切断电源,防止雷击引起火灾;(三)及时收听气象预报,做好防雷准备。
第十一条煤矿应建立健全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十二条煤矿应定期对防雷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三条对违反防雷安全规定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第十四条对在防雷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五条对违反防雷安全规定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职检查等处罚。
第七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由煤矿防雷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章防雷安全措施第九条煤矿应制定防雷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第十条在雷电天气期间,煤矿应采取以下防雷安全措施:(一)停止高空作业,禁止使用金属物品;(二)切断电源,防止雷击引起火灾;(三)及时收听气象预报,做好防雷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 ICS 13·260K09重庆市地方标准D B50/T××——××××煤矿防雷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ing of colliery(报批稿)××××-××-××发布××××-××-××实施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重庆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重庆市防雷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李家启覃彬全秦健陈宏任艳李建平刘俊林涛Ⅰ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2)5 运输系统 (2)6 通信与安全监控系统 (4)7 管道系统 (4)8 输配电系统 (5)9 电气设备系统 (5)10露天堆场 (7)11地面建筑 (7)附录A(规范性附录)爆炸火灾危险环境分区 (8)附录B(规范性附录)民用爆炸危险场所建筑物防雷类别确定 (12)附录C(规范性附录)防雷区的划分 (14)附录D(规范性附录)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分级 (15)Ⅱ煤矿防雷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防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运输系统、通信及安全监控系统、管道系统、输配电系统、电气设备系统、露天堆场以及地面建筑的防雷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和生产煤矿的防雷工程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正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74-2002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7-2003 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GB50089-1998 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DB 50/214-2006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防雷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合。
3.2 共用接地系统Common earthing system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及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
3.3 等电位连接Equipotential bonding,bonding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3.4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目的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
它至少含有一非线性元件。
3.5防雷区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LPZ需要规定和控制雷击电磁环境的那些区。
3.6接触网Contact network沿电气化铁路架设的供电网路,由承力索、吊弦和接能导线等组成。
3.7管道系统Pipeline system指进出井口的各种金属管道及其附属的长金属物。
3.8总接地网Main earthing pole用导体将所有应连接的接地装置连成的1个接地系统。
3.9局部接地极Local earthing pole在集中或单个装有电气设备(包括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接线盒)的地点单独埋设的接地极。
3.10瓦斯Gas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
有时单独指甲烷。
4 基本规定4 基本规定4.1煤矿企业必须根据国家、地方法律法规与防雷技术规范要求,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煤矿特点等的基础上设计和安装相应防雷装置,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4.2煤矿的防雷工程应与煤矿建设中的设计、施工、投入生产和使用实现三同时,其设计、施工必须由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
4.3煤矿防雷设计应根据被保护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及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情况,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划分建筑物及其设施的防雷类别。
4.4煤矿防雷工程建设应根据防雷类别进行设计和施工,并在不同阶段进行防雷安全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防雷隐蔽工程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4.5防雷装置投入使用后,应将以下资料纳入防雷工程档案管理:a)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隐蔽工程图纸资料;b)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c)设计评价技术资料;d)隐蔽工程分段验收检测资料e)竣工验收检测报告技术资料4.6煤矿防雷安全应定期检查、评估,并做好防雷装置的维护。
4.6.1每年雷雨季节来临前,煤矿企业应主动向当地法定防雷技术机构申报防雷安全检测。
其中,对于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每半年检测一次。
具有防雷安全检测资质的煤矿企业应主动向当地防雷技术机构申请抽检。
4.6.2煤矿企业应根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DB50/214定期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并建立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防雷安全。
4.6.3煤矿企业应加强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4.7煤矿发生雷电灾害后,企业应及时向气象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灾情,并积极协助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和鉴定工作。
4.8雷雨天气来临时,煤矿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 运输系统5.1轨道接地5.1.1轨道接地可分为井口外、井口内接地装置两部分。
5.1.2井口外接地装置应沿井口两侧敷设,井内接地装置距离井口不应小于3m。
5.1.3应在远离井口轨道绝缘段200m处采取接地技术处理,当轨道长度小于200m时,应在轨道末端采取接地技术处理。
5.2轨道绝缘5.2.1轨道铁轨在距离井口5m处及以外应选定至少2个自然接头,串入绝缘轨段,每个绝缘轨段长度不应小于3cm。
5.2.2串入绝缘轨段的铁轨接头夹板、螺丝杆、帽,都应选用适当厚度的绝缘衬垫、套管、垫圈。
5.2.3绝缘段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电机车、列车的总长度。
5.2.4两相邻绝缘段之间的铁轨与轨枕之间,必须加绝缘垫,保证轨、地之间的良好绝缘。
5.2.5用作电流回路的轨道与不作电流回路的轨道之间必须绝缘。
5.3电气化铁路轨道电气化铁路轨道应符合以下要求:a)轨端连接处(轨缝)电阻应不超过3m长同型钢轨的电阻值。
b)两平行钢轨之间,每隔200m要连接1根断面不小于50mm2的铜线或其他等效电阻的导线;多条线路平行敷设时,每隔400m互相连接1次。
c)平行钢轨之间连接必须牢固,连接后线路的电阻应与同长度的、断面为50mm2的铜电线电阻值相等;用扁钢材连接时,截面不应小于60×6mm2。
5.4架线电机车轨道架线电机车运行的轨道应符合下列要求:a)两平行钢轨之间,每隔50m应连接1根断面不小于50mm2的铜线或其他具有等效电阻的导线。
b)线路上钢轨接缝处,必须用导线或采用轨缝焊接工艺加以连接。
连接后每个接缝处的过渡电阻,不得大于表1规定:c)不回电的轨道与架线电机车回电轨道之间,必须加以绝缘。
第一绝缘点设在2种轨道的连接处;第二绝缘点设在不回电的轨道上,其与第一绝缘点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列车的长度。
绝缘点必须保持可靠绝缘。
5.5固定带式输送机地面采用固定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固定带式输送机及其金属防护罩或防雨棚等金属物体应进行防雷抗静电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b)供配电线路应全线采用直接埋地敷设或敷设于室内,有金属外皮的应将电缆金属外皮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5.6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采用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必须使用阻燃输送带。
b)带式输送机托辊的非金属材料零部件和包胶滚筒的胶料,其阻燃性和抗静电性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5.7接触网5.7.1接触网防雷装置应在以下部位安装:a)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与接触网连接处。
b)机车库进口处。
c)井口。
d)电机车运输线路上每个独立区段内。
e)雷电活动强烈地区,采场的接触网与分支线的连接处、高压电气设备与架空线连接处。
防雷装置宜采用角型放电间隙,接地线应接在钢轨上。
5.7.2接触网防雷装置地线应接在单轨道电路回流钢轨上,或接在双轨道电路轭流变压器中性点上,且便于检查。
5.7.3接触网的电杆(金属杆及钢筋混凝土杆)上所有金属结构支撑,以及距离接触网带电部分5m以内的其他金属结构物均应接地,接地线接在轨道上。
自动闭塞的区段,接地线应通过火花间隙接在轨道上。
6 通信与安全监控系统6.1煤矿户外通信与安全监控设备应处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设备外壳及接闪器的接地电阻应符合现行国家防雷标准。
6.2煤矿工业场地及居住区内的通信线路宜采用直埋电缆线路或通信管道电缆线路。
直埋电缆线路,宜采用钢带铠装通信电缆。
管道电缆线路宜采用全塑通信电缆。
沿带式传输机架敷设的通信电缆应采用钢带铠装通信电缆。
采用封闭式电缆桥架时,可采用全塑电缆。
6.3通信与安全监控系统的信号控制线输出、输入端口应设置信号浪涌保护器;在线路进出建筑物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0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应装设与电子器件耐压水平相适应的信号浪涌保护器。
6.4通信与安全监控的防雷接地网的布置与接地电阻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要求。
6.5运输信号系统应与井下电力线路分开敷设;运输信号控制室设于井下时,运输调度室与信号设备室宜设在同一硐室内;井下运输信号系统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应符合具体要求的有关规定。
6.6通信与安全监控系统供电线路的电源端应安装与设备耐压水平相适应的电源浪涌保护器,且接地阻值应与设备要求一致。
7 管道系统7.1金属管道接地可分为井外、井内接地装置两部分。
井外部分接地装置应沿井口两边敷设,井内部分接地装置距离井口不应小于3m。
7.2地面各种金属管道在各防雷区的界面处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7.3露天架空引入(出)井口的金属管道,应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并在井口附近将金属体进行不少于2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接地阻值不宜大于20Ω。
并宜利用金属支架或钢筋混凝土支架的焊接、绑扎钢筋网作为引下线,其钢筋混凝土基础宜作为接地装置。
7.4埋地或地沟内敷设的金属管道,在进出煤矿井口和建筑物处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