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发达国家GDP的差距
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
![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ba9743985901020206409c0b.png)
我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和发展差距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身份尚无改变,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凸显,追赶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任重而道远。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时期,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GDP总量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增强,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身份尚无改变,人均国民总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不甚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
资源短缺、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瓶颈制约日益凸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追赶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道路还很漫长。
一、经济总量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适应人口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GDP总量、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货物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外汇储备等经济指标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明显增强,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济发展加快,是中国国情的必然要求;经济总量规模扩大,国际地位提高,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必经过程。
1. GDP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近两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之中,而中国在内需推动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GDP总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渐缩小。
2009年,我国GDP总量为4.98万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为8.6%,相当于美国的35%,日本的98%;2010年为5.83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我国粗钢、煤、水泥、化肥、棉布等初级工业品产量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电话、新闻纸、服装和鞋类、玩具等制造品产量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仅次于美国,汽车产量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据世界银行统计,200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4%,相当于美国的108%,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制造国,作为世界工业加工基地和制造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巩固。
理性看待中国GDP
![理性看待中国GDP](https://img.taocdn.com/s3/m/ad7ba28983d049649b665873.png)
理性看待中国GDP摘要:gdp目前是世界上公认的用来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近年来我国gdp高速增长,2010年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在众多的赞扬声中,我们应该看到gdp 在反映就业情况、资源环境、社会福利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中国的gdp。
关键词:gdp;就业;资源环境;社会福利众所周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
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成果的集中体现,目前,这一指标已成为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并成为家喻户晓、世人关注的经济”晴雨表”。
gdp的积极效应表现在诸多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指引下,gdp的高速增长,不仅使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和丰富,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但是,gdp也是一个有很大局限性的指标。
随着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gdp越来越暴露出它的缺陷:我国人均gdp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gdp不能反映真实的就业情况, gdp不能反映资源环境的问题以及gdp不能反映社会福利的改善情况。
因此,仅就gdp来看,它容易过高地估计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从而给人一种并不全面的社会经济图像。
gdp总量与人均gdp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增长迅猛,以年均10%左右速度增长。
2005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6年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二季度赶超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对于世界第二这个看似让人兴奋的位置,我们应当冷静看待。
在gdp总量的光环之下,我们更应该注意到我国的人均gdp 低下的状况。
如果说gdp总量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那么人均gdp则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以及民生问题。
中国人均GDP超过美国?
![中国人均GDP超过美国?](https://img.taocdn.com/s3/m/256369a7f121dd36a32d8265.png)
中国人均GDP超过美国?作者:于一飞来源:《大科技·百科新说》2015年第01期文在当今世界,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GDP总量曾经相差较大,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国之间的GDP总量差距越来越小,甚至根据某些组织的算法,到2014年底、2015年初,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追上了美国并且反超。
但是从人均GDP角度看,我国显然和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毕竟中国人口目前约13.6亿,美国只有约2.8亿人,所以就算两国GDP总量一样,我国的人均GDP也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
那么,美国人的平均生活水平是不是中国人的五倍呢?事实并非如此,有的学者认为,除了贫穷的偏远地区外,城市里中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准早已不逊于美国人,甚至饮食等方面还强于美国人了。
为什么人均GDP数值会与实际生活水准如此不同步呢?这就是GDP统计缺陷造成的了。
中国的物质产品远超美国GDP是由三大产业构成的,那么什么是三大产业呢?目前世界各国一般是这样划的:第一产业指农、林、畜、渔业等;第二产业是指制造、加工业;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行政、家庭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说简单一点就是第一产业主要生产吃的,第二产业主要生产用的。
第一、第二产业是物质生产部门,而第三产业是非物质生产部门。
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第一产业,“民以食为天”嘛。
据统计,中国第一产业是美国的5倍,中国人口是美国的5倍,那么人均第一产业中国和美国基本上打了个平手,甚至于其中鱼类和蔬菜类要远远高于美国的人均水平。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国人一般要比美国人吃得好,这一点去过美国的人可能感受更深。
再来看第二产业。
中国第二产业是美国的1.3倍,虽然人均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但一般的日常生活用品差不到哪儿去,中国已经是公认的“世界制造工厂”,家用电器的生产和销售,中美就不在一个层次上;美国的汽车产量是中国的一半。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国际比较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国际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71930e2e009581b6bd9eb62.png)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国际比较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的比重逐步提高,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壮大,政府宏观调控和公共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财政收入绝对规模小于主要发达国家,占GDP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财力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1)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基本情况通常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是指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可以统筹安排用于民生支出、提供一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公共财政收入。
2007年、2008年、2009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分别为51322亿元、61330亿元和68518亿元,占当年GDP比重分别为19.3%、19.5%和20.1%。
其中,税收收入分别为45622亿元、54224亿元和59522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7.2%、17.3%和17.5%。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颁布的《政府财政统计手册2001》的口径,政府财政收入包括税收、社会保障缴款、赠与和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主要指财产收入、出售商品和服务收入、罚金罚款和罚没收入以及其他杂项收入)。
按此国际可比口径,我国政府财政收入,除公共财政收入之外,还应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含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不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因为根据IMF《政府财政统计手册2001》的定义,国有土地出让行为是一种非生产性资产的交易,结果只是政府土地资产的减少和货币资金的增加,并不带来政府净资产的变化,不增加政府的权益,因而不计作财政收入。
按此口径计算,2007年、2008年、2009年我国与国际可比的政府财政收入分别为63643亿元、77622亿元和86384亿元,占当年GDP比重分别为24.0%、24.7%和25.4%。
其中,公共财政收入是主体;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分别为3452亿元、5043亿元和4097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3%、1.6%和1.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分别为140亿元、444亿元和989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0.1%、0.1%和0.3%;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别为8792亿元、10805亿元和12780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3.3%、3.4%和3.8%(见表3.3)。
国内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
![国内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f5428c40029bd64783e2ce9.png)
GDP的国际比较方法
• 我国按照市场汇率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在世界上居第6位,在我国前面的国家是美 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的国 内生产总值约10万亿美元,日本的国内生 产总值约4万亿美元。
• 我国按照市场汇率法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在世界上居第130位。
GDP的国际比较方法
• 用购买力平价法进行比较的方法如下:
产总值,将严重低估我国的产值。
• 我国有60多种工农业产品在世界上居第一
位。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 水果,钢铁、煤炭、水泥、化肥、棉布居 世界第一位。茶叶、发电等居世界第二位。 甘蔗、制糖、造船居世界第三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两种比较方法的差异
• 这意味着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的产量与美
国的差距不是很大。但是,我国是一个发 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与美 国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 的产值与第三产业的产值的比例是72.3 : 27.7,美国相应的比例是24.8:75.2。
如何看待GDP的增长
• 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GDP增长速度位于
前列。例如,在我国和印度建国的初期, 印度的人均GDP是我国的2倍。2003年,我 国的人均GDP已是印度的2倍。
如何看待GDP的增长
•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已迅速缩小了在GDP
总量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连续超越了多 个发达国家,以购买力计算的GDP已达到与 日本相当的水平。经济学者预料,如果这 种趋势持续20年到30年,我国的GDP有可 能接近或超过美国。
内生产总值,则在一定程度上高估我国的 产值。
• 我国还没有完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我国
的物品和劳务的价格还没有完全市场化, 政府对价格的限制或者政府对价格的补贴 或多或少还存在,这将高估了人民币的购 买力。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4b5c44c22cc58bd63186bd38.png)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到底体现在哪里?在中国正努力追赶先进水平的时刻,认清差距可以使人们更加清醒,可以使中国的步伐更为扎实。
中国全球竞争力下滑的信号数字虽然枯燥,但可以作为有力的证据。
近来纷纷出台的各类统计数据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作出了宏观的描述。
一个最近的数字是中国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的。
这份名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经济增长率为9.9%,略快于2004年的9.5%。
差不多一个半月前,央行发布消息称,截至2005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同比增长34.3%。
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样被中国的研究者们用数字做了对比。
2006年2月,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布了《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
这份报告指出,中国等61个国家仍属于欠发达国家。
尽管这份带有学术研究性质的报告,其中的一些内容,受到许多国民的质疑,但在观察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方面,提供了一种从现代化水平去衡量的角度。
报告课题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中国的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为33点,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62位。
2003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也就是中国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实现程度为82%,排在世界108个国家的第60位;中国第二次现代化,即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绿色文明转变的指数为33点,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55位。
从经济上看,何传启说,中国经济的比较特点是——世界影响力比较大,国际竞争力比较小。
近期公布的另外两份报告揭示了中国经济竞争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世界经济论坛 (WEF)发布的2005~2006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全球竞争力大排名中,中国名列第 49 位,较2004年下降了3 位。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说课稿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523e95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2.png)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及其原因。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本次讲解将从经济、教育、医疗等多个方面来分析这种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二、经济差距1. GDP差距:发展中国家的GDP普遍较低,而发达国家的GDP则较高。
根据统计数据,发达国家的GDP平均水平是发展中国家的数倍。
2. 贸易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主要以出口原材料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而发达国家则以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为主导。
这种贸易不平衡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三、教育差距1. 教育资源不均衡: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
这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2. 教育投入不足:发展中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比例较低,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差距。
四、医疗差距1. 医疗资源不足:发展中国家的医疗资源相对有限,医院设施落后,医疗技术和医生水平较低。
这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水平相对较差。
2. 医疗保障不完善: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相对薄弱,不少人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这进一步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医疗差距。
五、解决方法1. 加大经济发展力度:发展中国家应加大经济改革力度,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加GDP。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和投入。
2. 加强教育投入:发展中国家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质量。
这需要政府提高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改善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
3. 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发展中国家应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供全民医疗保障,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医疗技术水平。
六、结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教育、医疗等多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结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结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b9bf86ca98271fe910ef993.png)
根据GDP核算方法反演的新中国的第一个GDP数据为1952年的679亿元[1],1978年为3645.2亿元,到2008年GDP总量达到300670亿元。1952-1978年间年GDP增长量2966.2亿元,年均增长率1.31%,而1978-2008年间年增长量297024.8亿元,年均增长率8.08%。2007年我国GDP已超过德国而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后,我国GDP增长较快同时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图3清晰的反映出三大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总体来说,三大产业都呈现出增长趋势,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第二及第三产业GDP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即农业)在GDP中的份额从1978年的1027.5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34000亿元并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其增速为32%。第二产业在1992年以前增长缓慢,但之后快速发展,其总产值较1978年增加了82%并在2008年达到146183.4亿元。我国第三产业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其总产值从1978年的872.5亿元上升到了2008年的120486.6亿元,增速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高达137%,。
人均GDP(美元)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卢森堡
113043
102284
81393
69056
55100
43940
45778
美国
46859
45218
4397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7610
37800
37610
36731
中国
3315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对比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92e79b0ce2bd960590c67728.png)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对比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举世瞩目,全球公认。
在一个10多亿人口的大国,在人均资源和资本积累都不是很丰富的条件下,实现持续了近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壮丽一页。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改变了社会主义的命运,改革开放也让百年中国告别积贫积弱,重拾历史荣光和大国自信。
一、GDP增长显著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主要体现在GDP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的增长较为迅速。
1978-2016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9.7%,远超同一时期其他主要经济大国的增长率。
在同一时段,美国GDP的平均增长率为2.7%,加拿大为2.5%,英国为2.3%,日本为2.2%,法国为1.9%,德国为1.8%,意大利为1.4%,尽管都实现了正增长,但增长率都大大低于中国。
与金砖国家比较,中国的表现也是最优秀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速最快。
相比南非、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也都实现了较为持续的经济增长,但与中国相比,则大为逊色。
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的表现与其他四个国家就实现了显著的“分流”,即中国持续快速增长,而其他国家增速较缓慢,甚至还出现了停滞。
其GDP总量的差距巨大。
2017年,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12万亿美元,差不多是其他四国总和6.5万亿的两倍(印度2.6万亿多;巴西2万亿多;俄罗斯1.5万亿多;南非不到3500亿)。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的高GDP增长率也堪称奇迹。
世界经济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国,能够达到如此高的长时期的经济增长。
之前的40年间,即1938-1978年,日本的增速达到5.4%。
从1945年算起,日本的增速达到7.6%。
巴西在20世纪初期经济增速也是较快的。
20世纪的最初38年,达到3.8%,接下来的40年,达到6.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本质区别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本质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269786b58fafab069dc0279.png)
以前人们界定一个国家是属于发达国家还是属于发展中国家,都是用人均GDP来界定,但单独用人均GDP显然存在很多缺点,首先是人均GDP很不稳定,受汇率、物价等影响而波动很大,其次人均GDP也只代表了经济水平,而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水平。
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本质区别显然是生产力的发展问题,而生产力又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意义简单说就是整个社会生产的能力,即创造财富的能力。
根据历史可知,二战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生产关系矛盾尖锐,生产力受到严重影响,革命浪潮空前高涨,大规模工会运动的发展对各国政府形成了巨大压力。
为了防止矛盾加剧,危及政权的稳定,政府不得不实施了让步性的改革政策,既缓和了生产劳资关系,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战后到20 世纪90 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劳资关系变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国家于预,对生产资本运营以及劳资关系构建了一套规范与制衡机制,从而保证了劳资关系的基本稳定和相对均衡的格局。
在生产关系领域,各国政府竭力平衡劳资双方实力,缓和复杂激烈的劳资冲突。
为此,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强了对劳资关系的宏观于预。
这一时期,涉及劳资关系领域的大量的立法纷纷出台,三方性原则获得普遍承认,各国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三方性机构,形成了劳、资、政三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格局。
生产关系调整机制也日趋完备,协调生产关系的各种规范全面订立、以劳资自治的方式确定劳动条件劳动标准的集体谈判制度普遍实行、以工人参与权为核心的管理民主化运动蓬勃兴起、全社会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社会福利制度普遍建立等等。
政府调控的生产关系政策为工会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比较有利的环境。
因此,这一时期工会运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战后初期紧张的社会对立被化解为一种社会凝聚力。
在这种有国家于预的混合经济体制下,尽管劳资矛盾、劳资斗争依然存在,但劳资关系的调整和处理基本上被纳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所以,发达国家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工人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知识经济的推动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发达国家的经济机制、经济结构、企业制度不仅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生产关系有着重大影响,使战后发达国家的生产关系由对立走向缓和进而出现劳资合作的倾向。
中国离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
![中国离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https://img.taocdn.com/s3/m/2861d7ed81c758f5f61f67b9.png)
中国离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导读]今年2010年8月16日,据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日本二季度GDP仅环比增长0.1%,为1.288万亿美元,而中国二季度GDP则报1.337万亿美元,已经明显超过日本。
中国离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环球》杂志记者/陈昕晔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GDP排名上逐年超过发达国家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升至世界第三。
今年8月16日,据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日本二季度GDP仅环比增长0.1%,为1.288万亿美元,而中国二季度GDP则报1.337万亿美元,已经明显超过日本。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桂冠,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的高增长,再加上北京、上海、广州等现代大都市的繁华景象,使一些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中国已经不再是发展中国家了。
然而更多的数据,更明显的事实表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差距。
什么是发达国家?国际上通行的判断标准并非总量而是人均,1995的标准是人均GDP8000美元,2005年则提高为1万美元。
目前,被认定为发达国家的共有40多个国家。
其他150多个国家,统称为发展中国家;其中人均GDP不到765美元的49个国家,又被联合国称为“最不发达国家”。
中国人对GDP有着特殊的情结,因为GDP总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
而强国,则是中国人一百多年来的梦想。
曾任经合组织经济部主任的麦迪森,出版过《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一书,对于中国长期以来的GDP有一个估算。
为了尽量减少汇率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对统计真实的经济规模的影响,采取了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式,并创造出“1990年国际元”作为衡量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的单位。
按照麦迪森的测算,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在经济上的表现相当出色。
从1700年到1820年,中国的GDP排名世界第一。
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GDP的28.7%,大大高于英国GDP所占5.2%和日本GDP所占3.1%的份额;另据美国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提供的数字,1830年中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制造业生产量的29.8%,略低于整个欧洲所占34.2%,但大大高于英国和日本分别所占9.5%和2.8%的份额。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生活中宏观经济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生活中宏观经济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a8bfdc652d380eb63946db3.png)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案例1: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没有GDP这个发明,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
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我们就无法知道我国的GDP总量排在全世界的第4位,低于美国的5倍多,没有GDP我们也无法知道我国人均GDP在2005年已超过1300美元,低于美国和日本的35多倍。没有GDP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了解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
美国罗伯特?肯尼迪(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之弟)“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这句话就是他在竞选总统的演说中对GDP这个经济指标的批评。他不是经济学家,但他的这段颇受经济学家的重视。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案例1: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0.68,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48。也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一些人认为,这种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消费观来自不同的经济基础。还要用经济与制度因素来解释中美边际消费倾向的这种差别。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
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你要判断一个人在经济上是否成功,你首先要看他的收入。高收入的人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一国的整体经济。当判断经济富裕还是贫穷时,要看人们口袋里有多少钱。这正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作用。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的秘诀在于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同的。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是为什么呢?一个经济的收入和支出相同的原因就是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如你雇一个小时工为你做卫生,每小时10元,在这种情况下小时工是劳务的卖者,而你是劳务的买者。小时工赚了10元,而你支出了10元。因此这种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无论是用总收入来衡量还是用总支出来衡量,GDP都增加了10元。由此可见,在经济中,每生产一元钱,就会产生一元钱的收入。
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异同
![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1601f8d6360cba1aa811da71.png)
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异同异: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因素第一:引入了市场。
20年前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为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第二: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单一的所有制改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基本单一的分配形式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同时实行按要素分配,加上公有制实行多种实现形式,一下子把各方面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公有制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一直发挥主导作用。
第三:有一个正确明晰的发展战略。
1975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82年,确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方针,把“分三步走”具体化。
1987年,对发展战略作进一步概括。
1991年,提出“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九五”计划。
方向明确,步骤切合实际,成为极大的凝聚力,指引着12亿人民沿着一个使中国富裕强盛起来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战略及其实施体现了政府的效率。
第四:注重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建国以来,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改变了工业和现代科技“一穷二白”的状态。
第五:抓技术进步和管理。
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科技进步放到首位。
科研投资增加了,技术进步贡献率由第五个因素:抓技术进步和管理。
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科技进步放到首位。
科研投资增加了,技术进步贡献率由过去的10%上升到33%。
第六:地区建设和基础建设。
大国地区布局实在重要,搞好了可以带动经济长期发展。
我国东部发达,中西部落后,前者向更高水平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示范者和火车头;后者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形成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西部和广大农村是中国最大的内需,那里有多少东西都能容纳得下。
第七:为人民谋福利。
我们发展生产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扩大消费。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扩大消费才能扩大生产。
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了1倍和62%,是生产增长的动力和来源。
世界最富的国家排名最新
![世界最富的国家排名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bd88b31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e.png)
世界最富的国家排名最新GDP或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该国财富的指标,来源包括出口收入、收入、消费以及该国在一年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下面给大家分享世界最富的国家排名,欢迎阅读!世界最富的国家排名NO.10:加拿大加拿大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高度发达的科技,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公民拥有世界上最高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加拿大的人均GDP为51990美元。
NO.9:美国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其他盟国取得胜利,经历数十年的冷战,在苏联解体后,成为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的公民享有完善的社会福利以及高品质的生活质量,美国的人均GDP为53101美元。
NO.8:新加坡加坡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完善的经济模式和社会福利使,生活在新加坡公民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新加坡的人均GDP为54776美元。
NO.7:瑞典瑞典实行高度发达的私营工商业与比较完善的国营公共服务部门相结合的“混合经济”,以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著称。
拥有世界上最高的社会福利的国家之一,瑞典人民的生活质量较高,人均GDP 为57909美元。
NO.6:丹麦丹麦为北欧发达国家,拥有两个自治领地,一个是法罗群岛,另外一个是格陵兰岛。
丹麦贫富差距极小,国民拥有极高的素质和生活水平,腐败极少。
丹麦的人均GDP为59191美元。
NO.5:澳大利亚大利亚人口高度都市化,近一半国民居住在悉尼和墨尔本两大城市,全国多个城市曾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地方之一。
其第二大城市墨尔本曾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拥有完善的社会福利系统,人均GDP为64863美元。
NO.4:瑞士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瑞士人民有很高的生活水平和福利保障。
瑞士人均GDP为81324美元。
NO.3:卡塔尔卡塔尔因石油储量的发现,完全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经济。
理性看待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
![理性看待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https://img.taocdn.com/s3/m/e95aa21214791711cc791749.png)
理性看待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专业人士的理性剖析进入新世纪以来,在GDP排名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此前已经逐年超过发达国家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而现在更是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再次成为瞩目焦点。
日本内阁府2月14日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万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超越?又怎样看待“GDP世界第二”?一方面,GDP数据的确直观地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有理由为此自豪,但另一方面,恐怕看待问题还得理性冷静。
首先,经济总量并不能说明全部,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
虽然GDP总量庞大,甚至坐上“世界第二”这把交椅,但如要计算人均GDP,中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就拿中国和日本比较,去年日本人均GDP为39731美元,中国则为3677美元,只相当于日本的9.3%,排在世界百名左右。
而从世界范围看,中国仍处在中等发展中国家这一水平上——据世界银行统计,去年世界人均GDP是8613美元,发展中国家中等水平是3260美元,中国正不经意间走向大国是是非非的风口浪尖。
多位专家表示,第二大经济体的头衔没有太多值得庆幸的,中国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4000美元,这才是目前中国的真实处境。
不仅如此,未来20年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当前相比将更加严峻......不能忘记,中国有13亿人口。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数据,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在第100位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马朝旭2月15日表示,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他说,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收入的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
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按照英国著名经济史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测算,晚清时期,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重最高达到32.9%,可见经济大国与经济强国不一定能画上等号。
论中国GDP跃居全球第二的经验与不足
![论中国GDP跃居全球第二的经验与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34065d63f12d2af90342e663.png)
论中国GDP跃居全球第二的经验与不足作者:谭静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15期继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以后,中国已经连续三次GDP排名第二,成为继日本以后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回顾历史,1793年的中国(值康乾盛世期间),经济总量就已位居全球第一。
这次的GDP再登世界第二,既是历史的进步,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
中国GDP跃居全球第二,成为继日本以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新闻曾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报道,誉谤兼之。
在西方媒体热议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各种怀疑也随之而来,而“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也甚嚣尘上。
而中国登上世界第二的位置,这对中国人来说,既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也是历史性进步的表现。
但是,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要对世界第二保持足够的忧患与冷静。
一、GDP的概念及意义(一)GDP的概念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缩写:GDP)亦称国内生产毛额或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market value)。
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与国民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在于,国内生产总值不将国与国之间的收入转移计算在内。
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内生产的产品价值,而国民生产总值则计算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生产性收入。
(二)GDP的意义GDP的统计方法:把各部门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总,再与国外要素净收入相加,即国内各个地区生产总值加总。
GDP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GDP通常作为衡量国家间经济实力强弱的工具。
它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国力和财富。
1.GDP能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究竟处于增长阶段还是衰退阶段,可以从GDP中获取信息。
初三政治我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政治我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96506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6.png)
初三政治我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试题答案及解析1.“物价上涨慢一点;收入增长快一点;就业机会多一点;资源消耗少一点;孩子学费降一点;医疗费用低一点……”这一民谣从根本上反映了()A.经济发展与人口众多的矛盾B.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矛盾D.城市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题文中的民生问题正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体现。
所以正确答案选B【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 2013年12月20日,“汉字盘点2013”活动结果揭晓,“房”字演绎中国。
买不起房的,望房兴叹;贷款买了房的人沦为“房奴”;“房价如此之高,引无数百姓竞折腰”。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我国目前还没有达到总体小康③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④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还没有解决A.①B.③④C.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题干表明我国的主要矛盾还没有解决,因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①④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我国现在已达到基本小康,③的说法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 )【答案】错【解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4.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是A.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幅员广阔的发展中国家B.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国家性质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D.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答案】B【解析】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党和国家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走上社会,参与国家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
全面认识GDP
![全面认识GDP](https://img.taocdn.com/s3/m/913c66ca524de518974b7d0b.png)
全面认识GDP作者:闫文钰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0年第08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就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认识GDP,必须明确发展并不简单地等同于GDP的增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一、关于GDP的三种认识第一种认识是经济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既包括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也包括住户)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第二种认识是绿色GDP。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
之所以会产生绿色GDP的概念,是因为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个方面:①为社会创造财富,产生“正面效应”。
②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产生“负面效应”。
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其二是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542d7e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2.png)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发展战略的调整与改革的深 入,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启动 户籍制度改革对加快城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中 国城镇化水平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1980—1989年,城镇化水平从19.4%上升到26.2%, 提高6.8个百分点。1990—1999年,城镇化水平从 26.4%上升到30.9%,提高4.5个百分点。
效益的基础上,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 力争比2000年翻两 番。许宪春说,按照这一目标,到2020年,我 国国内生产 总值(按2000年价格计算)将超过 35万亿元。未来20年,中国经济至少保持 7.18%的增长速度 。
的生活方式 ③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人们认识世界、
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时尚中国
1、思想观念的变化: 2、穿着的变化: 3、居住条件的转变: 4、流行语的变化: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今年年底有望达到1.2亿。 中国信息产业部的数字显示,今年,中国互联
网用户数量可能增长28%,达到1.2亿。去年,中国 的网络用户数量增长了16%,达到9400万。
预计,到 年中国城镇化水平会推进到55%左右。 相应地,到 年将有约2.2亿—2.3亿人口要从农村 转移到城镇,这将是人类 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转移
社 会 生 活 的 转 变
进入因特网时代
1、发展:1995年因特网业务全面开展后,发展迅速 2、影响:
①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因特网 ②因特网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崭新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
2%,比1978年提高18.
新的固定 用户数量较去年12月增长了3.2%,
移动 用户则有5百万的增长。 ①GDP增长速度快,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缩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目录
1、我国近年GDP状况 2、发达国家GDP状况 3、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4、产生差距的原因 、产生差距的原因 5、建议
4/14/2012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1、我国近年GDP状况
LOGO 2006-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表
500000 450000 400000 350000 300000 亿元 250000 200000 150000 216314 265810 12.7 340903 314045 9.6 9.2 10.3 14.2
4/14/2012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14
LOGO
5、建议
4/14/2012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15
LOGO 30年改革开放,中国开始了强国之路,然而还有另一条更为长远的路,就 是富民。回首百年前的历史,中国的GDP也曾世界第一,但却在“老子天下第 一”的虚骄中,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今天的世界又一次在变革之中, 经济危机使各国在遭遇困境的同时,也在谋求变革,寻求新能源、新生物技术、 新IT技术的突破,改革福利体系,世界的新的政经格局正在形成之中;而中国 也在面临新的改革关头,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至关重要。在此时,中国民众与政 府更需要清醒地定位自身,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 的道路仍然很长。
2010 397983 10.3
2011 471564 9.2
4/14/2012
4
LOGO
2、发达国家GDP状况
4/14/2012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5
LOGO 2005年世界各国GDP总值排名 1 美国 12,486,624 2 日本 4,663,823 3 德国 2,730,109 4 英国 2,227,551 5 法国 2,054,880 6 中国 1,772,724 (保持第6) 2006 2006年世界各国GDP总值排名(万亿) GDP 1.美国 12.955 2.日本 4.5905 3.德国 2.7901 4.中国 2.329 (第4,超过法国,英国) 5.英国 2.202 6.法国 2.118 2007年世界各国GDP总值排名 1 美国 139800 46280 2 日本 52900 41480 3 德国 32800 39710 4 中国 30100 2280 (保持第4) 5 英国 25700 42430 6 法国 25200 41200 2008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1 14,330,000 (美国) 2 4,844,000 (日本) 3 4,222,000 (中国) (第3,超过德国) 4 3,818,000(德国) 5 2,978,000(法国) 6 2,787,000(英国)
中国人对GDP有着特殊的情结,因为GDP总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 力。而强国,则是中国人一百多年来的梦想。
4/14/2012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LOGO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作为 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GDP排名 上逐年超过发达国家加拿大、 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 日本,升至世界第二。 第二大经济体的桂冠,金融 危机中率先复苏的高增长,再 加上北京、上海、广州等现代 大都市的繁华景象,使一些人 产生了一种错觉:中国已经不 再是发展中国家了。然而更多 的数据,更明显的事实表明: 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 与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差距。
4/14/2012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8
LOGO
3、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4/14/2012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9差距LOGO1、从人均 从人均GDP来看 来看:日本是中国的10倍。经济结构,日本的第三产业比重 从人均 来看 达70%,而我国仅为43%。日本的城市化水平更是远高于中国。 2、从实际财富看 从实际财富看:日本的海外资产并未列入GDP,而中国的海外投资刚刚 从实际财富看 起步,更能反映真实国力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并不一定超越日本; 3、从经济构成看 从经济构成看:在日本GDP中,个人消费占近六成,而中国的经济增 从经济构成看 长主要靠投资和进出口拉动; 4、从贸易结构看 从贸易结构看:日本近六成出口产品为高附加值商品,经济多为“绿色 从贸易结构看 GDP”,而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部分是“设计和利润留在欧美日,GDP和 能耗留在中国”的加工贸易产品; 5、从地区差异来看 从地区差异来看:日本已基本消除贫困问题,中国尚有1.5亿贫困人口;日 从地区差异来看 本城乡、地区差异甚小,中国的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6、从科研投入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每年支出的GDP的比重将近 从科研投入来看: 从科研投入来看 4%, 一直是世界第一,做到了科技为本。而我国,则相对较少。 7、从节能环保来看 从节能环保来看:日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了能源消费最小的国家。 从节能环保来看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制定了《节约能源法》,30年过去,日本GDP增长了 100%,而产业部门能耗的增长基本为零。与之相比,中国的经济发展却 以大量能耗环境污染换来的。
4/14/2012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LOGO
国家强盛是指综合国力的全面进步。社会进步不仅是经济发展,还包括社 会财富物质的提升,生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等。应该关心经济增长背后的东西, 如贫富差距扩大、失业农民工增多、大学生就业难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有效 解决,GDP数字就会变成虚假的繁荣了。 中国大陆在许多领域表现突出,包括国内经济、国际贸易、就业、政府财政、 劳动力市场和科研基础设施等;得分较低则集中于:政府效能、企业经营效率、 生态环境现状、人民生活质量、真实科研水平等。这些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转变经济结构,提升软实力,是中国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所以中国现在还没有盲目乐观的理由。
4/14/2012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LOGO
感谢观映
471564 397983
16 14 12 10
9.2 8 6 4 国内生产总值 比上年增长 %
100000 50000 0 国内生产总值 比上年增长 2006 216314 12.7 2007 265810 14.2 2008 314045 9.6 年份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2 0
2009 340903 9.2
4/14/2012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LOGO
按照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的说法:中国还有1.5亿人达不到联合国一天 一美元收入的标准,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后面的因素更准确地反映了中国 的现实,也就是中国是一个人均GDP排名落后,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的 发展中国家。即使按照中国人收入1300元人民币的贫困标准线,还有 4000多万人没有脱贫,这都是中国的现实。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4/14/2012
LOGO
4、产生差距的原因
4/14/2012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11
原因一
LOGO
麦迪森给出的数字表明,1880年中国和美国占世界GDP总量的份额是相同的, 均为14%,自此之后,中国占世界GDP总量的份额一路下滑,1913年中国为8.9%, 美国为19.1%;1950年,中国4.5%,美国21.2%;1973年中国4.6%,美国22%。 一升一降,其间原因首推清朝的盲目自大,士大夫的虚骄与守旧,以天朝大国自居, 却不见西方世界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纷纷崛起的变局。先有妄自尊大,不思变革, 后有列强侵略、内战连年,于是中国一再错失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曾经错失三次历史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 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年至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 机遇,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 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技术转移时期。这次机遇的错失,使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差 距明显拉大。
4/14/2012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原因二
LOGO
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新的起点,中国开始了工业化、现代化的新进程。以 2001年加入WTO为标志,中国抓住了全球化的机遇,加入全球产业链,成为“世 界工厂”,为世界提供了廉价丰富的产品;同时,也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就业, 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平,积累了一定的财富。然而,如果说GDP总量反映了一国或 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那么从总量上看,中国的经济实力的确已经有 很大的进步;而人均GDP则反映了一国或是一个区域的富裕程度,那么我们可以 清楚地看到中国民众依然很不富裕。
4/14/2012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LOGO 2010年世界GDP排名 2009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001 美 国 146578.00 1、美国 141190.50亿美元 002 中 国 58782.57 (第2,超过日本) 2、日本 50688.94亿美元 003 日 本 54588.72 3、中国 49847.31亿美元 (保持第3) 004 德 国 33156.43 4、德国 33386.75亿美元 005 法 国 25825.27 5、法国 26563.78亿美元 006 英 国 22474.55 6、英国 21788.56亿美元 2011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1美国 14624184 2中国 6069590(397983亿元人民币) 中国 3日本 5474297 4德国 3305898 5法国 2555439 6英国 2258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