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析的案例分析(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案例分析 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案例分析 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案例分析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标题:案例分析: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一、引言江苏省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大省,其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以来备受。

对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的评估,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各市的经济现状,也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经济发展策略。

本文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并对其结果进行深入剖析。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1、数据来源我们选取了江苏省各市的GDP、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作为数据来源。

这些数据均来自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年度报告,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

2、方法选择考虑到数据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我们选择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的相似性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在聚类分析中,我们使用了K-means算法,这是一种常见的聚类算法,能够根据设定的类别数,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三、结果与分析1、数据预处理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处理以及标准化处理等。

经过预处理后的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江苏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2、聚类分析结果我们设定类别数为3,对江苏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

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最终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聚类结果。

该结果将江苏省各市划分为三个类别:高发展水平市、中发展水平市和低发展水平市。

3、结果分析(1)高发展水平市:这一类别的城市主要包括南京、苏州和无锡等城市。

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各项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些城市的经济结构较为合理,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较高,显示出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2)中发展水平市:这一类别的城市主要包括常州、南通、徐州等城市。

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之上,但相较于高发展水平市还存在一定差距。

聚类分析应用范例

聚类分析应用范例

安徽工程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论文)专业:题目: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农村消费状况探索作者姓名: ***指导老师:成绩:年月日摘要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解决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近30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科研生产的迫切需要,多元统计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已经成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是最大的消费群体,进行研究时要处理大量的复杂信息,因此运用统计方法探索农村消费状况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首先从我国农村消费现状入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农村消费支出结构水平进行分类比较研究,以得出各因素对农村消费状况影响程度,进而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并提出增加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一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二是提高消费者素质;三是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四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五是统筹协调发展。

本文所研究的农村消费状况就受多种因素支配,各种因素之间也常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制约。

需要分析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片面的,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等问题,多元统计分析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工具。

因而利用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农村;消费;聚类分析引言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在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1]。

”党中央正式把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作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不仅体现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居民生活所带来的显著变化,更体现了整个中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的增长,借此稳定中国的经济基础,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

聚类分析案例范文

聚类分析案例范文

聚类分析案例范文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它通过将数据集中的观测值分成不同的组或簇来发现数据之间的内在结构和相似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集,发现隐藏的模式和关联性,并且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市场细分、社交网络分析、生物信息学和图像处理等。

以下是一个关于使用聚类分析方法的案例研究,该案例介绍了如何使用聚类分析来帮助一家电商企业在众多商品中挖掘潜在的市场细分。

背景介绍:电商企业销售了大量商品,这些商品拥有不同的特征和属性。

该企业希望利用这些数据来了解他们的客户,并为不同的产品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推广和营销策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决定使用聚类分析方法来将客户细分成不同的群组,并理解他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数据收集:该企业从其销售系统中收集了一份包含多个属性的数据集。

这些属性包括:年龄、性别、购买历史、购买频率、平均订单金额等。

这些属性可以反映客户的购买行为和偏好。

数据预处理: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对缺失值进行处理、进行数值归一化等。

然后,根据业务需求,选择适当的聚类算法和合适的距离度量方法。

聚类分析过程:在本案例中,采用了一种常见的聚类方法--K均值聚类算法,该算法通过计算数据点之间的欧氏距离来度量它们之间的相似度。

首先,选择合适的K值(聚类簇的个数)。

然后,在初始阶段,随机选择K个点作为聚类中心。

再通过计算每个数据点与聚类中心的距离,并将其归类到最近的聚类簇。

接下来,根据已经分配到每个聚类中的数据点,重新计算新的聚类中心。

这个过程将迭代,直到达到停止准则,如聚类中心不再变化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聚类结果分析:在完成聚类过程后,可以根据每个聚类中心的特征和属性,对数据集进行可视化和解释。

这将帮助企业理解各个群组的特征和差异,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洞察力。

进而,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群组的特征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提高销售和客户满意度。

总结:通过使用聚类分析方法,该电商企业成功地将其客户细分为几个不同的群组。

聚类分析实例分析题(推荐文档)

聚类分析实例分析题(推荐文档)

5.2酿酒葡萄的等级划分5.2.1葡萄酒的质量分类由问题1中我们得知,第二组评酒员的的评价结果更为可信,所以我们通过第二组评酒员对于酒的评分做出处理。

我们通过excel计算出每位评酒员对每支酒的总分,然后计算出每支酒的10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总的对于这支酒的等级评价。

通过国际酿酒工会对于葡萄酒的分级,以百分制标准评级,总共评出了六个级别(见表5)。

在问题2的计算中,我们求出了各支酒的分数,考虑到所有分数在区间[61.6,81.5]波动,以原等级表分级,结果将会很模糊,不能分得比较清晰。

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化等级。

为此我们重新细化出5个等级,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还对等级进行降序数字等级(见表6)。

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关于葡萄酒的分级表格(见表7):考虑到葡萄酒的质量与酿酒葡萄间有比较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保留葡萄酒质量对于酿酒葡萄的影响,先单纯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类,然后在通过葡萄酒质量对酿酒葡萄质量的优劣进一步进行划分。

5.2.2建立模型在通过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分类的过程,我们用到了聚类分析方法中的ward 最小方差法,又叫做离差平方和法。

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

为了将样品进行分类,就需要研究样品之间关系。

这里的最小方差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一个样品看作P 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的定义距离,距离较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归为不同的类。

面对现在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元素的分类,连要分成几类都不知道。

现在我们将用SAS 系统里面的stepdisc 和cluster 过程完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元素对象的分类问题。

建立数据阵,具体数学表示为:1111...............m n nm X X X X X ⎡⎤⎢⎥=⎢⎥⎢⎥⎣⎦(5.2.1) 式中,行向量1(,...,)i i im X x x =表示第i 个样品;列向量1(,...,)'j j nj X x x =’,表示第j 项指标。

聚类分析案例

聚类分析案例

聚类分析案例聚类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它能够将数据集中的观测值划分为若干个类别,使得同一类别内的观测值相似度较高,不同类别之间的观测值相似度较低。

聚类分析在市场细分、社交网络分析、医学图像分析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的案例来介绍聚类分析的应用过程。

案例背景:某电商平台希望对其用户进行细分,以便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精准推荐商品。

为此,他们收集了用户的浏览、购买、评价等行为数据,希望通过聚类分析将用户分成不同的群体。

数据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

去除缺失值、异常值,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消除不同维度之间的量纲影响。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以便更好地展现数据的内在结构。

模型选择:在数据准备完成后,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

常见的聚类算法包括K均值聚类、层次聚类、密度聚类等。

在本案例中,我们选择了K均值聚类算法,因为该算法简单易实现,并且适用于大规模数据。

聚类分析:经过数据准备和模型选择后,我们开始进行聚类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聚类的数量K。

这里我们可以采用肘部法则、轮廓系数等方法来确定最佳的K值。

然后,我们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分组,得到每个用户所属的类别。

结果解释:得到聚类结果后,我们需要对每个类别进行解释和分析。

通过对每个类别的特征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揭示出不同类别用户的行为特点和偏好。

比如,某一类用户可能更倾向于购买高价值商品,而另一类用户更注重商品的品质和口碑。

应用建议:最后,我们可以根据聚类结果给出相应的应用建议。

比如,对于高价值用户群体,电商平台可以加大对其的推荐力度,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对于偏好品质和口碑的用户群体,可以加强品牌营销和口碑传播,以吸引更多类似用户。

总结:通过本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聚类分析在用户细分和个性化推荐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聚类分析,电商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提供更精准的推荐服务,从而提升用户满意度和交易量。

聚类分析应用案例

聚类分析应用案例

聚类分析应用案例
简介
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研究方法,旨在将数据样本划分为具有相似特征的群组或类别。

在许多领域中,聚类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信息检索等任务。

本文将介绍聚类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案例。

零售行业中的市场细分
零售行业需要了解其客户群体的特征以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顾客细分为不同的群组,例如消费惯相似的群体、购买力相近的群体等。

基于这些细分结果,零售商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医疗领域中的疾病分类
在医疗领域,聚类分析可以用于疾病分类和诊断。

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等信息进行聚类,可以将患者群体划分为具有相似疾病特征的子群。

这有助于医生进行更精确的诊断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社交媒体分析中的用户群体划分
在社交媒体分析中,聚类分析可用于划分用户群体,了解不同用户的兴趣、行为模式和需求。

以这些群体为基础,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目标用户,并设计出更精准的推广活动和产品策略。

金融领域中的风险管理
在金融领域,聚类分析可以用于风险管理。

通过对客户的财务信息、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聚类,可以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群体。

这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识别高风险客户,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总结
聚类分析是一种强大而灵活的数据分析工具,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其在零售行业、医疗领域、社交媒体分析和金融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聚类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内在结构、找到相似的群体,并基于这些群体进行个性化的决策和策略制定。

聚类分析法经典案例

聚类分析法经典案例

聚类分析法经典案例
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能够将相似的观察对象分为一组,并将不相似的对象分为不同的组。

下面将介绍一个经典的聚类分析案例。

在电信行业,客户流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降低客户流失率,一家电信公司希望通过聚类分析来识别客户流失的特征,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首先,该公司收集了一些客户数据,如客户的年龄、性别、月平均消费金额、通话时长等。

然后,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客户分为不同的组。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采用k-means聚类算法。

通过聚类分析,该公司发现了三个客户群体。

第一组客户是高消费高通话客户,他们的平均消费金额和通话时长都很高。

第二组客户是低消费低通话客户,他们的平均消费金额和通话时长都很低。

第三组客户是高消费低通话客户,他们的平均消费金额很高,但通话时长很低。

利用聚类分析的结果,该公司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对于高消费高通话客户,他们可能是该公司的忠诚客户,可以通过提供一些优惠或奖励来保持他们的忠诚度。

对于低消费低通话客户,可以通过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套餐或增加服务内容来激发他们的消费需求。

对于高消费低通话客户,可以通过了解他们的通话行为,推出更适合他们的通话套餐,以增加他们的通话时长。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聚类分析在客户流失预测和营销策略中的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识别不同类型的客户,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降低客户流失率。

聚类分析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金融、医疗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聚类分析实例

聚类分析实例

聚类分析实例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k-means聚类”——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一、概要分类作为一种监督学习方法,要求必须事先明确知道各个类别的信息,并且断言所有待分类项都有一个类别与之对应。

但是很多时候上述条件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在处理海量数据的时候,如果通过预处理使得数据满足分类算法的要求,则代价非常大,这时候可以考虑使用聚类算法。

聚类属于无监督学习,相比于分类,聚类不依赖预定义的类和类标号的训练实例。

本文介绍一种常见的聚类算法——k 均值和k 中心点聚类,最后会举一个实例:应用聚类方法试图解决一个在体育界大家颇具争议的问题——中国男足近几年在亚洲到底处于几流水平。

二、聚类问题所谓聚类问题,就是给定一个元素集合D,其中每个元素具有n 个可观察属性,使用某种算法将D 划分成k 个子集,要求每个子集内部的元素之间相异度尽可能低,而不同子集的元素相异度尽可能高。

其中每个子集叫做一个簇。

与分类不同,分类是示例式学习,要求分类前明确各个类别,并断言每个元素映射到一个类别,而聚类是观察式学习,在聚类前可以不知道类别甚至不给定类别数量,是无监督学习的一种。

目前聚类广泛应用于统计学、生物学、数据库技术和市场营销等领域,相应的算法也非常的多。

本文仅介绍一种最简单的聚类算法——k 均值(k-means)算法。

三、概念介绍区分两个概念:hard clustering:一个文档要么属于类w,要么不属于类w,即文档对确定的类w是二值的1或0。

soft clustering:一个文档可以属于类w1,同时也可以属于w2,而且文档属于一个类的值不是0或1,可以是这样的小数。

K-Means就是一种hard clustering,所谓K-means里的K就是我们要事先指定分类的个数,即K个。

k-means算法的流程如下:1)从N个文档随机选取K个文档作为初始质心2)对剩余的每个文档测量其到每个质心的距离,并把它归到最近的质心的类3)重新计算已经得到的各个类的质心4)迭代2~3步直至满足既定的条件,算法结束在K-means算法里所有的文档都必须向量化,n个文档的质心可以认为是这n 个向量的中心,计算方法如下:这里加入一个方差RSS的概念:RSSk的值是类k中每个文档到质心的距离,RSS是所有k个类的RSS值的和。

模糊聚类案例分析(DOC)

模糊聚类案例分析(DOC)

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论文题目:模糊聚类方法案例分析小组成员:王季光宋申辉兰洁陈倩芸肖仑杨洋吴云峰2013年10 月27 日模糊聚类分析方法1.1距离和相似系数为了将样品(或指标)进行分类,就需要研究样品之间关系。

目前用得最多的方法有两个:一种方法是用相似系数,性质越接近的样品,它们的相似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而彼此无关的样品,它们的相似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零。

比较相似的样品归为一类,不怎么相似的样品归为不同的类。

另一种方法是将一个样品看作P 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定义距离,距离越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归为不同的类。

但相似系数和距离有各种各样的定义,而这些定义与变量的类型关系极大,因此先介绍变量的类型。

由于实际问题中,遇到的指标有的是定量的(如长度、重量等),有的是定性的(如性别、职业等),因此将变量(指标)的类型按以下三种尺度划分: 间隔尺度:变量是用连续的量来表示的,如长度、重量、压力、速度等等。

在间隔尺度中,如果存在绝对零点,又称比例尺度,本书并不严格区分比例尺度和间隔尺度。

有序尺度:变量度量时没有明确的数量表示,而是划分一些等级,等级之间有次序关系,如某产品分上、中、下三等,此三等有次序关系,但没有数量表示。

名义尺度:变量度量时、既没有数量表示,也没有次序关系,如某物体有红、黄、白三种颜色,又如医学化验中的阴性与阳性,市场供求中的“产”和“销”等。

不同类型的变量,在定义距离和相似系数时,其方法有很大差异,使用时必须注意。

研究比较多的是间隔尺度,因此本章主要给出间隔尺度的距离和相似系数的定义。

设有n 个样品,每个样品测得p 项指标(变量),原始资料阵为px x x np n n p p n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122221112112121 ⎥⎥⎥⎥⎥⎦⎤⎢⎢⎢⎢⎢⎣⎡=其中(1,,;1,,)ij x i n j p ==为第i 个样品的第j 个指标的观测数据。

聚类分析及其应用案例

聚类分析及其应用案例

聚类分析及其应用案例聚类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它能将一组数据根据相似性进行分组。

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数据集中的隐藏模式、结构和关系,从而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介绍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一个应用案例来说明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聚类分析的目标是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如样本、观测值)分成不同的组,使得组内的对象相似度较高,而组间的对象相似度较低。

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有两种方法:基于原型的聚类和基于密度的聚类。

1. 基于原型的聚类基于原型的聚类方法假设数据集中的每个组都有一个原型,这个原型可以是一个样本或一个向量。

常见的基于原型的聚类方法有K均值聚类和K中心点聚类。

K均值聚类是一种常用的聚类方法,它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分成K个组,每个组都有一个中心点,使得组内对象到中心点的距离最小。

K均值聚类的过程包括初始化K个中心点、计算每个对象与中心点的距离、更新中心点的位置,直到达到收敛条件。

K中心点聚类是K均值聚类的变种,它将中心点定义为每个组中对象到其他组的最小距离。

K中心点聚类的优点是对异常值不敏感,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2. 基于密度的聚类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通过计算对象之间的密度来确定聚类结果。

常见的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有DBSCAN和OPTICS。

DBSCAN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它通过定义一个对象的邻域半径和最小邻居数来确定核心点、边界点和噪声点。

DBSCAN的聚类结果不受数据集中对象的顺序影响,并且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

OPTICS是DBSCAN的改进算法,它通过计算对象之间的可达距离来确定聚类结果。

OPTICS能够发现不同密度的聚类,并且不需要预先指定邻域半径和最小邻居数。

二、聚类分析的应用案例聚类分析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市场细分、社交网络分析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

以下是一个以市场细分为例的应用案例。

假设某公司想要将其客户分成不同的市场细分,以便更好地进行定向营销。

聚类分析简单例子

聚类分析简单例子

1 D n p nq
2 pq
X i Gp X j G j

2 dij
(5.20)
设聚类的某一步将 G p 和 Gq 合并为 Gr ,则任一类类 Gk 与 Gr 的 距离为:
1 D nk nr
2 kr
X iபைடு நூலகம்Gk X j Gr

2 dij
1 2 2 ( dij dij ) nk nr X i Gk X j Gp X i Gk X j Gq
np nr D
2 kp
nq nr
2 Dkq
(5.21)
类平均法的聚类过程与上述方法完全类似,这里就不在详述了。
6. 可变类平均法 由于类平均法中没有反映出Gp和Gq之间的距离Dpq的影响, 因此将类平均法进一步推广,如果将Gp和Gq合并为新类Gr, 类Gk与新并类Gr的距离公式为:
D (1 )(
表5.1
(2)D(0)中最小的元素是D12=D56=1,于是将G1和G2合 并成G7,G5和G6合并成G8,并利用(5.12)式计算新类与其 它类的距离D(1) ,见表5.2
G7 0 3 5 7 G3 0 2 4 0 2 0 G4 G8
G7 G3 G4 G8
表5.2
(3)在D(1)中最小值是D34=D48=2,由于G4与G3合并, 又与G8合并,因此G3、G4、G8合并成一个新类G9,其与其 它类的距离D(2) ,见表5.3
1. 最短距离法 定义类Gi与Gj之间的距离为两类最近样品的距离,即为
Dij
X i Gi , X j G j
min
d ij
(5.11)
设Gk类与合并成一个新类记为Gr,则任一类与的距离为

聚类分析简单例子

聚类分析简单例子
np nr D
2 kp
nq nr
2 Dkq
(5.21)
类平均法的聚类过程与上述方法完全类似,这里就不在详述了。
6. 可变类平均法 由于类平均法中没有反映出Gp和Gq之间的距离Dpq的影响, 因此将类平均法进一步推广,如果将Gp和Gq合并为新类Gr, 类Gk与新并类Gr的距离公式为:
D (1 )(
G7 G7 G9
表5.3
G9 0
0 3
(4)最后将G7和G9合并成G10,这时所有的六个样品聚为一 类,其过程终止。 上述聚类的可视化过程见图5.1所示,横坐标的刻度表示并 类的距离。这里我们应该注意,聚类的个数要以实际情况所 定,其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讨论。
图5.1 最短距离聚类法的过程
2. 最长距离法 定义类 Gi 与 G j 之间的距离为两类最远样品的距离,即 为
Xk 2 Xk
np nr
Xp 2 Xk
nq nr
Xq Xk
1 2 2 2 (n p X X 2 n n X X n p p p q p q q Xq Xq) nr

1 X k (n p X k X k nq X k X k ) 代入上式,有 利用 X k nr np 2 Xk 2Xk X p X Dkr ( X k pX p) nr
2 kr
np nr
D
2 kp
nq nr
2 2 Dkq ) Dpq
(5.22)
其中是可变的且 <1,称这种系统聚类法为可变类平均法。
7.可变法 针对于中间法而言,如果将中间法的前两项的系数也依赖 于 ,那么,如果将 G p 和 Gq 合并为新类 Gr ,类 Gk 与新 并类 Gr 的距离公式为: 1 2 2 2 2 (5.23) Dkr ( Dkp Dkq ) D pq 2 其中 是可变的,且 1 。显然在可变类平均法中取

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案例

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案例

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案例⼀、案例背景随着现代⼈⼒资源管理理论的迅速发展,绩效考评技术⽔平也在不断提⾼。

绩效的多因性、多维性,要求对绩效实施多标准⼤样本科学有效的评价。

对企业来说,对上千⼈进⾏多达50~60个标准的考核是很常见的现象。

但是,⽬前多标准⼤样本⼤型企业绩效考评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资源管理从业⼈员。

为此,有必要将当今国际上最流⾏的视窗统计软件SPSS应⽤于绩效考评之中。

在分析企业员⼯绩效⽔平时,由于员⼯绩效⽔平的指标很多,各指标之间还有⼀定的关联性,缺乏有效的⽅法进⾏⽐较。

⽬前较理想的⽅法是⾮参数统计⽅法。

本⽂将列举某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考核标准,采⽤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法,⽐较出各员⼯绩效⽔平,从⽽为企业绩效管理提供⼀定的科学依据。

最后采⽤判别分析建⽴判别函数,同时与原分类进⾏⽐较。

聚类分析⼆、绩效考评的模型建⽴1、为了分析某企业绩效⽔平,按照综合性、可⽐性、实⽤性和易操作性的选取指标原则,本⽂选择了影响某企业绩效⽔平的成果、⾏为、态度等6个经济指标(见表1)。

2、对某企业,搜集整理了28名员⼯2009年第1季度的数据资料。

构建1个28×6维的矩阵(见表2)。

3、应⽤SPSS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先对变量进⾏及主成分分析,找到样本的主成分及各变量在成分中的得分。

去结果中的表3、表4、表5备⽤。

表 5成份得分系数矩阵a成份1 2Zscore(X1) .227 -.295Zscore(X2) .228 -.221Zscore(X3) .224 -.297Zscore(X4) .177 -.173Zscore(X5) .186 .572Zscore(X6) .185 .587提取⽅法 :主成份。

构成得分。

a. 系数已被标准化。

4、从表3中可得到前两个成分的特征值⼤于1,分别为3.944和1.08,所以选取两个主成分。

根据累计贡献率超过80%的⼀般选取原则,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了83.74%的⽔平,表明原来6个变量反映的信息可由两个主成分反映83.74%。

聚类分析简单例子

聚类分析简单例子

聚类结果优化策略
特征选择
选择与聚类任务相关的特征,去除冗余和无 关特征,提高聚类效果。
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和参数
针对数据集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并 调整算法参数以达到最佳聚类效果。
特征变换
通过降维或升维技术,将原始特征转换为更 有利于聚类的特征空间。
集成聚类
将多个聚类结果集成起来,得到更稳定和可 靠的聚类结果。
聚类结果的解释性
当前聚类算法往往缺乏对聚类结果的解释性,使 得用户难以理解聚类结果的含义。未来可以研究 如何提高聚类结果的解释性,使得聚类分析更加 易于理解和应用。
高维数据聚类
随着数据维度的增加,传统聚类算法可能会面临 “维数灾难”的问题。未来可以研究专门针对高 维数据的聚类算法,以提高聚类的准确性和效率 。
初始化
选择K个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分配数据点
计算每个数据点与K个聚类中心 的距离,将其分配给最近的聚 类中心。
更新聚类中心
重新计算每个聚类的中心点, 即该类中所有数据点的均值。
迭代
重复分配数据点和更新聚类中 心的步骤,直到聚类中心不再 发生变化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层次聚类算法原理
01
02
03
04
初始化
将每个数据点视为一个独立的 簇。
合并簇
计算每对簇之间的距离,将距 离最近的两个簇合并为一个新
的簇。
更新距离
重新计算新簇与其余簇之间的 距离。
迭代
重复合并簇和更新距离的步骤 ,直到达到预设的簇数量或簇 之间的距离超过某个阈值。
DBSCAN算法原理
初始化
选择任意一个未访问过的数据点作为种子 点。
标记噪声点
数据准备

聚类分析法经典案例

聚类分析法经典案例

聚类分析法经典案例聚类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分组,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内在规律和特征。

在实际应用中,聚类分析法被广泛运用于市场营销、社交网络分析、医学诊断、图像处理等领域。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聚类分析法的经典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市场营销领域的案例。

某公司想要对其客户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

他们收集了客户的消费行为、年龄、性别、地理位置等数据,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客户进行了分组。

通过分析,他们发现客户可以被分为三大类,高消费高端用户、中等消费稳定用户和低消费新用户。

有了这些分类信息,公司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提高市场营销效率。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社交网络分析的案例。

一家社交媒体公司希望了解用户在平台上的行为和兴趣,以便更好地推荐内容和广告。

他们利用用户的浏览记录、点赞行为、评论信息等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法将用户分为几个群体。

通过分析,他们发现用户可以被分为电影爱好者、音乐迷、美食达人等不同类型的群体。

有了这些分类信息,社交媒体公司可以更精准地为用户推荐内容和广告,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广告点击率。

再次,我们来看一个医学诊断的案例。

医院收集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史等数据,希望通过聚类分析法对患者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分析,他们发现患者可以被分为几个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群体。

有了这些分类信息,医生可以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图像处理的案例。

一家无人驾驶车辆公司希望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交通管理和安全预警。

他们利用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法将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进行分类。

通过分析,他们可以更准确地识别不同类型的车辆和行人,并做出相应的交通管理和安全预警措施。

通过以上经典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聚类分析法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

聚类分析实例

聚类分析实例

聚类分析实例一、聚类分析例1、为深入了解我国人口的文化程度状况,现利用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聚类分析。

分析选用了三个指标:(1)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DXBZ);(2)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CZBZ);(3)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WMBZ),分别用来反映较高、中等、较低文化程度人口的状况,原始数据如下表:(%)例2、根据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对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类。

这里选取了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拉美国家、亚洲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等不同类型的20个国家作聚类分析。

描述信息基础设施的变量主要的有六个:call——千人拥有电话号码,movecall——每千户居民蜂窝移动电话,fee——高峰时期每三分钟国际电话成本,computer——每千人拥有的计算机数,mips——每千人中计算机功率,net——每千人互联网例3、为了研究1982年全国各地区农民家庭收支的分布规律,根据抽样调查资料进行分类处理,共抽取28个省、市、自治区的样本,每个样本有六个指标,这六个指标反映了平均每人生活消费的支出情况,其原始数据见表3。

例4为了研究世界各国森林、草原资源的分布规律,共抽取了21个国家的数据,每个国家例5 若要从沪市的蒲发银行、齐鲁石化、东北高速、武钢股份、东风汽车等53家上市公司中优选适合开放式基金组合投资的10只股票,我们以总股本和流通股本为分类标志,根据这53家公司的总股本和A股流通股本数据(见表5.3),用聚类分析法将它们分成若干类,再从各类公司中选出比较活跃的股票建立股票池。

表5.3 53家上市公司股本资料单位:十万股例6沪市上市公司2001年末总股本在10000—12000万股、流通股本在3600—5050万股之间共有23家(对于股本结构在其它范围内的上市公司,用雷同的方法,可以建立相应的每股收益预测模型),各公司2000年及2001年有关的财务数据见表。

聚类分析的案例分析

聚类分析的案例分析

《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报告班级:学号:姓名:聚类分析的案例分析摘要本文主要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运用系统聚类法和K均值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实现聚类分析及其运用。

利用聚类分析研究某化工厂周围的几个地区的气体浓度的情况,从而判断出这几个地区的污染程度。

经过聚类分析可以得到,样本6这一地区的气体浓度值最高,污染程度是最严重的,样本3和样本4气体浓度较高,污染程度也比较严重,因此要给予及时的控制和改善。

关键词:SPSS软件聚类分析学生成绩一、数学模型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认为各个样本和所选择的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

可以根据这些相似性把相似程度较高的归为一类,从而对其总体进行分析和总结,判断其之间的差距。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这几个样本之间定义其之间的距离,在多个变量之间定义其相似系数,距离或者相似系数代表着样本或者变量之间的相似程度。

根据相似程度的不同大小,将样本进行归类,将关系较为密切的归为一类,关系较为疏远的后归为一类,用不同的方法将所有的样本都聚到合适的类中,这里我们用的是最近距离法,形成一个聚类树形图,可据此清楚的看出样本的分类情况。

K均值法是将每个样品分配给最近中心的类中,只产生指定类数的聚类结果。

二、数据来源《使用多元统计分析》第一版164页第6题我国山区有一某大型化工厂,在该厂区的邻近地区中挑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8个大气取样点,在固定的时间点每日4次抽取6种大气样本,测定其中包含的8个取样点中每种气体的平均浓度,数据如下表。

试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取样点及大气污染气体进行分类。

三、建立数学模型一、运行过程(一)系统聚类分析在SPSS界面对上述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如图1和图2所示,进行最近距离分类。

图1图2(二)K均值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如下图所示:图3图4图5二、运行结果(一)聚类树形图图6由图可以看出,将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设定的分为了二类到三类。

若分为两类则样本6为一类,其他为一类;若分为三类则将样本四分离出来,其他分为一类。

聚类分析实例讲解

聚类分析实例讲解

聚类分析实例讲解Lab 6 聚类分析一、分析背景Chrysler公司为了赢得市场竞争地位,打算推出新产品Viper,该种产品的目标客户是雅皮士阶层。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人群的心理特征,定位自己的产品,吸引目标客户,Chrysler公司举行了一次市场调研。

讨论者使用九点量表测量400名被试者对30项陈述的态度,从而了解这些目标客户的心理特征。

调研还咨询被试者对Dodge Viper型汽车的态度来测量标准变量,标准变量的测量通过九点量表来测试消费者对“我情愿购买Chrysler公司生产的Dodge Viper型汽车”的态度。

本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聚类分析,将原始变量分离聚成三类和四类,比较两种办法的效果。

同时,比较使用原始变量得到的聚类结果和使用因子得分得到的聚类结果,看哪一种办法能更好地解释数据。

二、分析结果1、按照原始变量举行的聚类分析首先按照原始变量举行聚类分析,因为样本数较大,采纳迭代聚类法,分离将样本聚为三类和四类,下面是聚类分析的结果比较。

表1 聚为三类后的组重心表2 聚为四类后的组重心表3 聚为三类的每组样本数表聚为四类的每组样本数表5 聚为三类后组重心之间的距离表6 聚为四类后组重心之间的距离由方差分析的结果(结果略)可知,在聚为三类和四类的分析中,V8,V9,V18,V19,V20和V27的组间差异均大于0.05,结果不显著。

2、按照因子得分举行的聚类分析以下是按照因子得分,采纳迭代法将样本聚为三类和四类的结果:表7 聚为三类后的组重心-.45298 .16364 .29950 .36038 -.22794 -.15239 .28739-.32881 .00765 .25444 .70915 -.87203 .52946 -.29355-.26021 .18363 .11953 -.28471 .00228 .20936 -.18616 .56772-.64844.01414消费因子时尚因子社会因子爱国因子期望因子偏好因子共性因子家庭因子12 3 Cluster表8 聚为三类时的样本数137.000 123.000 140.000400.000 .0001 2 3ClusterValidMissing以下是按照因子得分聚为四类的结果:从以上用因子得分的结果可以看出,聚为三类和四类时八个因子的组间差异都很显著。

聚类分析例子Word版

聚类分析例子Word版

聚类分析例子Word版案例数据源:有20种12盎司啤酒成分和价格的数据,变量包括啤酒名称、热量、钠含量、酒精含量、价格。

【一】问题一:选择那些变量进行聚类?——采用“R型聚类”1、现在我们有4个变量用来对啤酒分类2、先确定用相似性来测度,度量标准选用pearson系数,聚类方法选最远元素,将来的相似性矩阵里的数字为相关系数。

若果有某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接近1或-1,说明两个变量可互相替代。

3、只输出“树状图”就可以了,从proximity matrix表中可以看出热量和酒精含量两个变量相关系数0.903,最大,二者选其一即可,没有必要都作为聚类变量,导致成本增加。

至于热量和酒精含量选择哪一个作为典型指标来代替原来的两个变量,可以根据专业知识或测定的难易程度决定。

(与因子分析不同,是完全踢掉其中一个变量以达到降维的目的。

)这里选用酒精含量,至此,确定出用于聚类的变量为:酒精含量,钠含量,价格。

【二】问题二:20中啤酒能分为几类?——采用“Q型聚类”1、现在开始对20中啤酒进行聚类。

开始不确定应该分为几类,暂时用一个3-5类范围来试探,这一回用欧式距离平方进行测度。

2、主要通过树状图和冰柱图来理解类别。

最终是分为4类还是3类,这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专业知识和最初的目的来识别。

我这里试着确定分为4类。

选择“保存”,则在数据区域内会自动生成聚类结果。

【三】问题三:用于聚类的变量对聚类过程、结果又贡献么,有用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1、聚类分析除了对类别的确定需讨论外,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分类变量到底对聚类有没有作用有没有贡献,如果有个别变量对分类没有作用的话,应该剔除。

2、这个过程一般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判断。

注意此时,因子变量选择聚为4类的结果,而将三个聚类变量作为因变量处理。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个聚类变量sig值均极显著,我们用于分类的3个变量对分类有作用,可以使用,作为聚类变量是比较合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聚类分析的案例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运用系统聚类法和K均值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
从而实现聚类分析及其运用。利用聚类分析研究某化工厂周围的几个地区的
气体浓度的情况,从而判断出这几个地区的污染程度。
经过聚类分析可以得到,样本6这一地区的气体浓度值最高,污染程度是最严
重的,样本3和样本4气体浓度较高,污染程度也比较严重,因此要给予及时的
控制和改善。
关键词:SPSS软件聚类分析学生成绩
一、数学模型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认为各个样本与所选择的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
似性。可以根据这些相似性把相似程度较高的归为一类,从而对其总体进行分析
和总结,判断之间的差距。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这几个样本之间定义其之间的距离,在多个变量之
二、数据来源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第一版164页第6题
我国山区有一某大型化工厂,在该厂区的邻近地区中挑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8个大气取样点,在固定的时间点每日4次抽取6种大气样本,测定其中包含的
8个取样点中每种气体的平均浓度,数据如下表。试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取样点及
大气污染气体进行分类。
三、建立数学模型
一、运行过程
1
间定义其相似系数,距离或者相似系数代表着样本或者变量之间的相似程度。根
据相似程度的不同大小,将样本进行归类,将关系较为密切的归为一类,关系较
为疏远的后归为一类,用不同的方法将所有的样本都聚到合适的类中,这里我们
用的是最近距离法,形成一个聚类树形图,可据此清楚的看出样本的分类情况。
K均值法是将每个样品分配给最近中心的类中,只产生指定类数的聚类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