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质数与合数》课时教学设计
生:两个整数相乘,整两个数都叫作积的因数。
生:展示1-20的全部因数。
生: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活动意图:
环节二: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学生活动:
生:说发现。
生:说明分为几类,分类原因。
④交流与反思: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教学准备: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师: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
师:我们一起来找出1-20个数的全部因数。
师:那么根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可以怎么分类呢?
(2)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3)两个数都是质数的连续自然数是( )和( )。
学生活动: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活动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在习题中加深对质数和合数的理解与判断。
5.作业设计
完成数学书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6.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生:说明原因。
2.运用的排除法(筛选法)
活动意图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将1-20的数分为三类,并找出分类规律,然后根据定义,将1-100的数中的质数找出,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环节三:巩固练习
通过刚才的学习解决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还有什么疑问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好,请看第一关: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质数、合数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质数、合数的判定方法。
3.能够分解合数为质数的乘积。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质数、合数的概念及判定方法。
2.分解合数为质数的乘积。
三、教学内容1. 质数和合数的定义•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称为质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数称为合数。
2. 质数和合数的判定方法•质数判定:一个大于1的数,如果它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他因数,那么这个数是质数。
•合数判定:一个大于1的数,如果它可以被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的其他数整除,那么这个数是合数。
3. 分解合数为质数的乘积•将合数分解为各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为了引起学生对质数与合数的兴趣,可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展示质数和合数的区别。
2. 讲解•详细讲解质数和合数的定义。
•演示质数和合数的判定方法。
•指导学生如何分解合数为质数的乘积。
3. 练习•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判定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或将合数进行分解。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质数和合数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搜集生活中的质数和合数的例子。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在质数和合数的判定上存在理解困难,下节课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朶对贵校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与我联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运用因数和倍数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
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之间的区别。
2.能正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教师可通过一个小故事或问题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
1.教师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相关例题。
3. 练习
1.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自主练习求因数和倍数。
第二课时
1. 复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复习前一课时的知识点,互相交流讨论。
2. 学习
1.教师讲解如何利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相关例题。
3. 拓展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作用。
五、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思考并总结因数和倍数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对因数和倍数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
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②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说出 15 ~ 35 以内的偶数。
④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是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3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3课时 2、5
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数字是否是2或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判断数字是否是2或5的倍数。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和黑板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等。
3.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安静。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关于因数与倍数的知识,引入2、5
的倍数的概念。
2.新知识讲解:
–2的倍数:所有个位数是0、2、4、6、8的数字为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数是0或者5的数字为5的倍数。
3.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黑板上判断一些数字是否是2或5的倍数。
–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
4.拓展延伸:给学生提供一些扩展问题,让学生运用2、5的倍数的特
征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总结2、5的倍数的特征,强化学生的记忆。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上关于2、5的倍数的练习题。
2.思考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判断其中的数字是否是2或5的倍数。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练习加深对2、5的倍数特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教案三篇
【导语】学⽣是数学学习的主⼈,是数学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单元《质数和合数》教案 ⼀、学情分析: 《质数和合数》这⼀课内容⽐较抽象,很难结合⽣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教学,学⽣理解起来有⼀定的难度。
另外,到本节课为⽌,已经出现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有些概念学⽣容易混淆,如学⽣往往把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的概念弄混,教学时应注意让学⽣辨析这些概念。
⼆、教学⽬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能熟练判断质数与合数,能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分析问题的能⼒和应⽤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殊到⼀般的认识发展过程,进⼀步完善学⽣对⾃然数的分类⽅法的掌握,培养学⽣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判断⼀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能运⽤⼀定的⽅法,从不同的⾓度判断、感悟质数合数。
四、教学过程: (⼀)导⼊新课。
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你发现了什么? (学⽣可能回答:1只有1个因数,其余的数都有2个以上因数;2,3,5,7,11,13,17,19这些数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本⾝;……)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个数因数的个数有关。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的话描述1~20各数因数的特点,通过观察学⽣虽然没有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但对这些数已经有了⾃⼰的分类与认识,为之后的分类与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 (⼆)新授 探究⼀:认识质数和合数 师:请同学们按照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分类。
(学⽣可能回答:将1,2,3,5,7,11,13,17,19分为⼀类,它们的因数都是1和它⾃⼰本⾝,其余的数分为⼀类;将1,4,9,16分为⼀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奇数个,其余的分为⼀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偶数个;……) 师:同学们都说得⾮常好,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4页,请你按照它的⽅法分⼀分。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5篇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5页主题图、96页例3、第96页“做一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并能进一步体会利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多样化,体会转化的思想。
考点分析:会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游戏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教学用具:课件、多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的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教师:车窗玻璃的形状是梯形。
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二、通过旧知迁移引出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求吗?1、指名能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及三角形面积公式。
并能简要说出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师揭示转化方法:拼合法、割补法3、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三、揭示课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梯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四、新知探究1、师: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就能找到求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梯形面积,可以怎样转化呢?下面我们就来实践操作一下吧。
2、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看看里面的梯形有什么特点?生:各种梯形,每种两个,每种梯形颜色一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3、5的倍数特征》省级比赛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3、5的倍数特征》省级比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2、3、5的倍数特征,能够正确判断数字是否是2、3、5的倍数,并能进行快速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逻辑。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数字观察和推理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2、3、5的倍数特征进行深入理解。
•培养学生快速判断数字是否是2、3、5的倍数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1.2、3、5的倍数的特征及判断方法。
2.2、3、5的倍数特征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引入2、3、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倍数的规律。
•第二课时:深入探讨2、3、5的倍数的特征,巩固学生的理解。
•第三课时:应用2、3、5的倍数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2、3、5的倍数的特征。
2.互动讨论法: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彼此交流思考,促进思维碰撞。
3.游戏化教学:设计趣味游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2、3、5的倍数特征。
2. 学习•介绍2、3、5的倍数规律,并通过示例帮助学生理解。
3. 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判断一系列数字是否是2、3、5的倍数,并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理解。
2. 学习•深入探讨2、3、5的倍数规律,让学生举例说明特征。
3. 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数字,让其他组员判断是否是2、3、5的倍数。
第三课时1. 复习•复习2、3、5的倍数特征,进行快速回忆。
2. 实践•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2、3、5的倍数规律解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能够进行质数和合数的运算及应用。
二、教学重点1.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和区别。
2.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3.质数和合数的运算。
三、教学内容1.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质数: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数。
•合数:除了1和自身外还能被其他数整除的数。
2. 区分质数和合数•判断质数的方法:除了1和本身外,不能被其他数整除即为质数。
•判断合数的方法:除了1和本身外,能被其他数整除即为合数。
3. 质数和合数的运算•质数与质数相乘得到质数。
•质数与合数相乘得到合数。
•合数与合数相乘得到合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引入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质数和合数的存在。
2. 学习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及区分•介绍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 进行质数和合数的运算•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计算加深对质数和合数运算规律的理解。
4. 总结•结合学生练习的结果,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律,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数是质数还是合数:13、20、37、42。
2.计算以下数的乘积:5×7、11×10、15×25。
六、课后作业1.完成《质数和合数》一节的课后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质数和合数的应用领域。
七、教学反馈•收集学生课后作业,及时纠正错误,巩固学生对质数和合数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质数和合数》的教学教案,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6课时 奇偶性》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6课时奇偶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学习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奇数和偶数的区分方法。
2.难点:通过实际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奇偶数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学生教辅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入奇偶性的概念,让学生预习。
2.复习前几课的知识,为奇偶性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步:讲解1.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2.通过实例讲解奇偶性的判断过程,并巩固学生的理解。
第三步: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练习。
2.分组讨论并展示答案,加深学生对奇偶性的理解。
第四步:巩固1.以游戏形式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对奇偶数的识别速度。
2.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1.总结奇偶性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复习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奇偶数的知识解题。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册上关于奇偶性的练习题目。
2.拓展思维:请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字,判断其奇偶性并记录下来。
本节课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理论讲解、实例演练和游戏练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奇偶性的概念。
希望学生在课后能够巩固所学知识,丰富数学思维,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能灵活选择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理解感悟质数、合数的含义;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能运用一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判断、感悟质数、合数。
教学过程:一、情景体验师:上课前老师给大家送来了礼物!(出示百宝箱)大家想要吗?生:想。
师:可是这个百宝箱安装的是密码锁,没有密码就打不开,你们能根据提示猜出密码打开百宝箱吗?师: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它的第一位既是6的因数又是6的倍数,第二位是最小的质数,第三位是最小的合数。
生: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师:质数和合数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质数与合数)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准备题:1.找出下面每组数中的质数。
(1)19 、29、 39、 49;(2)5、 15、 25、 35。
2.用“O”圈出表中所有的质数,用“△”圈出表中所有的偶数。
21 22 23 24 25 26 37 38 29 30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师:上节课我们刚刚学完了因数与倍数。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质数与合数,以便于我们区分这些数。
师:因数是指一个数的约数,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没有倍数就不存在因数,没有因数也不存在倍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同学们,今天有幸给大家上一节数学课,此刻我们是什么关系呢?嗯,师生关系。
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
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学关系。
人与人之间有着好多种关系,就如我们的师生关系一样,可是上完这节课后,我更想和同学们成为220 与284 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和学生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感知有些关系单独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课始给学生创造一个220 与284 的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走进今天的课堂。
】一、由“数”引入新知师:同学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们每天都在和数打交道,那我们到底研究过哪些数呢?一起来回顾一下,请看。
在数的星空里,有我们曾经研究过的数,不同的数有着不同的含义,这里有我们学过的整数、分数,还有小数。
有了对数的认识,后来我们学会了用数和运算符号一起表示各种不同的算式,不同算式就表示不同的数量关系,大家看,这里有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还有除法。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藏在数和算式中的奥秘。
(视频播放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对数的认识,再由对数的认识转移到算式中来,从而引出今天教学的“因数与倍数”是隐藏在算式中的数与数的关系)二、自主学习,认识因数与倍数师: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准备球操表演,要求排成每行一样多的队形。
你有几种排法呢?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画在练习本上,如果能用算式表示出你的想法就更棒了。
(学生画出来,并列算式)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生:我画的是圆圈,每排6 个,画了2 排,算式是6×2=12。
师:嗯,你是排数×每排人数=总数。
哪种排法也可以用这个算式呢?生:每排2 个,有6 排。
师:那么这两种排法我都用2×6=12 表示可以吗?生:可以。
师:还有其他不同的排法吗?(学生列出了1×12=12、2×6=12、3×4=12、12÷1=12、12÷2=6、12÷3=4)师:同学们可真厉害,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我都把它们一一记录了下来。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 2、5、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2.2、5、3的倍数的特征第1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教科书P9例1,完成教科书P9“做一做”和P11“练习三”中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能准确判断2、5的倍数,促进数感的发展。
2.了解奇数与偶数,能准确判断奇数与偶数。
3.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活动,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教学准备课件,每名学生一张百数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设疑导入1.复习回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因数,什么叫倍数?师:关于倍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能举例说说吗?【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能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举例表述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并能说出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知道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举出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重点回顾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打基础。
2.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关于倍数的知识,真棒!关于倍数的知识,我还知道很多,不信的话,你们可以考考老师。
你们随便说一个自然数,老师都能快速判断它是不是2或5的倍数。
学生报数,教师快速说出是不是2或5的倍数,同时让学生运用除法知识进行验证。
师:老师厉害吧!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快速判断出来吗?(想)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板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设计意图】创设学生考教师的游戏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快速又准确地进行判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1.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1。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学生随便报数时,教师可以说:“报大一点的,再报大一点的。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把它们圈起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知识之一。
学生在研究本单元之前,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小数等,这些都为本单元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潜在认识,通过本单元的研究,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研究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本单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找倍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系统化。
2.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在研究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非自然数的范围内,这就避免了一些学生不必研究的问题。
这个单元研究的知识,是以后研究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与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1.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属于高年级,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缺乏研究的主动性。
一个班级大约一半的学生能够主动研究,比较喜欢上数学课,研究热情也很高。
2.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遵循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以全面、持续、和谐为发展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符号感和数感。
1.通过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使学生把握数与代数的根蒂根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办理简单的问题。
2.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办理问题。
构成办理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换思惟的惯。
4.积极参与数学研究活动,并能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本单元概念较多,学生不易区分。
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地将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区分这些概念。
3.重视学生的数学研究举动,倡导多样化的研究方式,组织学生在举动中探索和发现数的特征。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2单元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第课时两数之和的奇偶性1.理解和掌握奇数与偶数的特征。
2.通过探究知道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3.能借助直观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4.培养探究能力,积累观察、猜想、归纳等思维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重点】在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过程中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教师准备】PPT课件,两种颜色的正方形教具。
【学生准备】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学具(两种颜色)。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有关偶数和奇数的知识。
老师用PPT出示下面的问题:1.什么样的数是偶数?什么样的数是奇数?2.偶数是2的倍数,那么偶数除以2,余数是几?奇数除以2,余数又是几?3.如果用n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用2n表示,奇数该怎样表示呢?4.偶数、奇数在日常生活中又叫什么数?学生读题思考,在小组里议一议,然后指名回答。
预设生1: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生2:偶数除以2,余数是0(或回答没有余数);奇数除以2,余数是1。
生3:用2n+1(或2n-1)表示。
生4:偶数又叫做双数,奇数又叫做单数。
师:对于上面的问题,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老师还有1个问题:如果用1个正方形表示1,一个接一个摆成两行,偶数总能摆成什么图形?奇数呢?小组里一部分同学用5个正方形摆一摆,另一部分同学用6个正方形摆一摆。
学生用正方形摆图形,老师巡视,把学生摆的图形进行展示。
用5个正方形摆的:用6个正方形摆的: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掷骰子的游戏,骰子上有1~6六个数字,有奇数也有偶数。
(1)游戏规则:一个同学掷,掷出的是数字几,就再加上这个数字。
如果和是奇数,就有奖;如果和是偶数,没有奖,小组里每人掷一次,组长记录下同学们算出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活动,活动结束,组长交上记录单。
师:老师看了组长的记录单,一个得大奖的都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有的同学已经有了猜想,那就是奇数+奇数、偶数+偶数的和不可能是奇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2、3、5的倍数特征 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学历案课题2、5的倍数特征课型新授课时年级班级授课教师设计时间授课时间目标确立依据课标分析1、知道2、3、5的倍数特征。
2、了解奇数和偶数。
3、能找出10以内所有自然数的倍数。
教材分析1、通过自主探索找出并掌握2、3、5的倍数特征。
2、能准确判断2、3、5的倍数,促进数感发展。
学情分析上节课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求倍数的方法,本节课中利用倍数的方法寻找2、3、5的倍数特征。
教学重点掌握2、3、5的倍数特征。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出2、3、5的倍数。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找出并掌握2、3、5的倍数特征。
2、能准确判断2、3、5的倍数。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指向目标一评价任务二指向目标二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学活动环节一复习导入一、写出5个2的倍数。
二、在下面的数中找到4的倍数。
24 35 18 16 32 40 84 8 100三、揭示课题师;本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2、3、5的倍数特征) 环节二教学例1一:出示百数表(一)、把表中5的倍数圈起来,看看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二)、把表中2的倍数圈起来,看看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1、请名学生上台板演。
2、观察并总结特征。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得出结论)3、小结:个位上是0、2、4、6或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4、举例说明:500 222 372500÷2=250222÷2=111372÷2=186师:500、222、372都能被2整除,所以500、222、372都是2的倍数。
如: 350 785 255 125 750350÷5=70785÷5=157125÷5=25750÷5=150师:350 785 255 125 750都能被5整除,所以350 785 255 125 750都是5的倍数。
二、奇数和偶数。
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叫奇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Unit2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Unit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小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 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能够解决简单的小数应用问题。
二、教学重点- 小数的读写和加减运算方法;- 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复- 复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研究小数的加法运算- 利用实际情境引入小数的加法运算;- 通过示例演示小数的加法运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自主完成小数的加法运算练。
3. 研究小数的减法运算-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的减法运算规律;- 通过示例演示小数的减法运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自主完成小数的减法运算练。
4. 小数的应用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小数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情境引入小数的加减运算,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五、教学工具- 小学数学教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北京教育网提供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教学投影仪和计算器。
六、教学评价方法-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记录笔记;- 小组活动成果和讨论质量的评价;- 组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时序安排- 第一课时:复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第二课时:研究小数的加法运算;- 第三课时:研究小数的减法运算;- 第四课时:小数的应用问题。
以上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Unit2教学设计》的内容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教案
5.2.1 因数与倍数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难点:会求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
【学习过程】一、计算下面各题。
12÷2= 9÷5= 30÷6=26÷8 = 8÷3= 19÷7=20÷10= 21÷21= 63÷9=二、自主控索1.你能把上面的这些算式分类吗?为什么?第一类第二类2.认识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3. 选取一个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4.学习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18的因数有 我还会用集合圈表示:练一练: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 18的因数 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1, 说一说你找的方法吧!30的因数有: 36的因数有:我的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
三、课堂达标1.写一写。
15的因数有:,15是的倍数。
2.把方框中的数填入相应的热气球里。
3.幼儿园里有一些小朋友,李老师拿了28颗糖平均分给他们,正好分完。
小朋友的人数可能是多少?【自主评价】自评师评5.2.2 因数和倍数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巩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特征。
2.会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难点:会求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4和5是20的(),20又是4和5的()。
2.12的因数有(),其中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及特征;2.掌握判断质数和合数的方法;3.能够进行简单的质因数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1.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2.质因数分解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1 学生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复习素数概念。
1.2 教师新知介绍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新课——《质数和合数》。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及特征,以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质数:一般地,指大于1的整数,它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没有其他的因数。
比如:2、3、5、7、11等是质数。
•合数:一般地,指大于1的整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的因数。
比如:4、6、8、9等都是合数。
1.3 学生思考老师引入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后,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下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 质数和合数的判断2.1 数字试除法数字试除法判断方法:将可能的质因数依次从小到大地除过去,如果都无法整除,则该数是质数,否则是合数。
让学生自己试着用这个方法判断一下一些数是不是质数或合数。
比如:7、11、15、22等。
2.2 作业巩固将作业整理在一个表格里,让学生自己逐个判断作业中的数是不是质数或合数。
3. 质因数分解3.1 概念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质因数分解的定义,及两个重要概念——素因子和指数。
•质因数分解: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的积的形式。
•素因子:指一种素数。
一个合数可以有若干个素因子。
•指数:用来表示一个素数在质因数分解中出现的次数。
例如:24=2×2×2×3,可以将24分解为2的3次方×3,2和3就是素因子,3是2的指数。
3.2 示例讲解以一个具体的例子为引导,进行质因数分解的演示。
比如分解12,我们可以先将其分解为一个素数2和一个5的积,即12=2×6,然后再将6分解为2和3的积,即12=2×2×3,因此12的质因数分解式为:12=2×2×3。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教案
3.质数和合数第1课时质数和合数教学内容教科书P14例1,完成教科书P16“练习四”中第1~3题。
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质数与合数,并能熟练判断20以内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3.在观察与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质数、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课件,百数表。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初步感知1.学生独立找1~20各数的因数。
师:同学们都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吧?下面我们来找1~20各数的因数。
学生独立思考,找1~20各数的因数。
2.汇报交流,初步感知。
师:都找出来了吗?学生汇报,课件展示1~20各数的因数。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你们有什么发现?【学情预设】各个数的因数的个数不一样,并不是数越大因数的个数就越多等。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整数的因数的个数并不是都相同的,根据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我们可以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质数和合数)【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找一个数的因数入手,既复习旧知识,又认识到各个数的因数个数是不同的,为建立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打下基础。
二、建立质数和合数的概念1.分类活动。
师:根据因数的个数,你能将1~20分类吗?【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因数的个数分类,有的分成两类,即多于两个因数的数为一类,其余为一类;或者1只有1个因数,为一类,其余的为一类;有的分成三类,即1为一类,两个因数的为一类,多于两个因数的为一类。
师:同学们的分法都很有道理,数学家也把整数分为三类。
课件出示分类结果。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找到相同的特征。
2.揭示概念。
(1)感性认知。
师:按这三个标准分类,是不是所有的整数都能找到自己的类别?举例看看。
师:21在哪类?22呢?23呢?24呢?(2)归纳概念。
师:像2、3、23这样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1.因数和倍数2。
2. 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质数与奇数的区别授课时数:4教时课题: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
(出示课题:因数倍数)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汇报:2、4、6、8、10、16、……师:为什么找不完?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3的倍数有:3,6,9,12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5的倍数有:5,10,15,20,……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四、独立作业:完成练习二1~4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掌握2 、5 倍数的特征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是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
①说出20 的全部因数。
②说出5 个8 的倍数。
③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二、学习新课:(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0,2,4,6,8。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偶数”,“奇数”。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①说出5个2的倍数。
(要求:两位数。
)②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说出15 ~35 以内的偶数。
④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
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
这些数有什么特点?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0 。
④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反馈:1 、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个,5的倍数数有()个。
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3 、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 、用0 ,7 ,4 ,5 ,9 五个数字组成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揭示课题)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
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如下图)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
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如下图)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完成p19做一做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