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福建省高考一轮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福建省高考一轮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新高考新题目
2010-09-18 0740
2011届福建省高考一轮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检测(必修1.2)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诗经·氓》)
(2)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5)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行》)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1)夙兴夜寐(2)泣孤舟之嫠妇(3)暧暧远人
村(4)向青草更青处漫朔(5)契阔谈讌(6)挥斥方遒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陆九龄,字子寿。
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生六子,九龄其第五子也。
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
稍长,补郡学弟子员。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
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
”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是时,吏部
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
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
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
登乾道五年进士第。
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
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
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
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注]之率也。
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
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
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
”岁恶,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
及至兴国,地滨大江,俗俭啬而鲜知学。
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肃衣冠,如临大众,劝绥引翼,士类兴起。
不满岁,以继母忧去。
服除,调全州教授。
未上,得疾。
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
至夕,整襟正卧而卒。
年四十九。
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
阖门百口,男女以班各供其职,闺门之内严若朝廷。
而忠敬乐易,乡人化之,皆逊弟焉。
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
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
或未可与语,则不发。
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须,未必不自悟也。
”
广汉张栻与九龄不相识,晚岁以书讲学,期以世道之重。
吕祖谦常称之曰“所志者大,所据者实。
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
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注]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
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
一般立在军营中或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学行为里人所宗宗尊崇
B.九龄不以职闲自佚佚放纵
C.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发发放
D.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措放弃
解析发启发,阐说。
答案 C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陆九龄性情周谨的一组是
①哀毁如成人②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③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④益严规矩⑤整襟正卧而卒⑥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解析①表现他对母亲感情深。
②表现他的博学。
③表现他重视习武。
答案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九龄尊崇程氏的学说,但在秦桧把持朝政时,没人讲程氏之学,学员都不遵循礼法,陆九龄干脆回家,一边跟着父亲兄长努力讲学,一边求名师读百家,昼夜发奋博览群书。
B.陆九龄在乾道五年考中了进士,本来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但因为亲近黄老道家学说,就改任兴国军教授。
只是还没上任,就赶上湖南的茶寇剽掠庐陵,人心惶惶。
C.陆九龄不仅在追求博学和习武练兵上用心,在治家方面也井然有序,他以礼传教对社会影响也比较大。
他去世后,皇帝赠奉赐谥,学者文人也给予了他很高评价。
D.陆九龄对于向他求教的人其授课方法是灵活的,如果人家需要他讲,他就从容地陈述讲解;如果人家并不说出自己的困惑,那他也不急于先为人师,而是尽量让对方自己体悟。
解析“但因为亲近黄老道家说”的说法不合文意,因为第二段有“闻新博士学黄、老……‘此非吾所愿学也”。
“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句理解为“因为父母年迈路途遥远而改任兴国军”。
答案B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
(2)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
答案(1)(许忻)很少接待宾客,一见到陆九龄,跟他说话觉得很愉快,就把当时的文学典籍全部告诉了他。
(2)有关键之处的阻碍,即使累积了九仞高山般的功夫也不敢满足。
参考译文
陆九龄,字子寿。
九龄的父亲陆贺,凭借学问品行被乡里人尊崇,生有六个孩子,九龄是他的第五个孩子。
陆九龄年幼时聪颖端重,十岁时母亲去世,九龄像成人一样为母亲哀哭伤悲。
年龄大些,就填补了郡学弟子员的空缺。
当时秦桧把持朝政,没有人讲程氏之学,只有九龄尊崇程氏的学说。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听说新来的博士学习黄老之术,不遵循礼法,陆九龄感慨叹息说“这不是我乐意学的。
”于是就回家,跟着父亲兄长更加努力地讲学。
这个时期,吏部员外郎许忻在朝廷里很有名望,退隐居住在临川,(许忻)很少接待宾客,一见到陆九龄,跟他说话觉得很愉快,就把当时的文学典籍全部告诉了他。
从此以后陆九龄更加努力地学习,翻看百家书籍,日日夜夜不知疲倦,对阴阳、星历、五行、卜筮这些学说都很熟悉。
陆九龄性格周密严谨,对学问不肯苟且简单涉猎。
进入太学,司业汪应辰推举陆九龄为学录。
在乾道五年中进士。
调任为桂阳军教授,因为父亲年迈路途遥远而改任兴国军,还没上任,正赶上湖南的茶寇到庐陵剽掠,风声传到了邻郡,人心惶惶。
旧时有义社来防备盗寇,郡县长官听从众人请求,叫九龄主持义社,他的学生大多不乐意。
九龄说“文事武备,是一致的。
古时候有征战讨伐,公卿就是将帅,一乡之长,就是军营的表率。
士人如果以此为耻,那么豪侠武断的人就专横了。
”于是他就接受任务,调遣屯兵防御都有法度。
盗寇虽然没有到,但郡县把陆九龄作为重要的依靠。
有空闲时就与乡里的子弟练习射箭,他说“这本来就是男子的事情。
”年岁不好时,有剽掠抢劫的人经过陆九龄家门口,必定互相告诫说“这家射箭命中率很高,不要自己找死。
”
等到了兴国,兴国地临大江,这里的风俗节俭吝啬,很少有人知道学习的。
九龄不因为职位闲淡自我放松,规矩更严格了,他随时都整理好衣服帽子,好像要面对很多人一样,劝勉安抚百姓引导辅助人们求学,于是士人逐渐增多。
不到一年,因为继母去世而离开。
服丧期满,调任全州教授。
还没上任,就得病了。
一天早晨起来,陆九龄坐在床上和客人聊天,仍旧把天下的学术人才作为惦记的事情。
到了晚上,整理好衣襟正面躺着就去世了。
去世时四十九岁。
宝庆二年,皇帝特地追赠陆九龄为朝奉郎、直秘阁,赐谥号为文达。
陆九龄曾经继承他父亲的志向,更注重研修礼学,治家有章法。
全家上百口人,男女按照次序分工各司其职,家里的礼节像朝廷里一样严格。
他忠诚恭敬友善平易,乡人受到教化,都敬顺兄长。
陆九龄和弟弟陆九渊互相做师友,友好相处而见解各异,学者号称“二陆”。
有求学的人来咨询,九龄从容地告诉他们,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获取的。
有的人没有什么和他交谈,他就不阐说。
陆九龄曾经说“人的疑惑有难用话语争辩的情况,言词激烈,恰好加固他们的想法;过一会儿,未必不自己明白过来。
”
广汉张栻和陆九龄不相识,晚年靠着读书讲学,期待着好的世道能重来。
吕祖谦经常称赞陆九龄说“志向远大,脚踏实地。
有关键之处的阻碍,即使累积了九仞高山般的功夫也不敢满足;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即使站在万人的表彰面前也于心不安。
他听取并且观察,站在那儿四下观看,不达到极平坦极精粹的境地,不敢放弃。
”
(三)古代诗歌阅读。
(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南宋]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出自________()的________(作品名),由此可知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____(事物)。
(2)请感受词中所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
答案(1)这首词“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描写的是桃花。
(2)这首宋词表达了词人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喻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
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喻。
这首词还运用了映衬对比的手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邀关羽来吴国赴宴。
关羽轻驾小舟,只带领十几个随从赴宴。
席间关羽借与鲁肃多年未见而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实则以鲁肃为人质。
埋伏的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
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三国演义》)
B.第一次工潮中,吴荪甫起用屠维岳。
他软硬兼施,一面派流氓李麻子率人武力镇压罢工集合,逮捕工人代表和共产党;一面对工人花言巧语,收买人心,又诱骗被捕的何秀妹招出地下党名单。
企图未遂时,他又坚决镇压。
(《子夜》)
C.当老葛朗台要抢夺查理送给欧也妮的金梳妆匣,并准备拿刀撬下一块金子时,欧也妮坚决反抗,她声称父亲如果敢碰这盒子,她就拿这把刀自杀。
老葛朗台权衡利弊,最终不得不放弃。
(《葛朗台·欧也妮》)
D.“定身子挺直地跪在那里,两只手左右开弓地打自己的脸颊。
他那张白皙的、清秀的长脸被打得通红。
他还是不停地打着。
”
这段文字描写了克定被责罚的情景。
由于克定的女儿向高老太爷告状,说他在三四个月里面结识了几个坏朋友,走上了邪路,租了小公馆,娶私娼做姨太太,骗了妻子的首饰拿去当卖。
高老太爷气极而责罚他。
(《家》)
E.愚人节后的第二天,受克洛德的指使,伽西莫多绑架爱斯美拉达未遂,被巡逻队捕抓。
他在受鞭刑后被绑在广场上示众,在烈日下口渴难忍,几番要水喝,却遭到围观者的嘲笑和辱骂,然而却是爱斯美拉达把水送到他的嘴边。
这个看起来愚钝无比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巴黎圣母院》)
答案 D(告状的是克定的妻子)E(绑架爱斯梅拉达是在愚人节晚上,鞭刑和示众是在第二天)
8.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经过及主要原因。
(2)《复活》中所体现的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
请简述促使马斯洛娃由堕落走向精神复活的主要事件。
答案(1)宝玉与金钏儿说悄悄话被王夫人听见,金钏儿被王夫人打后羞愤投井自杀,贾环向贾政诬告此系宝玉逼奸不遂引起。
同时,宝玉又因留恋戏子蒋玉菡被告了状。
二罪并发,宝玉因此挨打。
(3分)这还是表层原因,更深层原因是父子间价值观念差异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2分)
(2)痛斥涅赫柳多夫的求婚是马斯洛娃内心苏醒的开始,后来一张旧照片唤起了她幸福的回忆,她又爱他了。
他为她和其他犯人奔走呼告也感动了她,使她戒掉烟酒,不再卖弄风情。
流放途中同行政治犯们的高尚情操深深地打动了她,西蒙松的爱也复活了她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她最终觉醒回到人民中间。
(需写出2个以上的事件,4分;“复活”1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
——(《孟子·离娄下》)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学习,以获得道理。
B.任何一门学问都有其原理和方法的,为学者应该按照该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去钻研,这就是“以道”。
C.某一学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精熟,自然对于此一学问的本、末、精、粗了然于胸;甚至还能更上一层楼,发展出高明的研究成果,这就是“自得之”。
D.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不怕自己没有才能,这就是孟子深造的目的。
(2)研究学问,深造自得之后,孟子在语段中告诉我们会产生怎样的效果?(3分)
答案(1)D(孟子深造的目的在于求自得,而不是求得之于人)
(2)人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使自己拥有足够的智慧和学识,这样在社会上立足才能游刃有余。
参考译文
孟子说“君子用正确的方法获得高深的造诣,是希望自己能够自觉有所得。
自觉有所得,就能牢固的掌握它而不动摇;牢固地掌握它,就积蓄深厚;积蓄深厚,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希望能够自觉有所得。
”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内审美作为一种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滥觞于人类审美思想发端期。
老子、孔子、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中都有超越感官型审美而直达内在精神境界审美的表述。
老子的最高审美境界,来自于修道时的“致虚守静”等内心体验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的内审美境界。
这种境界被庄子表述为“心斋”“坐忘”,具有所谓“虚室生白”的内审美效应。
就先秦儒家而言,也有着相同的情况。
孔子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尽善尽美”,表现出对感官型审美的充分肯定。
但最能代表孔子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的还是孔子盛赞他的弟子颜回时所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个“不改其乐”,是一种精神境界型的内审美,是一种内乐,备受儒家推崇。
古希腊的柏拉图把美的和美本身加以区别,美的是现实中可以用感官把握的具体对象,而美,则是这种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这种理念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是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审美是人在神灵凭附并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理念世界之时才产生的。
这种灵魂化了的审美也是一种典型的内审美。
内审美具有精神性审美的特征,表现出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越。
正是这种超越性,构成了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
内审美是一种源远流长且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但中西方之间仍有区别。
区别主要在于超验与非超验上。
从柏拉图开始,中经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思想,再到现代存在主义的“天地神人共舞”,其内审美主要是超验的,即不以
人的现实的经验感觉为移,而以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为核心。
相反,中国古代的内审美则兼具超验和非超验即经验两类。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与西方古代审美文化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内乐为上,感官享乐为下;第二,中国的内乐传统与内在实践传统一致,是内在实践、内在体验的结果。
老子讲“致虚守静,以观其复”,就是通过心理的自我调节,达到“观道”和“览玄”的境界。
庄子的“心斋”和“坐忘”讲求心灵的虚静。
这种虚静之说,到了荀子那里就发展成了“虚一而静”理论,而且,这种虚静又与心灵的平和、愉悦相联,产生“心平愉”,则“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的内审美效果。
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虽非就审美而言,但正是追求“内圣”的内在功夫,才使得审美从道德感和功利感中升华出来,从现实的困境中超越出来,从而出现“孔颜乐处”和“吾与点也”的内在精神境界型审美。
第三,由于内乐、内审美是自我内在实践的产物,因而中国人的生命存在和身心自由问题,从来都是一个不需要外力解决的问题,不像基督教等神学那样需要外来的神的救赎,而是仰赖于自身的感悟、内心的悦乐和身心的自我解放。
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的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不仅成就了人格理想的完善,而且也成就了审美的健全发展,是当今社会人们心灵建构、内心和谐的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精神支柱,是我们这个精神存在状态与物质发展水平不和谐时代的一种有益的参照。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节)
11.下列各项中,关于“内审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内审美是指一种古已有之的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
B.内审美是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和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
C.内审美表现为人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和主体精神境界的提升。
D.内审美是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是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
解析这只是柏拉图对“美”的理解。
本项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答案B
12.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庄子主张“心斋”和“坐忘”,实际上就是要通过个体心理调适达到内审美的效果。
B.孔子盛赞颜回“不改其乐”,体现了古代儒家对内审美的推崇和对感官审美的摒弃。
C.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能实现人格理想的完善,能有效改变现实。
D.柏拉图的“天地神人共舞”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理念世界之美和西方内审美的特征。
解析B项据原文“孔子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尽善尽美’,表现出对感官型审美的充分肯定”可知本项“对感官审美的摒弃”的表述不当。
C 项“能有效改变现实”无根据,原文只表达了“能超越现实困境”等信息。
D 项“天地神人共舞”是现代存在主义的思想。
答案A
13.请分点概述出关于中西方古代的内审美有何区别。
(4分)
答案中国古代内审美兼具超验与非超验两类,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主要是超验的。
中国古代内审美强调内在体验,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强调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
中国古代内审美是内在实践的结果,西方古代内审美则同样通过内心活动来实现的。
中国古代内审美侧重于心灵平和、愉悦的效果,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侧重于神力救赎后的超越。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13-15题。
乐书
宗璞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
”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
读书衣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陶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食不语。
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我不是一个做学问的读书人,读书缺少严谨的计划,常是兴之所至。
虽然不够正规,也算书打了几十年交道。
我想,读书有一个分一合一分的过程。
分就是要把各种书区分开来,也就是要有一个选择的过程。
现在书出得极多,有人形容,的比读书的还多,简直成了灾r、我看见那些装帧精美的书,总想着又有几棵树冤枉地献身开皇有益可以说是.一句完全过时的话。
千万不要让那些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侵蚀。
即便是列入必读书目的,也要经过自己慎重选择。
有些书评简直就是一种误导,名实不符者极多,名实相悖者也有。
当然可读的书更多。
总的说来,有的书可精读,有的书可泛读,有的书浏览一
下即可。
书经过区分,选好了,读时就要合。
古人说读书得间,就是要在字里行间得到弦外之音,象外之旨,得到言语传达不尽的意思。
朱熹说读书要“涵泳玩索,久之自有所见”,涵泳在水中潜行,也就是说必须入水,与水相合,才能了解水,得到滋养润泽。
王国维谈读书三境界,第三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豁然贯通,便是一种会心。
在那一刻间,读者必觉是他的代言人,想到他所不能想的,说了他所不会说不敢说的,三万六千毛孔也都张开来,好不畅快。
古时有人自外回家,有了很大变化,人们议论,说他不是遇见了奇人,就是遇见了奇书。
书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不过要使书真的为自己所用,就要从合中跳出来,再有一次分,把书中的理和自己掌握的理参照而行。
虽然自己的理不断受书中的理影响,却总能用自己的理去衡量、判断、实践。
其实,这些都是废话,每个人有自己的读书法,平常读书不一定都想得那么多,随意翻阅也是一种快乐。
因为从小在书堆中长大,磕头碰脑都是书,有一阵子很为其困扰,曾写了《恨书》、《卖书》等文,颇引关注。
后来把这些朋友都安排到妥当或不甚妥当的去处,却又觉得很为想念,眼皮子底下少了这一箱那一柜或索性乱堆着的书,确实失去了很多。
原来走到房屋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宏论,感受到各种情感,这里那里还不时会冒出一个个小故事。
虽然足不出户,书把我的生活从时空上都拓展了。
因为思念,曾想写一篇《忆书》,也只是想想而已。
近几年来眼疾发展,几乎不能视物,和书也久违了。
幸好科学发达,经治疗后,忽然又看见了世界,也看见经过整顿后书柜里的书。
我拿起几部特别喜爱的线装书抚摩着,一部《东坡乐府》,一部《李义山诗集》,一部《世说新语》。
还有一部《温飞卿诗集》,字特别大,我随手翻到“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不觉一惊,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真诚和执著呢。
寒暑交替,我们的忙总无变化,忙着做各种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
我和老伴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每晚在一起读书,其实是他念给我听。
朋友们称赞他的声音厚实有力,我通过这声音得到书的内容,更觉得丰富。
书房中有一副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我们也焚香,不过不是龙涎香、鸡舌香,而是最普通的蚊香,以免蚊虫骚扰。
古人焚香或也有这个用处?
四时读书乐,另两时记不得了。
乃另诌了两句,曰“读书之乐何处寻?秋水文章不染尘。
”“读书之乐乐融融,冰雪聪明一卷中。
”聊充结尾。
(本文略有部分删改)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引用《四时渎书乐》中的诗句作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使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显得十分完整。
B.认为,读书有一个“分一合一分”的过程,不过要做到书真正地为自己所用,就定要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