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摘要]文章根据我国高校扩招的现状,以及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变化,分析高校扩招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作用机制,并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别从政府、学校、个人三个层次提出相关对策,以缓解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形势。
[关键词]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影响
随着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大学毕业生市场近年来供求失衡加剧,而且就业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加剧。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正确解决这一矛盾事关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经济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充分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况日益严峻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校扩招的现状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刚刚完成经济的软着陆,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放慢,国内的需求疲软。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后,市场疲软、消费热点消失等问题开始凸显出来。而高等教育一直供不应求,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矛盾日益尖锐。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开始实施,各高等院校招生规模连续扩大,招生人数急剧增加。
人们对高等教育日益增加的需求通过高校扩招得到了满足,社会也因此获得了大量人才,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我国长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为其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内需也通过社会对高等教育增加支出得到了刺激,短期内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不仅包括教育过度、教育质量下降以及高校负债等方面,也包括大学毕业生失业和大学教育质量的下降等。2009年10月,教育部开始对扩招进行反思,首次表示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并开始调整高校扩招的录取人数。
二、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机制
由于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存量得益于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长期人力资本投资,大学生人力资源的赋闲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也积聚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对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极为不利。大学生就业难,而且一年比一年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比如国际分工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等。其中高
校扩招政策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就业竞争增大
客观来说,高校扩招政策很明显达到了其本身经济目标,但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一系列问题。当2003年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踏入社会后,就业问题所带来的压力就空前强大了。高校录取的学生多了,每年高校毕业的学生也就增多,每年都以60~70万人的速度增加。虽然随着经济的增长,劳动力市场需求有所增多,但是需求的增长速度还是相对慢于供给的增长速度。未来几年,每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还是会不断增加,随着基数的增大,即使是每年的待就业率都只有17.7%,每年未能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还是不断地增大,就业竞争还是不断地增大,形势不容乐观。
(二)高校教育质量下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下降
扩招政策给高等教育带来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师资力量。从教师数量上看,一个合格的本科院校师生比应在1︰16 左右,这既是国际通行惯例,同时也是教育部的要求。但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不少本科院校的师生比在1︰2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1︰30,这些都基本源于近几年高校连续急剧扩招的结果。不少学校由于合格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及时的补充,导致学生合并上大班课的现象频频出现,而院校也会因新教师引进过快且培养不能及时跟上出现教师质量下降问题。可以看出过高的生师比、偏低的教师总量已成为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同时,高校在任用教师的公开性、竞争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上还存在不少缺陷。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都将因为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受到影响。
其次是基础实施。我国在扩招之前,教学资源本身就不足,扩招之后,虽然国家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但投入速度远远低于扩招的速度,使得这一问题更加凸显。因此,由于教学设施的紧缺,人均占有教育资源水平不断下降,也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最后,随着政府实施了高校扩招政策,各高校的录取门槛都有很大的降低,原先的精英式教育骤然转变为大众式教育,这就使得许多原先达不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也有了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因此,高校扩招一方面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教育素质水平,另一方面却使得大学生的平均素质水平大大下降。
三、高校扩招背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一)大学生努力提高竞争力,调好心态,做好就业准备
1.调试好心理状态。一个正确的自我定位和心理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普通劳动者一直梦想接受高等教育,并最终通过其达到改变自身命运的目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使这一梦想逐渐变为现实。与此同时,新增社会劳动力也越来越多地由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组成。作为一个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是目前大学生必
须接受的一个现实,国有单位、铁饭碗、优厚的工资待遇已不再想当然地属于所谓的“天之骄子”。工作岗位更多地倾向于那些能正确认识自己位置的大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想追求与自己兴趣爱好一致且待遇丰厚的工作,但一次分配定终生的时代早已过去,理性的做法是先就业,再择业,没必要追求一步到位。2.积极为就业做好准备。不少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往往是消极等待,怨天尤人,这种心理是不能促进就业的。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身体储备早准备、早动手、少等待、少依赖,提前做好就业准备,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出击。应该说目前的金融危机给毕业生就业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但国家不断出台各种大力拉动内需的政策,也为大学毕业生带来许多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与此同时,农村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存在较大的缺口。只要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就能为自己的就业开辟新的途径,找到一个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3.增强自身的素质和竞争力。扎实的知识基础,过硬的素质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始终是自身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从目前各个企业、单位制定招聘条件的变化趋势来看,我国已逐渐从学历型社会向能力型社会演变,而且这一过程将是不可逆的。以前那种在大学中混文凭,毕业后凭一纸文凭就可以找到好工作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二)高校完善就业指导体制,加强就业指导
1.完善就业指导体制建设。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服务体系和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亟待完善和提高。以前毕业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传统而低效,信息通道较窄,签约的成功率偏低,通常只能通过学校、人才市场举办的招聘会等形式。为此,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可以采用更科学的“全程式”就业指导方式——职业生涯规划,即从大学生新生入学开始就通过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教育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就业理念,让大学生在学习就业政策和训练求职技巧的过程中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目标,逐步养成求职择业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为将来顺利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2.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强引导。现在不少大学生缺乏实事求是、积极主动的精神,对现实社会就业形势缺乏正确的认识,就业观念停滞不前,造成自身定位过高、被动就业、静态就业等情况频频出现。只有留在大城市、好单位才能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传统观念对不少大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导致他们一味地追求轻贡献重回报。我们高校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地想办法、出措施,从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入手,积极地引导大学生以踏实低调、实干肯干的姿态融入社会,尽早丢弃所谓“社会精英”的漂亮外衣。同时,加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现代就业观念。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与用人单位间的良好沟通渠道。利用学校和企业之间日趋紧密的合作关系,与用人单位间建立起良好沟通渠道,加强用人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反馈。当今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长期的产教分离使得高校与用人单位往往存在着隔阂,双方的供需交流和了解都受到诸多因素阻碍,导致毕业生不能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而用人单位无法引进足够、适用的人才。在国家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