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的规划发展的规划的案例介绍17页PPT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 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 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
第三节 区 域 规 划
• 一、 区域规划的概念与特性
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包括区际规划和区 内规划,区际规划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区内规划是对一定区 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 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要求:战略性、地域性和综合性。
• 二、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理布局生产力,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 中人地关系的协调、代内及代际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区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等。 (二)发达国家政策经验:财政货币政策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福利政策帮助低收入者 ,制定教科和职业培训政策提高人口素质,设立开发机构对落后地区进行经济开发。 (三)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努力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根据区域现实发展条件,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 在一定时期的战略目标和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指导思想、方针、重点、步骤及对策。 (二)、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方向定位和发展目标、 战略重点、布局和步骤。
• 5 请用SWOT分析法对你家乡未来一段时间的发 展战略做出 初步分析
思考题
• 1 什么是战略?什么是区域发展战略?请按照情 景分析法的思路,谈谈我国经济发展某些方面的 战略策略。
• 2 什么是区域规划?为什么要制定区域规划?区 域规划与区 域发展战略有何内在联系?
• 3 区域规划包括哪些类型?我国的五年 (计划) 规划与一般 的区域规划之间为何种关系?
《区域协调发展》课件
阐述区域协调发展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意义。
2 经济增长与繁荣
说明区域协调发展对经济增长与繁荣的重大贡献。
3 生态环境保护
探讨区域协调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影响。
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战略
1
跨地区合作
介绍跨地区合作的战略,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和发展。
2
资源整合
阐述资源整合战略如何促进区域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3
基础设施建设
说明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区域协调发展案例研究
城市规划
基础设施发展
可持续农业
通过城市规划的案例研究,探讨 城市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以基础设施发展的成功案例为例, 说明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 用。
介绍一些可持续农业的案例,展 示农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 系。区Fra bibliotek协调发展的未来趋势
《区域协调发展》PPT课 件
区域协调发展课程介绍
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区域协调发展?
介绍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和 定义,以及实现协调发展的 原则。
关键要素
解释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要 素,如资源配置、经济发展、 社会文化等。
政策支持
介绍政府相关政策和支持, 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1 数字化转型
展望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协 调发展的巨大影响,并提 出相应的发展趋势。
2 绿色可持续发展
讨论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区 域协调发展中的日益重要 的角色。
3 创新与合作
强调创新与合作对区域协 调发展的重要性,并预测 未来发展的创新方向。
结论和总结
总结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并强调未来发展的需求和挑战。
区域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案例介绍
模结构.
六、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的内容包括骨干交通运输网及重要港站的选线定点,电站
及输变电线路选择、跨流域调水工程论证及选线等等.
七、环境治理保护规划
环境整治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山地灾害、地
震灾害等的防治规划;工业三废污染处理规划;防护林带及自然保护区规划;
生态经济系统规划.
二0年,示范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水平居全国
前列,生态环境优美,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
成为安徽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带.
皖江城市带
意义
一、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
设立示范区,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建立承接产业 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五、安徽区域发展规划
二0一0年一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皖江城市
安徽区域 发展规划
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
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该规划是安徽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性发展
规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
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规划.
规划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为安徽省长江
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
代服务业基地.
《规划》提出,到二0一五年,示范区经济总量大幅提高,地区生产总
值比二00八年翻一番以上,城镇化率达到五五%,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到六0%以上;开放合作不断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基本公共
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更加良好,长江、巢湖水质改善.到二0
三、应走有安徽特点的城市化道路. 四、宜采取“梯度发展与跨梯度发展相结合”的 方略参与国际化竞争. 五、注意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结合.
农村区域发展规划.ppt
苏 联 : 1979 年 也 将 原 来 的 国 民 经 济 计 划 , 改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05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一、国家调控由计划到规划
一、农村区域规划的依据和原则 (一)依据 1、农村区域发展现状 2、国家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计划和要求 3、掌握主要产品的市场信息 (二)农村区域规划的原则 1、全面安排与保证重点相结合 2、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3、合理布局,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4、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佳原则
上述6个经济成长的阶段中,第3 个阶段即起 飞阶段和第 6个阶段即追求生活质量的阶 段 ,是人类经济成长中两个关健性的阶段。
优点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是在考察了世界经 济发展的历史后提出的,它正确地强调了国 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落后国 家追赶先进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 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理论。一些国家在现代 化进程中曾经自觉地实践了罗斯托的理论并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农村区域规划的特性
导向性、差异性、层次性、动态性、综合 性
三、我国的农村发展规划的演变过程
农村发展规划由以农业区划为主,逐步过渡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战略规划。
农村发展战略规划由以全国性发展规划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省、 县级发展规划为主。
农村发展规划以农村发展战略规划为主,宏观战略过多,可操作 性较差。
——第一,体现了政府调控理念的转变。计划与 计划经济实际上是不同的,但人们往往容易将两者联 系起来甚至是等同视之。计划包括的面广,而且具有 强制色彩;规划更强调了引导市场,明确政府的有限 作用领域。规划要明确政府做什么,体现国家意志, 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的发展方向。
区域规划案例分析完结版 PPT课件
昆安高速公路——滇缅公路 的新起点
2020/3/30
架起支撑桥头堡建设的“高速 通道”
7
2、我国沿边开放的实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 去”战略的先行区。深化与东南亚、南亚的全方 位合作,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升大 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办 好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积极创办中国-南 亚博览会等各种会展和论坛。
2020/3/30
19
最终,把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培
育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要增长极, 把昆明建设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 域性国际物流中心。面向东南亚、南亚的 国际医疗和技术、人才交流区域中心。
2020/3/30
20
云南桥头堡发展的战略重点
• 云南发展桥头堡的优势 • 云南发展桥头堡的劣势 • 云南桥头堡的发展布局 •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27
云南桥头堡发展的劣势
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发展还面临着
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困难和问题,主要表
现在:1、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差,底子薄,与东部沿
海等区域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2、对外通道不畅,
基础设施薄弱;3、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约束凸
显;4、产业层次总体偏低,综合竞争力不强;5、
农村人口贫困面较大,扶贫开发任务艰巨;6、社会
2020/3/30
11
云南桥头堡发展的战略目标
• 云南桥头堡建设将是一个为期十年 的中长期规划,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2011---2015年是云南桥 头堡战略重点的突破阶段;
• 第二阶段:2016-2020年则是重点 突破。
2020/3/30
12
• 第一阶段:2011---2015年是云南桥头堡战 略重点的突破阶段,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 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 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到昆明油 气管道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连通 云南到印度洋的口岸建设。
区域发展战略ppt课件 (5)
要,容易形成共识
5
4)战略措施
精选PPT课件
它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是实施战略 的手段,是战略目标、方针的进一步具体化。
6
精选PPT课件
4.2 区域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的确定
7
精选PPT课件
4.2.1区域发展的“理想模式”
16
精选PPT课件
2)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
(1)总体环境(大环境) (2)产业环境 (3)企业或公司环境
17
精选PPT课件
(1)总体环境(大环境)
审时度势,了解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了解全国的经济发展趋势,自觉接受全国或高
层次区域发展战略的约束 了解周边情况,分析区域与周围的关系
18
(2)产业环境
20
3)提出战略构想
精选PPT课件
环境
优势 II
I
域区
劣势 IV III
障碍
机会
21
四种情况
精选PPT课件
I:环境中出现机会,区域恰好有这种优势; II: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障碍,但区域这方面仍有优
势;
III:环境中可能存在机会,区域在这方面并不具有优
势;
IV:环境中可能存在障碍,而区域在这方面也处于劣
24
精选PPT课件
(1)自主发展战略 (“激进派战略”)
战略思想:要发展就要自立,要摆脱不发达国家对发 达国家的依附关系
理论依据:落后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殖民体制的结果。造成那些地区 经济不发达正好是造成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的同一过程。 拉丁美洲、非洲现在的落后正是几个世纪以来被迫参 加资本主义过程所造成的后果。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PPT完美版课件
均衡
非均衡
1
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非均衡到均衡再到非均衡的演变。
要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就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
PANDUAN
判断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提出:2013年,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2.范围:包括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 、贵州、云南等省市, 占全国的21%,人口和 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3.在我国总体发展格局中的地位(1)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经济带。(2)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3)是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4)是我国 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内部环境
自身实力
以黄金水道长江为轴,覆盖11个省市,人口众多、经济总量高
综合实力强大;战略支撑全国的发展
内部环境
空间组成
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依托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航道
可以形成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有利于发挥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整体发展
土地面积
上海
四川
经济
内河
生态文明
1
2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没有限制性因素。
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为上海、南京、杭州。
PANDUAN
判断
3
长江经济带应发挥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扬长补短,协调发展。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发展背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同属华北要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 、文化 ,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2.规划: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 机制、生态环保 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3.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 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 ,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地区发展模式PPT课件
长三角地区发展模式
总结词
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
详细描述
长三角地区注重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企业和人 才,形成了以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特色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
京津冀地区发展模式
总结词
协同发展、高端产业、绿色发展
详细描述
京津冀地区以协同发展为核心,注重高端产业和绿色发展,通过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一 体化进程,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区发展模式ppt课件
• 地区发展模式概述 • 地区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 地区发展模式的实践案例 • 地区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 地区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
01
地区发展模式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地区发展模式是指通过促进地区 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实 现地区整体发展的模式。
特点
以地区整体发展为目标,注重经 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强 调地区内部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以及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
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增长极,即具有创 新能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或产业,通过这些增长极的扩散 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点轴开发理论
该理论主张以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或产业为核心,通过点 与点之间的交通线路连接,形成经济发展轴,进而带动整 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设计理论
02
地区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该理论强调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和不平衡性,主张通 过区域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梯度转移理论
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产业梯度转移的进程, 即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产业的趋势,促进低梯度 地区的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开发》课件
2
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政府政策、基础设施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3
不同特点.
区域之间的发展特点各不相同,例如欧洲、亚洲和北美的发展模式和速度存在明显差异。
区域经济政策
规划
制定长远的规划,统一发展目力。
投资
增加投资,培育新兴产业和促进企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结构和效益。
区域经济发展案例
欧洲
欧洲在早期发展了强大的制造业 和贸易体系,如今正在推动数字 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亚洲
亚洲的经济增长主要由制造业、 服务业和科技创新推动,特别是 中国和新加坡等国家。
北美
北美的经济发展以高科技产业、 金融服务和创新企业为主导,例 如硅谷和纽约。
《区域经济开发》PPT课 件
区域经济开发PPT课件将带您深入探讨区域经济的本质、发展阶段、政策和案 例,以及未来的趋势和策略。
什么是区域经济开发?
区域经济开发是指在特定地区利用资源、制定政策和发展产业,以促进经济 增长、提高生活水平和减少地区间差距的过程。
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影响因素
1
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可持续发展阶段。
结论
1 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和创新创业。
2 发展策略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技术创新和推动国际合作。
3 发展机遇与挑战
区域经济的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需要有效的政策和资源配置。
参考资料
• 区域经济学教程 • 国家统计局区域经济报告 • 世界银行区域发展指标
区域发展与规划R1区域规划
资源平衡、工业原材料平衡、运输平衡、电力平衡、 资金
平衡、建材平衡 平均主义的理念——“一大二公”平均主义,“撒胡椒面”式建设, 投资分散、资源利用低下、与市场脱节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区域规划是一种对国民经济计划调节体系中的 重要环节。
新城市主义: 承认城市的增长,实行增长管理(growth management); 建立永久性乡村保护区(带); 建立临时性乡村储备区(带),作为未来发展之用; 明确区域性廊道; 以大型交通枢纽为中心的紧凑开发; 注重就业、居住与生活配套的平衡;
区域规划的新 理念
国外区域规划新理念
3E协调发展理念(经济、环境、公平)
地 方 尺 度
基层区域规划
地(市)域、县(市)域规划
Part3:区域 规划内容的调
整
区域规划的基 本内容
区域资源条件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对区内主要资源的开发规模和产业结构作出规划,论证主要
资源开发的合理规模和开发年限,选取开发规划方案;结合 资源开发,预测个产业发展前景,确定产业结构; 对规划区内的工业建设进行合理布局; 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用地及其空间布局; 预测规划期内区域城市化发展态势,确定主要城镇的规模等 级、性质和基本空间格局,组织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 统一安排区内能源供应、给排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 布局,及其与城乡居民点的布局配合; 搞好区内环境的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防止对重要水源地、 居民点与风景旅游区环境的污染,对有价值的景观加以保护
系统工程、灰色控制系统、 AHP法、系统动力学(SD) 模型、多目标决策、GIS、
RS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规划新方法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件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区域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规划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 时间安排、任务分工、资源调配等。
组织与协调
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协调各方资源,确保 规划的实施顺利进行。
监督与评估
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 问题并进行调整。
反馈与改进
根据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对规划进行 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交通条件
02
分析区域内交通网络的布局、通达性和运输能力。
政策环境
03
研究区域内的政策环境,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科技政策
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区域经济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总结词
分析区域内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财政收入等指标,评估区域经济的发展水 平。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区域资源与环境分析
自然资源分析
矿产资源
分析区域内矿产资源的种类、储量、分布和 开采条件。
土地资源
评估土地的利用现状、适宜性和可持续性,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水资源
研究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以及水资 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生态环境分析
生态系统
评估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和功能,包括森林 、草地、湿地等。
环境质量
监测区域内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 ,以及环境污染物排放情况。
区域规划 PPT
按照区域的物质内容来划分,区域可以分成自然区域 和社会经济区域两大类。
在自然区域中,有综合自然区、地貌区、土壤区、气 候区水文区、植物区、动物区等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 的地域要素组合规律,依照一定的目的去揭示自然地 理环境结构的特定性质而划分出来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社会经济区域包括社会区域和经济区域。
美国地理学家惠特尔西根据区域功能和内在联系程度 等种特征的综合区域。 第三类是根据人类对地域开发利用的全部内容而分异
的总体区,即为研究和教育服务的一般地理区域。
2 区域的特征 区域的可度量性和空间性 有一定的面积,有明确的范围和边界 区域和区域之间在位置上具有一定的排列关系、方位
2 区域的特征 区域的动态性 随着时间的变化,区域所处的环境会不断变化按照相
同的区域划分的析准区域的边界也会不断变化。 区域的不重复性 按同一原则、同一指标划分的区域体系,同一层次的
区域不应该重复,也不应该遗漏。行政区的区域划分 如有重叠就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行政区划如果不能 覆盖全地域出现遗漏,出现“三不管”的“独立王国 “那就会后患无穷。
如按照区域的内在结构特征,即根据区域内部各组成 部分之间在特性上存在的相关性来划分,区域可以分 成均质区和枢纽(结节)区两大类。
均质区具有单一的面貌,如气候区 枢纽区的形成取决于区域内部结构或组织的协调,它
具备核心、结节性和影响范围三个特性。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关系和距离关系。
2 区域的特征 区域的系统性 每一个区域都是内部要素按照一定秩序、一定方式和
一定比例组合成的有机整体,不是各要素的简单相加。 例如,每一个自然区域都是自然要素的有机组合,每 一个经济区域都是经济要素的有机组合。 它反映在区域类型的系统性、区域层次的系统性和区 域内部要素的系统性。
区域规划案例ppt
区域规划案例ppt篇一:城市规划案例分析此次我规划的区域属于夏热冬冷地区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60天至89天以及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不足60天但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8℃的日数大于或等于75天。
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酷热冬季湿冷空气湿度较大当室外温度5℃以下时如没有供暖设施室内温度低、舒适度差。
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省(市)等14个省(直辖市)的部分地区也就是说南京属于夏热冬冷的典型。
所以我决定以南京作为一个目标物将规划场地放置在南京以获得更为精确的规划。
建筑规划南京概况:位于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亚热带季风气候。
老南京都打趣道:“南京没有春秋只有冬夏。
”所以说南京属于标准的夏热冬冷地区。
苏南经济板块成员江苏与安徽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城市和科技创新中心。
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是长三角两个副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下游主要港口生态宜居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
2021年即将举办第二届青奥会。
这些都将形成对南京城市规划的严峻考验。
面积:总面积6597k㎡建成区面积752.83k㎡(20__年)面积算不上最大人口816.1万人(20__年)人口密度高这就由于历史上它是六朝古都名胜古迹古典院校众多同时属于省会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国内外的游客、打工者、学生等人群。
同时因为长江的流经造成了江南江北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的差异也导致了江北承担了工业的重担。
城市精神: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这就注定了南京将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这对南京的气候交通经济等各方面规划都提出了高要求。
南京一带在100万年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又是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
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
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
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区域发展总体规划
3、主导产业的科学识别
1.规模较大,——区位商 2.发展速度较快,可以将该产业的发展速度与
整个地区的GDP发展速度做比较。 3.技术水平高,全员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贡
献率。 4.产业关联带动作用较大。 5.最好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
(三)瓶颈产业的识别
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各产业的中间投入率和中 间需求率。
紧密关联
第二节 区域发展目标的确定
一、区域发展目标的含义、性质和分类 区域发展目标的含义和性质:
区域发展目标:是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或发 展规划,预期在一定时期后要求达到或实现的 区域发展目的和状态,它是制定区域发展战略 和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 性质:层次性,网络性,可接受性和挑战性, 信息反馈性,可观测性,时效性,多维性,地 域性
综合运用象限结构分析模型,明确重点部门基 本方向。
综合分析重点部门与其他经济结构的关联,正 确选择重点部门。
考虑重点部门结构与就业结构,职业结构,投 资结构,进口结构,空间结构的相关关系
第五章 区域发展总体规划
第一节 区域发展方向和形象设计
一、区域发展方向的确定 区域发展方向是未来一定时期内,人们对区域 系统发展的总的设想,因为经济是区域系统的 核心,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区域发展方向主要 是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总的设想。
确定区域发展方向的依据:
理论依据:区域生命周期理论——汤普森 实践依据:
城。 长沙城市人格: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长沙城市理念:经世致用,伦理践履 长沙城市精神:爱国、奋斗、务实、开放 长沙城市价值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长沙城市自然观:天人合一 长沙城市伦理观:合而不同
区域形象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区域形象设计的主要原则: 理性原则或科学性原则 系统原则 特色原则 发展原则